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与汪精卫血书定情

一个思想先进的热血革命青年,如何一步步走向汉奸之路,背上永久骂名?富甲一方的大家闺秀,面对自己心爱的男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身为革命青年的他被捕入狱,她又是如何为营救他而四处奔波?当他沦为汉奸,她是远离,还是选择不离不弃?

陈璧君第一次在街上邂逅汪精卫便芳心暗许,而汪精卫却正眼都没看她一眼:当汪精卫出现在陈家客厅的刹那,陈璧君感觉像在做梦一样

1891年,陈璧君生于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富商家庭,父亲是马来亚有名的橡胶大王“陈百万”陈耕基。陈璧君聪明好学,从小就对政治十分关心,早在华侨小学读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1906年成为陈璧君一生的重要关口,命运的改变源于街头的邂逅,而邂逅的男主角正是日后“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颈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民国奇男子汪精卫。

那一天,槟城的街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15岁的陈璧君拉着母亲,兴奋地跳着、唱着,忽然,她的目光被一个年轻人吸引了:年轻人被人群簇拥着,声情并茂地宣传革命。听讲的人群却出奇的安静,一脸凝重地盯视着年轻人俊俏的脸庞,还有人不时地擦去眼角的泪水。

这个年轻人就是汪精卫,他奉孙中山之命来此宣传革命,为国内起义筹款。

陈璧君看得出了神,她看到,年轻人在温暖的阳光里,像威严的帝王一般驾临自己的世界,心开始不安地跳动起来。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阵怒吼:“打倒清政府!建立民国!”“杀尽清狗!血债血还!”

接着人们开始把口袋里的钱,丢进汪精卫身边的募捐箱中,他站在募捐箱旁,对来捐献的人不住地点头致意。

陈璧君见状,想了想,也将自己坤包里的钱掏出来,看了看觉得不够,便一把抓过母亲的手提包,掏出所有的钱,走进了捐款的队伍。

可是,汪精卫并没有多看她一眼,只是很礼貌地说了一声“多谢”,就又将视线转移到后面捐献的人去了。

这让陈璧君倍感失落,她呆呆地望着汪精卫,直到他的身影彻底离开了视线,才突然恼怒地跺了一下脚,说:“走!”

一路上,陈璧君心里直犯嘀咕,为再也见不到那个年轻人而伤心、难过。然而,老天这一次眷顾了她。

回到家,陈璧君刚走进客厅,便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就是他!陈璧君心中一阵欢喜,差点,乙叫出了声。

此时,汪精卫正与陈耕基寒暄,一眼便看见了一脸娇羞的陈璧君,不由得一愣。

陈耕基向他介绍道:“这是小女。”又指着汪精卫对女儿说:“这就是你常向我打听的《民报》的才子,汪精卫先生。”

他就是汪精卫!本已惊奇的陈璧君更是睁大了双眼。原来在想象中,那个才华横溢、署名汪精卫的人,应是个学富五车的老人,没想到竞是如此年轻!

汪精卫脸上焕发出了热情:“今天下午,贵小姐还去捐过款!你看,我这记性!陈先生一家真是革命的热心人!”

听到汪精卫的称赞,陈璧君脸上不由飞来一抹绯红,转身跑回了房间。

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初次见面充满了戏剧性,对陈璧君而言,这是一场浪漫的邂逅。但对汪精卫而言,这只是一场礼节性的会面。对于这个富家千金,汪精卫见她性格活泼,聪明伶俐,倒也乐意接触,有心把她发展成同盟会员,增加革命力量。可时间一长,汪精卫就发现了这个富家千金的另一种心思。

汪精卫在槟榔城演讲的那些日子,陈璧君几乎每场必到,甚至有几回从学校偷偷跑出来听他演讲。汪精卫就劝她说:“你还在读书,将来为革命做事的机会有的是。”

陈璧君却从汪精卫手上抢过募捐箱,抱在胸前,调皮地望着汪精卫说:“可是为精卫先生做事的机会并不多呀!…汪精卫望着一脸天真的陈璧君,只有无奈地苦笑。

槟城的同盟会会长是吴世荣,汪精卫在槟城的多半时间都住在他家。吴家有一个花园,取名苾兰园,建得十分雅致,汪精卫不出门时,就常进去观赏,一面思考些问题。这期间。陈璧君常来找汪精卫。因为陈家既是同盟会家庭,陈璧君又是汪精卫的客人,对于陈璧君的来访,吴家自然都是热情欢迎,陈璧君倒也轻车熟路,不要吴家人的指引,径直找到后花园来了。

陈璧君当然不是来找他商讨什么大事,而是以学生的态度来向这位同盟会的大才子请教一些问题的。她所问的问题,在汪精卫看来是十分幼稚甚至可笑的,可是看见陈璧君坐在花园亭子的石凳上,学生听课似的摊开了本子,拿起笔,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就又不得不收住笑意,认真回答。汪精卫先是背着手,望着花园的花卉,回答陈璧君的一些问题,可是讲着讲着,他的思绪就离开了这片花园,生发开来,脑中产生的那些火花,口里蹦出的那些言语,连自己也感到吃惊,甚至有要回去记下来整理成篇的强烈欲望。

“璧君,走,进屋。”可是一连说了两遍,却不见回应。汪精卫回过头去,见陈璧君手拿着笔,本子上一片空白,丰腴白嫩却不乏稚气的脸上,一双大眼睛痴情地望着自己一动不动。少女的芳心表露无余。

怎么会是这样!汪精卫感到惊愕,面对这种境况,刚才还口若悬河、舌似利剑的汪精卫却说不出一个字来,只是呆呆地望着她。

“啊”的一声,还是陈璧君先反应过来,见自已心底的秘密被人发现,她立刻羞红了脸,几下收拢本子和笔,飞了呆立在一旁的汪精卫一眼,“逃”出了花园。

不行,绝对不行!汪精卫站在花园的亭子旁,这才意识到这个富家千金所表露出来的热情,并不是三民主义的主张所焕发出的光芒,她频繁地来找自己,并不是真的来问那些幼稚可笑的问题。

汪精卫这才记起来,为什么在一次聚餐上,那个卫月朗夫人特意向自己介绍陈璧君的那个表哥,说他们已经定婚。汪精卫悔恨自己的愚钝,如果传出同盟会总部派出的募捐大员竞勾引会员的已婚之女(虽只是定婚)的消息,那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真是差点儿误了革命的大事!

此后,汪精卫有意隐蔽自己的行踪,并借故搬出了吴家,找了一个很偏僻的会员家住下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与陈璧君见面。

在槟榔城的任务完成了,启程之日,汪精卫到几个会员家去告辞。到了陈耕基家,陈耕基夫妇热情挽留,汪精卫婉言谢绝了,他一面回答陈耕基夫妻的问话,一面留心楼上陈璧君的房间,担心那个胆大的女子如果此时出现,还会做出什么令人尴尬的事情。可是楼上是安静的,陈璧君不在家,这让汪精卫放心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失落。严格地讲,那个姑娘并不讨厌,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可爱。自己此次的离去,有可能是终生难返,也难说此生再会见面了。

可是,这种儿女的情感,汪精卫很快置于脑后。出了槟榔城,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他。

与方君瑛从公园分别后,汪精卫直接回了报馆。没想到一进门就得知自己“来了客人”:陈璧君打着学习日语的旗号接近汪精卫。汪精卫却让其“跟着七姑学习”

汪精卫完成了筹款和联络的任务,由于回不了越南河内,只好潜回东京,继续协助章太炎办《民报》。这段时间,汪精卫发表了《革命可以杜绝瓜分说》、《发动革命之决心》、《论革命之激烈主义》、《正保皇党之罪名》等重要文章。

1908年的春天,上野的公园樱花烂漫。汪精卫得了一笔稿费,宴请了《民报》的同仁,散筵后,大家纷纷散去,单剩汪精卫和方君瑛两人。走到公园的入口处,只见万花竞开,风动花涌,颇为壮观。二人遂决定进去走走。

汪精卫、方君瑛两人相处数年,生活中也互相照顾,彼此颇有好感,但是汪精卫说,不立业就没有家,革命不成功就决不恋爱结婚。第一个响应的就是方君瑛,这也正是他们经常在一起,却从未表露心情、超出同志友谊的原因。

然而一对青年男女在这种场合压抑了自己的情感,要不断地找其他的话题,确实是一件无趣而难受的事情。因此,汪精卫去西乡隆盛的铜像下站了一会儿,在公园里一条小道走了不到一半,就对方君瑛说:“我们回去吧。”

方君瑛早感到了气氛的沉闷,于是不假思索地点头:“好!”

出了公园,汪精卫与方君瑛分手,准备去报馆处理一些事务。

还没有进报馆,就听见屋里传出大声说笑的声音,汪精卫开始并不在意,因为同盟会的报社本来就是一个活跃的地方,常有一些年轻的留学生和读者在这里聚会,讨论问题无拘无束。汪精卫也不打扰他们,进了报馆就往里面的主编室走,但还是被他们发现了。

“汪先生,您来了客人!”人群里,不知是谁嚷道。

“我?客人?”汪精卫很奇怪,自己从来没有什么客人,只有读者和作者。

同事们从人群中推出一个人来:“您看,这不是!”

汪精卫一看,惊讶地说:“是你?陈璧君!怎么是你?”

的确是她,陈璧君。较之去年,陈璧君看上去成熟些了,但还是那样活泼:“怎么就不能是我?怎么,你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就这么站着?不欢迎?”陈璧君学着汪精卫的口气,调皮地望着报馆这些新结识的年轻人。大家一起笑了。

倒是汪精卫觉得不好意思了,忙说:“欢迎欢迎!走,到里屋去坐。”
陈璧君:与汪精卫血书定情

自从汪精卫走后,陈耕基家里发生了大地震,震源自然是陈璧君,而引起地震的原因却是他汪精卫。那天,陈璧君放学回家,得知汪精卫将乘下午一点的轮船离开槟城,便立即赶往码头,然而,船已开走了,望着平滑如镜的海面上,远去的轮船越来越小,直到消失不见,陈璧君呼天抢地,却毫无用处。

回家后,陈璧君决定乘坐第二天的轮船去追赶汪精卫,投身同盟会,却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得不到父亲的支持与资助,陈璧君寸步难行。父亲不同意她参加同盟会的原因是她太小,答应以后可以考虑,至于她提出的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解除与表兄梁宇皋的婚约,要嫁给汪精卫,却是在震惊之余被一口回绝:“革命党人身家性命难保,四海为家,无异一个亡命之徒。陈家之女绝不能下嫁亡命之徒!”

陈璧君却说:“爸爸你也是革命党,也是亡命徒,为什么还要娶妈妈?”

陈耕基对女儿的这种纠缠自然是置之不理,只是坚持她不能嫁给革命党。

为了达到目的,陈璧君开始绝食,这可急坏了母亲卫月朗。陈耕基深知女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刚烈性格,只好让步:同意帮助她加入同盟会,同意她离开家去从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但是为了女儿的安全,陈耕基提出她必须在拿到护照之后,才能离开家庭。见女儿陈璧君答应了自己的条件,陈耕基便借到欧洲经商之机见孙中山,提出女儿加入同盟会的要求,而女儿对汪精卫的恋情,做父亲的自然是说不出口,只是夸汪精卫口才如何了得。孙中山听了陈耕基讲女儿加入同盟会的决心,很受感动,决定特批陈璧君为同盟会员,并当即写了一封信给章太炎和汪精卫,安排陈璧君到东京参与《民报》编辑工作。回国后,陈耕基便为陈璧君办理英国护照,至于她那一纸婚约,也只好硬着头皮去解除。在拿到英国护照的第二天,陈璧君就起程赴日了。

当然,隔海相望的汪精卫并不知道陈家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此时,他接过孙中山递给他的信,看完信中说已特批陈璧君为同盟会员并要他安排在《民报》工作等相关事宜,抬起头来高兴地说:“祝贺你,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陈璧君进了总编室,觉得很好奇,原来那么多的好文章就是从这个简陋的房子里发出去的。于是她这里看看,那里翻翻,听了汪精卫的话,就说:“这下,你可是躲不了我了。”

汪精卫赧然一笑,说:“实在是要感谢令尊和你们一家人对我在槟城的热情关怀。那天我离开槟城时,没有来得及和你辞别,实在抱歉!”

陈璧君停住了在桌上翻书稿的手,望着汪精卫说:“真的吗?”

汪精卫不敢正视这少女的目光,只好低下头去,装作继续看孙中山的信。过了一会儿,便以负责人的口吻说:“你先休息几天,到上野公园一些地方去看看:熟悉熟悉环境。至于你的工作,我要和太炎先生商量商量。有什么要求,可尽管说!”

陈璧君说:“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汪精卫认真地看着她。

陈璧君低下头说:“我对日文还不懂,想跟你学日语。”

此时的汪精卫已非数年前的汪精卫了,如果在遇到陈璧君以前,任何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都会一口应承,但是这一次,他动了一下心思。

一一

“这样吧,你就到方七姑方君瑛那里去住,她是个很受人尊敬的女同志。而且日语也很好,你可以跟她学习。”

汪精卫自以为处理高明,可是他没有想到,他送去的,是一只塞子,堵住了一条悄悄流淌的爱他的心泉。

汪精卫入狱,陈璧君来信问道:“四哥,我将遵嘱离京,然此前有一事相商。你我目前既不可能举行婚礼,但可否自此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

1908年河口起义失败后,海外保皇党人对孙中山等大加讥嘲谩骂,责其“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同盟会内部也出现反孙中山的风潮,灰心、怀疑的情绪滋生蔓延,革命一时陷入低谷。对此,汪精卫主张借助暗杀和恐怖活动,证明同盟会领袖并非贪生怕死,从而恢复革命党的斗志和团结,挽回民众对革命党的信心。他主动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

1909年底,黄复生、喻培伦、汪精卫、陈璧君等先后到北京。他们在琉璃厂租了一间民房,开设“守真照相馆”作为掩护,拟在庆亲王奕劻府附近的小石桥下埋炸弹,由汪精卫藏身阴沟,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1910年3月31日夜,汪精卫等用照相的遮光布把炸弹包好,用骡车运到桥边,黄复生、喻培伦往小桥下挖坑埋炸弹,汪精卫和陈璧君坐等。

陈璧君知道汪精卫次日将与载沣同归于尽,这将是他们两人相聚的最后一夜,不禁紧握汪精卫的手轻轻哭泣;汪精卫心潮澎湃,默默无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突然,四面突然传来狗吠,众人只好作罢。翌日夜再来,又发现电线太短,不够用,无功而返。第三夜,黄复生、喻培伦两人好不容易将炸弹埋好,黄复生却发现“有三人持灯笼下桥寻觅”、“良久乃出”。结果当夜,炸药罐被警察搜走。汪精卫等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喻培伦赴东京再买炸药,黎仲实、陈璧君赴南洋筹款,汪精卫、黄复生留守北京,策划下一次行动。

不久,清廷警察侦查出装炸药的铁罐是“守真照相馆”向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定做的,遂派人化装混入照相馆,盗出革命党的机密文件,证实此次暗杀正是革命党所为,主谋即是朝廷通缉的汪精卫。4月16日,汪精卫、黄复生被捕。4月29日,清延以汪、黄二人“误解朝廷政策”为由,免除死罪,被判永远监禁。

汪精卫在北京狱中,转眼即是严冬。一夜风雪交加,夜未成寐。忽狱卒悄悄“示以片纸,褶皱不辨行墨,就灯审视,赫然冰如(陈璧君字冰如)手书也”。狱卒附耳告汪,此纸乃辗转传递而来,速要回函。汪精卫遂改写清代顾梁汾寄吴季子(吴汉槎)的《金缕曲》,“虑其留京贾祸,词中峻促其离去”,付狱卒转陈璧君。来书则“留之不可,弃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后汪精卫以此词改自顾词,有抄袭之嫌,“无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当日咽书之微意云尔”。其词如下: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几天后狱卒又转陈璧君一信,信中云:“四哥,我将遵嘱离京,然此前有一事相商。你我目前既不可能举行婚礼,但可否自此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

埋设炸弹前,汪精卫曾找陈璧君进行过一次严肃的谈话,道:“现在就要行动,我们都可能牺牲,我已没有再活下去的打算,望你认真考虑。”陈璧君道:“我非单为刺杀摄政王而来,是因爱你才来。我当然参加行动。不过,万一我们能活下来,我愿把一切献给你,做你的妻子。望你能答应我。”汪精卫本不爱陈璧君,此时为她的真情所感动,点头应允。

当下,陈璧君信中再次提出,汪精卫咬破手指,血写一个“诺”字。陈璧君接到汪精卫的血书哭了三天,又为汪精卫终于接纳自己而欣喜不已,随即离京前往南方,继续革命。

执著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陈璧君与汪精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的爆发,汪精卫成了汉奸……

同盟会各同志特别是陈璧君四处奔走,费尽心机营救汪精卫,但未成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二十多省宣布独立,清延为挽回颓势,27日发布《罪己诏》,30日开放党禁,同日,内阁奏请释放汪精卫等人。

11月6日,汪精卫、黄复生被开释。北京各界一千余人前往法部大狱迎接,观者如潮。

12月,汪精卫乘船到上海,陈璧君正在那里等着他。

见人就爱说笑的陈璧君,打开门见了汪精卫,嘴角动了动,竞什么也说不出来。她两眼直直地望着激动的汪精卫,眼中无声地滚出两颗泪水来,然后像决堤一般,泪水哗哗流下来。陈璧君举起一只手臂,挡住自己的双眼,然后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靠着房门抽泣起来。汪精卫走过去,扶着陈璧君的肩头,两眼一红,说:

“璧君,你看,我不是好好的么?”

陈璧君一把抱住汪精卫,边哭边说:

“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见不到你……呜……”

汪精卫抱着陈璧君,任自己的泪水滚到陈璧君的衣服上。

“我也想到过死,可是,革命尚末成功,想死也死不了啊。”

汪精卫拉开陈璧君抱着他的手,掏出手帕给她擦泪水,说:“我们见了面,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要哭。”

陈璧君这才破涕为笑:“对不起,你看我,一高兴就哭了起来。”

汪精卫柔情地望着陈璧君:“革命成功了,我们也可以成家了。到时候,我要举行一个像样的婚礼,正式娶你为妻!”

陈璧君拉着汪精卫的手说:“四哥,你告诉我,这一天,我还要等多久?”

汪精卫说:“如果快的话,就在数月之后。”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4月3日,南京的全体同盟会员在复成桥商园设宴,为孙中山北上饯行。孙中山即席演讲,论民主主义和社会革命,讲到精彩之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汪精卫也使劲地拍着手,原先因袁世凯不到南京就职而在同盟会引起的沮丧与低落,这个时候已一扫而光,他敬佩地望着孙中山,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能激发众人内心激情的了不起的政治家!

散会后,黄兴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留守,孙中山北上,被袁世凯授予全国铁路总办之职,胡汉民赴广州任都督,宋教仁则忙于将同盟会、兴中会、光复会等会党统一改组为国民党,仍然推选孙中山为总理,准备组成责任内阁,开始与袁世凯新的较量。汪精卫则和胡汉民一道回广州,与陈璧君完婚。

1912年5月,汪精卫和陈璧君在广州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汪精卫头发梳得溜光,身着洁白的西服,打着整齐的蝴蝶结,异常潇洒;陈璧君也一身西洋装束,流露着现代文明的气息。

孙中山等同盟会的领导人都参加了这场婚礼,袁世凯也派他的儿子袁克定送来贺礼。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充当伴娘,陪着陈璧君缓缓走进大堂。都督胡汉民在室外鸣炮21响,然后鼓乐大作,最后由孙中山证婚。

方君瑛望着汪精卫和陈璧君走到了一起,微笑的脸上悄然流下了泪水。突然她意识到这种场合不能流泪,于是忙偷偷将眼角的泪水擦去。听见爆发出掌声,她睁眼一看,原来是汪精卫在学西方的礼节,给陈璧君戴上了一枚戒指。方君瑛跟随大家一起,热烈地鼓起掌来,她从心里真心祝福汪精卫与陈璧君。

婚礼之后,方君瑛在广州逗留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了离开。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曾深爱的革命志士汪精卫,竞越走越远,直至最后与革命背道而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派汪精卫为代表与日方和谈。

12月6日,汪精卫在汉口主持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常委会,讨论陶德曼大使转达的日方停战条件。大家听了,都心知肚明,蒋介石不准备直接主持和谈,而要把卖国的帽子扔给汪精卫。

汪精卫则认为,尽管民众可以唱高调,但政府必须把握现实,不得不战则战,可以议和则和,时时刻刻小心在意,为国家找出一条生路,才是合理的办法。汪精卫认为,宁可亡国,也不能亡三民主义!

汪精卫、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陈璧君等人,连日秘密举行了多次会议,最后决定由汪精卫出马,另立反蒋反共政府,与日本实现“和平”,并派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本当局就“和平方案”作进一步谈判。

此后的几天,汪精卫夜不能眠,整天心神不定,他知道自己面临着的是一场重大的生死抉择,这比当初下决心去暗杀摄政王要难得多。不管中日之间谁胜谁负,他踏上的都将是一条炼狱之路。

汪精卫握着陈璧君的手,说:“璧君,我要下地狱,你愿和我一起走吗?”

陈璧君从1926年起就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一直跟随在汪精卫的身边。这时她笑着说:“你要去牺牲,我都敢,还说搞和平运动吗?”

汪精卫点点头。陈璧君严肃地说:“四哥,你可要慎重,搞不好,你一世的英名就会付之东流。”

汪精卫说:“与日本死战下去,让数万万同胞性命不保,没有了人民,焉能存国家!国民生活于水火之中,要国家起什么作用?要我们这些所谓的领袖起什么作用?所以我决定出来领导和平运动,救民于水火……”

蒋介石等人并不赞同汪精卫的做法,汪精卫在国民政府的威信渐失,这无疑使汪精卫更加倾向“亲日”。不久,汪精卫辞去国民政府所有职务。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开始出现转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的垮台,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日本一败,和平运动即为投降运动,汪精卫就成了铁定的汉奸。原来自以为走的和平救民之路,就会成为一条万劫不复的地狱之途。

汪精卫心力交瘁,坐卧不宁。11月底的一天,由于心中烦恼,脚步慌乱,汪精卫不慎从楼梯上滚了下来,8年前脊椎骨负伤处正好磕在楼梯的棱角上,当时就昏了过去。

从此,汪精卫旧创复发,从后背疼痛逐渐发展到前胸、两肋,呼吸、咳嗽皆痛,不得不住进南京日本陆军医院,经日本内科专家黑川利雄诊断,判定为骨肿病,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到日本治疗。

1944年3月3日,汪精卫在陈璧君及其子女的陪同下,乘专机飞抵日本,住进了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的特别病房里。

10月,汪精卫的病势转危。11月,美军对名古屋进行大规模空袭,医院将汪精卫转入地下室。因地下室没有暖气设备,非常寒冷,汪精卫因此得了肺炎,次日汪精卫体温高达40度,呼吸困难。11月10日午后,汪精卫因肺炎去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7日,陈公博在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解散南京国民政府。当晚,陈公博广播发表了《国民政府解散宣言》,至此,历时5年4个月的南京伪国民政府宣告结束。

经过国民政府江苏高等法院的审判,陈公博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被处死刑,周佛海则由于在汪精卫的南京政府时,暗中与蒋介石的重庆政府勾结,得到蒋介石的说情,改为无期徒刑,其他汪精卫政府的人员则相继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陈璧君也被判处无期徒刑。

1949年,蒋介石败退之时,并没有把陈璧君移往台湾,陈璧君被人民政府关进监狱。

1952年,曾在陈璧君与汪精卫结婚时做过她的伴娘的何香凝,会同宋庆龄来到狱中看望陈璧君,告诉她,只要她肯承认汪精卫有罪,并写一篇悔过书,人民政府就可以考虑释放她。

陈璧君听了一口回绝:“汪兆铭无罪。我宁可坐牢,也不承认他有罪。”

何香凝和宋庆龄失望而去。“哐啷”一声,冰冷而沉重的铁牢门重新关上。牢房里的陈璧君合上眼睛,像老尼入定一样,孤独地坐在简陋的床铺上,继续度过漫长的监狱岁月。

1959年6月17日,67岁的陈璧君在南京监狱病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913.html

更多阅读

汉奸汪精卫子女今何在(图) 高岗子女今何在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4年4月10日第16版,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汪精卫5子女结局都不错》抗战胜利后,汪精卫最小的儿子汪文悌1946年被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缓刑五年。汪文悌1928年出生,晚年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汪

汪精卫三事——振聋发聩 震耳发聩和振聋发聩

毛致信汪精卫,赞其三事,振聋发聩,别于俗人。一、行刺满清 青史留名孙中山雇佣洪会,惠州第一次革命,世人非议同盟会:雇人革命!讽刺指挥者,外国遥控,免担风险,乐哉!乐哉!。汪兆铭愤而起身,组织人员器物,北京行刺摄政王载丰。此行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牺

陈其美、陶成章、汪精卫、蔡元培 陶成章的后人

陈其美陈其美(1878-1916),汉族,字英士,浙江湖州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弟陈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介石拜把之兄,将蒋介石引荐

三大汉奸汪精卫、陈公博与周佛海中谁最好色? 周佛海简介

在亲日的汪伪政权中,有三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们分别是:汪精卫、陈公博和周佛海。这三个铁杆的亲日派,用钱钟书的话说,“天底下除了向日葵,再没有比他们更亲日的人或东西了”。他们三人中,周佛海被排名为第三号大汉奸,但论起好色来,他在其中

千古奇冤汪精卫 汪精卫曲线救国

千古奇冤汪精卫 中国的国骂,有两个。一是问候对方的母亲,二给对方扣一顶“汉奸”的帽子。后者更爽,不仅显得自己没有说脏话,同时还抢站了所谓民族大义的道德制高点。所以,文人辩论时,理屈词穷的一方往往恶狠狠骂对方一句“汉奸”,然后阿Q

声明:《陈璧君:与汪精卫血书定情》为网友被自己帅醒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