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作文”
06年1.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题目详解】
今年,是改革开放后四川高考的第一次自主命题。这第一次亮相,四川可以说是向国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命题者以诗意的思维点亮学生作文的灵感,颇具美意。
平中见奇,平中见深。有哲人说,“问”乃成长之父,真理之母。人生的成长与成熟,世界的繁荣与富强,实际上就是一部充满“问”的历史。翻开古今中外的史册,君不见,所有的世间人事、发明创造、智慧谋略、哲理规律……哪一样不是孕育在好“问”之中,哪一样不是产生于善“问”之后?“问”不但能让人冲破朦胧混沌的牢笼,打破禁锢思想的桎梏,还能让人腾飞奇思妙想的翅膀,点亮神奇智慧的明灯,燃起关爱世界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题是一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和成长轨迹,紧贴人类文明时空和精神文化热土,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馨香,平中见奇、平中见深的好题。独辟蹊径,亮人眼眸。多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一些地方卷,高考题多为“关系型”话题作文。今年,四川的命题人独辟蹊径,一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传统命题思路,只用一个平凡凝练而又颇具历史厚重和人文底蕴的“问”字作话题,让莘莘学子在人生重大转折的时刻,去仔细梳理个人成长的羽翼,冷静总结自己和他人入世求学中“问”的成败得失、辛苦甘甜,不但亮人眼眸,给人满眼春光的快感,而且还给人一种既在情理之中,而又出乎意料的强烈震撼,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继承创新,宽泛深刻。文题既有继承创新,又显得宽泛深刻。它属于传统的“启发型”话题作文题目,三大要素一样不缺。既凝练概括,又充满诗意。导语共两句话,第一句话采用并列对举的手法,高度概括地指明了“问”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情状,第二句话则进一步将文意引向纵深,不但指明了“问”的范围,而且还强调了“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整个导语对于“问”的性质、目的、意义乃至作用这些审题立意的重点和关键,则有意避而不谈,全留给考生作文时去思考,去掂量,去引申,去发挥。对于话题和写作要求,命题者将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用了三句话作了明确的阐述与界定。文题仍然坚持传统的“三自”方针,对字数、立意以及为文的道德准则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善意的提醒。通过以上的分析,在明确了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的这些亮点后,我们再来谈如何审题立意,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如何去审题立意呢?关键在于抓住导语,深入挖掘。要透过导语的字面去看生活,看世事,看人生,看自然,看科学,看真理……并循着导语“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的指引,深入探究:“好问”有何好处?“好问”之人有何表现?有何值得褒奖的品质?有何值得弘扬的精神?“不问”又有何坏处?“不问”之人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又有何拙劣的表演?为何必须摒弃和鞭挞?“主张有疑就问”,好吗?盲目轻率吗?有没有弊端?而“主张三思再问”,对吗?老成持重吗?是否有此必要呢?等等。你可以就导语提示的这些方面或作单向思维,或作正向思维,或深入一步,作双向思维、多向思维,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
导语的第二句话很精彩,不但将文意引向了纵深,指明了“问”的范围,而且暗示了选材的空间,强调了“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就给我们选材立意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现实的星空,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也可以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站在新的高度,写中外的名人。行文中,可以适当摘引诗词佳章,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要注意准确得体,水乳交融。最后,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文题的导语在行文上还不够简洁凝练。开头说了“生活中”,结尾又说“‘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似乎是首尾照应,实际是罗嗦重复。如果将首句省略,末句调至段首,总领全段,并在段末加上一个“……”,不是更简洁凝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吗?
【示例】
学海无涯 好问是帆
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 涯,好问是帆。
——题记
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这个道理我知道,是在昨天。今天,我更懂得,世上有些时候不妨多问,有些时候不妨静思;有些东西随处可问,有些东西却无从询问。顾城说得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仓颉造字,告诉我们“问”得将嘴关在门内,就是说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你必须学会用眼睛、用头脑去思考,学会“问”的技巧,不要盲目的有疑就问,要三思后再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站在汨罗江畔的屈原,你苦苦找寻着挽救楚国的途径,你问天问地问世人,然而,尽力呐喊无人听,豺狼当道天欲倾。能回答的只有你那“九死其犹未悔”的心,能做的只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一个胸怀大志,满腹经纶的政治家诗人。你才华横溢,本可以兼济天下,命运却将你贬到偏远的黄州。你举杯问天,把酒望月,然而,天空阴云密布,月亮深藏宫中。能回答你的,只有你那颗扑扑跳动的为民之心,只有你那宽广豁达的胸襟:不公的命运,何须去问;不幸的遭遇,何必操心——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问”自己,却听到了历史苍凉的声音;我“问”自己,更听到了现代的强音……面对黑暗的社会,毛泽东“独立寒秋”,“问苍茫大地”,大地无语,湘水北去。面对失败,毛泽东向世界发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苏联人说,“城市包围农村”。再次失败,毛泽东无语,他问自己——革命的出路在何方?无数次血的教训终于在他心中凝成一句强音:农村包围城市……在那条曲折的小路上,有一个老人在踽踽独行。他目光深邃,心情抑郁。社会主义已走了二三十年,为什么中国经济长期停滞,人民生活长久窘困?他问。云不语,草萋萋,鸟儿无忧无虑……小路上留下他一行行坚实的脚印。终于,一个声音震撼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中国经济崛起,令世界称奇。然而,外国人说:最好的工厂在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在我们手里。说得好,说得对。求佛求仙求神灵,不如求自己;问天问地问别人,不如问自己!最先进的技术何处去问?要拥有只有靠自己,靠创新。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上帝给了我会说话的嘴,我会用它去问自己,问他人,问人生。是啊,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心中时时有风,才能像庄子一样游得逍遥自在;人生路上处处善问,我们才能够渐行渐远!
【名师点评】
文章下笔炼出一方比喻“学海无涯,好问是帆”,用作文题,亮出主张,彰显主旨,犹如树起一面旗帜,给人鲜明地指引。然后,作者用题记,总领全文,直奔主题。将目光投入现实和历史的星空,关照自身,触摸历史,旁征博引,纵横驰骋。从问的起源、问的技巧、问的作用和伟大历史意义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所引事例典型而翔实,精彩而有力,所说道理,入理入心,令人颔首,表现出作者深厚的阅读和积累功夫、扎实而灵巧的写作功底。
文章起承转合,灵活自如,引证说理,有力有理,毫不拘泥。由于作者多方调动一切积极的语言因素,刻意打造自己的语言,使文章辞彩飞扬,铿锵响亮,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开阖有读,首尾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07年2.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
【题目详解】
命题者在去年以“问”为话题检验学生的作文能力之后,没有延续过往,而是猛然变脸,毅然回到了传统作文命题的轨道,拿起了全命题宝剑,让学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进行写作。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试题仍是独具特色的,她能让考生的思想在哲理思考中得到彰显和升华。
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年除了重庆、浙江、广东、山东四个省市仍然在坚守话题作文的阵地外,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湖北均改为了给材料作文,在上海始终坚持命题作文的阵营中,相继有天津、江苏、江西、安徽、湖南、
福建、辽宁以及四川在今年也欣然加入其中。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平时的作文训练,切忌跟风逐潮,切忌猜题押题,切忌倚轻倚重,必须全面训练,打牢基础,防患于未然,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二、合理限制,适当放宽。仔细分析,今年的作文试题十分简洁明了,命题者采用“题目﹢要求”的简单形式来命题。文题既有合理限制,又适当给予放宽。合理限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定题目,二是限定字数,考生是不能另拟题目,不顾字数,超越雷池的;适当放宽则主要体现在“文体自选”上,也就是说,无论从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讲,还是从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来讲,只要考生选取自己善于驾驭的体裁来写作,无论哪类,均无不可。
三、辨明题旨,准确立意。纵观多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难看出,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是关系型的。今年的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这样不仅便于拉开档次,而且更利于选拔人才。
“一步与一生”,文题凝练而平易,颇具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有关“一步与一生”的名言警句可谓举不胜举。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名言警句无不在揭示一个真理: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有时,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做错一件事,走错一步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古今中外,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四、合理选材,务必出彩。审准题目以后,就要选择题材,运思行文了。选材时,可以选自己,也可以选他人;可以选古人,也可以选今人;可以选国人,也可以选外族。只要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即可。因此,我们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人、友人,乃至古人、今人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因“一步”而影响“一生”的情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因“一步”而铸就“一生”的遗憾,乃至遗臭万年的罪恶,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怒。因此,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一定要阐释清楚“一步”与“一生”的辩证关系。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可以或单向思维,或双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或深入一步,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
由于要求中规定“文体自选”,因此,我们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我们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一步”与“一生”的深刻认知和独特思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令人击节的佳作。
一步与一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找寻自己幸福的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透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着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他们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让世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既有独特思想,又有深刻见解的考场佳作。
作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开篇,用抒情的笔触为我们设置描绘了一方迷离神奇的梦幻景致,昭示全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为后文做铺垫。并用假想手法设定一条神秘的古道,用以开启后文。正是有了这条神秘的古道,抒情主人公“我”才能“去找寻幸福的人生”,于是,才有了后文的情景、故事、认知以及感慨。
行文至第三自然段,作者才点明题目,为下文导航,直奔主题,用排比,用特写,用对比,铺陈渲染,描绘自己在镌刻着“一步与一生”的幸福出口,欣然发现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有幸与庄子、五柳先生、东坡先生以及霸王项羽、奸佞秦桧、小丑阿扁等人中豪杰或世上腌臜不期而遇的情状,或感受他们的迷人风采,或触摸他们的温暖脉搏,或感慨他们的不屈风骨,或怒斥他们的卑鄙伎俩,或鞭挞他们的丑恶灵魂。精彩地谱写了一曲沧桑的歌谣。
结尾,作者充满豪情,融入自我,照应开头,使主题得以升华。
08年3.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题目详解】
大地震让靠近灾区,直击灾情的青年一代深感震撼。对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孩子们来说,以往的幸福生活中的一点磨难都主要来自学习而今灾难就发生在眼前。那些绝境中抗争的生命,那些奔赴灾区的救助,那些心系灾区的守望,那些灾难之后的重建……凝结成全民族的抗战曲,是的,没有比“坚强”更合适的主旋律,唤醒了这一代人。我想这段时间的特殊经历,就是今天作文的最好引言。
当然,收获了坚强,并不代表我们只能写地震,只会写地震,坚韧顽强从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文化传承中可以吸取很多东西。如果考生千人一面的都写汶川大地震的事迹,反而打不开思路,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这道貌似“平和”的作文题,只有抓住精神要领,广开视角,选准切入点,有效极大,由此及彼,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写出大气的好文章,令人耳目一新。
坚强
它是帆船的罗盘,它是人生的向导。
他是成功之舟,能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它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能让你闯过难关,实现理想,它就是——坚强,
坚强是万类霜天的杰作。不管是被当作坚强代名词的松柏,还是岩缝里细微的小草;不管是壁立千尺的巨石,还是看似柔弱无比的止水;;不管是笑傲山林的动物之王雄狮,还是恬退隐忍柔弱无比的羔羊,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彰显着坚强。
大自然在昭示着坚强,人类更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着坚强。
坚强是古人成功的阶梯。古人身处逆境却成就一番事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坚强的光芒。仲尼“韦编三绝”的故事家喻户晓;匡衡“凿壁借光”的事迹妇孺皆知;“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美谈大家也耳熟能详,这些坚强的伟人用坚强的力量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坚强,是身处逆境之人的心灵灯塔。造物主给了他们极大的不公,他们是被上帝狠狠咬过一口的苹果,是坚强重塑了他们健全的品格,点燃了他们心灵的希望之火。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不幸遭遇并没有打垮海伦凯勒,是坚强,照亮了她的心灵,指明了她前进的方向;“千手观音”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邰丽华的坚强身影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被我们深深铭记;还有霍金、张海迪、李丽,这些坚强的心灵,用轮椅向世人证明,如何让自己“站”起来,站在知识的殿堂、理论的高空,向人们展示强者的风采。
坚强,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力量,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吹响了鼓舞人心的号角。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没有打垮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废墟中的人们凭借着坚强的力量,顽强地活了下来,重建家园的路更加漫长,但只要有坚强的力量,依靠坚强的双手,定会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美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汶川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学生以坚强不屈的毅力向世人证明,我们并不是软弱的代名词!
让我们与坚强同行,挥鞭上路,创造明天的辉煌!
【名师点评】
本文属于比较传统而规范的议论文,凸现了考生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字里行间流露一股咄咄逼人、不可遏抑的“坚强”之气,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行文思路明晰,内容充实,举古今中外之例并结合考生自身实际,全方位解读坚强的内涵。此次四川作文出题背景与汶川地震有关,考生举地震之例时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本文则点到为止,较好地把握了一个度字。
08延4.请以“最想说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略】
09年5.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简析】作文题目“熟悉”,语言平实、颇具思想张力,立意空间大,如“熟能生巧”“熟悉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熟悉可以变为陌生”“熟悉不等于了解”“熟悉需要一个过程”“熟悉的距离”“有时需要我们放弃熟悉的东西”“陌生可以变为熟悉”“熟悉使人焦灼和困苦”“熟悉往往被漠视”“我们熟悉明星的一切,却忘记了身边的人”“熟悉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最不熟悉的恰好是自己”等等。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学生甚至可运用逆向思维,倒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熟悉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不要觉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惯性,以求新的发现”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范例】
熟悉
天空飘起了霏霏细雨。秋天的雨是多情的雨,虽然一般不会下很大,但总是下得缠绵不绝。细雨湿衣看不见。雨虽细,却一样会把人淋湿的。行人都加快了步伐,有的干脆挤上了公共汽车,或是钻进了出租车。刚才还拥护的街道,忽然就松了,空了。
我依旧踏着不变的步伐,行进在漫天的细雨中。天街小雨润如酥。我很喜欢那样的情景,那样的感觉。我喜欢细微的雨尘,轻轻扑落在我脸上、身上,无声无息地把我抚摸、拥抱,用它的温凉的柔情,一丝一丝慢慢地把我润湿。
淡蓝的雨烟泛起,眼前渐成迷蒙。雨中行,雨中我独行。我张列开双臂,想要拥抱漫天的细雨。我仰起脸来,迎接细雨的洗礼。我甚至还想对着漫无边际的细雨,大声歌唱。
也许,此时,在那些躲在车窗后面,从我身边一掠而过的人的眼里,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要么,就是个十足的疯子。
而就在我沉醉细雨中疯傻的时候,一样东西重重地撞在我胸膛上,我脚下趔趄,差点摔倒。我低头一看,怀里竟多了一个人!
对不起呀,对不起……撞进我怀里来的,是一位翩翩少年。他惶惶地退后一步,一边扶着撞歪了的近视眼镜,一边向着我连声道歉。因为不好意思,他瘦削的脸上,满是尴尬,甚至还含有几分羞涩。
我忙说没关系。说这话时,我心里也在自责。这么宽的人行道,竟和他迎面撞在了一起,全都是因为自己走路不看路,或者说一时得意忘形。
天凉了,少年还穿着一件短袖体恤衫。他见我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这才弯腰拾起撞落在地上的一本书来。书被弄脏了,沾了不少污水。他看着,显然有些心痛。我伸手去口袋里摸索,想摸到一片纸巾,给他把书擦拭。然而,他竟拿书就在贴身的体恤衫上擦了起来。
我这才看清那本书的书名:《我在雨中等你》。我看过那本书,描写一只叫佐恩的狗。那不是一只普通的狗,而是拥有了人的灵魂的狗。
少年十分抱歉地望着我,再次说了声对不起,然后才和我道别离去。他一路走,一路捧着书,头差点埋进书里去了。难怪,他不和我相撞才怪呢。
我伫立街头,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在细雨中渐行渐远。曾经,我也和他一样,喜欢边走路边看书,撞过树,撞过墙,也撞过人。那一阵,我恍惚起来,觉得那一边走,一边埋头专心看书的少年,分明就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啊!(常龙云)
10年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示例】
点、线、面
蒙娜丽莎只是一幅画,温婉的表情后面却是沉淀了千年的美丽;伊丽莎白身居皇室深宫,却将人性的光辉幻化成无上的美丽。惊艳天下的,不仅仅是丽人的浅笑微吟;力透纸背的,也不仅仅是俊美少年的无敌青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庞,构筑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
无数的点,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扩展成宽广的平面。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生命,构筑成我们千姿百态的人性与人生。
玉的无瑕,树的生机。玉树,这个曾经远离我们平常生活的地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走进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玉树,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司机阿福联系在一起。阿福并不英俊潇洒,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豪情和经济能力,他只是为生活奔忙的万千大众中间的一个。可是就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去。他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挽救了老人和孩子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却永远地定格在年轻的微笑着的照片上。在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里面,他心系父母的安危,怀揣着对妻儿的想念,却带着对祖国对藏族儿女的大爱,用生命谱写出最美好的赞歌。
纳兰若容,一个绝顶聪明的奇特女子。她是满族人,却精通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在满人入关只有半年的日子里,她就以她的智慧征服了汉族的挑刺男人,成为沟通满汉文化的大使。“自古之兵非好战”。纳兰若容斡旋在汉人与满人之间,用一个女人的包容,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也许你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没有惊艳的美貌,也没有显赫的背景,或者特别的机遇……但是你也可以给自己平凡的生活里面,增添新的色彩。也许你的一个宽容的微笑,可以化解一场激烈的冲突,也许你一个小小的退让,就可以让孩子的小脸绽放笑容。请给世界多一点付出,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幸福快乐。
双人从,三人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大家的世界。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用爱将无数的点建设成线,连缀成面。
得分:56
【点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起笔不凡,从蒙娜丽莎、伊丽莎白的惊艳写到芸芸众生的平凡,无论是丽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是一个点,正是这些点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然后以司机阿福和纳兰若容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点,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将点连成长长的线、宽广的面,最后汇聚成爱的海洋。
【素材拓展】
为凸显主旨,小作者在素材的选择上颇具匠心,穿越古今,跨越时空,既有伊丽莎白、纳兰若容这样秀丽出众的“点”,也有司机阿福这样平凡普通的“点”,颇具代表性。然稍嫌不足的是素材还不够丰富,若再辅之以特蕾莎修女的事例和汶川地震、世博会奥运会众多普通志愿者参与的素材,行文将会更加充实。
溯源
六千万年前的一次意外,生命退回到最初的蒙昧;六千年前的炎炎夏日,人类开始有了最初的文明。今天的我,也许身在灯红酒绿的都市文明中,心间却奔腾着远古时代的金戈铁马。而在我的梦想里面,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悠长的回忆。
鱼儿逆水而游,费尽全部心力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那不过是一次生命的溯源;鸟儿孤身穿过峡谷,只为了一次飞蛾扑火式的交配,那也是生命的溯源;“虎毒不食子”的老虎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不惜血流成河,那更是生命的溯源;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在“小蝌蚪”的奋力挣扎下,才为我们播下了生命最初的火种。
生命,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偎依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柏拉图的永恒,是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的天上人间;圣西门的空想主义,更是理想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理想的对立统一……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用自己的坚持和梦想,以及终身无怨无悔的奉献,为我们化身为成长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将我们带上了精神解放的康庄大道。
哲人,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搀扶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2006年的雨雪冰灾,是索取与付出的转折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是理解与奉献的转折点……这些鲜活的点,从一个个活生生的笑容里面,从一滴滴悲壮的眼泪后面,从一条条欲望与安全的分割线里面,从一张张神情各异的面孔里面……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类世界。
爱与被爱,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关注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生命、哲理、爱,他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是她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面上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本文有删节)
得分:59
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摆脱了以个体为点的窠臼,而是将生命、哲理和爱分别作为一个点,去诠释由此而构成的精彩的线和面,特别是三个分论点的推出,令人耳目一新。整篇文章立意高远,大气厚重。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是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素材拓展:本文选取了大量的素材去印证三个分论点,这些素材面,不仅反映出小作者有较好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底蕴,同时也可看出小作者能紧扣时代脉搏。
11年21.作文(60分)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标题为一动宾短语,动词“总有”即“一直有”“一向有”,宾语“期待”即期盼、等待。首先应回答清楚“期待什么”,可从小我角度构思,如期待成功、期待幸福、期待真诚友情等;也可从大我角度构思,如期待社会和谐、期待国家强盛、期待世界和平等;还可逆向构思,如期待对手。其次应重点回答“为什么总有”,要结合期待的内容深入切分,这是写出文章深度的关键之所在,若泛谈期待是生活的希望、期待是人生的动力等,则难以得高分。最后,“总有”和“期待”也暗示了文章感情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示例】
总有一种期待
月唱千年,折转芳菲知暮是。梦回落帐,舞尽笙歌罢人间。间不断,期待依然。
一题记秋水阁里声声慢,一世沉香落锦弦。总有一种期待,天上人间。总有一种期待,刻尽了绝代的芳华。那是一片脂红胭白,翠绮罗裳遮不住春韵初绽,冗复屏风掩不住身子风流。却偏有这样的人儿,无奈葬花泪不语,直至暮合月升,黯然神伤。她在期待,不惜鲜血浸染了罗娟。庆幸的是,他没有负她,纵然榻上的俏佳人似玉如花。他们有共同的期待,正是这份期待让他愤然离去,却也让她相思成疾,魂断香消。世道的悲情剧,遗恨的大观园。这期待耗损了今生韶光,来世红颜。
总有一种期待,绘触了乱世的壮志豪情。那是一片硝烟弥漫,三分天下,各立为王。燎原的战火湮没了乱世的儿女情长,小乔倾城的姿颜难留他去意坚决。赤壁的熊熊烈火烧尽了荒芜,奔驰的战马踏过了断壁残垣。他期待,勃勃的野心在这片莽原上腾起,那是宿命的安排。豪情壮志自难当,把酒当歌不思量,直至他落马身亡。这期待,铸造了乱世的赤血男儿。
总有一种期待,落定了隔世的旷古英魂。渌水亭外婉转莺啼,啼不尽,如水的哀思。目畔畔秋若芷水,怎抵愁思难为北来难为东,本是性。情中人,无奈命运捉弄,紫禁城铜墙铁壁,寸步难行。但他没有舍弃自己,只为那至生的期待。江南多情女,一梦知红妆。他终于开始反抗,反抗这世事苍凉。然而,当绚丽的烟花飘飞了灰烬,自由的天空停止了翻飞的心跳,一场烟梦就此终结。这期待,演绎了一场亘古的离殇。
总有一种期待,似那一片无垠的草原,在我的心里延伸着。春去秋来,绿草和花海永远只在瞬间。此时此刻,已是金秋季节,草色开始枯黄,白霜已经迷茫,鸿雁又在南飞。皑皑白雪已经在远方的山巅闪现。不过,这不要紧,我的期待并不在于绿色的草叶之上,也不在于摇曳的露珠之间,唯有那深深扎根大地而又默默无闻的草根,才是草原上真正可以超越冬天的期待。多少年来,多少人踢踢踏踏骑着马儿走过草原,奔向世外桃园,寒冬来了,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唯有大地深处手握着手,心连着心的草根,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期待”。
总有一种期待,盛开着千古余香。
【满分剖析】
文章似一幅精美的图画,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读来使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是红楼里的宝玉和黛玉,三国中的周瑜,还有纳兰容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的真切感人。
12年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
1.要把诗歌的比喻性和隐喻性意思生发出来,再联系人生体验与认识写深刻、动人,能够启人心智(不要演绎式的写作,就是:不要将诗歌扩展成一个故事)2.文体上,可写成哲理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小小说、生活故事或其他体式;形式上,可以书信体、第二人称、小标题分段、引用诗意等文章完成,等等。3.考生根据这首隐喻性哲理诗的整体寓意,再侧重发掘“但”后的内涵,与“但”前的内容相关照,写出自己的体验与认识。
手握一滴水
我登上烽火台,俯瞰被黄沙侵蚀的战场。轰隆的战鼓声和将士们的怒吼声从天边传来,在空旷辽远的天地间回响。我的心,静如湖面,渐渐泛开一圈圈的涟漪。一滴水,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对我而言,这滴水,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一滴水,在漫漫黄沙中,少了一分清澈,多了一分浑浊;少了一分甘甜,多了一分苦涩。那不是一滴水,而是一滴泪。
仿佛还是昨天,一匹瘦马、一个包裹和一把长刀就是我的全部行囊。我喝过黄河的水,看过黑山的落日,跋山涉水而来,只为替父从军。花木兰,我把这个名字从千里之外带到了这里。战场,无疑是刑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被逼,或自愿,或无奈,来到这儿。他们只有两个结果——活着回去,尚可承欢膝下,聊尽孝心;死在这里,与黄土做伴,化为漫天风沙中的一粒沙子。在这个弥漫着鲜血、悲伤和绝望的地方,我度过多少个无眠之夜,思念从四面八方涌来,死死地纠缠着我,让我窒息。我轻轻地问自己,这值得吗?虽然长发被绾起,换上男装,可我终究还是一个需要被爹娘宠爱的女子,我不想要戎马生活。时间在挣扎、痛苦和思念中逃走,当白皙的肌肤变得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当柔嫩的双手长出厚厚的老茧,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十年的青春骤然消逝,我什么也没剩下,只有手中的一滴眼泪,它是我生命的全部。
水,无声地滑下,浸润了肆虐的黄沙;泪,悄悄地落下,晕染了闺阁中苍白的绢帛。我缓缓地摊开手,那滴眼泪就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阳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手心里折射成无数个世界。我似乎看见坐在门外盼望我归来的爹娘,看见对着我的红装暗自垂泪的阿姐……那一切,都蓄积在这滴眼泪中。
我猛地一个趔趄,“啪”的一声,泪滴坠地,声音是如此之轻,我却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刹那间,我的整个世界支离破碎,碎片被风沙吹散到空中,消失;或渗进黄土,不见。
一滴眼泪,折射十年好容颜;一捧黄土,埋葬多少英雄命?
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我透过指缝凝望大漠的太阳,刺目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又是一滴水。我已没有力气再留下它,最珍贵的一滴已经被命运一时的玩笑——伸脚绊了我一下,十年如一瞬,我的世界就像那滴水一样永远消失了。
失去一滴水,一个趔趄,已经足够……
【点评】
反面立意,富于启迪。考生大胆打破考场作文的正向思维,由一个崭新的视角——花木兰切入,一滴水象征自己的世界,命运的一个玩笑让这滴水跌落、蒸发、消失不见,几多伤感,若考生如此立意的话,未免落俗,结尾“失去一滴水,一个趔趄,已经足够……”是花木兰的警示之语,从反面立意,巧妙寄寓一滴水之珍贵、对人生命运影响之极大的哲理。二、构思别致,耳目一新。文章以花木兰的视角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古代战场,倾诉了边关将士们悲壮的命运、浓浓的思乡之情、青春无情地流逝等,还虚写了自己想象家乡亲人们思念自己的情景,把自然的一滴水与人生的泪融合起来,带给人无尽的惆怅。
13年七、(60分)
作文材料是“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要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书书写。”
【点评】
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四川高考作文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材料作文。此为以在国家话语“中国梦”和雅安地震之后,作为个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看待自己与周围认识的关系及结合社会现象来如何对待个人价值实现方式及自我追求过程中心态的保持问题。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这个题目命得很好。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高考考生大多是成年学生,他们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处在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广阔社会过度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又不易出彩,是作文命题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今年四川高考的作文命题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那么这个作文怎样立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正面立意。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
二是对比立意。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
三是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
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反面立意难度大,写得不好容易只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发牢骚,导致立意不高,甚至立意。
另外,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作文在作文要求中对书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用规范汉字书写”,它包括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不用网络语言等。
更多资料请到“【四川】高中语文团队超级群”下载!
群号:144453547(加入时注明你的单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