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姜维平反
最近经常看到文章说由于姜维连年动众才使得蜀灭亡的最早,我现在要以九次北伐为据说几句公道话--九次北伐的确消耗了国力,但绝不能全怪姜维!
先来介绍一下九次北伐
第一次:247年姜维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率众投降,姜维迎接安抚。
先来说一下这时的背景:此时距离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已有十四年之久。这十四年中蜀并未对魏采取过征伐行为: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接替,他在235年升为大将军,238——243年进驻汉中,再过三年以后246年病故,总计蒋琬当政十一年,在此期间并未采取过大规模征伐魏国的军事行动,一直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积蓄国力。费祎主政后奉行蒋琬的策略也是只守不攻。加上公元244年魏伐蜀战役的失败(兴势山之战)所以姜维完全可以这时将国力发挥出来。
再来说一下这次战斗,姜维的兵力可能不过万人(费祎限制),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姜维取胜(关于胜负《三国志》无记载,《华阳国志》记载姜维获胜)从治无戴的立场上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反叛魏国不成而来投靠蜀汉)。所以应归为姜维取胜。
第二次:249年出攻雍州,进围洮城,由于邓艾先自据城,不克而还。
这一次没有什么战绩就撤退了,应该算是平。姜维兵力仍不满万人。
第三次:250年出西平,欲诱羌胡以为羽翼,隔断陇西,不克而还。
这一次没有什么战绩就撤退了,应该算是平。姜维兵力仍不满万人。
以上三次规模都很小,根本没有消耗什么国力,并不会造成国力亏损。真正运用国力积蓄的是下面几次。
第四次:253年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
此时费祎已亡,姜维应当有几万士兵,但这一次仍然无功而返。
第五次:254年兵出陇西,魏狄道长李简投降,姜维进而围攻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其首破其军(蜀荡寇将军张嶷也在此战中阵亡,但伤亡的魏军是蜀军的一倍),乘胜进攻河关、临洮并攻破,并把河关、临洮、狄道的百姓迁回蜀汉。这次北伐是一次大胜。
第六次:255年复出陇西狄道大破雍州刺使王经于洮西,斩首数万。
这一次可以说是蜀魏对抗以来蜀汉获得的最大胜利。
这三次北伐只是姜维对积蓄了十多年的国力加以运用,也未损耗什么国力(十四年积蓄的国力总不会连三次军事行动都支撑不起吧,诸葛亮修养不过几年尚且能五次伐魏。况且姜维又取得了两次大捷)。
第七次:256年姜维进攻祁山见魏军有所防备,于是与镇西将军胡济共取上邽,济失誓不至,所以姜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这一次是一次惨败,姜维军团几乎被全歼。究其原因是因为胡济的失誓不至。胡济的行为是军事迟
?/P>
延,都应该上军事法庭受审的。否则即便姜维战败也是一次小败,也不会败的那样惨。这次的确消耗了蜀汉很大的力量,陇西亦骚动不宁。后来从钟会伐蜀时向蜀汉官员发出的檄文中也可以证实到这次惨败的影响很大。但是导致这次失败的是胡济而非姜维!至少胡济占了很大部分的责任。
第八次:257年姜维乘魏军征讨淮南叛乱关中空虚之际领兵出骆谷进攻长城,邓艾、司马望坚守不战淮南叛乱平定后姜维撤回。
其实经过上次惨败本不应该再次用兵而进行休养生息了,但这次机会实在难得,所以姜维还是出兵了,只是无功而返。
第九次:262年,出兵侯和,进取秦川,被邓艾击败。
这一次是事隔五年后的出兵,可见姜维也还是进行了休养生息的。休养了五年才出兵虽然是次小败,耗损国力不大。
九次北伐,两次大胜,一次小胜;一次大败,一次小败,相拒不克四次。单从军事成败论,姜维以弱抗强而胜败相当,胜还略占优势,斤了为人最大的努力。姜维面对强大的魏军与邓艾、郭淮等魏国名将及坚固防线而能给对手以重创,实属不易。诸葛亮后蜀汉敢于北伐中原志存吞魏的人,姜维一人而已。至于北伐是否消耗国力加速灭亡,我上面已经说了,前三次规模很小无关大局,中间三次只是发挥积蓄十多年的国力,其中还有两次大捷,也未损耗多少国力。主要是第七次,而这次并不是全由姜维造成的,而是胡济!诸葛亮北伐时马谡违反调度致使大败,当时的人与后人都归咎于马谡,都评价诸葛亮的责任很小;而评论这次战败却都归咎于姜维,这是绝对不公平的!所以我才写这篇文章为姜维平反,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原创时间:2006——7——29
12:00——15:18
————2006,11,7
20:24分发布于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