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和几个朋友聊天,发现身边好几个蛮熟悉的朋友,居然不声不响都把公司搞到北交所上市了。于是恶补了一下今年火到不行的新三板的知识。现炒现卖,把这些所得分享给大家,对我也是一个整理和思考的过程。
新三板是相对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板(主板市场)和二板(创业板)来说的。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不需要了解非常细节的信息。只需要了解到这个领域对于公司发展上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些策略性原则就足够了。
对于企业来说,有几个最重要的问题。谁能上?怎么上?要多久?多少钱?
谁能上。
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基本上谁都能上。
证监会对新三板的入市标准里面有好几条,其中真正算得上是门槛的,就是你的公司需要成立2年以上。当然除此之外,要求公司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等等,都算不上是硬性指标。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有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换句话说,你得找个主办券商。
主办券商其实就是扮演一个股份掮客的销售公司。你只需要向说服投资人一样,说服券商觉得你的公司有巨大的潜力和投资价值,就行了。和传统融资比,主办券商的角色其实更像FA的角色,而不是VC。
新三板最大的好处就是废除了审批制,而是实行注册制。这就是说,只要符合上述要求,有主办券商愿意承接推荐,就能上。就是这么简单。
怎么上。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总结了一下,大概就分3步:
找个主办券商,签协议,委托推荐。
配合DD(尽职调查),配合文件准备。另外公司可能需要做一些改制准备,变更成股份公司。
交材料,等中国证券业协会审核。审核通过,你就变身为上市公司CEO了。
听上去很简单,其实大部分的事情,都会是券商帮你做。公司层面,配合就好。
要多久。
1和2取决于你公司的情况,和券商的投入程度。但是最不可靠的政府层面,可以承诺的时间是50个工作日。
所以,快的话,从准备到挂牌,3个月左右就可搞定。
多少钱。
120万人民币左右。
好吧,写到这里,很多人就要开始诉苦了:哥们儿,我们拿的是美元投资,公司做了VIE架构,想上新三板搞不定啊。
是的,做了VIE架构的企业,想在国内上市,还得多做一点工作。这方面最出名和成功的案例就是暴风了。前后历时1年多,终于成功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创造了连续几十个涨停板的神话。
我自己的公司也是VIE架构,所以仔细研究了一下目前成功的拆解VIE案例。大概的思路有2种。
和你的境外投资者谈一谈,在国内找个人民币基金接盘,完成对WOFE的收购。解除VIE协议,最终把公司性质通盘变更为境内公司。这也是暴风的做法。
这种做法里,需要让你的境外投资者出局。另外还需要找人民币基金接盘。相对操作难度会比较大。
如果你的境外投资者在国内也有人民币基金,那么可以让你的投资人在国内LP和国外LP之间聊一聊,达成一致,把权益全部转给境内的基金。从而完成VIE拆解。
讽刺的是,当初做VIE花了几十万。现在拆解VIE只会花得更多。再加上三板的上市费用,白花花的银子几百万就出去了。
好吧,这些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已经把你看得晕晕欲睡了。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对创业者有用的几个信息。
融资时拿人民币还是拿美元,要想清楚。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势头很好,而且对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市盈率忍耐性都很好。创业板搞到100多倍市盈率,真是非常非常神奇。
你的业务模式如果非常本土化,story很难向海外投资者讲清楚。那么不如考虑放弃美股,奔着国内三板、创业板、甚至主板去做。业务基本面是一方面,资本市场接受程度是更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很多中国原创的项目,拿到海外上市,没有C2C的对比,估值搞得很委屈。
上市也是融资手段,如果C轮D轮不好融,不如直接尝试上新三板。更加快捷灵活,而且目前市场行情向好,说不定比融资来得更理想。
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上市后业务数据需要公开透明,对还在抢地盘打仗的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创业者多了解一些资本知识,没有坏处。
好吧,假装自己很厉害的样子吹完牛,回去继续努力搬砖了。包工头已经开始叫我了。
(转)作者:老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