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好,CDE制剂处方工艺研究有辅料相容性试验这一节,不过说的比较简单。以固体制剂为例对考察方式进行阐述。新起草的指导原则不知道对制剂辅料相容性是否有更加完善的指导。
好久都没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说一下我们制剂辅料相容性试验研究模式。
对于不知道处方的固体制剂,老工艺研究员一般喜欢一上手就根据API性质初步选择几个辅料设计处方进行预实验,初步的处方和工艺确定后进行辅料相容考察。考虑到辅料种类多样性便于后期微调,辅料范围会适当增加2-5个作为替换或增加备选之用。根据辅料相容性十天考察的结果选择辅料进行处方和工艺确认并经过验证,处方和工艺确实可行之后连续三批小试,影响因素考察,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中试三批稳定性样品的制备(和或中试设备工艺验证三批),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
固体制剂新手一般是先根据API性质初步选择各种用途几个辅料,对不同的辅料进行相容性考察,选择的辅料少则7-8个多则十几个,工作量很大。不过我们固体制剂都是配2个分析员进行检测。辅料相容性考察完了之后,再来根据优选的辅料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确认处方后并经验证可行后,进行小试、中试、质量和稳定性研究。固体制剂要想一二下子设计几个处方达到和原研厂家溶出/释放相似视乎很难,我们会根据后期研究不算优化处方和工艺,相应也会补充相应辅料相容性数据;
对于知道处方的固体制剂(产品处方已公开、购买的技术处方),其实也省不了多少事。首先确认处方的可行性,如果处方可行在已有辅料的基础上增加辅料替换或备选辅料进行相容性考察(同时也是编写申报资料之用),然后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处方工艺的确认和验证,小试、中试。
对于液体制剂,我们2010年前申报的品种基本都没有做辅料相容性试验。一方面,某注射剂处方非常简单,即原料和氯化钠组成,故不需要做相容性试验。仅仅做过氯化钠和葡萄糖溶液的配伍试验。
另一方面,一般滴眼剂和难溶的注射剂都会添加助溶剂(增溶剂),抑菌剂、等渗调节剂、pH调节剂、抗氧剂等常规辅料,而且原研厂家产品说明书有非常详细的处方(和用量),一般我们和原研产品辅料保持一致,故没有做相应得考察试验。
另外,高类别的液体制剂我们是尽量少加和不加辅料进行试验,辅料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干扰,有必要进行相容试验。
现在CTD格式资料有辅料相容性试验要求,固体制剂好说,但液体制剂我们将会根据具体产品进行辅料相容性考察,不过具体操作方式也在咨询中。。。。
之前做过一个滴眼液项目,同事代咨询这个问题,审评中心老师的意见是溶液状态比较有代表性,但具体操作起来问题多多。比如主药在某个pH范围才稳定,那如果某单独辅料和原料放在一起不在这个pH范围内,那主药肯定会降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