景风公园紧连剑川古城,西靠金华山,北临永丰河,南抵剑川一中,占地面积2.5万平米,是一个省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由文庙、关圣庙、财神殿、古戏台、景风阁、灵宝塔、来薰楼、人民英雄纪念碑、四二革命纪念碑、民族博物馆等组成。是剑川一个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景点之一,它反应了剑川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质,浓缩了剑川作为“匠艺之乡”的建筑精华。景风公园的古建筑群,从元代开始兴建,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正在申报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灵宝塔,始建于明代,是为镇岩场沟水患而建造,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时地震倒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建,塔高15米,为九级方形密檐石塔。塔基为须弥座,上下雕刻莲花瓣纹,还雕有犀牛望月、免含灵芝、双凤朝阳、二戏珠、双狮游滚绣球、麒麟望蕉等浮雕。第二级至第九级,四面都有佛龛,龛内分别置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十六应真及天龙八部等,雕刻枝艺精湛,雕像出自剑川白族工匠赵正敏之手,是白乡石塔建筑中的代表作。
景风阁,是一座三层阁楼式建筑,俗称八角亭。景风阁始建于元代,原为喇嘛寺转经阁。清康熙年间改建为魁星阁,民国元年(1912年)由剑川名流赵藩倡议,在阁中供奉乡贤牌位,改称“景仰先贤遗风阁”,简称景风阁。景风阁造型别致,主体构架为四大进口柱,以正斜两袱分出八角形,以八柱分八角,八面施斗拱,挑出八个飞角。为三层八角亭,第三层屋面成顶尖,饰以铜宝顶,为民族特色浓郁之三层八角飞阁。南面格子门原为大理杜文秀元帅府格子门,雕工精美,造形别致。
古戏台,始建于光绪十二年(1887年),为单檐歇山顶两戏台,是目前保存较好建筑水平和艺术价值较高的古戏台之一,戏台上还留有清代白族著名画家张再谨的画。古戏台对面的这古建筑群,原是一处香火旺盛的财神殿。
财神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单檐歇山式建筑,由大门、过厅、大殿和厢房组成。这院古建筑群结构严谨,特色鲜明,通风、采光等方面设计合理,雕刻部分技艺精湛,是一院集中了中原寺庙建筑和白族民间建筑为一体的成功之作。1986年维修后辟为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张伯简革命史实陈列室,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棂星门,原为孔庙大门,为一高二低歇山斗拱牌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光绪二年(1876年)州署龚运重修,1982年又在原来基础上重修,整座门楼气势宏伟,门内大梁、门楼两面均有彩绘,两壁绘有“剑阳八景”,1949年4月2日,滇西北地下党在灵星门下举行了武暴动,棂星门同时成为了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
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立于1957年4月5日,碑高6米,正面刻有楷书“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北面雕刻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南面用隶书刻写着朱德总司令的“你们生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生活在你们的事业中”题词。是为纪念“四二”武装起义胜利和在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立的。碑北侧立有“边纵七支队”和人民解放军会师的浮雕及剑川“四·二”起义纪念碑文,是为纪念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北工委组织武装起义,队伍在今文庙和棂星门下结集,出发攻打县城,打响了滇西北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而立的,被列为爱国文主义教育基地。
文庙,文庙位置原为建于元代的喇嘛寺“崇仁寺”。乾隆十年(1745年)剑川知州张泓把寺中佛像和僧侣一同移往古城南门报国寺内。把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原在古城南门街西北文庙移将此处改建为学官。文庙现存有大成殿、后殿、棂星门、照壁。文庙内有古柏、桂花、紫薇等古树名木,剑川文庙是我省保存比较完整的文庙建筑之一,大成殿内重塑有孔子及其弟子,供人瞻仰朝拜。文庙右边的建筑群为武庙,由大殿(关圣殿)、后殿、厢房组成,大殿、后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1997年进行维修后辟为景风公园的一部分。
文庙是景风阁的主体建筑,位于景区中央一线。文庙由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启圣宫及众多廊庑组成。明代,文庙又是学宫(官办学校)。想一想,历史上剑川的“七进八举”和诸先达,曾在此济济一堂,长衫拂地,子曰诗曰,以他们的博学鸿才、道德文章,为剑川博得“文献名邦”之美誉。这是何等辉煌的一个文化发祥地!孔庙文化进而渗透到剑川人的生命意识中,涵养着剑川人的一生。至今,家乡尚有习俗:婴儿满月出行,由父亲撑伞抱入文庙,去承接至圣先师的垂荫,长大后知书识礼;人死了,都要取文庙武庙的一瓶“文武土”,埋于圹穴,以喻后辈文昌武运。文庙大成殿颇宏大,四面回廊,清溪环流,窗门栋梁均精雕细刻,四檐彩绘孔子名言书画,殿前三台天井有四棵千年古柏,一树百年金桂。如今,这里是剑川古乐的演出地。剑川古乐是洞经音乐,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像一瓶珍藏经年的美酒,文庙是它得天独厚的容器。每年中秋前,我都要来这里听一次古乐。月光如水,柏荫匝地,清风从重檐斗拱间漏下,品茗坐而听之,梵呗清悠,丹桂飘香,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久远的周礼时代,身心都随那古乐和花香弥散在文庙神秘的夜色之中了
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