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陆良八老”30年植树造林为子孙后代造福文、图 为了子孙后代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有8个老人,最小的72岁,最大的84岁。这些老人30年如一日义务种树,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他们感动了无数的人,人们称他们为“陆良八老”。这些可敬的老人,默默种树30年,用他们的汗水,为人类肆意破坏过的大地增添了一丝丝绿荫,为子孙后代造了福。
云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与大山有着不解之缘——“高原与山,是云南人精神的根,信仰的家园。云南94%的面积都是山地,所以每一个云南人都可称为山民。云南精神中的“高原情怀,大山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体现在众多云南山民身上的行动本色和精神风貌,“陆良八老”用他们30年如一日义务种树的行动,具体地体现了云南人淳厚质朴、扎实苦干、务实的民风和本性。
外地人常说云南人实在、厚道、朴实。如今,人们不仅可以从杨善洲的事迹感受到具体的高远、开放、坚定、担当、务实的‘云南精神’,也能从‘陆良八老’的身上感受到。“陆良八老”30年默默义务植树的坚守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境界。
“陆良八老说,“我们一生就干了两件事,种树、守山”。这句话朴实无华,没有更多的修辞渲染,但我认为这就是千百年来云南山民积淀起来的“讷于言而笃于行”的可贵品质。多年来我去过云南的很多村寨,也碰到过很多可敬的民族村寨老人,他们对于村子里山林、水源的呵护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一心想造福子孙后代。这些义务为村民服务、拥有高尚品格的老人在制定乡规民约、保护村子生态环境和保持社区和谐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云南是山地省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青山绿水,才会有一个和谐富足的云南。高原和山与云南人时刻相伴,云南需要更多像“陆良八老”一样的好人来种好树、守好山,呵护云南的青山绿水和一草一木。‘陆良八老’用他们30年义务种树的行动,做了实实在在促进云南可持续的发展。 “陆良八老”的行为具有一种强烈的时代精神,给人以“少说多干且实干”的深刻启迪。
国家要求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而目前云南也面临着诸如长期干旱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陆良八老’的行为彰显了目前我们最需要的一种坚守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汇集成河’,为建设绿色云南、七彩云南踏实苦干、添砖加瓦。
曾经的山清水秀
百年大树被砍了种转基因桉树
新三光政策:砍光 烧光 种光
新三光政策:砍光 烧光 种光
曾经的彩云之南、山清水秀,已如大西北般荒凉
3月22日,花木山林场。73岁的王小苗老人(左图)是当年上山植树的带头人。87岁的王家云老人(右图)是“陆良八老”中最年长的。
摄影:胡洪江
【阅读提示】
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他们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大树染绿了座座荒凉的山头,也让他们两鬓如霜。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
上世纪80年代初,8位正值壮年的汉子带头上山种树,此后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守护山林的重任,一晃31年。风里来、雨里去,原本乱石嶙峋的荒山披上了新绿,当年的壮年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他们是:87岁的王家云、84岁的王云方、82岁的王开和、78岁的王德应和王家寿、77岁的王家德、75岁的王长取、73岁的王小苗。
【镜头一】
冬春挖塘,雨季栽树,为抢时间,8个人常常住在山上。“杂木砍下来搭个棚子,找些枝枝叶叶垫着,管它地上湿不湿,就这么睡了。”王家寿说,实在太冷了,他们就挤在一起取暖,第二天起来时,全身都是冰碴碴。
78岁的王家寿还记得,30多年前,花木山林场所在的山区被当地村民唤作“石渣子”、“光头山”。“山上没树,挡不住风,山脚下种个玉米都不会结苞子。一场雨下来,啥都冲光了。”
“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时任龙海公社树搭棚村民兵营长的王小苗曾带人到山上打靶,却连一棵可以充当靶子的树都找不到。望着这一大片荒凉的石疙瘩,想起山脚下辛苦讨生活的乡亲,他萌生了植树造林的想法。1980年3月,时年41岁的王小苗带领7个壮汉上了山。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只“拦路虎”,是如何在漫山遍野的乱石缝中挖出塘子(树坑)来。
“山上全是石头,一锄下去,火星直闪,有时三天就能挖断一把锄头。”王家寿说。双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又变成老茧,8条汉子硬是在乱石堆中挖出了4000多个塘子。可种子播下去,第二年却不见树苗长出来。“老鼠、鸟雀把松子吃掉了。第一年亏得很惨,借钱重来吧。”王云方老人回忆说,他们开始找地方育苗,然后移栽。
8个庄稼汉,7个一字不识,但在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他们慢慢有了心得。“50天育出的树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王家云说。为赶在下雨天移栽完所有树苗,8个人领着儿子、媳妇一起干。“晚上就住在山上。我们都自带伙食,白布口袋里装着苞谷面、老酸菜。烂席子也带着,还有棕叶子编的蓑衣,雨天拿它披,夜晚拿它盖。”
刚上山的时候,老人们回忆,当年他们要么光着脚,要么穿着皮草鞋(用旧轮胎皮做底的草鞋)。杂木的刺、锋利的石头边常常划伤腿脚,但天长日久,脚上的皮肤磨出深褐色的老茧,硬得用针扎也难扎进去了。4年风吹雨淋,8个人在花木山林场植树造林7400亩,成活率达95%以上。闻讯而来的周边村镇干部纷纷邀请他们去帮助造林。他们带领数百名青年,组成植树大军,在此后的10多年里,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验收成活率都在90%以上。
【镜头二】
一座土坯房,8个护林人。“谁先巡山回来谁煮饭,最后回来的那个,最好的饭菜都留给他。”王家德说,“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但谁的林子看得不好了,我们也吵架——只是从来不记仇。”
“林场再好,一把火就能烧了。树栽活了,管护最关键。”王小苗说,自1996年开始,年事渐高的8位老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花木山林场的管护上,常年与青松为伴。
“花木山上没有水,碰到旱季,就要走好几里山路,从村里背水上山去浇树,上了山也到处是石头。”王家寿说,“一身汗,一身泥,磕伤摔伤,都是家常便饭。”
大约7年前,距离花木山林场不远的一座山头发生森林火灾,老人们怕山火蔓延过来烧了林场,踉踉跄跄地往大火方向跑去,准备守在那里随时灭火。当时已逾古稀的王云方被石头绊倒,重重地摔在地上,伤了坐骨神经。伤还没痊愈,他又拄着拐杖上了山。“别人都去(巡山)了,我不去,不好开展工作。”王云方说,林场范围内有11个山头,每人管护1个,剩下3个共同管护,如果他老不去,其他7个人的管护压力就大了。
每年春节前后,鞭炮炸得震天响,8个老人却最是紧张。“鞭炮、礼花最容易引起火灾,一点都不敢马虎。”王开和说,他们8个人的家离林场不过三四公里远,可有8个年头,他们是一起在山上过的年,20来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打着地铺挤着睡。其余的年份,也是轮流守在山上。
有一年过年,王长取的老伴背着酒、菜送上山来,满脸不高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过,你们又不吃公家饭,又不领工资,过年了还不回家。”
王家寿的儿子王明昆跟着父亲在林场过了8个春节。“半夜两三点钟,如果外面有动静,也要爬起来去看,要阻止人去打猎,更怕有人带火种上山。”王明昆说。
而看护这片林场,村集体没有投入,8个老人不仅没有报酬,还必须自己解决经费问题。1995年,在荒山造林完成后,他们开始利用林场生态优势,摸索开展多种经营,走“以副养林、以林促副”之路。“自己种菜、养鸡、养兔、养猪、养蚕。”王小苗的二儿子王红兵说,养长毛兔那几年,他和王明昆背兔毛下山去卖,好的时候能卖到90块钱一公斤。
在8位老人不计个人得失的精心守护下,花木山林场建成31年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这个季节,山上开满了野花,漂亮着呢。”78岁的王德应说起林场,高兴得像个孩子,“林子里还有斑鸠、兔子、野鸡呢,不让人打。”
“山上的树长起来了,这些年,风小多了,雹子也少多了,石渣渣也梭不到地里去了。”说起“八老”,村民满小娣语气里满是敬佩。
【镜头三】
“这30年,几乎没怎么管过家里,连老伴患肺气肿去世前,也没时间照料。”王云方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说起这些年种树护林、常年不在家,8个老人都坦言,对妻儿怀有深深的愧疚。
王小苗已经记不清大儿子是在哪年过世的,他只记得,那年他在板桥乡造林,大儿子17岁。家里人捎来口信说儿子生病发高烧,叫他赶快回去。可他忙着造林,没顾上,等家里人把儿子送到曲靖的医院,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王德应老伴也没少和他怄气。他常年守在山上,家里没有干活的劳力,孩子们早早地辍学回家盘田,“子女们没读成书,一个都没走出农村……”王德应边说边叹气。
可时至今日,“八老”都异常坚定地表示,他们从没后悔过。“有一天我们死了,那些树还活着。荒山绿了,村民们需要木料的时候,也不用去外面买了。”王长取说。
为绿化荒山默默奉献了整整31个年头,2010年,考虑到“八老”年老多病,政府请了新的护林员,8位老人离开了林场回家颐养天年。政府给了每人2000元补助,老人们都说“够多了”。
记者在花木山林场采访时,8位满脸皱纹、两鬓霜华的老人反复强调,“你要写清楚,那10多万亩林子不只是我们8个老倌种的,是我们带着大家一起种的。”
名利都看淡了,老人们说,“只是舍不得那些树。”退下来这两年,他们仍会不时地约着一起回林场去走一走,看一看。“人回来了,心还在山上。”王小苗说。
由于“八老”目前的生活条件都不算宽裕,陆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决定,组织县里12家省级文明单位对“八老”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陆良县人民医院也将为他们开通免费就医的绿色通道,并免去8位老人在该院就医的所有费用。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与八老亲热围坐,促膝畅谈。
》》》点击进入高清图集
4月6日清晨,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风尘仆仆,行车三个多小时,专程来到曲靖市陆良县花木山林场,看望慰问31年造林护林的“陆良八老”。秦光荣眺望翠绿青山,倾听悦耳松涛,呼吸习习清风,不禁感慨万千。他握着八老粗糙有力的大手,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照顾好八老,守护好山林,发扬好精神”。临别前,秦光荣与八老亲热围坐,促膝畅谈,抒发了六点感想——
一、“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陆良八老”,一是有八位老人,87岁的王家云、84岁的王云方、82岁的王开和、78岁的王德应和王家寿、77岁的王家德、75岁的王长取、73岁的王小苗。二是他们的平均年龄也近80岁了。80岁,也是八老。从媒体上看到“陆良八老”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感动,非常钦佩,非常想来看望这八位老人。
这八位老人非常了不起。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大树染绿了座座荒凉的山头,也让他们两鬓如霜。
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着这茫茫群山,看着这茂密的森林,看着这八位慈祥的老者,我在想,我们人类,要感恩天地,感恩祖先,感恩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像八老一样默默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德者。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无不在享受着祖先、前辈的恩泽。“天地之大德曰生”。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有好生之德。于是,留给我们青山绿水、沃野良田。我们这一代一代人,因此而繁衍生息。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我们。试想,假如我们前面的一代一代人都在践踏自然,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我们还能拥有现在的美丽家园吗?透过这八位慈祥老者,我看到了我们慈祥的祖辈。我们真要感恩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的祖先们。我们一定要继承、学习、发扬祖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贵品德!
三、高原情怀 、大山品质。这八位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地道云南人。他们生活在红土高原上,他们生活在幽幽群山中。他们站在高原,目光高远,植树造林,和谐自然。他们站在高原,心灵开放,不囿于蝇头小利,造福家园。他们站在高原,敦厚包容,坦然迎接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乐观承受植树造林过程中的种种人生磨难。他们站在大山,与大山融为一体,魂是大山的魂,体是大山的体,意志坚定,铁骨担当,用一颗颗晶莹的汗水来践行务实。这就是,千百年来,云南的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自然人文所形成的云南精神。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了云南未来的跨越。由此,我们要感恩云南这块天、这块地、这块天地之下的祖先,感恩像八老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利乡利国利民,为云南造福的云南人。
四、承载历史、光照后人。树,承载着历史。植树造林的人,载入历史。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术精湛,乐善好施,治病不要钱。他的治病条件是,轻病人痊愈了,种一株杏树;重病人康复了,种五株杏树。长年累月,他的房前屋后就有了10万多株杏树。每当杏子成熟,董奉还把它换成粮食,救济百姓,遂成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我国植树造林历史悠久。《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鼓励人们顺地之道天之德在春天种树,并视之为最大的道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植树造林,将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森林法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像八老一样植树造林者,都是社会的道德楷模,都是国家的功臣。
杨善洲同志22年绿化荒山,从而将他推向光辉灿烂的一生。杨善洲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陆良八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典型代表。
五、森林云南、发展保障。八老说:“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这句话是真理。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没有树就没有水,也就没有人。我认为,多种树,云南富!
从云南自然灾害频发的特殊地理来看,从云南三年大旱来看,云南需要种无穷无尽的树,需要无穷无尽像八老一样种树的人。云南需要“森林云南”,建设“森林云南”需要更多的像八老一样造林的人。无论是为国家建设生态屏障,还是永葆云南的蓝天碧水,我们必须实现“森林云南”目标。“森林云南”,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生态保障。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发展潜力之所在、发展优势之所在。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离不开树,离不开种树的人,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尊老敬老、尊贤敬徳。最后我想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犹如参天大树,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要尊老敬老。儿女对老人要孝顺。广大党员干部,机关公务人员,必须带头尊老敬老,必须带头孝顺父母,必须带头造福乡里邻里,做弘扬家庭美德、社会美德的模范。
更多阅读
我有一个好爸爸:晒一晒我和爸爸的30年合影
父亲节我发了一条微博,感谢30年成长之路,从小到大老爸每一步的陪伴,并放上了老妈照的我从1岁到30岁跟老爸的合影,结果没想到,竟然陆续有了上百条的评论和转发,这真太让我惊讶了。很多网友都在评论或转发中提到他们看了俺和粑粑滴照片觉得
西安建大建工80级同学毕业30年聚会活动纪实 西安同学聚会场所
岁月如歌西安建大建工八零级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活动纪实王振仓当同学们像一只只天空飞翔的小鸟,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母校建大的“森林”里尽情地欢唱;然后又满怀深情、依依不舍地飞回自己的“鸟巢”,表明了西安建大建工80级同学毕业30
香港音乐黄金30年:各唱片公司及旗下歌手
1970-1999当今世界前4大唱片集团依次为:环球、SonyBMG(新力博德曼)、华纳、EMI(百代)。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前3大唱片公司依次为:宝丽金(1998年化身为环球)、华星(本土公司,已于2000年结业)、华纳,仅从它们旗下的歌手阵容即可见一
宁夏三北工程30年建设情况-防护林建设 -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 三北防护林工程
宁夏三北工程30年建设情况三十年来,在国家林业局及三北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主动适应林业发展形势的变化,积极调整林业发展的思路,坚持把三北工程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绿豆汤洗掉30年顽固牛皮癣 孕妇可以喝绿豆汤吗
原文引自--寂寞高手№1我患牛皮癣30年,期间所受的痛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一年半以前,偶得一方为治疗皮肤瘙痒的,不想却治好了顽癣,现在基本痊愈,还有一点也在日见好转。偶然路过此吧,见仍有很多p友还受此恶疾困扰,感同身受。浮想往昔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