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 柳永
秦观(1049—1100),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
士、邗沟处士,学者习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
省)人。
提起秦观其人,千百年来可谓无人不知,家喻户晓;他的
作品也千古传诵,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秦观在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堪称是一个创作成就很大、知名度很高的文人,但同
时也是一个在传播接受的历程中被误读、甚至被“扭曲”的作
家。比如有关秦观其为人及性情,人们多视之为风流情种、
文弱书生,认为他秉性敏感纤弱、多愁善感,清人冯煦将他与
晏几道相提并论,而称之日“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冯
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曹雪芹《红楼梦》中写贾宝玉“神游
太虚境”时,在秦可卿闺房中也看到了“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
幅对联”,连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中也流传和描写着他与苏
小妹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谈到秦观的创作,人们多称赏其词
作,而忽略其诗文,于其词推为“婉约”之“正宗”(参见明张□
《诗馀图谱·凡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等),于其诗却贬为
“女郎诗”(参见金元好问《论诗绝句》等),于其文则更是不甚
了了。其实,秦观在宋代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原本是一个有着
丰富多彩的个性气质的文人,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成就也表
现在各体文学形式的创造之中,而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也并非“婉约”“婉弱”所能完全概括。我们不想去追究秦观
是如何在传播接受的历程中发生以上种种偏误与变异的,但
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秦观其为人秉性,多元观照秦观的文学
创作,这样我们或许能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本真的秦观
形象。
下面,我想主要围绕秦观的为人及性情谈点自己的认识
和体会。
一个人的个性气质虽然与先天的遗传与秉赋有关,但后
天的培养与修炼也至关重要;我们固然不否认有某些“天生”
的基因或秉性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会起着很大的规
范作用,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后天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历练对一
个人思想性格的形成与演变也具有强大的陶冶力量。对秦
观的个性气质、思想性格的形成与演变,我们也应该作如此
观照。
《宋史》卷四四四《秦观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少豪隽,慷
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
书,与己意合。”这里记载和反映的是秦观“少”时即青少年时
代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大致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一是
豪迈俊逸,慷慨陈辞;二是志向高远,气势恢宏;三是好大嗜
奇,喜读兵书。这与我们在淮海词中所见到的那个多愁善感
的“伤心人”似乎存在很大的反差,也令人不敢相信这就是那
个写“女郎诗”的秦少游。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青少年时代的
秦观其实并不柔弱与伤感。如果我们怀疑《宋史》本传的记
载是否有失实之处的话,那么秦观自己的记述则应该是真实
可信的了。秦观在《精骑集序》一文中曾这样写道:“予少时
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与滑
稽饮酒者游……”此序是元丰六年(1083)秦观为自己所编
《精骑集》写的序言,是年秦观三十五岁。此序的重心在于写
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人生感悟,少年时自恃聪明而放任自流,
<节选内容>=待到年纪大些后“悔前所为”“发愤”读书时却“聪明衰耗”、
“苦于善忘”,不得不以勤补之,编书以备忘。秦观在此文中
对自己读书经验教训的总结固然有益于后人,而从他的叙述
中我们还可以获知他青少年时代性格行为方面的一些信息,
如聪明强记,遂放任不羁,喜欢与滑稽者流、饮酒之徒交游。
可见“少时”的秦观并非是一个循规蹈矩、励志苦读的“好青
年”,倒像是一个聪明、豪爽而且有些放荡的“坏小子”。关于
秦观青少年时代的个性风采,我们还可以从他所写《送钱秀
才序》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去年夏,余始与钱节遇于京师,一见握手相狎侮,不
顾忌讳,如平生故人。余所泊第,节数辰辄一来就,语笑
终日去。或遂与俱出,遨游饮食而归;或阙然不见至数
浃日,莫卜所诣。大衢支径,卒相觏逢,辄□骂索酒不肯
已。因登楼,纵酒狂醉,各驰驴去,亦不相辞谢。异日复
然。率以为常。
此序写于元丰二年(1079),序中描写他“去年夏”(1078)在京
师与钱节秀才相交游的情景。这一年秦观正好三十岁,也是
他第一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从他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
出,此时的秦观不仅充满朝气与自信,而且风姿豪纵,性情率
真,颇有几分“诗仙”李白放纵飘逸的风采。
此外,有关秦观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性格,我们还可以从
秦观的好友陈师道所写《秦少游字序》一文中获得更深切的
体认。兹摘录如下:
元丰之末,余客东都。秦子从东来。别数载矣,其
容充然,其口隐然。余惊焉,以问秦子,日:“往吾少时,
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
谓功誉可立致,天下无难事。顾今二虏有可胜之势,愿
效至计,以行天诛。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流声
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于是字以太虚,以导吾志。
今吾年至而虑易,不待蹈险而悔及之。愿还四方之事,
归老邑里如马少游。于是字以少游,以识吾过。尝试以
语公,又以为可。于子何如?”(《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六)
在这里,陈师道记载了元丰末年他在东都见到秦观时秦观对
他说的一段话,内容是解释他之所以初字“太虚”与改字“少
游”的原因。可以看出秦观此时于功名事业有些心灰意冷,
心生归隐之志,遂有慕于东汉马少游(马援从弟)淡泊闲适的
人生态度而改字“少游”。秦观改字的时间大致在元丰末年
(1085),此时他年约三十七岁。改字乃秦观思想性格演变的
一个重要标志。但此前字“太虚”的秦观却并非如此,他气势
充溢,壮志凌云,好大逐奇,喜读兵书,胸怀天下大事,追求建
功立业,是一个自信、豪迈而又有些奇壮、浪漫色彩的文人士
子,颇似晚唐诗人杜牧。这段话虽不见于秦观的著述,但出
自于师友陈师道的记载,其真实性应该也是不容置疑的。事
实上,《宋史》本传的记载就是采自此文。
秦观的聪颖早慧、风姿豪俊,与他出身于一个江南世宦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学教育当是不无关系的。据秦观诗
中自述:“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送少章弟赴仁和主
簿》)秦观的祖先乃南唐武将出身,秦观从小喜读兵家书,性
情豪爽,或与祖先的遗传基因有关。他的祖父曾做过承议郎
的官职,故人称“承议公”。从秦观元丰二年(1079)如越省亲
<节选内容>=之举,即可见他与祖父关系之亲密。他的父亲秦元化虽没有
做什么大官,且在秦观十五岁时就去世了,但父亲曾入太学
受学于胡瑗,而且结识了许多有才学的文人,其中最受他欣
赏的就是海陵人王观、王觌兄弟,他曾向秦观夸耀二人,并取
“观”、“觌”二字为秦观兄弟命名,这对少年秦观的影响肯定
也是非常深刻的。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常常为世人所忽略的,那就是秦观
的外貌形象。后人既视秦观为风流才子、多情之种、伤心之
人,则印象中的秦观一定是个面容白皙、风姿柔弱的书生形
象。其实不然。秦观的师友晁补之曾有两句诗咏赞秦观:
“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
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称秦观为“髯秦”,则可见秦观是个大
胡子、长须公也。同样的记载也见之宋邵博《邵氏闻见后
录》:“秦少游在东坡座中,或调其多髯者,少游日:‘君子多乎
哉!’东坡笑日:‘小人樊须也。"’可见秦观的多髯长须在当时
是很闻名的,以至苏门师友常拿他作取笑的对象。一个多髯
而长须的男子,似乎很难让我们把他与柔弱伤感的书生联系
起来,倒是与他那“豪隽”的风神相吻合。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秦观的身上也的确体现了很
鲜明的风流多情、真率细腻、敏感纤弱、多愁善感等多种个性
气质,与他“豪隽”一面的个性风采既相矛盾又相融合,从而
构成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矛盾统一体。其实,秦观身上表现
出风流多情、真率细腻一面的个性气质并非怪事,除了一部
分来自遗传基因之外,我们仍可以从他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寻
找答案。秦观出生在江南农村,他的青少年时代除了在风景
秀丽的家乡从事耕读之外,他还经常游历离家不远的扬州名
城,也曾漫游楚州、汤泉、无锡、松江、湖州、会稽等江南风景
名胜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固然给他以审美的熏陶,而绮丽
的城市风情自然也会给他以多情的滋润。本来风流多情乃
是江南文人的一种较普遍的秉性,但秦观却表现得更专注、
更深切、更真率、更细腻,同时也更普泛、更丰富,这正是秦观
以情而胜的原因所在。然而情并非无本无源无故之物,秦观
的多情与深情仍然来自于生活的赋予。一个不热爱生活的
人,一个生活经历单调狭窄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多于情、
深于情。秦观的多情并非仅仅局限于爱情与艳情,而且也包
含着亲情与友情,既融人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也渗
透着对仕途与人生的身世之感。
对秦观的“多愁”尤其是中晚年以来的“伤心”,我们也可
以作如是观:正是因为生活中一次次的困顿、失意、挫折、打
击,才使得秦观一步步地变得多愁善感、伤心凄婉起来。
秦观的愁苦与伤感,首先来自于一次次科场失意的打
击。秦观本来聪颖早慧,负才自傲,可他却偏偏在科举考试
中屡战屡败,先后于元丰元年(1078)、元丰五年(1082)两次
失利,直到元丰八年(1085)他三十七岁时才考中进士。科场
失意给秦观的人生和心灵带来了第一重愁绪和伤痕。他曾
一度“杜门却扫,日以文史自娱”(《与李乐天简》),情绪显得
十分低落,不仅在诗中自嘲“屠龙肯自羞无用,画虎从人笑不
成”(《次韵参寥三首》其三),而且更在词中渲染出一派“杏园
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的凄婉之情(《画堂春》)。其次,苏
轼所遭遇的“乌台诗案”的政治打击,也在秦观的心灵中投下
了又一道阴影。元丰二年(1079),刚经受过初次科举失利的
秦观赴越省亲,却突然闻知老师惨遭“诗案”横祸,于是马上
从越中折回,前往湖州探询消息。忠信耿直、才德兼备、至受
敬爱的老师竟遭此不测,这对尚未中第与出仕的秦观来说,
带来的无疑是一次残酷而痛苦的心灵震荡。其三,最深刻最
惨痛的还是一次比一次严重的人身攻击与政治打击。秦观
本是一个性情真率的文人,他无意结党朋比,也没有刻意去
回避党派之争,而是守真任情,我行我素,再加上他出自“苏
门”,自然被归属“蜀党”之列,因此在党争激烈的北宋中后
期,秦观注定要和他的老师苏轼及“苏门”文人共同遭遇不幸
的政治命运了。元□三年(1088),时任蔡州教授的秦观人京
应制科举,因进策中有针对洛党的言论,遂被“诬以过恶”(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四),无功而返。不仅如此,连
他在蔡州所写艳情之词《水龙吟》中有“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之句,也成了党争攻讦的把柄,被洛党首领程颐斥日:“高高
在上,岂可以此渎上帝!”(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八)
元□七年(1092),在朝廷任职的秦观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升
迁的机会,由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迁正字,可是刚上任两个
月,又因由洛党投靠朔党的贾易上章奏其“不检之罪”(《续资
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三),而罢复原职。所谓“不检”,无非是
针对秦观作小词、艳词而言也。如果说元□年间秦观在仕途
上所遭受的打击还主要是限于一些人身攻击的话,那么绍圣
元年(1094)哲宗亲政之后,严酷惨烈的党祸和政治迫害也就
一步步降临了。因坐党籍,他先是以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
判,行至中途,又遭刘振弹奏而落馆阁校勘之职,贬监处州酒
税。至绍圣三年(1096),秦观又被“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
贬郴州”(《宋史》本传)。本来以一个才子监酒税,已经是既
滑稽又可悲了,但毕竟尚在仕籍,而如今被“削秩”贬郴州,则
是被朝廷彻底开除与弃置了。然而迫害和打击还没有中止,
此后秦观又三贬广西之横州,终贬广东之雷州,至此,秦观已
是与被贬琼岛的老师苏轼隔海相望了。人生至此,痛何以
堪!难怪秦观在雷州要写下《自作挽词》一首了。他在此诗
的题序中这样说:“昔鲍照、陶潜自作哀挽,其词哀。读予此
章,乃知前作之未哀也!”他在诗中这样描写自己“茹哀与世
辞”的情景:“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藁葬路
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可见秦观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故能坦然预想
和描状自己辞世的情景;他自己可能已然不觉其痛了,但正
如《宋史》本传所云:“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
之!”了解了秦观中晚年所遭受的这重重政治打击和人生不
幸,我们再来读他的那些写愁名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
秋岁》),我们也就会相信这的确是秦观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最
真实、最深沉、最悲婉、最凄厉的愁苦之音了。
也许我们会拿秦观与他的老师苏轼相比,不禁会问:秦
观所遭遇的仕途坎坷与人生不幸恐怕没有超过苏轼吧,何以
苏轼能泰然处之,而秦观却伤心至极呢?或许没有答案,或
许答案很简单:因为秦观不是苏轼,秦观就是秦观;因为他们
的思想性格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行为方式有不同。我们不用
讳言秦观与苏轼的不一样,这是事实,但我们也用不着要求
秦观一定要做得像苏轼一样。的确,秦观没有苏轼那样理
性、坚韧、旷达、融通,他比苏轼更感性、更率真、更细腻、更脆
弱。在遭遇挫折、身处逆境之时,他也曾学苏轼那样以乐观
旷达来化解,以淡泊诙谐来排遣,但他终于难以释怀,无力坚
持;他从不装“酷”,也不玩“深沉”,常常喜怒形于色,哀乐赋
于形,情绪虽易于波动,却守定真情不变。落第后他的情绪
变得很低落,而一旦中进士、人仕途后他又踌躇满志地唱出
豪迈之音:“更无舟楫碍,从此百川通!”(《拟郡学试东风解
冻》)在蔡州教授任上不见升迁,他就对师友黄庭坚感叹道:
“大梁多豪英,故人满青云。为谢黄叔度,鬓毛今白纷。”(《送
张叔和兼简鲁直》)而一旦入京任职,虽是在秘书省校对黄本
书籍,但他在晚出宫城门时也不免生出“始觉身从天上归”的
飘然之感(《晚出左掖》)。时人曾因此而讥讽秦观日:“意气
之盛衰,一何容易!”(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八引《王直方
诗话》)其实这就是真实的秦观!他似乎不成熟,不稳重,有
些张扬,有点轻浮,但他没有矫情,绝对率真!这样的秦观虽
不完美,但真实、可爱、动人;秦观一生任情率真,虽难免为情
所困、受情所累,但他的“专主情致”(李清照《词论》语),却最
终为他赢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声誉与不朽地位!
以上仅仅是笔者在编著这部秦观选集的过程中对秦观
其人所获得的一点点感受与体悟,既非全面,也不一定深刻,
但却是用心体认的心得。这既是笔者研读秦观事迹和传记
资料的结果,也是对秦观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所
获得的体会,或许对读者朋友们学习和研究秦观及其创作有
所启示和裨益。
古人于读书治学,讲究知人论世。在了解了秦观的为人
性情之后,我们再来读秦观的作品,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与
铺垫。但是,要想更深入更全面地解读秦观其人,我们还必
须进一步去读他的作品。不仅要读他最为后世所传诵的词,
而且还要读他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文。过去的读者和研究
者多偏重偏取秦观的词,于诗、文多所忽略,所以所获得的认
知,无论是有关秦观其人还是他的创作成就与艺术特色,都
显得不够全面深刻,甚至有所偏颇。20世纪末期以来,尤其
是新世纪以来,对秦观全面系统的研究已拉开了序幕。不仅
是有关秦观年谱、传记以及《淮海集》的整理笺注等工作取得
<节选内容>=了可喜的成绩,而且有关秦观各体文学作品的编选、评注以
及学术研究工作也是硕果累累。
笔者正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背景下,应凤凰出版社
之约来编著这部秦观选集的。全书共编选秦观诗52首、词
75首、文15篇,总计142篇。秦观一生创作丰硕,各体皆工,
今存诗约430余首,文约250余篇,词约90余首,另有辞赋7
篇,总数近800篇。黄庭坚曾有诗咏叹云:“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八)可见秦观
才思之敏捷,作品数量一定不少。但由于秦观客死异乡,今
传《淮海集》并非他生前亲自编订,故散佚在所难免。尽管如
此,近800篇的创作数量已是洋洋可观矣。今选取142篇,虽
不足秦观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但大体皆为名篇佳制,足以
反映秦观各体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特色。在体例上,除了注释
之外,还有简略的品评;作品的编排,大体以创作的时代先后
为序。在编著过程中,笔者参阅和借鉴了前人和时贤各种有
关秦观的研究成果,书中难以一一出注,特在此说明,并深表
谢忱!尽管如此,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于秦观又学非专攻,故
书中难免有疏漏与错误之处,还敬请方家不吝赐教,也欢迎
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刘尊明
写于2007年春
兴国浴室院独坐时儿子湛就试未出①
满城车马没深泥, 院里安闲总不知。
儿辈未来钩箔坐, 长春花上雨如丝。②
[注释]
①兴国浴室院:佛寺名,在汴京城内,北宋时亦兼作应试
士子们的馆舍。如苏轼等人应举时即曾入住。苏轼《兴国寺
浴室院六祖画赞》云:“予嘉□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
……予去三十一年,而中书舍人彭君器资亦馆于是。予往见
之,则院中人无复识予者,独主僧惠汶,盖当时堂上侍者,然
亦老矣。”湛:秦湛,字处度,秦观之子。就试:指参加科举考
试。 ②钩箔:卷帘。箔,指窗帘或门帘。长春花:别称“雁
来红”、“日日草”,属夹竹桃科,一年生直立草本。夏秋开花,
花淡红色或白色,花冠高脚碟状,叶对生,长圆形。
[品评]
据清秦瀛著《淮海先生年谱》记载:元□五年,“先生子处
度公湛在都下应秋试未出,先生独坐兴国浴室院,有诗”。即
此诗。曾几何时,秦观自己还在参加科举考试,如今他已是
四十二岁的人了,儿子也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了。在送
子应试等待消息的时候,诗人独坐于兴国寺中,心中有着特
别复杂的感受,于是吟出了这首七言绝句。首句写送子赴试
途中所见景象。这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时节,满城奔驰着赶考
举子乘坐的车马,车轮深深地没入泥水之中。这种天气自然
会给应试的举子包括送子赴试的秦观的心里投下一丝阴影。
次句写兴国寺中的清幽景象。诗人将儿子送入考场后,独自
一人坐在兴国寺中休憩,院中特别安静闲适,与外面的世界
正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和反差,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趋于
闲静。三、四两句写等待儿子出考场的情景。坐的时间长
了,心里慢慢又焦急起来,于是卷起门帘向外嘹望,只见如丝
的秋雨正洒落在寺门外的长春花上。诗中并没有写自己的
焦虑不安,而是借景物环境及动作行为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
内在心绪,于平淡中暗藏波澜,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明段
斐君本《淮海集》载徐渭眉批云:“句虽平淡,而老情闲致,依
然可想。”堪称精彩之论。
晚出左掖①
金爵觚棱转夕晖,翩翩宫叶堕秋衣。②
出门尘障如黄雾, 始觉身从天上归。③
[注释]
①左掖:宫城城门名。《宋史·地理志一》云:“宫城周回
五里,南三门:中日乾元,东日左掖,西日右掖。” ②金爵觚
(gu)棱:指铸在宫阙转角处瓦脊上的金凤。金爵,即金凤。
觚棱,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班固《西都赋》云:“设璧门之
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程大昌《演繁露》卷七云:“金爵者,
金为凤凰也。建章阁之外阙,其上立有棱之觚,觚上立金铸
之凤,夫是以谓之凤阙也。”③尘障:尘埃有如屏障,形容灰
尘很浓密。天上:天宫,这里指宫中、朝中。
[品评]
这首七绝作于元□占五年(1090),时秦观人京任秘书省校
对黄本书籍(专掌秘阁所藏用黄纸抄写、校对以供皇帝阅读
的图书)。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诗人“下班”后走出宫城
的左掖门,看着在夕阳中熠熠闪光的铸有金凤的城门楼,拂
掉从宫中树木上翩翩坠落到衣襟上的秋叶,走出城门来又看
到眼前是一片由黄色的灰尘所织成的雾障,诗人忽然间产生
了一种幻觉,仿佛自己就是从那云雾缥缈的天宫中走出来的
一般。据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八引《王直方诗话》云:
“少游尝因晚出右(当为“左”)掖门,作此一绝。识者以为少
游作一黄门(当为“本”)校勘而街炫如此,必不能远到也。”这
是批评秦观有点张扬,不够稳重。其实,批评者未免有些苛
求。即使豪放如李白、稳重如杜甫者,也都免不了有对宫中
生活和朝官经历的追怀与矜夸。秦观是个性情中人,好不容
易考中进士,又好不容易从蔡州教授入京任职,而且初到京
城时他还曾经寓居兴国寺浴室院,后居东华门时还遭遇被盗
的不幸,所以在出任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之职后,秦观的心
情自然会显得明朗畅快起来,这首七绝所写应该就是他此时
内心感受与体验的真实流露。
寄少仪弟①
一隔音尘月屡迁, 忽收来问涕潸然。②
栖迟册府吾如昨, 流落江村汝可怜。③
梦里漫成池草句, 愁来空诵棣华篇。④
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⑤
更多阅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柳永翻译
日子过得好快,转眼这个春天已逝去一半。今天去朋友那里,路过街头,看繁华的茫茫人海,无限感慨。可能是自己多情多思,也或许是自己最近心情烦躁吧。看大街上喧哗声中,又想起了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
犹记多情系归舟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审美赏析 秦观江城子赏析
犹记多情系归舟秦观《江城子》审美赏析据相关资料记载,《江城子》是词牌名,始见《花间集》里韦庄的词中,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也有的说是因欧阳炯
秦观《千秋岁》水寒沙外 赏析 浣溪沙秦观赏析
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赏析千秋岁·水边沙外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陈廷
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_宋词三百首_习古堂国
【作品简介】《满庭芳·山抹微云》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叙写恋人离别时的哀愁。上阕写景,引出别意,妙在“抹”与“连”两个动词表现出风景画中的精神,显出高旷与辽阔中的冷峻与衰飒,与全词凄婉的情调吻合。接着将“多
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 望海潮 柳永
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让完颜亮挥鞭南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