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睡了午觉起,在屋里晒晒太阳加个小班,回顾了一下上午和耐碱玻纤布厂家的技术交流资料。有兴致写博客,刚落下了开头,就收到了远在上海的老友DS的msn消息。聊了聊,关于目标和快乐。说实话,DS提出的问题让我自己也重新理了理自我。初到西安的几日,同来的cici有些小小的抱怨。某个深夜,在rtx上我给她留言:“kiki,你我都应该想明白,来,是为了什么。”其实我自己想明白了吗?彼时的我只有一个大致的感觉和方向,但我不知道我该用什么语言把它清晰的表达出来。今天和DS的沟通,让我可以直观,量化了。在重庆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定义的成功标尺是用5-7年的时间成为行业内最顶尖的工程师。思考方式的基础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上的。两年后我离开重庆到了新环境,我现在还没到达那个成功标尺,但我想为我找到了大致的路径,我知道了行业内最顶尖的工程师的工作标准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如何去有效的学习和更新知识,满足工作的需要和进一步发展的技能。到了西安,“新”的工作岗位让我接触到新的工作内容,前期小小的积累,让我有资格去评定技术标了,有机会代表工程部说话了,有机会去了解项目前期运作了,有机会去建立和梳理项目管理流程了。我是那么的忐忑不安地开始这些“新”的工作,但也为自己能在凌晨3点终于逼着自己查完资料做完分析,写出一个自己从没有接触建筑材料或是分包工程的技术标报告而兴奋。这种挑战后的快感是快乐的一种来源。新的boss同时兼了公司运营副总和项目总监,和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让我开始有机会离开工程为主的视角去理解“项目”。不记得是老兔同学和还是麦茬同学说过的话:“我们相信自己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人。”目前的状况给了我一种可能,要开始用“资本家”的视角看项目和项目运营中的资源分配,用“资本家”的方式对具体工作开展方式做出评价和选择。未来的一段时间,除了继续我第一个成功标尺的努力,做好工程师外,从“项目”的视角思考问题和选择行为会是我主动去学习的东西。由此,回答老友的提问: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可以垫起脚抓到他的目标,达成他,让自己感到每天自己都在进步。这是不使自己产生职业倦怠并将“养家糊口”过程转化为“精神快乐”的一条有趣的途径。顺便给各位老友汇报一下自己一个短期目标,前天夜里和boss,老纪三人一起加班。后来boss和我和老纪聊起了他在集团做新成本系统的故事和心路历程,给我们俩说了说大致的系统架构。一时兴起,三人聊到近12点。我半开玩笑的问boss,能把这个管理逻辑架构给我copy一份吗?boss也半开玩笑的回答:“怎么可能给你?你要是把这个东西在脑子里想透了,够你在行业里骗吃骗喝好几年了。”,我笑,回了一句,”老大,给我半年时间,我试试看,能不能通过OA系统上成本系统的一些选项和它与其他系统的信息接口反推出整个成本管理的逻辑架构?”well,既然自己有了这个冲动,就要面对实现他的困难,就像我选择来西安一样。元旦前给大家报告我的完成情况,成功标尺是我希望我的反推能达到系统逻辑架构的80%。呵呵~~“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林夕的这句词如是写照,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会如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