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审题提示】 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是广东近年设题的一个关注点,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也沿袭了这一特色。而且一如去年“材料加命题”的命题方式,为广东考生所熟悉,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 写作本题,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弄清楚概念——什么是“原点”。 “原点”本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出发的地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在这里,“原点”又是一个数学概念——坐标的中心;同时还是一个哲学概念——事物的根本。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将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导语“可以是……”这几句话,从四个方面对“原点”做了阐释和引导: 道路的起点——空间的; 长河的源头——时间的; 坐标的中心——时空的、多维的、正反的; 事物的根本——事理的、哲学的、价值观的。 “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获得虚指意义: 道路的起点——事业早先的开始 长河的源头——历史曾经的开端 坐标的中心——白纸一般人生的童年 事物的根本——事物的原本状态,如:植物的生命由生到死、月亮东升西落引发潮汐…… 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所以,根据提示语,我们可以切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角度,生活的原点、感情的原点、生命的原点、人性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历史的原点……比如,可写人生事业学业方面,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可写企业团体民族方面,回归原点,重头再来;可写面对成功,淡然处之,以再回原点的勇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可写面对灾难,挺起脊梁,不怕回到原点,来个凤凰涅槃式重生…… 第二,要弄清题目——“回到原点”。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重点是“回到”。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认识”,谈如何“回到原点”。 “回到”,指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地方,或(情况发生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又指的是根本或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 “回到”,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考生据此可以较快入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 明确题意后,考生在写作中,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发、再冲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是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比如,可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做一件事,遇到挫折后回到起始处,思考原因找出解决方法,进而上升到人生抉择,如果遇到人生逆境的时候,应该回归初始阶段谋求突破;也可按照“原点是什么——为何要回到原点——怎样回到原点”的思路写一篇议论文,可侧重“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以侧重写“怎样回到原点”。例如,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正直、善良、奋斗的进取之心。比如李娜,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处于巅峰状态,又要向新的目标进军。法网冠军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同时也是一个原点。 另外,命题者还有一个意图显然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文、道德风气,关注社会时政、思考生活。所以,要想写得出彩,就应该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思考。比如,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可以对当前社会风气、人的情感、社会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变化,而时间是沿一条轴无限延长却不能倒转的,那么事物当然也无法倒转;空间是一个圆,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原点一次,但没人知道它的周期。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回到原点的。但本题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求探讨“能不能回到原点”,而是要求“如何回到原点”。因此逆向立意需要谨慎。 综上,考生可从下面角度去谈“回归原点”的认识: 1.一个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最终回到生命的原点。生命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2.人性本善,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沾染了恶习而误入歧途,是如何通过自我救赎,回到了原点。 3.原本默默无闻,经过自身的奋斗取得了成功,却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几经挫折后,如何冷静反思,最后洗净铅华,返璞归真,回到原点。 4.本是饱学之士,却被世俗所累,被名利所牵,荒废满腹才华,最终幡然醒悟,回归正道,回到原点。 5.一段美好的感情,伤害了,彼此冷漠,你用你的真诚去修复,那份感情回到了原点。 6.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在睡梦中解脱清醒的痛苦,思想和情感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 7.你从某处出发,又回到了这个点,也算你回到了原点,可此时的原点却变成此刻的原点,而非你走时的那个原点,所以我们往往不能把希望给予未来,把握好现在最重要。 8.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因听信了谣言,或受到他人的蛊惑,出现了偏差,后自身醒悟或他人点拨后,纠正了错误,回到了原点。 9.研究某种学问,由于思想理念错误,或者方式方法不对,最后自我修正后,回到了原点。 10.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文明国度,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社会不公,道德滑坡,人性缺失等现象,如何通过道德约束和法治建设,回到原点。 11.一段历史,被人遗忘,甚至被扭曲,被颠倒,最终被打捞,被唤醒,被还原,最终回到了原点…… 总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给考生较大思维空间,写作内容较宽泛,让考生有话说,不容易离题,但拿高分也不容易。关键是选择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社会生活,构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同时,考生必须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冷静的思考,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这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并且不容易被“套中”题目,比较能够拉开考生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去认知“回到原点”,是取得立意高分的不二法门。 【写作范例】 回到原点 人生苦短,白驹过隙。短其实不在于时间“逝者如斯”,而在于我们总在彷徨中迷失,在正确和错误的选择间游离。足迹在人生的地图上连成弧线,心中的梦想却总在不远的前方闪烁着海市蜃楼般的迷离光彩。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回到原点。 欧几里德以几何闻名于世,国王也对几何忽生兴趣,召其入宫,询问学习几何是否有捷径可走。欧几里德昂然道:“在几何里,没有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其实,世间万事,人生一路又怎么会有直达胜利的捷径?这一点,不因时光磨砺而消逝,不为财富地位而变更。只有在磕磕绊绊中,才有失败的经验,使自身变得更为坚强,回到原点,才有成功的可能。 有一位船王捕鱼经验丰富,他老了以后倾尽全力教导自己的三个儿子,儿子们却都不成器。旁人问:“你教了他们什么?”船王说:“我告诉他们如何扬帆出海,一往无前。”旁人笑曰:“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了。”失败是一个宝藏,提供了一个直面失败的机会,也许头破血流,也许伤痕累累,却是在品味苦涩中寻找甜蜜,在无边黑暗中思索光明。在走错了方向,回到原点后才能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 人的成长,要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我们从无知的少年时期迈入朦胧的青年时期,继而进入才能与智慧并存的中年时期。人生的岔路口很多,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加以评断,我们慎重地选择,在选择之后,就必须从容地面对,无论是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什么样的铜墙铁壁,我们不可以逃避,不可以退缩。逃避的、退缩的是懦夫。而总是逃避的,他将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他将不会成长。倒下了有什么可怕的呢?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爬起来,趁着我们还年轻,在错误面前,我们还有时间去修复,去完善。 人生常陷入一片荒漠,重要的是迷途知返。李白幼时贪玩,遇老妇磨针方悟;乐羊子不思学业,因妻断织顿醒。而美国前总统布什,年轻时嗜酒成性,不思进取,甚至吸毒,堪称豪门浪子,后来浪子回头,执掌一国,其返回正道的经历,竟为他赢得不少的选票。他们所历的挫折甚至失败并没有改变他们人生的主旋律,而是让他们多了一份阅历,若干年后回首往事,竟也是一种珍贵的体验。 回到原点,不是徒劳的荒废光阴,而是经验积淀、自身完善的过程。 回到原点,是成功的必经之途。 2011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评析 范文1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点评●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敏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第一人称角度,书写“我”回到孕育自己的“人生第一课”的西关老屋的所见所感,将个人生命的“原点”与岭南文化的“原点”融为一体,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作者以舒缓柔情的笔墨,细绘了老猫懒睡、祖孙相乐的两幕场景,突显喧嚣大城市深处老巷的“悠闲与宁静”,倾诉铭刻于心的童年记忆,怀旧的温情与眼前西关老屋的青石板路、趟栊门、古榕树等相互浸润,构成情意绵长、富于历史底蕴的美丽景致,与下文笔锋突转地描写老屋即将被拆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继而指出,拆掉老屋,“就是毁掉我的根,就是毁掉了许多广州老街坊的根”,表达了强烈的“回到原点”的观点,深化了文章主题。文章从两个层面描写“回到原点”:实写“回到”老巷,虚写“梦回”老巷;实写个人出生和童年的“原点”,虚写岭南文化的“根”,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虽然文章作者还难于就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回到原点的“寻根”问题作更辩证的分析,但总体上看,这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一篇考场作文。
范文2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家俊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先是以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为例,引出自己的观点,夺人眼球。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还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最后,联系现实,以问句作结,引起反思,令人回味。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范文3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由在教室争看萤火虫,由“我”讨要萤火虫,再放飞萤火虫,最后梦入萤火虫等几个主要情节构成,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原点的集体心理。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作者擅长细节描写。不足的是文章第六段交代都市人的回归过于直接,显得生硬,与其文含蓄优美的特点相悖。 点评人:执信中学曾湖仙 范文4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一一一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都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100多名的现象。 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 【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精彩之处有:审题准确,入题快速。联系生活,论述深刻。有理有据,材料丰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当然,作为考场应急之作,不可能十全十美。如表达的流畅性、用词的准确性都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对社会乱象的剖析也显得稚嫩了些。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曾远鸿 2012高考作文 也算是高考倒计时一周年吧,一年没有好好的写过点什么了,作文由原来的用笔写在格子里变成了敲键盘。构思了很久。可能还不是很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也是两天的成果。 忧与爱 20岁了。 电脑的右下角还挂着QQ,刚和妈妈聊完天,说很多很多的事情,似乎她是我的秘密花园,我所有的不愉快全部可以告诉她她会帮我分解成养分然后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或许对妈妈最清晰的感觉是高中了吧。我刚开始学习不是很努力,妈妈为此很担忧,但从来没有给过我任何的压力,一直提倡是鼓励我的方式让我自己去发展去进步。但似乎是辜负了妈妈的希望,每次我吃了亏当时是记住了但过段时间又忘了。尤其是考试结束之后信誓旦旦最后变成了和考前一样的不求上进。即使如此,妈妈从来没有怪过我。不知道她需要怎样的耐心才能忍受我三分钟热度还一直那么关心和包容着我。现在已经进了大学,才知道要努力,回首看看,如果当时努力一点,也不会考的那么差。让妈妈担心了那么多,但妈妈从来没有责怪过我,总是在我需要她的时候的第一时刻出现在我的身旁。我还记得那句话:“如果一个人看你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那他一定很爱你。”看到这句话时,脑海里第一个闪现过的人就是妈妈了。她忧我学习,忧我吃穿住行,即使到了大学,对我的担忧反而更多,有空就会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的情况。但我知道,忧的背后是满满的爱。 和妈妈讨论到今年的作文题目时,和她说,觉得这次的作文好难写啊。要把题目具体化了不容易。 然后妈妈直接回过来的短信是:”我觉得很好写啊,我对你就是忧中夹杂着爱,爱中搀和着忧。”读完这条信息才猛然醒悟过来,是这样吗。或许关于题目会有很多种的解释,但我觉得诠释的最好的一定是这种了。 现在回忆起整个高中,是早上妈妈起的比我早喊我起床,不管一年四季,寒冬酷暑;是下了晚自习就能在门口看到的等候的身影,是半夜到我床边帮我盖被子,是考完试从来不怪我而是继续鼓励我下一阶段的学习。是我状态不好时放在我桌上的一封封信是我读了大学手机里的一条条舍不得删除的信息。是在背后鼓励我成长在前方给我指引道路是不管风雨彩虹都陪伴着我是我不管在哪都挂念着我的人。她一定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我知道自己一直是她的骄傲,不管忧与爱,似乎妈妈从来没有说过她对我的担忧,是怕给我压力,把她对我的担忧转化成了爱传递给我。以前不懂,贪婪的享受着妈妈的温暖,现在知道,我也要努力,强大的让她放心,不再为我担忧。 不管到哪,我都知道,身后有一个温暖的胸膛,随时可以让我去休息。胸膛虽然不够宽阔,但却是最温暖的。 20岁了。忧与爱共在,妈妈你是最美丽,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最亲爱。 莫七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