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名人姓名读音的正误 李小男扮演者姓名读音

《江姐》电视剧在央视热播后,江姐名字江竹筠的读音引发了争议。在字典中,“筠”字有两个读音,“yún”和“jūn”。“jūn”通常用作地名,四川省就有筠连县;读“yún”时则指竹子里面坚韧的青皮,人们用“竹筠”来比方坚贞的风致,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坚贞竹有筠”诗句。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江姐名字应该读作“yún”。 江姐在川大读书时也曾用过“江志炜”,被捕后才改作“江竹筠”。有人为此特地求证江姐在美国的儿子彭云,彭云也表示读作“君”。但电视剧《江姐》和《烈火红岩》中把江姐仍读“云”,似乎让人不解。但我从另一个方面去理解演职人员,他们相信,只有这个“云”的读音(含义)才更适合江姐那坚贞不屈的性格,他们宁愿相信读“云”(yǘn)!

我觉得人名用字得尊重历史,尊重本人或亲人的意见。中国字特别是人名地名,是不能乱读乱写的,这一来是表现“读者”和书写者的文化素质,二来是对被“读者”和被写者的尊重,三也是汉字标准化的需要。

[转载]名人姓名读音的正误 李小男扮演者姓名读音

王学圻是个老演员,被称为“三大戏骨”之一。他有许多影视作品。但他的“圻”字怎么读,到底读“银”还是读“旗”?近两年小有名气的电视剧演员王茜华的“茜”字,是读“倩”还是读“西”?我就搞不清楚。后来在娱乐节目中,听到娱乐圈同行叫他们,我才知道都读后者。

那个影视演员刘蓓和歌手叶蓓的名都被人们读作“陪”。我翻遍手头资料也找不到这个读音。可是人家自己却说就这么读。这就犯难了!这二人都是名人啊,惹不起,那就得“公私兼顾”吧,人家在场时就得按人家的来,不在场的时候再按标准的来。

记得多年前,央视赵忠祥先生采访电影演员盖克时说,字典没有“钙”的读音,盖作姓只有“革”的读音。于是,想管人家叫“革”克。盖克当时没有客气,说祖上一直这么叫的。人家的姓是随便乱改的吗?就是卖弄聪明、哗众取宠也得做好功课嘛。原来盖(读钙音)作姓是有的,盖姓本是少数民族姓氏,先是用作复姓中,后来就成单姓了。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凹”字常被人读成“āo”。前些日子,某省卫视也这么读。大错特错矣!先生自己都说过应该读“洼”。人家自己都说了,那就读“洼”呗。据说,贾先生小名叫平娃,上学时就叫贾平娃。等有些名气后,嫌娃字俗,就改成贾平凹了。看看,怎么也不能读出“āo”来吧?

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陈寅恪的“恪”字读音曾让人们针锋相对地争论过,一文认为应读为“客”,因为在普通话里,“恪”只有“kè”一个读音;另一文则认为应读作“确”,因为在京津地区“恪””可读为“què”,过去相当部分文人将陈寅恪先生称作陈寅“确”。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修水人(生于长沙),在其家乡,“恪”字也读为“kè”。 我也一直读陈寅“客”,因为“确”属于不规范读音。但有一说,老先生是客家人,在客家话里“恪”是读成“què”,一些人认为读“què”没有错。据说老先生在世时倾向“kè”,但并不在意人们读什么,也没有刻意去纠正。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柏拉图。有许多人把柏读成“百”。这是不对的,我们中国人是有姓柏的,可柏作为翻译文字只能读“博”,如柏林。

我年青的时候经常叫三国那个蜀后主为刘“缠”,有的评书都这么说。其实这里的“禅”应该读“善”。刘备给俩儿子取名分别叫刘封和刘禅时,就 “心怀二志”。封禅是只有天子才能做的事,当时还是“织席贩履”之辈的刘玄德不顾僭越之嫌,说明其早有政治野心。

我国一些古人姓名的读音有很多不同现在的读法,如《赵氏孤儿》里的屠岸贾(古)、夏朝亡国之祸水妹(末)喜、秦末汉初的高阳酒徒郦食其(lìyìjī)、陷害岳飞的万俟卨(mòqíxiè)等等,不一而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490.html

更多阅读

李小龙的生与死上 李小龙的生与死国语

前一阵,新片《我的兄弟李小龙》上映,勾起了无数粉丝的怀念。这部片子是根据李小龙的弟弟:回忆录改编而成。真实自然,虽然没有离奇的传说,却多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其中的演员选得非常贴切,主角是新人:,唯一的电影只是去年出品的《岁月神偷》。

截拳宗师 李小龙——永远的偶像 李小龙我永远的偶像

  当谈论某人在历史中的地位时,“李小龙”这个词就被那些人到处说起,但因为说得太快而不能明确出赞扬,表述太轻微而不能标明意义。那些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因其贡献太大而无法估量,他们的名字就成为一种专属,但这些名称被几十年无意义和

声明:《转载 名人姓名读音的正误 李小男扮演者姓名读音》为网友不再犯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