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之子 鲁迅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之子 鲁迅
螟蛉之子,即义子,俗话指干儿子、干女儿,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有一种叫蜾蠃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无子,决心亲自观察以辨真伪。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雌雄俱全。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不是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揭开了千年之谜。典故:《三国演义》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下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

1925年4月,鲁迅写了他的杂文名篇《春末闲谈》,其中就讲到了细腰蜂的故事。“细腰蜂”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称作“果蠃”。据中国的博物家说,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是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蠃负之。’”在中国,也有认为果蠃自能产卵,其捉青虫放在窠里是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物的,但中国的老先生却宁肯相信果蠃捉螟蛉做继子的“趣谈”,没有人去做细致的观察,弄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鲁迅这里说的,就是中国一般文人对自然事物的态度。他们不愿也不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宁愿相信各种虚幻不实但却趣味有加的想象性、杜撰性的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闭上眼睛,求得自我心灵的刹那的满足。这就是中国文人常常说的“情趣”。在这时,鲁迅举出了法布尔。他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法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蜇,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鲁迅这里说的,就是法布尔《昆虫记》花城出版社的全译本第1卷中关于节腹泥蜂几章特别是《高明的杀手》一章中所叙述的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95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物有本末:“系统”理解之我见(钱神电信)

原文地址:物有本末:“系统”理解之我见(钱神电信)作者:同心圆镜物有本末:“系统”理解之我见作者:无住  出处:钱神电信按(道一):  基本系统:“德为先,智为重,道为用”。系统法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有何本事 西游记之白骨精日记

  白骨精身上有诸多之“最”。比如,妖之中她最贫贱;最先打唐僧的主意;战斗力最一般;最会演苦情戏;结局最悲惨;几百年后,她的名气最大。因此,白骨精的一生是值得说说的。她真的教会了我们不少。  不被理解要振作  《西游记》里

声明:《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之子 鲁迅》为网友如梦初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