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合并潮”的是是非
李锦
4月27日关于“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的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当日傍晚发布声明称,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受上述消息影响,当天A股“中国”概念股集体涨停,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建、中国卫星、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集运、宝钢股份、中国国航、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股市骤然升到4500点。
确实,国务院国资委成立12年来,从没有一个时间,央企合并的传言如此多过,并引发全民关注。“央企合并概念”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股市屡屡引起波澜。股市泡沫令人担心,因为最终受到伤害的是老百姓。从去年12月来,我是央企合并重组的积极呼吁者,媒体也多用我观点。心里有很大压力,不能对不起老百姓。把自已想到的说出来,以便大家参考。
在南北车合并后,关于央企强强联合的传言甚嚣尘上: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宝钢与武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等纷纷传出合并消息,惹得各大央企赶紧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传闻。还有,三大航空公司、中煤与神华、普天与烽火、中远与中海等传闻也集中爆发了出来。甚至连中石化、中石油这样合并几率很小的消息也出来了。
我说过,央企重组的背景是真的,动因是真的,只是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央企合并将以分类为基础,目前分类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重组可能不会马上出现。央企重组虽然有动因,但是现在舆论推动重组的一潮比一潮高,有点难以控制,应该理性分析,不能对央企重组抱有过早过高希望。
历史地看,大企业宜合宜分,都与全球经济形势、产业演进阶段、国家政经战略、企业竞争对手变化、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
从为什么合并来看,在央企合并的背后,政府的驱动力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之一。央企之间的合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牵扯很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推动,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从怎么合并来看,央企合并有内部和外部的力量推动,虽然要讲国家意志,但是还是应该讲市场。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南北车重组情况汇报时明确要求,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
从为什么合并角度看,因为央企是国家队,必须从央企地位与使命来考虑:一是国力增强,二是国际竞争,三是国际安全,四是国家活力,五是国家稳定,六是国资增值。
一是国力增强。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低端位置,制造业以出口加工为主。在一些关键性行业,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国力不强。中国要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则需要具有相当实力的大企业来获得研发和销售优势。从此轮央企合并重组的特点看,无论是南北车的合并重组,还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合并重组,是具有战略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这样的强强合并,有助于减少中国企业之间的内耗,避免恶性竞争,带动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
二是国际竞争。在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下,央企应通过强强联合重组,增强国际竞争力。世界500强中,央企占据第一位的在建筑工程、金属产品和银行业,原油采掘、船务、炼油与贸易排在第二位,在其他45个产业领域中,排名均靠后,南北车、国家核电连500强都没进。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也是重新构筑国际分工格局的过程。“一带一路’上,首当其冲能够到国际上去打拼的产业应该进入考虑。从目前已确认的南车与北车合并重组、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重组来看,本轮央企合并重组的瞄准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对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中的巨头央企同类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反之,暂时不会排到日程上去的。因此,“一带一路”上的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设相关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都可能成为热点。
三是国际安全。从积极意义说,经济危机总能为企业兼并浪潮打下基础。它们不仅带来了破产、失业、流离失所等萧条,还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洗牌。此时此刻,是大企业抄底的好时候,强强联合抵御风浪也是一种选择。如今,随着中国企业更深入地加入到国际市场,央企的强强联合将震撼世界。
从消极角度说,导致南北车合并的直接原因就是避免恶性竞争。一直以来,南北车在国内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九成,2010年加速进军海外市场以来,二者将恶性竞争也输出到了国外。阿根廷项目投标中,中国北车报价239万美元,中国南车报价127万美元,最终南车夺标。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目前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三强,紧跟其后的南北车其实早应联手对外,而不是窝里斗。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央企上。中铁与中铁建竞争相当厉害。企业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合在一起就能减少很多资源浪费。
四是国家活力。要对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要求。电信运营商的合并传言,我国三大运营商正在应用两类技术(TDD、FDD)体制及其相应的通信质量,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迎接5G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目前还是在国内,还需要竞争,越是这样的竞争,越有利于民生。对国内垄断容易失去活力。
像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这样的央企,他们的竞争主体都还是国内的消费者。目前主要市场在国内,合之后对国内垄断,很可能推高价格。因此,对于这样的央企,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竞争,不应该合。
从长期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化,传统产业的调整也会伴随一系列的企业重组,以争取行业活力。即将出台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3家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将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这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在未来几年时间将出现比较集中的企业重组,其中不排兼并重组。
五是国家稳定。央企重组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程,没有两三年是合并不起来的。眼下,对央企而言,是保增长、国企改革和反腐败三大主题的交合期。合并风出来,容易扰乱改革节奏。
六是国资增值。判断企业兼并重组是否成功的标志,不是兼并重组工作最后是否完成,而是能否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系性优势,是值保增值。如果追求一蹴而就,超级公司未能在短期能协同,强强联合反而会适得其反。有的央企此前过度扩张,曾一度登上世界500强,但很快急转直下,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负责人留下烂摊子,继任者必须采取收缩战术,而由于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显著效果,继任者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因此,不是所有的央企都有合并的必要。我认为,目前石油、电力的合并重组几率非常小。重组背后大多有政府的推动,一定要看到国家利益与发展战略。
2015年4月,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调整布局结构。央企要坚持立足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产业整合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剥离重组长期亏损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黄丹华在会上强调的“用好用活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其目的是“促进项目融资、孵化注资和产权流转”,既适用于合并收购,也适用于分立剥离。
显然,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升高。因此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央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由内而外地革新以做大做强做优。但是,这个时期是有条件的,不是现在就来的。
当然,强强联合不能等同于兼并重组,它是企业扩张性重组中的特殊现象,需要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演进有潜力、国家战略有要求、自身发展有需要等诸多要求。历史地看,西方国家的强强联合也遵循这样的规律。
目前,一些股民疯狂进入央企合并概念股,有被套的危险,应予以警惕。老百姓的钱进去容易出来难,现在已经出现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现象,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弄不好会出现倾家荡产的现象。
中央政府、国资委一再强调强强联合要遵循市场规律,因此,一些人炒作、混淆的短时间、成规模的“央企合并潮”是不会出现的。至少,成规模的“央企合并潮”在近期内不可能出现。要等国企改革的大政方针出来,才知道是何局势 。
昨天下午来,我应对多家媒体的采访。现将澎湃新闻、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方早报对我的采访文章转载于后。供大家综合分析。
央企合并潮的资本躁动与争议:国资委被舆论逼得发布特别声明
澎湃新闻记者王道军2015-04-2718:25
央企合并的传言引发全民关注。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12年来,从没有一个时间,央企合并的传言如此多过,并引发全民关注。
针对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4月27日关于“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的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当日傍晚发布声明称,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受上述消息影响,当天A股“中国”概念股集体涨停,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建、中国卫星、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集运、宝钢股份、中国国航、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
在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南车北车宣布合并以后,近期央企合并传言四起,绯闻对象包括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四大航运央企等。
不过,一名国资委知情官员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资委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没有这样的计划与方案。
环球时报还援引一些央企管理人员的观点称,他们对部分媒体的炒作表示不满,同时认为央企应当打造自身软实力,把握网络时代的话语权,及时与公众沟通,不信谣。
事实上,尽管上述提到的多数央企频频否认,但在资本市场上,南车北车“传闻-澄清-证实-股价暴涨”的逻辑,让市场觉得没有人能够证伪。
北京国资系统一名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此前央企已经向国资委提交了一份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情况报告。而眼下国资委也在制定央企关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的文件。这将是央企重组的指导文件,但是央企合并将以分类为基础,目前分类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重组可能不会马上出现。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央企重组虽然有动因,但是现在舆论推动重组的一潮比一潮高,有点难以控制,应该理性分析,不能对央企重组抱有过高希望。”
李锦还认为,央企重组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程,没有两三年是合并不起来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央企都有合并的必要。
央企合并没那么容易
事实上,央企合并已不是一个新话题。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一上任,就给央企改革定下目标:培育30至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不过,李荣融在任上并未能完成他的目标。
2010年8月,新任国资委主任王勇上台后,央企合并的基调改变,由“数量服从质量”、“成熟一家,重组一家”。
眼下,10多年过去了,虽然央企合并一直在陆陆续续开展,但是眼下还有112家,离李荣融当年的设想还很远。
在央企合并的背后,政府的驱动力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之一。李锦坦言,“央企之间的合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牵扯很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推动,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今年3月2“央企合并有内部和外部的力量推动,虽然要讲国家意志,但是还是应该讲市场。首先应该问问要不要重组?是不是现在重组?效果到底如何?”李锦称。
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
李锦认为,“决策层已经明确,合并是国家需要、企业自愿,不是拉郎配,而合并的目的是注重质量和效果,以竞争力为中心,而不是追求规模和速度。”
从这些角度看,李锦认为,“同类的、外向型的以及涉及‘一带一路’业务的央企合并可能性较大,特殊功能类的央企,如石油、电力、通讯类的合并重组几率非常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
李锦认为,合并的逻辑就是,一是加快发展的需要,二是一致对外的需要。如果没有这个需求,或者需求不那么紧迫,那么其合并的动力并不强。“并且此前有一些央企合并,合而不活,貌合神离。因此,不能说央企合并的高潮就要来临。”
“警惕合并风扰乱改革节奏”
事实上,对越炒越热的央企重组风,也有反对声音。
此前,多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轮央企合并潮属于不顾市场规律的粗暴捏合。这种一味追求规模、忽视真实竞争力的做法,症结在于多年未能解决的政企不分。解决之道,仍在于先清晰界定不同类型央企的功能定位,再借此以市场或非市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家与企业的双重利益。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前副局长周放生也认为,主管部门通过合并回避竞争,却无法真正消除竞争,这种做法的弊端将会逐渐显现。“竞争性行业的央企合并后,其竞争依然存在,只是由外而内而已,对于解决产能过剩没有帮助。”
而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邵秉仁认为,现在的国企垄断不仅没有打破,反而在强化,在所谓做大做强的口号下,实际是拿着国家的投资在盲目地扩张规模,以低效率为代价。“现在的问题,主要矛盾我认为还是如何打破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这种状态,使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才能进入。”
李锦则认为,“眼下,对央企而言,是保增长、国企改革和反腐败三大主题的交合期。合并风出来,容易扰乱改革节奏。而一些股民疯狂进入央企合并概念股,也有被套的危险,应予以警惕。”
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央企要发展根本还是要靠改革。其中主要是调整思路,因为前些年央企提出做大做强,其实主要目的是做大,一些本不该国企进入的领域也进入了,最后产业结构出现问题。接下来,央企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推进,该退出的要退出,原来的改革重组追求范围和规模,这种思路该换换了。
国企改革主题投资活跃竞争性行业整合有看点
2015-04-2806:32:44来源:中国证券报
4月27日晚,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虽然国资委及时澄清了相关传闻,但由于前期中国南车(34.36+1.18%,咨询)与中国北车(35.77+1.07%,咨询)合并在A股产生了巨大影响,央企兼并重组已经成为眼下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概念之一。截至4月27日收盘,中国石油(14.65+9.98%,咨询)、中国石化(8.56+10.03%,咨询)、中海油服(29.94+9.99%,咨询)、中国电建(13.74+10.01%,咨询)、中国卫星(41.47+10%,咨询)等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涨停。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尚未出台,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出现央企大规模兼并重组潮。他认为,整体来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参与国际竞争是目前央企并购重组的主要推手。从中长期来看,除涉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公司外,央企的兼并整合可能主要发生在竞争类企业、对于经济增长提升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和存在同类恶性竞争的企业之间。
国企改革主题投资活跃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进入提速期。2014年7月国资委公布首批试点改革央企名单。据媒体报道,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设计将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案。方案将以“1+N”形式发布,首先出台“1”即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据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有望于今年出台。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将成为全国国企改革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该意见发布后,中央和地方国企改革路径将有章可循。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有市场人士认为,资本市场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平台,相关主题投资将进一步发酵。在二级市场上,国企改革相关概念股早已成为各路资金追捧的热点,部分相关标的股价已创出历史新高。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围绕国企改革的资产证券化和资产重组对于股价的催化作用最为明显。
数据显示,国资委目前共有112家央企,旗下共有277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实际上,央企的兼并重组并非一个新话题。早在2003年,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就表示,要培育30户到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在2003年至2014年的11年间,国资委的央企重组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期间,共有80多家央企被重组兼并。
因此,不少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展开,由此带来的央企兼并重组将是未来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一带一路”或成重要推手
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已经相对明朗的央企重组路径来看,“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相关企业最有可能成为重组标的。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无疑是今年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并购重组案例。而另一个已经确定的整合标的则来自于核电领域。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在参加2015年南非核能大会时表示,国家核电正在与中电投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与中电投的合并重组,国家核电可以在巩固技术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拥有核电业主资质,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新公司将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的核电市场新态势。这种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的大集团,有助于增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整体竞争力。
近期,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上表示,央企要积极参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周边“互联互通”等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要以高铁、核电、特高压、4G、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为依托,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品牌。
李锦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央企将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基于企业全球化、国际化的需要,相关行业央企的合并有利于科技能力的加强,有利于克服在国际市场同行业两个企业恶性竞争的副作用,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他指出,在“一路一带”战略机遇下,高铁、核电、特高压等行业的整合有望。
竞争性行业整合有看点
除上述企业外,大量身处竞争性行业的央企及所属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也成为市场的关注热点。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央企数目仍较多,尤其在建筑、水电等领域,一个行业存在多家大型央企竞争的局面较为普遍。若按照一个领域组建1家至2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目标,推进央企强强合并应是一个趋势。
今年两会期间,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中铁(21.21+10.01%,咨询)与中国铁建(25.95+10%,咨询)合并。3月下旬,中船重工集团与中船集团高层对调。由于两家集团原本是一家,此次高管对调引发市场对于两船合并预期。4月15日中海海盛(8.35停牌,咨询)因重大事项停牌,市场对航运企业的重组预期逐渐强烈。市场对于四大航运企业(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出现整合的预期升温。而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近日表示,中远和中海的合作一直在加深,至于合并问题,决定权并不在企业手中。
此外,市场还传出东航与南航合并、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9.99+10.02%,咨询)合并等传闻。尽管相关上市公司均在第一时间发出澄清公告,但上述公司股票还是在二级市场得到投资者热捧。
券商分析师指出,央企整合的决定权还是在上级监管部门。结合国家战略、行业公司层面进行分析,部分企业的重组预期仍有可能实现。
不过,对于市场盛传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可能性较低。一位分析师指出,中石油和中石化在部分业务板块存在互补性,业务重点并不完全一致,在国际市场上内耗较小,同时两家公司均属巨无霸企业,整合起来难度较高。
此外,受制于体制机制以及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因素,不少身处产能过剩行业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部分企业更因连续亏损存在保壳压力。由于上市公司仍是集团内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因此围绕着这一类企业的重组整合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前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通过重组等方式逐步退出部分竞争性领域也是此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资本市场和市场化手段运作,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有助于释放企业活力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从现有案例来看,集团核心资产注入、整体上市、跨集团借壳等是这类国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整合的主要形式。
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是2014年7月央企四项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旗下5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投中鲁(19.14+1.11%,咨询)、中纺投资(30.32+6.16%,咨询)和国投新集(10.9+6.03%,咨询)业绩出现亏损,国投中鲁、中纺投资已经于去年年底披露了重组方案,中纺投资的重组方案是收购安信证券100%的股权,从而实现安信证券资产曲线上市。而江苏环亚借壳国投中鲁由于税务问题而中止重组。因此,市场对国投新集重组预期向好,受此预期催化,国投新集股价表现亮眼。
已经完成重组的*ST仪化和*ST新材的重组则是其他央企集团内资产优化整合的一种路径。两家公司原有业务均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依靠主业扭亏难度大,通过剥离亏损资产,注入集团资产,从而实现了集团内资产的优化组合。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上述资产重组发生在同一实际控制人下,不构成借壳上市,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风险,这一路径或将被更多央企及其上市公司平台复制。
央企改革热潮再起逾25亿元资金哄抢6只龙头股
2015-04-2805:12:13来源:证券日报作者:任小雨
昨日,煤炭石油板块表现强势,板块整体飙升8.49%,云维股份(8.09+10.07%,咨询)、中国石化(8.56+10.03%,咨询)、石化油服(10.55+10.01%,咨询)、泰山石油(15.84+10%,咨询)、中海油服(29.94+9.99%,咨询)、中国石油(14.65+9.98%,咨询)等6只个股涨停,而山煤国际(8.67+9.89%,咨询)(9.89%)、广聚能源(12.92+9.86%,咨询)(9.86%)、海越股份(22.87+7.93%,咨询)(7.93%)、中煤能源(9.3+7.76%,咨询)(7.76%)、中国神华(24.44+7.15%,咨询)(7.15%)、准油股份(22.97+6.94%,咨询)(6.94%)、露天煤业(14.58+6.89%,咨询)(6.89%)、国投新集(10.9+6.03%,咨询)(6.03%)、上海能源(14.71+5.75%,咨询)(5.75%)和仁智油服(14+5.66%,咨询)(5.66%)等个股涨幅也均超过5%。
资金流向方面,昨日板块内共有31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态势,其中,大单资金净流入超过1000万元的个股有23只,而中国石化(72230.37万元)、中国神华(71902.00万元)、中国石油(43564.71万元)、中煤能源(28656.37万元)、中海油服(23406.43万元)和石化油服(11542.42万元)等6只龙头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过亿元,累计吸金25.13亿元。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昨日煤炭石油板块强势飙升,“两桶油”双涨停,主要受到诸多利好因素提振。首先,市场普遍预期,近期央企改革有望加速,相关概念股也会受到资金青睐。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央企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有央企之间恶性竞争的原因,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央企强强合并,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反制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更好维护我国产业安全,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
其次,自3月中旬以来,布伦特原油期价从53美元/桶的低位涨至逾65美元/桶,涨幅22.6%;纽约原油期货价从46美元/桶上升至近58美元/桶,涨幅26%。受国际油价连续反弹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再度迎来上调。发改委24日宣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分别上调300元/吨和285元/吨,折合90号汽油0.22元/升、0号柴油0.24元/升。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无疑是瞄准了做强这个目标,即通过具有较强规模基础和一定竞争优势企业的强强合并,在资源配置上实现优化,从而构建起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A股央企合并预期概念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中铁(21.21+10.01%,咨询)、中国铁建(25.95+10%,咨询)、中国远洋(14.2+9.99%,咨询)等,后期值得重点关注。
对于煤炭股的投资机会方面,长江证券(18.92停牌,咨询)表示,从国内外市场环境两个方面看,需求都将触底反弹。而多数资源品价格经过多年的持续下跌,产能开始收缩,新建产能有限,供求关系迎来显著改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成为二季度的主基调,政策放松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反弹,基本面也将于二、三季度好转,将导致涨幅滞后的煤炭、有色等资源品种在后市有强烈的补涨需求。强烈推荐买入煤炭股以享受第二轮需求驱动的行业性投资机会。重点推荐高弹性的焦煤和喷吹煤,结合国企改革预期较强的标的:盘江股份(14.31+1.13%,咨询)、阳泉煤业(11.6+3.29%,咨询)、国投新集、陕西煤业(10.5+0.48%,咨询)、兖州煤业(17.62+1.91%,咨询)、安源煤业(10-0.3%,咨询)、中国神华。
央企合并传闻搅动股市“大规模”言之尚早
2015年04月27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刘辰瑶)随着一则央企将大范围合并的消息在全媒体铺开,27日,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铁建为代表的多家央企股票集体涨停。
上述消息指出,目前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央企将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央企数量有望从112家缩减至40家。其中提及,中国官方正在研究将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国化工分别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头。此外,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也在探讨合并事宜。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同行业企业间在境内外出现的恶性竞争以及部分央企严重亏损是大规模合并的必要性所在。
对此,企业改革专家周放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表示,在央企合并的问题上,国资委和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探讨其必要性、合理性的视角也有所不同。
“国资委作为出资方,对所属竞争性行业相互竞争企业提出合并建议是符合股东利益的。”周放生认为,企业合并后会否出现行业垄断,还需商务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市场及公众答疑解惑。目前谈“大规模合并”还言之过早。
国资委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许保利则认为,日前所传的央企合并苗头大多已从被动变为主动,不少企业自发想要通过合并完成本轮改革。
“南北车合并为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利好,因此一些企业对合并后的成果抱有预期。”许保利认为,合并对于改变一些企业效率差、竞争力低的效果还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于大规模合并的未来还有待于观察。
目前,上述合并传闻多被证实子虚乌有。中国石油乃至国务院国资委于27日澄清相关事宜,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上个月就曾发表声明称没有此类意向。
央企大规模、大范围的合并不被业内所看好,但一些行业内以业务重组为前提的改革转型还在继续。
周放生认为,石油石化企业可以通过开放产权来推进改革。如中石化成品油销售公司的改制。
对于业务跨度广、自身体量较大的央企,许保利称,拆分非主营业务更适应于当前市场对产品专业化、品牌化的要求,改革效果或将大于合并。
针对中央企业在海外的恶性竞争问题,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建议中国官方思考一种“内外有别、统分结合”的新方式。
李锦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同领域企业在海外业务方面通过合并打响中国品牌,在国内依旧保持相对独立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方式将更符合中国新常态下对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央企良性发展。
央企董秘看好外向型央企合并机会
宏观来源:证券日报时间:2015/4/27
“后期还会出现央企合并重组的机会,但不可能大面积合并重组,尤其涉及航空、石油、通讯领域央企合并重组的可能性较小,因为这些央企的市场主要在国内,国家不会允许由一家央企来经营,这样会形成垄断。输出型、外向型的央企合并重组可能性较大。”4月26日,一位央企董秘向《证券日报》记者独家分析称。
中央层面一系列国企国资改革方案迟迟未能揭开面纱,自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宣布合并重组以来,央企合并重组概念被热炒4个月有余。据上述董秘介绍,3月份市场曾热炒他所在的央企将与另一家合并重组的消息,为此公司还特意向国资委咨询政策动向,结果两家双双发布了澄清公告。
“主营业务在国内,而且规模较大的央企合并重组的可能性极低。”上述央企董秘再次强调。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同类的、外向型的以及涉及‘一带一路’业务的央企合并可能性较大,特殊功能类的央企,如石油、电力、通讯类的合并重组几率非常小。”
如上海国资合并“同类项”将有新案例,据悉,光明食品集团与良友集团即将进行联合重组,良友将成为光明的子公司。目前重组方案还有部分关键细节正在等待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审批,不久就会对外正式公布。
对于市场热炒央企合并重组,李锦坦言:“中央层面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一直未推出,市场除了热炒地方国企国资改革概念之外,央企合并重组也成为热炒重点。”
“目前虽然地方国企国资改革先于中央层面国企国资改革方案,但涉及敏感性的原则问题,地方国企国资改革一直未涉足,比如职工持股、垄断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经理聘任等敏感性改革,这些问题都涉及原则性问题,因此必须等到中央改革方案出台以后,才能推行实施。地方国企国资改革目前仅限于一般性的改革。”李锦称。
今年1月12日,国资委主任、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毅主持召开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是截至目前涉及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最权威消息,此后一直未正式出台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
“把包袱变成动力,是未来国企并购重组的一大亮点。”李锦称,“以前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都是优势资源强强联合,以后的重组可能会出现弱势企业的并购重组,共同甩掉不良资产。”
专家:央企重组浪潮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
2015-04-2709:53:31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作者:郭淼杜文飞责任编辑:吴起龙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年是国企开始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自南车北车宣布合并以后,有媒体报道称,更多央企可能被整合。专家分析:这对于央企走出去战略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就在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可能整合的消息还未走远之时,最新的6家整合央企又“浮出水面”,这次涉及的则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互相整合。另外钢铁行业也有整合的消息传来。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
李锦:南北车整合应该是新一轮整合的开始一个重要的标志,下一步整合会会陆续展开的,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应该到今年下半年,应该恐怕要更多一些。重要的是,在于国企改革方案央企分类等文件的出台。
李锦分析:新一轮央企整合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企业改革自身的需要,国企改革方案央企分类等文件的出台后,有了政策依据,强强联合可以更好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也无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心。
李锦:重组有利于扩大规模,在世界市场范围内竞争,同时有利于科技能力的加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就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启,基于企业全球化、国际化的需要,有利于克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同行业两个企业互相冲撞,相互挤压的的副作用,增强竞争力。这两个原因导致企业重组得加快。
央企整合风也给股市影响明显,高预期让不少股票成了风暴眼。
李锦:作为央企它的本身资本证券化,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要的作用。对股民,则视为对有前途的资本公司形成冲击,特别是重组的这些企业,规模大、竞争力强,在目前这一阶段很有发展前景。这样对股市的冲击是直接而且是比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