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锡尚德破产的三点反思
文/张学林
2013年3月20日,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无锡地方法院批准了债权银行要求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申请。尚德破产案涉及债务数十亿元人民币,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起破产案,加之其民企身份和身处光伏行业,备受各界关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时风光无限的行业骄子,走到如此暗淡一步,不禁让人唏嘘,从这起近年来少见的政府大力扶持行业的龙头企业破产中还是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反思的。
反思之一:在行业外部环境不佳的背景下,为什么这次倒下的是行业龙头企业?
我们回顾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行业危机,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即行业危机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该行业的重组和兼并,大批小的企业会迎来倒闭潮或被行业龙头企业吞并重组,危机结束后,行业的集中度往往会更高。但这次出现了例外,在中国太阳能产业出现严重过剩,外部需求大幅降低的背景下,第一个倒下的却不是那些中小型太阳能企业,相反却是头顶无数光环的无锡尚德---我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光伏公司、曾击败欧美多家竞争对手挤身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是什么导致了无锡尚德今天的破产?是光伏行业外部环境的恶化?是中国国内光伏产能的严重过剩?还是无锡尚德企业的自身原因?任何事情的发生,外因只是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企业的自身决策和经营出了问题。略举二个尚德战略决策的例证。例证之一,2006年,面对多晶硅价格的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根据该长单合同,尚德电力可以80美元/公斤采购多晶硅,当时市场的多晶硅零售价超过150美元/公斤。然而,进入2008年10月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年底仅为35美元/公斤。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EMC公司赔付2.12亿美元。例证之二,尚德电力试图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在2007年投入3亿美元建生产线,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晶硅和晶硅电池价格的急剧下跌,使该项目毫无竞争力,不得不停产。当时,光伏组件出货与尚德创业之初比较下降了一半。两度判读失误令尚德遭遇巨大打击。战略决策的失误加上外部行业环境的恶化,终将这家盛极一时的企业推到了破产的边缘。因此,国家的政策扶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都不能取代市场对该行业、该企业的检验,任何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严惩。
反思之二: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招进来后和企业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各地政府都会积极制定程度不一的优惠招商引资政策,以吸引相关企业落户本地,进而达到增加本地税收、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的目的。特别是那些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大的企业,在和地方政府谈判时往往更具优势,能得到更优惠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期待能有一个双赢的结局,最终实现“政府帮企业发展、企业帮政府做产业”的目标,无锡市政府和尚德的关系最初也是如此。无锡尚德的成立本身就是在无锡市政府的担保下,由澳大利亚太阳能电力系统有限公司、国联信托、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山禾集团以及无锡市水星集团等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无锡多家国企等共出资600万美元,占有75%股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和技术专利(作价160万美元)入股,只占股25%。为给尚德赴美上市扫清障碍,又在无锡市政府的协调下,国有资本逐一退出,使得尚德顺利完成了私有化,并成功登陆纽交所。在无锡尚德开始陷入财务危机,可能无力偿还银行债务时,无锡市政府派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无锡国联集团与尚德商议合作之事。2012年9月28日,无锡市时任市长朱克江还曾亲自带队,协调落实明确相关银行对无锡尚德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可以说,从无德尚德成立至今,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无锡市政府的影子。反过来说,无锡尚德走到今天破产这一步,是不是地方政府也应该承担部分推波助澜的责任呢,如果没有地方政策的一味的“照顾”,地方政府的一味“引导”,无锡尚德恐怕也不会如此容易的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地步,恐怕也不会并发展到企业无视市场现实,盲目战略决策的地步。这一案例提醒我们政府应该反思,将企业招商落地后,政府在企业后续发展中应该定位于什么样的角色更合适,是继续引导着企业“发展”还是将企业的后续发展让位于市场本身,政府要做的更应该是正常的服务和监管,切不可误导企业或被企业“绑架”。
反思之三:中国光伏产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健康发展到底靠什么?
首先我们要理清楚一个基本的问题,新能源产业在当今中国是不是一个新产业呢?如新能源主要构成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已有20年的历史,2009年号称达到600个亿销售额,整个太阳能产业有2900家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已经不算是一个新的产业了。只是最近四、五年,国家给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增多,远远超过其它的产业,才引爆了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裂变式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很多企业不是围绕着市场做文章,而是盯着政策做产业,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是去拼搏做产品创新、做品牌影响力,做消费者普及教育,而是盯着国家的补贴,去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如太阳能企业钻家电下乡政策的空子,导致2010年太阳能企业全面滑坡。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太阳能光伏企业的产品都是建立在国外不可掌控的市场需求之上,一旦国际市场需求大幅缩水,大批企业离开政府补贴便出现无法生存的境遇,甚至如无锡尚德这样走上破产之路。尚德的现状可以说是现在整个中国光伏企业的缩影。大多数光伏企业如再不采取措施,都将不可避免地走上尚德的老路,最终落得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因此,为挽救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新的增长点来刺激光伏产业再度崛起。一是要努力拓展新能源产业国内的市场应用。市场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只有加大国内市场的应用,才能消耗掉目前国内已经过剩的产能问题,也只有加大了国内的市场应用,才能在目前相对过剩的产能环境中使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实现该行业的优胜劣汰,产能过剩不等同于行业衰败。二是要努力创新机制。需要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大力改革,强化光伏企业的市场化地位,争取国际贸易的平等地位。同时要积极改革我国能源管理体制,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积极推进绿能回购,给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发展预留出体制空间。三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斥巨资资助战略性科技研发,以国家的力量研发多元化光伏材料,攻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装备技术,提高转换率,大幅降低成本。另一方企业也要加大投资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以保证长远发展。中国太阳能企业要积极投资科技,创新产品,保证质量,保持产品在全球良好的信誉。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周围,形成科技联盟、质量联盟,共同营造高科技高质量的中国光伏产业环境。中国光伏产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立足国内、国际市场以及科技水平这三点,坚持外扩内充,科技先导,政府跟企业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方能打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