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尼泊尔,最美的风景是人 最美山水风景图片大全

美丽的尼泊尔,最美的风景是人

从尼泊尔回来半个多月了,大家心思还留在那个美丽的国度,都说应该多住几天再回来。费瓦湖,喜马拉雅山,奇特旺的老师,蓝毗尼的小伙子,还有巴德岗这位美丽的女孩……


这次去尼泊尔有些偶然。半年多以前,和几个朋友参加一个文化活动,认识了几位尼泊尔朋友。他们的谦逊、礼貌、阳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以后成为常来往的朋友。正好这次朋友阿颇要回国,邀请我们一起过去走走,也熟悉下他的家人朋友。大家一商量就准备出发了。小小的一个旅行团,一共六人。

武汉到尼泊尔没有航线,我们是从成都转机的。成都到加德满都航程约2000公里,只需要三小时多一点。这条航线翻越喜马拉雅山,可以看到青藏高原极为壮观的雪山景象。飞机上乘客很少,座位空出了六分之五,所以我们几人都选了靠窗的座位拍照。接近加德满都时,可以看到珠穆朗玛峰。这张照片是同行的王哥拍摄的。


在尼泊尔一共七天。第一天到加德满都,住在巴德岗。第二天在奇特旺国家公园。第三天下午去佛陀诞生地蓝毗尼。第四天住在博卡拉。第五天回到巴德岗。第六天就在加德满都附近。最后一天在加德满都购物。半夜离开加德满都,从广州转机回到武汉。

关于尼泊尔的各大景区和加德满都的情况,网上如蚂蜂窝网站有很多游记,说得已经很详细了,相关文献资料也很多,这篇游记就不多谈了。我们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旅游,主要兴趣也不在景区,而在了解尼泊尔普通人的生活。在尼泊尔,我们觉得,雪山很壮观,古城的建筑很精美,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普通的尼泊尔人。他们的友善、礼貌、豁达,社会氛围的祥和,都深深感染了我们。

喜马拉雅山北麓人烟稀少,树木也不多,南麓明显绿色多起来,房子也多起来。加德满都到了,基本都是三四层的小楼。机场相比较国内大城市的机场规模很要小一些。候机楼是一栋红砖房,听说历史很久了。推行李的时候我们发现运推车是武汉生产的,顿时多了一分亲切。

原以为尼泊尔是高山国家,气温会很低。到了才知道比武汉暖和。中午甚至穿一件衬衣就够了,早晚气温较低,但也在零度以上。我们的小李带了两件羽绒服过来,当即后悔。

出站以后阿颇的同学开车来接。以后几天他都是我们的导游。给我们每个人都送上哈达。车子带我们去巴德岗。这是大加德满都地区的一个古城,西距加德满都只有13公里。另一个古城是帕坦,跟加德满都南北隔河相望。

加德满都离喜马拉雅山虽然只有百公里之遥,但地处山间谷地,海拔只有1350米,四周的山海拔也只有2400米。在这里可以看到Langtang、GauriShakar、GaneshHimal等几座7000-8000米的山峰。加德满都谷地面积略微超过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本帖文献资料主要出自在加德满都买的两本书,2009年出版的PrakashA. Raj的《尼泊尔旅行指南》以及2006年出版的IndraMajupuria女士的《尼泊尔妇女:地位和角色》。部分参考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网站文章和相关新闻网站。两本书提供的尼泊尔经济社会的统计数字,现在肯定略有过时。Majupuria女士的书以下简称《尼泊尔妇女》。)

尼泊尔人口增加很快,2001年增长率是2.25%,看网上数字有的说总人口已经达到2900万。大加德满都的人口现在肯定也还有增加。尼泊尔的城市化水平是15%,加德满都市到底有多少人?有说60多万的,当地人也有说200万的。看来200万比较可信。全国可能一半的城市人口集中在这里。尼泊尔的面积是147181平方公里,比湖北要小一些,人口相当于湖北的一半了。高山地区占35.2%,低山占41.7%,南部的特莱平原(Terai)占23.1%。这里的“低山”是从英文hill翻译过来的,《尼泊尔旅游指南》把加德满都四周的山叫hill,两千多米了。在湖北这是高山,不过在尼泊尔这就是低山了。


入住宾馆以后吃午饭。尼泊尔好象习惯分餐制。这是午餐,第二天去奇特旺的路上拍的。第一天吃的也差不多。


吃完饭休息一会就开始逛街。巴德岗的风貌基本还是历史上的模样,七平方公里的古城,比平遥、丽江都大很多。走在这里,看城里的建筑、神庙,包括人们的穿着、举止、生活方式以及举目皆是的售卖神像和工艺品的商店,就象穿越时空回到了几个世纪以前。加德满都号称庙比房子多,神像比人多,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

《尼泊尔旅游指南》的前言引述了一位法国作家的话。他说:“旅行社对加德满都的描述是不全面的。有的说加德满都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这是不对的;有的说它是嬉皮士的麦加,这话只有一半对;关于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方面旅行社没有说。他们忘记了告诉游客加德满都是亚洲的佛罗伦萨,是艺术的宝库,是当代世界的奇迹,在这里人们还可以发现中世纪欧洲那样的风貌。”

巴德岗古城的神庙主要是印度教的。以前尼泊尔是一个印度教国家。2006年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在尼泊尔,很多世纪以来印度教和佛教和平相处,许多人同时信仰两种宗教。官方统计佛教信众人数占总人口的10%,但《尼泊尔旅游指南》估计实际上有20%。还有部分民众信仰伊斯兰教,蓝毗尼一带就有不少穆斯林聚居。近年基督教发展也比较快。

我们住的宾馆离杜巴广场很近。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都曾是马拉王朝时代方国的首都,因此各有一个王宫广场,也就是杜巴广场。三个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尼泊尔一共有八处世界文化遗产,七处在加德满都谷地,另一处是蓝毗尼佛陀诞生地。

巴德岗是要收门票的,对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South Asian Associationfor RegionalCooperation)成员国游客收100卢比,其他国家游客收15美元或者1500卢比。SAARC成员国除了南亚七国以外还有阿富汗。中国游客和SAARC成员国游客是一样的收费标准。我们很感亲切。《尼泊尔旅游指南》说买一次票可以呆一个月,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


巴德岗这个广场很热闹,卖手工艺品的店铺很多,还有一些摊位在卖菜。

经常有小孩拉着我们要“onerupee”,就是一卢比。尼泊尔朋友不让我们给,说把孩子们惯坏了。这在旅游区很常见。中国也有。但我们实在对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不快。这些孩子们太可爱了。尼泊尔卢比现在和人民币的比价是16:1,一卢比就是六七分钱,买不了什么东西。我们手里最小的面值是10卢比,甚至这次都没见过一卢比的钱是什么样子。有个小男孩,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希望看一看中国的钱是什么样子,于是给了他一张一块钱纸币权当留念。他约我明天下午四点见,但明天要到外地去,来不及了。孩子们太可爱了,真有带一个回来的冲动。

这边的孩子看个头比国内同龄的孩子要小一些。应该和经济发展和营养水平有关吧。

感谢尼泊尔朋友,没有跟旅行社,在这里可以直接接触到普通尼泊尔百姓的生活。

这是第六天在巴德岗一个报刊店看到的小女孩。她很礼貌、文静。



加德满都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小时15分。我们逛了几个小时。已经有人忍不住开始买东西了。尼泊尔从来没有做过殖民地,但英语教育比较普及,现在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所以多数人都能说些英语,买东西可以用英语交流。有些小学生英语还说得很不错。曾看到一个上私立学校的小男孩拿着很大张的英文《喜马拉雅日报》边走边读。

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肤色和模样的人。《尼泊尔旅游指南》中说,在加德满都可以看到长得象日本人、中国人、泰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甚至拉美人的人,但他们都是尼泊尔人。尼泊尔民族很多。书里有一张表,列举了人口占比在0.6%以上的22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Chhetri,占16%。半数的国民以尼泊尔语为母语,90%的国民能听懂尼泊尔语。

这个夜晚很难忘。我们在宾馆的楼顶阳台上吃晚饭。用的八十年代就已经在中国农村消失的煤油罩子灯。有两位比利时的姑娘在旁边的桌子吃饭,我们邀请她们也喝一点尼泊尔的米酒。三个国家的人在这里,气氛很放松,很友好。
北京时间下半夜了。加德满都时间十一点半。在楼顶阳台和两位打工的学生聊天。我说请你们喝啤酒,拿了三瓶,但他们两人只喝了一瓶,剩下的都是我的了。尼泊尔几乎全民信教,酒税较高,啤酒最便宜的也要180卢比,一般的250卢比,这宾馆酒吧卖的400卢比。问他们在这里打工收入有多少。每月只有2500卢比,包吃住。也就是说只能买十瓶啤酒。他们的家境可想而知。用中国的话来说,他们都是贫困生了。但是,他们穿得很整齐,彬彬有礼,乐观而自信。

问他们想不想去中国?一位回答说,想。我们从小就知道,中国很大,很美丽,长城是月球上都能看到的建筑。(当时不忍心提醒他,这很可能只是个传说。)但是要去中国不容易。

我说,中国人现在在国外很多形象都不好,有几个钱就觉得自己不得了,不尊重人,不尊重当地风俗,你们看到过这样的人吗?他说见过。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这次见到不好的中国人,下一次见到好的了,就会把以前的不愉快忘掉。

我说很多外国人都很喜欢尼泊尔。他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国家比较穷。如果真是这样,那我想可能是尼泊尔人对人很礼貌,很尊重人,愿意帮助人。

很喜欢这个国家。一起来的朋友下午提起,是否可以考虑资助尼泊尔的学生。是啊,国内现在贫困生的情况好多了,下一步可以考虑资助国外的学生了。我对两位年轻人说,尼泊尔是中国在文化上最应感恩的国家,这里是佛祖的故乡,中国人有责任帮助尼泊尔。

夜已经深了。前一天半夜到的成都,没有睡多久,但此时还是不想睡。打开手机发微信。

有必要说一下尼泊尔的姑娘们。上次文化交流活动,几位尼泊尔女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谦和,礼貌,文雅,美丽。来到巴德岗,和宾馆里打工的女大学生接触,还是这个印象。在其他地方我们也见到不少美女。象许多网上游记感叹的那样,尼泊尔美女非常之多。在她们身上看不到骄纵、轻浮、艳俗,待人都非常谦逊有礼。多好的国家啊。愿她们幸福。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奇特旺国家公园。十点钟才出发。早上我们还是在巴德岗街上转。我们住的宾馆院子里有个很小的神庙,一大早就有人过来祈祷。街上也三三两两地看到人们在神像前祈祷。祈祷完了以后右手指在头上点一下,然后在胸口划一下,然后匆匆走开。


看到一个小女孩带着弟弟到池子里刷牙,非常可爱。池子在神庙前面,老老少少都在这里。有的洗脸,有的洗鞋子。水并不干净。看来这里用水卫生成问题。查网上资料,巴德岗以前是很脏的,后来得到德国的支持,卫生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第五天回到巴德岗以后,又上街了解了下用水的情况。街边是有自来水龙头的,虽然不多。还有一些深井,妇女们用长长的绳子把一个塑料壶放下去,然后倒在一个铜壶里。每次只能取一点点水上来,但她们不紧不慢的,打满一铜壶水起码要把塑料壶放下去十几次。井口比国内的井要大一些,不上盖子。


十点出发,经过五个多小时,来到奇特旺国家公园。这里是平原,属于亚热带地区,虽是冬天,基本上已经是热带风光。奇特旺是旅游胜地,外国人很多。集镇就在保护区外面,象中国西部一个普通的小镇。

尼泊尔全国有九个国家公园,三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一个狩猎保留区,三个保护区,分布在高山、低山和特莱平原。所有保护区和缓冲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8.3%。其中珠穆朗玛峰和奇特旺两个国家公园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奇特旺国家公园面积932平方公里。

保护区和集镇这边隔着一条河。今天来不及过河了。保护区内有大象、老虎、鳄鱼、犀牛等。这边也有大象。我们看着一头慢吞吞地向我们走来。游客很多,我们一边退一边照相。它倒也很友好,没把我们怎么样。

游客可以坐在大象身上游览保护区。这些大象下班了。


这里还有牛车拉游客的。我们在尼泊尔见的牛有水牛,更多的是白牛。在巴德岗街上见过两头小的黄牛。印度教视黄牛为神灵,所以不可杀黄牛,也不可食黄牛肉。但尼泊尔的一些民族吃水牛肉,商店里卖的牛肉一般是水牛肉。(中国驻尼大使馆网站文章《尼泊尔基本信息及常用尼泊尔语》)

这是巴德岗街头的一头小黄牛。


吃饭还早,我们去一家小剧院看演出。门票100卢比,相当于六块多人民币。剧场有约200个座位,观众大多是尼泊尔人。我们算了下,演一场就算全部坐满,收入也就1300块钱的样子,上场的男女演员不下30人,再刨开场地租金等开销,每个人能拿到的钱肯定很少。演出节目主要是当地的舞蹈。

出去和卖票的两个老兄聊起来。其中一位特别健谈。他说想找个中国女孩结婚。我说尼泊尔女孩好。中国女孩你要没钱想有人嫁给你不容易。他说原来中国是这样啊,我们觉得中国好。尼泊尔的城市里,象加德满都,象漂亮的模特也喜欢嫁给有钱人,甚至愿意做偏房。以前尼泊尔可以一夫多妻,现在法律不准,还是有人这么干,能养得起就行。(据《尼泊尔妇女》,一夫多妻家庭在农村地区相对较多。占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六。这样的家庭在不断减少之中。)但是,他说,农村地区女孩还是很纯朴。

问他们两人,结婚要不要很多钱?他们说不要钱啊,两人相爱,租房子就行,要什么钱。第二天从保护区出来又问过一位小伙子,回答是一样的。这个好。我们这次见的一位加德满都的知性美女就是这样,自己买地盖房,不靠男人,不在乎男人有没有钱。虽然有卖票那位老兄说的情况,总体上来说,还是比中国好很多吧。

回来以后看《尼泊尔妇女》,书里对当今尼泊尔女孩的婚恋观有所记述。作者引用了一组问卷调查的数字,有关女孩心仪的择偶对象的职业的。32%的人愿意嫁给商人,24%愿意嫁给工程师,选择医生和教师的各占12%,选择行政工作者的占8%,愿意嫁给军警、公务员及社会工作从业者的各占4%。作者分析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商人和工程师收入较高。教师社会地位不太高,而医生没有多少属于家庭生活的时间,所以不如前两者受姑娘们的欢迎。有意思的是愿意嫁给公务员的女孩很少。有位朋友说,这也许说明尼泊尔的公务员没有我们国内的这么牛吧。


演出结束了,我们也聊完了,于是大家一起往回走,到酒店吃饭。我们的阿颇同志兴奋地取出手机,给我们看他在演出结束后和女演员的合影。这家伙真有福气。我也颇觉得遗憾,该去跟演员们聊几句的。当年看了印度电影《大篷车》,对流动演出的剧团就很感兴趣。很希望有机会跟着“大篷车”体验演员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个心愿在国内一直没有实现,不知有没有机会将来在国外实现?最好就是在印度、尼泊尔。

吃完饭了,到外面找人聊天。酒店外面有一家零售商店,和主人攀谈起来。他以前是小学老师,后来想换换工作就开了这个店子。问他门面租金有多高?大概400块人民币一个月。这里是旅游区,应该比一般的地方贵。他的收入每个月约一万卢比,他说这是尼泊尔的中等水平。以前做老师的时候,刚入职时5000卢比,后来涨到一万多。他刚工作应该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他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如果是在公立学校,一年一共只用交100多块钱,但他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就要贵很多。算了下,大概相当于一年3000多块人民币。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了。他的妻子也在店里,可能也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他说,公立学校是很便宜,但老师水平比较差,班级很大,老师不好负责任。私立学校老师的工资并不比公立学校的高,但是班级小,老师比较负责任。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多都愿意到私立学校。

说到私立学校,我们在巴德岗等地常可以看到私立学校的广告。

这位老师对国内政治颇有不满。他说各个政党不断争吵,五年时间还没有出台一部宪法,很让人失望。我们于是提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您看是现在好还是君主制时代好?他说当然是现在好。现在多了很多自由。民主总是要好些。现在虽然国家没有上轨道,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好起来。这是一位颇有社会责任心的乡村知识分子,令人起敬。

这里说一下我们一路了解的尼泊尔普通百姓的收入状况。最低工资五六千卢比,普通的一万卢比。蓝毗尼我们住的很好的酒店,实习的大学生3500卢比。也就是说最低工资相当于300多块人民币,普通水平600多块。

晚上回到酒店,打开电视机,有尼泊尔语的频道,也有印度的频道。还有几个英文频道。

奇特旺的一家中餐馆。


第二天就是进保护区看动物了。先步行到河边坐船过河,然后再坐小吉普车进去。

步行到河边很要一会,多次碰见狗。我们发现尼泊尔的狗似乎不咬人,很温顺,见到人都不叫的。我是比较怕狗的。我们喜欢骑自行车走长途的人,很怕经过村庄的时候狗会扑上来咬人。即使不咬人,也会跟着追很远。所以早上出来见到第一只狗,一只白狗,我远远地就跟它打招呼,用英文说早上好,你是一只好狗,不会咬人对吧。它根本没反应。朋友们大笑。我们中间的小伙子给这狗喂饼干吃,它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些狗和人友善,和同类却可能发生冲突。有的狗身上有伤,这些伤就是其他的狗咬出来的。

有几只黄狗跟着我们到了河边。河边有个草棚子。棚子边上有只白狗,见到黄狗们立刻跳出来抗议,两边都叫得很凶。看来黄狗侵犯它的领地了。白狗寡不敌众,只好步步败退。但此时它的主人出来了,他大声怒斥黄狗,黄狗们就往远处跑,但是还是有点不甘心失败,跑几步回头弱弱地叫上一声。这时候白狗精神了,跟在主人后头很凶地冲黄狗们叫个不停。我们看到这情形都笑了。这就是成语“狗仗人势”的来历了。


干脆就尼泊尔的狗多聊几句。我们这几天见了不少狗,真的没有见人叫的。只有一只例外,从蓝毗尼到博卡拉的路上吃饭,应该是在Butwal,餐馆里笼子里养的一只狗很凶。我们开玩笑,这只狗是不是中国过来的。

我们在巴德岗呆的时间最长。曾在杜巴广场看到,一只狗睡在神殿的最下一级台阶中间,旁若无人,上下的人都不方便,但没有人打搅它赶它走。巴德岗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狗,阿颇的同学说这些狗是没有主人的,也就相当于流浪狗了,但人不怕狗,狗也不怕人,人被狗咬的事情闻所未闻。咱们中国的狗没这么乖吧。因为狗伤人事件多,前几年陕西汉中等地政府组织集体打狗,不少狗被打死,国外媒体报道以后还引起许多批评。

曾经到访尼泊尔的季羡林老先生有一篇散文题为《加德满都的狗》。他说自己爱天下一切狗。“但我迁居大城市以后,看到了狗渐渐少起来了。最近多少年以来,北京根本不许养狗,狗简直成了稀有动物,只有到动物园里才能欣赏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到了加德满都,一下飞机,在机场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汽车一驶离机场,驶入市内,在不算太宽敞的马路两旁就看到了大狗、小狗、黑狗、黄狗,在一群衣履比较随便的小孩子们中间,摇尾乞食,低头觅食。”季老说,住到旅馆以后,夜里犬吠声阵阵,在季老听来,这犬吠声是“甜蜜的”,一直把他送到梦中。季老到加德满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现在加德满都是不是还是这个样子,我们这次没有注意,但巴德岗、奇特旺狗的确不少,和行人、商家相安无事。

为什么两个国家的狗还真有些不一样呢?不知道有没有学者研究过。这里猜想一下,可能两国的人文环境有所不同。人对待狗的态度不同。人对狗没有敌意,狗也就不把人当敌人,习惯成自然,渐渐也就相安无事。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农村朋友家里,朋友家的狗不认识我们,就会冲我们叫。如果主人告诉狗这是朋友,狗一般也就不叫了。觉得来者是敌非友,那就会叫。就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动物对人是敌是友的判断,未必是自古皆然的。回到武汉跟朋友谈到尼泊尔的狗,她说到她一位当警察的朋友在国内经历的一件事情。他们开车到一处很偏僻的山区,草地里有不少兔子在吃草,它们对人的到来无动于衷,抬头看看就继续吃草。这时有人悄悄走到一只兔子跟前,那只兔子也不跑,他就把两只耳朵一提,把它抓走了。其他的兔子看到这情形都愣住了。然后象突然吃了一惊一样,一大群全部跑掉了。第二天,他们开车到这里,又看见大群的兔子在吃草,这一次,它们看见了人,马上全部跑不见了。

以《崩溃》《枪炮、病菌和钢铁》等著作闻名的美国人类学家、《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贾瑞德·戴蒙德博士曾经在书里写到,早期殖民者到太平洋的一些小岛,岛上的动物根本不怕人,鸟停在树上任由人抓走。这是因为它们从没有见过人类,不知道人会伤害它们。看来在尼泊尔人们都有默契,都不会去伤害狗,所以才能人狗“和平共处”,一派和谐。他们不仅对狗是这样,对鸽子也是一样。巴德岗有很多鸽子,见了人也不一定飞走,有时甚至落到人身上。和戴蒙德博士说的情形一样。

国内关爱流浪狗流浪猫现在成了重要的公益项目。就这几天,几个朋友都在微信里转了,武汉的小动物保护志愿者已经将2800只猫从猫贩子手中救下,呼吁市民领养回家。这些猫猫贩子弄去是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做菜的。在尼泊尔,想必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大道废,有仁义”,这样救助流浪猫狗也就不成其为一项公益活动。根本没有机会。

写到这里,想到几年前从咸宁骑车回武汉,在107国道上不知看到多少被汽车轧死的小猫小狗,有的已经风干成一张皮了也没有人收走。还有一次在汉阳显正街,小贩卖鹌鹑,鹌鹑还是活蹦乱跳的,他直接把皮剥下来,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第六天拍摄的巴德岗的狗。


巴德岗的鸽子。


过河要坐这种豌豆角一样的小船。船上有小板凳,自己取了坐,得排队挨个上船,否则船会不稳。


进保护区了。我们坐车来回五个小时,可能走了上百公里吧。王哥说这个保护区颠覆了他对森林的印象。以前以为森林都是长在山上的,没想到平原上也可以有这么大片的森林。前一天问过问过一位导游,保护区地势低,会不会发水灾?他说会,2003年水灾就很严重,平地里水好几米深,许多民房淹没,动物也淹死不少。

没有见到犀牛。据说当年这里犀牛几近灭绝,后来采取保护措施,已经有500头了。见到老虎的足迹,导游说是早上留下的。看资料介绍,在这里看到老虎也很不容易,只有50只左右,而且一般是晚上活动。这里的老虎是孟加拉虎。

见到比较多的是猴子、梅花鹿和鳄鱼。鳄鱼趴在河岸上一动不动,隔不远就是一个。还见到一条蟒蛇,一只野猪。


和印度游客的导游聊了几句。他说妹妹刚到北京工作,做护士。她还到过三亚。他知道武汉。在尼泊尔时遇到当地人问来自哪里,我们说武汉,还是有很有几个人知道,但多数没有听说。他们熟悉的城市名是北京、上海,接下去就是广州和西安。国内的游客问我们从哪里来,习惯性地回答武汉,有的人会说,你们湖北的呀,心里略有些郁闷。看来我们自我感觉还算良好的大武汉,人家外省人未必很认了。

这位导游对中国很友好,开始聊的时候他说来自印度,后来说他是尼泊尔人,在印度工作,带印度游客来这里玩。尼泊尔只有印度和中国两个邻国,尼印渊源深厚,民间交往很多,两国人去来是不用护照、签证的。尼泊尔很多人在印度工作,印度人也有不少在尼泊尔。尼泊尔姑娘嫁到国外的有12000人,11000人是嫁给了印度人。但这几天的感觉,尼泊尔人似乎普遍不大喜欢印度,当然态度也并不极端。这位先生就说,印度人不太好,他们乱丢东西。一看果然,他带来的那几位游客就把水果皮扔在地下了。我们悄悄过去捡起来扔到果皮箱。也很想跟他们聊一聊,但他们正在做游戏,没有机会。

个人对印度倒是没有恶感。前不久有朋友去印度呆了二十多天,她一个女孩子,也没有碰到什么不安全的事情。不太好的人哪里都有,中国也不少,绝对不少。她在印度还遇到一些人帮助她,她很感念。她说虽然中印两国关系有些问题,但普通的印度人见到中国人还是很热情的。看她拍的照片,参观一个学校,她简直被当作了大明星,孩子们纷纷过来跟她合影。至于脏,那是生活习惯问题,他们在本国也是乱丢东西的。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总是要相处的。两千年来两国关系总体是友好的,不太愉快也就是这几十年。历史上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也很大。相信两国是能相处好的,相互多走走看看,对对方的刻板印象可能就会改观。

要说起来,我们中国人在国外形象也不好啊。巴德岗的宾馆里那位小伙子说哪里都有好人坏人,的确不错。但最好人人都能讲规矩,尊重公共场合的规则。住在温哥华的一个朋友说,她以自己是中国人为羞。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对人不礼貌的,不用看,一般都是中国人。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对中国人友好,可能更多地是历史情谊还在吧,中国给过他们援助,而老百姓又平和而善良。真希望国内走出去的人都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这次我们两次见到的南京搞摄影的几位老师,还有安徽、江苏、浙江摄影师组成的混合团队,为人、修养都不错。

这是在游客休息区看到的一只梅花鹿,跟着森林警察走过来的。据说是从老虎嘴里抢下来的。


从保护区出来,我们吃过饭,上车前往蓝毗尼。蓝毗尼在加德满都以西280公里。这里都是平原,但车速还是很低。看资料,尼泊尔基本是没有铁路的,只在南部接壤印度的地区有很短的两段。在1951年之前,尼泊尔公路都很少,从国内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经常得多次出入印度。就象民国时期我们国内地去西藏绕道印度,去云南绕道越南。尼泊尔有些公路是外国援建的。2012年开始招标建设加德满都到印度的高速公路。在南部的特莱平原建高速公路,成本应该不高。看来还是经济能力的问题。根据我们这次的经验,在尼泊尔行车快一点时速也就是40公里,一般的30公里左右,有时只有20多公里。从北部城市白尼到藏族聚居的木斯塘县首府乔木森镇,80公里要走七个小时。这种速度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太习惯了。我们这次每天都有一半的时间耗在路上。不过想一想我们并不久远的过去,我们的交通状况也未必比这里好多少。我们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八十年代末期才建的。从武汉到宜昌,也是平原,以前没有高速的时候要走八个小时。09年骑车去四川的地级市巴中,巴中到乡镇的公路还是土路,路况很差,车速也就跟尼泊尔差不多。现在巴中有高速公路到成都了,以后还会成为一个高速公路枢纽,还会有两条铁路。我们是这些年建设得比较快罢了。

这是一处简易收费站。


尼泊尔的出租车基本是suzuki的。卡车、客车基本是印度的塔塔牌。印度车据说质量比中国的好。尼泊尔自己不生产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进口税比较重,所以一辆普通的suzuki也要上十万人民币。有这样一辆私家车的人算是比较有钱了。摩托车呢,也比较贵,一万块钱一辆。尼泊尔朋友说这是印度进口的,质量比较好,适合尼泊尔的山路。

回想起来,我们八九十年代不也是这样吗?当时汽车进口税很高,一辆车要卖十几万。八十年代的十几万,放在现在比一百几十万还值钱。现在中国买车的人多了,不大感觉了。

王哥懂车,他说在尼泊尔没有看到一辆好车。第五天在加德满都看到一辆奔驰,也不是太好的那种。

尼泊尔的汽车喇叭声比较有特色,不是“滴滴巴巴呜”,听着象音乐。很想录一段下来,一直没有成功。

尼泊尔不仅汽车要进口,电脑等电子产品也依赖进口。在尼泊尔,农业和旅游业是占据前两位的经济部门,工业门类很不齐全。据豆瓣网转引的一篇谈尼泊尔经济的文章,农业产值占全国GDP的56%,旅游业占29%。工业占20%左右,主要有制糖、地毯、服装、皮革制鞋、食品加工等行业。现有11个工业区,共占地4200亩,吸纳企业420家。我们沿路很少看到工厂,只是在蓝毗尼附近见到一个水泥厂。无工不富,工业不起来经济是不容易上去的。据《尼泊尔旅行指南》,尼泊尔2006年的人均GNP是340美元,在世界穷国中排名第五,也是非洲以外最为贫困的国家。

这是长途班车。被主人装饰得花花绿绿。在奇特旺,甚至有的大象脸上都画了花。


这条公路边的房子一般都是两层小楼,偶尔见到老式的土房子。就这景象,比较象我们内地二十多年前的农村。王哥说,如果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就是这个样子,那比我想象的好多了。的确是。我们基本没有看到穿得破衣烂衫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前土房子可能占多数,盖楼房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沿路垃圾处理不太好,集镇上塑料袋等四处漂浮,垃圾就堆在马路边。

我们在车上讨论尼泊尔的发展。比如这里人力资源多,而中国城市体力劳动大军日渐萎缩,是不是可以输入尼泊尔工人?尼泊尔人性情温和,好相处,应该是不错的。他们在建筑工地上干一天算30人民币,在中国要高出好几倍了。在中国打几年工,回去就有积蓄了。不知道中国的政策是什么样的,愿不愿意放开。

在路边多次看到孩子们的校车,没有武汉能见到的那种黄鼻子,里面人挤人。前两年我们国家校车连着出事故,网上人们痛心疾首。尼泊尔因为经济实力所限,大概还讲究不起。

我们多次还看到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列队走路,很精神,很可爱。这一张是在巴德岗照的。


路遇赶集,我们都很兴奋,请司机停车进去转了好一会。有卖菜的,卖农具的,卖衣服的,好不热闹。只是他们叫卖的吆喝是尼泊尔语,我们一句也听不懂。


这位老人非常友好。


车到了蓝毗尼。住到一家比较好的酒店,标准间100美元一晚。环境很好。


住下以后我们去集镇上吃晚饭。阿颇说,我们今天换一下口味,去吃农村的饭,吃农鸡。我们说什么是农机呀?汉语里农机是农业机械,拖拉机的意思。他说的意思是农民养的鸡。他汉语说得很好了,有些词还是不大熟悉。

开饭之前还是去找人聊天。这里都是开商店的,有的点着蜡烛,有的开着灯。问是怎么回事。尼泊尔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每天大半时间都没有供电,一般晚上11点来电,不到天亮又会停掉。宾馆酒店此时就自己发电,但只能供应每个房间一盏灯的照明,手机是充不了电的。现在是停电时间,有的商户可以自己用应急灯,没有应急灯的就点蜡烛了。

最后一天离开加德满都的时候,机场也出现了停电。虽然两三秒钟以后就恢复了。

尼泊尔水力资源相当丰富,蕴藏量为8300万千瓦,约占世界的2.3%。如果以国土面积平均算排在世界最前列。但直到九十年代初,已经开发的只有23.2万千瓦,网上2010年资料为68万千瓦。我们想,如果水电真能广泛开发,不仅可以解决国内用电的问题,应该还可以向印度出口吧。此外,这里阳光比较强,太阳能发电应该也有很大的潜力。不过说是这么说,也不希望他们水电站修太多,中国现在开发水电已经太过分了,造成了环境、移民等很多问题。

点着蜡烛的这家有两个孩子,儿子还抱着,女孩已经有半人多高,很大方地跟我们说英语。我们在尼泊尔各地,都喜欢逗小孩玩。孩子们一般也很配合。给他们照相,还经常主动摆出姿势。我们还抱婴儿玩,当母亲的也不介意。在国内,这是不太常见了。回到武汉以后的第二天,外地朋友出差过来,在他的酒店的电梯里冲一个抱着的小孩笑,他的父母面无表情,感觉怪怪的。看来不该把尼泊尔的习惯带回到中国来。朋友说,在咱们国内逗陌生人的小孩,人家还怕被拐走了。

这次路上见到的几乎所有的尼泊尔人,无论男女、年纪,都会对我们报以善意的微笑。相反的是见到有的国人,我们主动打招呼,他们没有反应。当然也有比较热情的。

到尼泊尔有一句话是必须会说的:Namaste,相当于“你好”,本意是“向您所有的神圣的品质致敬”。我们说Namaste,对方会双手合十,低头致意,回敬一句Namaste。如果我们说一句“中国尼泊尔是兄弟”,他们可能更加热情。

08年去四川藏区,正碰上形势紧张。当时给一位长期做藏区助学的朋友发短信,她回复说,没有问题,在藏区“扎西德勒”就是最好的通行证。也可以说,在尼泊尔,Namaste就是最好的通行证。甚至不会说这句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善意的自然的微笑,瞬间就让陌生人的心灵有了沟通。

我们在路上谈到这个话题,有朋友说,电视里看朝鲜人也经常微笑,和尼泊尔人有什么区别?区别应该是很大的。朝鲜人那种微笑,多半是国家统一安排的吧。为了显示他们多么幸福。尼泊尔人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非常自然的。人和人之间气氛的祥和,来自于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祥和。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国内陌生人之间的这种微笑变得稀有了。回来以后的一天,去邮局咨询点事情,值班的那位妹子面无表情,有些不耐烦的样子,好象咱要办什么坏事。于是压了压火气,继续微笑着跟她说话。最后几乎笑脸都撑不下去了。这时候她也笑了,笑得放松,也好看。还是微笑好。微笑是要双方互动的。如果你笑了对方几秒钟内都没有反应,是维持不下去的。多笑一笑,多点善意,本来多好的事情。怎么会这样呢?有没有学者研究过?该怎么解决?

说起来自己也未必是例外。在外面也经常对人保持防范心理,见到陌生人也拉着张脸。住处附近有一个安徽的小老板,在他那里买东西十几年了,从来是面无表情。大概是以前有些小店老板喜欢问私人问题,跟他们不相干的事情,问了干什么,麻烦。后来干脆就什么也不说,拿了东西就走。有一年快过年了,市场里其他的商户都关门回老家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营业,去买东西时,可以明显看出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最后鼓起勇气说了句“新年好”,他脸都涨红了,大声回了句“新年好”。以后再去他店里,他都比较热情地打招呼,我也学会笑了。生人问私人问题固然不好,但微笑一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怎么过了十几年才做到呢?

我们这家酒店门口有两个小门面卖手工艺术品。跟其中一家的主人聊起来。这是个印度教家庭的小伙子。他邀请我们吃完饭以后一起去喝咖啡。回来后我们就去了。他一定要付账,我们不肯,他说他可以打折,于是我们付了打折的钱。很便宜,五杯才17块钱。

他谈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十年前父亲心脏病突发去世,他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从学校退学,白天工作,晚上在家自学,然后到印度的学校考试完成学业。(这里离开印度边界只有八公里,可以自由来往、上学。)他开着这个纪念品商店,也兼职做导游。一个妹妹出嫁,是他准备的嫁妆,25000美元。很难想象,这笔钱在中国都很多了。印度教可能是这个传统。长兄为父,他付出太多了。弟弟还在读书,是私立学校,学费也是他出。我们问你什么时候结婚。他说在小妹妹出嫁以后吧。好难得的哥哥。他把手机里大妹妹的孩子的照片给我们看。看得出他很喜欢这小外甥。

我们问起印度教家庭嫁妆的事情。据他说,印度教家庭结婚要很多嫁妆。有的女子结婚时嫁妆不多,丈夫婚后会对她不好,打她,说你爸爸嫁妆给得不够,你滚出去。在印度,有的家长生了女儿就掐死。唉,希望这是极少数。看朋友写的印度游记,现在妇女地位比以前好,她没有感到女性地位多低,可能是妇女经济上独立了吧。

据《尼泊尔妇女》,尼泊尔新娘的嫁妆相比印度要少。尼泊尔关于嫁妆的法律规定也比印度1961年颁布的《嫁妆禁令》开明得多。1976年尼泊尔政府通过的《社会礼仪条令》规定了嫁妆金额的上限,即一万卢比外加一套黄金饰品。该条令对于婚礼邀请的亲属和朋友的人数也有规定。警察被授权调查违法情况并对违法者加以起诉。但法律的执行情况并不如预期,很大程度上这部条令被人们所漠视了。

不能不说,收取巨额嫁妆是一种陋习,但移风易俗不是仅仅靠法律和执法可以实现的。人们观念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我们社会的很多问题想要解决,也不能完全指望政府,有些事情单靠他们是做不好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从自己做起,无论是移风易俗还是社会责任,都从自己做承担开始,而不是一味埋怨。埋怨不起任何作用,经常还只有副作用。

王哥的夫人说我们一定要买一点他的东西,对他表示敬意和支持。他给我们都是成本价,的确便宜。她买了一样纪念品,按他说的价格又加了1000卢比。他不肯收,我们一定坚持他收。他送了我们两位女士每人一块披肩。在巴德岗那边她们问过价,一块400人民币。这是两份大礼啊,相当于尼泊尔一个月的工资。好感动。他说明天陪我们去看庙,给我们当导游,我们推辞了。
丢人的是,曾有一个中国女人,在这里住时丢了钱,跟他借钱,说回国以后还给他。他给了她16000卢比。这是一个尼泊尔人一个多月的收入。但是后来她不还了。她回去以后,电话上口气就变了,让他以后再不要找她。我们很气愤,找他要那个女人的电话,但是他已经删掉了。真是丢中国人的脸。

这位小伙子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加了微信,回国以后继续联系。他说,回家跟妈妈谈起我们,她妈妈很高兴,要我们下次到蓝毗尼一定去他们家里。我们也邀请他来中国,到武汉做客。

第二天早上从酒店出来才发现这两个店面都是没有门的,更谈不上锁门。里边挂的佛珠就不怕偷走了?看来这里治安的确好。


夜深了,还是不想睡。和守夜人聊了几句。他们值班到早上六点,收入300卢比。如果工作30天一个月,就是9000卢比。他的家在加德满都。他很幸福地掏出钱包,拿出儿子的照片。儿子非常英俊,在加德满都读大学。

有几位首都过来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这里实习。看他们在玩手机,于是向某一位问起尼泊尔上网的价格。手机有便宜有贵,便宜的人民币一百多块钱都有。电脑联网的第一个月要交约200块人民币,但以后每个月只需要30块多一点的样子,所以网络在尼泊尔还是比较普及的。问到他们在这里的实习工资,上面提过,人民币略超过200块钱吧。他的父亲在马来西亚当兵多年了,工资大概也就700块钱。这些学生都非常礼貌。

他们问,你上不上facebook?我说我们中国是用不了facebook的。尼泊尔有些方面比中国还是开放一些。

这里说一下尼泊尔的物价。尼泊尔的物价。生活日用品许多来自国外,所以并不算便宜。印度的最多,还有来自中国的,泰国的,越南的,等等。手工织品来自克什米尔的很多。买过一条毛巾,不太好的,十块钱。吃便宜些。蔬菜,一块钱左右一斤的多。小椰子两块人民币一个。羊肉十块钱一斤。饮料,一玻璃瓶可乐40卢比,比国内贵。烟差不多,人民币四块到九块多的都有。在博卡拉吃川菜,菜不少,味道也可以,平均40块一位,比武汉明显便宜。住,在著名景区奇特旺,没空调的标准间70块人民币,有空调的就要160的样子。听人说一个月要是自己做饭需要2000到2500卢比。也就是150块钱上下。问阿颇如果外国人在尼泊尔长住吃饭租房等一年需要多少钱,他说八九千人民币。这应该是说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吧,一般尼泊尔人的工资都到不了这个数。

一份英文报纸,四大张,五卢比,三毛多。杂志就比国内便宜多了。买了一本象《小学生天地》那种32开的小杂志,十块卢比,只六毛多点。书籍,买的这两本书都是尼泊尔出版的,《尼泊尔妇女》比国内的书便宜,《尼泊尔旅游指南》贵一些,可能这本书的购买者主要是外国人。书店里国外出的英文书很多,价格当然比较高。旅游地图,印刷特别精美的,30块人民币,差一些的20块。深圳地图这种是六块。小学生的练习本,记不很清楚,好象是50卢比。最便宜的圆珠笔,五卢比。

长途大巴比国内便宜。据《尼泊尔旅游指南》,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202公里,有一家公司Greenline的空调车是600卢比,不到40块钱,送早餐。其他的班车有不到三美元的,不到20块。不知道是不是车顶上也坐了人那种。坐飞机,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是61美元,370块钱了。这是几年前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涨价。

房租,上面说了奇特旺那位老师的店子是400块一月,另有朋友在加德满都的店面,也就十个平方吧,他说月租是2000人民币。尼泊尔的房价,写第六天加德满都的行程再谈。

尼泊尔卢比对人民币的比价现在是比较低的水平,看网上资料,前两年曾是11:1左右。尼泊尔这样国家其生活水平是不能简单用汇率来算的。中国物价和他们不一样。在中国需要花钱购买的一些服务,他们可能在亲戚朋友帮忙就解决了。

这是一张尼泊尔文的报纸。漫画可能是嘲笑政党领袖的争斗的。


我们酒店大堂里的杂志。


第二天起来我们去参观佛祖出生地。在遗址公园外面,我们见到了玩眼镜蛇的老人。


这是卖早点的。


佛陀出生地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年代已经太久,现在能看到的和佛陀相关的遗迹占地面积并不大。《尼泊尔旅游指南》说能看的地方比印度的鹿野苑和菩提伽耶要少,也可能很多遗址还没有被发掘出来。鹿野苑是佛陀成佛后初转法轮处,最初的僧团在此成立。菩提伽耶是佛陀悟道成佛处。另外一处著名的纪念地是佛陀的涅槃地拘尸那罗,也位于印度境内。

蓝毗尼这里有摩耶夫人祠旧址和阿育王石柱。摩耶夫人是佛陀的母亲。阿育王石柱建于公元前259年。阿育王在印度其他地方也建了这样的石柱。他免除了蓝毗尼这个村子的税收,并且向人们赠送了1000枚金币。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都到过这里并留下文字记录。七世纪的时候石柱遭雷击破成两半。14世纪以后这里凐没无闻了,直到1895年才被西方考古学家发现,当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森林。

摩耶夫人祠。


遗址。


美丽的尼泊尔,最美的风景是人 最美山水风景图片大全

摩耶夫人祠后面有一个水池,传说她生下佛陀以后就在这里洗浴。有一队学生来这里参观,老师给他们讲解。我们真希望下次来能到学校和老师们好好交流一下。


池子后面是一棵很大的菩提树,据说佛陀小时候在树上玩过。

大树旁边有一位盘腿坐着的青年男子,在游客手上缠红线,表示开光,交费自便。他说中国的中央电视台采访过他。他身边放着几本书,有佛教书籍,也有尼泊尔的中文课本。

据《尼泊尔妇女》,2006年外国游客平均在尼泊尔停留的时间是12天,很多人来尼泊尔是为了徒步和爬山。2001年统计,徒步的游客占27.9%,休闲观光的占51.8%。只有3.8%是来朝圣的。2004年朝圣的游客占到11.9%。这说明当时来尼朝圣的人不多,而且蓝毗尼不是尼泊尔唯一的朝圣地。相比麦加和耶路撒冷,蓝毗尼可能很要冷清一些。在中国,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佛陀出生在尼泊尔,以为佛陀是印度人。

附近有三十多个国家修建的寺庙。我们参观了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建的寺庙,有的还没有完工。各国寺庙建筑风格差别很大。韩国寺、泰国寺等比较壮观。泰国寺有一种捐赠方式,出相当于20人民币,可以在一块瓦上写上自己或者亲友的名字,这块瓦将被盖到屋顶上。

在尼泊尔寺,我们还看到一只残疾的白牛,四周的人们对它都很好。这只牛吃饼干。

这是缅甸寺。


我们呆的时间最长的是中华寺。中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委托深圳弘法寺管理的。弘法寺开山方丈是武汉新洲区的本焕长老,现任方丈是襄阳籍的印顺法师。知道我们来自湖北,寺里的师父非常客气。说起来咱们湖北和尼泊尔还是有些渊源的。比兰德拉国王生前十次访华,曾经到过武汉。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留华同学会)的现任主席是武汉大学的毕业生。佛陀生在尼泊尔,而佛教中国化第一人道安大师是客居襄阳的名人,以后襄阳是不是可以拿这个做点文章,增进两国文化交流?

中华寺也有一群学生在参观。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孩子们很高兴,要我们跟他们照相。我们的小王笑言找着当明星的感觉了。在佛陀“唯我独尊”塑像附近时,我们自己人照合影,旁边的人也纷纷打开相机给我们拍。我们也就不客气,尼泊尔游客合影的时候我们也给他们拍。

这是跟我们打招呼的一家人。


离开蓝毗尼,下一站是博卡拉。

半路加油,加油站附近很有几个小孩在玩。有个十几岁的姑娘和妹妹守着一家杂货店,妹妹给我们倒茶喝。


可爱的小家伙们。


还有一位。


博卡拉号称尼泊尔的天堂。中午一点多出发,到的时候已经八点了。博卡拉的夜景显得比其他城市繁华,商店很多,外国人经营的也不少。

住在一个阿颇他们熟悉的宾馆。据《尼泊尔旅游指南》,博卡拉的宾馆酒店各种价位都有,有10美元以下的,有10-15美元的,也有20美元以上的。看书里列举的几家宾馆的房价,最低的是DhaulagiriView,单人两美元,双人四美元。还有一家Deurali,单人一美元,双人五美元。有一家叫FishtaleLodge的酒店是最贵的,有12个豪华间,48个标准间,每晚都在100美元以上。包括基辛格博士、卡特前总统、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日本和泰国的王太子以及两任联合国秘书长,都曾在这里下榻。另外有一家位于博卡拉西南部的FulbariResort是尼泊尔最贵的酒店之一,一间房加早餐收费在200美元以上。

吃饭之前我们还是到街上转。往闹市区走不远,有几个人坐着生火取暖。其中一位高个子的男子见到我马上站起来,拉着我往火堆走。吓了一跳,根本不认识他啊,这是要干什么?原来他是要我坐下,跟他们一起烤火。他们是巴基斯坦人。他们认出我是中国人,就非常兴奋,所以招呼一起烤火。他们说,中国,好,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兄弟。中国现在发展很快,很强大,我们都高兴。说起来他们是克什米尔人,属于巴基斯坦那边的。在这边经营布艺制品、乐器等生意。知道是友邦人士,我大大方方地坐下来烤火跟他们聊起来。有位小姑娘是尼泊尔人,看面相长得象中国人,正在念大一,学医的。她说想学中文。给他们几位照相,他们很高兴。这时旁边站着的一位尼泊尔大叔不乐意了,拉着我走到人行道中间,然后指指自己。原来他是要给他照。赶紧“OK”了一句。但他又要我等一等,他要整理整理衣服。他上身穿的衣服比较厚,交叉绑着白色的布带,但下面只穿了一条红花裙子。拍完了照他很满意,伸出大拇指称好。然后我们又一起合了张影。

另外一个小伙子长得颇帅气,也是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人。知道我来自中国,他要我进到店子的最里头。收银的柜台后边摆着一个镜框,照片是他在丽江机场照的。然后他打开音响,传出的歌声居然是云南民歌。这让我这中国人大生好感。他说去过中国,喜欢中国,喜欢中国顾客。赶紧跟他握手。

不过吃晚饭再出来跟他说话,他就开始推荐他卖的东西了。说中国人,给你打折,朋友价。那些木雕是很精致,但价格也不低。想了想还是没买。他喜欢中国应该是真,但摆着在中国的照片,放云南民歌,是不是也有讨中国顾客喜欢的因素?这也可能是他的生意经。

还有一位中年人也来自克什米尔。问他是北边还是南边?巴基斯坦那边的?他说,没有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就是印度的。听他这么说了,就说了几句印度的好话,文化深厚,这些年发展快。他态度好起来。说印度发展是还可以,但跟中国差距很大,而且印度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我说中国也很严重啊。他说可是没太听说这个。

看到一个手工织花的挎包,想买一个回国送人,跟他磨了半天,价格拦腰一砍,他不乐意。最后说750卢比干不干?他犹豫了一会,说你的意思是不是50人民币?(博卡拉公开兑换比价是14.92。)那好,你给人民币。成交。后来听说付人民币是不符合规定的。不过也可以看出咱们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是上去了,人民币国内是不值钱,到这里是硬通货。

这是两位热情的巴基斯坦商人。


博卡拉有一个著名的大湖叫Phewa,翻译成费瓦湖。面积排在尼泊尔第二位,跟杭州西湖差不多大。到博卡拉一是看雪山,二就是看这个湖了。1988年出版的一本《尼泊尔游记》,作者CharliePyeSmith说,在他去过的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平和宁静适合休闲的景区,在肯尼亚是以澙湖和珊瑚礁闻名的小岛Lamus,在塞内加尔是坐落在小岛上的法式小镇圣路易斯,在印度是果阿,在尼泊尔就是博卡拉了。中国是哪里?应该是大理吧。大理有苍山洱海,跟博卡拉的风景还真有些相似。博卡拉的生活节奏也是懒洋洋的,跟大理差不多。难怪这么多老外喜欢到博卡拉。我们在这里只有大半天时间,打过招呼的游客就有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乌克兰、孟加拉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当然中国人也不少。

《尼泊尔旅游指南》说,七十年代以前,博卡拉还是一个小地方,是西方游客让这里热闹起来。网上有一篇文章说:“上世纪60年代,博卡拉突然成为西方嬉皮士的乐土,他们从阿姆斯特丹出发,一路来到尼泊尔,最后留在了博卡拉,因为在他们心中,博卡拉是嬉皮之路的终点,是他们心中的麦加。只是到了今天,真正的嬉皮士越来越少,背包客倒是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博卡拉,与嬉皮士相比,他们或许只是缺少了那份愤世嫉俗的激情,却更多的以宁静的状态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尼泊尔】博卡拉,满眼尽是背包客》,“我就是血糖偏低”的新浪博客。)

现在不是旅游的旺季,各大景区的人数不算特别多。不过,看统计数字,在尼泊尔旅游虽然是第二大产业,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还是有限。尼泊尔的旅游发展较晚。中国驻尼大使馆网站上的一篇文章《尼泊尔掠影》中说,“开始让世界走进尼泊尔、了解尼泊尔的,不是尼泊尔人,而是一个俄罗斯人----鲍瑞斯·列萨尼维奇”。此人生于1905年,卒于1985年。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劝说当时的马亨德拉国王给来自印度加尔各答的20位女性游客颁发15天旅游签证,并最终胜利推动该团访尼。他还在他的饭店里举办了尼泊尔历史上首次手工艺品展览。从此尼泊尔迈出了旅游开放的第一步。据《尼泊尔旅游指南》,1961年访尼的游客为6200人。1999年增加到接近50万。后来因为一次和塔利班相关的劫机事件和毛主义党军事行动造成的动荡,到2004年游客数下降为288000人,2005年是375398人。官方对旅游业产值的希望是占到GDP的4.1%。(这里说的当是国际游客带来的产值。以上豆瓣网那篇文章说了,旅游业占比是29%。)

阿颇的同学、我们的导游对我们讲,如果每年外国游客来到尼泊尔的有两百万人,那尼泊尔百姓的生活问题就解决了。这有道理。两百万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中国2013年前11个月到泰国旅游的人数达441万人次,预计2014年将达700万人次。(2013年12月16日环球网)武汉现在一年到泰国旅游的人都有20万,每周往返泰国的航班在60个以上,如果每年有两万人能到尼泊尔那就不错了。不过,中国人去多了尼泊尔的原生态是不是也会破坏得厉害?比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会不会也出口到尼泊尔?

据尼泊尔《共和国报》2011年10月16日文章(转引自《环球时报》),到尼泊尔的游客中,中国游客人数占8%。2011年前九个月,中国抵达尼泊尔的游客增加了150%。在尼泊尔日均消费80美元,几乎是总体游客平均消费的两倍。8%,以50万外国游客算,只有四万中国人。中国游客到尼泊尔的潜力是很大的。

第二天我们起得比较早。走到宾馆院子里,抬头蓦然看到雪山。

打开微信,王哥的夫人招呼我们上楼顶去拍雪山和日出。上到楼顶,果然视角要好很多。


前一天我们是晚上到的,没有看到湖。现在依然看不到。雾气升腾,恍如仙境。


吃过早餐,我们坐车上山去看和平之塔。这里离博卡拉市区并不远,有的白人游客是步行上山的。但这么短的一段公路,最后一段不是水泥路是土路,也不宽,错车还有些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村村通基本也是水泥路了。

看到路边有两个小男孩背着书包走路,猜想他们是去上学的。王哥的夫人赶紧招呼他们上车。他们俩一路小跑上了车。他们的学校就在靠近山顶的地方。

下了车,要走几分钟才能上山。景区入口有几家商店。有一家打了个中文横幅:“这个楼顶拿出来让你的饮料和食品。清洁厨房。良好的厕所。”这语言不是太通。相比之下,英文的标识语言都不错。

尼泊尔大街上招牌、标识尼泊尔文和英文的都有,中文的不算多,但也有一些。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

这个和平塔是日本僧人建的。他们计划在全世界建一百座。据说这里有佛陀的舍利供奉。但英文说明文字没有提到这一点。

从这里看雪山视角很好。

很美。雪山,大湖,小城。


这里看博卡拉还是不小的,感觉上应该相当于我们国家一个中偏小的地级市,如湖北的荆门、鄂州等。但是看网上资料,博卡拉的人口是十万人。有说博卡拉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的,也有说比拉德讷格尔是第二大城市的,也就是武汉刚结成友好城市关系的那个地方,人口15万。

下山来买了几瓶喜马拉雅矿泉水。上次在汉口卓尔书店听刘醒龙老师讲座,他说一辈子要做三件事,一是看一次杨丽萍女士的演出,二是喝一喝珠穆朗玛峰的冰川水,三是精读《红楼梦》。我们已经喝到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水了。味道不错。不过有朋友说在山顶喝的自来水更好些。

从山上下来参观了一个在溶洞里的印度教的寺庙,最深处是一个瀑布。寺庙外有很多店铺。买了两对小绢人,十块钱一对。回来后送给一位朋友,问他多少钱愿意买?他说一对100吧,起码要50。好啊,以后带一包回来都卖给他。

加德满都和博卡拉都有“高山飞”的旅游项目,坐上飞机看珠穆朗玛峰等雪山。我们到博卡拉机场问了下,要排队,收费也比较高,就没去了。尼泊尔全国有46个机场,相比之下湖北只有武汉、宜昌、襄阳、恩施等几个机场,当然还有军用机场。比尼泊尔好象少多了。博卡拉作为尼泊尔前几名的重要城市,机场应该是不错的,不过从外面看比较小,也比较简单。


到了吃饭的点了。我们找了家中餐馆。这里有川菜馆、粤菜馆等。

大厨手艺不错,人也谦和。菜价也不高,比武汉便宜。我们几天没有吃中国菜,这一餐吃得比较多,平均一个人40块钱。

我们问到中国人在这里工作的收入问题。这位师傅说跟国内也差不多,但是这边物价便宜,开销小很多,可以说一年只用花几千块钱。在国内赚得多花得也多。他一年在这里工作十个月,没有休息日,然后过年期间回国两个月和家人团聚。为什么背井离乡,他说为了孩子读书。说到孩子,言语间很惦念,也有自豪。孩子读书很不错的。

在尼泊尔的餐馆消费,有10%的钱是要付给服务员的。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所以服务员工资虽然只有大约五六千卢比,实际收入要更高些。

还有其他的中国人在这里吃饭。有一位穿着灰色的长袍,长得也象在中华寺见到的那位师父,于是跟他说,您是出家人吧。他大笑。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东土大唐。他是湖南人。

这是菜单,可以和国内的价格比较一下。


抽空到街上看了下书店。找到两家。有一家规模大一点,主要卖中小学生教辅的,也卖一些英文书,主要是旅游手册。另一家店面较小。想想也是,十万人口的规模,不过相当于我国一个县城,我们县城的新华书店有多大呢?这些英文书基本是进口的。比较感兴趣的是汉英词典和藏英词典。

在尼泊尔经常可以看到和西藏相关的东西。象巴德岗卖的木雕,有中国清代官员和夫人形象的,问是从哪里来的?说是西藏。问当地人有没有去过中国?去过内地大城市的很少,但有些人到过拉萨,还有的到过Khasa,也就是中尼边境口岸樟木。《尼泊尔旅游指南》这本书里也说,尼泊尔是了解西藏生活和文化的少数窗口之一,书里还有专门的章节讲怎么样从加德满都出发到西藏旅游。最后一天在加德满都的一家书店买书,看到的关于西藏的书比关于尼泊尔的还多。不象国内的书店,这里新书旧书是一起卖的,有的书看起来已经很有年头了。主要是英文的,还有其他语言的。也有达赖喇嘛的书,有一本书是“theArt of Happiness at Work”。

加德满都东郊的博大哈佛塔,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著名的雪谦寺(SechenMonastery),原来在四川甘孜州的德格县,文革期间被毁,后来在加德满都重建了,在国际上享有不低的知名度。

加德满都有藏人聚居区。博卡拉附近有上千人的藏族难民聚居区。这里的藏人主要是五十年代达赖出走后以及文革期间来到尼泊尔的。我们在加德满都的时候本想去看看藏人聚居区,但时间来不及。尼泊尔朋友说,当初来到这里的藏人很多,尼泊尔政府划了一块地给他们盖房子居住,后来就定居下来。还有的人和尼泊尔人结了婚。

来到尼泊尔的这些藏人,只当他们是普通老百姓。象木斯塘的藏族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也曾经去看望,关心学校的师生。据说木斯塘的藏族文化是最原生态的。武汉老乡、武大才女李遥岑最近出了一本《孤独的路,没有尽头——梦游木斯塘》。我们这次说过话的藏人很少,主要是在寺庙里修行的喇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来到尼泊尔的,也许只是来学习交流的。大家说话都客气,也比较亲近。在博卡拉的一家藏菜餐馆,冲着站在二楼的一位藏族男子喊“扎西德勒”,他也回了一声“扎西德勒”,并且向我们招手、微笑。

值得一提的是,藏人的到来对尼泊尔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尼泊尔旅游指南》中说,如今有人讲,要说到吃,从曼谷到伊斯坦布尔,加德满都是最好的去处,有许多国家的餐馆。而在1955年,全市只有一家餐馆。大量餐馆的出现,和五十年代以后藏人的到来关系重大。很多的中餐馆和西藏餐馆都是藏人开的。

此外,地毯制造业如今是尼泊尔换取外汇最主要的产业,1997年换汇占总额的超过一半。而1979年只占10%。尼泊尔地毯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和瑞士很受欢迎。他们的地毯制造业历史其实很短,也就三十多年,是西藏人到尼泊尔以后才兴起的。现在地毯业的从业人员有15万人之多。

很可惜,觉得书比较贵,在加德满都那家书店没有买关于西藏的书。

这是西藏地毯的门店。摄于加德满都。


博卡拉的街道中心可以看到这样的古树。


尼泊尔人很有艺术情怀,连花盆都做成动物的形状。烟灰缸也是,有大象造型的,还有龙的。龙自然是受中国的影响。


有位先生来自克什米尔。他没有到过中国,不知道武汉,却知道湖南和长沙。问是怎么回事?他说他女朋友是湖南的。今年就准备结婚了。怎么认识的?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原来是游客啊。现在的女孩也是很有意思,有胆量,有追求。祝福这对异国情侣。

他的店面橱窗上的汉字。


本来准备在博卡拉再过一夜,临时决定还是回巴德岗。王哥昨天晚上在一家画店看中了一幅喜马拉雅山的油画,今天行车不经过那里,他提了两次想请司机绕一下,不能失信于人。于是绕回去买了下来。

下午没别的事情了,在湖上划船。自己划船一小时是350卢比,请专人划是一小时400卢比。自己划一天是800卢比。每条船最多可载四人。湖里的船有四人坐的,也有两个人的,还有一位老兄就一个人划,到了湖中心停在那里晒太阳。这小日子过得。

山上有不少人在玩滑翔伞。我们这次就免了,没时间了。


上车准备回巴德岗。博卡拉到加德满都只有202公里,加到巴德岗的一点路,走了六个小时。这条公路前175公里是七十年代初期中国援建的。沿路地势大多相对平坦。半路加油,天已经快黑了。离加德满都还很有一点路的时候,车窗外的灯火就已经很密集了,说明这里人烟稠密。

回到巴德岗已经十点钟。住在第一天来住的宾馆。我们都有些失落。因为已经是第五天了,还有两天就要离开加德满都回国。要是多呆几天就好了。虽然主要的景点已经看过了,我们觉得了解尼泊尔刚刚开始。但是机票已经订好,这次只好带着遗憾回国了。

我们一致商定,明天不做特别的安排,佛陀舍身饲虎的那个庙以及加德满都著名的猴庙都可以不去。想去农村看一看。阿颇答应了。除了村里,我们还想去看看学校和医院。大加德满都地区发展水平比较好,外国游客也比较多,我们该去比较偏僻一些的地方。

我们说,以后如果再到尼泊尔,雪山、国家公园都可以不去了。除了在加德满都谷地欣赏历史建筑和手工艺,一定要到农村走走,深入民间了解当地文化和民生,多和普通人及尼国精英接触。要多住一段时间才好。我们遇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一呆就是两个月。

几天下来,对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又有一些新的感受。旅行应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的。自然景观要看,人文风情也要看。要看历史古建,也要看民俗非遗。不能只看表演,要深入进去,和当地人“人人合一”,打成一片。此外跟谁一起去很重要,旅行团成员之间也要有良好的交流。跟旅行社走就达不到这个境界了,和当地人是隔离的,团员之间也难深入交流。

这次去跟几个朋友一起,都很不错,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多次看到慈善组织和国际NGO的公益广告牌。这里说的是:我听不见,但我可以做编织。


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天还没有亮,一个人上街闲逛。巴德岗一般居民据说九点钟就睡觉了,早上起得很早。运垃圾的拖车这时候开始工作了,妇女也开始在井里打水。早上的气温很有点低,大概几度的样子。

走过杜巴广场,到一个小巷子边上,看到一个戴着毛线帽子的小女孩。跟她打招呼,问她几岁,11岁了。她英语懂得不多。她想要onerupee,想起尼泊尔朋友叮嘱过,不要给小孩钱,否则把他们惯坏了,于是没有给她钱。问她是尼泊尔人吗?她点点头。家住哪里?爸爸妈妈呢?她指了一条巷子。于是跟着她走过去。拐了几道弯,最后到了一处小小的平房跟前。房子前面还有个小小的院子。问她就是这里吗?她说是。你爸爸妈妈呢?不在家。

只有她和姐姐在这里。她找到姐姐拿了钥匙开门,领我进到房间里。不大的房子,屋里很暗,看不清楚,依稀可以辨认出床上堆着破布一样的被褥,也比较脏。她摸索着墙壁,说要我看pusa,猜想是说菩萨。墙上开了个方形的洞,可以看到一幅神像。那是印度教的神。

还是很冷。她坐下来,点着了一个蛇皮袋子引火取暖。蛇皮袋子发出难闻的焦臭味。她姐姐把捡来的木板点着了烧水。木板上都有钉子。这灶非常小,可能不到一尺高。


问了她们姐妹一些问题,但她们会英语有限,只听懂了几个单词,有plastic,India。猜想大概是父母亲都去印度了,带着她们的弟弟去打工了,只有她们俩留在这里。Plastic?捡塑料?到印度去捡塑料卖了?

气温很低,姐姐却只穿了一层单裤。问她有衣服穿吗?因为看到角落里堆着一些很旧的冬天的衣服。她说没有衣服穿,这些是爸爸的。难道是爸爸捡来的?心想,应该给她们买一身棉衣穿。

她要我等一会,一起喝milk。后来知道她们是在煮红茶。我想把同行的几位朋友都领来看看,就请她带路回宾馆。

非常怜惜这个孩子。经过杜巴广场,她说想吃东西,是五卢比的一个油炸面圈,很象武汉的面窝,只是小一些。她自己要付五卢比,我给她付了。经过一个卖酸奶的店子,她停下来望了望。于是给她买了一桶,130卢比,相当于八块钱吧。巴德岗的酸奶的确很好喝。

到了宾馆下面,朋友们还在忙,我就在楼下呆了一会。掏出两百卢比想去买烟,附近没有卖烟的店子。她说,Surya?我去买吧。她就小跑着走了。过了好一会,她回来了,拿着一包烟和找的零钱。她把零钱还给我。

尼泊尔朋友阿颇就在宾馆一楼,他也看见了这个孩子。我找他换卢比,没有说干什么。我是想给孩子们买点东西。他不喜欢我们给小孩子们钱,在博卡拉的时候,他都直接说了“这有些伤我”。他是出于自尊吧。他说那小孩是印度的。我们几个人半信半疑。我觉得多半还是尼泊尔的。所以,今天带这个小孩过来,我有些支支吾吾。他却没有异样的反应,还跟小女孩聊天。

买的酸奶就放在一楼的桌子上,让她喝她却不喝,说要回去带给姐姐喝。这让人更对她心生好感。

我们一起五个人,跟着她去了她家。朋友们看到房子的破旧,非常地感慨,尼泊尔的穷人怎么过着这样的生活。这是加德满都地区,不知道穷乡僻壤是什么样子。这时候邻居也过来了。一个尼泊尔妇女抱着孩子,邻居家的小孩也过来说话。我们有人给了这女孩一块巧克力,她不吃,递给妇女抱着的那个孩子。


究竟她们姐妹家里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继续问,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有一位很秀气的小姑娘走过来,跟我们说汉语。发音不错。她手里抱着一个婴儿。用英语问她去过中国吗?她说Yes,Shanghai。后来知道她英语会得不多,她的意思是她认识中国人,上海来的中国人,就在巴德岗认识的,她从他们那里学的汉语。她说她是印度人。父母在这里捡plastic。原来如此,她们不是尼泊尔人,是印度人!他们父母在巴德岗捡废品。这就明白了。那些堆着的旧衣服也有了解释。问经过的尼泊尔人,他们确认,这对姐妹也是印度人。

阿颇对印度不喜欢,说印度人有些贪得无厌。但刚才在宾馆他对这个女孩的态度还是不错的。这对姐妹的尼泊尔邻居们,看来和她们相处也可以。我们决定给孩子们买点东西。不管她们是印度的还是尼泊尔的,都是孩子,都是可爱的孩子。

刚见到这个妹妹时,问她是尼泊尔人?她点头。她会不会是不愿说自己是印度人,因为印度人在这里名声不很好?也许是她会英语不多,没有听懂吧。希望是这样。

我们决定给她们姐妹俩买羽绒服。这时候她的姐姐指着那个会说汉语的女孩说,给她也买一件吧。于是带着她们三个孩子一起往外走。这时候另外一个孩子跟过来。她们几个不太高兴,说不要给她买。也好,多了我们也受不了。到了卖衣服的市场讲价,没有讲下来。那妹妹就说,跟我走,有一家。可能那家比较便宜。走了好一会到那家,却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回到前面那家。三人每人一件羽绒服,一条裤子。开始给她们选了比较厚的毛裤,她们不要,要一种虽然薄但比较好看的裤子。这时那第四个孩子又跟上来,一定要我们给她也买,于是给她也拿了一件羽绒服。

这时候那三个孩子给我们的印象有点不对劲了。那对姐妹说,给我爸爸也买衣服好吗?那个会说点汉语的女孩说,给我弟弟也买一件吧。我们觉得阿颇说的“贪得无厌”是有道理的了。没有再给她们买东西,告诉她们我们还有事情,要出门,于是告辞。

回到宾馆,那几个孩子又跟着过来了,要给爸爸买衣服,要给弟弟买衣服。后边还跟了另一个女孩。她说你们给她们买,不给我买。我看那个会讲汉语的小孩说话比较有规矩些,就蹲下来对她说,我们已经给你们买了东西了,再不能要了。人都要靠自己。她低下头想了想,不再说话。刚才在市场,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妇女,那就是她的妈妈。对她印象比较好,比较诚实。剩下的一天多时间多次见过她,她再也没有找我们要东西。


我们准备去往东走去大山里的农村的,但那边的学校也没有联系好,就转而去了佛陀舍身饲虎典故的发生地Namobuddha(南摩布达)。看这个地名的拼写,意思象是“南无佛”。从巴德岗出来的路还是不错的,是日本援建的,但后来就是土路,很不好走了。

我们中途停下来看雪山。这里拍摄雪山视野很好。有时白云飘来,分辨不出哪里是云,哪里是山顶的积雪。朋友指着斜前方一个山头说,那个山是中国的。据说看喜马拉雅山视角最好的地方是离巴德岗很近的纳加阔特,可以看到十座世界最高峰中的五座。我们这次没有去那里,不过看《尼泊尔旅游指南》中纳加阔特雪山和梯田的照片,气势跟我们这里差别也不大。


我们和住在路边的农民聊天。这时一辆班车过来,车顶上都坐满了人。看得我们心惊肉跳。这公路边就是悬崖,出了事就不好办了。想起第二天去奇特旺的路上,还看到一辆班车车顶上有一群羊。


Namobuddha的寺庙建筑基本是新修的。住庙的僧人看来是藏传佛教的。看介绍,这是一个佛教教育中心。就朝拜的信众捐献的纸币来看,有来自尼泊尔的,也有来自不丹和印度的。出来的时候看到一大队印度妇女,听说她们是坐了20多个小时的汽车来这里朝拜的。


这是庙里的小喇嘛。


下山的时候尼泊尔朋友说,你们小心哟,这里有老虎。我们几个老爷们开玩笑,说我们不怕,我们这里也有三只老虎,女人是老虎嘛,我们有三个嫂子。晚上在加德满都阿颇亲戚那里说到这个事,亲戚们笑得前仰后合。

车开出不久,发现路边有柠檬树,于是下车来问女主人我们能不能摘一些?摘完了算钱,我们上车准备走。车刚启动,后边就有三个孩子跟上来。给了他们饼干吃,然后继续开。我们没想到的是三个孩子跟着车跑起来了,路很窄,这样很危险,于是我们只好把车停下。他们找我们要五卢比。尼泊尔的朋友们很生气,让我们不要给钱,跟他们说当地方言,让他们回去了。

从在蓝毗尼开始,阿颇就说乞讨的都是印度的,没有尼泊尔的,我们将信将疑。有尼泊尔人也很正常啊,中国的乞丐也很多。不过后来看到的,的确尼泊尔小孩和印度小孩不太一样。尼泊尔小孩只要一卢比,不给也没有关系,不会缠着人不让走,阿颇说游客的钱露在外边孩子们也不会拿。当然山区也有这样的跟着车要钱的,应该是少数。山区条件很差,生活可能更贫苦些吧。

下午回到巴德岗,又两次碰到我们给买了衣服的那几个孩子。有一个尼泊尔女孩,可能上初中的年纪,说她们都是印度人,基本都没有上学。这时有一个印度孩子说,我在上学,她们几个都没有上学。上了学的是不一样,她的英语好得多,说话也有分寸一些。

尼泊尔女孩继续说,给了她们衣服,她们不会穿的,出来还是穿破衣服,下次还找人要,我们都送过她们衣服。听了这些话很感无奈。果然,第二天早上,气温还是那么低,那个妹妹又出现在我们宾馆,穿的还是昨天那一身,又找我们要衣服,给她爸爸买衣服。跟她说了这个不礼貌,她好象答应了,过一会又开始要了。那个抱怨我们给别人买不给她买的小孩,我们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后来我们都有些不高兴了。

很可爱的孩子,怎么弄成这样?是谁的责任?不读书怎么行?印度这些年发展也比较快,人均产值也有一千多美元了,比尼泊尔高得多,怎么还有这么多穷人?想到这些,心情沉重。

这是柠檬树主人家的房子。在这边的山里这样的房子比较常见。


尼泊尔朋友说,在他们国家,有人做了善事可以盖一个章。比如有外国人迷路了,当地人主动帮助,将他领到该国大使馆,就会给盖一个章子,证明他做过好事。积累到20个章子,自己有困难,比如没钱治病,那么可以到寺庙里,寺庙会给盖一个章,算是出证明,可以拿这个章子到医院免费治疗。这是鼓励行善的办法。用制度或者习俗确保好人有好报。

这种做法是不是很普遍?我们咨询过在武汉的尼泊尔留学生,他们也不了解。但我们觉得,这种做法如果真的制度化下来,对社会风气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

我们这些年出现了一些将好人逆向淘汰的事情。在街上做好事扶老人的人,被法院判定赔偿医药费,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恐慌,很多人即使想去扶老人也不敢扶了。某人曾做过好事捐过款,媒体可能张大其词地宣传,导致找他帮忙、要钱的人踏破了门槛,让他们过得无比沉重。武汉的道德模范吴天祥老先生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这是要把好人整死,也是要告诉社会上的人,千万不要做好事,你们成了道德模范,就会象吴天祥这样辛苦,只有奉献没有享受。

还有那些见义勇为的,很长时间内只是给予精神褒扬,没有拿出实际措施给他们治伤,解决他们家人生活等问题,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还有,社会舆论也大有问题。有人做了好事,人们的反应经常不是钦佩、关切,而是质疑、嘲讽,如果登了报,受了肯定,就讥讽他们做事是为了图名,甚至要名不要命。这是非常要不得的。这是逼着人们都不要去做好事。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社会心理。张伯苓先生早在民国时期就提出来了,当时这种心理就非常普遍。人们都在抱怨世风日下,但出了好人好事,为什么一定要质疑呢?为什么要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呢?这样质疑、挖苦的结果是什么呢?最后就是谁也不敢不愿做好人不愿为他人为社会作承担。请问真的有人希望是这个结果吗?张伯苓先生当时提出了一个办法,给做了好事的人写匿名信,夸奖他,鼓励他,这样渐渐地好人会多起来。

离开Namobuddha的下一站是加德满都,准备去吃午饭。路上我们谈起毛主义党。朋友说,Namobuddha这里就是当初毛主义党活动的地区。他们向村民摊派收钱。出了国的人收钱更多,说他们肯定赚了钱。《尼泊尔旅游指南》中说,要进入某些自然保护区,还要交50美元的“毛主义税”。现在政治上已经和解,不知道还有没有这回事。

《尼泊尔妇女》一书中说,毛主义党是1996年开始他们的“人民战争”的。他们相信国家的改变需要用bullet(子弹)而不是ballot(选票)来实现。书里评论道,公允地讲,出现毛主义叛军的原因,是腐败、政府无能和社会歧视。中国政府完全否认和尼泊尔的毛主义分子有任何关系。

毛主义党的战争给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造成重大损失。许多民房、医院、学校、通讯设施、政府机关被捣毁。到2006年,有13000人死于毛主义党的战争。流离失所的人在10万到20万之间。大约3000名教师离开岗位,影响到10万名学生的学业。国家的安全开支从1990-1991财政年度的10亿卢比增加到最近(估计是2003-2005年的数字)的100亿卢比。毛主义党有一个学生组织叫“全尼泊尔国家独立自由学生联盟”,制造了一系列关闭学校事件,对教育造成很大的冲击。据ThapaandSijapati2003年的一份报告,毛主义分子有的用孩子充当人盾,搬运士兵遗体,管理家务,做饭做菜,甚至还有让孩子充当性奴的。“人民战争”伴随的杀戮、抢劫和恐怖行为对孩子们的心理成长造成了影响,有的倾向暴力,有的生活在仇恨和恐惧之中。

难怪见到一些尼泊尔人,都对比兰德拉国王时代比较怀念。我们的朋友说,国王去世以后,国内的社会风气也不如以前了。现在已经政治和解了,希望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是选举海报。在城市农村都经常可以看到。


到加德满都了。来了几天了,这是第一次真正下车看看加德满都。市容实在不怎么好,垃圾也很多。我们几次进出市区,只看见两处红绿灯,但汽车、行人也不是非常守规则,让人想起前几年的武汉。有的公共汽车行驶时车门是开着的,门上还扒着一位乘客,看着让人惊心。

加德满都的街道。


找了家餐馆吃饭。他们卖一种面食,外观象武汉的汤包,但名字发音象“馍馍”,馅是牛肉的。菜主要是牛肉和羊肉,还有鱼。分量都很足,但味道我们不太习惯。吃了这么多尼泊尔的东西,觉得巴德岗的酸奶的确是很美味,还有水果沙拉也不错,至于一般的菜,不是很习惯。

我们回到巴德岗。先参观手工榨油的作坊。工艺和我国的基本一样。后来又去做木雕的商店。这是阿颇的朋友开的,工作室很简单,没有什么设备,全靠艺人手工。阿颇说,手艺高的师傅,收入还是比较高的,比一般工薪阶层高出好几倍。活也不少。不过年轻人愿意学这个的是越来越少了。这需要耐性,年轻人不一定坐得住。木雕的题材,主要是印度教神像和佛像,也有动物造型、佛塔等。

回武汉以后给朋友们看木雕的照片,有位妹子正计划去尼泊尔,看了以后说我怕。问她怕啥。她说怕去了买工艺品太多了钱花完了回不来。

尼泊尔的工艺品商店特别多。这不仅仅是因为游客要买,也是因为本地人有需求,无论是佛像、神像还是其他艺术品。艺术品早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许多生活用品都加入了艺术设计。想当年,我们国家也和尼泊尔相似,一个饭碗也有美术装饰。现在都用工业产品,和艺术远离了,即使有,一般也是批量生产的。
艺术让人心相通。工业产品讲的是品牌和价格,让人攀比,让人心疏离。

这是印度教的神像。这木雕有两米高,售价一万多美元。


这是佛像。


这是印度教的一位财神象鼻天。在工艺品店里非常常见。


这是印度教的猴神哈努曼。看着跟咱们的齐天大圣有些相似。巴德岗街上有多处哈努曼石像。


这个木雕的小象人民币80块。


卖佛珠的小店。


另一家店。


补一张博卡拉的。



晚上我们去加德满都市里,在朋友的亲戚家里吃饭。加德满都没有我们国家这种小区式的商品房,基本都是自己买一块地然后自己盖。就这一家的情况看,一平方米土地也要1600多人民币的样子。房子还在建造中,完工的只有一百多平方米,加上家具陈设一共花了20万。这里水泥砖、人工都比国内便宜。建筑工一天30块人民币。这样算的话他们家的房子单价精装修是3000块人民币以上。但加德满都的房价不能这样算,因为房子最高可以盖到五层。所以可以说加德满都的房价是很低的,就算一平米2000块钱吧,比国内的县城都要低。当然,十年前的武汉,房价也就是2000块钱一平米。我们在博卡拉住的旅店,三层,300多平米是肯定有,可以80万买下来,包括院子。

他们家的房子前面有一大块空地,四周也很寂静,灯光也不亮,所以过来象进了村子一样,没感觉是在一个大城市的市区。

抬头看天上,很奇怪,这里的月牙儿是两头往上翘的,横在空中象一只小船;国内的月牙儿是立起来的。第二天下午月亮也出来了,跟国内的却是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几个人想了又想,都没有答案。

晚上还是住巴德岗。


在尼泊尔的最后一天了。一大早起来,到杜巴广场散步。见到前面提过的一个摄影师组成的旅行团,成员分别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他们已经是多次来尼泊尔了。浙江的老师说,九月份他也刚刚来过。他们是深度游了。找旅行社联系,派车派向导,专门去农村拍摄人文风情。问他们拍什么呢?古建筑主要在加德满都谷地啊。他们去山里,拍农民和他们的生活,江苏的老师说,山里太好了,我们非常喜欢,幸福指数很高。到了晚上,我们是坐同一航班到广州转机,又跟浙江那位老师聊上了。他说,山里主要是土房子,很穷,大概象我们六七十年代那个样子。看来江苏那位老师说的“太好了”,肯定不是指历史建筑,更不是指经济发展,而是指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民风。

和几位摄影师道别回到宾馆,找我们同的几位朋友,只见到小王。吃饭还早,于是我们一起再出去转。有一群人在打羽毛球,听说我们是中国人,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是塑料那种。再往外走,已经出了古城的范围了。在一处神庙,外面有个戏台样的地方,好象是有什么宗教仪式,几位老年男子弹着乐器,妇女们则齐声唱歌。

再往前走,看到一条大马路。这条路是我们在尼泊尔见到的最宽的马路了。中间有隔离带。路的规格接近我们国家的一级公路,但不是封闭运行的。

路边烤火的印度母子。第一天就见到这位母亲,问她可不可以照张相?她说50卢比一张。我说那算了。她又说50卢比两张。最后没有照。后来经过她的摊子多次跟她打招呼,觉得人还是不错的。小孩也很懂事。再给他们照相,就没说给钱的事情了。


这是居民在排队打预防针。


发一张尼泊尔的秤吧。这是大的,还有很小的。


回到宾馆,我们其他几位朋友也都回来了。他们说去了一家“儿童之家”,见到香港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在这里实习。一会他们还准备去看看。他们买了些本子、铅笔等,大家一起再去。这时候香港的学生已经去加德满都办事了。我们先到二楼,见到儿童之家的负责人。这是一位巴德岗本地的先生,机构是一位荷兰人士和他一起建立的,还有一个点,一共有四十多个学生,包括少数几个在正常学校读书的学生。儿童之家,也就是孤残儿童之家,这里的孩子都是有残疾的。孩子们的父母每个月出一点钱,具体数字不记得了,可能是400卢比,很少的钱。政府每月也给补助,其他的钱来自社会捐助。

孩子们正在考试,我们不想打搅他们,只隔着帘子看了看。这个儿童之家有网站:www.suvadra.com,网页是荷兰文的。


见到一位高个子的白人,来自荷兰。他说去年到这里做过志愿者,这次来的时间不长,只算是来看看孩子们。他虽然个子高,很文静的样子,很有涵养。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在门口阳台上晒太阳的这个女孩。她腿有残疾,站不起来,可是她笑得那么从容、温暖。时间比较赶,当时没有跟她说什么话,但她的笑容让我们念念不忘。回国以后,把这张照片做了手机的屏保。


在尼泊尔最后半天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到加德满都,买点东西,转一转。

在车上有朋友提到了旅游业等经营理念的传播,帮助尼泊尔经营者提升细节服务水平,改善硬件设备,建立规范的旅游购物中心等。这方面个人完全外行,也不知道怎么操作。

车进加德满都,经过了大法院、中国大使馆等,最后到了王宫博物馆。这个王宫是建于七十年代的纳拉扬希蒂宫,2008年君主制结束以前,比兰德拉、贾南德拉两位国王先后住在这里。他们是1768年—2008年统治尼泊尔的沙阿王朝最后的两位君主。

这一天不是开放日,我们不能进去参观,只在外面照了相。比兰德拉国王1972年登基,2001年太子迪彭德拉因婚事遭母亲反对将家人射杀,包括比兰德拉国王夫妇、小王子、公主和国王的两位妹妹、一位妹夫、小弟弟迪伦德拉等人,国王一家几乎灭门。迪彭德拉也举枪自杀,送医院抢救后死亡。当时国王的二弟贾南德拉正在博卡拉,逃过一劫,嗣后登基成为新国王,直到2008年君主制废除。惨案发生时正是王室内部聚会,宴会厅里只有少数几名招待,王宫警卫都没来得及赶到,以致酿成惨剧。这次王宫惨案震惊世界。惨案发生的原因也众说纷纭。2009年,亲身经历王宫惨案、已经成为一介平民的贾南德拉前国王的儿子帕拉斯透露了堂兄杀害父母家人的动机。他认为动机有三:一桩没有做成的价值百万美元的武器交易被父亲否定;父母对他和女友的婚事加以阻挠;父亲宣布废黜(绝对)君主制的决定。(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网文章,作者席雪莲。)

多年过去了,迪彭德拉有印度血统的女友德芙雅尼·拉娜已经和印度某部长的孙子结婚。迪伦德拉的一位女儿西塔什玛丈夫2008年因病去世,2010年网上有消息说她在社交网上征婚。她自己讲应该是身边的朋友好心帮她做的网页。迪伦德拉死于王宫惨案,他的夫人也在不久后飞机失事。这一家人的命运令人扼腕。

关于纳拉扬希蒂宫,蚂蜂窝网站有中国游客写的帖子介绍。陈设比较简单,建筑面积也不大。


离开王宫,我们到附近的中餐馆吃饭。电视里放的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的节目。我们跟主人攀谈起来,问起收益和用工情况。主人说,要说请人干活,还是中国人得力。请尼泊尔人工作,三个尼泊尔人做事不如一个中国人。上班不准时,有时事情没有做完就走了。不知道主人说的是不是普遍情况。我们在巴德岗住的宾馆,前台、餐厅的小伙子姑娘们做事还是很不错的,一大早就起来,一直忙到晚上11点。

尼泊尔生活节奏比较比较慢,气候也比较温暖,人们生活态度又知足常乐,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有些人努力工作、赚钱、改变现状的动力不足?

看到尼泊尔人自然想起我们国内。中国人现在是以勤劳著称于世的,加班是常态。曾看到《凤凰周刊》介绍中国公司在蒙古国承包工程的文章,按照当地法律公司需要雇用一定比例的蒙古国工人,但是他们的工人工作效率比较低,权利意识强,到了下班时间就走人。修水泥墩子灌浆,必须当天完成,如果灌了一半就走,第二天水泥凝固了,就得敲掉重做。所以公司和当地人及政府出现了分歧。怎么说呢?勤劳是好事情,肯加班也不是坏事,但是过分了可能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中国工人这么卖力地干活,也是为了多赚钱养家糊口,公司对工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也不如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而且工作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速度、效率也不是一切。中国制造、承包工程竞争力太强,在其他国家也遭致了一些怨恨。站在人家的角度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任何事情有好也有坏,我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太快,因为专注于经济发展忽视了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

阿颇曾说,他非常欣赏中国人的一点是中国人的上进心和奋斗精神。不过这些年中国人跑得很快,但忘记看身后发生了什么。他说的可能是我们是不是失去了健康、亲情、智慧、快乐……

吃完了大家就去购物。很想看看加德满都的大学,没有时间了。尼泊尔一共有五所大学,第一所大学特里布文大学建立于1959年,是以比兰德拉国王的祖父特里布文国王命名的。历任国王也是该校的校长。加德满都大学有河北经贸大学建立的孔子学院。

加德满都一角。摄于王宫附近。


下一站参观著名的斯瓦扬布庙,俗称“猴庙”。猴庙,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猴子的庙。这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庙建在一座小山上。这是俯瞰加德满都全景最合适的地方。从这里看,加德满都还是相当大的城市,应该比我省的襄阳、荆州很要大一点。房子基本上是三四层的小楼,高层建筑只看见几栋,据说是公寓楼。有一片房子是加德满都的富人区,看不太清楚,也就是小别墅吧。

猴庙的猴子。


从猴庙俯瞰加德满都市区。


在泰米尔区购物。“中国大妈”购物果然不含糊。此行总计我们六个人一共买了两万多块钱的东西。有木雕、铜塑、茶几、茶托、餐具、菩提子手串、烟、茶叶、印度香、焚香木盒等。以为这些东西回去送人送不完的,小李回到家第二天就全部送完了。我买的不久也快送完了。


值得一提的是尼泊尔的茶叶。这里的茶都是红茶,要说味道,比起国内的名茶,可以说差距很大,但是包装非常精美。有一种木盒子二两装的,我们划价到约100块钱买下来,就这个空盒子,我们都见过近40块钱一个的。还有布袋、丝绸袋子装的,手工刺绣的,很漂亮。茶叶虽然味道很一般,但却是无公害的。看书里说,尼泊尔较少用化肥,第一是买不到,第二是买不起。这样也好。这样在尼泊尔,食品安全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象我们武汉,也就不需要拉图尔社区这样的民间机构存在了。

我们这几个人就我一个烟民,尼泊尔司机也抽烟,中途休息的时候我们常互相递烟。这次也买了20小包十支装的Surya回国,一共1200卢比。尼泊尔的小商店一般都有烟卖,但品种不多,甚至可能只有三种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猜想尼泊尔不象中国国家大,很多地方都有卷烟厂,他们的烟牌子不多。这次只在加德满一家比较大的商店看到有很多品种的烟卖,还有长沙的白沙。


已经是晚上了,11点多到广州的飞机就要起飞了。虽然不想走,也必须要走了。九点钟我们坐车到机场。快和尼泊尔朋友们道别了。我们邀请他们以后到武汉来玩。他们邀请我们再到尼泊尔。说加德满都有现成的房子,我们住不要钱。以后再来就多住一段时间。

飞机准时起飞,三个半小时后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因为时差的原因,广州此时是早上五点钟。到武汉的飞机还要四个小时起飞。我们晚上都没睡着一会,但在机场我们也没怎么休息,谈尼泊尔,谈以后的设想。上午十一点,飞回武汉天河机场,中午就都到家了。

回到武汉,好几天不见的雾霾又出现了,生活节奏又快了起来。我们对尼泊尔更加地想念。

从加德满都带回来的这两本书,花了好几天时间终于看完了。《尼泊尔妇女》这本书里收录了关于尼泊尔的各种统计数字。比起现在的中国已经落后很多,相比西方国家更是差距巨大。此外书里也列举了尼泊尔的各种社会问题,可以说有些问题相当严重,个别案例甚至骇人听闻。这是尼泊尔的另外一面,也是喜欢尼泊尔的人没有必要刻意回避的。

尼泊尔这几十年在改善基础民生上做了很多努力,可以说也是卓有成效的,但总体上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以医疗为例,每1000个孕妇中有85人死于难产。1999年农村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为18%。居家用电的普及率只有37.2%。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只有38.7%。2003年农村地区贫困率为44%,城市为23%,高山地区则高达56%。全国总计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比为42%,极度贫困人口占5%。

尼泊尔国内没有公开经营的妓院,但在印度有多达四到十万的尼泊尔妓女。每年有5000到7000名10到18岁的女孩被诱骗或者劫持到印度卖淫。我们的尼泊尔朋友曾说,印度人坏,把街上流浪的女孩骗到印度去卖淫。但据《尼泊尔妇女》一书和其他资料,拐骗女孩到印度卖淫的大多数是尼泊尔人。有时甚至就是女孩的姐夫。这些卖淫的妇女,HIV感染率达到25-30%。尼泊尔政府对拐骗者的处置非常严厉,被发现者判处十年监禁,已经把人卖掉的判处二十年监禁。但由于执行力量不足等原因,能被抓捕归案的犯罪分子只是一小部分。关于尼泊尔妓女的问题,网上有大量的报道资料。

书里说,虽然法律规定男女平等,但尼泊尔妇女的实际地位很低,尼泊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性预期寿命低于男性的国家。当然,这个差距非常之小。(据百度百科“平均期望寿命”词条提供的2009年世界221个国家和地区预期寿命列表,男性预期寿命超过女性的国家还有不丹、纳米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莱索托、津巴布韦等国。其中莱索托等六国平均寿命在40岁以下。尼泊尔平均寿命为60.56岁,排在175位,其中男性为60.78岁,女性为60.33岁。)

看到这些令人伤感。在经济发展层面,不改变现状也不是事。交通上车速慢一点问题不是太大,房子旧一点更无所谓,但象饮水卫生问题,医疗问题,上学问题,还有吃饭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

当然,统计数字是量化指标,无法量化的文化、道德、家庭关系、社会氛围、幸福感等指标,在数字上是无法体现的,也只有亲历者才有感受。我们国家这三十多年重视这些量化指标的提升,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忽视了不能量化的这些指标,甚至牺牲了这些方面的优长求取经济的发展。

《尼泊尔妇女》最后有几章谈的是近年妇女在政治、传媒等领域的作为和杰出人物,以及教育的发展和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变化。这几章让人对尼泊尔的未来多了很多希望。

尼泊尔是一个变化着的国家。尼泊尔政府可以说是相当重视教育的,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3-2004年政府预算的16%投入教育。考虑到当时还在打内战,这样的高投入是非常难得的。早在1975年,政府就采取了免费向小学生提供教科书的措施,这对提升小学的就学率起到了重要作用。1981年尼泊尔妇女的识字率只有9.2%,到2001年上升到34.6%,书里还有一处的数字更新些,是42.8%。尼泊尔女性普遍早婚,现在早婚现象已有改善,出嫁的平均年龄从17.2岁上升到19.5岁。这些是多年前的数字了,现在肯定进步更大。我们咨询在武汉的尼泊尔留学生朋友,他们说全国的识字率应该已经在70%以上,妇女识字率应已过半。

《尼泊尔妇女》有一章谈到了当代尼泊尔女孩观念的变化。如今的女孩在婚恋问题上享有完全的自由。据作者的一项调查,自主选择结婚对象的女孩占85%,自主选择且征得监护人同意的占8%,由监护人包办的占0%。剩下的有8%的人没有作答。(估计都是约数,所以四项合计是101%。)以前包办婚姻是比较常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在择偶观念上的巨大变化。此外在这本书里也提到,现在跨种姓通婚在尼泊尔已经变得普遍。蓝毗尼那位印度教家庭的朋友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今的尼泊尔女性,许多已经在政界、商界、旅游业、传媒业以及NGO组织中崭露头角,90年代以来的民主运动,也时常可以看到妇女领袖和女大学生的身影。

《尼泊尔旅游指南》有一节比较了该书从1973年该书初版时到2009年这36年间尼泊尔旅游、通讯等方面设施的变化。应该说变化还是相当大的。80年代中期才有电视机,但现在可以收到BBC和CNN。当年只有集体宿舍一样的旅社,现在已经有了单人间、双人间,也可以洗热水澡了。

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去尼泊尔的几个朋友经常在微信群里交流感受和了解的关于尼泊尔的信息,也有几次当面交流。大家对尼泊尔的前景颇感困惑。如果尼泊尔不发展,是问题;但如果发展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向其他国家看齐,他们的社会风气会不会变呢?环境会不会恶化呢?很多尼泊尔年轻人都向往中国。如果他们采取中国的发展模式,经济上去之后,拜金主义会不会也在社会上盛行呢?现在已经有一些苗头了。

据《尼泊尔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国家的开放对人们观念的变化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据问卷调查,40%的年轻女性对旧有传统价值观持完全反对的态度。20%的希望看到改变。少部分受访者认为旧有传统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极端的人甚至对传统表示痛恨。同时也有36%持中庸态度,认为应该传统和现代化并不必然冲突,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渐进变革。尼泊尔也好,中国也好,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究竟应该怎么做,怎样看待传统,在中国已经争论了和尝试了一百多年。传统存在很多的弊端,现代化也带来了太多的问题,无论是闭关锁国、拒绝外来文化价值观还是彻底打碎传统、放弃传统,都是极端和不可取的。两方面我们国家都有太多太沉重太痛苦的教训。如何应对现代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如何对待传统,是我们两国以及世界各国必须都要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大家商议,下一次该去台湾或者泰国看看。台湾传统文化是保留得比较好的,社会风气也好。泰国是佛教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社会风气也不错。将来可以和尼泊尔作作比较。也许并不是无解的。

我们希望将来能大家一起做点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有几方面的设想。

首先,希望带动更多朋友去尼泊尔旅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民间做深度旅行。旅行最好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这就是所谓公益旅行。公益旅行不等于专程去捐钱做义工的旅行。表现文明、树立国人的良好形象也是公益旅行。树立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榜样也是。传播当地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做法也是。只要对公众有益,或者能带动他人一起转变,都是公益旅行。门槛不高,一言一行都可以是公益的。

第二,希望能出现一个尼泊尔文化沙龙,可以供武汉喜欢尼泊尔文化、想了解尼泊尔的人学习、交流。旅行信息、民俗、古建、手工、美术、瑜伽等等,都可以在这里了解。还可以请尼泊尔学者讲座,或者请留学生讲介绍百姓生活都可以。放尼泊尔影片,欣赏尼泊尔音乐和手工艺术。

这样的沙龙也可以组织市民作公益旅行和文化考察,影响和介绍国内的摄影家、作家、画家、制片人等到尼泊尔拍摄采风。有机会还可以举办展览以及组织其他双向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尼泊尔的文化团体和个人来汉来鄂交流。

除了实体沙龙,也可以在武汉的主要网站建一个尼泊尔论坛,聚集武汉和湖北乃至华中的尼泊尔爱好者,提供旅行信息,传播尼泊尔文化,逐渐往公益性方向引导。

如果没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文化沙龙,能在比如某家餐馆酒店的包房或者青年旅社的酒吧、走廊开辟专区介绍尼泊尔也不错。武汉的餐馆包房命名和陈设很少文化气息,这样做对经营有好处,也有正面的社会效应。这也是公益。每个包房选尼泊尔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主题,挂风光民俗照片,介绍文化历史,摆放些木雕铜器,餐具都用尼泊尔传统工艺品,包括餐巾纸的盒子等都可以是尼泊尔风格,让吃饭的人了解尼泊尔,同时也受到尼泊尔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氛围里吃饭,心气都会平和些。尼泊尔人也来吃饭,和中国人交流也有了话题,以后能做更多的事情。

第三,做些力所能及的民间交流的工作,增进相互了解。

武汉有尼泊尔留学生约150人,宜昌三峡大学有约300人,不用出国,在本市本省也都有民间交流的机会。建一个交流博客,以交流、发现、文化为主,将尼泊尔普通人的生活作为博客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包括介绍尼泊尔人在中国在其他国家的生活,以及中国人在尼泊尔的生活。我们的游客、志愿者写,也邀请留学生和尼泊尔学者、普通国民以及在尼泊尔的中国朋友写。多发原创文章,也可以从尼泊尔有关出版物翻译一些文章。如果可能,在武汉本地媒体设立尼泊尔专栏。可以由学者、作家写,也可以由记者、留学生、志愿者写。
第四,在尼泊尔做慈善和公益。

做国际公益,可以平常心视之。早在二十年代,中国的公益组织就曾为法国水灾和俄罗斯饥荒捐钱。其他国家在中国做公益很早就有了,而且规模很大。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到了民间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做点事情的时候了。事实上也早就有中国的志愿者和民间机构在尼泊尔做公益。

在尼泊尔做公益可以有很多好处。一,仅就资助而言花钱比国内少,毕竟当地生活求学甚至可能包括就医成本都比较低。二,尼泊尔人会英语,交流问题较小。三,他们的国民心态、人生哲学、人际关系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利益是双向的。可以说我们给他们物质,他们给我们精神。四,可以和佛教公益力量结合。五,可以和民间外交、树立国民形象结合。民间做国际公益对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无裨益。六,新闻价值高,影响力大。七,愿意参与国际公益的文化人可能会比较多。八,尼泊尔有很多国际公益组织活动,可以给我们提供学习机会。九,可以和旅行及建立新旅行文化结合。中外游客就可以是我们的志愿者。十,作文化、情感、思想、信息等方面交流本身就是公益,可以多务虚,不一定花钱。

就第七第八两点而言,尼泊尔比较开放,我们也能从国际NGO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参与国际公益的人士文化素养、经济实力、见识视野都较为出色。有了国际视野和国外经验,有了高端人才,回到国内做公益必然能取得更大成就。

帮助尼泊尔,我们不是在帮助贫困山区,我们是在和一个世界级的古老文明对话。

旅行也好,公益也好,离不开尼泊尔本地朋友的支持。将来联络尼泊尔朋友,深入民间,深入农村,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学校、村镇、社会团体等建立结对关系,点对点地开展公益性的活动。

这些事情真要做起来,仅仅靠几个平头百姓的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去过尼泊尔的武汉人不少,我们信息有限,也许有的事情早就有人在做了。

我们不同圈子的朋友们都对尼泊尔有浓厚的兴趣。有三批朋友都说今年要组织去尼泊尔旅行,组织文化考察交流活动。有的准备从西藏坐车过去。这些朋友中有学者、摄影师、设计师、网络写手。期待他们早日成行,回来分享他们的见闻和感受。

相信他们也一定会喜欢上尼泊尔,喜欢那里的雪山和古城,也一定会更喜欢尼泊尔的人。对,尼泊尔,在尼泊尔,最美的风景是人。
(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814.html

更多阅读

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美丽的风光 松江泰晤士小镇门票

2012年国庆到上海、杭州走了一趟,是十多年后故地重游。上海曾去过多次,却从未到过它的郊区松江。此地偏安于上海西南,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故乡。这里有以高尔夫球赛而闻名的美丽佘山,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松江

平聚手作——可爱的小天使附教程 可爱小天使图片大全

人们总是把纯洁、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比做天使,也希望心中的天使时时降临在自己身边。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呼天使最多的就是医院里的医护工作者,因为他们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给患病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们被比喻为是奉上帝的差遣

好看的风景图片大全 自然风景图片大全大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情是幸福的,可爱情的幸福却没有固定的概念的,有一种幸福很简单,就象那对农村老夫妻一样,都是点点滴滴的感觉,他们只是有着简单的生活和对爱情的朴素理解,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呵护,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才在这几

极品美图 动态风景图片大全 极品飞车 看风景

装饰日志的黑色鲜花素材鲜花分隔.小花装饰漂亮的卡通美女圣诞节袜圣诞彩灯系列=圣诞节时钟/文字素材===圣诞老人花环系列素材=天下美图你不能不看时尚与生活黑色背景素材网页白底背景.百花素材

人生需要侍弄 侍弄的意思是什么

2015-03-15 07:57:10|分类: 人生感悟 |举报 |字号订阅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短暂旅行。而幸福是人们的渴求被满足后愉悦感觉,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在对人生的感悟中,人生侍弄才幸福,幸福的感觉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幸福的

声明:《美丽的尼泊尔,最美的风景是人 最美山水风景图片大全》为网友素衣清颜淡若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