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邪教

藏传佛教(藏文:,威利:bod brgyud nang bstan;蒙古语:Т?вдийн Буддизм),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而从大乘佛教的判别来看,藏传佛教密教与大乘佛教显教显然是相对的。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1]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2]国学大师章炳麟评价西藏学术传统:“既有文明之学,不受他熏”。[3]然而,圣严法师认为藏传佛教的发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体而言是印藏的合璧[4]。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尺尊公主)自尼泊尔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传入西藏。在赤松德赞时期古印度佛教僧侣寂护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来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时,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内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公元838年,松赞干布的第六世孙赤热巴巾,由于过度崇佛,被贵族所毒杀,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弟弟朗达玛,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时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注:赤祖德赞(806-838),汉籍作可黎可足,唐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六世孙,又名赤热巴巾,赞普赤松德赞之子。继位后,建年号眝泰,故又称眝泰赞普。崇僧亡佛,以高僧钵阐布参预吐蕃政事,执掌王朝政务。规定“七户养僧制”,命属民七户供养一名僧人。定法律以恶指指僧者断指,以恶意视僧者剜目。广建寺院,为译经规范化,厘订吐蕃文字,制订文字改革原则,将往昔所译经典编为佛经目录《丹喀尔目录》,是为今存最早藏文佛经目录。并编纂梵藏对照《大词汇》。依印度规制改订吐蕃度量衡。在位期间,致力于唐蕃和好,于长庆元年(821)、二年,分别在长安及逻娑(拉萨)与唐会盟。时称长庆会盟或甥舅和盟,并立“唐蕃会盟碑”(即藏史所载之逻些碑)于今拉萨大昭寺前,为唐蕃和好贡献巨大。开成三年(838),被反佛大臣杰多日等谋杀,继承王位的是其弟弟朗达玛,一场大规模的禁佛运动由此展开,寺院被拆,僧人还俗,佛像佛经被毁,大小召寺被强行改为杀牛宰羊的屠宰场,朗达玛一次视察大昭寺中,被一个叫做拉龙白多的行者所射杀,从此吐蕃王朝随之土崩瓦解,西藏陷入四分五裂的内乱之中 。佛教自从被引入西藏起,其地位就稳步提升,一直占据着上风,可是由于历代赞普对佛教太过重视,甚至达到了一种老百姓都无法承受的地步,到了第四十一代藏王赤祖德赞热巴巾时代,佛教在西藏蓬勃发展。藏王赤祖德赞热巴巾对僧恭敬有加,蓄发供养,结发长辫左右系以红白布,红布代表迎接僧宝,白布代表迎接瑜伽士。同时,藏王指定百姓七户供养一位僧人的制度。然而只知供僧,却忽略人民重税之困,致使百姓将民生日窘之疾苦,移恨于佛法,埋下日后毁佛之恶因。第四十二代藏王朗达玛即位后,大肆灭佛,禁译佛典、拆毁寺院、破坏佛像、经典,杀害僧侣,西藏佛教遂进入黑暗时期。这就是那段战争的起始,而在西藏历史上,这样的灭佛禁佛不只一次,只是这次最为严重。此后朗达玛被佛僧所刺杀,他的两个儿子相互争执皇权,互相出兵攻打,史称五约之乱,而老百姓也不满统治,纷纷起来造反,最终导致吐蕃战乱一百余年,先后分裂形成大大小小数个政权,而佛寺中的东西,也就是在那个时期遗失的。

在大昭寺东南角的护法殿中,供奉着一个名叫拉龙白的人,他身背弓箭,手牵着毛驴,在朗达玛一次视察大昭寺时,正是这个神秘的修行者射杀了他,随着朗达玛死后,对佛教的摧毁才最终停息。但是吐蕃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西藏陷入四分五裂的内乱之中。到13世纪中叶,佛法的光芒才又一次照亮了雪域高原,八思巴罗卓坚赞,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这是这位创制古蒙古文的大师,在元帝国的支持下,把第一条象征吉祥的哈达带回西藏,建立了萨迦政权。一种政教合一的新制度在重归统一的西藏确立起来。西藏也作为一个行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之中。100多年后,公元1409年,历史的车轮再一次在大昭寺门前驻留,这一年大昭寺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整修,而这一次整修的发起人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公元1372年,在青海宗喀地方前往拉萨的旅途中,跃动着一个16岁少年僧人的身影,他就是宗喀巴·洛桑扎巴,此时的藏传佛教教派林立,许多僧人生活奢靡,戒律废弛,目睹藏地佛教一派颓废萎靡之象,宗喀巴立志加以整顿,他遍游西藏各地,兼学各派经教,博采众长,同时他广泛传经受戒,先后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一批藏传佛教经典论著,社会声望日益提高。据史料记载,公元1409年的藏历正月初一,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整修一新的大昭寺,宗喀巴主持召开了规模盛大的祈愿大法会,这是一次全藏性的不分教派的隆重集会,宗喀巴在觉卧佛前亲手敬献了这顶用纯金打造的五佛冠,佛冠上不仅雕刻了五尊如来的身像,还嵌饰了许多世间罕见,价值连城的珍宝。首次参加祈愿大法会的僧众多达8000多人,无数高僧智者云集大昭寺内,展开激烈的佛法辩论,为的是当场考取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格西拉冉巴,至此新年祈愿大法会成为定制,成为历代藏地所有佛教信徒一年中最重要的宗教活动。至此,大昭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无论是哪个教派在藏地占据主导地位,大昭寺都会得到特别的礼敬。今天,藏传佛教体系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以及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这五大教派的僧众们所信仰的本尊和护法诸神以及各派的祖师们,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宗喀巴创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后,藏密大盛,又因与中国政权关系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宗喀巴圆寂后有他的两个门徒,一个是跟墩柱巴,身后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另一位名叫克珠杰,身后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由两位固定的转世僧侣代中国政权统治西藏,分别称作达赖与班禅,。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西藏地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目录

1 词语释义1.1 喇嘛教

2 起源2.1 前弘期

2.2 后弘期

3 传播3.1 元朝鼎盛时期3.1.1 转轮王传统

3.1.2 专宠末法时代

3.2 近代发展

4 教理与修行4.1 显宗

4.2 密宗

5 教派

6 经典

7 人物

8 僧侣制度8.1 礼仪

8.2 法器

8.3 法乐

8.4 法舞

8.5 节日及庆典8.5.1 法会节庆

8.5.2 民间节日

9 艺术文化

10 参考文献

11 外部链接

12 参见

词语释义

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最初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两支。由古印度向南方传播到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以上座部佛教为主的流传,被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多为巴利语所写。现在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北传佛教主要由北方经丝绸之路向中亚、中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国传播,其经典多为梵文、各种中亚文字和中文。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按教理划分,南传佛教即是上座部佛教,而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

喇嘛教

主条目:喇嘛教

喇嘛教一词是汉语民间对藏传佛教的简称。这种称呼在历史上随后也被欧洲语言沿用。该词在藏语中和学术界被认为是一个轻蔑语或贬义词(即暗示这种宗教是喇嘛捏造,而非传承于佛教),[5] [6]因此 中国或相关当局打算弃用这一词,“目前多采用藏传佛教代称喇嘛教”。[7]不过,喇嘛(英语:Lama)一词也是对西藏藏传佛教僧侣或上师的尊称,如达赖喇嘛(藏文:????????????,藏语拼音:Dalai Lama),因此藏传佛教一直以来,在民间传统上仍然以喇嘛教(德语:Lamaismus;英语:lamaism)作为俗称或代称。

起源

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分“前弘期”和“后弘期”。前者自7世纪至838年朗达玛禁佛约200余年。后者开始之年颇多异说,依仲敦巴之说,当始于978年,至今已达千年。

前弘期

参见:松赞干布、赤祖德赞、莲华生、宁玛派、顿渐之争及朗达玛

西藏的佛教开始于西元四世纪中叶,藏王拉托托日年赞的时期开始在西藏出现佛教三宝所依和供奉。藏传佛教则开始于西元7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先后娶了尼泊尔毗俱底公主(布里库捉,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和中国唐朝文成公主。641年贞观十五年,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女儿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十二岁等身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他同时也从尼泊尔和迦湿弥罗等国引进诸多经书,佛像和佛塔[8],在他的两个妻子,文成公主和毗俱底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并为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分建小昭寺,为毗俱底公主携带的八岁等身释尊佛像建立大昭寺。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并为七位藏族贵族青年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觉士”),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后娴晓三藏典籍的大法师寂护大师返印,敦请精通真言的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莲花生大士来到吐蕃之后,示现多种神通,在折服原来盛行的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同时,也兼吸苯教的一些内容,并传下大量珍贵的密法,开创了西藏密宗。

莲花生的行为使得后世的藏密诸派皆对他尊崇备至。此外,赤松德赞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广泛地翻译经典。其不仅从印度迎请多位译师入蕃译经,也派遣藏族才俊前往印度学习教典及翻译。如此,不但保存了大量的印度佛经,亦将佛教推向吐蕃宗教中的最高位。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莲华生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吸取了许多西藏传有的传统与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与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



尺尊公主 (左)、松赞干布 (中)、文成公主(右)

当时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后与莲花戒辩论,史称“顿渐之争”、“桑耶论诤”或“西藏诤论”。[9][10]大乘和尚所倡论点是,成佛之道应通过个人突发的顿悟,此顿悟来源于摒除包括善恶在内的一切思考。莲花戒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他坚持只有经过逐渐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批评顿悟派不别善恶,不积善行,幻想立地成佛,实为束手待毙。双方反复争辩,甚为激烈。大乘和尚曾一度占上风,但最后败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肃敦煌)[11][12];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13]。因为西藏王室刻意压抑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使得汉传佛教无法进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圆满、大手印传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痕迹[14]。

841年,吐蕃赤祖德赞在信奉苯教的贵族大臣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其兄朗达玛被拥戴即赞普位后,禁止佛教在吐蕃境内流传,史称“佛苯之争”。到了开成、会昌年间,赞普达磨大肆摧毁佛教。在这个时期,寺庙被毁、佛经被焚、僧人被迫还俗或杀害,这使得藏传佛教在往后的百年间陷入了黑暗期。经过此次禁佛运动,至100多年后,佛教才从多康地区重新传入西藏,开始了后弘期。

后弘期

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后来由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苏。在朗达玛灭佛后,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后,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突厥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

1042年,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仁钦桑波(宝贤)在古格翻译了很多的经论。史称上路弘传。桑耶寺僧徒北上宗喀学经后,回到本寺传教,史称下路弘传。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邪教
1260年宋元之际,中统元年元世祖封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授与玉印,统领吐蕃。于是,萨迦派在当时成为吐蕃的政治与宗教领袖,称为萨迦巴。元末明初,帕木竹巴取代了萨迦巴的势力,帕竹噶举派及其支派也在帕竹统治时期兴盛起来。

1407年明永乐五年,明成祖册封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法王得银协巴(哈立麻)为“大宝法王”。噶举派势力逐渐抬头,而“大宝法王”这个封号,至今也一直被“噶玛噶举派”历代法王所专用。藏传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成为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的契机。到十七世纪中期,大漠南北的大部分蒙古人已信仰藏传佛教。[15] 此时新起的格鲁派声势也发展迅速,并不断扩展。至1652年顺治九年,清世祖册封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拉呾喇达赖喇嘛”。

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

传播



蒙古乌兰巴托立佛塑像

元朝鼎盛时期

藏传佛教在元朝时传入汉地。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朝廷相当的尊重,萨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后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后改名为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务。今天藏传佛教已经是青藏高原、内蒙古、尼泊尔、不丹、蒙古国、卡尔梅克(在西北部的里海沿岸)、西伯利亚(俄罗斯中部,特别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赤塔州)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集中在图瓦)最重要的宗教。印度锡金和拉达克地区这些以前的独立地区,民众也以信仰藏传佛教为主。[16]

转轮王传统

《重修文殊寺碑》中载有“转轮王”即“多筑精舍会成为金转轮王”。导致近代许多学者纷纷归纳,蒙元帝皇从部落领袖发展壮大,满清皇帝自称文殊菩萨下凡,乾隆皇帝自称为佛教神话“转轮王”(skr. cakravartin) 的化身、增强统治者地位,大力塑造“转轮王传统”。[17]

专宠末法时代

藏密喇嘛教在元朝益渐受宠过度,至晚期酿成极大民怨,喇嘛僧人目无法纪《元典章》记载云:“侵渔百姓,非理生事。”乃至皇室成员也敢追(打)。《元史·释老传》:“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追逐男子,奸污女妇。” “(至大二年),有僧龚柯等十八人,与诸王合几八刺妃忽秃赤的斤争道,拉妃堕车殴之,且有犯上等语,事闻,诏释不问。” “又至大元年,上都开元寺西僧强市民薪,民诉诸留守李壁。壁方询问其由,僧已率其党执白挺突入公府,隔案引壁发,捽诸地,捶扑交下,拽之以归,闭诸空室,久乃得脱。” “世祖遣通事脱脱护送西僧过真定,僧捶驿吏几死。” 史载元顺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尤喜【十六天魔舞】[18]。这种舞蹈原属内宫秘密戒者参与观赏,上行下效,开始流行于“浙西”、“浙东”地区并传入西北边陲。

近代发展

在西藏政府流亡之后,藏传佛教更是传遍西方和世界各地。现在在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都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寺庙或学习研修中心。在台湾,藏传佛教也是日益兴盛的教派,台南市的古刹重庆寺原属禅宗临济宗就因改宗,现在转为西藏密宗噶举派(白教)的分院。

教理与修行

教理上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修习上先显教传授后密教传授,因此藏传佛教是显密并重,显密双修。



扎耶巴寺的松赞干布打坐像

显宗

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密宗

参见:藏传密宗、松赞干布及莲花生

汉语中,西藏的密宗通称“藏密”。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藏传佛教,就传入密部经典。8世纪间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到藏弘法,建有密教的根本道场桑耶寺。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密教在西藏得到了流传。但841年赞普朗达玛禁佛时受到了严厉的打击。

直至10世纪,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注释及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恺、作莲密、佛祥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翻译显密经论,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及其弟子等也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传。11世纪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人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续其法灯,弘通无上瑜伽,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弘传密教的,还有宁玛、噶举、萨迦等派。15世纪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格鲁派。下传达赖、班禅两大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西藏密法一般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但密宗各派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三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为本尊;母部奉胜乐金刚、喜金刚为本尊;无二部奉时轮金刚为本尊。各尊均有自已大量的“本续”、“疏释”和“仪轨”。藏密的重要法门有大圆满、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西藏密宗一般自称为金刚乘,因为有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印顺法师称此为“秘密大乘”。但部分人士认为西藏密宗是印度佛教晚期衰落后逐渐被印度神教融合才产生,所以有许多仪轨与咒术,与印度教相似,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实这是印度神教复兴,而少数人认为西藏密宗为左道密教(萧平实)。

西藏密宗“无上瑜伽密”认为众生所有淫、怒、痴等情绪,若运用得当,都可被证悟者运用以教导众生,成为达到真实的“方便法门”,“无上瑜伽密续”中详述双身法,重点是认识欲:贪、嗔、痴的本质,主张在欲望当中能脱离欲乐,才是真了脱生死,《楞严经》里说:“裸体相呈,味同嚼蜡”。双身法是表法,并不是在欲念或实际的男女行为中修持。经续里说,修行人闭上眼睛时,树上的果子会落下来;睁开时,果子又会重长上去,具备这样的定力时才可以双修。这种修法具有高难度和危险性,出家人依戒律不可以修男女双修/双运/双身法,在家人很少能真正接受到并且修双运,在台湾有多宗骗子假借密宗之名骗财骗色的事件。[19]“无上瑜伽密续”视男女双修法为无上密法之一,但也被一些佛教徒视为左道或性力派[20]。

教派

现代藏传佛教派别主要在后弘期中逐渐形成的。其主要分为四大主流派别,分别为: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及格鲁派。在中文中,这四主流派别因其服饰及建物之特色而常被称为红教、白教、花教及黄教。

宁玛派(红教或古宗派)

噶举派(白教,主要分为四宗八派)香巴噶举(教法的主要持有者为卡卢仁波切)[21][22]

达布噶举(塔波噶举)噶玛噶举

帕竹噶举止贡噶举

主巴噶举(竹巴噶举)

雅桑噶举

达隆噶举

绰补噶举

修赛噶举

叶巴噶举

玛仓噶举

拔戎噶举

蔡巴噶举

萨迦派 (花教,除了萨迦本派之外,尚有哦巴、茶巴、种巴三支派)

噶当派(原噶当派僧人和寺院先后都改宗格鲁派)

格鲁派(黄教,由噶当派演变而来)

希解派

觉囊派

觉宇派

廓扎派

夏鲁派

现在一般称呼的“黑教”是藏族的苯教之俗称,是佛教传入以前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是一种祭祀大地山河的泛灵信仰,后来一部分教士吸收了佛法名词及教义,在佛法传入西藏之后,苯术已不如佛教盛行。苯教在藏传佛教势力较薄弱的地区,如四川、青海一带仍有不少的信徒和寺庙。

经典

藏传佛教分显教、密宗二者。除翻译的经典佛语甘珠尔,和印地大师的著作丹珠尔,藏地的著述数目十分地多。佛学院内的学僧按照先显后密的学习次第,先学习显教的五部大论:讲述唯识学的《现观庄严论》、讲述戒律的《戒律论》、讲述部派佛教的《俱舍论》、讲述中观学的《入中论》、及讲述因明学的《释量论》。而密乘的学习,各派不尽相同,以格鲁派为例,需学习:《密宗道次第广论》。



宁玛派祖师-莲华生(八世纪)





噶举派祖师-马尔巴(1012-1097)



萨迦派祖师-八思巴?(1235-1280)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1357-1419)

人物

松赞干布

寂护

莲花生

马尔巴

八思巴

宗喀巴

僧侣制度

礼仪

献哈达

谒见礼仪

礼佛

大诵经仪典

降神仪规

密宗祭坛

火坛仪式

祭祀礼仪

军旅礼仪

灌顶传法仪规

活佛坐床礼仪

活佛受戒典礼

法器



北京雍和宫的转经轮[23]

礼敬法器

称赞法器

供养用法器

持验法器

护摩法器

祈祷法器

法乐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打击乐器

法舞[编辑]

法舞,藏语称钦木。指舞者带上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面具,在法器的节拍下直接演示佛教教义的舞蹈。

节日及庆典

主条目:藏族节日

法会节庆



锡金隆德寺的佛事活动

默郎木祈愿大法会

宗喀巴圆寂忌辰

默郎木小会

腊月布拉达跳神大会

酥油灯会

民间节日



雪顿节时罗布林卡的藏戏

西藏民间传统节日充满佛教内容或带有佛教色彩,故与佛教本身节日无从严格区别。各地各派的节日活动也不一致。一般说来,纪念佛诞为藏历四月上弦七日,和汉地相近。拉萨每年正月举行祈愿法会长达一月余。六月底七月初举行的雪顿节,系由夏安居衍变而来。七月底举行望果节为庆祝丰收。青海塔尔寺于每年正月十五灯节展出酥油花,正月初八至十五日举行祈愿大法会,四月初八至十五日举行四月法会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与涅槃。六月初三至初八举行纪念释迦牟尼三转法轮大法会,九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举行纪念释迦牟尼降凡大法会。

雪顿节

望果节

沐浴节

香浪节

插箭节

浴佛节

赏花节

采花节

艺术文化



拉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达赖喇嘛住处



桑耶寺远景

参见:佛教艺术

佛教开始自汉地传入西藏,以后又直接自印度传入。在前弘期中,汉、印两系佛教在西藏都有影响。汉、印两地高度发展的工艺美术也一并传入,故莲花生主持兴建的桑耶寺即采用印、汉、藏三式,这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取精用宏的作风在西藏民族文化中随处可见。西藏文字虽仿梵文字母制造,但书法汲取汉字的正、行、草三体并行的方式,尤以草体迅捷酣畅,别具一格。西藏医学以《四部续》集其大成,其中医药理论及医疗技术明显地综合会通了汉、印、藏的医学成果,并吸收当时西域、中亚的医术,形成独具特色的“藏医”;以后传入蒙古,又发展而成“蒙医”。后弘期之初,北宋已完成统一大业,而西藏统一的地方政权已经解体。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唃斯罗遣使入贡,宋朝以对藩属之礼给予厚赐。元、明、清三代藏族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政治、经济日益融合为一体。故此期藏传佛教虽以全盘接受当时印度流行之无上瑜伽部密宗为主,但文化上受汉文化之影响更大。寺院等建筑,大多采取汉地宫殿形式而又有所发展,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备极精巧。如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尔寺等为古代伟大建筑中的杰作。尤其因为密宗注重像设,因而使藏传佛教发展了雕塑、绘画的技巧。藏地各种佛教造像,无论雕、镂、塑、铸都能注重体型比例,栩栩如生,极为精美。大型造像如扎什伦布寺大弥勒铜像高26米,北京雍和宫旃檀木雕大弥勒像高18米,造型生动庄严,工艺巧妙精湛,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西藏各种刻版佛经,雕印工艺也很精美,尤以各种御赐及藏地金字藏经写工之精妙,装潢之瑰丽,为民族文化之奇珍。至于彩绘画像更以布局设色见长,纤细入微,形成特殊的艺术风格。另外,藏族使用的历法,以无上瑜伽部时轮金刚经所传历法为主,参用汉地传入的历法,从1027年(丁卯)开始,每60年为一“饶琼”,用干支纪年与汉地农历同。

绘画

唐卡

壁画

雕塑

金铜佛像

泥塑

擦擦

油塑

玛尼石刻

石雕

木雕

夹纻像

其它艺术

面具

印经板

参考文献

^ 有关全体西藏民族实现名符其实自治的建议(全文)[1]

^ 达赖喇嘛尊者在3·10西藏和平抗暴五十二周年纪念集会上的讲话[2]

^ 章太炎《中华民国解》(1907年)[3]

^ 释圣严:《西藏佛教史》,法鼓文化,1998年9月,第123页

^ Lopez, Donald S. Jr.. Prisoners of Shangri-La: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ISBN0226493113.

^ Conze, Edward. A Short History of Buddhism 2nd. Oneworld. 1993. ISBN1851680667.

^ 高文德,卢勋,史金波,白滨等.《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ISBN 7-5383-2805-X: 第2571页

^ Liting Xu, Xiyuan Zhao, Xifan Wen. 中华五千年.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14 (中文(中国大陆)?).

^ 释慧严. 中国禅宗在西藏. 中华佛学学报 (台北: 中华佛学研究所). 民国83年, (第7期): p213–261. "也被叫做“桑耶诤论”,因是发生在 bSam yas 的 chan chub lin ) 的缘故 ( 杜奇说 Giuseppe Tucci: "Minor Buddhist Texts" Part II Chapter I. Roma 1958 pp. 3-155)。后来戴密微氏 ( 依据 "bKa' than sde lna" 五部教诫等的资料 ) 认为诤论的进行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多次,且地点并不是局限在桑耶寺或拉萨,故主张改为“西藏诤论”(P. Demiévill;Bibliographic;Guiseppe Tucci,Minor Buddhist Texts part II. Toung Pao,Vol. XLVI,Leiden,1958,pp. 402-408"

^ 黄敏浩; 刘宇光. 桑耶论诤中的“大乘和尚见”—“顿入”说的考察.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151–180页.

^ 巴·赛囊《巴协》;布顿仁钦珠的《布顿佛教史》以及《贤者喜宴》。吐蕃时期的藏文史料(包括金石铭文)几乎不见这次印汉僧诤事件,上述的藏文佛教史料都写于后弘期以后,关于赤松德赞时期印汉僧诤事件,他们主要依据吐蕃时期在卫藏传教的印度高僧莲花戒(kamala-sila)所著《修习次第》中的记述。莲花戒是与汉僧摩诃衍辩论的印度中观派僧人,在《修习次第》记述了这次僧诤事件及印度佛教的胜利。参照(法)戴密微著《吐蕃僧诤记》,耿升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5-21页。

^ (法)今枝由郎《有关吐蕃僧诤会的藏文文书》,一民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二辑,第82页

^ 《布顿佛教史》:“其后莲花戒法师到来。国王坐在中间,大乘和尚在其右,而莲花戒在其左边。渐派的徒众环列,藉以形成莲花戒的侍从。国王将花环给与两位首领后,说道:'你们两位主持争论。失败者一定要向胜利者献花环,且不许居留此地!’”后摩诃衍和尚被判定失败,他的一群弟子包括柯麻麻Co-ma-ma觉得深受羞辱,“据传说他们以巨石撞击其身,遂死”。参见巴宙《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j/02/chbj0202.htm#nt123

^ 藏族禅师用藏文直接撰写的禅宗写卷,明确反映出吐蕃特有的禅宗法脉,如《大乘无分别修习义》、《大瑜伽修习义》、《唯一无想义》等等。参照(日)冲木克己《敦煌出土的藏文禅宗文献的内容》,李德龙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8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9页。

^ 佛教教育基金会,http://www.budaedu.org.tw/budaedu/buda1_24.php。

^ Statement by H.H. Penor Rinpoche Regarding the Recognition of Steven Seagal as a Reincarnation of the Treasure Revealer Chungdrag Dorje of Palyul Monastery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410349/ 何启龙:质疑元代佛教能提供的“政治合法性”

^ 《元史·哈麻传》

^ 关于密宗双修的问题~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4]

^ 萧平实所创立佛教正觉同修会对于藏传佛教密法反面看法,狂密与真密

^ 香巴噶举. 金法林利生佛学中心.

^ 西藏噶举派. 香港: 创古密宗佛教中心.

^ 《无上如意宝续》:“转六字大明咒经轮的人,将得诸师加持和本尊赐予证悟,得诸佛菩萨忆念,及得护法的护佑而离诸障难。”

外部链接

沈卫荣:〈西藏、藏传佛教的真实与传说〉(2013)

佛教网络共修交流社区

揭秘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直贡噶举 中文官方网站

宝吉祥佛法中心

格鲁教法集成

萨迦法王暨萨迦学院官方中文网站

宗萨佛学院官方中文站 ─ 正法源学佛会

喇嘛网

白教噶举派噶玛巴大宝法王

红教宁玛噶陀巴

《与西藏有缘》 林聪

噶玛噶举网络世界

卡庐网 介绍藏传佛教艺术

卡庐书店 藏传佛教艺术专门书店

强巴林 日本的西藏佛教寺院

参见

佛教:佛教历史、佛教宗派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汉传佛教

密宗藏传密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553.html

更多阅读

捐款50亿的中国首善:佛教是我的灵魂

特别提示:本文原发于《南方人物周刊》,但本博转载自陈南江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8ce350100v3w8.html曹德旺宣称,自己“从来没有给官员送过一盒月饼”他左手赚钱聚财,右手布施散财……他甚至不和这些企业家、经济学家

辨别净空法师的2012邪说 净空法师是邪教

佛教只强调无常观,佛教从来就不预言具体的哪一年、哪一地、哪些人、因为什么事、出现什么灾难。佛教的无常观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强调的是生命是处于无常的动态变化之中的,人命在呼吸间,一气不来,就有可能是下一世。佛教的无常观针对任何一

建国初期取缔邪教一贯道始末 一贯道是邪教吗

何立波在中国现代史上,一贯道是组织最严密、流传最广、信徒最多、活动最猖撅、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反动会道门组织。会道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邪教组织。建国之初,全国共有反动会道门300余种,其中一贯道是全国的

声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邪教》为网友陌生的雨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