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祖国团结
本专题主要涉及的考点有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点,是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的热点和重点。原因有:①台湾地方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影响;②两岸民间团体和人员频繁往来;③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和新疆建区以来的发展,以及近期来拉萨“3·14事件”和2011年新疆“7·18和田”事件;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很多地、州、市都存在民族区域自治问题;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⑥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等。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现状(民族国情)
※ (1)我国是一个由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①大杂居、小聚居,各族人民融合。②我国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
※ (3)我国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发展相对于汉族而言比较落后,需要帮助发展。
※ 2、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1)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有利于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等。
★ 3、国家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即坚持①民族平等原则;②民族团结原则;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努力构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4)坚持反对民族歧视和分裂民族的一切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保护主义);
(5)持久开展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帮扶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
(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义务和责任;
(2)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的意义,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4)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等。
★ 5、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和作用: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还存在相对聚居的现象,并且,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处于落后状态。
(4)注意辨别、区分: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不是无任何约束的绝对自治。
※ 6、正确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
(1)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和新疆建区以来,西藏和新疆的快速发展,藏族同胞和维吾尔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保证。
(2)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是:①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祖国内地的无私援助促进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③我国确立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成为国家的主人,。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加快自身发展的积极性。④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治保证。⑤各少数民族人民立足地区实际和民族实际,继承各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为推进民族繁荣和团结作出巨大贡献。
二、推进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
1、统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分裂,不得人心,注定是徒劳的
※ (1)继1997年7月1日,我国实现了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实现了澳门回归之后,又实现了黑匣子岛的回归;台海之间出现了和平发展的趋势,祖国统一的大业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 (2)两岸关系发展的事实证明: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 (3)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实现和维护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责任,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搞分裂,搞“独立”,逆历史潮流,伤害民族感情,违背所有中华儿女的心愿,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不得人心的,注定是徒劳的。
★ 2、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原则、基础、方针:
(1)原则—“一个中国”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3、正确认识“一国两制”方针:
(1)含义—“一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制”是指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意义—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必将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依据。
※ 4、现阶段两岸能为发展和平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1)积极加强两岸政党间的对话、沟通和互访;
(2)推动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
(3)加强两岸体育、文化等交流;
(4)拓宽两岸民间团体交流的渠道;
(5)积极推进两岸旅游观光和探视等。
▲ 5、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1)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制造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2)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立志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3)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与台湾的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介绍大陆的发展,介绍大陆的山山水水、历史文化等,让台湾的同龄人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祖国,激发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情感,共同为祖国统一作贡献。
专题二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中的改革开放和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知识点属教材重点知识,也是当前社会和时政热点,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出现考题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有:①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是“十二·五”规划开好头的关键;“十二·五”时期又是改革开放的攻坚期;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③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为世界各国抵御和战胜金融危机,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④2011年还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⑤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
【本专题知识要求】
1、认识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
※ (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意义、必要性)是什么?
①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②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怎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必须做到“借鉴”与“抵制”相结合;②“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③“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④“积极敞开国门”与“维护自身安全”相结合;⑤还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总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中国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 3、全面认识改革开放
▲ (1)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 (2)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
★ (3)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4)改革开放带来国家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得最好、发展得最快的国家之一,初步显示了繁荣昌盛。
(5)改革开放改变人们的生活:
※①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变化表
年代
内容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
吃
吃不饱
勉强吃饱
吃得好
吃出特色,
注重健康
穿
破衣烂裳、
色彩单调
能穿暖、色调、样式增多
穿得讲究、色彩丰富、样式多样、追求人体美
穿时尚、穿名牌
住
低矮毛草房、瓦房简易宿舍
低矮瓦房、套房
小区单元房、高大瓦房
新式楼房
别墅
行
两条腿走路
自行车代步、
摩托车疯糜
小轿车进家门
用
少量收音机
录音机和少量黑白电视机
彩色电视机
液晶超薄电视
互联网等
★②图表中人民生活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制定并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
※③上面表格告诉我们的结论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包括改革开放大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专题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复习专题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十分重要的教材知识,这些知识还与社会热点和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是近几年来中考的大热点,相信也是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的最热考点之一。本专题知识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约占10分左右的比重。原因有:①我国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趋势、新特点,为我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了参考;②学习认知本专题知识有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③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影响等。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资源形势(或资源国情)(是什么)
★ (1)我国的资源国情: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总体资源形势严峻。
1、这一“矛盾的排名”表反映了什么?
这一“矛盾的排名”反映了我国资源总量大,
是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又是资源小国,资
源形势严峻。
2、我国今后怎样做,才能不再面对如此矛盾的排名?
(1)倡导节约资源之风,增强保护资源的意识,
反对浪费资源的行为;
(2)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生育政策,严
格控制人口增长;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等。
※ 附表:矛盾的排名
内容
名称
总量排名
人均占
有量排名
土地面积
3
110
耕地面积
4
126
森林面积
8
107
草地面积
2
76
淡水面积
6
55
矿产(45种)
3
80
▲ (2)造成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①人口急剧增长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②长时期的不合理、不科学开发利用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 (3)选择:面对这样严峻的资源形势,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明智而必然的选择。
★ 2、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原因(或意义)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4)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5)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
(6)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3、怎样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国家怎样做)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资源节约意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3)进一步完善保护资源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制裁浪费和破坏资源的行为;
(4)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海、退牧还草”的举措;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等。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保护资源的责任:(青少年学生怎样做)
(1)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培养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2)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增强法治观念,依法保护资源;
(3)青少年学生应落实保护资源的行动。如:青少年学生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从珍惜一滴水、节约一度电、珍惜一张纸、节约一粒粮、拒绝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等方面去培养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 5、关于节约用水的认识
(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希望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的匮乏已越来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影响到地球上其它生命的繁衍生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依法保护水资源,珍惜节约每一滴水,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重在行动,养成良好习惯:①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泡洗蔬菜、水果,然后再用来浇花草、树木等;用洗脸、洗脚水冲马桶、洗拖把;②洗澡尽量用淋浴;③控制好各种需水情况下水管流量,注意关好水龙头;④喝剩下的矿泉水不乱倒,收集起来去浇花、草、树木等。
※ 6、关于节电、节能的认识
(1)家庭生活中的措施:①使用节能灯;②购买节能环保的家电;③尽量使用太阳能、沼气;④休息或外出时,要切断电视机、饮水机等电源,不要使其处于待机或工作状态;⑤尽量少用私家车等。
(2)在学校生活中,要注意及时关闭教室、走道、楼梯的灯;不把小电器带到学校使用等。
※ 7、宣传性口号、标语: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能源,你我共参与”;“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保护资源,人人有责”等。
二、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环境现状(是什么)
★ (1)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 (2)我国环境国情说明的问题:①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已深刻认识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及其严重后果,已下决心治理环境问题和保护好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②人口增长过快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加以解决。
★ (3)选择:面对这样的环境形势,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明智而必然的选择。
★ 2、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原因(或意义)
(1)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2)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损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危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4)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5)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6)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
★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国家怎样做)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意识,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4)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5)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海、退牧还草”的举措;建造“风沙防护林带”;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开展“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等。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保存护环境的责任:(青少年学生怎样做)
青少年学生应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丢纸屑等垃圾,积极参加公共卫生的维护,用自己的行动净化、美化校园,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等活动,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 5、关于拒绝白色污染的认识:
①动员家人购物、买菜不用塑料袋,改用提篮或布袋等;②喝豆浆等要自带杯子;③外出带饭菜时,自带金属饭盒等,拒绝使用一次性泡沫饭盒;④尽量不食用用塑料包装的小零食、小食品等;⑤逢年过节、过生日时,倡导相互间不送贺卡、生日卡等;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乱丢纸屑、塑料袋、饮料瓶等。
※ 6、科学处理家庭垃圾:
①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摆放;②废旧电器、电池等不乱丢,交回回收站;③无害垃圾可深埋;④废菜叶等可以用作花、草肥料;⑤不往窗外、门外乱扔垃圾等。
※ 7、宣传性口号、标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
※ 8、正确认识保护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环境保护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
(2)保护好环境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加快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破环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立,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三、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的认识:
▲ (1)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②其他特点有: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占多数;男女性别比失衡。
▲ (3)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原因:①发展趋势: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趋于平衡。②原因:我国长期坚持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生育政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有所提升。
★ (4)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的对策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生育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2、认识人口问题的危害:
(1)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4)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负担)。
3、认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 (1)目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 (2)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3)意义——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 4、宣传性口号、标语——“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利国利民”等。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或意义):
(1)面对世界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已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3、国家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②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③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④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⑥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⑦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⑧加强和完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等;⑨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海、退牧还草”、建造“风沙防护林带”、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和拒绝“白色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等措施;
4、青少年学生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中应怎样做:
(1)青少年学生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从珍惜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拒绝一张贺卡、拒绝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等方面去培养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2)青少年学生应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治观念,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丢纸屑、果皮、饮料瓶等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口吐口香糖,不污染水资源,拒绝使用塑料袋等,积极参加公共卫生的维护,用自己的行动净化、美化校园,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等活动,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实施可持续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专题四、科教兴国战略复习专题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知识是教材的又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一大热点,在试题中所占比重约10分左右,原因有:①当前世界各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非常重视教育、人才、科技和创新;②中国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教兴国是必由之路;③本专题知识还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未来生活的幸福有着密切联系;④“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科技创新成果与本专题知识密切联系;⑤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每一年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等都突显出本专题知识的重要。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 2、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①我国有1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兴国的基础在教育。
(3)教育对变人口为人才的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教育对家庭和个人发展的作用:①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为个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 3、我国发展教育的举措:(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3)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4)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
▲ 4、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我国近期科技成果:
※ (1)嫦娥二号;(2)“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航天飞船;(3)杂交水稻;(4)“天河一号”和“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等。
★ 2、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意义:
(1)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人类历史上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变化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已占第一位。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3)科学技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 3、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举措:
(1)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来推进科技发展;
(2)设立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3)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
(4)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4、青少年学生怎样为发展科学技术作贡献: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作准备。
三、认识科教兴国战略
※ 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进而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科学发展战略。
★ 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资源。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以说,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为了适应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所作出的重大举措。总之,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 3、国家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大力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科技摆在突出地位;
(2)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必须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4)要加大对教育、科技的重视和投入;
(5)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创新的风气。
★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还应注意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关系)。
★ (1)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的原因:①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
梯和标志;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经济增
长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已占第一位。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④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只能永
远跟在别人后面,无法实现国家的跳跃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 (2)必须加强教育创新的原因:①当今世界,各国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④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强教育创新,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大批量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
▲ 5、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做: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发明、创新等实践活动。
四、创新战略的认识
※ 1、创新的含义: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
有所突破。创新包含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
★ 2、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
(4)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3、国家应怎样大力实施创新战略:
实施创新战略(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必须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必须努力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5)必须加大依法保护公民智力成果权的力度,鼓励创新;(6)必须弘扬以艰苦奋斗为重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等。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
(1)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发明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善于质疑,大胆想象;
(3)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
(4)把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
(5)树立崇高理想,立志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学习。
五、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
★ 1、二十一世纪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2、原因、意义: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总之,知识激剧膨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说明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科学技术和改造世界的工程也越来越繁杂和艰巨,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 3、怎样使自己成为符合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人:
(1)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着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青少年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发明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善于质疑,大胆想象;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把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树立崇高理想,立志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学习。
(3)青少年学生应积极参加班集体建设,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努力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青少年学生还应不断开发自身的资源、潜力和价值,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专题五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复习专题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涉及的知识有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及其内在关系等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知识与社会热点和时政热点有密切联系,属于重要的考查知识。原因有:(1)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省人大会议;(2)“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3)2012年伦敦奥运会;(4)现在的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盲崇西方文化,忘却本民族文化;普遍存在贪图享乐,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普遍存在道德缺失等现象;(5)社会正在不遗余力地加强道德建设和呼唤社会道德等。以上这些事件和现象都直接、间接与本专题知识有关联。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的总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2、中华文化的内容具体表现为: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6)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 3、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在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
▲ 4、中华文化的作用(意义):(1)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文化不可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既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继承依据,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1)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7)厚得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8)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 1、民族精神的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或艰苦创业)等。
★ 2、民族精神的作用(意义、原因):(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丰富内涵与中华民族之间有着血肉联系。(3)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我们的民族非但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退缩、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和困难的不竭精神力量。
★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向弘扬民族精神的楷模学习,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构建民族精神大厦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2)弦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才能使民族精神具有生机和活力。※(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4)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5)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6)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做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 4、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
(1)中国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愚公移山、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联精神等。
(3)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建国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上甘岭精神(或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世博精神等。
四、发展先进文化
▲ 1、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①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②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和根本的要求;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 3、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1)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附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经济建设为其它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为其它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文化建设为其它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为其它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条件。
生态建设为其它建设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4、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含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举措: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设立道德宣传日活动(每年的9月20日是我国道德宣传日);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年进行“道德的力量”颁奖晚会等。
※⑤青少年学生应怎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青少年学生应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道德模范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好公民。
▲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
▲③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 5、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6、怎样发展先进文化(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发展先进文化的重
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搞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程,即:发展教
育和科学。(4)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
用。
★ 7、认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2)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①“创三优”活动;②“文明户”评选;③“五好家庭”评选;④“星级家庭”评选;⑤“门前三包”活动;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⑦开展“万村书库”活动;⑧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等。
(3)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8、警惕身边不良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1)我们周围存在的不健康文化有:①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②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③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④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⑤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
(2)不良文化的危害: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
(3)我们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对不良文化的辨别能力,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正气,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与违法行为作斗争,保证自身健康成长。
★ 9、青少年学生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些什么?
(1)青少年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增强
辩别和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2)青少年学生应积极参与“唱
红歌”活动、“文明户”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
库”活动和“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选、“德育标兵”评选、歌咏比
赛、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为社区、校园良好文化环境的创
建作贡献;(3)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抵制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与不法行为作斗争;(4)青少年学
生应积极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陶
冶高雅生活情趣、升华情操;(5)青少年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自
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弘扬正气,举报违法行为,
为净化文化环境,优化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
会主义文化作贡献。
※ 10、发展先进文化与继承传统文化的关系:
(1)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2)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养分和土壤;(3)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
专题六、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考点知识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教材重点知识之一,近几年考题中都有较大分值比例。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2、我国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 (1)这是由我国性质和国情决定。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才能激发竞争和活力,才能让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
3、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形式
(1)公有制经济
▲①公有制经济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份。
▲②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的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保证。
★ ③国有经济的含义: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的意义: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④集体经济的含义: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的意义: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等。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
▲①非公有制经济包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 2、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认识共同富裕
▲ 1、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
▲ 四、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
2、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才能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全社会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社会精神风貌,让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
专题七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公民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知识属于考试的重点内容,原因:(1)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有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科目,尽管各个阶段学习的具体知识不同,但其主线只有一条,就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2)现代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只知道“让别人为自己做什么,提供什么,承担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为自己做什么,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承担什么?(3)在我国,志愿者服务悄然兴起,志愿者服务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4)公益事业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主动参与公益事业;(5)我国社会通过“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最美中国人”、“时代楷模主题报道”等形式广泛颂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维护正义的典范,强烈谴责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缺失的行为。
【本专题知识要求】
▲ 1、什么是责任?
▲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某些事,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做的事,对责任的承担叫做负责。
※
一个人的 社会角色
责任
应当做的事
不应该做某些事
未成年子女
孝敬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努力用自己的进步让父母欣慰等。
粗暴对待父母;伤父母的心;让父母蒙羞;让父母担忧等。
青少年学生
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纪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等。
给老师取污侮性绰号;让老师难堪;随意迟到;逃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
社会成员
扶危济困;尊重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参加公益活动等。
见死不救;违背公德;购物购票插队;影剧院内高声喧哗;大街上随地吐痰等。
国家小公民
位卑未敢忘忧国;关心国家发展;尊重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等。
有损国格的事;升国旗、奏国歌时打闹;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谣言、手机短信等。
……
……
……
★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
责任可以来自:
事例
①对他人的承诺
答应在星期天陪同学去买书。
②分配的任务
老师分配我这星期负责维护教室卫生。
③上级的任命
刚进入初中,班主任任命你为代理班长。
④职业的要求
医生必须对病人全力救治。
⑤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⑥传统习俗
清明节(或前后)应该祭祖扫墓。
⑦公民身份
在国家有困难时,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
⑧道德原则
尊老爱幼。
(注意“一种责任”的“多个来源”。)
★ 2、学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有哪些?
★ (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是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 (2)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
▲ (3)负责任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赢得自尊自信;增长才干;获得实际利益,总之负责任能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
▲ (4)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不同,承担着不同的责
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2)面对自愿选择的责任和不是自愿选择但必须承担的责任,都应做到“我承担,我无悔”都应全力以赴;
(3)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及对应的责任,并全身心投入去承担;
(4)慎重承诺,信守承诺,勇担过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自觉承担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 4、正确认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
(1)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的楷模:杨善洲式的好干部、徐虎式的好工人、李向群式的好战士、赵雪芳式的好医生、丛飞、阿福式的好义工、任长霞式的好警察、航天人式的好团队等。
(2)“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的意义:①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那么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的人”,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是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3)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自觉履行社会责任?①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②要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卫生;③要自觉学习,努力学习,立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自愿者服务,努力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⑤增强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巧为)等社会责任感。
专题八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展望中国未来
【专题考点分析】
此专题知识内容不多,在以往考题中出现机率不大。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的机会不断增多,作为当代青少年有必要客观认识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另外,以目前形势看,这部分内容在考题中出现的机率加大,有必要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认识世界格局中的中国
▲ 1、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3)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是一个享有“和平、合作、负责任形象”的大国。
▲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①随着中国等爱好和平力量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为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了条件;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明显,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③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④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等。
(2)挑战:当今世界各国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加之人口多,资源短缺,环境形势严峻等都是对我国的严重挑战。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二、展望未来,我国应怎样应对?
▲ 1、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造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促进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题九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的责任,
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专题考点分析】
此专题知识是教材中重中之重的内容,也是历年来最为重要的考点之一。原因有:①我们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我们密切关联;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是社会的热点话题,社会各方高度重视;③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④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⑤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如何保障自身健康成长缺乏认识等。
【本专题知识要求】
★ (一)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种合法权益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二)法律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原因、意义)
1、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4、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三)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说明:此部分内容十分重要,要做到在理解基础上灵活运用,会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家庭保护
(1)含义: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作用和地位:家庭是我们未成年人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庭保护能使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3)内容:①家庭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②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③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④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务工。
2、学校保护
(1)含义:指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2)作用和地位:学校是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3)内容: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主要包括: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社会保护
(1)含义: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内容: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第一,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第二,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②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司法保护
(1)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2)作用和地位: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3)内容:①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案件的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抚养权。
(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1、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认识
(1)社会各方对未成年人给予的特殊保护要通过未成年人的积极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长、教师(学校)或社会不可能时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侵权侵害。
(3)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十分重要。
▲ 2、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健康成长
(1)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教育,不与父母和学校教育故意对抗,即使父母和学校教育出现偏差,也应正确对待,而决不采取过激行为(如:离家出走、离校出走等)
(3)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采用错误方法,特别是法律所禁止的方法来维权;
(4)应注意积累社会经验,努力学会自我保护。
★ 3、学会保护自己的具体方法
(1)防范侵害,保护自己:①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②在家中要注意防火、防气、防水、防盗。要积累应急处理和自救方法。③公共场所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参与救火或水中救人时要以保证自身安全为前提;预防精神污染,避免毒害;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谨防受骗上当。④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分子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机智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脱身、记住不法分子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主动协助公安、司法人员调查、保护犯罪现场、保留证物等)。
(2)学会寻求帮助,用法律保护自己:①依法诉讼。②非诉讼手段:求助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
(五)掌握自救方法
▲ 1、应急求救电话:
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事故:122
※ 2、在突发事故时,学会自救。(防火、防震、防水、防气等)。
(1)在家遇火灾时自救方法:①找湿毛巾等物盖住鼻、嘴等;②打开门、窗呼救;③切断电源等;④拨打119求救;⑤创造隔离点躲藏;⑥切记不能跳窗等。
(2)在地震发生时自救方法:①首先要保持冷静,不慌乱;②迅速躲到桌子等底下;③躲到卫生间、橱房等空间较小的地方;④发生倒塌被困时,应尽量扩大活动空间,等待救援;⑤学生在校应听从老师指挥,有序疏散,以免发生踩踏等伤害;⑥逃往空旷地带;⑦不骑车逃跑等。
(3)生活中应注意防水:①不到自然江、湖、海和水塘中游泳;②房屋中遇漏水等情况时,在可能情况下应想法关闭水伐;③拨打电话求救;④注意因漏水触电;⑤向坚固建筑物、树木或高处转移等。⑥青少年参与救助落水者的时候,一定要保障自身安全。
(4)家庭生活中发生漏气时的自救方法:①拿湿毛巾等物捂住嘴鼻;②
轻轻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③迅速离开房屋;④到户外拨打119等电话求救;⑤注意做到不因物品碰撞产生火花等。
(六)杜绝校园暴力,保证健康成长
※ 1、造成校园悲剧的原因分析:(1)存在心胸狭窄、不会宽容、谅解别人等不健康心理;(2)缺乏自制力,不会调控情绪;(3)道德水平低,缺乏正义感;(4)缺乏法律意识;(5)缺乏对生命的尊重;(6)人文教化的缺失和受暴力文化影响等。
▲ 2、校园悲剧的危害:(1)危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学校声誉,破坏社会稳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2)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3)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制造悲剧和不幸,产生无尽的悲痛;(4)毁灭自己的人生和前途,败坏社会风气,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等。
▲ 3、怎样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
(1)加强“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2)加强尊重生命、关爱
生命的认识,认识生命的价值,不剥夺他人的生命,不放弃自己的生命;
(3)自觉抵制暴力、凶杀、血腥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4)培养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会调控情绪,增强自制
力;(5)培养健康心理,学会宽容,谅解,豁达和沟通;(6)正确对待
老师的教育,学会感恩;(7)正确对待挫折,学会坚强;(8)认真学习
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律已,依法办事。
(七)关注校车安全
★ 1、我国校车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①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交通环境、
交通工具的改善不够;②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
法律意识不足;③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存在缺陷;④社会上一些人
为利益趋使,无视学生生命安全等。
★ 2、怎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①国家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从根本上改变校车营运的条件;②执法
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打击非法违章的校车营运行为;③学校应
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④校车营运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强
尊重生命的意识;⑤学生应拒绝乘坐不符合安全营运,违法违规营运
的校车等。
专题十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健康成长
【专题考点分析】
此专题知识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出现较大命题的可能性很大。原因有: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意义重大;②社会上存在很多不良诱惑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③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严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④此部分内容有着很强的德育教育功效等。
(一)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保证健康成长
※ 1、我们身边的诱惑:金钱、游戏机、烟、酒等(这些诱惑成为不良诱惑有一定条件)。
▲ 2、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赌博、毒品、黄色文化、邪教(法轮功)等。
★ 3、不良诱惑对我们的危害:导致我们无心学习、荒废学业、事业,致使身心健康受损,心灵扭曲,道德沦丧,扭曲人际关系,危害生命,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等。
※ 4、不良诱惑的共同特点:让人不知不觉中成其为俘虏,让人舒舒服服走向深渊。
★ 5、自觉抵制不良诱惑:(1)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来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
(2)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⑤后果联想法;⑥请人监督法等。
(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家庭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和读物;(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严重不良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防微杜渐 健康成长
※ 1、背景材料(参见教材材料):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后发展到和另外两个“朋友”经常实施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这是一种典型题例,材料大同小异。基本遵循“一个中学生,原来很优秀,因一个‘偶然’的原因开始发生变化,从沾上不良行为发展到严重不良行为,最后走上犯罪之路”的模式命题,材料图式为:
某种原因
优秀
导致
变
第一阶段
迟到、欠交作业……等导致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不良行为
第二阶段
到社会上偷窃……等导致受到公安机关处罚;
严重不良行为
第三阶段
继续发展到参加黑势力……等导致被法院判刑。
犯罪行为
2、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命题设问的可能方向一般有下列问题:
▲ (1)这个中学生的变化过程中,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答此问时严格按上面图示去答)
★ (2)这个中学生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给予我们青少年怎样的启示
(或教育等)?
①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启示、教育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善于及时反省自己,如发现不良行为,要坚决加以克服、改正;即使因有不良行为而受到处罚,应及时接受教训,认真悔过。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到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确保自身健康成长。
▲ (3)造成这个中学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是自身原因)
①没有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②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③交友不慎;④
没有形成正确的挫折观;⑤缺乏坚强意志;⑥抗诱惑能力差;⑦法律意识差,法治观念淡薄;⑧道德觉悟不高;⑨缺乏责任意识等。(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答)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确保自身健康成长?
①青少年学生应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志向和人生目标,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②青少年学生应注重体验挫折、战胜困难,自觉磨励坚强意志。。③正确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关系,及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自觉增强自制力和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④学会与人沟通,自觉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积极、健康、开朗的生活态度。⑤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⑥自觉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学会承担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⑦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养成良好地守法习惯,认真履行法律义务,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坚决克服“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在法律保护下健康成长。⑧学会正确交友,多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等。
▲ 6、警示性语句有哪些?
①小时偷针,大时偷金;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小善小而不为;③千里
之堤,毁于蝼蚁之穴;④恶不积不足以灭身;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
更多阅读
专题一高密地名文化与政区沿革 地名历史沿革怎么写
专题一高密地名文化与政区沿革“高密”地名渊源高密历史悠久,古称夷维、夷安。战国,始有高密之名。公元前73年(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县改为高密国,南北朝时期改国为郡,唐时改郡为州。以后县、国、郡、州虽因朝制不断更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民族团结板报设计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综述自从9月14日天安门广场开始竖起第一根民族团结柱,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背景景观,为本次国庆庆典营造出特别浓重喜庆的气氛,其精美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深深赢得各族群众的喜爱,继而成为继人民英雄
欣赏最新网络红歌,《祖国啊你慢些走》 红歌歌唱祖国
2011-12-21 11:39| 发布者: 浦江一兵| 查看: 36| 评论: 0|原作者: 浦江一兵摘要: 请欣赏最新网络红歌,《祖国啊你慢些走》这是网络流传的一首被称为2011最给力改编的歌曲,真实描绘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悲沧的演唱慑人心魄,令人警醒,振聋发聩
梁稳根---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现任三一集团董事长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
梁稳根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梁稳根梁稳根是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现任三一集团董事长。2011年5月9日,《新财富》杂志发布了“2011新财富500富人榜”,梁稳根以500亿元的身家登顶,成为内地新一届首富。他不仅是该榜发布以来首个A股制造的首富,也
民族团结诗歌 民族团结的诗歌大全
民族团结诗歌 1、《民族团结之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