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季羡林日记:趁年轻多日几个女人

青年季羡林写日记:趁年轻多日几个女人

  (2012-04-14 00:00:00) 转载▼

标签: 季羡林

中国

思想感情

唐宋传奇集

文学评论

文化



本文摘自《季羡林经典作品集:红》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决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脱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六月)十七日

前两天下了点雨,天气好极了。

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十八日

看Plato的DialoguesPlato的Dialogues柏拉图的《对话录》。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古希腊哲学家。。

一天糊里糊涂地过去,没有多大意思。同长之晚饭后到海淀去,我印了五百稿纸。同访赵德尊。

十九日

功课很忙,但却仍然想看小说,在看criticism和ClassicalLiteratureCriticism和ClassicalLiterature文艺批评和古典文学。的当儿终于把《唐宋传奇集》的第一册看完了。

高中同学会欢送毕业,真不好过。喝了几盅酒,头沉沉然。

二十日

早晨进城。

先访虎文,他已经快好了。

访印其,他要送我毕业,共同照了一个像,到市场吃饭,饭后到中山公园去看芍药,开得很多,不过没有什么意思,只有红白两色,太单调。

访杨丙辰先生,《文学评论》出版事大学出版社又不肯承印。昨天长之灰心已极,今天访杨先生定进止,结果一塌糊涂。

后一篇:草根剧团唱红城乡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青岛——行走的光影(终)

[发评论]

荫成2012-04-14 10:46:29[举报]

写得真实。这就是一个好。季羡林的作品我不爱看,这篇日记我爱瞧。收藏起来。因为只要是个人看了《石点头》都有这样的想法。

博主回复:2012-04-15 18:41:05

哈哈,人话。

蔚蓝色的猫2012-04-14 11:33:54[举报]

《石点头》?难不成这书要红?

博主回复:2012-04-15 18:40:44

已经红过。

瀚海存真2012-04-14 11:59:23[举报]

国人非常有意思,将一个印度学学者戴上国学大师的帽子。

国学大师的后面确有一个神秘的女秘书。

博主回复:2012-04-15 18:40:23

很多大师后面有一个神秘的女秘书。

牧雨轩主人2012-04-15 19:07:31[举报]

想起那句老话:领导也是人。

---------------------------------------------------------------------------------------------------------------------------------------------------------------------------

青年季羡林日记里谈愿景:多和几位女性发生关系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4/13/13859018_0.shtml

核心提示: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本文摘自《季羡林经典作品集:红》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决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脱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六月)十七日

前两天下了点雨,天气好极了。

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十八日

看Plato的DialoguesPlato的Dialogues柏拉图的《对话录》。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古希腊哲学家。。

一天糊里糊涂地过去,没有多大意思。同长之晚饭后到海淀去,我印了五百稿纸。同访赵德尊。

十九日

功课很忙,但却仍然想看小说,在看criticism和ClassicalLiteratureCriticism和ClassicalLiterature文艺批评和古典文学。的当儿终于把《唐宋传奇集》的第一册看完了。

高中同学会欢送毕业,真不好过。喝了几盅酒,头沉沉然。

二十日

早晨进城。

先访虎文,他已经快好了。

青年季羡林日记:趁年轻多日几个女人
访印其,他要送我毕业,共同照了一个像,到市场吃饭,饭后到中山公园去看芍药,开得很多,不过没有什么意思,只有红白两色,太单调。

访杨丙辰先生,《文学评论》出版事大学出版社又不肯承印。昨天长之灰心已极,今天访杨先生定进止,结果一塌糊涂。

二十一日

一天都在看PracticalCriticismPracticalCriticism《实用文艺批评》。,结果是莫明其土地堂。

把《母与子》(即《老妇人》)寄给《现代》,我总有个预感,觉得这篇文章他们不会登的。真也怪,我以前觉得这篇文章好极了,但抄完了再想起的时候,却只觉得它不好了。

二十二日

把十八十九世纪文学的paper全作完了。当才停笔的时候不禁叹一口气,觉得这是全学期,今年,这大学的四年,这一生学生生活(说不定)的最后的paper了。惘然。

仍然有矛盾的思想:今天接到峻岑的信,高中教员大概有成的可能,心里有点高兴。但又觉得,倘若成了,学生生活将于此终结,颇有凄然之感。

晚上听中文吟诵会,这在中国还是创举。我只听了一半,印象是:太戏曲化了,我总以为吟诵东西与演剧总不能一样。

二十三日

几天来,记日记都觉得没有东西可记。本来,每天的生活太单调了。

读Richards的PracticalCriticismRichards的PracticalCriticism理查兹的《实用文艺批评》。仍然莫名其妙。

自己印的稿纸送来了,非常满意。

二十四日

过午三点乘洋车进城,访峻岑,见梁竹航、宋还吾有信来,仍然关于教员事。我先以为要找我教英文,岂知是教国文,这却教我不敢立刻答应,这简直有点冒险。

晚上到公园去看芍药,住在西斋。

二十五日

晨八时乘返校。

仍然看PracticalCriticism。

过午打手球。

教员问题一天都在我脑筋里转着。我问长之,他答得不着边际。我自己决定,答应了他再说,反正总有办法的。

二十六日

今天写信给峻岑、竹航,答应到高中去。尽管有点冒险,但也管不了许多。

晚上学校开欢送毕业同学会,有新剧比赛,至十二点才散。

二十七日

明天就要考criticism,但却不愿意念书。早晨很晚才起,到图书馆后仍然恹恹欲睡,过午又睡了一通。

晚上大礼堂有电影,片子是徐来的《残春》,光线太坏,简直不能看——这电影本来应该昨天晚上放,因为机器坏了,改在今天。

二十八日

过午考criticism,没怎样看书,头就痛起来,考题非常讨厌,苦坐两小时,而答得仍很少,又不满意——管他娘,反正考完了。

------------------------------------------------------------------------------------------------------------------------------------------------------------------------

看到这篇文字,头一个念头就是真实。去年和M说女人的时候,我说,说到底你接触那女性的前提还不是看能不能有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完全没有发生性关系可能的你不会去接触,他说是。答是就对了,中国人处理异性间关系,实质上大多是这样。

有时候真实就是这样,作为被国家和家庭灌输崇高的好学生来说,我想,谁也不会有这样的意愿,“今生没有别的希望,只希望多日几个女人。”虽然有点断章取义,但是,我想很多中国的青年学生,也不会有这样的意愿。而恰恰讽刺的是,多数中国的社会喜欢混的人,也就是生殖意愿强大的人(有个含蓄的叫法叫早熟),都会和社会相融合的很好,很简单,中国人的种族特长就是,保持现状,安安静静繁衍生息。

远的不说,就说我身边,凡是高中时候有这意愿的人,或者说在高中时候就多日了几个女人的人,都在体制内,男人女人都是。好几个都是大学老师,然后继续日女人。很简单,因为他们更知道什么叫迎合,什么叫适应,什么叫投其所好。

这样好不好,我觉得无所谓好不好。人类需要繁衍生育,这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会被划分到“本事”里面去,虽然我觉得“风流”其实挺好,但是我想属于此类里面的人,也不一定乐于这样的评价。

但是关乎其它两个事情,虚伪和崇高。

先说虚伪。这个虚伪不是问你吃了饭没有,你没吃说吃了,那不叫虚伪。或者说你在网上用个假名,那顶多是说假话。说假话是一种不真实的言语。虚伪是一种对自己和对别人不同的观念和态度。说假话,对别人没有影响。虚伪却会影响到别人的处事方式。

举例子就是,没吃饭说吃了,不会饿到别人。而,说经常问为什么的人是弱智(其实他自己经常问问题),就会影响到别人,让人不敢不耻下问。。。。当然,杀人犯说自己没杀人也是说假话,但是那是犯罪了。

一是教育的虚伪,小学到高中,教师们的教育就是唆使学生们在男女关系上面划分界限。而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升学率,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和名誉上的利益。而实质上,真正的人生教育,融合到教育里面的东西,几乎没有,随便问几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有没有能影响你对社会人生的老师?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有。尤其是现在属于80后的人们。我在书上看到一百年前的日本小学老师的教育,一个数学老师,会在课下或者休息时间把自己收藏的绘画艺术作品和小学生们分享,在我们国家估计绘画老师都不会这样,而是领着孩子去拿各种名目的奖项。在电影洛丽塔里面,一个教会学校,如果少年女性表示出对男性不感兴趣,那说明这个女孩会有问题,教会牧师和找这个女孩的家长谈话,询问。而我国呢,记得以前看一个新闻,讲一个青春期女孩,看见男人就会有想法,而她母亲会骂她,而她母亲越骂她就越有想法,后来她就辍学呆在家里,而她母亲除了觉得可耻没其它的感受。这真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朋友说记得以前一次小学同学聚会去看小学老师,那老师见其中一对夫妇是她同班的学生,笑着说当时就觉得你们不对劲,不过现在看挺好。这时候另一个当时班上的人就笑着说话了,老师因为你说谈恋爱不好,所以我到现在没结婚。当时那老师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是人们之间关系的虚伪,就说大学同学告诉我的事情,两人追一个女人,其中一个说那女人没有一样好,当其中一个放弃时,那个说谎话的人继续追,然后一起。这世界就是男人和女人,和不同的男人女人生活在一起,甚至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可见这样的影响有多大。老看见西方故事说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喜欢的女人,决斗。这种方式和前面说的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光明与黑暗。大学里面被揭露的还有一个例子,还是被一女孩当着很多人的面说的,当时那种反差,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就我个人来言,以前很多有女友的朋友们说,不把女人当回事,我信以为真,真的以为行动上他们以男性朋友优先,他们这种言语多少就影响了我,我会放弃与女性同处的机会,去和他们在一起。直到一次一个哥们在吃饭的时候为了一个关系不那么好的女性的生日,抛弃一帮男性的时候,而我刚把一个认识不久的女孩放在一边去见这哥们,当时我才真正明白,在男人和女人问题上,事情不是人们嘴上说的那样。

关于崇高,其实和发言权有很大关系。

一个男人结婚后(甚至包括结婚前)一辈子只和一个女人发生性关系的人,起码在人们可知的情况下。这个男人是有崇高性的。具有崇高性质的人,这个人所说的话和做的事情,是有不可怀疑性的。也就是绝对相信。所以,比如甘地,他会让人跟随他的脚步去做事,哪怕是印度那种爱动的民族。而没有崇高性的人,所说的话,是具有怀疑性的,那么具有怀疑性的人,怎么样让人们去绝对相信,答案就是强制的不得不的,那就是武力和权利的专制。。

而艺术家中也是,就人们可知的情况下,或许没有性生活的艺术家会有一种崇高性,比如莫朗迪和达芬奇。而结婚几次的艺术家,哪怕是天才,也丧失了崇高性,比如毕加索。

崇高性是一种具有极大责任性的品质,是一般人不经常体现的。一个崇高的人,是经常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崇高的人,是个人意志的极大体现,是每个人只要愿意都能够做到的。而与天才和伟大不同,天才和伟大,不是你愿意和坚持就能达到的,他们甚至有巧合和运气。

而崇高性,代表了某种不可名状的人格上的优秀性质,客观上的不平等,面对崇高的人,普通人会自然而然的,自主的相信和听从。所以,人们为了说服别人,会造出一些不存在的具有崇高性的人物。而虚假的崇高性,会带来混乱和怀疑。

而国学大师,往往被标榜为具有某种古代所传言的崇高性,但是就性上面来说,中国自古没有·在一夫一妻制上有白头偕老的传统,几千年来说,多是一夫多妻制的传统,在传统上来说,是偏向男性的。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我国缺少思想家的原因。不是说思想家不需要性。而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如果一生要在人类精神的探索上有所追求并取得收获,相对来讲,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一个众多女人和孩子和他组成的大家庭。哪怕这样的家庭形式是不公开的。

所以,一些生活在现代的人,举着中国传统大旗,是标榜不了崇高性的,其中一部分是为了在一夫一妻制的现代,保持几千年以来的一夫多妻制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让女人服从一夫多妻制里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说服别人,或者说让自己的可信度更高,而已。真正的国学,放在图书馆,好好保存,是最完整的了。而社会的制度和礼仪法规,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实质性的进步和完善,进而促进社会,人类的进步,面对浩瀚的宇宙。

季羡林先生青年时候的生理冲动,大部分健康男性都有,可能大部分男性没拿日记记下来,只是默默的对许多女人说,只爱你一个。而季羡林先生可能一辈子只保存着对自己火车上喜欢的欧洲女子的记忆,和自己不太喜欢的妻子结婚生子,却没有对任何一个女人说过我爱你。也许季羡林先生没有那些标榜国学大师的人所拥有的本事,也不一定拥有多么幸福的家庭,却在这个国家,始终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以,季羡林先生那个青年时候,看了一本小说后一时间所表达的一生的意愿,不知道实现没有,如果没有实现,那就真体现了一个人面对自己不同人生阶段时候的成长了。。

我觉得,从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来看,他不属于那种在我看来有贬义的国学大师,而是能客观看这个世界的人,只是被那些想利用国学达到轻视他人观点的心理和牟各种利益的人利用了。国学,不应该是人们思想中文化和精神专制的借口,也不是现代思想懒惰停止思考的借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1721.html

更多阅读

20130713唐师曾:庄则栋,比季羡林智慧?

庄则栋比我大20岁,称我为“小弟”。季羡林比我大50岁,呼我为“老弟”。两位都是老鸭数十年的好友和纪实对象,一直拍到八宝山的火化炉……由于老鸭鲁莽、耿介,侥幸沦为庄则栋虎落平阳的贫贱朋友,亦被龙盘301西院X楼的“帝师”季老尊为《

怀念母亲散文 季羡林 季羡林怀念母亲原文

字号:大 中 小 季羡林,生于 1911 年,山东清平人。中共党员。 193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曾任中学国文教师。 1935 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 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

季羡林的两个小故事 季羡林小时候的故事

三月唯慕桃李开(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 作者:周敏(女·甘肃)“三月唯慕桃李开”,是说春天仰慕桃李花开的意思。这里,“三月”变换为“季”;“唯慕”作“羡”;“桃李”是两种树木,扣“林”。成谜组合灵活,意随笔到,是一朴素大方之作。季羡林(1911-

季羡林经典作品集:红

基本资料季羡林经典作品集:红作者: 季羡林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 36.8装帧:ISAN:内容简介《红》收录季老解放前文章,包括畅销名著《清华园日记》,取“这红色给我以大的欢喜,它遮盖了一切存在在我的回忆里的影子”之意。两方面著

声明:《青年季羡林日记:趁年轻多日几个女人》为网友丶花心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