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首都东京开封创造的世界之最==世界第一城 大宋帝国三百年

218.28.131.* 31楼

第一个《清明上河图》游览区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53:05来源:开封网

--------------------------------------------------------------------------------

《清明上河图》热,正在悄悄形成。近几年来,已知国内有4座城市将再现《清明上河图》景观!即:开封“清明上河图游乐园”,济南“清明上河图一条街”,临清“清明上河图文化城”,杭州“宋城清明上河图区”。

《清明上河图》的老家开封,是最先提出再现《清明上河图》的城市。早在1984年6月召开的“宋都开封开发建设座谈会”上,省、市有关领导及专家就正式提出了“整理市内水系”和“部分再现《清明上河图》”的设想。经过各级领导和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1991年“水系工程”创意立项,1992年完成设计,同年7月水系中段“清明上河图游乐园”率先动工兴建,列为河南省十大旅游工程之一。它占地300余亩,是国内所有《清明上河图》再现工程中最大的一处。该园以《清明上河图》为准,再现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及民俗风情,具有乘船游览和陆地观赏两大功能。主要建筑城门楼高达21.6米,虹桥跨度25米,街景民宅,河船车辆,郊外野景,宋味十足。整个景区集游、购、娱、赏、食为一体。

山东济南拟建“清明上河图一条街”提出较晚。l992年3月,正在为济南设计建造“清明上河图一条街”的北京市园林古建处设计院一行5人,还专程来汴参观木雕《清明上河图》,并深受启发,称赞“木雕为一条街的设计建造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山东临清拟建“清明上河图文化城”提出更晚,是1992年9月香港名导演李翰祥在临清考察之后与市政府达成协议。该市是按照《清明上河图》,由歇马亭沿古运河两岸兴建“清明上河图文化城”,作为旅游景点和宋代影视作品拍摄基地。

浙江杭州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工程,虽然于1993至1994年才进行研讨和起步,但资金雄厚,进展神速。该工程为杭州重点旅游项目“宋城”的—个区,称为“清明上河图区”,占地150余亩,市井街道长500米,还有一条长50米的宋代风味小吃街。

开封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工程,最早提出,最先动工,面积最大,景点最全,它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个《清明上河图》游览区,故地的优势,还将使它最具权威和魅力。(杨庆化)1995.12

218.28.131.* 32楼

最早的由名画创作的剧本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52:06来源:开封网

--------------------------------------------------------------------------------

在世界文化史上,根据文学名著创作的绘画不胜枚举,名著里详尽的描写为绘画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然而,直接根据一幅名画画面的内容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却还没有先例,原因是难度太大。图画中的人物、景物虽可参考,但它们都是“死”的,别的情节便无处可寻了。

1991年,开封市委宣传部、开封电视台组织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文学剧本,笔者有幸参加,遂以画中人物为基础,依靠历史知识,展开艺术想象,从画中“悟”出故事,经过大胆构思,创作完成了《双凤求凰》和《汴水秋声》两部电视文学剧本。《双凤求凰》有意表现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的情爱及他们勇敢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汴水秋声》意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真实反映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东京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是两剧创作功首要准则。两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场景,非常鲜明和直接地就是图中的具体人物和景物,这是笔者刻意追求的、有别于许多其他有关创作的地方,是“画内学”在文学上的首次展现。

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东京文学》杂志,在1995年第1期里,将这两个剧本一并刊行于世,使笔者深感荣幸。因为是首次出现的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剧本,所以引起人们关注,故有《答读者》(载1995年3月25日《开封日化报》)一文。开封剧协主席、著名作家乔英豪发表评论《〈双凤求凰〉·〈汴水秋声〉·宋都》(载1995年4月24日《开封工人报》),开封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杜政远发表评论《读电视剧本---〈汴水秋声〉》(载1995年10月3l日《开封日报》),均是对作者的鞭策和鼓励。现在国内外研究和关注《清明上河图》的人越来越多,但《清明上河图》的诞生地和描绘对象是开封,据此而创作的剧本理应由开封人最早完成、最先问世,这正是作者发表两剧的初衷,也算为开封增添了一项中华之最。(杨庆化)1996.4

218.28.131.* 33楼

最早的木雕《清明上河图》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51:23来源:开封网

--------------------------------------------------------------------------------

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已经被制成许多形式的艺术品。安徽微雕艺术家在象牙上雕刻了《清明上河图》,可谓最小。然而,首次全方位地、立体地、逼真地再现《清明上河图》原作风貌的雕刻艺术品,还是出自开封的文物专家和雕刻艺术家之手。

1992年春,我国最早最大的木雕《清明上河图》,在开封著名旅游景点山陕甘会馆展出,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大型木雕《清明上河图》是一个长936厘米、宽120厘米的大沙盘。将平面画变成立体模型,由于视距与物体的差别,使沙盘长度比原画长了近1倍,宽度比原画宽了近5倍。这是一项艰苦卓绝、前无古人的艺术工程,要精确刻划、准确无误呈现画中的所有人、景、物,谈何容易!画上的寥寥几笔,都要经过无数次精雕细刻。木雕《清明上河图》,共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l74棵。与在此之前的有关资料相比,这是最为翔实准确的统计数字。

令人叫绝的是,木雕中的每一个人物虽大不及寸,但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到东水门城楼,小到街头的摊点,甚至招牌匾额,无不逼真生动!木雕《清明上河图》恪守宋风,充分体现了原作的艺术风貌,堪称我国木雕艺术珍品!它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又增添了光彩!(杨庆化)1995.4

218.28.131.* 34楼

最早的风俗画卷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50:44来源:开封网

--------------------------------------------------------------------------------

北宋画家张择端,青年时长期游学京城开封,后习绘画,特别善于描绘市肆风貌,人情物态。他深入观察开封各层人民的生活,熟悉开封社会的方方面面,终于在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任皇家画院翰林待诏之际,创作出了画中神品《清明上河图》。

这幅水墨淡彩的绢本长卷,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以全景式的构图,层次分明,真实细腻地描绘了宣和年间从开封城东南的郊野风光,到汴河水运、虹桥上下、城门内外、市街繁盛的生动景象。画卷中共画了仕、农、商、医、僧、道、妇女、篙工等人物684个,驴、马、牛,骆驼等牲畜96头,来往客货船只25艘,官府宅第及茅篷村舍等共122座。如此内容丰富的宏篇巨制,竟能完全避免平铺直叙,令人惊叹!那高潮处让人想要喊叫,那轻松处让人吹起口哨,疏密相济,笔墨巧妙,水陆辉映,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生活和艺术积累。近9个世纪以来,没有一幅风俗画能够超出《清明上河图》的水平,它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风俗画卷。

630余年之后的1759年,清代宫庭画师徐扬绘成了我国古代又一幅大型风俗画佳作《姑苏繁华图》,该图虽为古代最长的风俗画卷,但与宋画《清明上河图》相比,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均较逊色。因而《姑苏繁华图》在国内和世界的知名度远远不及《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开封并诞生在开封的古今中外的艺术奇迹!(杨庆化)1992.10

218.28.131.* 35楼

诸宫调首创地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9:58来源:开封网

--------------------------------------------------------------------------------

宫,是我国古代各种音阶中的第—级音,以宫作为音阶起点的曲子称为宫调。由多种宫调组合成—个完整的长曲,就是诸宫调。它最早是在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创立的。

约在北宋神宗熙宁至哲宗元佑年间,山西晋城(时称泽州)艺人孔三传来到文艺演出百花竞放的东京,最先创造了诸宫调。其表现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说的部分为白话散文,唱的部分就是按不同宫调曲谱规格创作的韵文,音乐上吸收了前代乐曲及宋代民间小调的精华。伴奏可少可多,可以是一两件小乐器,也可以是由多种乐器组成的乐队。《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一书中列举的诸宫调著名演员,第一个就是孔三传,此外还有耍秀才。《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一节中清楚地说明了它的源处:“诸宫调本京师(开封)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这一新颖活泼的文艺样式,不论是在瓦子勾栏,还是在达官贵人的府第,都很受欢迎。可惜当时的作品没有被流传下来。

诸宫调在宋都东京创立后,不但使整个宋代说唱曲艺艺术更加多姿多彩,而且影响波及到后世戏曲。元杂剧的形成直接受诸宫调影响,就是从现代戏曲和许多说唱结合的曲艺节目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诸宫调的影子。(杨庆化)1995.6

218.28.131.* 36楼

豫剧源于汴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9:16来源:开封网

--------------------------------------------------------------------------------

北宋东京,是中国戏曲鼻祖宋杂剧的诞生地。宋、金之后,开封仍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产生了白朴等一批戏剧家,关汉卿也曾在开封进行过戏曲活动。明代被封在开封的周宪王朱有炖,本身就是个戏剧家,由于他的爱好与倡导,开封城内的大梨园班达到七八十个。清代开封作为著名的商业都市,更是聚集了众多的剧种和戏班。在这丰厚的戏曲土壤里,孕育出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是很自然的。据专家考证:豫剧是由中原“弦索”和本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曾在开封任官的清康熙时代人刘廷玑最早在著述中提到河南地方戏“梆子腔”。乾隆年间成书、描写开封生活的《歧路灯》也有“本地土腔梆罗卷”的记载。清末文人徐珂在《清稗类钞》里说得更清楚:“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伐赛宝之事。道白唱辞,悉为汴语,而略加以靡靡之尾音。”说明当时被称为“土梆戏”的豫剧(又名河南梆子),已经相当成熟了,源汴之说,不容置疑。

豫剧在开封诞生后,曾屡遭统治者禁演,但颇受下层社会欢迎、愈禁愈盛。1914年,由附近的村、集、镇、县回到省城开封,风火之势,不可阻挡。此时开封城几乎汇聚了全省豫剧的精华。从此,豫剧在开封这个大舞台上,进一步成长壮大起来。(杨庆化)1995.1

218.28.131.* 37楼

炎黄始祖首上荧屏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8:36来源:开封网

--------------------------------------------------------------------------------

我们早已熟知神农(炎帝)尝百草、轩辕(黄帝)统一中国等许多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我们也明白,这些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神话故事,是无文字可考的4千年之前荒蛮时代我们祖先生活和斗争的反映。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样子?仅能看到一些雕塑绘画作品。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始祖们的活的形象啊!

1996年春天,新华社北京3月21日晚报专电:《炎黄始祖》将开拍,将把中华民族文明始祖炎黄二帝的艺术形象搬上屏幕,献给海内外炎黄子孙!4月3日《人民日报》再作报道。4月12日,《炎黄始祖》摄制委员会在《人民日报》刊登启事,向海内外华人公开招选饰演黄帝、炎帝和蚩尤的3位演员,这在中国影视界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时,喜讯如春风拂拂,吹遍华夏大地,五洲四海,温暖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田。

您知道这部20集电视连续剧的编剧是谁吗?他就是全国知名的开封剧作家杜政远。杜政远先生钟情于这—题材由来已久,耗费了多年的心血,早在1992年,他创作的电视连续剧《炎黄二帝》,就已获得了河南省优秀电视剧本奖的殊荣,因此,炎黄始祖的艺术形象是由开封人最早创作成功的!但先生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在此后的4年中,他不间断地对该剧进行修改与补充,先后5易其稿,精益求精,终于更加丰满地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祖先的英雄群像,从而使易名《炎黄始祖》之后的剧本,成为一部史诗式的大作!

该剧风格气势磅礴,场面恢宏壮阔,人物鲜明生动,情节跌宕曲折。主要表现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为统一天下而进行的激烈纷争,同时再现三大部落创造发明的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展现了4千年前华夏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伟大历程,以及炎黄始祖为形成大一统、大融合的国家、第一次奠定华夏民族大家庭基础所做出的贡献。因而,它又是一部讴歌民族大团结的英雄史诗。

该剧由新华社河南分社、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联合摄制,这是中国首次将中华民族文明始祖的艺术形象搬上屏暮,杜政远先生亦成为我国最早塑造炎黄始祖艺术形象的剧作家。这部电视剧,也是建国以来至本文写作时的1996年9月,开封剧作家创作的最长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炎黄始祖》总顾问王光英在接见主创人员时指出,该剧一定要拍成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目前,《炎黄始祖》已顺利封镜,全世界华人的共同愿望将在1997年春节前后实现,这也是献给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盛典的厚礼!(杨庆化1996.9)

218.28.131.* 38楼

戏曲发祥地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7:57来源:开封网

--------------------------------------------------------------------------------

中国戏曲正式诞生的时间是12世纪的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地点就是都城东京(开封)。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已经是百余年国都的东京城,更加繁华风流。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也更高,已经不满足于看那种短小的节目了。于是,在东京城的瓦子勾栏之中,在这片丰厚的艺术土壤里,便孕育产生了杂剧。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至少5种角色类型的人物,有人物的独白与对话,还伴有音乐和舞蹈。它一出现,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的瓦子勾栏,观众相当踊跃,“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并有这种情况:“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五更天就开演头一回,到晚上还看不完呢,这很可能是情节复杂曲折的连台本戏。该书记载,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东京州东、西瓦子自过七夕开始演出“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这也可能是一出连续演出八天的大型连台本戏。与此同时,东京还出现了撰写杂剧本子的剧作家。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戏曲形式。中国戏曲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杨庆化)1995.6

218.28.131.* 39楼

盘古震神州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7:21来源:开封网

--------------------------------------------------------------------------------

开封盘鼓,队列宏伟壮观,舞姿威武奔放,鼓声霞天动地,是开封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游艺活动。盘鼓的鼓面直径42厘米,鼓框腹径55厘米,高度30厘米,重量15公斤!粗大的鼓锤是长50厘米、直径3厘米的柳木棒。在全国所有的鼓类中,开封盘鼓是个人单挎并能进行舞蹈的最重的鼓!因而盘鼓表演也是活动强度最大的鼓舞!早年没有正规服装,敲鼓人寒冬腊月光着脊梁还出汗呢。

盘鼓那感人的磅礴气势往往叫你流泪或情不自禁地要跟着鼓队走一程。自198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了开封获省一等奖的民间舞陷《盘鼓声声庆丰收》之后,开封盘鼓立即名扬全国!近年来,开封城乡的多支盘鼓队(目前已近百支)南征北战,先后在北京获全国民间花会大赛最高奖的优胜奖;在太原获国际锣鼓节及全国民间艺术节金奖;在沈阳获全国优秀秧歌大赛最高奖的优胜奖;在兰州获全国优秀鼓舞邀请赛金杯奖;在天津获全国广场艺术邀请赛最佳表演奖等,有的还是多次获奖。开封盘鼓,打遍天下无敌手!开封盘鼓,越打越火,一直打到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晚会上!它那难以言状的震慑人心的力量,令其它鼓类望尘莫及!

开封盘鼓,不但震荡着神州大地,今年还将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走上国际舞台。(杨庆化)1994.7

218.28.131.* 40楼

河南坠子的老家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6:22来源:开封网

--------------------------------------------------------------------------------

河南坠子位居全国十大曲种之一。追根寻源,河南坠子的发样地是开封市。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开封城东招讨营小乔庄人乔治山,在随师父唱三弦书的闲暇,常用马尾在三弦上拉着玩,渐渐能拉出字来,非常好听,他越练越精,出师后便不弹三弦自己拉着唱,遂名声大震,又因以唱《玉虎坠》起家,被群众称为唱坠子书的,河南坠子由此诞生。

坠子是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郊乡进入开封城的,称“文明坠子”。它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声情并茂的演唱,立即得到观众喜爱。进城后它又吸收其他曲种的优点丰富壮大自己,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异常迅速。据《相国寺民众娱乐调查》一书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开封已有坠子研究会,(即邱祖庙,供奉长春真人,也叫长春会)会员200余人。”这是中国第一个坠子研究会,地址就在开封大南门里原惠济桥东北角。

由于坠子名声远扬,1928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还派人专程来汴灌制坠子唱片,使《双秃闹房》、《锯大缸》等坠子唱段成为中国最早灌制的一批坠子唱片,此后,河南坠子便风靡神州大地。(杨庆化)1993.5

218.28.131.* 41楼

代最长的山水画卷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5:38来源:开封网

--------------------------------------------------------------------------------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都城东京(开封)皇家画院学生王希孟,绘成了长达12米的大型山水画卷《千里江山图》。该画卷用整绢画成,实长1191.5厘米,宽51.5厘米,为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山水画卷。

此卷描绘广阔的江河中9个大小不同、舟桥相连的岛屿。奇峰冈峦,绵亘千里;江湖河汊,雄浑壮阔。山川之间,有渔村野市,凉亭水榭,竹篱茅舍,堂室楼阁,寺观庙宇,大船渔舟……并有众多人物活动其间,不但反映了北宋各层人民生活的某些侧面,建筑舟桥的精细刻画也极具参考价值。该图成功地运用了“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则,并交替使用。最值得称道的是它那生动诱人的色彩,作者以没骨石青石绿渲染,表现了盛夏季节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和充满生机的树、竹、花、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虽距今已近900年的历史,但其青绿之色仍光彩夺目,鲜艳如新。

一个年仅18岁的画院学生,何以能有如此功力?原来王希孟先考入宋徽宗亲自主持的“画学”。得到过徽宗赵佶的亲授。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有机会欣赏观摩古画名迹,开阔了视野,加之他刻苦勤奋,弥补了生活阅历的不足。再者这卷别具—格的没骨青绿山水,是王希孟在宋徽宗赵佶“诲谕”并得其亲授之法而创作成功的。这是产生在开封这块宝地上的又一千古名画。(杨庆化)1994.5

218.28.131.* 42楼

第一位豫剧女演员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4:24来源:开封网

--------------------------------------------------------------------------------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仅次于京剧的全国四大剧种之一,足迹遍布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大部分省区。然而豫剧从明末清初诞生之时起,就没有女演员,女性角色全部是由男旦扮演的。直到民国时期的1927年,在豫剧的发祥地开封的舞台上,才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豫剧女演员马双枝。

1911年9月9日,马双枝出生在开封县陈留曲兴集胡毛寨村,父亲早丧,家境贫困,随母流落到开封市区,栖身破庙,乞讨度日。后其母与河南坠子艺人马司光成婚,使双枝8岁便开始学唱坠子,由于她聪明、好学、嘴巧,因而进步很快,13岁在相国寺登台唱坠子,就倾倒了大批观众。

1927年初,马双枝拜豫剧戏班义成班杨金玉为师(后二人结为夫妻),转学豫剧,因为她有很好的功底和天赋条件,只学了14天豫剧就在开封火神庙登台演出《皮袄记》(即《王金豆借粮》)。当时开封各界及百姓听说女子唱大戏,争相前往观看,一看确实演唱得好,立即轰动起来。每次演出,座票、站票都是客满,豫剧繁荣,盛况空前。

马双枝戏路宽广,且精益求精,青衣戏、靠把戏、彩旦等无一不好。开封地区曾流传群众口语说:“看戏要看马小脚,看后顶吃一付药。”“空着肚子赤脊梁,也得看看马老双。”马双枝性格刚强,从不趋炎附势,她成名后,赈济穷亲贫友,曾有十七、八口人吃住在她家中,她自己节俭吃穿,连烟酒都不沾。

马双枝一生桃李满天下,豫剧五大名旦中的马金凤、阎立品及许多著名演员都是她的门徒。1957年,她应邀由西安回豫,到河南省戏校任教,发现和培养了许多豫剧人才。“文革”中受迫害,平反后于1980年在西安去世。当时,河南、陕西及全国各地豫剧团、徒弟、亲友的挽帐就有100多幅。西安市豫剧团挽联题词曰:“坤伶先驱,名载艺术史册;艺苑园丁,汗浇中原桃李。”正确地评价了这位出自开封的艺术家,我国第一位豫剧女演员。(杨庆化)1995.1

218.28.131.* 43楼

第一座蜡像馆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3:35来源:开封网

--------------------------------------------------------------------------------

龙亭公园风光秀美又坐落在宋金故宫之地。已成为人们到汴的必游之处了。设置在龙亭宝殿和配殿里的“宋代蜡像馆”,更使它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我国蜡像艺术起步很晚,近年才有所发展,在1984年宋代蜡像馆开展之前,中国大地上还没有一座蜡像馆。

宋代蜡像馆的蜡像是以史为据的9组故事组成的:“宋朝开基”,“杨业归宋”,“澶渊之盟”,“包拯赴任”,“召见外使”,“安石变法”,“水运仪象”,“徽宗作画”,“李纲复职”。共有皇帝、名臣、武将等68个人物,表现了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大事,展出面积达350平方米。

人们看惯了泥塑木雕,骤然看到这种用十几种混合材料雕塑出来的逼真生动的人像,无不为之惊叹!人像的皮肤、眼睛、头发、胡须、睫毛都分毫毕现,加上环境、服饰、道具、造型的烘托,使人大有亲临其境、步入历史之感。

以成组蜡像表现朝代历史的蜡像馆,开封是首创。著名的法国巴黎“杜索夫人蜡像馆”,则完全是一个世界名人的蜡像展览,难怪来汴的外国人,无不对宋代蜡像馆赞不绝口。蜡像馆开展之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中外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其艺术效果已达到国际水平。(杨庆化)1992.9

218.28.131.* 44楼

蹬技之始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2:56来源:开封网

--------------------------------------------------------------------------------

蹬技是我国杂技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那迷人的魅力,来自演员高超的腿脚功夫。追根寻源,它始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

从大量的有关文字、实物资料来看,汉唐时的杂技,基本上是以手技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北宋是杂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由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东京的杂技表演团体,有官办的“左右军”,有民办的各类杂技班社,有民间零星杂技艺人。他们不定期地演出在各种重大庆典活动及元宵节等特定节日时的广场、厅堂,演出于每月八次开放的相国寺庙会等处,但更多的是常年演出于最早在东京形成的瓦子勾栏之中,这里汇集了大批杂技艺人,是他们创造了脚上的功夫,并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来。

宋代的脚技和手技并称为杂手伎,又叫踢弄,是宋代杂技独具特色的大类,并逐渐成为杂技的代名词。《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踢瓶”、“弄碗”、“球杖踢弄”的记载,还列举了几位著名演员的姓名。可惜该书未详细记述,实际内容要丰富得多。

古代“踢”含有“蹬”的意思,表演道具小的叫“踢”,表演道具大的叫“蹬”。另有宋代史籍中“竖双足以承8岁儿”,即称为“蹬人”,“双足承数十斤大瓮舞弄”,称为“踢缸”或“蹬缸”。踢瓶、弄碗、球杖踢弄、蹬人、蹬缸这些节目,一直流传至今,愈演愈精,变化无穷,是中国杂技真正的传统保留节目。(杨庆化)1995.5

218.28.131.* 45楼

瓷刻之源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2:15来源:开封网

--------------------------------------------------------------------------------

瓷刻又名刻瓷,就是用刀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器上“绣花”,所以观它有笔墨,触它有手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瓷刻萌芽,但只是偶尔作些弥补性的艺术加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刻。到了宋代,我国陶瓷业蓬勃发展,大量精美优质的瓷器不断问世,皇帝和一些达官贵人在玩赏瓷器时,时常在那些晶莹如玉的瓷釉面上题诗作画以自娱。为了保存笔痕墨迹的弥久恒新,就命手艺高超的工艺雕刻家进行镌刻,瓷刻便正式诞生。但由于它的创作难度较大。故历来在民间流行不广,明末清初时才开始在一些手艺人和书画家中间流行,使瓷刻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追根寻源,瓷刻诞生在开封。

据记载,北京、上海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一些瓷刻珍品,但最早的瓷刻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尊北宋宫廷瓷刻花瓶,此瓶上刻有皇帝的墨迹,镌刻精细,典雅清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尊北宋宫廷瓷刻花瓶,是中国最早的瓷刻作品,如上海瓷刻权威周光真先生、山东淄博瓷刻权威昃秀花女士等。周光真先生在他的《瓷刻溯源》—文中认为,北宋皇都开封是瓷刻的故乡。瓷刻,是在北宋东京无名的能工巧匠手中孕育出来的,具体地点很可能就在皇城之中。

今日开封,瓷刻艺术后继有人。1992年,孙春峰的瓷刻盘《中国古钱币》、《上帝的召唤》分别由日本和马来西亚收藏家购藏。1993年,刘涛的瓷刻《百寿图》荣获省民间艺术节优秀奖。(杨庆化)1994.5

218.28.131.* 46楼

碑林之冠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1:14来源:开封网

--------------------------------------------------------------------------------

中国的石碑,遍布名山古寺,陵园墓地,丽泉佳林,多得像夏夜星空里的星星一样数不完,然而,碑石成林的地方却寥若晨星。

著名的西安碑林,荟萃了以汉、唐为主的名家手笔等2300余块,藏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而今,在古都开封杨家湖畔崛起的、名扬海内外的中国翰园碑林,刻碑数量已远远超出,截止目前,已刻好世界各地和国内著名书、画、篆刻方家的精品2900块,跃居中华碑林之冠。

中国翰园碑林,是被誉为“当代文化愚公”的开封市退休干部李公涛先生自筹资金创办的,1985年以来,受到中央、省、市和海内外各界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1993年首期工程结束,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民办公助的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中国第一个民办公助的碑林。

中国翰园碑林,巧妙地接续着以汉、唐为主的西安碑林,重点安排了宋代及元、明、清直至现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珍品,使中国碑刻艺术不断代,别具匠心,为开封独创。

中国翰园碑林,打破了其他碑林以书法艺术为主的惯例,开创了绘画、篆刻、硬笔书法、少数民族书法入碑林的先河,集诗、书、画、印之大成,为中国首例。

中国翰园碑林,面积130余亩,3500块碑石将分布在10个碑廊区:中山碑廊,现代碑廊,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碑廊,硬笔书法碑廊,少年书法碑廊,国际友谊碑廊,总计4.6华里长的碑廊,傍湖依翠,迂回于山水楼台之间,丰富的内容,宏大的规模,均为中国和世界碑林之最。

中国翰园碑林,得天独厚地占有了开封最大的“山脉”和最清的湖水,是一个融碑刻艺术和秀丽风光为一体的一流水平的大园林,既有综合艺术的鉴赏价值,又有赏心悦目的旅游价值。那古色古香的南、北大门,那栩栩如生的轩辕黄帝塑像,那别具一格的梯田式的“碑坛”,那气势恢宏的田字型“翰园馆”……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翰园风光,美不胜收!西安碑林和存碑2000余块的北京碑林皆位于斗拱飞檐的古建筑群之中,也都有陈列室和廊、亭之类,但与开封碑林相比,已显单调了。而存碑2100块的曲阜碑林,则实际上是孔子及其后裔们的墓地。像开封这样依山傍水的园林式的大碑林,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第一个。

1976年以来,国内各地先后出现了几处新的碑林,如辉县百泉碑廊,郑州邙山黄河碑林,湖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山东曲阜孔子《论语》碑苑等,虽各有千秋,但无论从碑石数量、世界知名度、宏丽的规模还是造园艺术上,都无法与开封的中国翰园碑林相媲美。开封碑林,将成为一座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大型文化艺术宝库而著称于世!它的精神价值,将永无止境地高出它的物质价值!(杨庆化)1994.9

218.28.131.* 47楼

最早的针灸铜人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2:41来源:开封网

--------------------------------------------------------------------------------

针灸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宋代以前只有文字叙述或图形表示,而且错讹较多。北宋天圣五年(1027)前后,东京翰林医官王惟一,经过反复研究,集针灸、铸造、雕塑之精华,终于由他设计、监制而铸造了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这两具铜人,—具放在翰林医官院,一具放在大相国寺。

针灸铜人身高178厘米,重250余公斤,为男性半裸立像,造型逼真,结构精巧,全身铸有经络和针孔穴位354个。铜人四肢内有木刻骨骼,体腔内有木制脏腑,可分可合。铜人经涂蜡穿衣,内注清水,即成为教学和考试的模型,受试者如能准确地找到穴位,则针入水出,稍有偏差针就不能刺入,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和人体解剖模型,在铸造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宋以后各代均将其视为国宝,称为“天圣铜人”。天圣铜人在开封陈列了整整100年,北宋亡后,几经沧桑,一具据说至明正统年间被毁,一具据说于北宋亡时被相国寺僧人藏匿,至今仍埋在开封地下。

历代仿宋天圣铜人而铸的,明代有“正统铜人”、“嘉靖铜人”,清代有“光绪铜人”。1987年,全国中医、美术、考古等各界专家齐集开封,终于将失传的天圣铜人再造出来了!而且仍然存放在大相国寺。你若到大相国寺拜佛的时候,千万可别忘了去看天圣铜人啊!(杨庆化)1992.11

218.28.131.* 48楼

最早的国家药店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2:01来源:开封网

--------------------------------------------------------------------------------

1076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出现了中国和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药店:熟药所。

熟药所是政府开办的售药机构,实际上是官药局。它从药材的收购、检验、管理到监督中成药的制作,都有专人负责。因而,药品(丸、散、膏、丹)质量非常之好。由于中成药服用方便又宜于保存,立即受到东京医家和病人欢迎,熟药所名震京城,生意兴隆。到1103年,东京城内的熟药所已增至5个。因为熟药所配有专门从事配制药物的研究人员,所以其制药技术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们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制药方法,当时创制的许多著名中成药如: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等,经八百年实践的检验,疗效良好。当时熟药所还有很多制度,如夜间必须轮流值班,遇有急病人耽误卖药的要给予杖打一百的处罚,对陈旧药品及时销毁,等等。这些制度对今天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啊。

东京熟药所的首创,对我国中成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州县也相继开设了熟药所。东京又出现了“修合药所”。1114年,熟药所改名“医药惠民局”(修合药所改名“医药和剂局”)。《东京梦华录》所载,朱雀门外街巷有“熟药惠民南局”,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有“熟药惠民西局”。全国各地都设立有分局。

今天开封宋都御街上的“惠民和剂药局”,就是继承宋时传统而创建的著名大药店。(杨庆化)1992.9

218.28.131.* 49楼

最早的美术学院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0:55来源:开封网

--------------------------------------------------------------------------------

1104年,酷爱绘画的风流皇帝宋徽宗(赵佶),为了进一步搜罗培养绘画人才,打破了历代只有画院没有画学的惯例,在都城东京(开封)首创了国家最高绘画教育机构:画学。他自任画学院长,并亲自任教。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学院。1110年画学并入画院之后,继续承担着培养画家的职责。

画学有一整套系统、健全的制度。招生:不论出身门第,只要经太学法考试合格,即可入学,但分士流和杂流。课程:有“佛教、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宋史》)6个专业(主攻课目)。还有实践课、创作课和内容丰富的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绘画立意的深度。教学:有名师指导、名画观摹和创作实践等多种专业训练方法。据记载,赵佶曾布置了一个题目:孔雀绣墩图,结果大多数都画错了。他指出:凡孔雀升墩,必先用左脚,而你们画的皆右脚。要求之精,可见一斑。学制:三舍三等,以次为外舍、内舍、上舍,按考试成绩,决定升迁。考试:每月私试一次,每年公试一次,隔年舍试一次,考画“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文献通考》)。考试的题目常以古诗赋画,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待遇:舍试之后上舍生又分三等,上等的命官,中等的可免礼部试,下等的可免解试。画学学生,大都进入画院供职。

至1127年,金人攻入东京,画学前后共延续了23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孕育出众多著名作品,对南宋及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京画学,美术教育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杨庆化)1993.1

218.28.131.* 50楼

最早的军事学院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0:05来源:开封网

--------------------------------------------------------------------------------

从宋朝开基到仁宗时代,长期和平无战争,致使武备松懈。直到西夏反叛,兴兵扰边,宋朝屡吃败仗,才开始重视武备。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宋政府在都城东京(开封)成立了前朝历代都没有的“武学”,从而开创了中国军事教育的先河,但可惜只办了3个月。至1072年,神宗根据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方针,在开封又恢复重建了一所正规的武学。

武学的学制为3年,每期只选收100名学生。见未参班的使臣、门荫子弟和草泽人,经过保荐报名,经过人材、弓马的考试合格者,即可入学。学习内容主要是诸家兵法,即包括《六韬》、《孙子》等在内的武经七书以及弓矢骑射技术等。武学教授们还“篡次历代用兵成败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义之节足以训者”(《宋会要辑稿》),向学生讲解。学生还可以选学列阵、操练,并配给适量的兵士进行实兵演习。从理论、实战和忠义思想教育等方面看,东京武学的科目设置是相当完备的。

武学亦实行三舍三等,3年后考试,决定升迁。上舍生优异者,由枢密院审查合格后录用,按其出身、经历、才能委任武职。考试不及格的,留学一年再试。后外舍生改称武选士,内舍生改称武俊士。

作为中国第一所军事学院,东京武学不但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146年,南宋政府又恢复建立了武学,并一如北宋旧制。东京武学,在中国学校发展史和军事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杨庆化)1992.12

218.28.131.* 51楼

最早的天文钟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29:03来源:开封网

--------------------------------------------------------------------------------

中国和世界上的第一座天文钟,诞生在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它制造完成于北宋哲宗元佑年间的1086年到1088年,设计者是东京科学家吏部尚书兼侍读苏颂和吏部令史韩公廉等人。

这座著名的天文钟,名叫“元佑仪”,由于是以水做动力运转的,又名“水运仪象台”。这是一个把天体运行、星宿位置、报更计时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它高约12米,宽约7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形的木结构建筑。最上层是龙柱支持的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上复9块活动屋板,与现代天文台可开合的球形屋顶作用相同。中层密室放置球形浑象,球面布列天体星宿位置,昼夜自动由西向东运行,球面星座位置与实际天象相符,最下面有5层报时装置,更是设计精巧。第1层3个阁门,各有1个木人按时摇铃、打钟或击鼓。第2层虽只有1个阁门,但门内有24个手抱辰牌的木人,按时轮流转到门口指示时辰。第3层有96个抱牌木人,轮流出现指示刻数。第4层阁门内有1个木人,专在夜间按更、筹击钲。第5层阁门内有38个抱牌木人,专在夜间轮流出现,指示更、筹数。它的整个运动,是利用齿轮配系组合和杠杆原理,由水壶滴漏作动力来完成准确而自动运行的。其装置比欧洲同类装置早了580年!后世的钟表也是根据其中的机械传动原理演变而来的,所以它又是钟表的祖先。

“水运仪象台”在东京的“合台”安放并使用了36年,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将这—珍贵的大型仪器运往北京,由于部件损坏,无法重新装配。但苏颂著有《新仪象法要》—书存世,内有水运仪象台构造原理及详图60多幅,才使它不致失传。现在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根据苏颂的记载而重新复制的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杨庆化)1996.7

218.28.131.* 52楼

最早的警察和消防队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28:15来源:开封网

--------------------------------------------------------------------------------

繁华而庞大的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人口最多时已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宋廷为了首都社会治安的稳定,除实行自太宗朝就逐渐完善的“厢坊制”的行政管理,把广大的开封城内城外逐步划分为19厢、136坊以外,还建立了“军巡”制度,在每—个坊中设置“军巡铺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不仅是捕盗,凡是宋廷禁止的东西,都是军巡的干预范围。军巡铺屋与开封府各厢机构相互配合,使开封全城处于较为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为首都东京的治安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宋东京军巡,是中国和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警察,开创了我国警察制度的先河,也是世界警政史上的最早记录。

东京城的坊墙,至仁宗朝被彻底推倒以后,虽然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但商店货铺,鳞比栉次,勾栏瓦舍,棚屋相连,加之人口稠密,成份复杂,曾因各种因素酿成了东京市区和宫中的多次大火,惨重的损失,迫使宋廷不得不对防火工作持别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军队组成的“潜火队”,负责救火。而且,每坊的军巡,也同时承担着防火救火工作。《东京梦华录》中专有《防火》一卷,记述每坊的军巡铺屋,高处有砖砌望火楼,并有官屋,屯驻军兵百余人,还备有各种救火工具,—遇火警,“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样完备的有组织的官方“潜火队”,前朝历代京城都不曾有过,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队。1666年英国伦敦大火之后才成立的所谓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队,比北宋东京的消防队晚了600年呢!(杨庆化)1995.3

--------------------------------------------------------------------------------

218.28.131.* 53楼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都城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26:31来源:开封网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只有中世纪时期的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对后世影响最大,只有开封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以前的唐代长安城比较著名,但受坊市制度的束缚,“市”以外的城区是相当冷清的。东京城首次推倒了坊墙,坊市合一,沿街即可开店,最早形成了商业街,第一次明令允许开放夜市,最早出现了城市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瓦子勾栏,全城变成了一个敞开型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中国城市面貌从此有了空前的改观。北宋以后的历代都城和一般城市,无不效仿东京。我们甚至可以从描绘北宋东京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中国近代城市的缩影。

此外,东京城在管理上采用了府、厢、坊的3级管理体制,比前代增加了“厢”这一级,使城市管理更加严密。东京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警察和消防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街道绿化隔离带,第一次在中国城市道路上洒水防尘。东京城已形成了相当明显的功能区: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码头区、仓库区、风景区。东京城的建设和管理,从各个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七大古都中,北京、杭州几乎是开封的翻版,已被众多专家证实。金灭北宋,后燕京及宫阙皆模仿东京及宋皇宫所建,如工字型殿宇、州桥、金水河等等,连宫中的陈设都是宋朝旧物,北海中琼花岛上的白塔山,也是由东京艮岳掠去的太湖石建造而成的。宋室南迁,临安的御街、外城,完全按东京形势建造,由于大批东京人南下,临安市井一派东京景象。酒楼一如东京样式,瓦子勾栏有了进一步发展,食店多东京人开,挂旧招牌,至今杭州菜仍然是南料北烹的风味特色。其他如风俗、衣著、典礼等无不效学东京景象,这在《梦粱录》等古籍中均有详细记载。70年代的香港“宋城”,亦是仿东京而建。在近年兴起的《清明上河图》热中,已有杭州等城市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建宋城。一再被仿建者,唯东京开封。(杨庆化)1996.10

218.28.131.* 54楼

张择端的第一个文学形象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40:23来源:开封网

--------------------------------------------------------------------------------

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在他所生活的宋代的史籍之中,竟没有一个字的记载(其生平还是从金代张著的清明上河图题跋中得知的,仅有几十个字),原因众说纷纭,但当时政治腐败、张择端为奸党所不容是较为可信的一说。历代人民因《清明上河图》而对张择端倍加钦佩。人以文传,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明代李东阳《题清明上河图》诗曰:“家藏私印屡易主,赢得风流后代夸。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借吾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张择端的传说故事。

当代开封著名民间文艺家李程远先生,早年即对《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情有独钟,他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从1982年起开始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以张择端为主人公的长篇传奇故事,直至1991年方告杀青,其中章节曾独立发表,如《堂倌奇婚记》(1987年《故事家》)等。1993年8月,这部定名《<清明上河图>传奇》的长篇故事上卷《宣和风流恨》,首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上卷又在台湾世一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995年1月,上卷还在香港雁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清明上河图>传奇》的下卷《魂断东京梦》,1996年5月首先在台湾世一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996年6日又在香港雁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张择端的文学形象,第一次鲜明、生动而丰满地出现在中国文学画廊之中,令读者大饱眼福。故事从张择端为寻找未婚妻来到表面繁华似锦、实则危机四伏的东京讲起,着重描写了他忧国忧民、呕心沥血创作《清明上河图》的经过,通过他的坎坷命运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名画的曲折经历,再现了800多年前华夏大地上的时代风云,展示了:一个风流画家的生死恋,一幅封建社会的风俗画,一部北宋王朝的兴亡史。张择端最后终不为黑暗政治所容,愤而投湖自尽,魂归东京,又是其刚直不阿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历代人文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每一个正直、善良的当代知识分子,都可以从张择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作品所表现的张择端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无疑是对当代读者的有力召唤,因而张择端的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这部长达105万字的宏篇巨制之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小民,三教九流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150多位,主要人物栩栩如生,不落俗套。缠绵的爱情故事,悲壮的战争场面,神秘的奇风异俗,更是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读着那优美的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作为文学作品,作家可以根据刻划人物的需要,虚构出相应的情节。如名画被焚,张择端南渡后重绘《清明上河图》,虽与多数史学家观点有逆,令人稍有遗憾,但文学与史学毕竟是两回事。

新建的开封“清明上河园”虹桥西南,有一组具有故事情节的雕塑“虹桥寻胜”,张择端、秀姑和牵毛驴的老汉,个个神形兼备,即取材于《<清明上河图>传奇》并参考了专家意见。另一组雕塑“情系东京”,手捧画卷的张择端雕塑及《清明上河图》中18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浮雕,亦参考了该书和专家意见。

李程远先生的长篇故事《<清明上河图>传奇》,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部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长篇文学作品,也是建国以来至本文写作时间的1996年8月,开封作家长篇创作中最长的一部作品。张择端的第一个文学形象,由开封作家在张择端创作名画的东京故地创作成功,意义特殊,它为古城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辉!(杨庆化)1996.8

218.28.131.* 55楼

宋词之源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8:18来源:开封网

--------------------------------------------------------------------------------

兴起于唐代的词,到宋代才趋于成熟并精彩纷呈,使宋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瑰宝之一。而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是宋词走向高峰的发源地。由于宋代文人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北宋所有最著名的词人,无不在东京各领风骚。

北宋前期有较大影响的晏殊,少年时即被荐入朝来到开封,真宗时为翰林学士,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宰相)。他的词雍容典雅,继承了晚唐五代的婉丽词风。与之齐名的欧阳修,仁宗天圣年间中进士入京,曾先后为馆阁校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要职。他的词开创了宋词清疏峻洁的新意境。宋词婉约派创始人柳永,从小曾在开封生活,又在开封成名。他的词,开拓了都市生活的新题材,创制慢词,通俗生动。柳词通过歌妓之口传唱天下,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是宋词的第—座高峰。宋词豪放派创始人苏轼,是仁宗嘉佑年间的进士,英宗时曾入直史馆,又任开封府推官。哲宗时曾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兼侍读等要职。苏词雄奇奔放,取材更广,风格多变,一扫晚唐以来柔靡绮丽的词风,影响巨大,是宋词的第二座高峰。此外在开封为官的著名词人有黄庭坚(国史院编修官)、秦观(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周邦彦(提举大晟府)等。他们的词,在诸多方面各有创新,在宋词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婉约、豪放两大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从而奠定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

具有丰厚文学艺术土壤的东京城,正是—座培育宋词茁壮成长的百花园。(杨庆化)1995.12

218.28.131.* 56楼

科举考试的终结地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7:23来源:开封网

--------------------------------------------------------------------------------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曾经是全国会试的圣地。然而到了清代,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又2次成为全国会试之地,而且是历史上的最后2次会试。其原因是顺天贡院在庚子之乱时被焚,当时慈禧、光绪仓皇出逃,他们在开封行宫作出了在河南贡院(今河南大学院内)进行全国会试的决定。这2次会试就是1903年的癸卯会试和1904年的甲辰会试。

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考试,1904年的甲辰会试之时,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收买人心,清廷仍派出中央高级官员来汴,在东棚板街设立了礼部办考公所和会试提调行台,并按规定,由礼部提请皇帝选派一正三副4名主考官,皆为进士出身的一、二品官员担任,此外还有18名由京官担任的同考官。这次会试,仍按旧制分3场进行,每场3天,头一天点名入场,第3天交卷放出,和在同一地点举行的1902年顺天乡试、1903年的癸卯会试一样,甲辰会试也废除了八股文,头场为中国政治史论,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三场为不用八股文程式的《四书》义,《五经》义。18名同考官在河南贡院内的文明堂评阅试卷。最后结果:会元谭延嗣,湖南茶陵人;状元刘春霖,直隶肃宁人;榜眼朱汝珍,广东清远人;探花商衍鎏,汉军正白旗。二甲120人。三甲150人。

虽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但当时的形势却是纷纷要求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工具,其消亡亦成为必然趋势。就在这次甲辰会试的次年,即1905年,清廷就宣布废除了科举制。中国封建科举考试在古都开封寿终正寝,开封的河南贡院,则成为这一考试的终结地而载入史册。(杨庆化)1996.1

218.28.131.* 57楼

汉字创始地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6:33来源:开封网

--------------------------------------------------------------------------------

由于古代人民的敬仰,仓颉陵在全国有好几座。据《史记》等古籍记载,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创造者。传说仓颉观察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印,启发了灵感,进而创造了汉字。实际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仓颉之所以被奉为汉字的始祖,很可能是由于他做了大量的总结和再创造的工作。明代《汴京遗迹志》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呼为仓王冢是也。按禅通纪,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所谓利乡即时和保之墟也。”阳武和利乡,都是开封在春秋时期的名称。仓颉死后葬于他居住和造字的地方——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开封,是很自然的事。

开封仓颉陵的历史极其悠久,至少从汉代《陈留风俗传》起,到宋代《北道刊误志》、《东京梦华录》,明代《汴京遗迹志》,直到清代《祥符县志》,对这座著名陵墓均有或多或少内容一致的记载。《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灯节后出城探春,重阳节赴郊外登高,都是去州北仓王庙。

现在,仓颉陵位于开封城东北8公里刘庄北侧,黄河大堤之外。陵高3米许,周50米,南有残存碑座,东南300米处,高1.5米,面积30平方米的方形“造字台”尚存。据明、清人记载,此处有石牌坊、仓颉庙等建筑。这些建筑的遗迹,60年代还有人看到,“文革”后就不见了。然而,清晰可见的仓颉造字台,似乎在诉说着汉字创始地的风风雨雨。

1992年6月3日《开封日报》报道了我市公布的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仓颉陵名列榜首。但陕西白水的仓颉陵仍抢在了前面。仅仅2个多月之后,1992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即报道:“由社会各界集资重塑的仓颌庙仓颉圣像,最近在陕西省白水县举行开光仪式后,已对中外游人开放。”

愿开封仓颉陵早获新生!(杨庆化)1995.5

218.28.131.* 58楼

古代最大的图书馆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6:03来源:开封网

--------------------------------------------------------------------------------

北宋开国之后,十分重视图书的收集整理工作,在都城东京(开封)的皇城之内,逐渐形成了一座中国古代最大的图书馆——崇文院。崇文院原名“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是后梁始创,但藏书仅1.3万余卷。北宋在统一过程中,广收各国及民间图书,藏书量大增,太祖时代已达4万多卷。太宗即位次年就下诏重建新三馆。与此同时,宋廷还以悬赏征书、奖励献书等办法大量收集民间图书、规定凡捐献唐开元《四部书目》以外的1卷书,赐绢1匹或钱1千文,300卷以上者赏以官职。978年新三馆建成,赐名“崇文院”,时总藏书量已达到8万余卷,为历代皇家图书之最。后来崇文院中又建了秘阁,专藏真本书和宫中所存历代名家的书画墨迹。

真宗时崇文院发生火灾,损失惨重,编《崇文书目》时仅收书3万余卷。但以后各帝均—如既往地不断以各种方法在全国收集图书,至神宗时又达到4万余卷,并改崇文院为秘书省。至徽宗时又修建了高大宽敞的秘书新省,藏书亦大增。《文献通考》记载:“自熙宁以来,搜访补缉,至宣和盛矣。”最后达到5.6万卷,仍未超过8万卷。

北宋东京崇文院的丰富藏书,对于宋代及后世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的著名的宋代四部大书:太宗朝修的《太平御览》(1千卷,专载百家),《太平广记》(5百卷,专载小说),《文苑英华》(1千卷,专载文章),真宗朝修的《删府元龟》(1千卷,专载史事),以及神宗朝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等等,都是长时期地利用崇文院的丰富藏书编修撰写而成的。北宋各代编修会都在崇文院安营扎寨。北宋东京崇文院,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杨庆化)1995.2

218.28.131.* 59楼

第一部完整的城市史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5:13来源:开封网

--------------------------------------------------------------------------------

1993年4月,正当开封宋都文化节开幕之际,中国城市史丛书之一《开封城市史》,由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在我国500多座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虽在此之前,上海、重庆、武汉、天津4市已有城市史研究成果,但皆为1840年以后的近代城市史研究资料,《开封城市史》则是从远古时代直到1990年,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城市史。

城市史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在国家的七五规划中被列为科研项目。传统史学是以政治为主线,地方史志是百科全书,而城市史则是一门研究城市兴衰变化规律和原因的科学,是包容历史、城市、社会等多种学科的新兴学科。《开封城市史》是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支持下,由开封市委讲师团副教授程子良和开封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副编审李清银经过两年多艰辛努力才完成的。

《开封城市史》共5编24章,计30万字,前3编远古至清代为李清银撰写,,后2编近现代为程子良撰写。中国古都学会会员、开封历史学会会员李清银先生,对城市史的研究有很高造诣,曾连续在两届中国城市史学术讨论会上提交论文。特别是本书第一编《开封城市的形成》,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历来研究者对魏都大梁以后的开封论述较多,而对于在此以前的开封情况如远古聚落、夏都老丘、郑之启封、春秋仪邑却涉足极少,清银先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早期开封的一大段空白,也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明晰的线索,可谓拔新领异。河南省社会科学学会会员程子良先生,对开封近现代城市史的研究颇见功力,他客观地、全面地记述了解放前后开封城市的不同和变化,使我们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开封城市史》,为我们了解、研究、建设和管理城市,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依据,是各行各业都不可缺少的一本新型工具书。(杨庆化)1993.6

218.28.131.* 60楼

第一部大型类书

--------------------------------------------------------------------------------

作者:杨庆化2005-06-2215:34:37来源:开封网

--------------------------------------------------------------------------------

类书就是摘录各种书上的有用资料并分门别类地编辑而成的书,它便于检查,是非常有用的书。据《古今事物考》记载:“齐梁间,士大夫之俗,喜征事以为学浅深之候……类书之起,当在此时。”隋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类书《北堂书钞》(160卷),但一直到宋代,综合性类书的容量一直没有超过160卷这个数。

北宋建国初期,十分注重文治,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诏修《太平总类》,直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才完成。成书前太宗曾日览三卷,成书后便定名《太平御览》。这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大型类书,是现存古代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大书。奉诏参加编篡的有翰林学士李昉、扈蒙等14人,地点就在都城东京(开封)皇城之内新建的皇家图书馆崇文院中。

《太平御览》的编篡者们充分利用了崇文院极其丰富的藏书,使这部综合性类书达到1000卷、约500万字!它分为55部,5426类,按天、地、人、事、物顺序编排,类下编排资料以经、史、子、集为序,均先书出处,再录原文,其征引广博,所引书籍多达2579种,保存了大量古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博物等各方面较完整的资料,因此可据以考订史事。又由于所引古书,大都已经失传,所以又可以据以辑校散佚。它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座大型文化宝库,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新版《太平御览》。它是千年之前的一群东京文化人,历时6载,呕心沥血给后世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杨庆化)1996.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525.html

更多阅读

《东京DOGS》的演员简介 东京dogs

《东京DOGS》的主演简介 高仓奏(26) - 小栗旬、涩谷武尊(少年时代)  工藤丸尾(25) - 水嶋ヒロ  松永由岐(23) - 吉高由里子、文屋爱海(少女时代)堀川経一(23) - 胜地凉舞岛ミサ(38) - 大冢宁宁  大友幸三(57) -三浦友和小栗旬在剧中扮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的十二个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和极限,编著者根椐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为“十二个世界之最”。(一) 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铁木真历经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所有对手,降服了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整个大漠草原全部统一于他

中国9个变化最大的城市 中国最大城市排名

本月15日,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深圳、广州、香港分列前三,重庆排名第十,成为中西部唯一入选城市。福布斯中国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先生表示,这是对重庆近年来发展成就的肯定。NO1. 深圳市名深圳市城市面积全市面

声明:《大宋帝国首都东京开封创造的世界之最==世界第一城 大宋帝国三百年》为网友久禁战杀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