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六月*琼花时节淮扬味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南站

早在2006年,曾在中央六电影频道无意看到了一部数字电影,叫《烟花三月》。那是内地至今都很难得的讲美食讲厨艺的题材型影片,尽管只是数字电影,但剧情、角色以及美食展现都非常到位。以至于,之后每次重播都会看——这绝对是淮扬菜最好的普及与宣传片儿。只可惜,国人对宣传和发扬传统美食的重视程度总是那么不以为然,直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才终于让国人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重新感受已经陪伴我们几千年的悠悠滋味。
前阵子追着看《舌尖II》时,讲到了淮扬菜的经典“大煮干丝”,那时正好小K妈妈在看周浩晖的推理小说。作为正经扬州人,曾经操刀编剧《烟花三月》的周浩晖在他的系列侦探推理小说中会时不时见缝插针地将淮扬菜的各种精雕细琢与风花雪月渗透到小说文字中......“我们得去趟扬州,”小K妈妈难得与爸爸达成共识,“要去当地尝尝正宗的淮扬菜!”


所以,小K吃货一家几乎是一路口水横飞地趁着六月扬州琼花盛开时节,沿着端午节前后边缝空隙,一夜火车从北京奔赴扬州。网上网下作了各种攻略,希望在仅有的两三日短游中,品尝到正经八百的淮扬滋味。
[长乐客栈]因为假期仓促,为尽可能让每餐都能吃到本地特色,小K一家特意入住到位于扬州古城区域的长乐客栈。关于长乐客栈,俨然已经成为扬州旅游住宿的新贵,环境、文化、品质都相当有保障而且很好体现了扬州作为运河古城的性格。入住后第二天的早餐是在长乐客栈吃的自助。


应该说,长乐客栈的自助早餐从秉承与宣扬扬州本地味道方面还是及格的,各种包子各种面条,都有鲜明的扬州标记。记得以前中学课本有篇课外小说《一碗阳春面》,很简单的清汤浇头,很朴素的龙须挂面,只不过撒了一把葱花,点了一勺猪油,江南的味道就油然而生了——记忆中的阳春面,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呢!



[百年奥灶面馆]说起早餐的面条,必须要单提一下位于东关街上的“百年奥灶面”馆咯。奥灶面本不属于扬州味道,它根本上是江苏昆山地区的民俗口味,这种地方面食从江南水乡美食中粹取精华,提炼出红油、汤料以及爆鱼、卤鸭,在炉灶上组合成为一种既普通又和谐的面食口味,在文化的意义上,奥灶面算得上是浓缩了鱼米之乡的精华。当然对于“百年奥灶面馆”而言,它本身就是淮扬菜名厨刘锡安经营起来的地方品牌。


小K一家抵达扬州的当天是个烟雨蒙蒙的清晨,长乐客栈的客房还没有到入住的时间,于是,三个吃货趁着清凉空气,到东关街上寻找扬州早餐——出了长乐客栈大门往右手没走百米,就看得百年奥灶面馆已经开张迎客。趁着尚没有食客上门而厨子手技正痒,小K一家欣然落座点餐。



因为只是早餐,就奔着面馆的招牌去吧:小K妈妈来份“白汤雪菜肉丝面”——雪菜、肉丝,加上面条,分量都很足!



老K向来对鳝鱼没有抵抗力,直接来份“红油鳝丝面”——鳝鱼是之前就卤制好的,基本上不能称为丝,叫鳝鱼条比较合适,个人觉得这鳝鱼条口感有些偏柴,火候过了。幸好,一早空腹难挡,吃得也是很香。



为小K则点了一份“白汤五香牛肉面”——面馆大厨出手相当阔绰,这大片的牛肉还真给了不少,把小K这个吃货给乐坏了!“老爸,你快点儿拍照啊,我急着吃呢!”小K对爸爸吃前拍照这件事情已经有意见了,尤其还是刚下火车饿得头顶冒烟的情况下~~~



无论如何,在扬州第一顿的早餐面条,为小K一家在扬州的美食寻味之旅算是开了个好头。即便奥灶面本质上并不属于扬州,但江南水土的味道,在这一碗面条面汤里还是体现得足够浓郁了......



[扬州迎宾馆中餐厅]
扬州本地以淮扬菜系为主打的餐饮名店很多,小K一家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位于扬州迎宾馆万芳园的“阳光华亭中餐厅”。毕竟,扬州迎宾馆几乎与瘦西湖景区连成一体,吃完饭逛瘦西湖,两全其美的选择哈~



和那些老字号餐饮名店最大的区别就是万芳园中餐厅不会出现人头鼎沸的排号等位场面,小K一家基本进得餐厅大堂就可以找到空闲的桌子,五星饭店的服务员也是满脸微笑窈窕飘来,各种星级服务,保证吃饭前有个好心情,哈哈~青岛啤酒在扬州本土落地生根开花的清爽品牌——茉莉花啤酒,喝着还不错哦,要点赞!



美女服务员先递上两个餐前小菜。花生米也就罢了,算是中餐传统下酒菜,这一碟子小咸菜是几个意思?你说吃正经饭的节奏,送你一碟子配清粥或者豆汁的咸菜多少有些令人惊悚啊~~~~好吧,老K照样用来就着啤酒一扫光。



据说到扬州如果没逛过瘦西湖,没吃过扬州盐水鹅,都不能算是到过扬州。可见,扬州盐水鹅的名头也是响叮当的。其实呢,扬州人吃老鹅,跟家常便饭一样。即便是现在扬州市井百姓家周边,到处都有卖老鹅的摊点,大街小巷,遍地开花。只要高兴,只要想吃,家里来客,走上街头,在老鹅摊前一站:鹅前胛、鹅后腿、鹅头颈、鹅爪翅、鹅血肠、鹅肫肝等,货随主便,任意挑选,称好、剁好、装好、浇卤等,一手交钱,一手拎袋老鹅,与三五知己,推杯换盏,佐酒或是搭饭,既方便又惬意。所以嘛,这扬州盐水鹅才是真正巴适的下酒好菜哈~
顺便就多说几句:其实要论食鹅的文化,扬州也当之无愧。扬州大量养鹅、吃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前。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述当时的扬州是“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甚至《红楼梦》中出现的胭脂鹅,那就更是一道人们喜爱的扬州菜咯。


下酒菜接着来——凉拌扬花萝卜。这不能算是淮扬菜专属的菜品了,纯粹是想吃萝卜,下酒开胃用的,嘿嘿~



淮扬菜的传统招牌来了——清炖扬州狮子头。个人觉得淮扬菜之所以出名,这狮子头功不可没,其知名度几乎要高过淮扬菜本身了。据说扬州狮子头千百年来盛誉不衰,成功之举就在于其一直保持和传承下来的基本格调与烹调方法,末代皇帝的御厨唐克明先生认为在隋代这个狮子头就已经列为扬州四大名菜之一,当时称葵花大斩肉。
查资料可知,隋炀帝曾到扬州观琼花,对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盛景分外留恋,便令御厨以四景为题分别制菜,遂有金钱虾饼、松鼠鳜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问世,其中葵花献肉就是“狮子头”的原型。到了唐代,郇国公设宴,府中名厨取巨大的肉圆子做成葵花形,以其形似雄狮之头,郇国公遂将此称为“狮子头”。反正名头大了,总会有很多传说和噱头。

不管怎样,小K一家对万芳园中餐厅出品的清炖扬州狮子头表示了相当的满意。入口后细滑但不腻,味道清爽有回甘。吃货小K一开始不以为然,最后整个狮子头都被饕餮了......



再上一款必点的淮扬当家菜——大煮干丝。这道菜真的是近期各类美食类电视节目的上座常客啊,《舌尖II》里大篇幅横平竖直的几乎要将它置于淮扬菜首席的位置。即便是在周浩晖笔下的《烟花三月》里,大煮干丝也是考验厨子刀功的第一试验田。但说实话,真吃到嘴里后,豆干依然是豆干,刀功上的真章其实远不如文思豆腐来得令人惊叹呀~~~真心怀疑传说中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屡屡以“宠媚乾隆”而呈上的那款“九丝汤”难道不是文思豆腐?

瞧,这碗文思豆腐盅,用来切丝的可是嫩豆腐啊,平时捧在手心一不小心都会被捏碎的那种细嫩豆腐,要依靠刀功切成千丝万缕,这功力可是干丝不能比的吧~~~话说,之所以叫文思,是因为这道菜由当年扬州天宁寺一个法号叫文思的和尚创造的——可见吃素吃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任何花样都是可以有可能被耍出来的。小K一家特别钟爱这道羹菜,从口感到味道都非常清醇鲜美,以至于以后每顿饭去哪里吃都要点上一盅,大大地赞!



当然,万芳园中餐厅的大煮干丝汤头和火候确实不错,向来挑嘴的小K一家基本没有觉出任何“盛名之下其实不符”的结论,甚至第二次再访万芳园午餐时,在美女服务员的引荐下,再点了一款此菜品的创新衍生菜——大煮茭白丝。同样也是刀功上的活计,大煮茭白丝的主材料是茭白,其实个人觉得从刀的切割技术上,茭白要比豆干难切啊,而且应该不是难上一星半点的。因为豆干嘛,终究不过是四方块,也很平整;但茭白外形就是椭圆形的,表皮还滑不溜秋的......于是,这份大煮干丝端上桌后,汤头依然是浓白鸡汤吊的鲜,但入嘴的口感,俨然不再是豆干的绵软,变成了茭白略带脆口的清爽了。从淮扬菜的传承来看,值得为万芳园中餐厅的厨师点个赞,为他们开发的淮扬新味道——大煮茭白丝


哈,老K最心水的淮扬软兜华丽登场咯!早前小K一家去苏州吴门人家吃饭时曾经点了他家招牌——响油鳝糊,但未曾想到吴门人家生意太好,厨子和服务生都忙着应付转圈,生生让那个鳝糊没响起来~口味也大失水准。其实,鳝鱼本身就是一种很容易做失手的材料。这次对于淮扬名菜——软兜长鱼上桌之前,老K心里已经做好了厨子滑铁卢结局。也可能是调低了心理预期,除了为增加亮泽度而多放了那么一勺油,其实口味火候都是不错的。重点是:很下饭,哈哈~~~
关于“软兜”这个词的由来,基本是受江浙地区口音习俗的影响,孩子胸前的肚兜带子与这个菜夹起时鳝鱼的垂挂有相似之处,由此便演变出软兜的象形称呼。古代扬州人氽制鳝鱼,是将活鳝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和本帮菜中响油鳝糊取全鱼肉不同,这个菜只取鳝鱼的背部肉,烹饪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口感肥嫩有弹性——所以,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角度说,软兜比鳝糊要高档一些!


还有一些扬州本地食材制作的新鲜蔬菜——姜米菊花脑。这个菜有些令人失望,厨子为增加菜色亮泽度,额外添加的菜油让整个蔬菜不再清新可口,而变得油腻不堪。加上菊花脑有些老梗,吃起来费牙得紧。



在北京的时候,极少吃丝瓜。难得来到江南,清炒丝瓜是一定要点的。丝瓜的口感绵软醇厚,是老K的传统宠爱,嘿嘿~



然后,就要隆重推荐给小K一家带来惊喜的——浓汤螺蛳。六月端午前后,正是南方吃螺蛳的好时候,看到万芳园菜单上有这个食材菜,赶紧点上一份。小K妈妈是北方人,本来对这道菜是没抱什么希望,尽管准备了牙签作为挑肉的工具。但当服务员端上桌后,小K妈妈尝试用嘴学会了嘬螺蛳肉后,马上就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到最后,原来老K准备用来下酒的螺蛳完全变成了小K妈妈的口舌战场。



因为实在太钟爱万芳园的螺蛳菜,打着鲜明的吃货旗帜的小K一家在之后的午餐又折回这里,重新点了一份“香辣螺蛳”。相比之下,还是之前浓汤浸透后的螺蛳肉更得人心。



小K酷爱吃鱼,于是下了血本给小K点了一个高端冷艳的“白汁鮰鱼”。这是一道不过油先酒焖后水煮而成的一道典型江浙菜品,所以还是挺适合小孩子口味的。鮰鱼学名长吻,又名白吉鱼、江团,仅长江地区就有13个品种之多,自古到今就一直是江浙地区宴席上的高档菜。据说苏东坡曾赞美白吉鱼为“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说得是白吉胜黄鱼肉多而无刺,赛河豚味美而无毒;而明朝杨慎则赞誉白吉“粉红雪白,洄美堪录,西施乳,水羊胛熟”。你想啊,将鮰鱼比喻成“水羊”,这是形容其肉得有多肥美啊


果不其然,小K简直爱极了这道菜,诺大一条鱼,他一口接一口,连连称说“好吃好吃”——然后,小K妈妈只吃了配菜竹笋,老K......嘬干了剩下的鱼骨汤底......应该说,万芳园的这道“白汁鱼”汤汁似乳,鱼肉鲜嫩不腻,价格虽然贵,也算是物有所值了(偷偷地说:光这道菜就花了¥230)。


接着来,点这个馄饨麻鸭煲的初衷是因为小K妈妈觉得夏天宜于吃鸭肉,而馄饨又可以作为主食,看到这两种食材居然可以混迹于一个菜品里,实在觉得新奇。后来得知,馄饨麻鸭煲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淮扬菜,应该属于徽菜的菜品。相传此菜于清朝末年由徽菜厨师在上海创制,徽厨妙将传统徽州名小吃“深渡包袱”放入汤菜中,使筵席大菜与小吃点心合二而一,最终打响了招牌继而成为徽菜中的名馔。“深渡包袱”其实就是一种类似馄饨的点心,形如老式包袱,但包馅折迭搭口处不严,下高汤煮时易吸汤汁而增鲜。应该说,万芳园的这道“馄饨鸭子”虽是一汤菜,但吃起来还是蛮别具一格的。小K妈妈决定回北京后也要这么试着做做看~~~



从凉菜到热菜,从凉拌到热炒,然后又是炖,又是汤的......现在终于要等到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主食登场了——扬州炒饭!话说正宗的传统扬州炒饭,主料是要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净,略浸后下锅煮至熟透,无硬心,粒粒松散,松硬有度为宜;烹调时则需将辅料炒成带卤汁的浇头,卤汁中加些酱油称之为(牙色炒),不加酱油称之为(白炒)......就这么翻过来炒过去,一款从隋朝就盛名流传的“碎金饭”这就华丽丽的出锅了。基本上万芳园中餐厅的扬州炒饭总体味道上还过得去,但口感米粒偏硬,饭粒没有充分吸收卤汁,终究是仓促出的锅,辜负了淮扬当家招牌的名声。毕竟老人小孩牙口不太好的人吃起来就有些费劲,建议后厨们多考虑一下食客实际体质


[锦春大酒店]除了淮扬菜正席上的各种菜品,扬州包子则作为民间点心的代表,将扬州美食的悠久传统扇忽的风生水起。很显然,如今扬州包子包装得最成功的当数“扬州四春”——富春、冶春、共和春,以及锦春。几乎所有去扬州旅游的人,必然会选择其中至少一个“春”,吃吃那些被各路神仙已经吹捧上天的包子点心们!
从小K一家这次旅行的体会看,最终还是明确了一点:不要过于相信网上网下的各种“推荐”、“点评”或者“攻略”,景色好坏各有千秋,但口腹喜好则真的是有目共睹。更何况,包子这种全国南北都有传承的家常点心,就算真的到了名副其实的程度,想必要令人吃到惊艳也是绝对不现实的。但有句千古名言对吃货们来讲根本无法回避:“来都来了,总要尝尝的!”为了让自己的这趟扬州美食之旅不后悔,或者可以从此对扬州包子断了碎碎念想,小K一家几度权衡,最后选择了地理位置看起来还挺高大上的锦春大酒店。


说起锦春,名头真是不小。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扬州盐商吴氏兴建了锦春园,连乾隆南巡视察地方工作时都曾下榻锦春园,如今的锦春大酒店就位于东关古渡城门旁侧,面眺扬州古运河,交通、视野都相当靠谱。为了避开用餐高峰期的拥挤场面,小K一家特意选择在过了午餐时间点,饿透了五脏庙后才冲进富丽堂皇的锦春大堂,但仍然被一层大堂熙熙攘攘食客满座的沸反盈天场面所惊吓到。


服务员看我们拖家带口,一脸饥肠辘辘的表情,算是好心地直接把我们领到一个大圆桌,和另外两户食客拼凑着吃吧。无奈之下,拿着菜单点正左看右看,服务员很不耐烦的语气:“我们这里三丁包是招牌,油糕也是必点。”好吧,也懒得推敲菜单了,顺着服务员一口气要了一堆......看着大圆桌旁边另外两户都在低头啃包子,心里直祷告求圆满......包子上得非常快,尽管我们确实也饿得不行,但这刷刷上包子的速度,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现蒸的,即便是响当当的招牌——三丁包,一口下去,怎么说呢......咳!小K妈妈幽幽地说:“吃不完就打包带回去吧,也别浪费了!”



齐刷刷端上桌的千层油糕,也不过是盛名之下的流水产物,无惊无喜,总算是不难吃的水准罢了。



扬州包子最有噱头的——皮包水:蟹黄灌汤包。但是,因为不是现蒸现出锅的缘故,这包子在后厨的蒸笼上待的时间有些长,包子皮发硬,汤水因为有些凉而显得油腻。老K只是嘬了两口,就停嘴改数包子上的褶子玩吧......

扬州六月*琼花时节淮扬味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南站

小K是饿极不挑食的节奏,将自己那份灌汤包又吮吸又咀嚼,三下五除二居然给吃了个七七八八......


眼看包子没法解决温饱需求,小K妈妈干脆又要来菜单,正经地点了几个淮扬菜。“既然是春字头的老店,淮扬菜品总值得尝试一下的!”小K妈妈毫不气馁地继续寄予锦春以厚望, Fighting~~~废话也不说了,直接点评吧——锦春出品的淮扬菜:文思豆腐,不过不失的发挥,打个中评!



锦春出品的淮扬菜:杨州狮子头,肥油居然成块儿出现,一口就腻出翔的节奏,绝对要给差评!



锦春出品的淮扬菜:蚕豆时蔬。烹饪味道倒是可以的,就是食材有些老梗,给于中评吧~



锦春出品的淮扬菜:拆烩鲢鱼头。这个价格有些高昂的菜,据服务员推荐是锦春的另一招牌菜。既然是招牌,我们还是很愿意去尝试的。不过,我能说:这鲢鱼是不是不够新鲜啊......锦春的厨子你到底是有多漫不经心呢?真的觉得自己是依靠大树好乘凉的嘛?!



无论如何,扬州淮扬菜本身也是有依靠河鲜打天下的传统,所以拆烩鲢鱼头在历经各种版本的典故传说后,理所当然地被列入淮扬经典菜品之一,尽管在锦春没让我们吃到这个菜的价值。但故事还是要说的:清朝未年,扬州城里有一个姓未的财主。此人虽有万贯家产却是出名的吝啬。这一年,财主想在后花园砌一座绣楼。因他吝啬,本地瓦木匠无人前往。最后好不容易才招到了5个从苏北来的瓦木匠。但财主给他们吃的三餐,全是些照得见人影的稀饭和,一小碗萝卜干。或者是难以下咽的糙米饭和缺油少盐的青菜汤。正好有天财主老婆过生日,厨师买了一条10余公斤重的大鲢鱼,鱼身做了菜,鱼头没用处,财主觉得弃之可惜,便命厨师将鱼头烧成菜给瓦木匠们吃。厨师想了片刻,先把鱼头一劈两半,冲洗干净,再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煮到离骨时,捞出去骨,将肉归在一起放上油、盐、葱姜等下锅烧烩。随后,又放了些佐料、配莱,用鸡汤重烧,然后......扬州名菜就这么诞生了!说实话,这个故事听起来和这个菜吃起来真是一样的......莫名其妙呀,哈哈!无论如何,这么稀巴烂的食材也好意思号称当家招牌,坚持高标准吃货的小K一家毫不留情要打差评!


吃完了锦春的这几个菜后,老K忍不住要感叹:照这般不负责任的经营下去,只怕淮扬菜真该没落了。无论针对那个“春”,只是守着一个招牌,能有多少年老本可以吃呢?难怪哦,眼见各路淮扬菜馆内都纷纷卖起了川菜...哎!



[恒兴记]既然说到了扬州包子,小K就要跳出来特别地、强烈地、由衷地,推荐恒兴记蟹黄汤包了。因为这家小店就在东关街内,离长乐客栈不远。于是,小K的晚饭宵夜就都赖在这家店里头了。其实,第一次给小K买蟹黄汤包的时候,K爸K妈并没有报以多大的厚望,毕竟东关街上所谓的名店名吃实在太多,而个中名不副实的更数不胜数。只是,看在恒兴记的每客订单都是随下随上火现蒸,觉得刚出笼的包子无论如何新鲜劲儿是有了保障的~~~

恒兴记店面很小,大多数游客都是站在临街边的笼屉前,等候自己那笼包子在云蒸霞蔚烟雾缭绕中新鲜出笼。然后,一个饭盒掕着便走便吃~~~


一笼8个小包子,“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吃汤“貌似全国的汤包都一个吃法。而实际上每个地方的汤包味道究竟能有多少差异,个人觉得,除了材料本身的新鲜和健康,刚出笼的包子那股子新鲜劲还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K对恒兴记的包子非常买账。自从第一天晚上买了回客栈房间里当晚饭,他一口气干掉一笼,眼睛不都带眨一下的。小K妈妈几乎嚷了起来:“你一六岁小娃,吃这么多,不怕晚上睡觉肚子疼啊!”



但接下来的每个晚餐,小K都拒绝吃别的什么包子,更别提什么四大春的招牌了,只认恒兴记。这绝对就是有逼格的吃货应有的范儿~~~



尽管恒兴记店面小,但毕竟与长乐客栈不过一街之隔,在离开扬州前的最后一顿晚饭,老K买了够全家三口吃的恒兴记蟹黄汤包,在长乐客栈的花园院子内找了个清静的地方,一起来个“野餐”。事实证明,恒兴记的小汤包非常对得起小K一连几个晚上都只衷情于它的专一不二。



在各种忘我的吸溜声中,扬州美食的各种千转百回都融化在这皮包水的汤汁中了。



李斗在他所著的笔记集《扬州画舫录》中曾经对淮扬美食如此赞誉:“水陆肴珍杂果蔬,珠帘十里醉东风”。但在现如今的扬州城内,传统的淮扬味道已经逐渐地掺杂了某些急功近利的商业气息——尽管淮扬菜依然是中国四大菜系的领头羊,但为什么在诺大个扬州城内,几乎所有的大小餐馆中都或多或少地“兼职”经营起了川菜系菜品,或者干脆就是打着淮扬菜名号却各种卤煮乱炖鱼目混珠的经营?!即便是百年老店千年字号,似乎对自己家门口挂着的那面“正宗精品淮扬菜”也显得如此没有自信,从菜单到口味都混淆着各种川辣辛酸——小K一家不止一次在某些餐厅刚落座打开菜单又迅即合上菜单起身离开的扫兴经历。在扬州不过逗留了短短两三日,大在扬州迎宾馆,小在恒兴记,小K一家总算是品尝到了原本属于扬州风味的美食,但更多的,是在兴冲冲闻名而去,失落落败兴而返的名家名铺间折腾。其实,只要少一份短视,多一份沉淀,淮扬味道还是隽永而珍贵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453.html

更多阅读

洋槐花蜂蜜的作用于功效 槐花蜂蜜的作用与功效

洋槐花蜂蜜的作用于功效——简介  蜂蜜的种类有很多,大家都认为蜂蜜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其实不同的种类蜂蜜,功效上远不止是美容养颜,多少会有一定的差别,今天康生缘天然蜂蜜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洋槐蜂蜜,洋槐又名刺槐,是生长在田野山间的

中国各省省花各市的市花 2016全国各省各市楼风

转载中国各省省花北京——月季、菊花天津——月季上海——白玉兰河北——太平花山西——榆树梅内蒙古——马兰、金老梅辽宁——天女花吉林——君子兰黑龙江——丁香、玫瑰山东——牡丹江苏——芍药、琼花安徽——紫薇、黄山杜鹃

菩提树--白旃檀树--暴马丁香 旃檀树

祁寿殿内白旃檀树暴马丁香素有“西海菩提树”之称,在八达岭森林公园丁香谷有2万多株。暴马丁香与常见丁香有明显差别,它们属于高大乔木,花香浓郁,每年六月盛花时节,花香溢满山谷,所以丁香谷也被称为北京夏季“最香的山谷”。菩提树原产印

霞浦 实拍令人陶醉的三沙花竹日出 霞浦三沙镇住宿

【1】▽●星星点点的渔船,增加了海面的流动感。头天晚上闹了凌晨4点钟的闹钟,因为怕自己错过日出,于是总共设置了四个闹铃,才顺利喊自己起床。凌晨时分的三沙夜很黑很冷,在找车的过程中直打寒颤。好不容易拦到一辆摩的,却被狠心的摩的师

声明:《扬州六月*琼花时节淮扬味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南站》为网友誰見誰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