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大师叶大密资料 美国武术大师赛

叶大密师小传

叶大密师(1888-1973),名百龄,号柔克斋主,浙江文成人。出生于温州武术医学世家。家传小八卦,系武当松溪派叶继美一脉。

1917年在杭州北伐军工作任团参谋长时,从田兆麟师学杨式太极拳中架。与孙存周、黄元秀等义结金兰。得到孙禄堂师的口授身教。

1926年11月11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南永吉里19号,由当时教育部备案、教育局立案,成立“武当太极拳社”。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及推手。

1927年,“剑仙”李景林师来沪,邀叶大密师去其寓所,叶大密师拜李景林师为师,与陈微明一起向李景林师学武当对剑。

1931年,叶大密师任“国术同志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

1935年被中华体育会第二届暑体讲习会聘为国术理论教员。

1929-1936年,历任上海市第二次国考、市二、三届运动会国术比赛、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摔交组、上海儿童国术运动会国术、拳术、器械等评判。

三十年代,叶大密师还参加上海艺华影业公司的组建管理工作。任创作组组长。协助田汉、阳翰笙等一批进步艺术家,编写拍摄了许多进步电影。还亲自出演了有关“武当剑”的拍摄工作。

解放后,叶大密师任中医文献资料馆馆员。还在地段医院从事中医推拿工作。

文革期间,因田汉、阳翰笙“反革命”案,受“四人帮”迫害。



叶大密有关太极拳的文章

杨家太极拳使用法秘诀

根据现在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解释如下的大意,并不象原注所说明那样,含糊其辞。

擎:有将重物用力徐徐举起的意思,谓之擎。双手上举如合太极,这时候,两眼向上望着,两手指尖斜着相对,两肘向外开,往上托住,同时两手拇、食、中三指向上翻三翻。

引:有引进的意思。如用鱼味来吸引住猫,是使对方的来去、高低、左右、上下,处处被动,完全失去主动。

松:松是全身放松,而且要松净。将自己身上九节,节节放松,从有形有象,松成无形无象。

放:放是发劲。“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以收为放,以放为收;放不离收,收不离放;两相结合,不是单行。所谓“撒去满身都是手”是全身完整的放,不是一手一式的放。

敷:是用两手微贴在敌身,即所谓“轻如鸿毛”,才能听得对方动静。这是在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功夫。就是一般练其它拳术的人们所说的那样“拳打人不知”的意思。太极拳在用法上也是如此的,如用重手,已失去敷字的意义了,切记!切记!因为重手反而使敌知我,我不知人,定遭失败而无疑。

盖:有“盖世无双”的精神,使敌受极大的威胁,是以神为主,显非力服,更非力胜。但是能够使敌在我身旁如鼠见猫一样,丝毫不得动弹,即拳经上所说“神如捕鼠之猫”,是鼠被猫的神盖住而待捕。

对:对是指彼此互相对待的意思。如在敌我对待的时候,我能在有意无意之中,接得彼劲,彼自跌出,取得不放而放的妙用。

吞:吞是吸气,不是吐气。“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大有气吞山河之概,使敌时时刻刻在我控制掌握之中,不能逃脱,如鼠见猫似的。

以上所述八个字,如擎、引、松、放、敷、盖、对、吞等初步释意,是根据我过去练杨家太极拳五十二年之经验、认识和体会而写成的。但是并不是说就是这样的肯定下来,一点也不变动了。假使今后能够再活上数十年,当重新写一篇比较深刻的又进了一步的文章,作为自己勉励自己的意思,所以并不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而是很恳切的不问是与非,把它写下来。

1968、1、7.叶大密初稿时年八十有一岁

推手的妙法

一、“后其身而身先”一般推手都是后其身而手先,因而使对方有机会可待,有机可乘。此非上法,不能操不战而胜之故。

二、“外其身而身存”这是忘物自然之境,置身于度外,此时已达到周身松净,使对方不知我而我独知人。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使彼跌出而无疑。

以上的两句,是我于1967、8、15下午五时后在复兴公园西北部地区,离批判宣传馆不远的人行道上,对丁受三学生某某已学太极拳八九年之久推手时说的。

练习太极拳和推手的几个问号

来,不知其所始?去,不知其所终?

有始有终手?无始无终手?

四字秘诀解

敷:微贴敌身,听彼动静,以取先动之机。

盖:盖世无双,有威胁敌人之意,使敌如鼠见猫,不得动弹。

对:是敌我对待时能取得无意之意,不放而放的妙用。

吞:气吞山河,使敌时时在我掌握之中。

1964、1、20大密

杨家太极拳精义论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悬罄;

虎吼猿鸣,泉清水静;翻江闹海,尽性立命。

此系太极拳锻炼到最高最深的境界,也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决非庸俗、粗浅、鲁莽、简单之辈可能梦想得到的。

叶大密按语

1967、5、1.国际劳动节于沪时年八十岁

谈谈我的推手体会

推手为锻炼太极拳中主要部分之一,如不得劲,不能从心所欲怎么办?照我的经验说来,决不是专以动手动脚为原则的。归根结底,究竟如何,才可以算是走上正确的大方向呢?假使方向不对头,会叫你枉费功夫吗?是的,干脆的说一句很有可能。所以不能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提出问题,不然的话,就不能落实了,因兹必须分析研究如下的几个问题,方可得到结论。

1、 身动手不动;

2、 脚动身不动;

3、 脚暗动步不动;

4、 脚运用联环形不停的动;

5、 发劲是接劲,接劲是发劲;

6、 发劲既不是手,又不是脚;

7、 要练成非收非放的基本功;

8、 能接得彼劲,彼自跌出;

9、 靠壁运气(墙壁、板壁、门都可以)自在无碍(此法是先师河北永年杨澄甫老先生在沪时来我家亲自传授,师娘不知道,在他家是不会传我的,故我异常感激,特志此以为纪念)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无形无象的联环形(如∞字形);

10、根本的基础是建立在联环式的步法上去,方能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好方法。

1967、6、12.于沪

研究太极拳问题在久字上

1966年1月12日(乙巳十二月十一日)

关于钻研太极拳的问题,杨澄甫老师曾对我说过:“研究太极拳能久则穷,穷则变,变则化,化则通,通则头头是道”。所以对一切事物,如要把它搞通,本来不易,真非有几十年不断的工夫不可,所谓“专家”是也。在“久”字前头需要先有“恒”字,才能“久”字,在“恒”字前头需要有最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遇到困难不向它低头,则要有高山向我低头,河水向我让路的革命精神才可以。

太极拳轻重浮沉分三类十二手名目

1、 双轻上手,2、 双重病手,3、 双浮病手,4、 双沉上手;

5、 半轻半重平手,6、 半沉半浮病手,7、 偏轻偏重病手,8、 偏浮偏沉病手;

9、 半轻偏轻病手,10、 半重偏重,11、 半浮偏浮病手,12、 半沉偏沉病手

若不能穷究轻、重、浮、沉之手,即不能进太极拳真义之门。

叶大密 1963、9、24于沪

记奇遇李景林将军

丁卯(1927年)十一月某日,突来一不知姓名之客,持硃红色大名片访余,顾视之,原是三年前形意、八卦、太极名家老前辈孙禄堂老伯所说精通武当剑术之李芳辰(宸)将军。今得此机会,惊奇靡已。来使遂偕余至祁齐路(今岳阳路)寓所拜见将军,一望而知是儒者风度之大将,无赳赳武夫气象。后观余练杨家太极拳剑毕,叹曰:“不失武当真意,曩日在奉直各省所见者,夹有八卦、形意,非纯粹之太极可比”。回顾左右眷属及侍从者云:“尔辈不习此拳,难得余剑之真传”。言罢,随手取剑起舞,矫若神龙,变化莫测,清灵高雅,叹为观止。当即恳求执弟子礼,果允所请,为余一生之大幸事。

时陈微明、陈志进诸友在沪办致柔拳社,约往学习,以资提倡。

查《宁波府誌》及清黄宗羲《王征南墓誌铭》均未提及武当剑事,足见太极拳、武当剑早已分传:习太极拳者不习武当剑;习武当剑者不习太极拳。今余曾将拳剑两者兼而习之,一如原来不分散之面目,李老师之功也。爰作斯文,以期不忘云尔。

一、李老师武当剑系武当山第十三传陈世钧先生所授,先生皖北人,为袁世凯幕友。

二、武当剑学习法:初习对剑分五路;次活步以十三势随意对击,但须剑不见剑;最后舞剑,行气似流云,极自然之妙。师云:“配琴舞之,更有古雅之趣,不同凡俗,他剑焉能道此”。

丁卯冬紫霞山人叶大密识于武当太极拳社



大捋约言

我捋他肘,他上步挤,我单手搧,他转身捋,我上步挤,他逃体;我一捋,他上步挤。

粘连枪与大捋是杨澄甫老师口述,由余笔录。 大密

叶氏太极拳式名称

因为以前的套路,左右运动式子不平均,如揽雀尾、单鞭、海底针等等,只有一边,诸如此类,式子较多。所以我有鉴于此,特为改编,以弥补其弊耳。

1953年11月11日时寓沪 大密

1、无极(宇宙大观)2、太极起式(阴、阳、开、合)3、右左揽雀尾(掤、捋、挤、按)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右手挥琵琶11、右左搂膝拗步12、上步撇身锤13、进步搬拦锤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16、左揽雀尾(斜向)17、左右抱虎归山18、斜单鞭19、肘底看锤(采、挒、肘、靠)20、左右倒撵猴21、斜飞势22、提手23、白鹤亮翅24、左搂膝拗步25、海底针26、扇通臂27、翻身撇身锤28、上步搬拦锤29、右左揽雀尾30、单鞭31、抎手32、单鞭33、高探马34、右左分脚(刺脚)35、转身蹬脚36、左右搂膝拗步37、进步栽锤38、翻身白蛇吐信39、上步搬拦锤40、右蹬脚(正向)41、左右披身伏虎42、右扇通臂43、回身蹬脚44、双风贯耳45、左蹬脚46、转身蹬脚47、上步搬拦锤48、如封似闭49、十字手50、左揽雀尾(斜向)51、左右抱虎归山52、斜单鞭53、野马分鬃54、右左揽雀尾(斜向)55、单鞭56、玉女穿梭57、右左揽雀尾58、单鞭59、抎手60、单鞭61、单鞭下势(反复)62、右左金鸡独立63、倒撵猴64、左斜飞势(反向)65、左提手(反向)66、左白鹤亮翅67、右搂膝拗步68、右海底针69、右扇通臂(反向)70、左翻身撇身锤(反向)71、上步左搬拦锤(反向)72、左右揽雀尾(斜向)73、右单鞭(反向)74、右抎手(握拳)75、右单鞭(反向)76、右高探马77、上步右穿掌(十字手)78、左十字腿79、右搂膝指裆锤80、左搂膝指裆锤81、左右揽雀尾82、右单鞭(反向)83、右单鞭下势(反向)84、上步左右七星(折叠锤)85、退步跨虎86、转身双摆莲87、左弯弓射虎88、右弯弓射雁89、退步搬拦锤90、如封似闭91、十字手92、合太极。

· 改编河北永年县杨澄甫老师太极拳名目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于上海

浙江文成县叶大密

1、太极起式(无极、阴阳、左右、动静、前后、开合)2、右揽雀尾(正)3、左揽雀尾(正)4、左单鞭5、右斜飞式6、左斜飞式7、右提手上势8、左白鹤亮翅9、左搂膝拗步10、左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右搂膝拗步13、右手挥琵琶14、右搂膝拗步15、左搂膝拗步16、上步撇身捶17、进步拨拦捶18、如封似闭19、十字手20、左揽雀尾(斜)21、右左抱虎归山22、右揽雀尾(斜)23、斜单鞭24、采、挒、肘、靠25、肘底捶26、倒撵猴27、退步右斜飞式28、左斜飞式29、右提手上势30、右白鹤亮翅31、左搂膝拗步32、右海底针33、右肩通背34、反身撇身捶35、上步拨拦捶36、右揽雀尾(斜)37、左揽雀尾(斜)38、上步左单鞭39、左抎手40、左单鞭41、正高探马42、左高探马43、右分脚44、右高探马45、左分脚46、转身蹬脚47、左搂膝拗步48、右搂膝拗步49、进步搂膝栽捶50、反身白蛇吐信51、上步拨拦捶52、左削右劈53、右分脚54、左打虎式55、右打虎式56、右蹬脚57、双峯贯耳58、左蹬脚59、转身右蹬脚60、转身拨拦捶61、如封似闭62、十字手63、左揽雀尾(斜)64、右左抱虎归山65、右揽雀尾(斜)66、左单鞭67、右斜飞式68、左斜飞式69、野马分鬃(三)70、右揽雀尾(斜)71、左揽雀尾(斜)72、上步左单鞭73、玉女穿梭74、右揽雀尾(正)75、左揽雀尾(正)76、左单鞭77、左抎手78、左单鞭79、左蛇身下势80、左金鸡独立81、右金鸡独立82、倒撵猴83、退步左斜飞势84、右斜飞式85、左提手上势86、左白鹤亮翅87、右搂膝拗步88、左海底针89、左肩通背90、反身撇身捶91、上步拨拦捶92、左揽雀尾(斜)93、右揽雀尾(斜)94、上步右单鞭95、右抎手96、右单鞭97、高探马98、十字掌99、转身十字腿100、左指裆捶(正)101、右指裆捶(斜)102、上步左揽雀尾(正)103、右揽雀尾(正)104、右单鞭105、右蛇身下势106、上步左七星107、右七星108、退步跨虎109、转身伏虎110、转身双摆莲111、左射虎112、右射雁113、退步拨拦捶114、如封似闭115、合太极。

慰苍按:此套架子系叶师当时在复兴公园教授舒楚生(修泰)、陈筱春、石焕堂等人太极拳时而改编,脚步转换系采用并步靠步式。

太极拳散手行功练习法

第一套 从行功式中选出五个散手法

名称 架式 步法

一、单按 高架 正步靠步式。

二、横穿 高架 七星步靠步式。

三、双贯 高架 七星步大步不靠。

四、联珠 高架 正步中等步大小,先左脚前,直蹚

前进,后右脚前,直蹚前进。

五、双截 高架 正步靠步式。

第二套

名称 架式 步法

一、正劈 高架 正步靠步式:左足前,右足向左足

靠实;右足前,左足向右足靠实。

二、双飞(左右斜飞) 高架 七星步靠步式:左足前,右足靠实;

右足前,左足靠实。

三、斜挒 高架 正步靠步式:左足前,右足靠实;

右足前,左足靠实。

四、直锤 高架 正步靠步式:左足前,右足靠实;

右足前,左足靠实。

五、双射(左右射虎式 ) 高架 七星步靠步式:左足前,右足向左

足靠实;右足前,左足向右足靠实。

前后散手两套,十个式子;正步六个式子;七星步四个式子。

第三套

名称 架式 步法

一、双分(原野马分鬃,左右同) 高架 七星步跟步

二、双封(原如封似闭,左右同) 高架 七星步跟步

三、双蹬(原蹬足,左右同) 高架 七星步跟步

四、双采(原采法,为采、挒、肘、靠之一,左右同) 高架 七星步跟步

五、双靠(原靠法,为采、挒、肘、靠之一,左右同) 高架 七星步跟步

附注:

1、左手采时,右手放在左手腕处辅之;右手采时,左手放在右手腕处辅之。

2、靠法同大捋时的靠。

浙江文成公阳叶大密时年八十岁,1967、6、12

·

2006-03-21 23:42:32

太极剑谱

根据杨澄甫老师太极剑套路及剑法:撩、拦、叩、拨、摇、挑、轮、扫八字,加上李芳辰老师武当对剑: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十三字共二十一字。另有剑指,食、中两指向前指出,左右相同。

合编内容有:

一:【起势】:左手反执剑柄,剑脊面微贴肘旁,两手下垂,作无极式。

二:【三环套月】: 第一环:甲右抎手,乙左搂膝,右手作剑指向前指出。

第二环:甲劈身掌,乙剑柄拳。

第三环:甲双峯贯耳,乙剑柄拳作挤势,丙右手向左手接剑。

三:【大魁星】反崩,上前斜刺,提,左手作剑指向前指出。

四:【燕子抄水】击,撩、洗。

五:【左右拦扫】拦。

六:【小魁星】提

七:【燕子入巢】刺、截。

八:【灵猫捕鼠】带,格(捋),压,前斜下刺。

九:【蜻蜓点水】点。

十:【黄蜂入洞】拦(叶里藏针)提,前斜下刺。

十一:【凤凰双展翅】截。

十二:【左旋风】左搅。

十三:【小魁星】提。

十四:【凤凰双展翅】截。

十五:【右旋风】右搅。

十六:【等鱼式】反叩,叩。

十七:【拨草寻蛇】拨,截。

十八:【怀中抱月】抽,带。

十九:【宿鸟投林】斜上刺。

二十:【乌龙摆尾】截。

二十一:【风卷荷叶】压,平刺。

二十二:【狮子摇头】拦(叶里藏针),摇。

二十三:【虎抱头】带,截,右拦,提。

二十四:【野马跳涧】(远)格(捋),压,平刺。

二十五:【翻身勒马式】截、带、格(捋)。

二十六:【上步指南针】平刺。

二十七:【迎风掸尘】格。

二十八:【顺水推舟】反崩,上前斜刺。

二十九:【流星赶月】劈。

三十 :【天马行空】(或作天鸟飞瀑)撩,截。

三十一:【挑簾式】提,挑。

三十二:【左右车轮剑】轮(刺)。

三十三:【燕子啣泥】点。

三十四:【大鹏单展翅】(或作双)展翅,撩。(双展翅)作刺

三十五:【海底捞月】洗。

三十六:【怀中抱月】抽、带。

三十七:【探海式】(或作夜叉探海)斜下刺。

三十八:【犀牛望月】抽,带。

三十九:【射雁式】截,左手作剑指向前斜上指。

四十:【青龙探爪】前斜上刺

四十一:【凤凰双展翅】截。

四十二:【左右挂篮】抽,带。

四十三:【射雁式】截,左手作剑指向前斜上指

四十四:【白猿献果】上前刺,提,截。

四十五:【左右落花】抽,带。

四十六:【玉女投梭】提,前斜下刺。

四十七:【白虎搅尾】搅,格,左手作剑指前指。

四十八:【鲤鱼跳龙门】(高)截,格(捋),压,平刺。

四十九:【乌龙绞柱】劈,提。

五十:【仙人指路】击,刺。

五十一:【怀中抱月】崩,抽,带。

五十二:【朝天一柱香】格(吞、对)。

五十三:【风扫梅花】拦(叶里藏针),带,扫,截。

五十四:【上步指南针】抽,带,格(捋),平刺。

五十五:【迓笏式】格(吞、对)。

五十六:【抱剑归原】(左手向右手接剑,反执剑柄)纯阴,无极。

以上共五十六个式子1964年定稿。1971年9月15日叶大密整理于沪,时年八十四岁。

·

2006-03-21 23:44:01

太极刀谱

根据明王五公太极连环刀法:劈、打、磕、扎、砍、搧、撩、提、托、缠、滑、抽、截十三字及杨澄甫太极刀法:劈、撩、砍、搧、割、刬、拦、提、剁、格、拉、挂、推、刺十四字,其中不重复者有:割、刬、拦、剁、格、拉、挂、推、刺九字,而王之抽又包括于杨之拉,故实际总共只二十一字。

歌诀

七星跨虎交刀势 腾挪闪赚意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 白鹤展翅五行掌

风捲荷花叶里藏 玉女穿梭八方势

三星开合自主张 二起脚来打虎势

披身斜挂鸳鸯脚 顺水推舟鞭作篙

下势三合自由招 左右分水龙门跳

卞和携石凤还巢 吾师留下此刀赞

口传心授不妄教 斫、剁、刬、截、割、撩腕。

式 势 内 容

七星跨虎交刀势

一、起势

二、上步七星

三、退步跨虎

四、右格左挂

五、接刀

腾挪闪赚意气扬

六、下拉上刺

七、左右拦撩

八、闪赚推提

左顾右盼两分张

白鹤展翅五行掌

九、反身劈撩

十、托刀亮掌

风卷荷花叶里藏

十一、送鸟投林(刺)

十二、风捲荷花(缠、劈)

十三、进步推提

十四、反身藏刀(拉)

玉女投梭八方势

十五、左右玉女穿梭(拦、割、推、提)

十六、反身藏刀(拉)

十七、左右玉女穿梭(拦、割、推、提)

十八、反身藏刀(拉)

三星开合自主张

十九、上格前格

二十、跳步劈剁

二起脚来打虎势

二十一、后挂前蹬(交刀)

二十二、左右打虎势

披身斜挂鸳鸯脚

顺水推舟鞭作篙

二十三、转身踢脚

二十四、顺水推舟(接刀、扎)

二十五、转身盘头藏刀(缠、拉)

下势三合自由招

左右分水龙门跳

二十六、拦腰平推

二十七、后刬前割

二十八、鲤分水(劈、提)

卞和携石凤还巢

二十九、上格前刺

三十、跳步劈剁

三十一、上步盘头劈刀(缠、劈)

三十二、卞和携石(交刀)

三十三、退步七星

三十四、抱刀还原

附:明王五公太极连环刀十三法

劈: 自上邪对下,击敌器为劈。

打: 横击敌器外打。

磕: 刀尖向上,左右以刀背开磕敌器为磕。向里深磕为老,在尖梢为嫩,敌

器已到,我磕托稍慢为迟,敌器未到,我器先迎为急。

扎: 刀以枪用为扎。

砍: 以刀背向右偏邪用为砍。

搧: 向右外砍为搧。

撩: 以刀口向上为撩。

提: 彼器向我身下扎刺,以刀背垂直向外拦挡为提。

托: 彼器向我上中砍扎,以刀刃向上肘腕迎敌为托。

缠: 以刀钩棍枪随其转,用刀背为缠,以刀随其来刀,以刀背急缠滑出拨。

滑: 以刀口虚迎敌器溜之,刀盘就势拨推为滑,以刀刃靠敌枪棍而进为擦。

抽: 就势退拉为抽。

截: 彼器到近,以刀刃迎之为截。

·

2006-03-21 23:49:29

推手法的应用

推手法:太极拳的推手法变化最多,我现在根据本国针灸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推手上去。一切的真理总是一样的,今特写在下面,作为参考。

1、 随而2、 济之,3、 谓之补;

4、 迎而5、 夺之,6、 谓之泻。

7、 应用:逢虚必补,8、 逢实必泻。

9、 平补平泻,10、 即顺圈一圈突然变作倒圈一圈或两圈;或是从顺圈两圈突然变为倒圈一圈或两圈。所谓“变化莫测者”是也。

医疗行功式

巨石沉海底 太阳升天空

练习法:

一、巨石沉海底 步法与肩相等大小的二之一阔,使足、膝、胯、腰、肩、头逐渐的徐徐下沉,如巨石慢慢的往下沉到海底下去一样,是在“沉”字上下功夫,蹲到大腿平为止,少停再起。

二、太阳升天空 头部如早晨的太阳,从海面上逐渐的向上升起,这是很象“顶头悬”之意,在极自然而然的情况下上升的。

功用:

对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贫血、身体虚弱等练之有效,这是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叶门“三小二丁”

三小指的是:小蒋(蒋锡运) 、小金(金仁霖) 、小曹(曹树伟)

二丁指的是:丁受三  丁善庆

其实,在叶门之中,规范的说法应该是“一大三小”

一大:叶敏之

三小:小蒋(蒋锡运)、 小金(金仁霖) 、小曹(曹树伟)

(叶敏之师帮助叶大密师打理武当太极拳社,解放前后,许多叶门弟子,包括“三小”,原先都是从叶敏之师学拳,后由叶大密师亲授。金仁霖师一直称叶敏之师为“叶先生”,称叶大密师为“叶老先生”。)

其他从学叶门的早年弟子还有:郑曼青  黄景华  濮冰如  张叔和等。

(郑曼青在台湾创立“郑子太极拳”。濮冰如得叶大密师的武当对剑要旨。)

--------------------

金仁霖师的三大高足:

徐毓歧 何基洪 蔡松芳

(蔡松芳师是金仁霖师的大学学弟,又是同事。蔡松芳师由金仁霖师处入叶门,后经金仁霖师介绍,师从叶大密师。蔡松芳师依然谦虚的说自己是金仁霖师的学生)

1、梢节领劲

手腕得劲不在 腕上

而在梢节五指的延伸 领劲上大家一作便知

梢节五指 递个领劲 火车开得快 全靠火车头带

变劲 变向 全靠五指梢节

大指到小指为列缠 小指到大指为顺缠 递个领劲 即是缠丝劲

它能把手腕劲 加大 手缠带动身缠

指催腕 腕催肘

然后肘催腕 腕催指

一个旋环

梢节领劲 能更好配合脚底下的变化转换

稍节能领着走 能粘得上 剩下的就全是脚底下的变化

梢节领劲 解决了

脚下的变化 是致胜的关键

梢节领劲 解决了

脚下的变化 是致胜的关键

如以肘定位为支点 以腰胯为动力

和以肩定位为支点 以腰胯

为动力

相比较 看出前者延长了动力臂

拳势自梢节而起,中节相随,至转沉引化,"合"成破竹之势。转合之间,内含一

迎一送。"迎来送往"须与对手节拍相合,

拳势至此,根节自然成"追敌"之势

----------------------------------

----------------------------------

2、坐高凳的方法

一般站桩 上面力压在腰上 下面力也抵在腰上 把腰搞坏了调整腰 好的方法 是什么

在高凳上,端正而坐,但两腿稍用力,形成两腿与臀三方用力,如站桩样。

如此,

则收敛臀,塌腰(腰脊椎自然直)

上下传到力在腰不会断劲

]腰是承上启下的传力关键 好多明家都在这里出问题

如果手上力 受力传不到脚上 是腰劲断了

如果脚上力 发力传不到手上 也是腰劲断了

如果乱晃腰 扭腰 又把腰练坏了主动转腰 把腰搞伤了

所以转腰实际是转胯

腰是被

的承上启下的传力关键 不是主动的 一主动腰就搞坏了主动的是转跨啊

掖胯 即外突环跳穴 内松腹肚沟

好像把身掖进胯内 又象把身从胯内提出

在髋部有一凹窝即环跳穴

在裹胯后 这一凹窝可填平

就是外突环跳穴了

这是上下传到的关键

----------------------------------

----------------------------------

3、靠壁运气

靠壁运气〔墙壁.板壁.门都可以〕自在无碍〔此法是先师河北永

年杨澄甫老先生在沪时来我家亲自传授,师娘不知道,在他家不会

传我的,故我异常感激,特志此以为纪念。〕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

无形无象的联环形〔如∞字形〕;

靠壁运气叶大密先生这是运化于胸的密秘

背靠墙壁.板壁.门 双手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无形无象的联环形

二水先生的加上了步法

练劲须按部就班,层次而入:先练腰、次练脊,再练背,由腰而脊

而背。平时走驾专意一处,功久自能劲由脊发矣 形与气是分不开的,

形顺则气到这个靠壁运气 ,是练背的 要先练好腰和脊

腰我昨天讲是,腰胯分家, 脊为节节蛹动,背为靠壁运气

就是太极拳告别强调这个脊柱的中定 具体到练法上,就形成了靠墙

这可是运化在胸 靠壁运气 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无形无象的联环形

〔如∞字形〕;

叶老师说含胸拔背也有双重.要避免这个双重,就得练习靠墙运气

,胸口走8字 杨老师演示这个靠墙运气时,让五个人分别按住他的

臂,将他按在墙上,他用一个十字手,将五个人分别发在不同的角落

这个拳架里的劲路,还不是基本功训练 胸口走8字又点解??

二水理解,主要是阴阳跷脉之间的一个转换

胸部受力 劲远化于丹田至角后跟

由于靠壁 不能向后化 迫使劲

向下化引动整体地心反弹力向下 再反弹是整体力

----------------------------------

----------------------------------

4、提手上势劲

提手上势劲 实际是川字桩提手上势劲 实际是川字桩

提手上势劲 实际是川字桩头中至会阴至地为一条线

前手至前脚为一条线三条线 构成川字桩

其用劲是前手之提劲 与后线 成平衡一提一回 一回一提

手上为轻 手下为重 合劲与开劲是平衡的

提的意稍大于 合

-----------------------------------

-----------------------------------

5、"活步太极"

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

缓圆活,运动方向变化较多。由于此拳以

两脚进退相随为步法特点,又称"活步太极"。

mel 是墨尔本

------------------------------------

------------------------------------

6、三体式要求

三体式要求 主要是 拉两个 三角 与坐一个中柱

拉两个 三角指1、前手拉前脚与前胯

2、前膝拉后胯与后脚

坐中柱指 :后臀如坐在高凳上 又名第三条腿

意中力 拉两个 三角 与坐中柱

现成一拉一坐 练出这种内劲

有此意 但主要是坐到中柱上那个 弹簧劲

又叫坐满脚后跟

----------------------------------

----------------------------------

7、背丝扣

1/背丝扣就是;让毛线缠在一管上 然后把一管抽出来 就是背丝扣

抽丝劲就是从缠丝劲的中心出来的

其实,就是螺旋劲的另一种表述而已

2/背丝扣就是 就是左旋右转的太极图的形象说法

3/好 练到纯以神行之时,就只有太极拳,没有门派

4/缠,是抽的外在表现,抽,是缠的实质

5/太极拳里讲究:由外动引动内动,练到内劲十足时,就由内动冲动外形。

缠丝就属于外动,抽丝就是缠丝中带动出来的内动

顾盼重在神态 鼓荡重在气氛 折叠重在劲路

行曲劲直 提醒要注意劲在身外的走向 如走地球是直的 其实是曲的

背丝扣练功的程序,机关都在背上。

系扣解扣。生生不息。他舍不得说哦

我觉得是练功程序。有问题,背上解。

背丝扣是练功程序。三直四顺,无一不是最直接的练拳的话。

现在真正剩下的 完整练法的

也就是个折叠滚珠了

背上的机关,丹田的机关。是大家的共识。

忽雷架11层 我就练那个三身转

身转是拳的共识

没有身转,背丝从哪里来呢?

对了,正确的身转出背上,丹田的功夫。

所以,杨家得传了,讲气贴背

但是,光贴背是不够的,得转起来

陈家讲胸腰折叠。更加不容易理解

行意讲,龙身

在各种讲法里面。背丝扣比较准确。

气贴背 也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 不就是个脊柱双反弓嘛

脊柱双反弓是什么意思 气贴背嘛 就是脊柱涌动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

----------------------------------

8、内开外合

内开外合 是内功的 核心秘密

武术内功 练的是聚成一个整劲而不是散劲

内开外合 即是弓态

弓的里面是 开劲

弓的外面是 合劲

内开外合 的弓态 是练的是聚成一个整劲

外开内合 的散态 是练的是散劲

内开外合 的弓态又叫即济态

外开内合 的散态 又叫未济态

两头卷曲 五弓合一

练的就是内开外合

内开外合 弓放时 才能产生弹性

发时是内开外合的弹性膨胀又叫三角变螺旋

三角变螺旋 指

三角指关节形成的弓态 在发力



稍旋转 现成螺旋力 彭的一声 爆发

内开外合弓态 既要收缩又要膨胀

三角变螺旋 彭的一声 爆发

三角指关节形成的弓态 古时又把这种发力 叫射法

能量 含在 内开外合中的

一发即回 一回即发

---------------------------------

---------------------------------

9、掖胯与松胯

再看一次,收获颇多:

31 :我个人看法的内外合一、动静合一。这个“一”在操拳上肯定要经历一动就

散和一碰就散这两个过程。

拳要练沉到地下去,而后就要再练到浮起来。最后可能是沉下去浮起来是一块的。

先疯 :按肩练步是个好办法。就是让人按住肩膀顶住,然后你就望前走,能不换

劲不后退连续的把劲顶到底还不怕对方突然撒手,我认为这是个好办法。逼臀坚

膝和按肩练步我认为是练功方法。

要是真说起来,我是把意仍了,专门找形正气顺。我认为形正了气顺了,神自然

就明了。是纯粹的唯物主义的练法---我就是在这个流程里练聪明的。意方面的

01-24-2006 12:34 AM

hwyxw.com

管理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290

东西我有更叛逆的看法?

游侠:童先生有个理论叫做自主平衡能力!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的自主平

衡能力。整个架子受力后不散而移动,是化解对方劲力并即时反击对手的方法之

一。

aa213100 :掖胯与松胯。杨式太极内传要诀是":委中要挺,来膜要松",来膜指腹

股沟,如座高凳状则腹股沟自然松下.点上劲听到腰胯后,点上劲与腰胯劲合为一

整体的方法即需"来膜"要松的一小圈来 调整,如腰后仰则为挺胯,挺胯最易让人

拔动重心。掖胯为大腿根部内裹后,在环跳穴的凹陷处变为外凸,好像把腰掖进胯

里.这样掖胯后,让腰胯与下肢连为一整体.点上劲可顺利传到脚后跟.所谓:劲由

跟发,主宰于腰胯,形于手指。松胯在于化劲.掖胯在于发劲。

这松胯与掖胯 不是同一回事吗?

松胯指腹肚沟

掖胯指环跳穴

掖胯是两胯固定,腰部进入胯内

松胯指腹肚沟 含一下

比如推墙 墙的反用力 到腹肚沟 含一下

劲就到脚下

是回转一下腹股沟

----------------------------------

-----------------------------------

10、太极则是由阴至阳

形意则是由阳至阴

劲是这样的

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化

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化 阴阳在交替转化的

比如初步是

胸腹为阴

腰背为阳

含胸之松为阴

拔背之棚为阳二者是相

互转换

互为提高的

不断的阴平阳秘 功夫不断上升

每一次阴平阳秘 就是一次无极

无极也有层次的 阴平阳秘 平衡一次 功夫就上升一次

单练阴 或单练阳

功夫不会提高

-----------------------------------------------------------------

------------------------------------------------------------------

11/忘五官松法

忘眼 则松筋 因为眼通肝 肝主筋

忘鼻 则松皮毛 因为鼻通肺 肺主皮毛

忘嘴 则松肌肉 因为嘴 通脾 脾主肌肉

忘舌 则松血 因为舌 通心 心主血

忘耳 则松骨 因为耳通肾 肾主骨

--------------------------------

----------------------------------

12、外园切线与内园含化 即内外圈 有区别的

形意拳什么“明劲在手,口鼻呼吸,暗劲在肘,丹田呼吸,化劲在髓,

皮毛呼吸”

明劲在手,是劲力至梢 关口鼻呼吸啥事呀

李师自晋学成归冀 传下的形意拳就是五种劲法十二大能力

原传形意除了的交手的时候 是不允许在练习的时候发明劲的

间架不同只是表象 内里运劲用劲的区别

行曲劲直 提醒要注意劲在身外的走向 如走地球是直的 其实是曲的

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应之事,是以心在内,

而理乎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之诚于中,万物形

于外。。。。。

形意拳的劲从中线出 是正锋

劲从这个锋面出

二者有区别 用劲的时候 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不同

最麻烦的在中节

形意拳提胯抽跨放侉翻胯

忽雷架是胯走侧向同心圆 间架不同运作不同啊

脊柱的要求也不大一样 两边打长途 自己再打着光板练 一切为了前线嘛~

知道了正锋偏锋的概念了 知道二者用劲的不同地方了 以后连拳就会注意到这些节点了~

我觉得内在的虚实转换 体现在外就是 正锋偏锋

而脊柱与肩胯又是 关键

中节定位 又是一关键

形意拳我现在发则脊柱双反弓

那是用中线透出的劲

也是不晃不拧 胯似鱼打挺 这这里行不通 就是对准骨节 意识压着大腿大腿压小腿

两肩两胯 四点必须在一个平面 层层下压。。。头百会领顶起来

全是平行步 往曲腿方向看 平视 曲腿的脚掌直指前方 可以稍微内扣 但是两腿的踝关

节在一线 标准的侧身 两边的脚膝胯肩 一条线 两面刀 顾名

从上网下看 全身主要骨节和百会尾闾 的投影在地面的一条线上 纵向无敌 横向不

大稳妥~ 当然能练到一触就变(身法步法)那就能扬长避短

这个间架也有横劲 但是难练而已

间架锋利 用劲独特 胯走标准的立圆(侧同心圆) 高速甩出切线力 又高速“旋开”

别人施加上来的力

脊柱随着身转领落 直线束展 是直线束展 不要求反弓 更不要求双饭弓 后胯逼前胯这

到是一致 消息全凭后脚蹬

第一点就是先尽快练出根节的蹬劲

蹬劲一出就能打人

忽雷架 高速甩出切线力 是胯走的外园

忽雷架 向深沉发展 应有胯走的内园

如胯走的内园 与形意夹紧步就有共通之处

从腹肚沟松到地与从外胯 松到地 是不一样地

我们练胯的内外圈 就是 先练外胯转完了同心圆以后 就走方了

后练胯内含转 松到地

动着小 反弹快

于之配合的是脊柱“荡”起来 从初期的反弓再到双反弓 再到波浪翻转

我形意拳是这么练的 但这个还是正锋 是45度似正似斜从身体中线透出的劲

外园切线与内园含化 即内外圈 有区别的

他是一个立圆接一个立圆 滔滔不绝

但都是册向锋面上的变化 但都是册向锋面上的变化

一个从中线 一个从侧面 变了一下身法

我们练形架的时候 就是“海奔浪涌” 滔滔不绝 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

很重要的东西 活步

活步方圆架

忽雷架是快中整 形意拳整中快

在步法中 练出 虚实活根

“腰胯是轴脚如钻,手如车轮旋翻转”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他们不知腰胯是轴

用腰转出涡园 就把腰搞错了

胯肩四边带动转 腰是被动的传力机构

如用腰主动转涡园 就把腰搞坏了

刚才不是说了同心圆嘛 心在哪里?丹田

在步法中 练出 虚实活根

“腰胯是轴脚如钻,手如车轮旋翻转”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

-----------------------------------

--

13、丹田呼吸 抽缩中柱弹簧

站桩初步 自然呼吸

高级的 呼吸就是棚劲

以三体为例

一吸,劲会阳面会全紧,一呼是入丹田

对的

那是没把 阳紧阴松 劲抽到丹田 与腹肚沟下的中柱上

一吸是阳紧,气是能抽到丹田 与腹肚沟下的中柱上

一呼是入丹田 与腹肚沟下的中柱弹

簧上

要领是 后胯的掖胯

前脚掌稍向内扣

前脚掌不能向前直的 那样劲就散了 不能抽了

明白肩胯抽缩于 丹田

三体算人门了

抽缩于丹田 是丹田反式呼吸

一吸丹田收 一呼丹田放

前脚掌稍向内扣 就是配合后胯中柱的抽劲的

劲才能抽向中柱 练出的就是 翻浪劲啊

以上是较高级的 练法

以后 练辟拳等 皆可与呼吸配合

一吸丹田收 一呼丹田放

这样在左边是个实圆柱,右边是个虚圆柱

主要是在后边那个圆柱

丹田呼吸 抽缩中柱弹簧

行拳要配合丹田呼吸 抽缩中柱弹簧

筋骨与内劲的运动

----------------------------------

---------------------------------

01-24-2006 12:35 AM

hwyxw.com

管理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290

14、八动就是内劲的六源

根松催,中通顺,梢发透。

使梢动根,整劲击人。

后脚之蹬展与前脚的踏抵

内劲的六源、八动,合之为一整就可谓得其整力,这个整力又可曰六劲齐发。

在内劲的发放中,最重要的内劲一在腰、二在肩、三在胯、四在肘、五在腿、

六在腕,这每一点就是一劲,合之成内劲

腰之劲在于丹田、内脏、脊柱,肩劲在松肩夹腋,胯劲在于抽胯扣膝

肘劲在于束肋沉肘

腿劲在于蹬踏之功

腕劲在于挺腕舒掌

这八动就是内劲的六源

----------------------------------

----------------------------------

15、川字步训练

川字步训练,可不是走步训练,类似三体式的桩功罢了

主要是在身体中寻找点、线

比较容易伸筋拔骨

开始还是要稍用些力的,最后还是靠意识指导,才能真正打开肩胯

如,将后脚先靠着墙根,练练背部是否能够贴到墙,这是寻找川字第三笔

看看杨澄甫老师的手挥琵琶拳照,看看他是否后脚一直到后手肩是否是一条直线

大臂和大腿好象是平行的,你是指这个吗 是啊

囟门至会阴是川字的第二笔

前手至前胯至前脚是川字第一笔

再看看,杨老师的川字三笔之间的间距是否很开?

这才是真正的伸筋拔骨了

你的意思是伸筋拔骨后,身体放松自然就是这种状态了,是吗

全身松开,劲自然达于全身

肌肉越是发达的人,要伸筋拔骨就越难

太极拳伸筋拔骨要求肌肉纵向发展的,而肌肉发达的人,肌肉却是横向发展的

无极桩主要是训练肌肤的敏感性

主要是要用自己的感觉去找到脚底“涌泉”穴

在站无极桩时,首先要求身体整体的前后移动,目的是找涌泉

其中一张单鞭图中,对这个问题有这样的解释:“气卸至脚底即便不能亦应卸到丹田”

人整体调整,微向前些。容易寻找涌泉

丹田的作用是什么 有很多作用的,象是汽车的马达吧:)

都沉到脚底,把劲都压在脚上,怎么做到轻灵?

我说的是将丹田虚抱起来,不要实抱丹田

丹称小宇宙,能练大吗?我听说过,但我没有大

从三节角度谈丹田,就是联络跟节与中节的关键所在

从丹功角度谈,就是筑基

我的做法是,上半身劲自然沉于丹田。下半身劲轻提于丹田。以此接通上下劲路,

从汽车原理将,丹田就是发动机

汽沉丹田时,不是,其实腹是微内收的。

这当中好象还有个化丹田的动作。

好象有种说法是,一吸气从命门入,一呼从丹田敛于骨。‘

不知对不对。明白了,怪不得抟气的创始人说,阴面肌要扩张,阳面肌要收缩

松下来不是身体松下来,是劲沉下来,身体的骨节是节节撑拔的

阴面就是“内”,阳面就是“外”

而丹田命门的重要性,就是,胸部阴面与脚阴面联络的关键

真的和抟气的说法一样。原来东西都是那个东西啊

力由脊发只是一种感觉。劲力的源头肯定是在脚底,太极拳是借地面的反弹力的

-----------------------------------

---

-----------------------------------

16、 翻浪劲

小陈:你好。

能在网上认识,也是缘分。最近在学习一些贸易东西。

其实练功就是改造身理,有一良好身心,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享受生活。

如在家系统练习,我可给你作些指导,有何问题尽管通过邮件与qq交流。不必客气。

从崔瑞彬函授录像 看到的是外形的东西,而内家拳主要是外形简单,内涵丰富的东西,确切地说是一门文化艺术。

现在具体讲一下三体劈拳,三步凑要领:1、前拉两个三角,后坐一个中柱(即重心线);2、丹田呼吸 抽缩后腿腹肚沟下的中柱弹簧;3、中柱在川字中的位移,在后脚一直到后手肩是一条直线为第三笔 ,囟门至会阴垂直到地是川字的第二笔 前手至前胯至前脚是川字第一笔。一步一步来练。

劈拳要领是在吸气钻提中抽前胯入丹田,配合落后胯;呼气落翻中展前胯,送后胯,配合反坐中柱。期间就是一个错胯的交换劲。

祝你成功,等你大成时,请我喝酒哈。

张耀(aa213100)

2005年11月25日晚

>From: "cxppxc8848" <cxppxc8848@163.com>

>To: "aa213100" <aa213100@hotmail.com>

>Subject: 来自cxppxc8848的邮件

>Date: Thu, 24 Nov 2005 21:29:19 +0800 (CST)

>

>您好:

> 多日未听教诲了,不知最近在忙些什么

> 最近练习,对坐中柱有丝感觉了,出拳有那么一点颤意了,才发现脊柱昏睡了这么多年,但出拳很多细节照顾不到,而且感觉力量还是肢体的力量,看来不得不认真站桩了

> 明年可能又不能去北京学了,单位上的事脱不开身,还把我明年上半年的事安排满了,要是明年再一成家,也不知啥时才能圆了学武这个心愿了

> 现在只能在家系统练了,我这里有下载的崔瑞彬函授录像,所以我准备参加他的函授,兼练三体劈拳

> 现在铁了心了,练它个十年,就算不成功也成仁算了。那时再不成就丢了,象前辈们说的那样不练的时候就大成了。

>

> 陈思文

> 2005年11月24日晚

第二步丹田呼吸是在 第二步中练

先把两个三角与坐中柱练好

当前拉两个三角与后坐中柱

自然产生 丹田的鼓荡时 可配合呼吸练丹田劲

第二步练出的劲 也叫翻浪劲 是从中柱与丹田翻浪出来的 翻浪劲 练出后 碰人即飞

内力是这样的

静则生阴(桩功)即六面力(东西)

动则生阳即内劲流动力

内劲流动力源于丹田

鼓荡与中柱的反弹

内劲在身手间流动

在脚下转换

在丹田鼓荡

有一点 很重要 就是 坐满脚后跟 时

要腰椎是直的

你坐在凳上 腰椎是直的 就是保持这状态

------------------------------

-------------------------------

17、三体式 大指扣,食指领,中指顶,无名随,小指收

小指一缠内力可到手指,形意、八卦皆如此要求,有“大指扣,食指领,中指顶,

无名随,小指收”的说法,指法关乎气血通达,内力贯穿之效,为练功必须注意之要务



孙门球劲就是能够在任何方向任何情况下做到动静合一,所谓产生各向同性的劲意。

如飞速旋转之陀螺,好象原地不动,实际上自身不断转动。间接反应力,如球碰壁还。

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急流成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

便沉沦。

而当腹中真气一旦产生,则说明身心开始进入中和状态。此即为太极。当身体在运动时

(如走架时)也能保持这一状态,即符合真气的发生与运行规律,则说明此时走架处于

中和状态。

01-24-2006 12:35 AM

hwyxw.com

管理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290

追求这种状态就是以中和为原则。同样,当技击中身心也能处于这种状态,则能产生打

若未打、不打而打的技击能力。

形意拳一般以五行拳为体,十二形拳为用,体是调节自己周身气血并有养生健身之

用,体为养为蓄,用为出为发,不明体用,练习内家拳也许功倍而事半,练五行拳以

不跟步为好,因为五行主要以体为主,当然也可以跟步为发为出,但这样对身体并无

益处。综观十二形拳多以跟步为主,要借身力为用

孙氏形意最善养气,孙氏八卦最善练气,孙氏太极最善养神。孙禄堂前辈所说的骨

如铜球、筋如钢丝球、内气如气球,

故将较猛烈之抖震劲,转化成无形之沾粘颤

内练中和.外练顺隧

very good

你上面的做好了,自然就会有抖绝劲了.你上面的做好了,自然就会有抖绝劲了.

而且不用使劲. 记住,拳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觉着不得劲了,就换换.

定形式,固底盘,通经络,养真气.这是站桩的目的.

固底盘,就是加强你的打击人的力度.

八卦的走法主要目的是练功,真要实战起来,也不一定直接用.

八卦步,一般慢行是练功,快行是技击

这就是长说的,慢出功夫,快出手.

在你动作不是很顺之前,千万不要练的太快了, 那样是白练.还得返回来慢练.

一般说,收吸,放呼. 全在自己掌握. 比如劈拳,收钻为吸,劈为呼.

比如劈拳,收钻为吸,劈为呼.崩出时呼. 两拳之间吸.

但如果要配合呼吸,一定是逆式呼吸.吸时收腹,呼时挺腹.

站桩的意识不要固定在一个地方.

你可按二十四要从上到下检查自己的姿势.

检查到哪儿,意识自然就放到那儿了.

如果检查完了,自己还可以站,就看拳前面的树或其他东西.

想象着,自己吸气时将东西从手上收过来.

呼气时想着又将东西推出去.

不要想自己的小肚子.那样肚子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练形意拳的,没有小肚子的.

小肚子大了,桩就稳了.

想着东西顺气收进,顺气发出,就可以了.

看拳前面的树或其他东西想象着,自己吸气时将东西从手上收过来. 呼气时想着又将

东西推出去..

这就是说,三体式是不能把意识放到一个具体地方的.顶扣垂抱,月圆挺尖.全身成一体的.

前脚尖内叩15度 站三体时,前脚内侧与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 好象是前脚中心点吧

但我看网上有的说,两脚分别站在垂直线的两边,前脚内缘在垂直线左则,

脚踵微向外扭,后脚以45度

角站在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

你放松了,慢慢再站.

慢慢地就站顺了.

顶.三顶.头顶,手顶.舌顶.

扣,三扣,齿扣,指(趾)扣,肩扣.

垂,三垂.肩垂,肘垂,气垂丹田,

抱,三抱,双臂抱,心意抱,丹田抱

月.三月. 肘,腕,膝,象月牙.

圆.三圆.虎口,胸,背.圆.

挺,三挺,胳膊挺,膝挺,腰挺.

尖,三尖,手尖,鼻尖,脚尖,三尖对正.

顶扣园敏抱垂曲挺

这就是二十四要.

三体是前拉两个三角 回中柱

一拉一回 在丹田产生开合鼓荡

臀 前收而提 如作爱状 之用力

混元无极桩 没分虚实 更能体会六面力

三体分虚实 能用在实战



----------------------------------

----------------------------------

18、虚实 轻重在实战中的运用

形曲劲直

曲中求直 就是在周身关节成夹角的情况下求得劲力的顺畅字面意思吧

我们讨论个 太极问题

虚实 轻重在实战中的运用

构成

受你的力了肩胯一转换引至脚底下 再反弹回去

我们讨论个 太极问题

虚实 轻重在实战中的运用

一切都是一瞬间的事

从间架上讲 人体可分为

两手臂构成上弓

两腿脚构成下弓

身脊椎构成中桥

两弓一桥 内开外合之势

两手臂构成上弓 练出轻重

两腿脚构成下弓 练出虚实

两手臂 具有轻重变化的上弓

在重里显轻 中 练出 随遇平衡

在轻引重棚 中 练出借力平衡

两腿脚 具有虚实变化的下弓

练出中柱重力线 产生虚实的化引反弹

而身脊椎 自然要解决的技术就是

胸腰含化 丹田鼓荡 气贴脊背等

当把虚实轻重 抽到极致

即在点上 也能有虚实轻重的转换

就是粘沾颤劲 一粘即发

太极的劲打人不知 是在虚实上的功夫

不斗牛主要在于 内动的虚实转换 这也要在站桩中去 求

我们还要在弹簧板上去求 是个辅助工具 练受力松的

另外 靠壁功 也是练胸腰的含化的好办法

徒手技击 一般是高架 高架灵活

匕首格斗 低一点 一般来讲 匕首格斗间架 (前)肘膝(后)手一线基本上把面对的

一侧全部封闭

后手持匕首稍微外探 锋指敌方 也是个牵制之意

侧身 肯定要侧身

人家拿刀一摆这个间架 你得小心 这是个训练有素的信号

要是碰到后手反握匕首 把手放在身后的(前手还是一样,立肘,护住脖子掖下)

那是高手 教官级的人物 有一击必杀的把握

六合十大要里面讲的起追随 其实和根催中 中不逆根 中催稍 稍 稍不逆中

其实是一回事 这个“不逆”其实就是“领”的意思 练过裹践躜的都明白催领

一体真整劲

梢极自转 一领 到腰胯

公转一卷 就是化与发

公转一卷 就是身桥两头一卷到丹田

有意练柔 无意则刚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九要论》中是“一支动百支摇。。”

六合十大要里面讲的起追随 其实和根催中 中不逆根 中催稍 稍 稍不逆中

其实是一回事 这个“不逆”其实就是“领”的意思 练过裹践躜的都明白催领

一体真整劲

---------------------------------

---------------------------------

19、这个内三角又叫鸡腿内劲

较高级的东西 老师是保密又保密

但效果却是立杆见影

三体式的前膝是要顶的

与后胯现成争力

后膝要向内裹扣

前膝 前足尖 手 鼻 在一剖面上

如果这后足的膝尖在脚尖的内面,这重力是在后跟

如果膝尖与脚尖在一线上,则重力是在胯下的一直线上

一般练拳久后 要领不对 就会伤腰 伤膝

特别是双膝 最易受伤

那么体重是压到哪里才对呢?

金鸡独立 承受全身体重 是什么呢

这就要了解两个内三角

两个内三角是较高级的东西 老师是保密又保密

但效果却是立杆见影

承山穴 脚后跟 涌泉穴

构成第一个内三角

这个内三角又叫鸡腿内劲

体重不压在双膝上

而是压在承山穴上

承山穴就是能承受山一样的力量

形意的鸡腿 龙腰 熊膀 虎抱头

在内劲中柱上 要在一条直线上

丹田呼吸启动

一吸入脚后跟

一吸入涌泉穴

一吸入脚后跟 产生反弹 就是中柱杆子

一呼入涌泉穴 产生反弹 就是柔软的沙子

这叫沙地立杆

重心线通过承山穴在脚后跟与涌泉穴倒换

就产生“腾云驾雾”

那么另外一内三角是什么?

就是 檀中 脚后跟 涌泉穴

这是大内三角

一般三体 坐满脚后跟 练的这是刚劲

不知在三角中倒换 刚柔

懂得在三角中倒换 刚柔 站三体

1小时没问题

鸡腿就是要中柱入承山穴

龙腰就是要中柱入在裹胯后的单边腰肌

熊膀 是要中柱入

裹大臂后的肩肌上

虎抱头是要中柱入脊椎旁筋上

外三角 内三角 就是三体的真正内涵

是的 但浑圆无极式 中柱在中间

三体中柱在旁边

有了鸡腿 步法就有了基础

在脚后跟与涌泉穴转换中

也包含了踝关节

踝关节在内扣脚

----------------------------------

---------------------------------

20、内劲的产生

太极拳是内功拳,所以,首先得学会内动

“夫内劲者,寓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内劲的产生需要内

气的浑厚。0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腰胯是轴脚如钻,手如车轮旋翻转”

无中生有 弄假成真

劲是自由的 又是受自己控制的

心意拳论开篇: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

---------------------------------

----------------------------------

即腰脊椎两旁之筋拉开

龙虎六式

搜骨之力指 筋伸骨缩

心静归零

再把心,气,神收回

归零 内劲就是这样成生的

六面力更 侧重于外内动力侧重于内

六面力要在不动中练出

内动力要在蠕动中练出

六面力是静态平衡力

内动力是动态流动力

初步是把六面力 在动中产生的松紧转换

进一步是在空间运动的每一点都有 松紧转换

其气在动 其势在含

外突环跳穴 内松腹肚沟 受力时 内松腹肚沟

这敛臀后命门松,力自动到了后脚

一敛一松 反复旋环 即是内劲

内劲开为绷

内劲合为捋

阴松阳紧为绷

阳紧阴松为捋

绷中有捋

捋中有绷

上肢 是 腕出 肘入 肩退

下肢是 踝地 膝悬 胯空

四肢骨 六个关节 筋伸骨缩

整体重心 稍靠前 不是伏身 而是直着靠前 整体接受地心

“手护心,肘护肋,出洞入洞紧随身”

刚开始的时候 先把架子摆弄好

按照要领

该沉的沉下去 该领的领起来

该裹的裹进来 该展的展出去

然后呼吸 逆腹式

丹田一提一放

身体内部随着“荡”起来

21、争力

与天争之力 与地争之力 与自己争之力

具备三争 即具备了本能

与自己怎么争法是

上下 左右 前后 六面平衡

与自己怎么争法是

上下 左右 前后 六面平衡

争法其实练的是 松紧

松紧之转换

与自己争 主要是两个三角

两手腕与头颈的三角

两脚腕与头颈的三角

六面力更 侧重于外内动力侧重于内

六面力要在不动中练出

内动力要在蠕动中练出

六面力是静态平衡力

内动力是动态流动力

初步是把六面力 在动中产生的松紧转换

进一步是在空间运动的每一点都有 松紧转换

----------------------------------

----------------------------------

22、心窝长出肉来 为护心镜

二水居士 说的抽 有深意

从形上 是抽胯 从劲上 是内开外合 至极至

内涵和撑拔的关系应该象撑伞。

内涵和撑拔作好了

有验证的

1/脊椎两旁张出肉来

2/进一步是两掖下长出肉来

3/最后是心窝长出肉来 为护心镜

-----------------------------------

-----------------------------------

23、杏花雨般

接触点上 如杏花雨般不让人察觉

对方一动 即会出现 一瞬间盲点

此时此间

---------------------------------

----------------------------------

24、如何提高推手能力

如何提高推手能力 :1/整体的化发转化.2/胸腰的含化.3/后脚发力与前脚发力的转换

高手阁下的回答:试力的精华是空间每一点上 皆有松紧转换

和推手有的关系 :空间每一接触点上 皆能松紧转换的发力

将人凌空放飞注意点 :破坏平衡 整体发力

得机得势 借力发力 弹飞不难

这就是强大的实力

接劲呈一斜角 合力打出

-----------------------------------

------------------------------

01-24-2006 12:36 AM

hwyxw.com

管理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290

26、松通劲力流动

涌泉有跟

目宜远视 以眼领手 神宜内敛 余光顾住三前

眼宜远视 而有收放之意 神宜内敛 眼睛余光始终顾住三前

在目宜远视 神宜内敛的基础上 心意开 目光远射 心意合 目光静收

筋活 骨肉之间有空意1 静心周身上下的松通劲力流动 2 筋活 骨肉之间有空意 3 皮肤尽量放松 逐

渐这两部分融合

在松 空 流动中 用意

两方面基础简单分为 中(立身至中不偏不依 周身至中腰为主宰

活如车轮)定(劲定涌泉有根 气沉丹田身体松通 精神内敛凝聚)

这样 初步的中定就基本可以了

脆弹 沉炸

劲落涌泉而富有弹性

先以身体松通神气内固的守中状态为始 虚实转换的圆转为续

意气灵活 胯腰变蓄为换 完整一气发放而归中为界

起式双臂上抬时,以何处领劲?

初步以脚领劲 慢慢作到丹田运劲

请问你进退的时候,胯腰腿怎么动

转腰 松腰 变腰 抽胯 落跨 开胯

开始先松筋有弹性 松活骨关节 也需要放松肌肉 。。。能松

就有空通的感觉 劲力也就畅通了 劲似水 身体中间没有阻隔

自然就松落到底了

(175919799) 起式双臂上抬时,初步怎样以脚领劲?

周身整体力 自脚到手 脚不动 手不动

-----------------------------------

-----------------------------------

-27、周天 内劲

武学上的气 是在气则滞

真正武学上的气是指内劲

内劲分阴阳 阴松阳棚 实际就是武学上周天 不是气运周天

武学上周天劲是

阴极则生阳

阳极则化阴 阴指胸腹

阳指腰背

劲是这样的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化

不断的阴平阳秘 功夫不断上升

但练阳棚 与单练阴松 都是不得法的

为什么要松胸腹 为什么要拔背

在此

站桩中感觉到阳棚时 马上要转入阴松

二者不可偏废 如此功夫才能不断上升

站桩中都有内气 不神秘 但要变为内劲才有用

如何变为内劲呢

就是;挑指

如何变为内劲呢

就是;挑指

这一挑 就有内劲

挑中指 是中和内劲

挑食指 是阳刚内劲

让一人按你手臂 你挑与不挑 完全不一样 这一挑 就有了棚劲

三体式挑食指 浑圆桩挑中指

三体式手掌 手指 前上延伸

三体式手掌不是推 而是前上延伸

各有妙处

----------------------------------

---

28、站桩 重心 的处理是个 关键

站桩 重心 的处理是个 关键

把 重心放在一点 就把桩站死了

重心放在前脚掌 练的是柔劲

重心放在后脚跟 练的是刚劲

正确的重心处理是

在脚后跟与脚前掌间 转换

练出刚柔相济之劲

是活劲

懂此 桩功提升一大步

开始是内劲的微微移动

后是刚柔都在 如沙地立杆

内劲整体是与地心争力产生

重心处理在一点上 对内劲是有伤害的

初步 脚跟如踩蚂蚁

要在实战中蹬上劲 必须具备刚柔内劲

柔化对方力

刚争合力发

整体贯通内劲 是在内劲上下传到中完成的

如何上下传到内劲

1、脚底踩蚂蚁;2、肘下压木板;3、不要练累

重心应该在前脚掌,把握脚后跟与地似接触非接触的感觉就好了

开始是内劲的微微移动

后是同时做到,刚柔都在 如沙地立杆

吸时抽劲到脚跟 向外扭津,反弹向上为杆子,呼时松开到涌泉穴 反弹为沙子柔软

内劲=根劲=重心中柱劲

根劲分定根与动根

具备沙地立杆的刚柔内劲后 定根与动根互变就是很容易

动根即孙式活步之根啊

但这中柱劲 很难练

是鸡腿 龙腰 熊膀 虎抱头

在内劲中柱上 要在一条直线上

这么说呼吸之间重心是移的

如此才能抽缩于丹田

---------------------------------

---------------------------------

29、步法 在于下沉 抽胯 身法在于提胸以下腰

借下沉 产生的反弹 园裆抽胯 弹射滑行

----------------------------------

-----------------------------------

30、脚踝骨的对拉拔松

荡舟的感觉,关键是脚踝骨的对拉拔松

整动的外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直指心灵的东东)

就是在动态中训练支撑八面的东东

任何一点都要有支撑八面的意思啊

靠墙 可以借助叹气,尽量叹长一些,均匀一些,靠着叹气,将手望里,望下按。

这样,

你就能感觉到胸口肋骨的运动了。

然后,掏空胸腹,整体前移。腰背后靠,胸腹再后贴腰背,保持这种状态,再

整体前移。

是有些自然的前后串动的感觉 前后之间如有弹簧

手心空的感觉,关键是两掌根两侧的肌肉要有一种吸住的意思

这样其实两手心也有八字的意思了

近来对脚下的八字,以及手心脚心的空,感觉越来越明确

感觉到了这个八字,才知道当年黄元秀老师所谓武当对剑两脚外侧着力

太极拳是内功拳,所以,首先得学会内动

---------------------------------

-----------------------------------

31、“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

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

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

太极推手 八劲 的变化是形式的变化

内在对抗变化 是什么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你是不是应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在一问一答

人家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来个崩拳

你又如何

你是不是 要梢节牵动他劲

看谁的松紧转换功夫高了

即看谁能 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本能功夫了

真动是在有意无意中 即头脑空白状fei

条件反射是意在形先

非条件反射是形在意先

一松即弹 是以我空白点 打对方盲点

那是他一个蹦拳把劈钻崩炮横的劲全打出来了

这崩拳 应是含裹践躜 的劲道在里面了hai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

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还有 我三角步 一侧向一变 放他进来 横走竖撞

我走到他身后出 weit

问题在于两人粘手 你变 人家也在变

最后 还回到双方 内在的较量上

在一问一答

人家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来个崩拳

你又如何

吃进去到脚底 反弹给他

陈说:“我一动你必随,你一随,我就变!”

说小点:“三体与五形都嫌多,裹践躜才是真形意!”

比如说这个细腻

我体会

有的人喜欢用外线的变化还控制打击对手 对“势”的讲究多写

有的人喜欢从内线变化

劲力的运化控制比较细腻

我们叫内外圈

总归一个活 一个变

这说到本质了

如何练活 练变 是关键

张礼义 他在跟徒弟们讲发力

我说:“张老师啊,要是前面一个人崩拳打你,后面一

个人飞起一脚,左边一个拿着大棒。。。你怎么办?”

他说:“没有办法!。。”

无法胜有法 他继续说:“法无定势,只有当场一试!”

这句话一直扎根我脑海里我脑海里

-----------------------------------

---------------------------------

32、含胸解扣

含胸一说,其实在于两肩里根的打开。而心中有“释怀”之感。这种“释怀”的感觉来自一种压抑后的放松。如有将纽扣解开的舒畅。

解第三扣简单,解第二扣却难。解开了第二扣,胸无挂碍矣。

------------------------------------------------------------------

------------------------------------------------------------------

1/能粘能随,才为懂劲 2005/12/ 4

点上六面受力松,才能粘。线上六面能阴阳转换,才能随。

能粘能随,才为懂劲,懂劲后,对方再快的变化,在自己感觉中象放慢的镜头。

能粘能随要点主要是让对方劲不要进入自己的骨头,进入骨头就产生抗力。

一粘即发的程序是:点上能粘能随,身上胸腰含化入后脚中柱谓之轻,中柱

转换到前脚涌地发力谓之重。

还要中柱的前后脚倒换

----------------------------------------------------------------------

---------------------------------------------------------------------

2/动之则分 为动生阳 即内劲流动力

静之则合 为静生阴 即桩功磁场力

一面体察内部气血之流行,一面体会身外虚灵之争力

太极是无中生有 一分为二的两极端

太极中间一点为无极 空白

动分为二

隐者为太极 显则为阴阳

阴阳具体为虚实 刚柔

太极的动静分合 对拳有指导作用

动之则分 为动生阳 即内劲流动力 一分为二,内劲一流动就分为虚实刚柔谓之园

谓之六面受力松。

静之则合 为静生阴 即桩功磁场力 二合为一,桩功磁场力就合为不动之动谓之方

谓之六面争力反弹。

在动分静合中练出气势的收放,气势的收放的运用就是:敷盖对吞。

双方交手,首先是气势的碰撞,用气势粘住对方气势为敷,气势上来则盖,中来

则对,两侧来则吞。实际上就是气势的受力松与反弹。比硬碰气势的方法高明多了。

“敷、盖、对、吞”得神之阳

“灵、敛、静、整”得神之阴

“灵、敛、静、整”其实就是"布形候气",“敷、盖、对、吞”则为"与神具往"

精神气势的运用是拳中最重要的

210594058

--------------------------------------------------------------------

---------------------------------------------------------------------

中柱原理就是太极的根劲啊

但中柱没经过承山,腰,肩,颈之筋为一条直线 就没练到家

中柱的前后脚倒换 练好后

就要进入内劲中的枪劲-刀劲-一颗针

枪劲是中柱劲的三角运用

刀劲是把线拉成面

太极是极强调劲下足跟的

中柱的移动怎么做

开始 中柱分为三个

前脚 后脚 中第三条腿

中柱气柱换到后脚 就是后脚反弹发力

中柱气柱换到前脚 就是前脚反弹发力

“承山,腰,肩,颈之筋”这是前后中柱

但都要经过中间第三条腿

中间第三条腿 是在浑圆无极桩中练出的

是基础

中柱就是在这三条腿中倒换

对啊 足跟与涌泉呼吸

一颗针 是把面转成球 现成的

中间的第三中柱“是尾闾下的弹簧,

以 在浑圆无极桩中练出的中间第三条腿为准

向后倒换重心,中柱进入后退 成三体式

三体式之后腿 入脚根 再入涌泉 为抽的感觉

由“脚根 再入涌泉”,我觉得 是反弹

后腰要后贴一下 保证中柱的一条直线

然后又回到中间第三条腿

倒换重心入前脚 由“脚根 再入涌泉”再内扣前脚尖

中间第三条腿 有提中沉的劲

再内扣前脚尖 很重要

到换中 不会散劲

以后就可练步法了

想象中柱在三条线中转换

是以顶为尖点的圆锥摆动吗?先直线摆动 后8字摆动 8字摆动 就是上次贴墙功

讲的东西

那么由后脚到中脚应是的太极图小弧线而由中脚到前脚,是另一段相反的小弧线

对 就是8字

弧线的高点是肘所在

应是肘的方向

让肘劲与中柱劲合为一整体

在内家拳中 这叫肘底劲 很厉害的 这就是肘靠中柱的要诀了

对了,这由中间中柱到前中柱是抽还是放

向前发力是后抽前放

向后发力是前抽后放

前腰向前下放入中柱到脚

前后脚中不断的转换 这样合起来就是太极中的活桩

中柱受力松 练好后 就基本具备了上下劲

还要练左右 前后的受力松  十二

经脉中,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

下、左右、前后共三维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六向,如此

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三劲成体、六力错综”(《

-----------------------------------------------------------------

---------------------------------------------------------------------

先在地板选取一逢线,两脚90度立定

01-24-2006 12:37 AM

hwyxw.com

管理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290

---------------------------------------------------------------------

先在地板选取一逢线,两脚90度立定

然后左脚向前迈出

左脚的小趾踏在缝线上

是说三体式,前后脚呈45度

是这样的 三体间架 三尖相照 成一竖的剖面 是为以后的刀劲打好基础

有两

脚踩在一线的感觉 没有左右支撑力

是因为没有后脚的腰胯一抽一裹成一直线

中柱 有此单腿站立也有六面支撑力

------------------------------------------------------------------

----------------------------------------------------------------

一切劲要向中柱靠 才有劲 才得力

一切劲要向中柱靠 才有劲 才得力

胸背的运化与腹股沟要配合起来

腹股沟的圆 要向内深化腹股沟内去与中柱重合 才叫功夫

腹股沟的圆化非常好 其劲是直入中柱反弹

由下往上的朝两边掏空 挖墙角

向内后开

好象不罗圈腿胯就开不了 我怎么觉得脚用倒八字更利于开?

倘若要在这个姿势里求平和,只能将两脚跟里侧、两膝盖里侧、两胯里根、

两肩里根内开

将两脚跟里侧、两膝盖里侧、两胯里根、两肩里根内开后,背后一线直至地

下仿佛有了一线贯穿

劲也回到脚底

=======================

不由得你不信,我昨在下午3时44

分17秒的时候站在测力器上练功,我明明用了100牛的力,结果测力器上显示了

200、400、800牛的力,不断递增,我吓了一跳,我总算明白了,原来测力器

的反作用力100牛,经过我一番运转后又回到了地面变成了200牛,地面又反作

用力200牛,经过我一番运转后,劲也回到脚底,传到了地面变成了200+200=4

00牛,从此反复,直到我脚都被内劲震麻为止!

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

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著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著地,所用之劲,

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

「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

通天教主(

334796889) 14:40:12

拳意述真里的

-----------------------------------------------------------------

--------------------------------------------------------------------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馬有跡蹄之功」。皆是言兩足之意也。兩足進退,明勁暗勁,兩段之步法

相同。惟是明勁則有聲,暗勁則無聲

-------------------------------------------------------

---------------------------------------------------------

先天力是放鬆拉長肌肉反彈回復原狀,是包括有伸展力和反彈力和還原,

嬰兒的發力方法:A

一般人的發力方法:B

功夫高的人發力方法:



將AB分得出來, 幾百年前只有內家拳祖師明白.

分別叫 A、B

為:先天力、後天力

武者所下的努力叫作:反嬰還天籟 or 逆運之道.

-------------------------------------------------------------------

---------------------------------------------------------------------1/

1/神与意

神是无意识的精神状态,慢动十分为神,训练方法是大的外在的精神放大与精神

含蓄,即精神气势的收放。运用方法是气势的 覆盖对吞。

意是有意识的思维状态,慢动八分为意,训练方法是小的内在的主动的意想与被

动的意感,即设想与反应。运用方法是 心动意发

意在形先是条件反射,为内在的意气的层次,形在意先是非条件反射,为外在的

精神气势的层次。

总结:神动得自有象外是宏观的气势的收放于中柱,气势的收放与中柱节奏合拍

意存妙在无念中是具体的内劲的整合于中柱。肘底劲与中柱整合间架一体

踏雪趟泥步是中柱合于步法的方法

从"薄"气球到"厚"气球,气球还在不断扩大中的即膨胀是练气势的收放与中柱节奏

合拍的好方法,即向内彭向外涨。

-----------------------------------------------------------------

------------------------------------------------------------------

中定 又叫中柱之根 又名第三腿

是贯穿上下的一根气柱 即是重力线

中柱在前后腿之间移动

向前发力 是中柱的后抽前放

向后发力 是中柱的前抽后放

中柱 与一腿相合 为定根

中柱在两腿间运动 为动根

太极是中柱在前后腿与中间的三条线中流动 又叫川字桩

形意三体 中柱与后退相合

太极弓步 中柱与前腿相合

所以 中柱劲 与后退相合为 后腿发力

消息全凭后脚登

中柱劲 与前退相合为 前腿发力 为前脚踩意不落空

中柱练好后 就要练虚中于实中

中柱劲按实中,虚中,化中的程序来练

---------------------------------

---------------------------------

从"薄"气球到"厚"气球,气球还在不断扩大中的感觉你有吗?

太极乃是个圆,实际上就是阴阳统一,空洞无我.说白了就是浑圆.

------------------------------------------------------------------

----------------------------------------------------------------

心意拳的竖臂丹田变合劲

梢节变向、变劲、变速、配合肘底劲灌入腰劲抽缩于中柱。

-------------------------------------------------------------------

-------------------------------------------------------------------

外 是神的收放气势 具体为手臂延伸的刀枪劲

内 是意的整合中柱 具体为阳棚阴松合中柱劲

-----------------------------------------------------------

--------------------------------------------------------------------

抽是阴面贴向阳面

缩是阳面沉向阴面

但在 掖胯裹后 是龙腰在移动

尾闾只是向中柱靠

腰是向内涵 内裹 而突肾的

腰是向内涵 内裹 而突肾的 就是在龙腰中柱了

三体式 一定要把四象灌中柱的中柱劲练出来 才有威力

这个中柱是一个垂直线,和另外一根稍向后斜的线,在这个小角度里荡

内在的松紧转换 别人在外一看 是看不出来的

如别人看出来 是你把劲提到头上了

不要执着头上

头要冷静 丹田要发热

腰胯再紧张 头却要放松

腰胯丹田发紧 对身体没有坏处 头发紧张对身体就有坏处了

虚胸实腹 就是此意

熊膀阳紧 再转阴松 就不紧张了

拳是在阴阳转换中 提高的

抽劲一缩 就松了

正确叫抽缩劲

也可配合呼吸 吸抽呼缩

抽拉就是抽 缩是放长后的松

抽缩于丹田 练的好 就是丹田鼓荡了

我现在的感觉是,"一吸阳面拉紧,阴缩于丹田,一呼,阴面放松,拉长

抽是阴面贴向阳面

缩是阳面沉向阴面

这就是抽缩转换 抽是阴主动,缩为阳主动

抽是丹田主动,缩是命门主动

以三体为例

抽是丹田主动,掖胯裹向后腰,缩是命门主动 ,松腹肚沟 沉向脚下

aa213100谈话之三

aa213100谈话之三

我老师近来给我讲孙氏形意三体式单重的练法,简直没法站,但确实是真东西,回家我就把市面上讲形意的书都扔了

不是不愿意讲,没法讲,就知道单重的三体能逼的你用不上拙力,逼得你起不来杂念,真不知道孙老是怎么想出来的

记得孙老书上说:平地立竿,就这个

站桩 重心 的处理是个 关键

把 重心放在一点 就把桩站死了

重心放在前脚掌 练的是柔劲

重心放在后脚跟 练的是刚劲

正确的重心处理是

在脚后跟与脚前掌间 转换

练出刚柔相济之劲

是活劲

懂此 桩功提升一大步

开始是内劲的微微移动

后是刚柔都在 如沙地立杆

内劲整体是与地心争力产生

重心处理在一点上 对内劲是有伤害的

三才式有很多阶段的练习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没有进行抓闭锻炼,是

出不了工夫的

初步 脚跟如踩蚂蚁

要在实战中蹬上劲 必须具备刚柔内劲

柔化对方力

刚争合力发

整体贯通内劲 是在内劲上下传到中完成的

如何上下传到内劲

1、脚底踩蚂蚁;2、肘下压木板;3、不要练累

重心应该在前脚掌,把握脚后跟与地似接触非接触的感觉就好了

开始是内劲的微微移动

后是同时做到,刚柔都在 如沙地立杆

吸时抽劲到脚跟 向外扭津,反弹向上为杆子,呼时松开到涌泉穴 反弹为沙子柔软

内劲=根劲=重心中柱劲

根劲分定根与动根

具备沙地立杆的刚柔内劲后 定根与动根互变就是很容易

动根即孙式活步之根啊

但这中柱劲 很难练

是鸡腿 龙腰 熊膀 虎抱头

在内劲中柱上 要在一条直线上

这么说呼吸之间重心是移的

如此才能抽缩于丹田

怎么能在动作上起的作用让你没有杂念?

将倒未倒,心中一警,杂念立消

----------------------------------------------------------------------------

aa213100谈话之四

感觉他挤过来的时候他加了点力 我马上变捋

捎节粘住他 同时管住方向 一抖胯 捋劲就出来了

平时一般别人加了力 我顺力一变 人家就到底下去了

他是练到周身一家了 我一捋他 他手臂一松就给我了

顺着我劲 后腿一蹬一跟 进来了

最后我忙乱之中捋住他手臂不放 两人一起倒的底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

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还有 我三角步 一侧向一变 放他进来 横走竖撞

我走到他身后出 weit

问题在于两人粘手 你变 人家也在变

最后 还回到双方 内在的较量上

在一问一答

人家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来个崩拳

你又如何

吃进去到脚底 反弹给他

陈说:“我一动你必随,你一随,我就变!”

说小点:“三体与五形都嫌多,裹践躜才是真形意!”

比如说这个细腻

我体会

有的人喜欢用外线的变化还控制打击对手 对“势”的讲究多写

有的人喜欢从内线变化

劲力的运化控制比较细腻

我们叫内外圈

总归一个活 一个变

这说到本质了

如何练活 练变 是关键

张礼义 他在跟徒弟们讲发力

我说:“张老师啊,要是前面一个人崩拳打你,后面一

个人飞起一脚,左边一个拿着大棒。。。你怎么办?”

他说:“没有办法!。。”

无法胜有法 他继续说:“法无定势,只有当场一试!”

这句话一直扎根我脑海里我脑海里

--------------------------------------------------

aa213100与武友的谈话录之二

1/背丝扣

背丝扣是太极拳的总体运动模式 而这一模式又反映或者说是符合宇宙的基本

运动规律

背丝扣是重在体会中间两条阴阳虚实的分界线。(中间两条阴阳虚实的分界

线。。 就是我们那天 讨论中柱)

“阴阳反转”背丝扣是“内外旋转运动”以丹田为核心 同心圆转起来

一外带内 有核心 内带外 有核心 内外相合 还于无极 无形无像 三个转身

常常说丹田内转

他拿筷子一沾水 有手一搓 水珠四溅

哦哦 还有离心力 而且是立体的~

脑海里想到的是一个旋转的球体 其实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四面八方

---------------------------------

2/胸腹逃空状态

而肩胯后拉着前行,却练的是胸腹逃空状态下的东东

试试 脚动与以胯抽劲 而带脚动 有何不同

叶大密老师有个形象的譬喻,胸腹掏空着前行,说是象抓大泥鳅一般的

二水老师的靠墙开胯,实际上是定前胯,通过后靠的方式把胯拉开吧,而不是

顶胯。 二水的意思是,开胯其实是通过人体重心的调整过程来开的

其实,在拳的运动过程中,始终是有些关节是要定着的,这样劲路才会有相互的关

联性 定住某个关节不动,其他关节和环节去动,实际上对称的关节会有接近等

量的运动。

土,你应该明白二水老师的这个开胯和反衬的关系。

身体两头纵向对开 这样一来,胸腹和其他地方就好调整

从整体上讲,腰是弓把,它一动就引动两头

不动步之动,椎骨旋动为关键 尾闾骨为调节

以实现椎骨旋动为关键

椎骨旋动是一种说法,也有说“扭脊”的,是左右运动中的关键

---------------------------------

3/不动步之动

其实,二水喜欢将这个动,分成以下几个层面来讲

第一,不动步,不位移,不转动前提下的动:主要是由胸肋骨的运动造成的

伸精筋拔骨

第二,不动步,不位移的前提下的运动:主要是依靠腰胯的分离,形成上下两盘

反向的扭动,就是所谓的扭脊

第三,不动步前提下的运动:主要是依靠脚踝骨的松灵,来达到平送身躯的

目的,这个运动可以是向前向后,靠左靠右

其实,在不动步的前提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发生身躯的整体位移

这个位移,主要靠的就是脚踝骨的松灵

向前时,中轴下段先有动意,向后时,中轴上段,先有动意,目的还是为了中轴

平整的移动

靠左靠右也必须是中轴下段先有动意的

这个,大家不妨拿着一个棍子,可以做试验的

将这根棍子,垂直的挂着,你倘若手持下断后撤,或者手持上端前行的话,就

不可能保持中正的

第四,就是动步的前提前的运动法则了

这个就涉及刚才探讨的拉纤绳的概念了

同手同脚套一绳索,共两条绳索,后面有人来着,所有的动作必须在这种负

力状态下来完成

看看老一辈的照片,看看他们的肩胯,无不套着这无形的绳索

叶大密老师有个形象的譬喻,胸腹掏空着前行,说是象抓大泥鳅一般的

也就是太极拳所谓的“五行”

这些谈的,还只是整个身躯的法则,其实,中轴与手臂之间,还有更多的细腻活

这些谈的,还只是整个身躯的法则,其实,中轴与手臂之间,还有更多的细腻活

有人喜欢说公转带动自转

太极拳的运动,是这些运动法则的耦合

这种耦合,还必须考虑到,具体某些部位的相对不动

就象杠杆一样,我们必须考虑一个相对不动的支点

这个支点,在不同的状态下,是有所变化的

就象杆称的里纽和外纽 这种耦合,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功效

总结为:腰胯分开,胸腰分开,身踝分开 达到身躯的整体位移

---------------------------

4/打出翻浪

打出翻浪就是背上的东西 脱了衣服我让你看到脊柱的翻转

他干脆把衣服一脱:“看到我内劲运行的轨迹了?”

对方实时,你松化反弹

对方松时 你就一搓

--------------------------------

5、崩绳训练

是一种力,由崩绳训练得到,每拳都是五种力

就是核心的几个桩和力点角度的调整以及转化,以及核心训练崩绳

崩绳就是练整劲的核心 不但讲究整,还讲究松,沉,要能沉到脚底,然后升上来

崩绳的练法是这样的:在两样固定东西上套一弹性绳,两样固定东西相隔一定

距离,绳高半尺,然后双脚塌绳转换虚实

再到桩功中去求证这种弹性转换

轻而不浮,沉而不重 重里显轻,轻里显重 轻重转换 虚实转换

关于绳的问题,在韩嗣煌先生的《阑珊集》中,出现过“踏绳”。摘:从站桩的

环节来看,通常把弹力的培养设想为“踏绳”。这一沿用的语汇实际上有一定的

偏差。因为实际上可“踏”的东西不是“绳”,而是刚度极大的弹簧。

再摘:在感觉上的弹簧强度并不是随着练拳者的想象能够随意增大的,它在一定

的程度上,反映着练拳者功力的强弱。

更具体的说,它依赖于练拳者的初级阶段所抱的球的分量,王芗斋先生曾说过

“先抱纸球、再抱木球、后抱铁球”。正是说明了矛盾的感觉在练拳者身上有

所增加,在正确的训练途径下感觉及感觉的变化是训练程度的“温度计”。是

客观存在的,不幸的是不少练拳者为了急于求得功力的增长,在这种感觉中掺

了假,妄想以用力来代替矛盾强度的增

--------------------------------

应当达到上下连贯,左右纵横,溶基本训练与发力作拳等动作于一体。这一阶段

乃是拳术家成熟的阶段 提出问题,拟定训练方法。

------------------------------------------------------------------------

aa213100谈话录

aa213100谈话录

1、梢节领劲

手腕得劲不在 腕上

而在梢节五指的延伸 领劲上大家一作便知

梢节五指 递个领劲 火车开得快 全靠火车头带

变劲 变向 全靠五指梢节

大指到小指为列缠 小指到大指为顺缠 递个领劲 即是缠丝劲

它能把手腕劲 加大 手缠带动身缠

指催腕 腕催肘

然后肘催腕 腕催指

一个旋环

梢节领劲 能更好配合脚底下的变化转换

稍节能领着走 能粘得上 剩下的就全是脚底下的变化

梢节领劲 解决了

脚下的变化 是致胜的关键

梢节领劲 解决了

脚下的变化 是致胜的关键

如以肘定位为支点 以腰胯为动力

和以肩定位为支点 以腰胯

为动力

相比较 看出前者延长了动力臂

拳势自梢节而起,中节相随,至转沉引化,"合"成破竹之势。转合之间,内含一

迎一送。"迎来送往"须与对手节拍相合,

拳势至此,根节自然成"追敌"之势

----------------------------------

----------------------------------

2、坐高凳的方法

一般站桩 上面力压在腰上 下面力也抵在腰上 把腰搞坏了调整腰 好的方法 是什么

在高凳上,端正而坐,但两腿稍用力,形成两腿与臀三方用力,如站桩样。

如此,

则收敛臀,塌腰(腰脊椎自然直)

上下传到力在腰不会断劲

]腰是承上启下的传力关键 好多明家都在这里出问题

如果手上力 受力传不到脚上 是腰劲断了

如果脚上力 发力传不到手上 也是腰劲断了

如果乱晃腰 扭腰 又把腰练坏了主动转腰 把腰搞伤了

所以转腰实际是转胯

腰是被

的承上启下的传力关键 不是主动的 一主动腰就搞坏了主动的是转跨啊

掖胯 即外突环跳穴 内松腹肚沟

好像把身掖进胯内 又象把身从胯内提出

在髋部有一凹窝即环跳穴

在裹胯后 这一凹窝可填平

就是外突环跳穴了

这是上下传到的关键

----------------------------------

----------------------------------

3、靠壁运气

靠壁运气〔墙壁.板壁.门都可以〕自在无碍〔此法是先师河北永

年杨澄甫老先生在沪时来我家亲自传授,师娘不知道,在他家不会

传我的,故我异常感激,特志此以为纪念。〕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

无形无象的联环形〔如∞字形〕;

靠壁运气叶大密先生这是运化于胸的密秘

背靠墙壁.板壁.门 双手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无形无象的联环形

二水先生的加上了步法

练劲须按部就班,层次而入:先练腰、次练脊,再练背,由腰而脊

而背。平时走驾专意一处,功久自能劲由脊发矣 形与气是分不开的,

形顺则气到这个靠壁运气 ,是练背的 要先练好腰和脊

腰我昨天讲是,腰胯分家, 脊为节节蛹动,背为靠壁运气

就是太极拳告别强调这个脊柱的中定 具体到练法上,就形成了靠墙

这可是运化在胸 靠壁运气 在胸部画成一个横的无形无象的联环形

〔如∞字形〕;

叶老师说含胸拔背也有双重.要避免这个双重,就得练习靠墙运气

,胸口走8字 杨老师演示这个靠墙运气时,让五个人分别按住他的

臂,将他按在墙上,他用一个十字手,将五个人分别发在不同的角落

这个拳架里的劲路,还不是基本功训练 胸口走8字又点解??

二水理解,主要是阴阳跷脉之间的一个转换

胸部受力 劲远化于丹田至角后跟

由于靠壁 不能向后化 迫使劲

向下化引动整体地心反弹力向下 再反弹是整体力

----------------------------------

----------------------------------

4、提手上势劲

提手上势劲 实际是川字桩提手上势劲 实际是川字桩

提手上势劲 实际是川字桩头中至会阴至地为一条线

前手至前脚为一条线三条线 构成川字桩

其用劲是前手之提劲 与后线 成平衡一提一回 一回一提

手上为轻 手下为重 合劲与开劲是平衡的

提的意稍大于 合

-----------------------------------

-----------------------------------

5、"活步太极"

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

缓圆活,运动方向变化较多。由于此拳以

两脚进退相随为步法特点,又称"活步太极"。

mel 是墨尔本

------------------------------------

------------------------------------

6、三体式要求

三体式要求 主要是 拉两个 三角 与坐一个中柱

拉两个 三角指1、前手拉前脚与前胯

2、前膝拉后胯与后脚

坐中柱指 :后臀如坐在高凳上 又名第三条腿

意中力 拉两个 三角 与坐中柱

现成一拉一坐 练出这种内劲

有此意 但主要是坐到中柱上那个 弹簧劲

又叫坐满脚后跟

----------------------------------

----------------------------------

7、背丝扣

1/背丝扣就是;让毛线缠在一管上 然后把一管抽出来 就是背丝扣

抽丝劲就是从缠丝劲的中心出来的

其实,就是螺旋劲的另一种表述而已

2/背丝扣就是 就是左旋右转的太极图的形象说法

3/好 练到纯以神行之时,就只有太极拳,没有门派

4/缠,是抽的外在表现,抽,是缠的实质

5/太极拳里讲究:由外动引动内动,练到内劲十足时,就由内动冲动外形。

缠丝就属于外动,抽丝就是缠丝中带动出来的内动

顾盼重在神态 鼓荡重在气氛 折叠重在劲路

行曲劲直 提醒要注意劲在身外的走向 如走地球是直的 其实是曲的

背丝扣练功的程序,机关都在背上。

系扣解扣。生生不息。他舍不得说哦

我觉得是练功程序。有问题,背上解。

背丝扣是练功程序。三直四顺,无一不是最直接的练拳的话。

现在真正剩下的 完整练法的

也就是个折叠滚珠了

背上的机关,丹田的机关。是大家的共识。

忽雷架11层 我就练那个三身转

身转是拳的共识

没有身转,背丝从哪里来呢?

对了,正确的身转出背上,丹田的功夫。

所以,杨家得传了,讲气贴背

但是,光贴背是不够的,得转起来

陈家讲胸腰折叠。更加不容易理解

行意讲,龙身

在各种讲法里面。背丝扣比较准确。

气贴背 也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 不就是个脊柱双反弓嘛

脊柱双反弓是什么意思 气贴背嘛 就是脊柱涌动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

----------------------------------

8、内开外合

内开外合 是内功的 核心秘密

武术内功 练的是聚成一个整劲而不是散劲

内开外合 即是弓态

弓的里面是 开劲

弓的外面是 合劲

内开外合 的弓态 是练的是聚成一个整劲

外开内合 的散态 是练的是散劲

内开外合 的弓态又叫即济态

外开内合 的散态 又叫未济态

两头卷曲 五弓合一

练的就是内开外合

内开外合 弓放时 才能产生弹性

发时是内开外合的弹性膨胀又叫三角变螺旋

三角变螺旋 指

三角指关节形成的弓态 在发力



稍旋转 现成螺旋力 彭的一声 爆发

内开外合弓态 既要收缩又要膨胀

三角变螺旋 彭的一声 爆发

三角指关节形成的弓态 古时又把这种发力 叫射法

能量 含在 内开外合中的

一发即回 一回即发

---------------------------------

---------------------------------

12-11-2005 01:25 PM

aa213100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17

9、掖胯与松胯

再看一次,收获颇多:

31 :我个人看法的内外合一、动静合一。这个“一”在操拳上肯定要经历一动就

散和一碰就散这两个过程。

拳要练沉到地下去,而后就要再练到浮起来。最后可能是沉下去浮起来是一块的。

先疯 :按肩练步是个好办法。就是让人按住肩膀顶住,然后你就望前走,能不换

劲不后退连续的把劲顶到底还不怕对方突然撒手,我认为这是个好办法。逼臀坚

膝和按肩练步我认为是练功方法。

要是真说起来,我是把意仍了,专门找形正气顺。我认为形正了气顺了,神自然

就明了。是纯粹的唯物主义的练法---我就是在这个流程里练聪明的。意方面的

东西我有更叛逆的看法?

游侠:童先生有个理论叫做自主平衡能力!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的自主平

衡能力。整个架子受力后不散而移动,是化解对方劲力并即时反击对手的方法之

一。

aa213100 :掖胯与松胯。杨式太极内传要诀是":委中要挺,来膜要松",来膜指腹

股沟,如座高凳状则腹股沟自然松下.点上劲听到腰胯后,点上劲与腰胯劲合为一

整体的方法即需"来膜"要松的一小圈来 调整,如腰后仰则为挺胯,挺胯最易让人

拔动重心。掖胯为大腿根部内裹后,在环跳穴的凹陷处变为外凸,好像把腰掖进胯

里.这样掖胯后,让腰胯与下肢连为一整体.点上劲可顺利传到脚后跟.所谓:劲由

跟发,主宰于腰胯,形于手指。松胯在于化劲.掖胯在于发劲。

这松胯与掖胯 不是同一回事吗?

松胯指腹肚沟

掖胯指环跳穴

掖胯是两胯固定,腰部进入胯内

松胯指腹肚沟 含一下

比如推墙 墙的反用力 到腹肚沟 含一下

劲就到脚下

是回转一下腹股沟

----------------------------------

-----------------------------------

10、太极则是由阴至阳

形意则是由阳至阴

劲是这样的

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化

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化 阴阳在交替转化的

比如初步是

胸腹为阴

腰背为阳

含胸之松为阴

拔背之棚为阳二者是相

互转换

互为提高的

不断的阴平阳秘 功夫不断上升

每一次阴平阳秘 就是一次无极

无极也有层次的 阴平阳秘 平衡一次 功夫就上升一次

单练阴 或单练阳

功夫不会提高

-----------------------------------------------------------------

------------------------------------------------------------------

11/忘五官松法

忘眼 则松筋 因为眼通肝 肝主筋

忘鼻 则松皮毛 因为鼻通肺 肺主皮毛

忘嘴 则松肌肉 因为嘴 通脾 脾主肌肉

忘舌 则松血 因为舌 通心 心主血

忘耳 则松骨 因为耳通肾 肾主骨

--------------------------------

----------------------------------

12、外园切线与内园含化 即内外圈 有区别的

形意拳什么“明劲在手,口鼻呼吸,暗劲在肘,丹田呼吸,化劲在髓,

皮毛呼吸”

明劲在手,是劲力至梢 关口鼻呼吸啥事呀

李师自晋学成归冀 传下的形意拳就是五种劲法十二大能力

原传形意除了的交手的时候 是不允许在练习的时候发明劲的

间架不同只是表象 内里运劲用劲的区别

行曲劲直 提醒要注意劲在身外的走向 如走地球是直的 其实是曲的

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应之事,是以心在内,

而理乎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之诚于中,万物形

于外。。。。。

形意拳的劲从中线出 是正锋

劲从这个锋面出

二者有区别 用劲的时候 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不同

最麻烦的在中节

形意拳提胯抽跨放侉翻胯

忽雷架是胯走侧向同心圆 间架不同运作不同啊

脊柱的要求也不大一样 两边打长途 自己再打着光板练 一切为了前线嘛~

知道了正锋偏锋的概念了 知道二者用劲的不同地方了 以后连拳就会注意到这些节点了~

我觉得内在的虚实转换 体现在外就是 正锋偏锋

而脊柱与肩胯又是 关键

中节定位 又是一关键

形意拳我现在发则脊柱双反弓

那是用中线透出的劲

也是不晃不拧 胯似鱼打挺 这这里行不通 就是对准骨节 意识压着大腿大腿压小腿

两肩两胯 四点必须在一个平面 层层下压。。。头百会领顶起来

全是平行步 往曲腿方向看 平视 曲腿的脚掌直指前方 可以稍微内扣 但是两腿的踝关

节在一线 标准的侧身 两边的脚膝胯肩 一条线 两面刀 顾名

从上网下看 全身主要骨节和百会尾闾 的投影在地面的一条线上 纵向无敌 横向不

大稳妥~ 当然能练到一触就变(身法步法)那就能扬长避短

这个间架也有横劲 但是难练而已

间架锋利 用劲独特 胯走标准的立圆(侧同心圆) 高速甩出切线力 又高速“旋开”

别人施加上来的力

脊柱随着身转领落 直线束展 是直线束展 不要求反弓 更不要求双饭弓 后胯逼前胯这

到是一致 消息全凭后脚蹬

第一点就是先尽快练出根节的蹬劲

蹬劲一出就能打人

忽雷架 高速甩出切线力 是胯走的外园

忽雷架 向深沉发展 应有胯走的内园

如胯走的内园 与形意夹紧步就有共通之处

从腹肚沟松到地与从外胯 松到地 是不一样地

我们练胯的内外圈 就是 先练外胯转完了同心圆以后 就走方了

后练胯内含转 松到地

动着小 反弹快

于之配合的是脊柱“荡”起来 从初期的反弓再到双反弓 再到波浪翻转

我形意拳是这么练的 但这个还是正锋 是45度似正似斜从身体中线透出的劲

外园切线与内园含化 即内外圈 有区别的

他是一个立圆接一个立圆 滔滔不绝

但都是册向锋面上的变化 但都是册向锋面上的变化

一个从中线 一个从侧面 变了一下身法

我们练形架的时候 就是“海奔浪涌” 滔滔不绝 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

很重要的东西 活步

活步方圆架

忽雷架是快中整 形意拳整中快

在步法中 练出 虚实活根

“腰胯是轴脚如钻,手如车轮旋翻转”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他们不知腰胯是轴

用腰转出涡园 就把腰搞错了

胯肩四边带动转 腰是被动的传力机构

如用腰主动转涡园 就把腰搞坏了

刚才不是说了同心圆嘛 心在哪里?丹田

在步法中 练出 虚实活根

“腰胯是轴脚如钻,手如车轮旋翻转”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

-----------------------------------

--

13、丹田呼吸 抽缩中柱弹簧

站桩初步 自然呼吸

高级的 呼吸就是棚劲

以三体为例

一吸,劲会阳面会全紧,一呼是入丹田

对的

那是没把 阳紧阴松 劲抽到丹田 与腹肚沟下的中柱上

一吸是阳紧,气是能抽到丹田 与腹肚沟下的中柱上

一呼是入丹田 与腹肚沟下的中柱弹

簧上

要领是 后胯的掖胯

前脚掌稍向内扣

前脚掌不能向前直的 那样劲就散了 不能抽了

明白肩胯抽缩于 丹田

三体算人门了

抽缩于丹田 是丹田反式呼吸

一吸丹田收 一呼丹田放

前脚掌稍向内扣 就是配合后胯中柱的抽劲的

劲才能抽向中柱 练出的就是 翻浪劲啊

以上是较高级的 练法

以后 练辟拳等 皆可与呼吸配合

一吸丹田收 一呼丹田放

这样在左边是个实圆柱,右边是个虚圆柱

主要是在后边那个圆柱

丹田呼吸 抽缩中柱弹簧

行拳要配合丹田呼吸 抽缩中柱弹簧

筋骨与内劲的运动

----------------------------------

---------------------------------

12-11-2005 01:27 PM

aa213100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17

14、八动就是内劲的六源

根松催,中通顺,梢发透。

使梢动根,整劲击人。

后脚之蹬展与前脚的踏抵

内劲的六源、八动,合之为一整就可谓得其整力,这个整力又可曰六劲齐发。

在内劲的发放中,最重要的内劲一在腰、二在肩、三在胯、四在肘、五在腿、

六在腕,这每一点就是一劲,合之成内劲

腰之劲在于丹田、内脏、脊柱,肩劲在松肩夹腋,胯劲在于抽胯扣膝

肘劲在于束肋沉肘

腿劲在于蹬踏之功

腕劲在于挺腕舒掌

这八动就是内劲的六源

----------------------------------

----------------------------------

15、川字步训练

川字步训练,可不是走步训练,类似三体式的桩功罢了

主要是在身体中寻找点、线

比较容易伸筋拔骨

开始还是要稍用些力的,最后还是靠意识指导,才能真正打开肩胯

如,将后脚先靠着墙根,练练背部是否能够贴到墙,这是寻找川字第三笔

看看杨澄甫老师的手挥琵琶拳照,看看他是否后脚一直到后手肩是否是一条直线

大臂和大腿好象是平行的,你是指这个吗 是啊

囟门至会阴是川字的第二笔

前手至前胯至前脚是川字第一笔

再看看,杨老师的川字三笔之间的间距是否很开?

这才是真正的伸筋拔骨了

你的意思是伸筋拔骨后,身体放松自然就是这种状态了,是吗

全身松开,劲自然达于全身

肌肉越是发达的人,要伸筋拔骨就越难

太极拳伸筋拔骨要求肌肉纵向发展的,而肌肉发达的人,肌肉却是横向发展的

无极桩主要是训练肌肤的敏感性

主要是要用自己的感觉去找到脚底“涌泉”穴

在站无极桩时,首先要求身体整体的前后移动,目的是找涌泉

其中一张单鞭图中,对这个问题有这样的解释:“气卸至脚底即便不能亦应卸到丹田”

人整体调整,微向前些。容易寻找涌泉

丹田的作用是什么 有很多作用的,象是汽车的马达吧:)

都沉到脚底,把劲都压在脚上,怎么做到轻灵?

我说的是将丹田虚抱起来,不要实抱丹田

丹称小宇宙,能练大吗?我听说过,但我没有大

从三节角度谈丹田,就是联络跟节与中节的关键所在

从丹功角度谈,就是筑基

我的做法是,上半身劲自然沉于丹田。下半身劲轻提于丹田。以此接通上下劲路,

从汽车原理将,丹田就是发动机

汽沉丹田时,不是,其实腹是微内收的。

这当中好象还有个化丹田的动作。

好象有种说法是,一吸气从命门入,一呼从丹田敛于骨。‘

不知对不对。明白了,怪不得抟气的创始人说,阴面肌要扩张,阳面肌要收缩

松下来不是身体松下来,是劲沉下来,身体的骨节是节节撑拔的

阴面就是“内”,阳面就是“外”

而丹田命门的重要性,就是,胸部阴面与脚阴面联络的关键

真的和抟气的说法一样。原来东西都是那个东西啊

力由脊发只是一种感觉。劲力的源头肯定是在脚底,太极拳是借地面的反弹力的

-----------------------------------

---

-----------------------------------

16、 翻浪劲

小陈:你好。

能在网上认识,也是缘分。最近在学习一些贸易东西。

其实练功就是改造身理,有一良好身心,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享受生活。

如在家系统练习,我可给你作些指导,有何问题尽管通过邮件与qq交流。不必客气。

从崔瑞彬函授录像 看到的是外形的东西,而内家拳主要是外形简单,内涵丰富的东西,确切地说是一门文化艺术。

现在具体讲一下三体劈拳,三步凑要领:1、前拉两个三角,后坐一个中柱(即重心线);2、丹田呼吸 抽缩后腿腹肚沟下的中柱弹簧;3、中柱在川字中的位移,在后脚一直到后手肩是一条直线为第三笔 ,囟门至会阴垂直到地是川字的第二笔 前手至前胯至前脚是川字第一笔。一步一步来练。

劈拳要领是在吸气钻提中抽前胯入丹田,配合落后胯;呼气落翻中展前胯,送后胯,配合反坐中柱。期间就是一个错胯的交换劲。

祝你成功,等你大成时,请我喝酒哈。

张耀(aa213100)

2005年11月25日晚

>From: "cxppxc8848" <cxppxc8848@163.com>

>To: "aa213100" <aa213100@hotmail.com>

>Subject: 来自cxppxc8848的邮件

>Date: Thu, 24 Nov 2005 21:29:19 +0800 (CST)

>

>您好:

> 多日未听教诲了,不知最近在忙些什么

> 最近练习,对坐中柱有丝感觉了,出拳有那么一点颤意了,才发现脊柱昏睡了这么多年,但出拳很多细节照顾不到,而且感觉力量还是肢体的力量,看来不得不认真站桩了

> 明年可能又不能去北京学了,单位上的事脱不开身,还把我明年上半年的事安排满了,要是明年再一成家,也不知啥时才能圆了学武这个心愿了

> 现在只能在家系统练了,我这里有下载的崔瑞彬函授录像,所以我准备参加他的函授,兼练三体劈拳

> 现在铁了心了,练它个十年,就算不成功也成仁算了。那时再不成就丢了,象前辈们说的那样不练的时候就大成了。

>

> 陈思文

> 2005年11月24日晚

第二步丹田呼吸是在 第二步中练

先把两个三角与坐中柱练好

当前拉两个三角与后坐中柱

自然产生 丹田的鼓荡时 可配合呼吸练丹田劲

第二步练出的劲 也叫翻浪劲 是从中柱与丹田翻浪出来的 翻浪劲 练出后 碰人即飞

内力是这样的

静则生阴(桩功)即六面力(东西)

动则生阳即内劲流动力

内劲流动力源于丹田

鼓荡与中柱的反弹

内劲在身手间流动

在脚下转换

在丹田鼓荡

有一点 很重要 就是 坐满脚后跟 时

要腰椎是直的

你坐在凳上 腰椎是直的 就是保持这状态

------------------------------

-------------------------------

17、三体式 大指扣,食指领,中指顶,无名随,小指收

小指一缠内力可到手指,形意、八卦皆如此要求,有“大指扣,食指领,中指顶,

无名随,小指收”的说法,指法关乎气血通达,内力贯穿之效,为练功必须注意之要务



孙门球劲就是能够在任何方向任何情况下做到动静合一,所谓产生各向同性的劲意。

如飞速旋转之陀螺,好象原地不动,实际上自身不断转动。间接反应力,如球碰壁还。

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急流成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

便沉沦。

而当腹中真气一旦产生,则说明身心开始进入中和状态。此即为太极。当身体在运动时

(如走架时)也能保持这一状态,即符合真气的发生与运行规律,则说明此时走架处于

中和状态。

追求这种状态就是以中和为原则。同样,当技击中身心也能处于这种状态,则能产生打

若未打、不打而打的技击能力。

形意拳一般以五行拳为体,十二形拳为用,体是调节自己周身气血并有养生健身之

用,体为养为蓄,用为出为发,不明体用,练习内家拳也许功倍而事半,练五行拳以

不跟步为好,因为五行主要以体为主,当然也可以跟步为发为出,但这样对身体并无

益处。综观十二形拳多以跟步为主,要借身力为用

孙氏形意最善养气,孙氏八卦最善练气,孙氏太极最善养神。孙禄堂前辈所说的骨

如铜球、筋如钢丝球、内气如气球,

故将较猛烈之抖震劲,转化成无形之沾粘颤

内练中和.外练顺隧

very good

你上面的做好了,自然就会有抖绝劲了.你上面的做好了,自然就会有抖绝劲了.

而且不用使劲. 记住,拳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觉着不得劲了,就换换.

定形式,固底盘,通经络,养真气.这是站桩的目的.

固底盘,就是加强你的打击人的力度.

八卦的走法主要目的是练功,真要实战起来,也不一定直接用.

八卦步,一般慢行是练功,快行是技击

这就是长说的,慢出功夫,快出手.

在你动作不是很顺之前,千万不要练的太快了, 那样是白练.还得返回来慢练.

一般说,收吸,放呼. 全在自己掌握. 比如劈拳,收钻为吸,劈为呼.

比如劈拳,收钻为吸,劈为呼.崩出时呼. 两拳之间吸.

但如果要配合呼吸,一定是逆式呼吸.吸时收腹,呼时挺腹.

站桩的意识不要固定在一个地方.

你可按二十四要从上到下检查自己的姿势.

检查到哪儿,意识自然就放到那儿了.

如果检查完了,自己还可以站,就看拳前面的树或其他东西.

想象着,自己吸气时将东西从手上收过来.

呼气时想着又将东西推出去.

不要想自己的小肚子.那样肚子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练形意拳的,没有小肚子的.

小肚子大了,桩就稳了.

想着东西顺气收进,顺气发出,就可以了.

看拳前面的树或其他东西想象着,自己吸气时将东西从手上收过来. 呼气时想着又将

东西推出去..

这就是说,三体式是不能把意识放到一个具体地方的.顶扣垂抱,月圆挺尖.全身成一体的.

前脚尖内叩15度 站三体时,前脚内侧与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 好象是前脚中心点吧

但我看网上有的说,两脚分别站在垂直线的两边,前脚内缘在垂直线左则,

脚踵微向外扭,后脚以45度

角站在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

你放松了,慢慢再站.

慢慢地就站顺了.

顶.三顶.头顶,手顶.舌顶.

扣,三扣,齿扣,指(趾)扣,肩扣.

垂,三垂.肩垂,肘垂,气垂丹田,

抱,三抱,双臂抱,心意抱,丹田抱

月.三月. 肘,腕,膝,象月牙.

圆.三圆.虎口,胸,背.圆.

挺,三挺,胳膊挺,膝挺,腰挺.

尖,三尖,手尖,鼻尖,脚尖,三尖对正.

顶扣园敏抱垂曲挺

这就是二十四要.

三体是前拉两个三角 回中柱

一拉一回 在丹田产生开合鼓荡

臀 前收而提 如作爱状 之用力

混元无极桩 没分虚实 更能体会六面力

三体分虚实 能用在实战

12-11-2005 01:29 PM

aa213100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17

18、虚实 轻重在实战中的运用

形曲劲直

曲中求直 就是在周身关节成夹角的情况下求得劲力的顺畅字面意思吧

我们讨论个 太极问题

虚实 轻重在实战中的运用

构成

受你的力了肩胯一转换引至脚底下 再反弹回去

我们讨论个 太极问题

虚实 轻重在实战中的运用

一切都是一瞬间的事

从间架上讲 人体可分为

两手臂构成上弓

两腿脚构成下弓

身脊椎构成中桥

两弓一桥 内开外合之势

两手臂构成上弓 练出轻重

两腿脚构成下弓 练出虚实

两手臂 具有轻重变化的上弓

在重里显轻 中 练出 随遇平衡

在轻引重棚 中 练出借力平衡

两腿脚 具有虚实变化的下弓

练出中柱重力线 产生虚实的化引反弹

而身脊椎 自然要解决的技术就是

胸腰含化 丹田鼓荡 气贴脊背等

当把虚实轻重 抽到极致

即在点上 也能有虚实轻重的转换

就是粘沾颤劲 一粘即发

太极的劲打人不知 是在虚实上的功夫

不斗牛主要在于 内动的虚实转换 这也要在站桩中去 求

我们还要在弹簧板上去求 是个辅助工具 练受力松的

另外 靠壁功 也是练胸腰的含化的好办法

徒手技击 一般是高架 高架灵活

匕首格斗 低一点 一般来讲 匕首格斗间架 (前)肘膝(后)手一线基本上把面对的

一侧全部封闭

后手持匕首稍微外探 锋指敌方 也是个牵制之意

侧身 肯定要侧身

人家拿刀一摆这个间架 你得小心 这是个训练有素的信号

要是碰到后手反握匕首 把手放在身后的(前手还是一样,立肘,护住脖子掖下)

那是高手 教官级的人物 有一击必杀的把握

六合十大要里面讲的起追随 其实和根催中 中不逆根 中催稍 稍 稍不逆中

其实是一回事 这个“不逆”其实就是“领”的意思 练过裹践躜的都明白催领

一体真整劲

梢极自转 一领 到腰胯

公转一卷 就是化与发

公转一卷 就是身桥两头一卷到丹田

有意练柔 无意则刚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九要论》中是“一支动百支摇。。”

六合十大要里面讲的起追随 其实和根催中 中不逆根 中催稍 稍 稍不逆中

其实是一回事 这个“不逆”其实就是“领”的意思 练过裹践躜的都明白催领

一体真整劲

---------------------------------

---------------------------------

19、这个内三角又叫鸡腿内劲

较高级的东西 老师是保密又保密

但效果却是立杆见影

三体式的前膝是要顶的

与后胯现成争力

后膝要向内裹扣

前膝 前足尖 手 鼻 在一剖面上

如果这后足的膝尖在脚尖的内面,这重力是在后跟

如果膝尖与脚尖在一线上,则重力是在胯下的一直线上

一般练拳久后 要领不对 就会伤腰 伤膝

特别是双膝 最易受伤

那么体重是压到哪里才对呢?

金鸡独立 承受全身体重 是什么呢

这就要了解两个内三角

两个内三角是较高级的东西 老师是保密又保密

但效果却是立杆见影

承山穴 脚后跟 涌泉穴

构成第一个内三角

这个内三角又叫鸡腿内劲

体重不压在双膝上

而是压在承山穴上

承山穴就是能承受山一样的力量

形意的鸡腿 龙腰 熊膀 虎抱头

在内劲中柱上 要在一条直线上

丹田呼吸启动

一吸入脚后跟

一吸入涌泉穴

一吸入脚后跟 产生反弹 就是中柱杆子

一呼入涌泉穴 产生反弹 就是柔软的沙子

这叫沙地立杆

重心线通过承山穴在脚后跟与涌泉穴倒换

就产生“腾云驾雾”

那么另外一内三角是什么?

就是 檀中 脚后跟 涌泉穴

这是大内三角

一般三体 坐满脚后跟 练的这是刚劲

不知在三角中倒换 刚柔

懂得在三角中倒换 刚柔 站三体

1小时没问题

鸡腿就是要中柱入承山穴

龙腰就是要中柱入在裹胯后的单边腰肌

熊膀 是要中柱入

裹大臂后的肩肌上

虎抱头是要中柱入脊椎旁筋上

外三角 内三角 就是三体的真正内涵

是的 但浑圆无极式 中柱在中间

三体中柱在旁边

有了鸡腿 步法就有了基础

在脚后跟与涌泉穴转换中

也包含了踝关节

踝关节在内扣脚

----------------------------------

---------------------------------

20、内劲的产生

太极拳是内功拳,所以,首先得学会内动

“夫内劲者,寓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内劲的产生需要内

气的浑厚。0

忽雷架有句口诀 “心之使身,身之使背,背之使指,浑身有如光电一般。。。”

“腰胯是轴脚如钻,手如车轮旋翻转”

无中生有 弄假成真

劲是自由的 又是受自己控制的

心意拳论开篇: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

---------------------------------

----------------------------------

即腰脊椎两旁之筋拉开

龙虎六式

搜骨之力指 筋伸骨缩

心静归零

再把心,气,神收回

归零 内劲就是这样成生的

六面力更 侧重于外内动力侧重于内

六面力要在不动中练出

内动力要在蠕动中练出

六面力是静态平衡力

内动力是动态流动力

初步是把六面力 在动中产生的松紧转换

进一步是在空间运动的每一点都有 松紧转换

其气在动 其势在含

外突环跳穴 内松腹肚沟 受力时 内松腹肚沟

这敛臀后命门松,力自动到了后脚

一敛一松 反复旋环 即是内劲

内劲开为绷

内劲合为捋

阴松阳紧为绷

阳紧阴松为捋

绷中有捋

捋中有绷

上肢 是 腕出 肘入 肩退

下肢是 踝地 膝悬 胯空

四肢骨 六个关节 筋伸骨缩

整体重心 稍靠前 不是伏身 而是直着靠前 整体接受地心

“手护心,肘护肋,出洞入洞紧随身”

刚开始的时候 先把架子摆弄好

按照要领

该沉的沉下去 该领的领起来

该裹的裹进来 该展的展出去

然后呼吸 逆腹式

丹田一提一放

身体内部随着“荡”起来

21、争力

与天争之力 与地争之力 与自己争之力

具备三争 即具备了本能

与自己怎么争法是

上下 左右 前后 六面平衡

与自己怎么争法是

上下 左右 前后 六面平衡

争法其实练的是 松紧

松紧之转换

与自己争 主要是两个三角

两手腕与头颈的三角

两脚腕与头颈的三角

六面力更 侧重于外内动力侧重于内

六面力要在不动中练出

内动力要在蠕动中练出

六面力是静态平衡力

内动力是动态流动力

初步是把六面力 在动中产生的松紧转换

进一步是在空间运动的每一点都有 松紧转换

----------------------------------

----------------------------------

22、心窝长出肉来 为护心镜

二水居士 说的抽 有深意

从形上 是抽胯 从劲上 是内开外合 至极至

内涵和撑拔的关系应该象撑伞。

内涵和撑拔作好了

有验证的

1/脊椎两旁张出肉来

2/进一步是两掖下长出肉来

3/最后是心窝长出肉来 为护心镜

-----------------------------------

-----------------------------------

23、杏花雨般

接触点上 如杏花雨般不让人察觉

对方一动 即会出现 一瞬间盲点

此时此间

---------------------------------

----------------------------------

24、如何提高推手能力

如何提高推手能力 :1/整体的化发转化.2/胸腰的含化.3/后脚发力与前脚发力的转换

高手阁下的回答:试力的精华是空间每一点上 皆有松紧转换

和推手有的关系 :空间每一接触点上 皆能松紧转换的发力

将人凌空放飞注意点 :破坏平衡 整体发力

得机得势 借力发力 弹飞不难

这就是强大的实力

接劲呈一斜角 合力打出

12-11-2005 01:29 PM

aa213100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17

26、松通劲力流动

涌泉有跟

目宜远视 以眼领手 神宜内敛 余光顾住三前

眼宜远视 而有收放之意 神宜内敛 眼睛余光始终顾住三前

在目宜远视 神宜内敛的基础上 心意开 目光远射 心意合 目光静收

筋活 骨肉之间有空意1 静心周身上下的松通劲力流动 2 筋活 骨肉之间有空意 3 皮肤尽量放松 逐

渐这两部分融合

在松 空 流动中 用意

两方面基础简单分为 中(立身至中不偏不依 周身至中腰为主宰

活如车轮)定(劲定涌泉有根 气沉丹田身体松通 精神内敛凝聚)

这样 初步的中定就基本可以了

脆弹 沉炸

劲落涌泉而富有弹性

先以身体松通神气内固的守中状态为始 虚实转换的圆转为续

意气灵活 胯腰变蓄为换 完整一气发放而归中为界

起式双臂上抬时,以何处领劲?

初步以脚领劲 慢慢作到丹田运劲

请问你进退的时候,胯腰腿怎么动

转腰 松腰 变腰 抽胯 落跨 开胯

开始先松筋有弹性 松活骨关节 也需要放松肌肉 。。。能松

就有空通的感觉 劲力也就畅通了 劲似水 身体中间没有阻隔

自然就松落到底了

(175919799) 起式双臂上抬时,初步怎样以脚领劲?

周身整体力 自脚到手 脚不动 手不动

-----------------------------------

-----------------------------------

-27、周天 内劲

武学上的气 是在气则滞

真正武学上的气是指内劲

内劲分阴阳 阴松阳棚 实际就是武学上周天 不是气运周天

武学上周天劲是

阴极则生阳

阳极则化阴 阴指胸腹

阳指腰背

劲是这样的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化

不断的阴平阳秘 功夫不断上升

但练阳棚 与单练阴松 都是不得法的

为什么要松胸腹 为什么要拔背

在此

站桩中感觉到阳棚时 马上要转入阴松

二者不可偏废 如此功夫才能不断上升

站桩中都有内气 不神秘 但要变为内劲才有用

如何变为内劲呢

就是;挑指

如何变为内劲呢

就是;挑指

这一挑 就有内劲

挑中指 是中和内劲

挑食指 是阳刚内劲

让一人按你手臂 你挑与不挑 完全不一样 这一挑 就有了棚劲

三体式挑食指 浑圆桩挑中指

三体式手掌 手指 前上延伸

三体式手掌不是推 而是前上延伸

各有妙处

----------------------------------

---

28、站桩 重心 的处理是个 关键

站桩 重心 的处理是个 关键

把 重心放在一点 就把桩站死了

重心放在前脚掌 练的是柔劲

重心放在后脚跟 练的是刚劲

正确的重心处理是

在脚后跟与脚前掌间 转换

练出刚柔相济之劲

是活劲

懂此 桩功提升一大步

开始是内劲的微微移动

后是刚柔都在 如沙地立杆

内劲整体是与地心争力产生

重心处理在一点上 对内劲是有伤害的

初步 脚跟如踩蚂蚁

要在实战中蹬上劲 必须具备刚柔内劲

柔化对方力

刚争合力发

整体贯通内劲 是在内劲上下传到中完成的

如何上下传到内劲

1、脚底踩蚂蚁;2、肘下压木板;3、不要练累

重心应该在前脚掌,把握脚后跟与地似接触非接触的感觉就好了

开始是内劲的微微移动

后是同时做到,刚柔都在 如沙地立杆

吸时抽劲到脚跟 向外扭津,反弹向上为杆子,呼时松开到涌泉穴 反弹为沙子柔软

内劲=根劲=重心中柱劲

根劲分定根与动根

具备沙地立杆的刚柔内劲后 定根与动根互变就是很容易

动根即孙式活步之根啊

但这中柱劲 很难练

是鸡腿 龙腰 熊膀 虎抱头

在内劲中柱上 要在一条直线上

这么说呼吸之间重心是移的

如此才能抽缩于丹田

---------------------------------

---------------------------------

29、步法 在于下沉 抽胯 身法在于提胸以下腰

借下沉 产生的反弹 园裆抽胯 弹射滑行

----------------------------------

-----------------------------------

30、脚踝骨的对拉拔松

荡舟的感觉,关键是脚踝骨的对拉拔松

整动的外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直指心灵的东东)

就是在动态中训练支撑八面的东东

任何一点都要有支撑八面的意思啊

靠墙 可以借助叹气,尽量叹长一些,均匀一些,靠着叹气,将手望里,望下按。

这样,

你就能感觉到胸口肋骨的运动了。

然后,掏空胸腹,整体前移。腰背后靠,胸腹再后贴腰背,保持这种状态,再

整体前移。

是有些自然的前后串动的感觉 前后之间如有弹簧

手心空的感觉,关键是两掌根两侧的肌肉要有一种吸住的意思

这样其实两手心也有八字的意思了

近来对脚下的八字,以及手心脚心的空,感觉越来越明确

感觉到了这个八字,才知道当年黄元秀老师所谓武当对剑两脚外侧着力

太极拳是内功拳,所以,首先得学会内动

---------------------------------

-----------------------------------

31、“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

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

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

太极推手 八劲 的变化是形式的变化

内在对抗变化 是什么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你是不是应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在一问一答

人家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来个崩拳

你又如何

你是不是 要梢节牵动他劲

看谁的松紧转换功夫高了

即看谁能 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本能功夫了

真动是在有意无意中 即头脑空白状fei

条件反射是意在形先

非条件反射是形在意先

一松即弹 是以我空白点 打对方盲点

那是他一个蹦拳把劈钻崩炮横的劲全打出来了

这崩拳 应是含裹践躜 的劲道在里面了hai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那我们来一问一答

比如 对方丹田鼓荡 打出一辟拳与

你手相交 你内劲如何变化

还有 我三角步 一侧向一变 放他进来 横走竖撞

我走到他身后出 weit

问题在于两人粘手 你变 人家也在变

最后 还回到双方 内在的较量上

在一问一答

人家松到涌泉 借地反弹 来个崩拳

你又如何

吃进去到脚底 反弹给他

陈说:“我一动你必随,你一随,我就变!”

说小点:“三体与五形都嫌多,裹践躜才是真形意!”

比如说这个细腻

我体会

有的人喜欢用外线的变化还控制打击对手 对“势”的讲究多写

有的人喜欢从内线变化

劲力的运化控制比较细腻

我们叫内外圈

总归一个活 一个变

这说到本质了

如何练活 练变 是关键

张礼义 他在跟徒弟们讲发力

我说:“张老师啊,要是前面一个人崩拳打你,后面一

个人飞起一脚,左边一个拿着大棒。。。你怎么办?”

他说:“没有办法!。。”

无法胜有法 他继续说:“法无定势,只有当场一试!”

这句话一直扎根我脑海里我脑海里

-----------------------------------

---------------------------------

32、含胸解扣

含胸一说,其实在于两肩里根的打开。而心中有“释怀”之感。这种“释怀”的感觉来自一种压抑后的放松。如有将纽扣解开的舒畅。

解第三扣简单,解第二扣却难。解开了第二扣,胸无挂碍矣。

12-11-2005 01:30 PM

aa213100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5

来自:

发帖数量: 17

1/能粘能随,才为懂劲 2005/12/ 4

点上六面受力松,才能粘。线上六面能阴阳转换,才能随。

能粘能随,才为懂劲,懂劲后,对方再快的变化,在自己感觉中象放慢的镜头。

能粘能随要点主要是让对方劲不要进入自己的骨头,进入骨头就产生抗力。

一粘即发的程序是:点上能粘能随,身上胸腰含化入后脚中柱谓之轻,中柱

转换到前脚涌地发力谓之重。

还要中柱的前后脚倒换

----------------------------------------------------------------------

---------------------------------------------------------------------

2/动之则分 为动生阳 即内劲流动力

静之则合 为静生阴 即桩功磁场力

一面体察内部气血之流行,一面体会身外虚灵之争力

太极是无中生有 一分为二的两极端

太极中间一点为无极 空白

动分为二

隐者为太极 显则为阴阳

阴阳具体为虚实 刚柔

太极的动静分合 对拳有指导作用

动之则分 为动生阳 即内劲流动力 一分为二,内劲一流动就分为虚实刚柔谓之园

谓之六面受力松。

静之则合 为静生阴 即桩功磁场力 二合为一,桩功磁场力就合为不动之动谓之方

谓之六面争力反弹。

在动分静合中练出气势的收放,气势的收放的运用就是:敷盖对吞。

双方交手,首先是气势的碰撞,用气势粘住对方气势为敷,气势上来则盖,中来

则对,两侧来则吞。实际上就是气势的受力松与反弹。比硬碰气势的方法高明多了。

“敷、盖、对、吞”得神之阳

“灵、敛、静、整”得神之阴

“灵、敛、静、整”其实就是"布形候气",“敷、盖、对、吞”则为"与神具往"

精神气势的运用是拳中最重要的

210594058

--------------------------------------------------------------------

---------------------------------------------------------------------

中柱原理就是太极的根劲啊

但中柱没经过承山,腰,肩,颈之筋为一条直线 就没练到家

中柱的前后脚倒换 练好后

就要进入内劲中的枪劲-刀劲-一颗针

枪劲是中柱劲的三角运用

刀劲是把线拉成面

太极是极强调劲下足跟的

中柱的移动怎么做

开始 中柱分为三个

前脚 后脚 中第三条腿

中柱气柱换到后脚 就是后脚反弹发力

中柱气柱换到前脚 就是前脚反弹发力

“承山,腰,肩,颈之筋”这是前后中柱

但都要经过中间第三条腿

中间第三条腿 是在浑圆无极桩中练出的

是基础

中柱就是在这三条腿中倒换

对啊 足跟与涌泉呼吸

一颗针 是把面转成球 现成的

中间的第三中柱“是尾闾下的弹簧,

以 在浑圆无极桩中练出的中间第三条腿为准

向后倒换重心,中柱进入后退 成三体式

三体式之后腿 入脚根 再入涌泉 为抽的感觉

由“脚根 再入涌泉”,我觉得 是反弹

后腰要后贴一下 保证中柱的一条直线

然后又回到中间第三条腿

倒换重心入前脚 由“脚根 再入涌泉”再内扣前脚尖

中间第三条腿 有提中沉的劲

再内扣前脚尖 很重要

到换中 不会散劲

以后就可练步法了

想象中柱在三条线中转换

是以顶为尖点的圆锥摆动吗?先直线摆动 后8字摆动 8字摆动 就是上次贴墙功

讲的东西

那么由后脚到中脚应是的太极图小弧线而由中脚到前脚,是另一段相反的小弧线

对 就是8字

弧线的高点是肘所在

应是肘的方向

让肘劲与中柱劲合为一整体

在内家拳中 这叫肘底劲 很厉害的 这就是肘靠中柱的要诀了

对了,这由中间中柱到前中柱是抽还是放

向前发力是后抽前放

向后发力是前抽后放

前腰向前下放入中柱到脚

前后脚中不断的转换 这样合起来就是太极中的活桩

中柱受力松 练好后 就基本具备了上下劲

还要练左右 前后的受力松  十二

经脉中,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

下、左右、前后共三维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六向,如此

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三劲成体、六力错综”(《

-----------------------------------------------------------------

---------------------------------------------------------------------

先在地板选取一逢线,两脚90度立定

然后左脚向前迈出

左脚的小趾踏在缝线上

是说三体式,前后脚呈45度

是这样的 三体间架 三尖相照 成一竖的剖面 是为以后的刀劲打好基础

有两

脚踩在一线的感觉 没有左右支撑力

是因为没有后脚的腰胯一抽一裹成一直线

中柱 有此单腿站立也有六面支撑力

------------------------------------------------------------------

----------------------------------------------------------------

一切劲要向中柱靠 才有劲 才得力

一切劲要向中柱靠 才有劲 才得力

胸背的运化与腹股沟要配合起来

腹股沟的圆 要向内深化腹股沟内去与中柱重合 才叫功夫

腹股沟的圆化非常好 其劲是直入中柱反弹

由下往上的朝两边掏空 挖墙角

向内后开

好象不罗圈腿胯就开不了 我怎么觉得脚用倒八字更利于开?

倘若要在这个姿势里求平和,只能将两脚跟里侧、两膝盖里侧、两胯里根、

两肩里根内开

将两脚跟里侧、两膝盖里侧、两胯里根、两肩里根内开后,背后一线直至地

下仿佛有了一线贯穿

劲也回到脚底

=======================

不由得你不信,我昨在下午3时44

分17秒的时候站在测力器上练功,我明明用了100牛的力,结果测力器上显示了

200、400、800牛的力,不断递增,我吓了一跳,我总算明白了,原来测力器

的反作用力100牛,经过我一番运转后又回到了地面变成了200牛,地面又反作

用力200牛,经过我一番运转后,劲也回到脚底,传到了地面变成了200+200=4

00牛,从此反复,直到我脚都被内劲震麻为止!

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

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著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著地,所用之劲,

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

「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

通天教主(

334796889) 14:40:12

拳意述真里的

-----------------------------------------------------------------

--------------------------------------------------------------------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馬有跡蹄之功」。皆是言兩足之意也。兩足進退,明勁暗勁,兩段之步法

相同。惟是明勁則有聲,暗勁則無聲

-------------------------------------------------------

---------------------------------------------------------

先天力是放鬆拉長肌肉反彈回復原狀,是包括有伸展力和反彈力和還原,

嬰兒的發力方法:A

一般人的發力方法:B

功夫高的人發力方法:



將AB分得出來, 幾百年前只有內家拳祖師明白.

分別叫 A、B

為:先天力、後天力

武者所下的努力叫作:反嬰還天籟 or 逆運之道.

-------------------------------------------------------------------

---------------------------------------------------------------------1/

1/神与意

神是无意识的精神状态,慢动十分为神,训练方法是大的外在的精神放大与精神

含蓄,即精神气势的收放。运用方法是气势的 覆盖对吞。

意是有意识的思维状态,慢动八分为意,训练方法是小的内在的主动的意想与被

动的意感,即设想与反应。运用方法是 心动意发

意在形先是条件反射,为内在的意气的层次,形在意先是非条件反射,为外在的

精神气势的层次。

总结:神动得自有象外是宏观的气势的收放于中柱,气势的收放与中柱节奏合拍

意存妙在无念中是具体的内劲的整合于中柱。肘底劲与中柱整合间架一体

踏雪趟泥步是中柱合于步法的方法

从"薄"气球到"厚"气球,气球还在不断扩大中的即膨胀是练气势的收放与中柱节奏

合拍的好方法,即向内彭向外涨。

-----------------------------------------------------------------

------------------------------------------------------------------

中定 又叫中柱之根 又名第三腿

是贯穿上下的一根气柱 即是重力线

中柱在前后腿之间移动

向前发力 是中柱的后抽前放

向后发力 是中柱的前抽后放

中柱 与一腿相合 为定根

中柱在两腿间运动 为动根

太极是中柱在前后腿与中间的三条线中流动 又叫川字桩

形意三体 中柱与后退相合

太极弓步 中柱与前腿相合

所以 中柱劲 与后退相合为 后腿发力

消息全凭后脚登

中柱劲 与前退相合为 前腿发力 为前脚踩意不落空

中柱练好后 就要练虚中于实中

中柱劲按实中,虚中,化中的程序来练

---------------------------------

---------------------------------

从"薄"气球到"厚"气球,气球还在不断扩大中的感觉你有吗?

太极乃是个圆,实际上就是阴阳统一,空洞无我.说白了就是浑圆.

------------------------------------------------------------------

----------------------------------------------------------------

心意拳的竖臂丹田变合劲

梢节变向、变劲、变速、配合肘底劲灌入腰劲抽缩于中柱。

-------------------------------------------------------------------

-------------------------------------------------------------------

外 是神的收放气势 具体为手臂延伸的刀枪劲

内 是意的整合中柱 具体为阳棚阴松合中柱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1991.html

更多阅读

绝对唱响:十二对大集合资料大全(组图)

绝对唱响:十二对大集合资料大全(组图)姜洋&amp;张婷姜洋个人档案姓名:姜洋星座:双子座血型:O身高:176cm体重:64kg爱好:网络游戏特长:钢琴;歌曲创作座佑铭:这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让你快乐,快乐和悲伤都是自己选的。

姜文最好的电影:导演叶大鹰评《一步之遥》

姜文最好的电影导演叶大鹰评《一步之遥》通常人们认为文人相轻是中国过去的文人的通病。今天要赢得一个同行的高度评价不容易。同为导演的叶大鹰(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天安门》等片的导演,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孙子)在《一步

敬赠美国青年丁大卫先生 美国丁大卫

敬赠美国青年丁大卫先生张铜成(一)实话实说崔永元,大卫丁姓美青年。背井离乡树人乐,做人教学赢尊严。(二)肤色不同无人管,小学校长责如山。神秘西部时萦绕,民族学院执教鞭。(三)

武学大师叶问传奇:真与日本高手打过?

文章提供 于 2009-1-12 3:6:34 (北京时间: 2009-1-12 16:6:34)文章作者: 侠 生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新闻热评 首页 ] [ 加入博客 ]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但叶问断然拒绝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他--叶企孙 大师叶企孙观后感

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声明:《武术大师叶大密资料 美国武术大师赛》为网友个性是一种态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