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藜与兴藜——浅绛彩瓷中的“汪氏兄弟” 浅绛彩瓷器拍卖


照藜与兴藜

——浅绛彩瓷中的“汪氏兄弟”

初国卿

按:此文原刊于2014年第6期《收藏界》,最近收到许多玩家朋友的信息,要此文的文本文件。还有雅昌旧友说,为什么不发到雅昌民版,让更多的朋友参考。于是我发于此处,再发雅昌论坛民版,那是浅绛价值的肇始地,许多知名的浅绛瓷收藏家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并从那里练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我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玩浅绛彩瓷,买的第一件藏品是汪兴藜的“青花纹与刘备招亲图浅绛大瓶”。那是在辽西古昌黎义县的一家寄卖行,大瓶虽身有裂纹,且缺耳一只,但66厘米的高大器型和三层青花纹饰,一面浅绛人物,一面书法诗作,既有纪年款,又有署名的彩瓷作品,着实让人喜欢。在看惯了满世界的瓷器包括官窑器在内大都为匠人之作的时候,见到这样具有书卷气象和文人韵致的大瓶,自然令人眼目一新,于是毫不犹疑地花三百元买了下来,尽管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我被打眼了。买到这件瓷器不久,我才知道它叫作“浅绛彩瓷”,它的作者汪兴藜是徽州人。汪兴藜还有一位兄长叫汪照藜,似乎比他更有名。于是我开始满世界地寻找这类瓷器。到2004年入藏最后一件浅绛彩瓷时,我的浅绛轩里已有28件汪氏兄弟的作品,其中汪照藜的22件,汪兴藜的6件。

浅绛彩瓷的创世到衰落,经历了70年;而衰落之后到成为藏界新宠,也是隔了70年。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世人重新发现浅绛彩瓷并成为热门藏品,这期间,汪氏兄弟,尤其是汪照藜的名字大概是玩家最熟悉的,几乎所有收藏浅绛的人,手中可能都会有一两件汪照藜的作品;早期浅绛玩家,也大都是先淘到汪照藜后再收到程门或金品卿的。因为在上百位流传到今天的浅绛彩瓷名家作品中,汪照藜的存世量可能是最多的,保守估计,他应当有一二百件作品存世,相比其兄,汪兴藜的则要少了许多。

在资料匮乏,缺少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要搞清楚当年浅绛彩瓷名家的生平事迹一向很难,直到今天,我们也查不到汪氏兄弟的生卒年和具体出生地。知道他们是徽州人,是因为汪照藜的作品上偶有“新安汪照藜”的署款。而知道他们是兄弟,则时间更晚。在2008年以前包括玩浅绛彩瓷最活跃的雅昌网近现代瓷论坛上,还都将汪兴藜的作品误为汪照藜的。这主要是因为繁体字的“兴”与“照”在书法上很相像,不细看难以区别。如玩家发在论坛上的汪兴藜渔樵人物方胜瓶、五如图方胜瓶、竹溪六逸人物瓷板等都曾误为是汪照藜的。后来玩家逐渐发现这是两个人,而且是两兄弟。同时,我还见过一网友收藏的汪燃藜乙巳年(1905)所作“捕鱼为业图浅绛彩温酒器”,这个汪燃藜是否也是照藜、兴藜的兄弟呢?因其作品少见,难以确定,但从“燃藜”之名看,当有兄弟之缘。如果未来对燃藜所作多有发现,确认其与照藜与兴藜的兄弟关系,那此文的副题就当改为“浅绛彩瓷中的‘汪氏三兄弟’”了。所以在当下,我们还只能先写这两兄弟。

知道照藜、兴藜是兄弟,一是我曾见过他二人合绘的瓷瓶;二是“照藜”、“兴藜”之名,也是兄弟起名的贯例。这一点,对徽州浅绛瓷绘家颇有研究的晨欣先生在《浅绛瓷绘名家中的徽州人》一文中也说汪兴藜是“徽州人,汪照藜之弟也”。尽管如此,说他俩是兄弟,还是缺乏铁证。但同是徽州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姓本家,又名字中同有“藜”字,称其为“兄弟”自也成立。因为在徽州,自古以来就有“九李十八张,天下无二汪”之说,更有“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的说法。

“汪”是徽州大姓,公元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之后徽州汪氏兴旺发达。其14世孙汪华生有9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这就是“十姓九汪,皆华之后”的来历。不仅如此,在徽州之外,还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由此可见徽州汪氏在全国的影响。

画浅绛的汪氏兄弟出自徽州人文渊薮之地,其姓不凡,其名自也不俗。“照藜”复“兴藜”,都与“藜”结缘,可谓意味深长。

“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在我辽西的老家则称其为灰藿、灰菜。老茎可以用来做拐杖,称“藜杖”。《晋书·山涛传》记载说:“魏帝赏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古诗中又有“杖藜”一词,唐代杜甫《暮归》诗道:“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姚合《道旁亭子》说:“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过者杖藜归。”北宋诗人孙季秀《题屏》诗中有:“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也说:“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都是将“藜杖”入诗的最好句子。

在与“藜”相关的典故中,最有名的是“藜火”和“青藜”。 晋王嘉《拾遗记》里载:“汉刘向校书天禄阁,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与图之牒以授焉,向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南朝时的《三辅黄图》一书也记有此事,并增加了“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一句。后因以“藜火”和“青藜”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正是因为有此神授,刘向才成为一代经学大师。于是刘向的子孙后裔,就以“藜照”、“藜阁”等为堂号,自称藜阁刘氏,以纪念刘向这位杰出的显祖。所以后世也以“照藜”之典喻勤奋读书,又因是黄衣老人持青藜而来,所以“照藜”之名者,字必带“青”。而名“青”者,则以“照藜”为字。如清末民初浙江有位著名书法家刘山农(1878—1932),原名青,字就是“照藜”。另一位上海书法家刘文玠(1881—1933),名青,也是字“照藜”。

由此可见,汪照藜之名正是来源此典,而从存世的汪照藜浅绛瓷上也可见到他的字正是“子青”,还有“筱青”。而其弟汪兴藜,或还有汪燃藜,也是随其兄而名,都有“藜”字。从其传世作品上看,汪兴藜又称“仰和”,这当是他的号。

照藜与兴藜兄弟,在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的创作上,虽然未能达到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一样的成就,但却以大量的创作,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浅绛彩瓷的发展史上自成一派,不可轻视。

汪氏兄弟的主要创作时期是在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我所见到的现存最早的汪照藜作品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灌溉图蒜头瓶”和“群仙高会图笔筒”,最晚是1925年的“渔樵耕读帽筒”,跨度在30年以上;现存最早的汪兴藜作品是1906年的人物方壶,最晚的是1910年的人物帽筒。可见这位弟弟的创作时间并不长。汪照藜在1925年仍有创作,这在浅绛瓷绘家群体中,大约是最后的香火。但他晚期的但风格已多是粉彩,即使是浅绛,也大都画得粗糙,且底款为“汪照藜造”,我判断这是以他的名字注册的“汪氏公司”所为,不一定是汪照藜亲笔所为了。

在30多年的时间里,汪氏兄弟的创作应当数量很大,器型也多种多样。如文房器有笔筒、墨盒、水盂等;观赏器有瓷板、琵琶尊、蒜头瓶、象耳瓶、方瓶、六棱瓶、方胜瓶、壁瓶、嫁妆瓶、帽筒等;实有器有杯、壶、盘、碗、小碟、盖缸、将军罐、冬瓜罐、粥罐、花盆、水仙盆、鱼缸、枕头顶、渣斗等。各种器型应有尽有,这在当时的浅绛瓷绘家里是不多见的。

汪氏兄弟的浅绛彩瓷创作主要在光绪朝的后平期,作品内容丰富,既有历史重大题材,又有民间风物传说;既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更有渔樵耕读、品茶醉酒。

历史题材的瓷绘内容似乎是这两位兄弟的拿手好戏,历史上的许多故事都曾出现在他们的作品里,如汪照藜的百里溪拜相、破镜重圆、风尘三侠、霍小玉传;汪兴藜的管鲍分金、刘备招亲、笔林七贤、李白回书、笔溪六逸、和靖爱鹤等。民间传说中如汪照藜的彭祖长寿、单衣顺母、窦燕山教子、富贵寿考、一堂五福、十二花神;汪兴藜的五如图、加官晋爵、郭巨埋儿、关羽送嫂等。同时配有大量历史诗文,使瓷上的浅绛历史瓷画更为生动,更有内涵。

对于日常生活的创作题材,那更多的是汪照藜的选项。在目前发现的汪氏兄弟的浅绛彩瓷作品中,还有没看到汪兴藜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他几乎是清一色历史题材的创作。而汪照藜则不然,他既有历史题材的,更有生活题材的。如砍樵、钓鱼、读书、醉酒等生活小景都会出现在汪照藜的瓷绘中,尤其是饮茶和耕织图系列最为突出。如己亥年(1899)的“坐对茶经”执壶,癸卯年(1903)的“客去茶香留舌本”提梁壶,庚戌年(1910)的“寒夜客来茶当酒”提梁壶,辛酉年(1921)的“谈心解渴总相宜”人物执杯,茗饮系列题材似乎是汪照藜最擅长的,所以每一件也都画得纯熟而充满诗意,且没有重复之感。所以我深信汪照藜不仅是一位多产的瓷绘家,还是一位喝茶高手和茶文化爱好者。

在中国古代,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是最为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因此,《耕织图》就成为最流行的绘画题材。中国最早的《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并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后来许多画家纷纷创作,演绎为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瓷器上出现的耕织图纹,始见于康熙时期,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浅绛彩中的耕织图目前仅见于汪照藜,其中他画得最好的是乙未年(1895)的“耕织图琵琶尊”。这件作品收在陈建欣先生编著的《浅绛彩瓷画》一书中。此尊高45厘米,四面绘有耕织图内容,分别为“选种”、“饲蚕”、“灌溉”“收刈”,每幅画上均有题诗。整件作品庄重古朴,大方端庄,其四时田园风光所呈现的耕织图画面和小农经济场景,既素朴温婉,又风华独标,令人赏爱不已。我还曾见过一件汪照藜甲午年(1894)绘的“灌溉图”蒜头瓶,画得也是《耕织图》里的场景。我藏有一对他甲辰年(1904)绘制的“插秧碗”,表现的也是《耕织图》的内容。汪照藜选择《耕织图》上浅绛彩瓷,不仅是他对市场的把握,更有他瓷绘审美上的独特选择,这一点正是汪照藜不同于其他浅绛瓷绘家的高明之处。

在瓷绘风格上,汪氏兄弟尽管手法多样,但其在光绪时期的主体作品却很有些独到之处,不仅有突出的个性,还更具有更浓郁的“浅绛”色彩。

在“浅绛”色彩上,兄弟二人的风格是一致的,即是很典型的“浅绛”。我们知道,浅绛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画面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多用淡的赭石和淡花青类颜料,而照藜与兴藜兄弟的瓷绘正是尊循这一用色原则,所以他们的作品看上去虽是淡抹轻染,但却简静素雅,充满融融古意。

在人物造型上,二人风格也很一致,其人物大都是当时海派如任伯年、钱慧安等人的风格,面部多是高额头,稍拱嘴的“光绪人”形象。这一点,在汪兴藜的作品中也有记载,如他绘于丁未年(1907)的“青花纹与刘备招亲图双耳大瓶”和“竹林七贤图双耳瓶”上就有这样的题款:“仿海上名人画法于珠山。”

与画意不同的是,兄弟二人在书法上却大相径庭。汪照藜的书法风格为“二王”一路,颇近似于赵孟頫和唐寅,流美而华滋。而汪兴藜则厚重朴拙,很像吴昌硕一路,且多有隶书。

全面洞悉汪氏兄弟浅绛瓷绘的内容与风格,当然还是以其具体作品的研究入手最合适。下面选数件二人的代表作品予以介绍,来进一步了解兄弟二人创作的共性与个性。

(一)汪照藜戊戌年(1898)作“松柏人物笔筒”

高14厘米,直径13厘米。此笔筒上口描金,大气雍容。图为三松一柏,柏树虬枝老干,松树高大挺拔,树下一红衣蓝袍高士,杖藜而行。款为:“松伯延年。戊戌(1898)仲夏月写于昌浦客次。书奉荣春翁台老大人指谬。教晚张秀峰敬呈,后学汪照藜作。”有矾红印两方。底有矾红款“官窑内造”。此笔筒瓷绘布局严整,笔墨极具功力,整体不输浅绛三大家之作。

(二)汪照藜甲辰年(1904)作“汉唐人物故事方瓶”(对)

高57厘米,底径14.5厘米,口径15厘米。此瓶四面,两面对映。其中一对映面为瓶身绘画,瓶颈书法;另一对映面则瓶身书法,瓶颈绘画。瓶身绘画一面是根据唐孟棨《本事诗》所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瓶颈书法款为:“乐昌公主。破镜随身望再圆,何曾抛掷别离边。菱花不是无情物,完就人间未了缘。书请叔奇如兄大人清玩。仲樵氏敬赠。”从最后的落款可见,这是一对订制的赠人对瓶。另一只瓶身的绘画是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故事。瓶颈上的书法题款为:“小玉。玉钗敲斵紫鸾雏,消息声华满帝都。能致黄衫偏薄倖,死生哪得放狂夫。时在甲辰春月书。汪照藜作。”两只瓶的书法一面是行书七言绝句:“一阵寒梅落上阳,六宫从此换新妆。名花不肯对常谢,留作佳人额上香。写于珠山画馆。汪照藜作。”颈上画洞石、盆兰、香梨、灵芝。题款为“宜寿宜昌”。另一面的书法亦为七言绝句:“鸾凤齐鸣自越江,兰亭芬馥灿银缸。深宫不少闲花草,珍重黄蓉只一双。甲辰(1904)暮春偶书。筱青并题。”瓶颈上画折枝石榴。书法款为“榴开百子”。

(三)汪照藜甲辰年(1904)作“插秧图碗”(对)

高7厘米,底径5.7厘米,口径10.8厘米。两只碗画面与题款一至,一面为“插秧图”,一面为书法款:“溪南与溪北,笑歌插新秧。时在甲辰(1904),汪照藜作。”底有矾红楷书款“官窑内造”。

(四)汪照藜乙巳年(1905)作“人物山水六棱镂空帽筒”(对)

高26厘米,口径13厘米。每只帽筒分别为三面绘画三面书法。绘画分别为松鹤图,题款“一品大夫”;江山水阁图,题款“溪亭避署”;渔人归来图,题款“沽酒醉归船”。书法两面行书题李商隐七律《隋宫》,另一面篆书:“益作宝鼎子子孙孙永享用之,汪照藜乙巳年作。”


照藜与兴藜——浅绛彩瓷中的“汪氏兄弟” 浅绛彩瓷器拍卖

(五)汪兴藜丁未年(1907)作“青花纹与刘备招亲图浅绛大瓶”

高66厘米,底径19.7厘米,口径20.5厘米。口沿、颈部和底足部分别为青花云纹、海水纹和芭樵纹。瓶腹部为大幅“刘备招亲”图。书法题款为清代袁枚的咏史七绝《孙夫人》:“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烛影摇红郎半醉,合欢床上梦荆州。丁未(1907)季夏,汪兴藜画”。瓶的另一面腹部为书法,内容是唐人杜牧的《山行》、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其一和明人杨士奇的《刘伯川席上作》。书法之上,瓶的颈部画有“管鲍分金图”。款为:“仿海上名人笔法于珠山,仰和画”。如此大的青花纹饰和浅绛画大瓷瓶,题诗多首,且非一般常见诗作,这样的作品在存世的浅绛彩瓷中也并不多见,由此也见出汪兴藜的文史积淀和瓷绘功力。

(六)汪兴藜丁未年(1907)作“加官晋爵图冬瓜罐”

高28厘米,底径14厘米,最大腹径22厘米。一面绘有“加官晋爵”图案。并有书法题款:“加官晋爵。仿华秋岳笔法。汪仰和写。”另一面书唐人王维六言绝句《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时丁未(1907)季冬,汪兴藜写。”

(七)汪兴藜丁未年(1907)作“竹林七贤图双耳瓶”

高45厘米。底径18厘米,口径18厘米。画面为湖岸竹林边,六位高士与五位童子组成的“竹溪六逸图”。图上颈部有题款:“仿海上名人画法与珠山。江兴藜。”另一面瓶腹书孟郊《游子吟》诗。瓶颈上题款:“法名人画,插寿者花。”

甲午初春写于盛京浅绛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0026.html

更多阅读

不止艾泽拉斯与诺森德盘点网游中的魔幻大陆 诺森德飞行

魔幻题材网游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种族职业,以及炫目的魔法技能。更重要的是,魔幻网游总能带给玩家们美好的幻想空间:异想的虚空大陆、吟唱禁咒魔法、巧遇森林少女、勇者屠龙的恶战。这是一个充满了魔法与幻想的世界。而游戏中的这一切元素

转载 汪氏蜂胶与知蜂堂蜂胶哪个好 知蜂堂蜂胶

其实还有其他原因来说汪氏蜂胶好,硬胶囊本身就受到批评,质量在全国的范围内受到怀疑,再说硬胶囊容易粘连胃粘膜,现在所有的质量较高的产品和档次较高的产品都用软胶囊,这是业内共知的。用硬胶囊的产品很容易添加其他成分,现在国家监督部门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 韩愈进学解中的成语

  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师说》和《进学解》堪称教师、学人必读之经典。《师说》已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比较熟悉。《进学解》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外,知之者甚少。其实《进学解》一文非常耐读。一、《进学

声明:《照藜与兴藜——浅绛彩瓷中的“汪氏兄弟” 浅绛彩瓷器拍卖》为网友今夜狠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