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52,53页教学要求;教材分析:

太阳钟是五年级《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角度变化是有规律的,总是自西向东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移动的角度是相同的。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相对动与静的物体观察不够,他们在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课堂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的奥秘是很有益的。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计时仪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制作简易的圭表或日晷进行计时。讨论太阳光影是怎样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佩之情,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3教学重点: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和圭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日晷和圭表的计时原理。

四、教学过程: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反思

一、导入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古人最早利用什么计时?

二、探究新知

(一)用太阳来计时:

1.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生产等等都离不开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时间单位?

提问:想一想,最早出现的两个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讲述:自然界有许多周期现象,如太阳从东升起后又从西边降落,经过一个黑夜之后又从东边升起。古人最早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确定出一天后,慢慢地需要对一天的时间进行划分,那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

阅读课本P52资料。

提出问题: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

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12小时。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12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

(二)用光影来计时:

1.师:后来古人又学会了更准确的计时方法——用光影来计时。

2.引导思考回忆: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影子的什么和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有没有规律?

3.认识日晷

(1)大家可真厉害,古人也是像我们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日影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个规律就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日晷,其他人就可以利用日晷来判断准确的时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日晷(学生阅读67页资料):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呈南高北低,倾斜地安放于石台上,使晷针指向北极星。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

(2)那么该怎样使用日晷来判断时间呢?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重点介绍水平式日晷的使用方法。

课件出示方法: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圭表的计时原理是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小结:无论圭表、还是日晷,它们都是利用了太阳光影来计时,所以把它们统称为太阳钟。(板书课题)

四、制作太阳钟

1.学习了那么多关于太阳钟的知识,那么大家想自己来制作一个太阳钟吗?

2.课件演示制作方法:利用锤子,将钉子垂直钉于圆心处。

3.确定刻度

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将太阳钟钟面上的字母“N”正对北方,平放于地面。这时,在钟面上就会出现小竹棒的影子,将影子与圆心连上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处记录下此刻的准确时间。

4.课外活动

利用相同的方法,确定一天中每个整点时小竹棒影子的位置,继续完成日晷的制作。

四、延伸:

1.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2.讨论交流

阴天又怎么知道时间?晚上有怎么知道时间?

五、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 )小时,其中夜晚( )小时,白昼( )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 )时辰。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和(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二、判断题

1、太阳自西向东的位置移动造成了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3、只有在阳光下物体才有影子。 ()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

5、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响影子的变化。(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2181.html

更多阅读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2.0 教学设计与方法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设计者: 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2、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于简单的学习生活安排中教学重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中国石拱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国石拱桥反思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板书部分一、板书设计:(主板)二、板书设计运用成功之处:首先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显露出来,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使学生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其次,如同“导游图”一样的板书,使课文内部的条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蠡县万安中学于媛媛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

声明:《《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反思》为网友森眸暖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