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先看报纸上一篇论文中的一个句子:“作为法律语言,中文也差强人意。中文常常不出现主语,靠上下文指示。但法律文件中不行,主语必须出现,而且语言的层次关系非常清楚”。显然这段话是把“差强人意”当“不能令人满意”用了。那么“差强人意”是不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意思呢?请先看这个成语的出处:“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下面我先把这段话中最重要的那最后一句话解释一下。这最后一句话中的“差chā”不是当“缺欠”讲的“差chà”而是念chā,是“比较”的意思。“强”是“振奋”。“人意”是“人的意志”。“隐”是“威严庄重的样子”,在这里是指“仪态”。“若”是“像”。“敌国”是“跟一个国家相匹敌”。在这一句话里出现了两个成语,一个是“差强人意”:根据上面的解释是“比较能振奋人的意志”。另一个是“隐若敌国”:根据上面的解释是“仪态之威严庄重好像能与国家相匹敌”。这里的“仪态”指的是吴公汉的仪态,“他的仪态之威严庄重好像能与国家相匹敌”。这是什么意思呢?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他这时的仪态之威严庄重对国家来说举足轻重;有持这种态度的大臣在,就把国家稳定住了。现在再解释这全段话:当征战处于不利的形势的时候,诸位将领见到这种不利的形势,有的就惶恐不安,行动失常。可是吴汉却是保持着平素的气概,照常整修兵器,磨快锋刃,激励士吏,准备奋勇杀敌。皇帝刘秀在这时派人去看吴汉在干什么,回报的人说:“大司马(吴汉)正在整理磨砺攻战的用具”。刘秀听后叹息说:“吴公比较(和其他战将比)能振奋人的意志。他所持的这威严庄重的态度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稳定住国家,保卫住国家的作用啊!”后来“差强人意”就成为成语用来表示“还比较令人满意”。由此可知开头儿我们举的那篇文章是正好把“差强人意”的意思弄反了。由于“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用错的人比较多,所以下面再举几个用例辨别一下:第一个用例是《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沈归愚选的《古诗源》,将那歌谣与诗混杂在一起,也是大病;王渔洋《古诗选》亦不能有当人意;算来还是张翰风的《古诗录》差强人意。”这个用例《古诗源》有大病,显然不好;《古诗选》没说有大病但是“亦不能有当(适合)人意”也就是不适应读者的要求;算来还是《古诗录》差强人意,也就是还能让人满意。因此这个用例是把“差强人意”用对了。再看某报在《新闻现象》中写的“我国城市居民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差强人意,总体比例仅为25%……”此中的一个“仅”字就让人知道此例是用错了。因为参加锻炼的人仅为25%太少了,因此是把“差强人意”当“不能令人满意”用了。
此外有的博友特别让我说一说“差强人意”的“差”为何解释为“比较”。这是因为我尊重成语形成前它所在的出处的语境义的缘故。吴汉“差强人意”,是与其他将领进行比较之后刘秀得出的认识,所以我就按着刘秀的认识进行解释了。当然把“差”解释为“大体上”“稍微”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