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知识

中国中国航天知识普及竞赛题 (1)

中国中国航天知识普及竞赛题(1)1.我国明代学者“”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绑有47支小火箭的椅子上,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试验虽然失败,但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火箭载人”飞行的先驱。世人为铭记他,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环形山”。B  A.张衡B.万户C.郑成功 2.下面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A.现代“火箭”是一种自身既带有燃料,又带有助燃用的氧化剂,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既可在大气层内飞行,也可在大气层外的太空飞行的飞行器  B.现代“火箭”是一种不需氧化剂,只需燃料的运载工具,只能在大气层外飞行  C.现代“火箭”的发动机在大气层中无法工作  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英文简称是    。c  A.NASA    B.ESA     C.CASC  4.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设计、研制实体,该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   种型号。B  A.10  B.12  C.8  5.著名科学家    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c  A.任新民   B.钱三强    C.钱学森  6.火箭发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    四大系统组成。c  A.有效载荷、运载火箭、发射场以及测控通信  B.有效载荷、运载火箭、气象保障以及发射测控  C.有效载荷、运载火箭、发射场以及回收系统 7.   年10月4日,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纪元。b  A.1961  B.1957   C.1950  8.目前世界上起飞时最重、推力最大的火箭是俄罗斯重型通用火箭    。a  A.质子号   B.联盟号    C.能源号  9.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目前,宇宙飞船从地球飞到火星大约要8至10个月时间,要缩短旅程,必须寻找新的能源  B.传统的化学能火箭利用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喷管膨胀后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C.人类已找到了反物质,不久将利用反物质作为火箭动力10.   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c  A.1968    B.1972    C.1970 11.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第一颗    。b  A.科学卫星    B.返回式卫星   C.气象卫星  12.我国的航天测控船名叫    。c  A.大禹号     B.长城号     C.远望号  13中国已建发射场有 个?  A.3    B.6     C.4  14.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段组成,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B  A.轨道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  B.推进舱为飞船在轨道上飞行和返回地面提供动力  C.返回舱是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15.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示意图中,最后一步是b    。  A.返回舱开伞  B.缓冲发动机点火,返回舱着陆  C.返回舱调头着陆  16.下面哪种说法不对 C   。  A.返回式遥感卫星具有对地观测面积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获取信息资料等特点  B.利用返回式卫星,还可以进行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加工等搭载试验  C.返回式卫星还可用来进行电视传输  17.一颗静止通信卫星大约能覆盖地面表面    。c  A.50%    B.80%     C.40%  18.卫星对地观测的主要遥感手段有三种,它们是    。 a  A.可见光照相、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B.红、黄、蓝三色照相  C.红外遥感、紫外遥感、激光测绘  19.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对地球近    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送回地面。  A.1/2    B.1/3    C.1/420.我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属于     。A  A.地球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B.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C.静止气象卫星   21.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  a  。  A.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B.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C.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22.极地轨道是轨道倾角为   度或接近    度的轨道。a  A.90     B.0     C.18023.2005年10月17号,经过五天的飞行,航天员费俊龙和_______成功从太空返回祖国大B。
  A.杨利伟 B.聂海胜 c.翟志刚 24.2003年,我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_____”正式启动a
  A.嫦娥工程 B.嫦娥一号 C.奔月工程 D.奔月一号25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与。AA景海鹏B.聂海胜 c费俊龙26、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BA、21小时18分B68小时28分钟。C、115小时32分钟27、下面不是神七伴飞小卫星作用的是CA、对神七飞船拍照B、为未来中国太空飞行器的对接提供帮助C、军事间谍工具28、中国将于2010年到2011年年底发射天宫一号,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发射目的是为中国航天第二阶段建设航空站做准备B、预计要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对接任务C、它有轨道仓、推进仓、返回仓三个仓段29、作为中俄航天合作项目“中国与俄罗斯联合开展火星探测计划”的重要部分,根据中俄两国协议,双方确定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进行联合探测,中方卫星将由我国设计、生产。中科院组织评审委员会认为,我卫星“萤火一号”以探测火星空间环境为目标,该星与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卫星,形成对火星空间环境的首次联合探测,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重要的科学意义,请问该星预计发射时间为AA2009B2010 C2011、30“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何时发射CA2007/10/15 B2007/9/27C2007/10/2431打秋千是为了尽量延长秋千的震荡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 A

A当秋千荡到最高位置时,人在板上迅速站起,当秋千荡到最低位置时,人迅速下蹲

B尽量保持不变

C当秋千荡到最高位置时,人在板上迅速下蹲,而秋千荡到最高位置时,人在板上迅速站起

中国航天知识竞赛题


1.中国是火箭的故乡,“火箭”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   世纪。

  A.3   B.1   C.5

  2.我国明代学者“”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绑有47支小火箭的椅子上,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试验虽然失败,但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火箭载人”飞行的先驱。世人为铭记他,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环形山”。

  A.张衡B.万户C.郑成功

  3.下面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现代“火箭”是一种自身既带有燃料,又带有助燃用的氧化剂,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既可在大气层内飞行,也可在大气层外的太空飞行的飞行器

  B.现代“火箭”是一种不需氧化剂,只需燃料的运载工具,只能在大气层外飞行

  C.现代“火箭”的发动机在大气层中无法工作

  4.江泽民总书记于   年5月27日为中国航天事业题写了“发展航天事业,攀登科技高峰”。

  A.2000    B.1992    C.1996

  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英文简称是    。

  A.NASA    B.ESA     C.CASC

  6.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拥有    个大型研究院。

  A.8   B.6   C.10

  7.航天技术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应用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是   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尖端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对现代社会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

  A.19  B.20  C.18

  8.在“中国飞天史”的展窗中,共展示了   种古代火箭的模型。

  A.4   B.5   C.6

  9.在   世纪后,随着元军的西征和商船的往来,火药火箭技术逐渐从中国传入欧洲,同时也传入伊斯兰国家。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1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   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A.9   B.6   C.11

  1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设计、研制实体,该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   种型号。

  A.10  B.12  C.8

  12.著名科学家    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

  A.任新民   B.钱三强    C.钱学森

  13.火箭发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    四大系统组成。

  A.有效载荷、运载火箭、发射场以及测控通信

  B.有效载荷、运载火箭、气象保障以及发射测控

  C.有效载荷、运载火箭、发射场以及回收系统

  14.到20世纪末,我国共研制成功了4个系列   种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

  A.11    B.10     C.12

  15.截止到2002年5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进行了   次成功发射,将77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90%。

  A.65    B.70     C.66

  16.   年10月4日,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纪元。

  A.1961  B.1957   C.1950

  17.目前世界上起飞时最重、推力最大的火箭是俄罗斯重型通用火箭    。

  A.质子号   B.联盟号    C.能源号

  18.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目前,宇宙飞船从地球飞到火星大约要8至10个月时间,要缩短旅程,必须寻找新的能源

  B.传统的化学能火箭利用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喷管膨胀后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C.人类已找到了反物质,不久将利用反物质作为火箭动力

  19.    是世界各国开发研制新型运载火箭的根本目标。

  A.大运载能力、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B.大运载能力、高可靠性和重复使用

  C.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20.据统计,建国以来,在我国研制约1100多种新材料中,    是因为航天技术发展需要而研制的,火箭和卫星的研制经费70%用于科研基础工业部门。

  A.90%    B.80%     C.88%

  21.火箭的研制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是    。

  A.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B.初样设计阶段

  C.方案设计阶段

  22.第5展窗的背景是    。

  A.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门

  B.天安门广场

  C.长征三号发射情景

  23.在第9橱窗中,有筹建中的    。

  A.宇航员培训中心

  B.发射场

  C.世界航天之窗

  24.发射场是完成火箭发射的特定区域,它由    。

  A.测试、气象、勤务塔、脐带塔、加注与供气库房、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

  B.运载火箭、气象、发射塔、加注与供气库房、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

  C.运载火箭、卫星、气象、发射塔、加注与供应库房、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

  25.   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A.1968    B.1972    C.1970

  26.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第一颗    。

  A.科学卫星    B.返回式卫星   C.气象卫星

  27.1984年4月8日,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

  A.长征二号    B.长征四号    C.长征三号

  28.1990年4月7日,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A.长征三号    B.长征二号E   C.长征四号

  29.1988年9月7日,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A.长征三号    B.长征四号甲   C.长征四号乙

  30.    年8月14日,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发射澳星B1成功。

  A.1990    B.1992    C.1993

  31.    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一箭双星)圆满成功。

  A.1994    B.1996    C.1992

  32.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    。

  A.鑫诺卫星    B.东方红三号卫星    C.菲律宾马部海卫星

  33.    年10月1日,长征四号乙首飞发射成功。

  A.1999    B.1998    C.2000

  34.1999年11月20日,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掌握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A.长征二号E   B.长征三号乙   C.长征二号F

  35.我国的航天测控船名叫    。

  A.大禹号     B.长城号     C.远望号

  36.目前,我国共有    艘航天测控船。

  A.2    B.6     C.4

  37.长征三号乙是在长征三号甲的基础上,利用长征二号E的捆绑技术研制成功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式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    千克。

  A.6000    B.4800    C.5100

  38.在向太空进军的征途上,人类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得到和利用动力。未来的新能源运载火箭可能有电火箭、等离子体火箭、核能火箭、    、光子火箭、反物质火箭等。

  A.激光火箭    B.探空火箭    C.固体火箭

  39.下面说法哪个不正确    。

  A.日本的大力神火箭主要用于各种军、民用卫星发射

  B.日本的H2大型火箭,用于发射卫星、行星际探测器

  C.欧洲的大型火箭阿里安号,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各类应用卫星

  40.下面说法哪个不正确    。

  A.与美、欧、俄相比,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但与日本相当,优于印度

  B.中国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中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成功地发射了3艘神舟号飞船

  41.太阳同步轨道属于    行轨道。

  A.逆    B.顺    C.平

  4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经过30多年的创业和发展,我国已经具备自行研制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    、等各类卫星的能力。

  A.科学试验卫星

  B.生物卫星

  C.雷达卫星

  43.迄今为止,我国已成功研制和发射了    多颗各类卫星。

  A.100    B.50    C.40

  44.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并于      成功着陆回收。

  A.3天后    B.一周后   C.次日

  45.从1975年到1996年,我国共发射了    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A.16     B.17    C.20

  46.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建于    年2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A.1969   B.1959   C.1968

  47.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就是卫星运行轨道,是     。

  A.一条围绕地球的封闭曲线

  B.一条围绕地球的开放曲线

  C.一条绕着太阳的封闭曲线

  48.地球静止轨道是指距地面高35786千米,轨道平面与    重合的圆轨道,也称地球同步轨道。

  A.地球赤道面    B.黄道面     C.极轴

  49.1981年9月20日,我国发射的    主要用于空间物理探测及新技术试验。

  A.实践一号     B.实践二号    C.实验二号

  50.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观测大气环流及运动规律,为       天气预报提供全球性资料。

  A.中长期      B.短期      C.实时

  51.风云二号卫星于    年6月10日发射成功,观测全球气象,通过数据系统,收发各种气象资料,进行空间环境监测。

  A.2000     B.1997    C.1998

  52.火箭发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测控通信系统主要是提供    。

  A.发射段的测控支持

  B.航天器运行段测控通信

  C.发射段至运行段的测控支持

  53.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段组成,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

  A.轨道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

  B.推进舱为飞船在轨道上飞行和返回地面提供动力

  C.返回舱是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54.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示意图中,最后一步是    。

  A.返回舱开伞

  B.缓冲发动机点火,返回舱着陆

  C.返回舱调头着陆

  55.下面哪种说法不对    。

  A.返回式遥感卫星具有对地观测面积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获取信息资料等特点

  B.利用返回式卫星,还可以进行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加工等搭载试验

  C.返回式卫星还可用来进行电视传输

  56.目前,最先进的卫星照片的地面分辨距离可达    米。

  A.1     B.0.1     C.0.001

  57.自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多次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

  A.诱变    B.转基因     C.克隆

  58.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在育种基地栽培,其中“龙椒2号”已培育到第九代,比原品种亩产增产30%,维生素C含量提高    。

  A.30%    B.15%     C.25%

  59.中央电视台通过通信卫星每天向新疆、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山区、海防等数亿人民播放电视节目,解决了这些地区收看电视节目的难题,使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

  A.99%    B.89%     C.90%

  60.利用通信卫星,我国已和世界上    多个国家和地区接通国际直拨电话业务。

  A.260    B.180     C.200

  61.通过通信卫星,全国开通了数    个卫星通讯专用网络,卫星电视会议、现场直播、空中通信、卫星电视教育、卫星远程医疗等正在造福于人民群众,过去多少人的梦想,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A.十      B.百       C.千

  62.第12个橱窗中摆放的蔬菜模型是     。

  A.青椒和西红柿     B.西红柿和胡萝卜      C.青椒和黄瓜

  63.一颗静止通信卫星大约能覆盖地面表面    。

  A.50%    B.80%     C.40%

  64.从1984年到2000年,我国共发射了    颗通信卫星。

  A.28     B.12      C.10

  65.通信卫星犹如悬挂在太空中的“    ”,作为无线电通信的中继站,它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A.顺风耳    B.传声筒     C.吸音器

  66.资源卫星一般采用    。

  A.太阳同步轨道   

  B.地球同步轨道

  C.高轨道

  67.    年10月14日,中国和巴西两国共同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A.2001     B.1999      C.1998

  68.资源卫星是专门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利用星上携带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各种目标的遥感信息,并将这些信息     。

  A.直接发给用户

  B.发给地面接收站

  C.发给返回式卫星

  69.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利用资源卫星发回信息,已先后为农业、林业、地质、能源、水利、海洋、石油和环保等行业的    个单位发送了7500多景资源卫星数据图像。

  A.40      B.90      C.50

  70.卫星对地观测的主要遥感手段有三种,它们是    。 

  A.可见光照相、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B.红、黄、蓝三色照相

  C.红外遥感、紫外遥感、激光测绘

  71.2000年4月9日,    波密县易贡河边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使河道堵塞、河水猛涨,国务院紧急部署抢险,水利部利用资源卫星数据图像,快速分析,提出防治建议,采取炸坝等方法逐步释放河水,收到很好的减灾效果。

  A.黑龙江    B.江西     C.西藏

  72.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对地球近    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送回地面。

  A.1/2    B.1/3    C.1/4

  73.气象卫星可分为     。

  A.低轨道和中高轨道气象卫星

  B.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C.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74.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全球表面巡查    遍,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

  A.1    B.10     C.2

  75.我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属于     。

  A.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B.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C.静止气象卫星 

  76.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    。

  A.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B.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C.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77.自气象卫星投入使用以来,我国成功地监没了发生在太平洋洋面上的台风和热带风暴,    。

  A.无一漏  

  B.只有一次漏报

  C.很少漏报

  78.我国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成功地探测和监没了我国各主要林区的    次森林大火。

  A.100    B.7     C.数十

  7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1世纪将加速发展,努力建立起中国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自主运营的广播通信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全面提高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实现中国人飞天的梦想,并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积极开展以    探测为主的有特色的深空探测。

  A.火星      B.月球     C.太阳

  80.第16号橱窗中,宇航员的模型有    个。

  A.3      B.2     C.10

  81.资源一号卫星采用    块太阳电池板供电。

  A.2      B.1     C.4

  82.在第10号橱窗中摆放了    个卫星模型。

  A.10     B.3     C.6

  83.在第11号橱窗中的神舟飞船的模型上,“神舟”二字采用的是什么颜色    。

  A.蓝色     B.黄色    C.红色

  8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有两院院士    。

  A.10     B.5     C.7

  8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名缩写是    。

  A.CAST   B.CNST    C.CASC

  86.返回式卫星的返回舱回到地面后是什么颜色    。

  A.褐色     B.银色    C.黑色

  87.返回式卫星的主要用途有    。

  A.考古、城市规划、工程选址、矿产勘探和农林预报

  B.考古、城市规划、工程选址、及时气象预报和育种

  C.考古、城市规划、工程选址、矿产勘探和远程医疗

  88.经过30多年的创业和发展,我国的    等尖端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A.卫星返回、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定点、载人飞船

  B.通信卫星、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定点、载人飞船

  C.资源卫星、一箭多星、卫星返回、载人飞船

  89.极地轨道是轨道倾角为   度或接近    度的轨道。

  A.90     B.0     C.180

  90.太阳同步轨道,是指航天器轨道平面的旋转方向及周期与    公转的方向及周期相同的轨道。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91.神舟二号飞船是    年1月10日发射成功的。

  A.2000   B.2001    C.2002

  9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企业精神是    。

  A.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

  B.争当世界一流企业

  C.严谨、求实、创新

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知识
  93.在第7号橱窗中,描绘了未来的月球工厂,它    。

  A.在月球北纬21°、东经29°的一片空地上

  B.在月球北极的一片空地上

  C.在月球南极的陨石坑里

  94.在第7号橱窗的未来月球探测中,两名工业家正在察看一片矿区,准备    。

  A.治炼金了     B.制氧     C.挖煤

  95.1997年9月1日,    火箭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模拟星。

  A.长征二号丙 

  B.长征二号丙改火箭

  C.长征二号E

  96.    是目前中国火箭中的大力士和最先进的火箭。

  A.长征三号乙    B.长征二号E    C.长征四号乙

  97.在第8号橱窗,航天人的16字方针是:     。

  A.严隶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B.永创一流、争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

  C.振兴中华、为国争光、永攀高峰、保卫祖国

  98.火箭与导弹的最大区别是     不同。

  A.运载能力

  B.有效载荷

  C.大小

  99.无线电波中的超短波(波长10棧泵祝┖臀⒉ǎúǔ?U>    米),在用于通信时,具有传输信息量大、信号稳定可靠等优点,所以在卫星通信时,一般采用这两种波长的电波。

  A.1     B.10     C.5

  100.中国的“世界航天之窗”将建在     。

  A.天安门南中轴线一侧

  B.奥运村北面

  C.西客站附近

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18

1中国航天服重约()千克?
A、15
B、20
C、10
D、5
2宇宙员在太空穿着笨重的宇航服会觉得重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有时不会
3下列四省区黑龙江、上海、香港和山东,按自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黑龙江、上海、香港、山东
B、山东、香港、上海、黑龙江
C、上海、香港、山东、黑龙江
D、黑龙江、山东、上海、香港
4许多人都喜欢到低于海平面410公尺的死海去做日光浴是因为:()
A、空气最好
B、紫外线最弱
C、紫外线最强
5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6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有害成份。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7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的公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②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自备篮子买菜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8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
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使用私人车,快去快回
C、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91958年初,中国在()以北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A、西昌
B、成都
C、太原
D、酒泉
10下列生活习惯中,容易形成龋齿的是()
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B.喜爱吃零食,多吃甜食
C.喜欢喝牛奶,多吃肉食
D.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
13.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睡眠?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以保证良好的睡眠极为重要。在这方面天上和人间都是同样的标准。但天上和人间有一个重要区别,这就是在地面上是1g重力环境,而在太空中是微重力或失重环境。在地面上最好的睡眠方式是躺在床上睡,实在不得已,也可坐在椅子上睡,极少有人站着睡,可能没有人会倒立着睡。但在失重条件下,睡眠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在失重条件下睡眠的最大优点是无需要床。你只要在居住舱中找一个角落,没有噪声和振动干扰,便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不过在睡前一定要用一根带子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当你睡着后,由于呼气的推力会将你的身体推到空中,在舱内飘来飘去,直到碰撞在某个物体上把你撞醒。在早期的飞船上,航天员都是坐在座椅上睡眠,在航天飞机上为航天员提供的睡眠条件有很大改进。航天飞机上有两种睡眠设备分别提供给两种工作制使用;单班工作制使用睡袋;两班工作制使用卧厢。在单班工作制时,所有航天员都同时睡眠,因此每人有一个睡袋。在太空中有些任务需要24小时连续操作,因此要求航天员分两班轮流工作,这时航天飞机上提供给航天员的睡眠设备是小卧厢。卧厢分三个一组和四个一组的两种。每个小卧厢内都有睡袋,私人贮藏室、照明灯和通风口。睡袋固定在卧厢床板上,用6个弹簧夹固定。照明灯的亮度可调节。新鲜空气的进气口正对着航天员的头部,而排气口对着脚。所有卧厢都安装在中层甲板舱的右侧,在航天员睡觉时要求头对着气压过渡舱,脚对着电子设备舱。14.国际空间站为航天员提供了什么样的睡眠设备?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居住舱内,为每名美国航天员提供一个卧室,这是一个私人小空间,小卧室有一人大小,能隔音,卧室中也有睡袋,此外里面还有台灯、小书桌、书架、笔记本电脑和放置私人物品的抽屉,航天员躺下后还可以听音乐。不过对于临时来访的航天员,则没有这种待遇,他们一般只能睡在睡袋内,睡袋是挂在站舱的舱壁上。不过很多航天员不愿意睡在这种小卧室内,而是在地板上,天花板上或是墙壁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将睡袋系在上面,即可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为了防止噪音和光亮的干扰,航天员睡觉前一般都用耳塞将耳朵堵住,并用眼罩将眼睛蒙上。为了尽可能模拟在地面睡觉的情景,这种航天睡袋是特制的,在睡袋的一边做得比较硬一些,相似于床垫。另外在航天员睡觉的时候,睡袋上还应当用两条宽的带子将身体固定住,这样使航天员有一种盖被子的感觉,同时还可防止手臂和下肢飘动。人体的手臂在脸的前方飘来飘去虽没有什么危险,但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也有个别航天员既不要睡在小卧室内也不愿意使用睡袋,而是愿意在完全飘浮状态中睡觉。15.太空厕所内的马桶是什么样子?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有两个太空厕所,太空厕所内使用的是太空马桶,这种太空马桶都是由俄罗斯设计的。太空马桶与地面上使用的马桶不一样。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水不会往下流,因此太空不能使用抽水马桶,而是使用“抽气马桶”。这种“抽气马桶”是靠气流将大小便带走,因此使用这种马桶时,屁股一定要跟马桶的边缘贴紧,使马桶内完全密封。如果密封不严,里面的气流就无法将粪便带走。在“抽气马桶”内大小便是分开收集的。马桶的前端有一个漏斗状的适配器,可以将小便收集和输送到小便桶中。“抽气马桶”不分男女,但适配器则分男女。16.航天员在太空行走过程中如何大小便?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期间可以使用太空厕所,但是在航天飞机发射时、在太空行走期间、以及在航天飞机返回着陆时,航天员又是使用什么东西解决大小便问题?现在在美国,无论是男航天员或是女航天员,在航天飞机发射和着陆时,以及在太空行走期间,都穿着一种称为“强力吸尿裤”的短衬裤,以解决小便问题。当航天员需要小便时,直接将小便尿在强力吸尿裤上,等回到地面上或是回到气闸舱以后,将这种裤子扔掉即可。航天飞机发射前,宇航局发给每名航天员三条强力吸尿裤,一条在发射时穿用,一条在着陆时穿用,还有一条留作备用。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前,也要穿上这种裤子,一般是贴身穿,穿在液冷通风服的里面。这种强力吸尿裤外形像普通的运动短裤,不过它有极强的吸水能力,一条裤子能吸附2升多的尿。17.国际空间站上有几类食品?航天食品的标准是什么?航天员如何选择食品?国际空间站的食品分为三大类:日常食品、应急食品和舱外活动食品。日常食品包括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和室温食品。冷冻食品又包括小菜、蔬菜和各种点心;冷藏食品包括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在冰箱中较长期保存的食品以及一些乳制品。室温食品包括热稳定食品、无菌包装的食品,自然形态的食品以及复水饮料。挑选食品的标准是适用性、营养价值和方便性。航天员在发射前6个月对食品进行选择。虽然每批航天员在站上一般要停留90天,但食品菜单的选择只要求选出头28天的来。在选择菜单时允许航天员对空间站标准菜单中的项目进行删改和更改。18.什么是应急食品?什么情况下使用应急食品?应急食品可以提供空间站上航天员45天的食品供应。所谓应急供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空间站发生严重事故;另一种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供应航天员食品。该系统对食品的体积和重量作了严格的限制。每人每天仅提供2000kcal的热量。应急食品在室温下保存,温度范围是16~30℃,因此必须是耐贮存的。这类食品包括热稳定食品、中湿度食品、脱水食品和饮料。食品的保存期必须在2年以上。19.什么是舱外活动食品?舱外活动食品供航天员在舱外活动(即太空行走)期间食用,包括食物和水,其中食物可提供500kcal的热量,水有1.08kg,能保证8小时的身体需要。舱外活动食品与水的容器都是特制的,可以多次使用。每次用完后要带回站内进行清洗,然后重新装满食物和水,以备下次出舱时再用。20.国际空间站上的冷藏食品有乳制品(包括美国干酪、乳脂干酪、酸奶油);还有水果(包括苹果、葡萄柚、猕猴桃、橙和李子)。国际空间站上的冷冻食品包括肉蛋类、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甜点心、汤类、乳制品、饮料和调味品等。其中肉蛋类包括牛肉、小羊肉、火鸡肉、猪肉、海产品和蛋类。21.空间站上有未经特殊加工处理的自然食品吗?有。主要是水果、谷类、甜点心、休闲零食和糖果之类。22.国际空间站上用水方便吗?国际空间站的供水系统与航天飞机的供水系统有一些不同。由于航天飞机使用燃料电池发电,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水,因此航天飞机上有较充足的水供应;国际空间站则是靠太阳电池帆板发电,站上的水主要来自座舱空气中水蒸汽的回收和利用,因此可供饮用的水和卫生用水都不如航天飞机那样充足。23.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营养素摄取量是多少?他们的营养够不够?在整个飞行期间航天员的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284±627大卡/天,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80%;总蛋白质摄入量为102±29克/天,钠摄入量为4 556±1 492毫克/天,钙摄入量为1068±384毫克/天,铁摄入量为23±12毫克/天。飞行期间航天员每周还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和多种维生素补充剂。总而言之,在整个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的营养素摄入不足,其中主要是能量。24.国际空间站上都有哪些家用电器?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家用电器不少,如冰箱、微波炉、真空吸尘器、空气清洁器、电视机和电视摄像机等。早在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上就已经有冰箱了。不过这种冰箱比较小,贮存温度为-23摄氏度,里面主要存放冰淇淋和在地面烹调好的速冻套餐。国际空间站上没有微波炉,因为这种设备会干扰航天器上的电子仪器,因此不能在太空使用。航天员在太空加热食品是使用电加热箱。箱内最高温度可达82摄氏度。里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可容纳14块方形复水食品,下层有一块电热板,可按传统方式加热食物。国际空间站上还有真空吸尘器,不过太空用的真空吸尘器比较轻便,而且装有消声器,防止噪音太大,影响其他航天员工作。国际空间站上还有一种特制的空气清洁器,这种空气清洁器是用氢氧化锂来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装氢氧化锂的罐必须定期更换:如果供4名航天员使用,需每24小时更换一次;如果供7名航天员使用,则每11小时就要更换一次。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还不能接收地面的电视信号。据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技术,可以让航天员接收到由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来的电视信号。这种双向视频技术,还可以让在太空的航天员同地面的亲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25.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刷牙?他们使用什么样的牙膏?因为在国际空间站上水非常宝贵,不能大量使用,为了节约用水,航天员使用的牙膏是可以吃的,当航天员刷完牙后,即将牙膏吃进去,这样就不需要再用水漱口了。26.长期在空间站上生活对航天员的健康有何影响?长期在空间站上生活,人体处于失重状态,对航天员的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心血管功能减退、肌肉萎缩、骨质脱失矿物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航天运动病等。27.航天员发生肌肉萎缩会导致什么后果?严重的肌肉萎缩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航天员返回地球时,自己甚至不能从返回舱内出来,有时需要工作人员用担架将他抬出来。28.严重的骨质脱钙会引起什么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症,另外还可以引起肾结石。骨质疏松症还容易导致骨折,这种骨折还不容易愈合。29.航天员在飞行中每天会丧失多少骨钙?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每天要丧失250毫克的骨钙。俄罗斯和平号上的航天员,每月的骨钙丧失量是全身的1%,其中主要是承重骨,如股骨头、骨盆、股骨颈和脊椎,而非承重的上肢,骨钙丧失不明显。30.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如何进行锻炼?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特殊的锻炼器材:跑步机、固定自行车、阻力运动装置和企鹅服等。航天中使用的锻炼器材有特殊的要求:轻巧、便于搬动、能在失重环境中使用。因此在地面上使用的器材要拿到太空中使用必须经过改装,不过许多是专门为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设计的。31.空间站上的跑步机和固定自行车与地面上使用的有何不同?空间站上使用的跑步机有两根弹性绳索,用于将航天员固定在跑步机上,并产生一种向下的拉力,不仅可以防止航天员飘浮起来,而且还可模拟地面重力。两根弹性绳索的一端固定在航天员的肩部和腰部,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跑步机的两边。弹性绳索向下施的拉力相当于航天员体重的66%~100%。另外跑步机上安装有电脑,不仅可以显示航天员跑步的速度和心率,还可以对航天员的运动效果进行监测。航天员如果长期坚持在跑步机上锻炼,可以有效防止下肢的肌肉萎缩、减轻骨矿物质丢失、缓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退化。空间站上的固定自行车跟地面上健身用的固定自行车相似,顾名思义这种自行车是固定的,不能行走。这种固定自行车有特殊的脚踏板、靠背和扶手,目的是将航天员固定在车上,不让他的身体因失重而飘浮起来。国际空间站上为了防震,跑步机和固定自行车都不安装在地板上,而是安装在特制的减震装置上。32.空间站上有医生吗?航天员在太空生病怎么办?空间站上没有医生。不过在国际空间站上一般有太空兼职卫生员,他们是经过40小时培训、学过一点医学知识的航天员,在地面太空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太空保健工作,在航天飞机或国际空间站的机组成员中,每次飞行都指定一名正式的太空卫生员和一名候补的太空卫生员,不过都是兼职的,他们主要还是完成航天员的本职工作。如果航天员生病,他们在地面太空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查、诊断和治疗。33.为确保航天员的健康为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如何对航天员进行保健?航天员的保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在飞行前,太空医生要对航天员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体格检查,包括各种各样的医学实验,保证航天员顺利通过严格的健康状况评估。在发射前的最后一周,对航天员要实施医学隔离,不能让他们接触外界无关人员,连他们的家属也不例外。一旦航天员上天,太空医生就坐在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医监台旁,对航天员的身心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他们在医监台旁一坐就是6个月。航天员返回着陆后,太空医生要进行飞行后的保健工作,医学评估和健康恢复。34.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建在太空的研究实验室可以进行哪些学科的研究些学科的研究些学科的研究?国际空间站的研究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大气科学等。35.国际空间站在医学领域进行哪些研究?在医学方面主要研究长期航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骨矿物质丢失、肌肉萎缩和体液转移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用来确定人类未来进行长期航天飞行,特别是载人火星探测是否可行、会有何种风险。正是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发现,如果未来的航天员乘坐火星飞船到达火星表面,他们有可能出现骨折和行走困难。36.国际空间站上有哪些实验研究设备?国际空间站上的实验设备可分为7大类:人体研究设备、生物学研究设备、物理学研究设备、地球观测研究设备、宇宙辐射测量设备、多用途研究设备和空间站外部设备。这7大类设备中数量最多的是人体研究设备,其次是生物学研究设备。37.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科学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2000年11月2日首批航天员登上国际空间站,到2009年12月,已经有23批航天员访问国际空间站。在10年中共有14批航天员在站上完成了138项科研实验,并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实验涉及到技术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人体研究和地球观测等,这些科研实验不仅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给地球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益处。38.什么是”人体研究计划”?美国宇航局的“人体研究计划”是为美国未来的月球计划和火星任务服务的,是为降低航天员在月球上和飞往火星过程中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人体研究计划”的目标就是要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安全和月球与火星任务的成功。“人体研究计划”有6大项研究内容:国际空间站的医学计划、宇宙辐射、保证航天员健康的对抗措施、月球和火星任务中的保健、行为健康和工作能力、航天飞行中人的因素和适居性。39.什么是“对抗措施”所谓对抗措施是指当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时和返回地球后保障他们健康和工作能力的方法,策略,药物和运动等。对抗措施的目标是维持航天员在飞行前、中、后的生理和心理能力。飞行前的对抗措施主要是体能锻炼和生理适应性训练;飞行中的对抗措施包括生理适应、加强营养、体能锻炼和维持工作能力;飞行后的对抗措施要保证航天员尽快恢复到飞行前的水平。40.什么是宇宙辐射宇宙辐射对人体有何危害?航天飞行中的宇宙辐射不像其他环境因素,其他因素至多引起航天员生理系统的功能变化,宇宙辐射则可导致航天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宇宙辐射主要由高能量的γ射线,质子,电子,中子和高能带电粒子组成。这种宇宙辐射不能在地面模拟。而在低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正好暴露在这种宇宙辐射的作用之下。不过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的宇宙辐射中高能带电粒子的比例低于月球和火星表面。对于未来的月球营地任务,辐射暴露的风险相对较低。航天员一般不会发生急性放射病,但将来可能会有后遗症。对于要在月面上停留6个月的月球前哨基地和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火星探测任务,航天员暴露于宇宙辐射的风险就大得多,特别是易患癌症和血液病。41.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过哪些生物学实验?国际空间站上先后共有三项生物学实验:太空植物栽培实验;小麦生长实验和小松树种植实验。42.什么是太空植物栽培实验?太空植物栽培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能否生长和发育;微重力对植物有何影响;在太空中结出的种子与在地面上结成的种子有何不同。在国际空间站上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是为了解决未来在太空家园建立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的可行性,而且也是为了将来人类在月球和火星上定居时,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太空植物栽培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个系统的生物学实验。在国际空间站上可以对植物进行一代又一代的长期栽培,研究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完整的生活史。为完成这项实验,科学家还专门设计出一种完全密闭的植物生长舱,舱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大气和营养成分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43.国际空间站上为什么要进行小麦生长实验?高等植物在太空的光合作用的效率,是设计未来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的关键问题,而小麦又是该系统的首选植物。因为小麦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而且又是未来太空农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这项实验实际上就是对未来太空农场的一次可行性检验。实验中主要测量微重力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科学家还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太空小麦生长实验设备。44.国际空间站上的三项生物学实验是由什么人来完成的?国际空间站上的这三项生物学实验当然是由航天员来完成,不过除了站上的航天员外,美国中学的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参加。当然不是让他们到国际空间站上去,而是在地面使用跟国际空间站上一样的植物生长实验设备,要求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将植物种植在生长实验设备内,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45.什么是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是航天员穿着舱外活动航天服在天上在载人航天器外完成工作和活动的一种情况。所谓“天上”包括在地球轨道上、在月面上或在小行星表面等。因此太空行走不是“走”,而是航天员在舱外工作或活动,所以确切的称呼应该是“舱外活动”。46.舱外活动分为几种类型?舱外活动分为三类:计划内的舱外活动、计划外的舱外活动和应急舱外活动。所谓应急舱外活动一般是指在航天飞行中出现紧急情况,需要航天员马上出舱,对遇险的航天员进行营救。47.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谁?他在太空停留几分钟?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前苏联的列昂渃夫,他于1965年3月18日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在舱外停留了大约12分钟。48.迄今为止有多少航天员进行过太空行走?共有196名航天员完成过671次太空行走。49.航天员在舱外总共停留多长时间?航天员在舱外总共停留3700.833小时。50.中国哪位航天员什么时候首次完成太空行走?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51.和平号空间站共进行过多少太空行走?在15年的运行中,和平号上共有36名航天员进行过78次太空行走,他们在太空的停留时间共计为717小时。52.国际空间站上至今共进行过多少次太空行走?到2010年8月15日为止,在国际空间站上共进行过150次太空行走,航天员在舱外停留时间总共为944小时零24分钟。53.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太空行走时最重要的装备是什么?航天员太空行走时最重要的装备是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机动装置。54.什么是航天员机动装置?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机动装置有何特点?航天员机动装置是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的一种推进装置,当航天员远离航天飞机或空间站时,如果没有系着安全带,就需要使用这种装置来移动身体。该装置主要是航天飞机航天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使用。在国际空间站上,美国宇航局对机动装置做了改进和简化,使其更小巧和更方便,并取名为“太空行走简易救援背包”,这种救援背包不仅可用来推动航天员,帮他移动身体,而且还用于太空行走期间对航天员的应急救援。55.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太空行走时穿什么?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太空行走时,美国航天员穿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俄罗斯航天员穿海鹰-M型舱外航天服。56.一套航天飞机舱外服有多重?体积多大?服装部分有多少层?价值多少美元?一套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全套重127千克,体积为0.125至o.153立方米,服装内为0.29个大气压。一套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价值1200万美元。服装部分由14层组成。57.穿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如何饮水和进食?航天服内装有饮水袋,专供太空行走的航天员饮用。饮水袋由聚胺脂橡胶制成,袋子上装有进水阀、饮水阀和饮水管,用尼龙搭链将饮水袋贴附在服装上身的里面。饮水管穿过服装颈部进入头盔,直到航天员嘴巴的右下角。饮水管顶端装有一个饮水阀,航天员只要用嘴一吸阀门,水就流进嘴中,非常方便。饮水袋内可装1.9千克的饮用水。另外,在饮水管的旁边还有一个放置食物棒的长孔,航天员需要进食时,只要一伸嘴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棒状食品。58.什么是气闸舱?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用气闸舱?气闸舱是指居于两个气压不同的环境之间的过渡舱,在载人航天器上就是居于加压座舱与宇宙真空之间的过渡舱,目的是在人员和物件通过时防止两个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流。这个词是直译,如果译成“气压过渡舱”,可能更确切,也更容易被理解。气闸舱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在打开载人航天器的舱门时防止加压座舱内的气体丧失;其二是在航天员出舱前,对大气压力的调节提供一个适应过程,预防减压病。目前空间站内都是地球海平面的大气压力,即1014豪巴,而舱外航天服内的压力是296豪巴,如果航天员在航天飞机或空间站的加压座舱内穿上航天服,从高压环境很快转为低压环境,就可能患减压病。如果在气闸舱内,高低压环境之间有一个过度,再加上预吸氧(即呼吸纯氧,排除体内氮气),就可以预防减压病的发生。59.神舟号飞船是什么?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新型太空载人工具,具有舱体大、起点高,一船多用、总体性能优越,不进行搭载动物实验、直接进行载人飞行的鲜明特色。神舟号飞船采用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两对太阳能电池阵构型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降落伞回收的载人飞船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飞行任务结束后,其轨道舱可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时间,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同时还可以作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目标飞行器使用。神舟号飞船的任务,,即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完成以下四项基本任务: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进行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提供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器;为载人空间站工程大系统积累经验。迄今为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6艘神舟号飞船,其中神舟一、二、三、四号为无人飞船,神舟五号、六号为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和回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60.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环境是什么?载人航天器中的乘员座舱内的压力,是由氧气和氮气为主的气体构成的,供氧和压力调节是一致的。座舱"舱压体制"或"舱压制度"是舱内采取多大的总压和氧分压的总称。我们知道人在地球表面生活,大气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即101.3千帕(760毫米汞柱),但人体在高山上或不到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在一个大气压呼,氧气含量为21%左右,在不到一个大气压环境中自然氧气也相对减少,虽然人体还能生存,但易患缺氧症。设计载人航天器内的舱压体制时,航天工程师、科学家与医学专家提出了几种设想。其中一种是把地面的一个大气压的环境全搬到载人航天器舱内,这就是全压式的舱内压力体制。如何造成舱内的大气压呢?因为地面气压为一个大气压,如果舱内压力体制采用全压式时,航天器在没起飞之前其舱压在地面就形成了,但要对舱内气体进行配制,使舱内气体成份达到设计中要求的氧氮比例。如果采用1/2或1/3大气压力制度,就必须对舱内气体进行抽除,使气压到达所要设计的水平,并调好氧气与氮气的比例。由此看来,造成舱内压力不是太难,而一直保持舱压在所设计的水平才是难事,即供气、调压是重点。在由氧、氮气源为主体组成的舱内供气调压系统中,包括有减压组件、供气开关组件和排气调压等组件、各组件中都有相应的开关、阀门和配套的传感器。座舱大气控制与测量的主要信息源是氧分压和舱压传感器。氧分压代表舱内气体中氧气的分压值,其需求量由舱内航天员多少和舱体的漏气速率而定。由于氧气是航天员生存的第一物质要素,故测量和控制舱内氧气分压或含量是供气调压的关键技术之一。多乘员的压力舱氧气消耗很快,缺氧时通过传感器传到供氧组件中,从而得到及时的供氧。当舱体慢性漏气和排出舱外的废气引起舱压下降时,传感器传给主气源以供气增压,使舱压稳定。及时供气调压是载人航天器环控与主保系统中的主要环节之一。由此可见,舱内除需有主气源来保障有足够的气体(含氧气)外,其供气调压系统中的供气和排气组件的安全和可靠性也非常重要。在所有载人航天器中,供气调压的组件除有自动控制机构外,都装备有手控调压组件,以备在自动调控失灵时航天员启动手动调控机构供氧、供气,以保障安全。载人航大器乘员座舱的微小空间容易被人体和舱内其他物体排泄和挥发出来的废气和化学物质以及尘埃等所污染。根据国外发射的载人航天器的检测结果,舱内有300多种污染物,它们涉及各类化合物,但绝大多数浓度非常低,不足以对人体造成损害。其中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人体呼吸的产物。据测定一个人每天要排出0.1~1.0千克二氧化碳气体,如不及时去除,也会危害人体的健康。航天服也称宇宙服、宇航服,是在载人航天中航天员穿的一种服装系统。它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实际上它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从功能上看、航天服有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种;从服装内压上看,有低压航天服和高压航天服之分,从其结构上看,可分为软式、硬式和软硬结台航天服。目前,美国和俄罗斯使用的都是软硬结合式的航天服。无论哪种航天服都由多层组成,它们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服装,但要求各层的质量要高、要轻、不能过厚,以避免影响航天员的行动。以舱内使用的低压航天服为例,其基本结构与功能是这样的:由最贴身的里层往外数,第一层为内衣裤(有人认为这一层不属于航天服),选用纯棉布或棉麻布制服。第二层是保暧层,它和内衣裤结合,选用羊毛制品或合成纤维片(有人称它为太空棉)制成,起保温和隔热的作用。第三层为通风散热层,其结构比较独特,是由很长的微细管道连接在衣服上而制成的,在人体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它可以把人体产生的热、水和气味带出去。第四层是气密加压限制层,它既要充气加压,使身体有足够的压力,不能漏气,又不能使服装过于膨胀,防止外界的磨损,还要使各关节活动自如。所以这一层结构的选材和设计都比较难,是航天服装的关键层。第五层为隔热层,也叫真空隔热层。舱内航天服可以不加这一层。例如,美国阿波罗号飞船、航天飞机上用的航天服都没有这层,而苏联的上升号飞船和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中使用的舱内航天服就有这一层。它是由5~7层涂铝的聚脂薄膜构成,各膜之间用网络物隔开,贴在一起形成屏蔽。它有良好的隔热和防辐射作用,舱外航天服必须有这层。最外边一层是外罩层。这个外套要求防磨损力强、耐高温,除能防护内部各层不受损坏外,还要注意到颜色,一般用白色或金黄色为好。舱外用的航天服除有舱内航天服的所有各层外,还有三层:一是真空隔热层,用于保护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或在月球与其它星体表面活动时,不受舱外环境过热、过冷的侵袭,又可防止服装内部的热量散失。二是液冷服,它是将舱内航天服的通风散热层管内的气体改为液体而成。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有时长达几个小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多,靠气体散热达不到散热要求,而液态冷却工质就可很好把热散掉。三是最外层,它除要有防高效、防磨损和保护内部各层的功能外,还要有防太阳辐射的功能和连接其它装具的接口。例如,与航天员舱外活动时的脐带连接,与身背携带式生保环境装备、太空机动飞行机构的连接等。航天服的头盔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目前在载人航天中使用的头盔有软式与硬式两种,其中硬式头盔又分为固定式和转动式二种。软式头盔大多数作为舱内航天服的组件。转动式头盔在其颈圈上有气密活动轴承,但密封环节增多会降低气密性与结构可靠性,增加设计难度。现以固定式全透明的钟罩式头盔为例,介绍其结构组成。头盔壳是头盔的主体,其材料应具有强度大、抗冲击和足够的耐热性等优点。在其面窗部位上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头盔内腔壁有硬衬垫和软衬垫,衬垫上镶有细管道,它兼有减震、隔热、消声、通风和供氧等功能。其内腔要适于戴通讯头盔,允许头在里面左右转动,尺寸要与穿戴者的头形相适应。还要留有安装生理测试部件、有利于排出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的空间。除上述各种要求外,面窗还应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广阔的视野。头壳的面窗部分除应有透光良好外,还要有防雾、去温的措施,因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会遇上-150℃的低温,面窗内的温度也会下降。当降到空气露点以下时面窗上就会结雾,防碍航天员的视线。目前已用的方法有通风去湿法、双层面窗法、电热面窗法和化学防雾剂等,以保障面窗的透明度。否则,影响航天任务的执行。例如,1966年美国双子星座9号飞船的航天员,在太空用载人机动装置进行飞行时,因面窗起雾而看不清外边的情景,未能完成太空行走中的特定航天任务。颈圈是连接服装与头盔的关键部件,分上下两圈,在穿戴服装与头盔时,先将上下圈连接上,再连接头盔与服装。它要求穿脱方便,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连接强度。在紧急情况下,要有使穿戴者本人能快速断、接、锁紧操作的机构,便于及时与头盔或服装断开或连接。航天服的另外两个部件是可随时连接的手套和靴子。手套与服装通过腕圈接连,是服装压力层的延续。它要符合穿戴者的手型,能快速穿脱戴,在各手指关节部分有波纹结构,便于操作。航天靴由压力靴和舱外热防护套靴组成,其中压力靴是服装气密加压限制层的延续。通常将踝部活动关节设计在压力靴上,并与压力服相连接。航天服内部还设有废物收集装置,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集、贮存和输送大小便用。推荐:〈航天知识1000问〉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中国航天知识网——http://www.spaceflight.c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4208.html

更多阅读

航天部二院 中国航天二院二部待遇

中国导弹防御系统摇篮――航天二院阅读:14142009-02-23 14:27标签:杂谈http://www.casic.com.cn/n16/index.html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简称:CASIC机械工业部编制及隶属关系1952年先后成立

《中国经济建设》---航天.国防建设邮票(7) 中国航天纪念邮票

自1956年以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60年来,中国航天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飞天

转载 中国航天三院 中国航天三院研究生院

原文地址:中国航天三院作者:独立分析中国航天三院是我国集研制生产于一体的飞航技术研究院,拥有飞航产品总体设计部和惯导、测控、特种材料、计算机等专业技术研究所,以及总装厂、科研保障单位及相关民品公司,形成了专业配套、设备精良、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组图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组图】点击观看超大中国地图00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00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

声明:《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知识》为网友把你吻了又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