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到底谁是主角,大家说:我们。老师说,你们主角,那她就可以走了。后来说还是大家是主角。。。。。。。
后来部门太忙,我只好出来处理工作的事情,没法继续用两天的全部时间,来参加这个专业的大力丸培训。
在如今快餐文化当到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强调通过这样的快速培训就可以打造如何如何的人才,培训没错,但是大力丸法只能适合某些领域。
![土八哥:关于大力丸的销售](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75229t015dc9e243e55baada.jpg)
这些培训无一例外的开场都是,大家好,好、很好、非常好,还得声音洪亮、整齐划一,还得拍着巴掌。
这个场面,也许最常见的是传销、保险推销员的培训、或者大卖场的销售人员的早会,这样的激励,可以让他们继续顶着发热的头脑快速前进。
回到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培训是通过一个过程,来让受众获得应有的提高,那么培训课程的设置就应当很好地把握了需求再弄,直接搞个大力丸回来,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下去的。
所以,需求就是要看人是得了什么病?这个病需要买什么样的药,不能胡乱给个大力丸吃了,就能够真的包治百病了,弄不好会把人吃出问题来。
再看这些所谓的认证、培训机构的特点,他们无非就是要卖大力丸,而企业是来买药的。企业在选择药目的时候,必须看药的疗效。
这个销售达成过程有两个特色,一种就像去同仁堂买药,同仁堂的药丸具有严格的工艺,以及非常实惠的售价,并且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我想这个是很多人都有体会的,所以,更多的人愿意买同仁堂的药,而不喜欢某个河南或者安徽药厂生产的同样药名的药品,因为看的是疗效。虽然其他品牌的药可能更便宜,或者包装更加精美。这个道理就是,卖的是真材实料的药,能够治病才行。
比如企业里面的某个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他做个技术骨干,派到某个技术供应的公司进行培训,学会一些代码和操作回来,药就买对了。
还有一个成交过程,就是典型的大力丸销售模式,在江湖上,桥头,一个场子,有人围着,中间卖大力丸的会有各种表演,各种道具,以及配合各种托,最后达到成交的目的。买回家,可能就是淀粉加红糖做的丸子。吃不死,但也没有什么药效。卖完了,换个地方再继续。现在这种模式的非常常见,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反正讲的话题都是让你感觉怎么选择都是结果而已,就是绕啊绕啊,觉着挺有道理,实际没有什么狗屁内容。
大力丸好卖,也得靠卖功。还得看买家的认知水平,光听说大力丸的效果有多好,就掏钱买了,可能不但但是个浪费了钱的问题,还得为大力丸叫好,花费的人力物力的过程将是更大的。当然,如果都觉着大力丸好用好吃,那说明,这批受众是符合大力丸的销售模式,可以说:这里人傻钱多,快来卖大力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