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等三大文化
一、敦煌概况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具有近4000年的文明历史。它的历史地位,打一个不确切的比较喻,就相当于今天的香港、深圳,或上海,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敦煌”二字解释为“盛大辉煌”之意。初来敦煌,给您的第一印象是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沙莫中点缀着大片的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在这片绿洲上居住着18万人口,其中以回族为主有10个少数民族。全市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仅点总面积的4.5%,但是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敦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而驰名天下。敦煌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年降水量为39.9毫米,蒸发量大,年蒸发量为2468毫米,是降雨量的60倍。因此,各位在敦煌期间要多饮用水或多吃水果,以保持体内水份平衡。敦煌虽然气候干旱,四季却很分明,可以这样来形容:“春季桃花盛开柳色新,敦煌夏季瓜果上市满城香,秋季天高云淡气温爽,冬季大漠降雪风光奇。”所以不论哪个季节来敦煌都会让您耳目一新,欣赏到独特而诱人的魅力。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雪山融水灌溉,农、林、果、木旱涝保收。农作物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各种蔬菜。丰富的地下水源成为人民生活饮用水。1995年敦煌市率先进入小康生活,农民纯收入人均3380元。今天的敦煌人民安居乐业,正以高昂的斗志建筑着美丽家园。敦煌素有“瓜果之乡”美称。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而瓜果不但色泽鲜艳,而且品种多,含糖量高,甘甜爽口,枣、杏、桃、李、苹果、葡萄等,倍受游人喜爱。负有盛名的“李广杏”是敦煌瓜果之王,色泽金黄,透亮,甜酸可口,7月份是李广杏成熟季节,这个时间来敦煌的中外游人可算有口福了,不过其他季节来的游客也不会让您失望,制做成的杏干、杏脯原汗原味,带回去请亲敦煌朋友好友品尝一下,共同分享也是快快乐的事!其次,是鸣山大枣,大个儿大肉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只所以叫做“鸣山大枣”,它盛产于敦煌鸣沙山脚下,具有补血、益气、养肾、安神的功效。民间有“一天吃三枣,终身不显老”的说法。大枣可以晾制成干枣或腌制成酒枣,春节期间用酒枣招待客人可算佳品了。
敦煌是一个神秘而敦煌充满诱惑力的梦幻世界,又是一本难懂而又值得一读的历史文献。在这版敦煌曾经辉煌的土地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文物景点共计241处,期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敦煌莫高窟、敦煌玉门关、敦煌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众多文化遗迹向我们追述着往日敦煌的繁荣与兴盛。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是敦煌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敦煌阳关、敦煌玉门关遗址以及汉长城烽遂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榆林窟和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组成部分。而敦煌鸣沙山、敦煌月牙泉和敦煌雅丹地貌则是敦煌戈壁沙漠中独特的自然敦煌景观。敦煌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3800年前,敦煌就有人类居住,主要是以游牧为主的月氏族和乌孙族,后来漠北的匈奴日益强大,赶走月氏占领了敦煌地区。西汉年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打败匈奴,同时派张骞出使敦煌西域各国,开通丝绸之路,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修筑阳关、玉门关以及汉长城,敦煌地区正式纳入西汉版图。随着敦煌东西方经济文化敦煌交流日益频繁,使敦煌当时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商口岸和国际贸易市场,形成了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城市,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汉时佛教传入敦煌,前秦敦煌年间开凿佛教艺术胜地莫高窟。到了隋唐时代,丝绸之路繁荣畅通,敦煌经济发展进入历史上全盛时期,这时敦煌改名为“沙州”。“安史之乱”,唐王朝急剧衰退,敦煌因此被吐蕃占领,后又受西夏王朝统治近200年。宋代以后,随着航海业的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开通,陆地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敦煌及“两关”也随着失去光彩照人的历史作用。到了明王朝曾几度关闭嘉峪关,敦煌百姓迁徙关内,田园荒芜,成为少数民族游牧区,闲置了200年,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直到清代雍正年间(1725年),清政府重新设置敦煌县,迁徙甘肃56个州县移民到敦煌安家落户,开垦荒地。历史的断代也造成了文化的断代,敦煌的近代史就是移民的历史,改革开放赋予敦煌新的机遇与发展,敦煌人高唱着“高举旗帜,与时俱进,旅游立市,改革发展”的凯歌,创造敦煌新的希望,再展敦煌丝路雄风。
二、敦煌的地理、历史、文化的背景
打开世界地图,地球上最大的一片陆地是亚欧大陆,在这片大陆腹地中亚的东边,有着著名的河西走廊。走廊北面是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南面是青藏高原,地处高寒,多戈壁大漠原始森林,通行比较困难。河西走廊夹在南北两山之间,这一千多公里的狭长地带,绿洲相间,平坦舒展。从这里西行,经过中亚,可以和南亚、西亚,乃至整个欧洲联系起来。历史上,在海运发达之前,它一直是中西交通的干线之一。敦煌正处在这个地理走廊西端的东西交通的门户的枢纽位置上。
那么河西怎么从地理的走廊演变为历史的走廊呢?人们回想到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和所谓的“张骞凿空”的故事。
秦统一以后,国家发展的眼光放到更广阔的边远地区,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大业应运而兴。纵观祖国大西北开发的历史,第一个看到河西走廊地区重要性的汉武帝不愧是个很有眼光的历史人物。正是他派出张骞率领的使团通西域,在他的时代首次在河西设郡。公元前111年设立的敦煌郡揭开了敦煌有记载的历史只第一页。自那以后,我国历史各族人民不间断地努力,共同经营开发这快土地,才有了成为历史走廊的河西和文化宝库的敦煌,有了整个大西北的今天。
敦煌,位于我国甘肃省西部。从这里向东,通过河西走廊与内地沟通;向西,出玉门关或阳关,可以和我国的新疆以及中亚、西亚、南亚直至欧洲地区联系起来。很久以来,这里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
敦煌深踞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绿洲的灌溉大部分依赖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和牧业。
敦煌很久以前便有了人类的活动,到战国秦汉间,过着游牧生活的塞种人、乌孙人、月氏人和匈奴人居住在这里。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多次发兵打击匈奴,使这一带的匈奴远避漠北。当时在匈奴中流传着一首哀婉的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武帝还在河西走廊筑边塞、修亭鄣,将长城一直修筑到敦煌以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共成河西四郡,敦煌始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两汉之交,佛教传入我国,并从这里传入内地。两晋时期,敦煌开始有僧人开崖凿窟,修建寺庙。到唐代,佛教达到了鼎盛。吐蕃统治敦煌的时期,佛教依然得到发展。明代以后,政府采取撤关政策)。大漠孤烟,取代了当年陆路交通的繁华与辉煌,敦煌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
敦煌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伊朗)交融之地,为中国和世界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提供了认识中国中古社会的一个标本。在它的全盛期,融汇了东西方各种异彩纷呈的文化,显示出那个时代中国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不卑不亢的学习精神。敦煌的盛世,正是中国处于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历史时期。
敦煌,不仅展示出过去的一段气度恢宏、绚丽多彩的历史,也昭示着我们民族光辉的未来。
三、敦煌莫高窟的近代史
十九世纪末,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定居后,香火渐盛,他把信徒们施舍的钱财节省下来,开始按照自己对道教的理解来重修和改造莫高窟。他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清除底层洞窟中的积沙。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古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随着藏经洞的发现,本世纪初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的职责。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义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掠宝者
王道士( 1849-1931)
湖北麻城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后受戒为道土,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在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即今"下寺"。雇敦煌贫士杨果为文案;冬春间抄写道经,以供发售,夏秋间,朝山进香者络绎而至,命杨于今第16窟甬道内设案,接待香客,代写醮章,兼收布施,登记入帐。光绪二十六年(1900)初夏,杨某坐此窟甬道内,返身于北壁磕烟锅头,觉有空洞回音,疑有秘室,以告圆禄,于是年五月二十五日半夜相与破壁探察,发现积满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的藏经洞。乃取部分写卷、佛画分赠肃州兵备廷栋及本县官员乡绅。是为藏经洞文物流出之始。三十二年,他于藏经洞所在之大窟前修建三层楼阁,有《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记》记其事。三十三年三至五月,斯坦因至莫高窟,以四块马蹄银(共重200两)骗买写卷印本古籍24箱,佛画、织绣品等5箱。三十四年三至五月,伯希和踵至,以白银500两骗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佛画等6000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376帧。宣统元年(1909)清廷学部获悉敦煌石室文物流散消息后,电令甘肃藩司将剩余经卷运京保管,王道士又私藏若干。民国元年(1912)十月,日本吉川小一郎等至莫高窟,用白银350两骗买写经400余卷。1914年,斯坦因又来莫高窟,用银500两骗买经卷570余件。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
英国探险家。原籍匈牙利。曾在维也纳、莱比锡、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887年至英属印度,任拉合尔东方学院校长、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等职。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探险。第一次中亚探险(1900-1901)主要发掘和田地区和尼雅的古代遗址,考古报告是《古代和田》(AncientKhotan,全二卷,1907)。第二次探险(1900-1908)除重访和田和尼雅遗址外,还发掘古楼兰遗址,并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掘得大量汉简,又至敦煌,拍摄洞窟壁画,骗购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24箱、绢画和丝织品等5箱。考古报告为《西域考古记》(1921)。第三次探险(1913-1915)又重访和田、尼雅、楼兰遗址,并再次到敦煌,从王道士手中获得570余件敦煌写本,还发掘黑城子和吐鲁番等地遗址,考古报告为《亚洲腹地考古记》(1928)。1930年,拟进行第四次中亚探险,被南京政府拒绝,其所获少量文物,下落不明。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敦煌等地出土文物和文献,主要入藏伦敦的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和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以及印度德里中亚古物博物馆(今在新德里的印度国立博物馆)。
伯希和
法国汉学家、探险家。早年曾在法国政治科学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等处学习,后供职于印度支那考古学调查会,即法国远东学院(越南河内),曾数次奉命往中国为该学院购买中国古籍。1904年回法国。1905年由"中亚与远东历史、考古、语言及人种学考察国际协会"法国分会会长塞纳(EmileSenart)委任为法国中亚探险队队长,与测量师瓦扬(Louis Vaillant)和摄影师努瓦特(Charles Nouette)一起,于1906年至1908年间进入西域,深入敦煌莫高窟,对全部洞窟编号,并抄录题记、摄制大量壁画照片。伯希和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将藏经洞中的遗物全部精选一遍,廉价骗购走大量的藏经洞文献及绢画、丝织品。写本部分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绢画、丝织品等入藏集美博物馆。
1909年,伯希和到中国采购汉籍携带部分敦煌写本精品,出示给在京的中国学者罗振玉、蒋斧、王仁俊、董康等人,中国学术界始知敦煌遗书。伯希和曾编制所获部分敦煌汉文写本的目录(Cataloguede la collection de Pelliot manuscrits deTouen-houang),罗福苌译载《国学季刊》第1卷4期、第3卷4期;陆翔译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7卷6期、第8卷1期,将其所摄敦煌壁画照片,编为《敦煌石窟图录》全六册(1920-1924);并和高梯奥(R.Gauthiot)合作,刊布粟特文《佛说善恶因果经》(1920-1928);与羽田亨合作,刊布汉文《敦煌遗书》(1926)。并且在其所主编的《通报》杂志等书刊中发表大量的研究论文。此外各科专家研究他带回来的敦煌文献的成果,辑成《伯希和中亚探险队丛刊》。伯希和去世后,法国学者编辑《国立图书馆藏伯希和探险队所获文献资料丛刊》和《伯希和探险队考古资料丛刊》,整理伯希和带回的敦煌和中亚资料,其中包括《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伯希和的遗稿由其弟子编辑为《伯希和遗稿丛刊》(OeuvresPosthumes de PaulPelliot),已出版的有《元朝秘史》、《金帐汗国历史注记》、《马可波罗游记诠释》、《卡尔木克史批注》、《西藏古代史》、《中亚及远东基督教徒研究》等。
华尔纳
美国探险家。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该校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1924年初到敦煌,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莫高窟第335、321、329、323、320等窟唐代壁画精品10余幅,并盗走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等,入藏福格艺术博物馆(今转藏赛克勒博物馆)。华尔纳在敦煌盗割剥离的壁画,由于保护技术的失败,完全破碎,人为地造成破坏。另外,还购得敦煌写本《妙法莲华经》残卷。其旅行记录为《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1925年2月,他又组织一个7人的考察队,并邀北京大学陈万里同行做释读汉文碑铭工作。因当地民众的反对和官府的阻止,只购得一件敦煌写本《大般若经》,后转到安西榆林窟考察。1938年发表专著《万佛峡一所九世纪石窟佛教壁画研究》。陈万里所著《西行日记》记载这次考察情况。
大谷探险队
即日本大谷光瑞派遣的三次中亚探险队。大谷光瑞是京都西本愿寺第二十一代宗主大谷光尊的长子,1900年被派往欧洲考察宗教,见到斯文赫定等人中亚探险的成果,决定利用回途往中亚探险。第一次探险(1902-1904)由大谷光瑞率领,自伦敦出发,经撒马尔罕、浩罕,进入喀什噶尔。后光瑞获悉父亲去世急忙赶回国。另外两名队员渡边哲信和堀贤雄前往和田、库车、吐鲁番等地考察,经西安回国。第二次探险(1908一1909)由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前往,主要发掘吐鲁番、楼兰、库车等地。第三次探险(1910-1912、1911一1914)先由橘瑞超从伦敦前往吐鲁番、楼兰、和田等地,后派吉川小一郎前往,与橘瑞超在敦煌相会,分别从王圆箓道士及其他人那里买到一些敦煌写本。三次大谷探险队的收集品主要存放在神户郊外大谷光瑞的别墅二乐庄,部分寄存在帝国京都博物馆(后改称京都帝室博物馆、恩赐京都博物馆,今为京都国立博物馆)。1912年11月曾在二乐庄举办收集品展览。1915年将所得精品,影印刊布在《西域考古图谱》中。1914年大谷光瑞辞掉宗主职位,大谷收集品随之分散,一部分随二乐庄卖给久原房之助,久原将这批收集品寄赠给朝鲜总督府博物馆,今藏汉城国立中央博物馆。寄存在京都博物馆的部分,现入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部分收集品在1915年至1916年之间运到旅顺,后寄存关东厅博物馆(今旅顺博物馆),曾编有简目,与探险队员的部分日记一起,发表在《新西域记》中。此外,又有大量收集品运回日本京都。1948年大谷光瑞去世后,在西本愿寺发现从大连运回的两个装有收集品的木箱,后捐赠龙谷大学图书馆。留在旅顺的部分大多仍保存在旅顺博物馆。其中敦煌写本六百余件,于1954年调到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
奥登堡(1863一1934)
俄国探险家。又译鄂登堡。生于后贝加尔州。1885年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梵文波斯文专业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894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00年为俄国科学院研究员。1903年被选为科学院通讯院士。1908年被选为院士。1903年创建俄国中亚研究委员会,以后又组织几次中亚考察队。1909年至1910年组织第一次俄国东突厥斯坦考察队,考察发掘吐鲁番等地。1914年至1915年组织第二次俄国东突厥斯坦考察队,考察敦煌等地。二次考察均收集到大批写本和文物资料。1916年至1930年为亚洲博物馆馆长。1930年至1934年任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长。有关敦煌学的文章有《千佛洞》(1922)、《沙漠中的艺术》(1925)、《杜丁收集的古物研究》(1930)等。
五、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六、敦煌,艺术和文化的宝库
敦煌遗书
指敦煌所出5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圆箓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偶然发现藏经洞,即第17窟。其后西方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大谷探险队、奥登堡接踵而至,大批文书珍品被捆载而去。1909年由清政府学部将劫余的文书解省送京,入藏京师图书馆,即中国国家图书馆之前身。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0件;英国图书馆藏13677件;法国国立图书馆藏70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8000余件。另外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等、台北中央图书馆藏、香港艺术馆、龙谷大学、大谷大学、天理大学、东京国立博物馆、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等单位都有收藏,总数在5万件以上。目前发现最早为西凉建初二年(406)所抄《十诵比丘戒本》(S.797),最晚晚为《大宋咸平五年(1002)敦煌王曹宗寿编造帐子入报恩寺记》(Ф.32a)。敦煌遗书的年代考订,可从纸质、尺幅、书法、题记、内容等方面确定,北朝写本书法带有隶意,南朝及隋唐写本为楷书,间有行书草书。八世纪末至九世纪,有木笔书写的卷子,九世纪后期出现了经折装及册子本。敦煌遗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宗教典籍、官私文书、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书等类。敦煌遗书是人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资料。
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
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
(一)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
早期洞窟形制有三:
1.禅窟,塑像在正龛;
2.方形或长方形殿堂窟,塑像置于正龛或南北壁列龛内;
3.中心柱窟,塑像置于长方形柱四面之龛内。
(二)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继承晚唐时代殿堂中心佛坛窟形制,塑像置于中心佛坛上。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指在石窟甬道、四壁及窟顶上所绘的佛画。工匠在凿窟之后,在壁顶及墙面抹泥灰涂白粉,令其平整,然后施画于上。因壁画易于描绘细节,所以表现佛经内容及时代社会风貌,都较石刻广泛、丰富、详尽。敦煌石窟现存壁画约5万多平方米,最大画幅40余平方米。自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凿窟彩绘,千年不衰。其内容分为九部分:
(一)佛教人物画。如释迦牟尼怫、弥勒怫、阿弥陀佛、七世佛、三世佛、三身佛、五方佛、十方诸佛、贤劫千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迦叶、阿难、舍利弗、四大天王、力士、药叉、天龙八部、罗汉、婆薮仙、梵天、帝释、维摩诘和高僧以及汉密藏密内容的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羂索观音、怖畏金刚、密迹金刚、明王、双身像等单幅画像。
(二)佛传故事画。释迦牟尼佛入胎、出生、成长、出家、苦修、悟道、降魔、成佛以及涅槃等传记性连环画。
(三)本生故事画。释迦牟尼佛前行菩萨行的情节。如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九色鹿本生、睒子本生、须达拏太子本生、虔阇尼婆梨王本生、月光王本生等。
(四)因缘故事画。释迦牟尼佛度教化弟子的事迹。如沙弥守戒自杀缘、微妙比丘尼缘、须摩提女缘、五百强盗成佛缘、难陀出家缘等。
(五)华夏神话题材图画。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开明、飞廉、雷神、解电、方士、羽人、虺龙九首等。
(六)佛教史迹画。佛教传播中的历史人物、事件、佛教圣迹、遗迹和灵异感应事迹以及各种瑞像的画图。如释迦浣衣池、释迦晒衣石、佛图澄各种神异故事、杨都金像、石佛浮江、隋文帝请昙延法师祈雨、尼波罗水火池舍利弗、毗沙门决海、张掖西影寺瑞像、圣者刘萨诃事迹、五台山图及唐僧取经图等。
(七)经变画。佛经绘画。计30余种、1000余壁。如降魔变、涅槃
经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宝雨经变、阿弥陀经变、药师经变、观无量寿经变、法华经变、观音经变、华严经变、金光明经变、楞伽经变、报恩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等。
(8)供养画。出资造窟、绘塑佛画佛像的功德主、窟主及其眷属的供养人画像和出行图。如晋昌郡太守墨离军使乐廷瓌供养像、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于阗国王李圣天等。
(九)装饰图案画。绘于窟顶的平棋、藻井,佛龛的龛桅、龛柱、龛沿以及佛像的头光、身光,人物服饰,棋桌,地毯,壁画边饰等。纹样有花草、莲荷、枝叶、蔓藤、果实、飞天、化生童子、狮虎、飞马、盘龙、鸟禽、狩猎、火焰、星
辰、云气、回纹、矩纹、联珠、菱格等。因敦煌壁画延续千年而不绝,是研究中国绘画史及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敦煌壁画欣赏
更多阅读
案例解析FOB、CIF、CFR等三大国际贸易术语 fobcfrcif
贸易术语又称对外贸易语言,提起它,广大的外贸工作者可说是耳熟能详。贸易术语在进出口业务中的地位就如同大厦的基石,贸易术语确定了,一份合同的性质也就随之确定了。按照《2000通则》一共有13个贸易术语,目前广为采用的有三个:FOB、CIF、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等三大文化
敦煌文化一、敦煌概况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具有近4000年的文明历史。它的历史地位,打一个不确切的比较喻,就相当于今天的香港、深圳,或上海,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敦煌”二字解释为“盛大辉煌”
和田白玉与敦煌玉的区别 白玉与和田玉的区别
敦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那里不仅有敦煌石窟、敦煌壁画等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还出产一种与和田白玉很相似的玉——敦煌玉。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田白玉与敦煌玉的区别。 敦煌玉是产于敦煌的一种高品质石英岩玉。该玉洁
创业板风险揭示书 投资创业板要注意防范风险等三大问题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开板仪式今日下午在深圳五洲宾馆五洲厅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届时将出席开板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政府部门、证券界的精英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
陈天桥:宽带等三大因素推动互联网未来发展
“未来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三大因素是什么?”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日前在杭州说,“那就是宽带、用户潜力及新技术。” 陈天桥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是本次参加在杭州举行的“春回燕归·浙籍IT精英峰会”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