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力量/已有250枚核弹头? 中国有多少核弹头

美报告称中国已造610枚核弹 藏于中部腹地

2013年09月26日 11:01新浪军事



美国出台中国军力报告:东风31A能覆盖美国全境

美国国防部5月6日发布2013年中国军力和防务发展报告书。除重点介绍中国空军和海军力量增长外,该报告中,首度以较大篇幅介绍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向和态度。图为解放军战略导弹打击范围。



解放军常规导弹巡航导弹攻击范围

据美国最新的全球核武储备报告说,目前中国大陆拥有大约250枚的核弹头,从1964年中国大陆拥有首枚的核弹以来,中国大陆已经生产过大约610枚的核弹头,现在解放军大约有250枚核弹头。

由美国科学家汉斯-克里斯滕森和罗伯特-诺里斯联合撰写报告称,中印两国为其弹道导弹配备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做法,有可能会对全球核武库发展趋势产生影响。印度官方已经宣称其正研发可携带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一发展,再加上美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导弹防御能力,势必会刺激中国部署多弹头弹道导弹。

美国的这份报告说解放军空射的核导弹的储量相对较少,而中国的核弹储存于中国中部腹地的核设施当中,而解放军并没有把核弹安放在发射架上,美国的情报说未来15年中国大陆解放军的远程弹道导弹的核弹头会有所下降,而相比之下,印度的核弹头在90到110枚之间,美国估计中国的核武器的储备已经超过了英国,而且可能在十年之内接近法国军队的核储备,美国的报告说解放军的核弹头的攻击能力取决于中国生产和部署了多少新式的核潜艇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攻击力。

报告还提到:“印度官员已经表示,印度正在发展的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搭载多个弹头,这一新发展,加之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不断增强的导弹防御能力,可能会刺激中国部署可搭载分导式多弹头的导弹”。克里斯滕森指出,分导式多弹头并不符合新德里的最低威慑政策,而且印度官员需要解释为什么要发展这种可能会刺激中国研发武器的技术。他说:“分导式多弹头是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研发的,目的是快速增强部署在导弹上的弹头数量,或在单次攻击时击中多个目标。这两个目标都不符合印度的最低威慑政策,因为这会使核武库的规模大幅增长,同时也意味着反核作战理论发生了转变。”

报告指出,印度和中国的这种举动可能会使亚洲军备竞赛升级。“美国、俄罗斯和国际军备控制界都应反对这种竞争,应当大幅削减本国拥有的分导式多弹头武器系统和弹道导弹防御项目。”

核不透明是北京战略工具

2014年04月12日 09:16环球时报

日本《外交学者》4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核现代化和核不透明政策的结束 去年末今年初的一些事,包括北京展示核潜艇力量,再度将中国的核不透明政策置于前台。实际上,信息缺乏助长了针对中国核武库现代化的危言耸听的报道。一些人称中国核力量现代化是危险冒进、破坏稳定的。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核现代化会消除令中国采取不透明政策的一些动因。

1964年中国首次核试验以来,不透明一直是北京的一种战略工具,用以弥补其核力量在生存性和破坏力方面的重大不足和局限,从而增加对潜在进犯者(主要是苏/俄和美国)的威慑效果。

2006年以前中国唯一能把核弹头投送到美国大陆的是“东风-5A”,数量相当有限。这就令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很容易在遭到第一轮打击时就全军覆没。要提高导弹生存力,确保其不会在发射前被摧毁,需采取各种措施。若这个目标达不到,就不可能形成对对手的报复威胁。总的说,中国相比其他大国核力量处于基本劣势,这给北京造成了结构性压力,不得不在冷战期间和之后采取一种不透明政策。(北京)对这些导弹的数量和位置保密,有助于制造敌人的不确定感,令先发制人的计划更难以实施。

但从各种相关消息看,中国一直以来、如今正在、未来仍将推进核军火库现代化,目的正是要解决上述不足。尽管现代化步伐缓慢,中国的核力量目前仍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最不先进的,但其生存性和破坏力正稳步增加,逐渐令北京达到其长期追求的确保报复的能力。

类似的,当前中国核武库的现代化和发展也增加了破坏威力,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数量正不断增加。因此,尽管在弹头绝对数量上,中国不及美俄,但施加巨大压力的能力正日益增强。这将确立类似相互确保攻击和摧毁的能力,从而提高中国核威慑力的可靠性。

中国当前的核力量现代化显然是为解决威慑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使其采取不透明政策。但背后一些动因的消失,未必意味着北京会很快摒弃这种政策。中国核现代化步伐缓慢,消除动因亦会如此。此外,造成不透明的还有文化或外交立场等其他因素——可能也会促使北京尽可能对核威慑力保密。(作者尼古拉斯·贾科梅蒂,汪北哲译)

中国核武器专家获最高科技奖 曾主持地下核试验

2014年01月10日 10:29新浪军事

资料:功勋程开甲(来源:新浪播客)

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物理化学家张存浩和物理学家程开甲获得。其中,程开甲为核武器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元勋,在1962-1984年间,程开甲编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方案,同时还是中国地下核试验的重要倡导人和重要的试验主持人。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先后执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1960年奉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历任副所长、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等职。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1960年,钱三强点将,将程开甲调到研制核武器第一线,分管状态方程物理研究和爆轰物理研究两个重要方面。程开甲主持研究出来的模型,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使负责原子弹结构设计的郭永怀兴奋不已。

此后,程开甲负责组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编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方案。程开甲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了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提出的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程开甲还是中国地下核试验的重要倡导人和重要的试验主持人。即使因为氢弹试验需要程开甲将很大精力投入进去,他依然没有放松对地下核试验的科学领导。结果,当地下核试验再次提上日程的时候,程开甲的技术准备几乎同时到位。

1978年10月14日,中国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随着地下核试验技术日趋成熟,1980年后,我国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试验全部转入地下。程开甲当年关于核试验由大气层向地下转移的主张,不仅解决了大气层实验无法解决的许多核技术难题,也使我国核武器研制和试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被动。

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前后22年,程开甲先后成功筹划、主持了30余次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试验,基本上都获得预定的试验目标。

程开甲还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对武器的研制及改进、效应及其防护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开创了抗核加固技术新领域并完成首次抗加试验。从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存浩和程开甲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年01月10日10:09中国新闻网



图为张存浩(左)和程开甲(右)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自200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3年里有9次空缺,目前已连续空缺3年。1989年,物理研究所“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曾获当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2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王小谟。

当天的奖励大会上,2013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也一一揭晓并颁奖,本年度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简介

张存浩,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他是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上世纪50年代,张存浩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产率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60年代,他致力于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的研究,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比较全面完整地解答了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

上世纪70年代,张存浩开创了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领域,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以来,他开拓和引领中国短波长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他与合作者开展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研究;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效率及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张存浩院士还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100飞秒。该成果被《科学》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他还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混合电子态的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并明确了此量子干涉效应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波的干涉。这项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简介

程开甲,男,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程开甲院士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上世纪40年代初,程开甲先后在自由粒子狄拉克方程严格证明、五维场论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与导师波恩共同提出了超导电性双带机理,在Nature、Physical Review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50年代,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在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

上世纪60年代,程开甲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系统阐明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研究领域,建立完善不同方式核试验的技术路线、安全规范和技术措施;领导并推进了中国核试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科学发展,指导建立核试验测试诊断的基本框架,研究解决核试验的关键技术难题,满足了不断提高的核试验需求,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和作战运用。

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在他领导下,系统开展了核爆辐射环境、电子元器件与系统的抗辐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利用核试验提供的辐射场进行辐射效应和加固方法的研究;指导建设先进的实验模拟条件,推动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辐射模拟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提升中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90年代以来,他不顾年迈,仍在材料理论、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

程开甲院士毕生在国防科学领域辛勤耕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严谨求实,崇尚科学,无私奉献,勇于登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俄称中国核力量远落后美俄 成崛起战略最薄弱环节

2013年11月06日 07:30新浪军事



二炮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一直是我军战略杀手锏。东风-5是中国研制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该导弹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因此,相关资料不是特别多。现有的图片大多数都年代比较久远,就是这些由官方有限公布出来的照片也是很稀少的,非常珍贵。



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据俄罗斯之声网站报道,中国正在民用和军用两方面推进核能建设,但中国的核能水平远落后于美俄,中国战略核力量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崛起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以下为报道全文:

中国以出人意料的惊人速度打入核技术市场,就在建核电站数量而言已经跻身世界第一位,同时还在大力发展核导弹计划。那么“中国崛起”总战略指导下的和平与军事利用核能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一种关系?

核电:还需建造多少座核电站?

中国的和平核战略旨在发展目前仅占本国电能生产2%的核能。目前中国的主要能源来自热电站的燃煤,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深知“黑色能源”因严重污染环境而没有前途,因此积极发展核能。

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核能市场竞赛中的一员。尽管中国首座核电站仅在1994年投入生产,但是时至今日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核电站已达6座,其中有15台发电机组在运行。到2015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而到2020年将达7000万千瓦。

不足之处是中国国内铀矿资源匮乏。2011年中国产铀量为1350-1500吨,在产铀国排行榜中仅占第9位。中国通过积极同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铀矿并进口以及中国本身新铀矿的开采来改善自己的贫铀状况。阿斯塔纳计划2014年向中国出口燃料铀的总量从2吨增至200吨。

进口与出口:仿造、自产还是买进?

中国为了满足自己的核能需求积极仿造和适应法国与美国反应堆生产技术。到2020年中国人打算开始出口自己生产的反应堆。在2000和2001年中国依靠自己的技术(核反应堆阳江1号、2号)已经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实施了两座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不过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的评估,这些核电站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检查。福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人们至今仍记忆与新。

俄罗斯专家安德烈·古宾指出,中国目前的核技术出口潜力可以被评估为“不是很大——所提供的模式已经老化,不符合现代安全标准”。这位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中国要想生产最新型的第三代反应堆并在核反应堆技术市场成为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现实的竞争对手还需大约15年的时间。目前核技术大国应当警惕中国的无许可证的仿造。

与此同时,中国人非常善于灵活利用自己的金融实力。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国企中国广核集团(CGNPG)不久前签署的一项核电投资协议。经过长期而艰难的谈判该集团领导人成功让英国政府相信自己作为总造价为215亿美元投资项目主要投资者参加英国萨默塞特郡核电站建设确有必要。根据此项协议投资者能够获得最新核技术。

根据类似的模式自2009年以来中国人也在同法国电力公司(EDF)进行旨在利用中国资金、采用特殊技术合建两座核电机组的谈判。

“田湾历史”:中国落后俄罗斯多少?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核能市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首先是因为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高技术市场之一,在同美国和法国的竞争中俄罗斯在那里或多或少有自信感。专家们认为,在核技术发展领域中国目前落后俄罗斯一半。这为俄罗斯在技术和服务质量以及高度安全方面暂时提供了额外的机遇。然而,不排除核技术市场大国——俄罗斯、美国和法国很快将遭遇来自中国的竞争。

其次,俄中两国“田湾历史”目前发展得很顺利。1992年俄中两国签署了对华提供两座反应堆并在上海近郊建设田湾核电站的协议,这也是“田湾历史”的发端。总金额为32亿的合同的实施以及2007年核电站两座发电机组的投产为“田湾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就在不久前(2013年10月19日)俄中两国又签署了一份有关对华供应总值为10亿美元的核燃料以及建设第5 座和第8座发电机组的协议。

超级大国的核政策:中国何时能赶上美俄?

中国核能的军事利用并不是那么易懂和透明。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五个核大国(另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之一。中国从1964年到1996年进行了45次地面和地下核试验后,于1992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另一方面,中国在具备了世界大国地位后,出现了高质量加强自己战略核地位的客观必要性。目前它还远远落后于传统的领先者——美国与俄罗斯。在许多中国专家看来,这种落后是“崛起战略”中最薄弱的地方,同时指出“未来同美国抗衡、甚至发生冲突”难以避免。个别怀有极端情绪的中国学者认为,到2020年中国的战略武器水平不仅应与主要大国旗鼓相当,而且还应取代俄罗斯成为“战略制衡美国”的力量。

中国人未必能在专家们指出的期限内完成这一任务。这一领域里的差距太大。何况北京的官方立场目前倒是恰恰相反:对战略武器始终保持缄默,不争当领导人的角色,并且呼吁美俄削减核武,以免自己重走苏联同美国核竞赛的老路。

核力量的构成:中国拥有多少核导弹与核弹头?

不完全清楚中国核力量构成的质量和数量。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拥有一个约180枚现役核弹头的武库,整个库存约有240枚,同时还有50-75枚地基型和海基型洲际弹道导弹。

据俄罗斯前战略导弹部队参谋长维克多·叶辛上将估计,中国现有核弹头数量为1600至1800枚,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几百枚。据这位俄罗斯军事专家估算,中国核工厂可能生产了至40吨的武器铀和至10吨的武器钚。这么多的材料可保证中国能生产出大约3600枚核弹头。不过,叶辛推测中国至少把其中的一半储存了起来,而没有用于核武生产。同时根据维克多·叶辛的意见,“今后在审视任何俄美有关削减和限制核武器条约时都要重视中国因素”的时代已经到来。部分西方专家认为,中国核力量已经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合,已经在“五个核大国中”升至第三。另一些专家则把中国排在第五位,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之后。

不管哪个数字,在中国的战略与战术核力量计划中很可能都呈上升趋势。另一问题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核大国开展竞争以及能否把自己的核武器转交给其他国家。例如,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早在80年代就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后者成功实现铀浓缩并制造战术核武器计划的必要技术。中国高层对此予以否认,强调把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中国2012年国防《白皮书》)。

由此可见,和平和军事利用核能的发展计划,尽管有着不同的方向和内容,已经成为中国在国内外“崛起”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不过,核能和平利用的发展速度和前景似乎还是大于一直不愿让旁人看到的军用核能。

俄媒分析中国战略核力量:摧毁美国需100枚核弹

2013年11月20日 14:18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军事评论网11月19日报道,中国1964年10月首次试验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过去将近50年来,中国专家制造了大量新型核弹药,进行了大量试验。最近10年中国签订了几项有关核武器的国际条约,1992年中国正式批准《核不扩散条约》,1996年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领导人在90年代还承担了几项新义务,强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非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近年来,中国国防部定期发布白皮书,强调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放弃现行核武器使用政策,中国军队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还在国防白皮书中指出,已经展开和尚未展开的核弹药数量将保持在最低必要水平上。但是中方没有指出“最低必要水平”的具体含义。至于中国现在拥有的核弹头数量,有着各不相同的估计,其准确数字仍然保密。

很显然,中国吸取了美苏冷战时期的一些教训,发表了一些有关核武器使用原则和数量的声明,在保持核武力量神秘性的同时,尽量安慰世界各国,强调中国热爱和平的立场。但是由于中国拒绝披露战略核力量的具体数量和质量信息,结果招致各种质疑,出现了各种说法。

近年来对中国战略核力量使用的核弹头数量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估算数量最低50-80枚,最高1500-2000枚。其中接近最低或最高估测结果的数字往往被认为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些数字可能被大幅压低或抬高,与实现数量相比,出入较大。中国官方发言人此前曾经表示,中国核弹头总数不会超过英国类似指标,由此可以推断,中国核武库内的核弹头数量不超过200枚。

美国乔治城大学专家2011年发表惊人声明,声称根据其研究成果,可以较为大胆地估算中国核武库规模。声称中国军队可能拥有将近3000枚核弹头,而且拥有总长度大约3000英里的地下核长城,战略导弹牵引车在地下畅通无阻。中国既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乔治城大学分析师的结论。但是很快就又出现了对中国核盾牌的新评估数字,不同的分析师甚至计算出中国至少拥有1万核核弹头。和以前一样,中国领导人对类似臆测从不发表任何评论。

有一种方法能够大致推测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根据不同的消息来源,从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企业总共生产了不超过40-45吨高浓缩铀和8-10吨武器级钚。这样算来,中国核项目有史以来能够生产的核弹不超过1800-2000枚。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目前展开部署的只是少量核弹头。当然,铀和钚消耗量取决于具体核弹的结构。但是如果说中国同时拥有3000枚核弹头的话,从中国现有核材料的生产规模来看,指的可能只是战术核武器,而不是战略核武器。

另外还有通过分析战略核力量目标来估算核弹头数量的方法。1965年毛泽东指出,拥有6颗原子弹就足够保证战略威慑。他指的是哪怕只用6颗原子弹,也能毁灭敌人最重要的大城市,对其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近年来有一些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试图确定中国对核大国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所需要的核弹头数量。根据这项研究的成果,为了摧毁美国重要目标,中国军队需要90-100枚核弹头。为了消灭俄罗斯重要目标,需要50-60枚核弹头。为了打击英国、法国、印度,中国需要的核弹头数量不超过20-30枚。总之,为了有效遏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只需要展开部署200-210核弹头即可。

尽管相关技术发展较快,但是现代核弹头的保存期限仍旧有限。世界先进大国的核弹头保存期限可以达到20-25年,其他核国家暂时达不到这个水平。在现有情报基础上推算,中国展开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不超过200-250枚,类似弹药总数不超过400-500枚,这样的数字显得最为现实可能。

中国核武库展现出了一个有趣的特点,即中国核威慑战略强调核弹头部署数量最低必要原则,现在展开的核弹头数量足以消灭假想敌境内的重要目标。与美国或俄罗斯不同,中国只拥有数百枚核弹头,从而减少了国防支出。降低中国核武器费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中国放弃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以此节省核武器生产和维持费用。显然,中国明白核战争爆发概率较低,因此使用核武器只是作为对某些西方国家进行战略威慑的工具。

在可见的未来,在2021年前,中国战略核力量在数量或质量方面不会有任何重大变化。中国核盾牌将仍维持在当前水平上,虽然核弹头数量不多,却完全能够有效履行自己担负的使命任务。今后中国可能会增加弹道导弹、轰炸机和核弹头数量,改变核武器使用战略,但是目前中国似乎尚未完全拥有这样的资源,暂时只能满足于相对数量不多却较为有效的战略核力量。

俄称美国能闪电般摧毁中国核力量 之后是东风21D

2013年11月06日 07:19新浪军事



日称中国核力量转向潜艇与导弹或处于戒备状态

2013年01月15日 09:18新华网

日本媒体称,朝鲜2012年12月发射远程火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朝鲜这次发射凸显了一个不能再忽视的更重大的现实:世界进入了第二个核时代。原子弹又回来了,准备再次行动,这是它在后冷战时代的一次返场。要应对这种大的格局,就需要了解它。

据《日本时报》网站1月12日报道,第二核时代的轮廓仍在形成之中。但今后几年将特别危险,因为在规则和红线重新界定之际,新情况本身构成危险。第一核时代的形成用了至少10年,而这一次可能也差不多。

在中东、南亚和东亚,旧的对立如今在核背景下显露出来。这已经改变了中东的军事态势。以色列的核武库部分转向海洋,柴电潜艇装备了核弹头,以防自己成为突袭的目标。以色列还将发射新一代卫星,针对其他国家准备发动导弹袭击提供预警。如果伊朗的机动导弹分散开来,以色列希望立即了解其动向。

因此,阿拉伯—以色列和平这个老问题现在要放在伊朗核威胁的新背景下看。这两个问题有联系。如果在面临伊朗发动核攻击威胁的同时,以色列会如何应对来自加沙、黎巴嫩或埃及的导弹袭击?

报道称,在过去5年,巴基斯坦的核武库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其武装部队将配备新的战术核武器——近程野战武器。印度已经部署了核三件套——轰炸机、导弹和潜艇,而且在2012年试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几乎可以肯定印度在研制一种多弹头武器,而且还发射了卫星来帮助瞄准巴基斯坦的部队。

报道指出,在东亚,朝鲜已经有了核武器,而且必将在其核武库中增加全新级别的铀弹。它已经进行了迅速发射火箭的演习,证明它能够在反攻击到来前对韩国和日本发动攻击。

中国也在将核力量转向机动导弹和潜艇。这些武器可能处于戒备状态,很容易被美国卫星和全球媒体注意到。因而,中国可以轻而易举地使之与美国或其他国家之间的危机发生“核(武器)化”。他们不必引爆核武器,但结果会提醒对手小心政治风险和摊牌危险的骤增。

俄罗斯最近举行了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核演习,以提醒大家别忘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核国家。

报道称,这些动向令人担忧。但是,要理解这些动向就必须与正在形成的大国多极体系结合起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核多极体系: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有助于它赢得全球大国地位。

要理解这一点,请思考如下问题:美国或其他国家上一次郑重提出印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即印度放弃拥有核武器是什么时候。鉴于美国的经济问题和国防开支削减日渐迫近,以及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提出这一要求的小小可能性也不复存在了。

尽管有个虚幻的《核不扩散条约》,但印度已经成为核俱乐部公认的合法成员。中国或俄罗斯为了世界无核化而弃核更不可能。

报道指出,最紧迫的问题是,大国一度的核垄断被打破,像朝鲜、巴基斯坦、以色列、很可能还有伊朗等较小的国家获得了核能力。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外交规则、军事战略和军备控制规则来稳定这种正在形成的核秩序。

外媒称美紧盯中国地下设施 考虑用小型核武摧毁

2013年09月29日 13:41新华网



资料图:中国首个核武基地指挥中心

外媒援引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的文件披露,美国实施了一项长达数十年的任务,旨在侦察、监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策划摧毁“全世界范围内超过1万处的地下设施,其中许多位于美国的敌国境内,还有许多可能是为了掩盖和保护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内的致命军事设施和活动,这些设施很可能威胁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

《印度教徒报》网站9月24日称,美国国防部情报局负责寻找这些被深藏的目标。该机构一份1999年的威胁评估报告写道:“近年来,地下设施的扩散已逐渐成为美国情报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且今后20年里这个问题还可能更加严峻。”

据报道,应美国《信息自由法》的要求,近期有21份文件被解密,文件以在中国、俄罗斯、叙利亚、伊朗和朝鲜这些肯定被美国排除在“盟友”范围之外的国家中发现的秘密设施为例称,地下设施被用于多种目的,从藏匿、运输到燃料和食物的储藏,再到指挥和通信设施的保护等。但最让美国国防部情报局担心的是进行武器生产的地下工厂。

这些文件档案还暗示,美国曾考虑对这些地下设施动用一系列的“打击手段”,比如用“装在便携箱里的核武器破坏它们”,增加物理结构的压力令其不堪重负而“垮塌”等。

报道指出,不过,技术挑战似乎依然存在。据说,五角大楼曾在2012年表示,即便是其重达13.6吨的“重型钻地炸弹”都“无法摧毁伊朗一些坚固的地下设施”。

中国持续扩充核武库破解美国亚洲反导包围网

2013年03月27日 13:49世界报



“中国与俄罗斯加强反导合作”,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俄罗斯、非洲之行中,中俄强化军事合作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专家表示,以前在反导合作方面,中俄的动作并不是特别多,如今中俄明确这一提法,针对的正是美国,此前一周,美国宣布将在2017年前加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来自朝鲜的威胁”,这引发中国与俄罗斯的谴责。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反导包围网”已经从欧洲向亚太蔓延,早在去年3月,美国就正式宣布通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巴林、卡塔尔等国协作,在亚洲和中东编织一张类似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大网”,这被认为将“反导网”推进到“中国家门口”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当时就有俄媒表示,“俄方有意与中方结成反导统一阵线”。

中俄合力应对导弹威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内容包括深化在反导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协调与合作。中俄双方反对一国或国家集团单方面、无限度地加强反导,损害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警告某些国家不能以牺牲部分国家的安全为代价来维护另一部分国家的安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吴恩远表示,在反导合作方面,中俄以前的合作并不是特别多。此次这种提法比较新,意味着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这些问题自然就提上了日程,中俄在反导方面合作的空间很大。

“俄罗斯和中国计划加强在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合作”,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反导问题涉及国际战略平衡,中俄在此问题上立场相似。多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一直保持紧密联系,该领域的合作以后会进一步加强。

分析人士认为,拉拢澳大利亚成为美国亚洲反导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是为了对付中国。因为中国拥有射程可威慑夏威夷和美国南部的洲际弹道导弹,在作战时,该导弹的弹道轨迹要飞越太平洋,所以美国将最新一代的天基红外监视卫星数据传输中心设在澳大利亚。这样一来,日本与澳大利亚就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建立反导防御系统的重要棋子。

不同于日本,韩国一直强调反导作战的独立性,迫于国民的态度,韩国政府依然反对任何加入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的想法,但在半岛局势不断升级的刺激下,立场出现松动,打算与美国合作开发“韩国反导体系”,以抵御“朝鲜中短程弹道导弹威胁”。

一旦美国真的在亚洲建立起“美日澳导弹防御系统”,那绝对不是简单的防御平台,而是具有重大威胁力的武器系统。据计划,美国太平洋舰队共有近20多艘宙斯盾战舰,再加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战舰,这将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海基导弹拦截力量。在没有陆基拦截导弹系统的情况下,亚洲反导网将首先使用部署在“宙斯盾”驱逐舰上的“标准-3”型导弹拦截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弹道导弹。

如果没有拦截成功,将启用陆基的“爱国者-3”型导弹再次拦截。分析家认为,通过导弹防御系统合作,美国的亚洲反导系统不仅能拦截朝鲜的弹道导弹,而且同样能够防御中国和俄罗斯的导弹。这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而言将是巨大的威胁。

日本《外交家》网站的文章称,据可靠统计数据,中国的核弹头库存量只相当于美俄的很小部分,大约为240枚,其中只部署了约175枚,并且只有极少数的弹头性能可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不过,中国掌握着核燃料循环技术,并且军费增长速度很快,这都让中国有能力在面临美国的反弹道导弹系统部署时,可以打造充足的核力量来保持自己的战略威慑力。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美国加快了在亚洲建立反导网的步伐。

莫斯科担心,如果按照既定的弹道导弹防御升级计划,这一导弹防御系统到2020年将变得强大到足以威胁莫斯科的核威慑部队。俄罗斯领导人曾威胁要部署导弹,突破北约的反导系统。北京的官方立场是,全球性的导弹防御项目将会对世界及地区的战略稳定带来破坏,这与俄罗斯不谋而合。

另外,推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代价也让美国政府内部产生分歧,一些官员和专家认为,为了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已经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然而在今后十年里,美国还要为导弹防御系统投入上百亿美元。在国防经费大幅削减的情况下,五角大楼的许多官员已经提出将导弹防御系统“忍痛割爱”,将有限的军费用到先进的常规武器研发中。而且,在全球推行反导网,已经令中俄同盟更加紧密,华盛顿因此付出的政治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

去年3月底,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长格纳申科表示,俄方已向中国等国家发出邀请,俄方在5月3日至4日在莫斯科举行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国际会议。当年2月14日,俄联邦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萨柳科夫上将率团访问北京,俄方有意与中方结成统一反导阵线,共同应对实时的威胁。

美专家称中国准备将核武扩至500件 现仅50件

2013年04月15日 13:34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独立报》4月15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即将结束亚洲穿梭访问行程时表示,美方将保护日本防范朝鲜导弹威胁。这种保证和他企图说服中国向朝鲜施压一样,并没有消除日本的担忧,安倍晋三政府仍在加强军备。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设反导系统感到不安的中国可能被迫增强核反击实力。

俄媒称,美国国务卿克里4月14日抵达东京,向日本和美国的其他盟国保证,强调美国会在因为朝鲜的好战言论引发的危机中支持盟国,这也是他会见日本首相和外相时首先讨论的话题。与此同时,朝鲜正在准备庆祝金日成诞辰101周年,平壤局势相对平静,现在还没有朝鲜准备发射中程导弹的新证据。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朝鲜对美国及其军事同盟伙伴国的威胁发挥了作用,而且还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求加强军备提供了借口,安倍甚至还要求得到对敌方军事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授权,同时企图修改限制日本自卫队使用能力的和平宪法。《华盛顿邮报》强调,克里在访问日本之前,先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进行了会谈,试图说服中国低调确认将与美国共同努力,争取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中方则呼吁通过对话,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中国警告美国,不希望亚洲爆发新的战争。在北京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克里拒绝谈论中国是否将向朝鲜施压的问题,同时也不排除美国和韩国可能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可能性。克里表示,如果朝鲜放弃核计划,或者逐步停止核项目,那么美国可以叫停此前做出的在关岛和日本额外部署反导力量的决定。

但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未必能打消中国对奥巴马总统决定把美国军事力量重心由欧洲转移到亚洲的长期计划的忧虑,而且美军力量再平衡战略还涉及到了反导系统,计划把部分力量部署到美国太平洋沿岸和东亚地区。中国军事科学院少将专家认为,美国调整反导计划,特别是在东亚部署反导系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因素,中国在发展自身核武库和战略力量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俄媒称,中国从不谋求与美国核武库的对等地位,只是努力建设适当足够的战略威慑手段,保证本国核力量在一旦遭到核打击后能够生存,能够实施反击。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美国现在拥有806件展开部署的战略核武器运载工具,俄罗斯有491件,中国仅有50-75件。美国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准备使自己的核武库增加到500件,其中部分武器应当部署到战略核潜艇上,另外还计划装备能够突破美国反导盾牌的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

专家称美军新增44部拦截器是为中国核武量身定做

2013年03月18日 09:27环球时报



“萨德”是目前唯一既能在大气层内又能在大气层外进行拦截的反导系统。本报特约记者 张亦弛 柳玉鹏 本报记者 刘 扬

美国防部长哈格尔3月15日宣布,为应对朝鲜的核弹威胁,五角大楼决定在2017年前在美国本土再增加部署14部陆基导弹拦截器,这使得美国庞大的反导拦截网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对象。目前,美国基本形成了陆基为主、海基为辅,战略与战术反导系统并重的反导体系,可拦截从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到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所有种类的弹道导弹,其陆基中段拦截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进行实战部署的非核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弹。

世界最全面反导系统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主要反导系统包括可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陆基中段拦截系统、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海基的“标准-3”拦截弹,而陆军装备的“爱国者-2”、“爱国者-3”以及“萨德”系统则能对中近程弹道导弹进行末段拦截。其中,“爱国者”系统主要在3万米高度以内的大气层内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萨德”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既能在大气层内又能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其针对的目标主要是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

陆基拦截弹和“标准-3”是两种中段反导系统,这两种拦截弹的作战过程非常相似,导弹发射后初、中段由地面(海上)控制中心引导飞向目标,最后由弹上携带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捕获来袭导弹,采取直接撞击的形式摧毁目标,不同之处在于拦截能力。前者射高达到1800公里,拦截距离可达到5600公里,这种拦截弹是目前美国唯一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标准-3”目前只能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按照奥巴马政府的设想,未来欧洲地区的导弹防御系统将由部署在北海和地中海的装备“标准-3”的“宙斯盾”舰负责外围防御。海基“标准-3”无法覆盖的地区,例如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将部署陆基“标准-3”反导系统。

本土能防住小规模核攻击

陆基中段拦截系统是目前美国唯一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经实战部署的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非核拦截系统。目前,美国拥有两个可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阵地。第一个是2004年7月落成的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另外一个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内。美国称,这两处基地主要用于拦截由朝鲜或东亚其他地点向东发射的弹道导弹。美国自2004年以来,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两个军事基地部署了30个陆基导弹拦截器,其中阿拉斯加的军事基地共有26部,而此次“额外增加”的14部拦截器将使得美国本土部署的陆基导弹拦截器的数量增加到44部。这次美国增加拦截弹部署数量显然早有计划,朝鲜只不过是个借口,因为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朝鲜装备洲际弹道导弹。

据中国军事专家介绍,44部拦截器已经能够拦截中小规模的洲际核攻击了,这个数量看上去是针对中国这种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的国家而量身定做的。据此前法国“宇航防务”网站报道,据估计中国拥有30到40枚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如果向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将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一个是经过北极,一个是北太平洋的北极边缘。从这两个方向发射的导弹都不得不通过部署有拦截弹的阿拉斯加,或者越过同样部署有拦截弹的加州。

美国在到处布置反导眼线

尽管此次美国增加的是反导拦截弹,但在整个反导体系中,最关键的还是反导雷达网,特别是X波段反导雷达。在美国的反导体系中,预警卫星和雷达负责对弹道导弹进行初步预警,而X波段雷达的精度非常高,它们可以精准地计算射击诸元,并对拦截弹进行引导,如果没有这种雷达,现有的拦截弹几乎无法发挥作用。经常出现在世界媒体中的TPY-2型雷达就是一种X波段反导雷达,探测距离最长可超过4000公里,其扫描范围覆盖陆基、海基和空基导弹。

目前,由雷神公司建造的第一部X波段雷达系统已经于2006年部署在日本,用于“跟踪朝鲜的导弹发射”,第二个则于2008年部署在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美国还在土耳其部署了第三个X波段雷达。此外还计划在卡塔尔以及东南亚部署X波段雷达,其海基X波段雷达则能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前沿部署查漏补缺。而装备了“弹道导弹防御型宙斯盾”的驱逐舰则装备有S波段雷达,能够用来探测中近程弹道导弹。有专家认为,目前,美国正不动声色地在各大洲部署X波段雷达,实际上就是在广布眼线,通过这些雷达基本就能把美国防范的伊朗、朝鲜、俄罗斯和中国关照到了。

美国以裁减导弹防御为筹码诱使中国施压朝鲜弃核

2013年04月15日 08:41新华网



资料图:美国反导防御武器系统示意图

新华网消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发表题为《朝若弃核 美愿裁减导弹防御系统》的文章,克里周六在北京记者会上表示,朝鲜要是愿意放弃核武计划,美国可以裁减在西太平洋新添的导弹防御系统。文章称,美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避免东北亚地区擦枪走火。

美国媒体报道,此举相信是美国新的外交策略手腕,旨在诱使中国发挥影响力,逼迫朝鲜放弃核武发展计划。因为在中国看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要制衡的是中国。

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北京表示,如果朝鲜放弃核武计划,美国将裁减其导弹防御系统。此举相信是美国新的外交策略手腕,旨在诱使中国发挥影响力,逼迫朝鲜放弃核武发展计划。

克里短短三天访韩中日

盼避免东北亚擦枪走火

朝鲜半岛日益紧张的局势,让世界各国神经紧绷。克里在这短短三天内,先后访问韩国、中国和日本,希望通过外交途径避免东北亚地区擦枪走火。

克里周六在北京记者会上表示,朝鲜要是愿意放弃核武计划,美国可以裁减在西太平洋新添的导弹防御系统。这项提议正好对准中国心事,因北京对美国最新举措感到不安。

《纽约时报》报道指出,这是美国新的外交手段,目的在于诱使中国做出它一直不愿意做的事情——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该国领导人放弃核武。

最近几个星期,美国在该区域部署了两艘宙斯盾驱逐舰,并表示将加速在关岛部署陆基导弹防御系统。

对于美国的最新举措,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新的导弹防御系统部署,是制衡中国的策略之一,特别是美国正把其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

过去,中国担心的是另一问题,它担心朝鲜局势万一动荡,那将导致朝鲜政权垮台,这会让整个朝鲜半岛落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对美国坚持强硬对待朝鲜的策略,中国的配合至为关键。奥巴马政府希望,能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彻底解决朝鲜的核问题。前几任美国政府在面对朝鲜的挑衅时,总是以经济援助来缓和局势,但朝鲜在获得所需的援助后,就会把它答应弃核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

对各界的解读,克里随后指出,美国的新举措是合乎逻辑的行动。他说:“明显的,如果威胁消失了,也就是朝鲜去核了,那么我们不再迫切需要这类强大的前线防御。”

克里在北京的最新提议可能会引起反弹,美国一些导弹防卫体系的坚定倡导者主张,美国应以加强导弹防御系统,来回应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

现在的情况是,即使中国决定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朝鲜也不一定会屈服。在新领袖金正恩领导下,朝鲜已经几次不理会中国的呼吁,包括拒绝北京劝解,坚持进行核试验,结果使得朝鲜半岛局势急速升温。

昨天下午,克里飞抵东京,同日本外长岸田文雄举行一轮会谈,就如何应对朝鲜或发射弹道导弹的动向展开了磋商。

克里和岸田文雄随后举行记者会表示,美国会全心全意遵守保护日本的承诺。不过,克里强调,美国希望找到和平解决方案,化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面。

美日两国外长也表示,如果朝鲜采取行动,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且信守过去在朝核问题上同意的协议,那么美国和日本愿意同朝鲜举行新的会谈。

克里表示,“我们的选项是展开谈判,我们的选项是移往谈判桌,找出一个让朝鲜半岛获得和平的途径。”

澳称美对华军事遏制或迫使中国率先运用核武器

2013年04月16日 14:56新浪军事



据澳大利亚《时代报》网站4月15日报道, 澳大利亚一家智库发表报告称,若美国联合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遏制中国在西太平洋不断增长的力量,将有引发核战争的可能。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美国正在制订“空海一体战”计划。这是美国为了确保在中国附近的空海势力而制订的,但其存在“不确定性与潜在的不足”,都会增加引发核战争的危险。论文中假设中美之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冲突——大致包括了台湾问题,中日争端——都很可能引发核战争。

虽然“空海一体战”计划假定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任何冲突都达不到核战争的水平,但论文作者,即该研究所高级分析员本杰明 斯格瑞尔(Bejamin Schreer)博士认为,“这种结果远不能确定”。不论美国采取何种计划,都会包括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监视、情报及指挥系统以实施“致盲”,这将给中方带来恐慌,从而增加了中国运用核武器先发制人的可能。

斯格瑞尔也称,这一概念会引起中国军方敌意,并提醒澳大利亚政府不要参与美国的这项战略。“澳大利亚并无兴趣全面掌握空海一体战的概念,或发展特定的军事能力去实施这一概念。公开签约之只能向中国传递一个重大的政治信息,即美国空军防空部队(ADF)正在积极准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战。”

报道称,在建设军队的同时,中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对抗美国对台湾海峡地区、南海及临近太平洋地区的控制。建立一支可打击美国航空母舰的潜艇部队,以及导弹的研发,都是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对此作出的回应是,空海一体战略与空地作战理论一样,只是为了应对冷战期间战友数量优势的“华沙公约”。

解放军二炮部队对敌核反击程序披露

2013年04月16日 12:04新华网

白皮书公布了解放军二炮部队对敌核反击程序,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常规导弹部队能够快速完成平战转换,遂行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中国首次公布陆海空二炮部队编成情况 国防白皮书披露二炮装备:包括东风及长剑导弹 二炮组织火力突击训练发射多枚DF-11A导弹(图) 美媒猜习近平时代二炮发展:大大增加核弹规模 二炮某导弹旅创多项纪录 习近平签令记一等功

俄媒披露中国有战略武器载具200件洲际导弹70枚

2013年04月19日 09:16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独立报》4月17日报道,中国于4月16日发布了最新版的《国防白皮书》。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到,中国军队的规模目前居全球首位。中国国防部强调称,中国武装力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免遭西方敌对势力的侵扰,维护国家统一。目前,最让北京忧虑的是华盛顿扩充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和在亚洲打造包括日本在内的反华联盟网的计划。

在该《白皮书》中首次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陆军85万人,海军23.5万人,空军39.8万人。安装西方消息人士的估算,如果加上规模庞大的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武装力量的总兵力将达到230万人。

也就是说,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同时也维持着一支总兵力最为庞大的武装部队。按照《白皮书》中的说法,这支武装力量承担的任务是极具防御性的。事实上,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数量巨大且复杂的安全威胁。

《白皮书》中指出,这些威胁是因美国战略中心由欧洲—大西洋方向转移至亚太地区引发的。该文件中指出,一些国家正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联盟,强化自己的军事存在,由此导致了局势趋于紧张。

正如中国媒体此前曾报道的,美国的上述政策推动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开始在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中采取强硬立场。就这一问题,中国军方主办的《解放军报》进行了更为深入地解读。该报指出,西方推出的一系列计划旨在削弱中国,将中国置于西方的影响之下并进而肢解中国。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中国被迫推进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并增加军事预算。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帕维尔·卡缅诺夫在接受《独立报》采访时指出,“人民武装警察担负的主要是内政任务”,包括平息农民因土地被地方政府征用而产生的骚动,平息城镇居民因环境污染产生的不满等。

战略性任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据新华社报道,这支部队装备有各型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卡缅诺夫指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由陆基、海基和空基三部分构成,目前装备的战略武器运载装置约有200件。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和伦敦战略研究所公布的数,中国现在共拥有约70枚洲际弹道导弹。

除此之外,中国二炮部队还装备有大量射程300—600千米的战役战术导弹。这些导弹主要集中部署在与台湾省相邻的地区。不过,随着台海两岸关系的改善,这些导弹的作用正在趋于弱化。

在中国的武装力量现代化计划中,建设一支能够打击海上目标的力量占据着重要位置。目前,中国已研制成功并开始部署射程1500—2000千米的“东风-21”型反舰弹道导弹系统。

卡缅诺夫认为:“中国将其战略部队视为主要的遏制手段。北京认为,美国人在亚洲部署反导防御系统正在破坏中国这种潜力的有效性。而美国人则指责中国隐瞒了其战略核力量的实力。尽管如此,中美两个大国间军事部门的联系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称中国有50-75枚洲际导弹 超半数能攻击美国

2013年04月30日 13:40东方网



资料图:解放军东风-5A洲际导弹射程约12000公里可打到美国本土

东方网4月30日消息: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4月30日报道,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弗林中将日前表示,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数量的增长已经趋于稳定。目前中国核武库拥有50-75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包括CSS-4(“东风-5”)发射井式,CSS-10 Mod 1(“东风-31”)和CSS-10 Mod 2(“东风-31A”)机动式,以及少数CSS-3(“东风-4”)。

美国国防部2012和2011年对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实力水平的估测同样是50-75枚,稍高于2010年55-65枚的评估数据。相关数字的增加源于中国在2006-2008年间开始部署“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最近3年来美国估测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平均数量没有增加,一直稳定在63枚的数字上。

根据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数据,在最近3年中国可能拥有的50-75枚洲际弹道导弹中,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不足50枚,其中约有20枚“东风-5A”。这意味着,从开始部署至今,中国“东风-31”新型导弹的数量还不足30枚。2011年美国国防部没有公开对中国导弹力量的详细划分,只是做出了基本推测,认为中国“东风-31A”导弹数量约为20枚,装备2到3个旅,而对“东风-4”和“东风-31”的总体评价则是它们打不到美国本土。

美国国防情报局2013年评估认为,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可能会在2025年前增加一倍,达到100枚。长期评估数据有所下降。2001年美国中情局认为,中国到2015年将会部署75-100枚洲际弹道导弹,首先针对美国。在当前中国洲际导弹数量增加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这种推测可能不会得到确认。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防情报局没有提到中国较为神秘的“东风-41”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据某些媒体报道称,中国可能已经在2012年8月试验了该型导弹。

美国国防情报局认为,中国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列装日期将会继续推迟,预计可能会在2014年初步形成战斗力,比美军2006年预测的期限晚了4-7年,显然是受到了“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问题的影响。

美报告称中国将不再继续增加其核武库规模

2013年05月22日 10:46世界报

近日,美国军控协会在其网站发布了美国军控专家撰写的2010-2013核不扩散与裁军进程评估报告,该报告主要评估了11个国家在过去的32个月中的项表现。该报告是继2009-2010评估报告之后,军控协会发布的另外一项更新报告。

四大类国家“上榜”

报告主要评估了四类国家:第一类是五个核武器国家,包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第二类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包括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第三类是各国高度关注的国家包括伊朗、朝鲜和和叙利亚,第四类是上述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

本次报告评级主要参考各个国家的军控裁军政策以及其在该领域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国家对于相关条约、协议和法律所持的立场。此外,报告还参考了其他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调查结果以及权威调查机构的独立报告,并采用了A-F的评分等级对各个国家的表现进行评级。

中美俄“不相上下”

在所有接受评级的国家中,英国获得最高评级B+。报告分析其原因时指出,英国已将其核武库降到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最低水平。自2011年以来,英国实施了一系列减少核力量的行为,并在评估报告拟定期间仍继续减少其核武库规模。法国也获得了较高评级B,报告指出,法国于2013年2月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决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紧密合作。其评级低于英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法国维持着相对较小的核力量,但是在报告评估过去的三年时间内法国没有实施任何减少核力量的行为,也没有表示近期会减少核力量。

报告赞扬了中国在核安全、核安保以及阻止非法核交易方面作出的努力,并赞扬了中国不谋求继续增加其核武库规模的行为。但是报告称,中国仍然是核武器不透明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综合评级为B-。

美国与中国获得同等评级。报告指出,2010年12月美国批准了与俄罗斯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自从该条约生效之后,美国曾慢慢削减其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截至今年削减至1654枚,比条约规定的标准底限还多出100枚。报告中指出,在2010年核态势评估中,美国称可能对任何不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措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以及总统奥巴马曾指出不排除对伊朗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保障协议相违背,致使美国消极安全保证评级被降低。

俄罗斯评级高于中美两国为B。继2010年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俄罗斯于2011年1月批准了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要求美俄双方到2018年,每个国家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1550枚。截止2013年3月,俄已将其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至1480枚,远低于条约规定的削减范围。同时,俄罗斯还批准了《非洲无核武器区条约》,该条约确认了在非洲建立无核区。这两项行为使俄罗斯获得了较高的评级。

朝、叙、伊垫底

由于印度仍不断扩大其核武库规模并继续生产武器级裂变材料,印度评级仍然较低。尽管印度已终止了核试验,但并没有做出停止核试验的正式的承诺,比如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因此,印度总体评级为C+。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评级均为C-,低于印度。一直以来,以色列的核活动缺乏透明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而巴基斯坦拥有日益扩大的核武库,并一直在生产核武用裂变材料,但在过去的两年中,巴基斯坦在遵循多边核出口管制原则以及取缔非法核交易网络方面作出了重要努力。

伊朗总体评级为D+,虽然伊朗尚未决定发展核武器,但其并没有遵循其核不扩散的国际义务。伊朗曾承诺将会出席旨在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域的峰会,但会议一再被推迟,至今尚未重新安排,协会专家称伊朗的承诺值得怀疑。叙利亚总体评级为D-,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叙利亚在朝鲜的援助下正在建核反应堆,这一行为违反了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的保障协定。朝鲜总体评级为F,在上述10项评级标准中,朝鲜7项评级均为F。专家称,原因为朝鲜继续违背已建立的国际规范和准则,一意孤行继续进行核试验,并威胁称将使用核武器,仍继续增加敏感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因此总体评级是最低。

戴着有色眼镜

美国军控协会是有着40余年历史的著名研究型军控非政府组织,其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的军控报告及主办的《今日军控》杂志在军控领域比较有影响力。2010~2013核不扩散与核裁军进程评估报告,对各有关国家在最近三年中的核不扩散与核裁军表现进行了考察与评估。涉核事务向来属于一国的最高机密,因此,该评估所依据的材料与信息不可能全面,部分评估结果难免有推测的成分。

更为严重的是,报告完全站在西方立场,戴着有色眼镜妄评他国。因此,该报告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了解当前国际核不扩散与核裁军进程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是,报告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是经不起推敲的。

摘编自《中国国防报》

相关新闻

美核潜艇潜伏中国近海 可携百枚巡航导弹攻击内地 美报告首度明确中国将建095和096型核潜艇(图) 中国军方回应改变核政策传闻:不首先用核武器 探秘中国唯一核武器研制单位:一台加速器值7亿 美智库预测美或支持日本拥有核武器对抗中国

外界传闻中国可能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原则

2013年05月24日 11:50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2013年5月22日,日本“外交学人”发表评论文章,针对中国最新的国防白皮书中没有重申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一事做出评论。外界质疑这次的白皮书暗示中国将更改其坚持了半个世纪的核武器政策——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评论文章通过解读最新的国防白皮书和中国的武器配置,得出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外界的质疑,难以想象中国会改变政策”的结论。

2013年4月19日,中国国防部发布了今年的国防白皮书。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国防白皮书中并没有重申中国长久坚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外界纷纷猜测中国是否改变了自己的核武器立场,甚至担心中国的政策改变是否会影响全球“裁减核武器协定”进程,美国和俄罗斯是否会因为中国的行为而停止裁减核武器库,美国是否受到鼓励从而继续发展核武器。

针对以上疑问,2013年4月25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中方多次重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这一政策始终没有改变,外界对于中国改变核政策的担心是多余的。”

本部白皮书中之所以没有提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杨宇军上校解释说,“中国政府以往发表的国防白皮书都是综合型的,在&0#39;国防政策&0#39;或者&0#39;军备控制&0#39;章节下,就核政策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最近发表的这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的主题是”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因此没有就核政策进行专门论述。”

杨宇军上校还提到,尽管本部白皮书中没有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进行阐述,但专门介绍了第二炮兵的使命任务和发展建设,“特别是明确阐述二炮部队的平时战备情况以及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坚决实施核反击,这些恰恰证明了中国是在认真地履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而美国五角大楼2013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称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模糊不清”,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存在同样的疑问。一些安全安全分析者质疑,在极端情况下,中国是否仍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比如说,如果敌方使用常规武器对中国的核武器设施进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会认为敌方的常规武器打击等同于核武器打击,并且使用核武器进行回击?

针对以上质疑,评论中指出,自1980年起,中国的二炮部队就把维护核力量列为重点,地面和地下均部署了可移动的导弹装置,确保中国有限的陆基战略性导弹能够承受住第一次打击。另外,中国已经开发并部署了先进的常规导弹,包括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该导弹能够打击航空母舰并且穿透区域导弹防御系统。这些新型常规武器力量给中国提供了足够的信心,并且能在受到常规武器打击时,不依赖核武器。

文中还称赞了中国的核武器政策被证明是十分高效和明智,节省下的资金可以用来经济开发。随着中国常规武器能力的提高,中国也越来越有信心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核武器政策,而不用跟随美国和俄罗斯俄武器开发的老路。难以想象中国会改变目前的核政策,而去选择极端地追求高昂的武器,试图与世界大国抗衡。

评论指出,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中国会改变长久以来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自1964年首次核试验以来,中国的核武器政策一直以坚持“最小威慑力”和“不首先使用”,还避免卷入成本高昂的武器竞赛中。这项政策的基础是中国领导人对核武器性质和角色的理解,并且受到了中国历届领导人的拥护。在中国首次核试验后的几个月,毛泽东曾说过,“原子弹哪里能乱甩呢?如果我们有,也不能乱甩,乱甩就要犯罪。我们的国家将来可能生产少量的原子弹,但是并不准备使用。既然不准备使用,为什么要生产呢?我们是用它作为防御的武器。”(实习编译:刘冬 审稿:仲伟东)

相关新闻

解放军枪王国际大赛夺金 外军称为中国队打酱油 中国外交部声明细节显示仁爱礁已处于中方控制 菲军放言要斗争到最后一人 中国只能被迫成全 中国或派遣500士兵赴马里 分析称为巩固在非地位 美高级别委员会建议用高关税报复中国网络攻击

美称中国新巡航导弹将配核弹头可威慑整个亚洲

2013年05月31日 09:02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M·克里斯滕森5月29日发文称,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近日出台总部简报,针对中、印、朝、巴、俄、美等八个国家的核现代化情况进行了介绍,称目前中国正在发展核巡航导弹。文章援引简报内容称,中国这款导弹为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 ,将由轰-6轰炸机挂载。

简报列出的中国六个主要的核现代化项目是: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晋级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和新弹头。

克里斯藤森称,其中最大的惊喜是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他进一步介绍说,长剑-20是1500多公里射程的陆射长剑-10(东海-10)的空射版。美国空军2009年的报告也曾提到长剑-10可能是“常规或核”导弹,这意味着长剑-20导弹也有可能会搭载核导弹。

据克里斯藤森称,长剑-20显然是由改进版轰-6中程轰炸机搭载的,射程有所增加。据国防部消息,搭载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的轰-6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如果能够穿过防空,那么就可以定位整个亚洲、俄罗斯(乌拉尔以东)和关岛的设施。

克里斯藤森还预测称,在未来五年中,美国可能会经常提及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曾反复提到过东风-41导弹,但出现的是却是东风-31A。最新的国防部报告并没有提到东风-41,但提到“中国可能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道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可能能够搭载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还预测称,中国未来五年中会部署新型核弹头。对此,克里斯滕森称,分导多弹头导弹可能会需要体型更小的新型弹头,但美国空军全球司令部也有可能是在说巨浪-2导弹的有效载荷。

在介绍巴基斯坦时,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近日出台总部简报称,巴基斯坦的五个著名的核现代化项目是:哈塔夫-8中程弹道导弹、哈塔夫-9近程弹道导弹、哈塔夫-7地面发射巡航导弹、哈塔夫-8空射巡航导弹和新弹头。其中两个(哈塔夫-8和哈塔夫-7)已经投入使用。简报称,巴基斯坦可能会为哈塔夫-9近程弹道导弹配备新弹头。

印度有四个著名的核现代化项目:烈火V洲际弹道导弹、歼敌者号弹道导弹潜艇、“海洋”潜射弹道导弹和新弹头。对于简报中并没有提到烈火III和烈火IV的问题,克里斯藤森称,这可能说明印度2012年试射的这两种系统实际上是研究项目,意在发展生产烈火V所需的技术。

美国情报机构认为,烈火V将可以搭载多弹头。这一危险举动可能会刺激中国在一些导弹上部署多弹头,触发中印之间新一轮的核竞赛。克里斯藤森称,印度可能会为潜射弹道导弹或烈火V加装新型弹头。

克里斯藤森指出,在介绍美国导弹项目时,也未提及任何核现代化项目,掩饰了美国核武器的重要升级。例如,目前美国“民兵三型(Minuteman III)”洲际弹道导弹正处于价值数十亿美元、已延续十年的寿命延长计划的最后阶段——完成升级后,“民兵三型”导弹的服役期将延续至2030年。私下里,美国空军官员常常开玩笑称,“民兵三型”导弹,除了外壳之外,一切都是新的。

而且,为“三叉戟” II D5潜射弹道导弹全面生产及部署W76-1/Mk4A弹头的工作已经开始。为D5型潜射导弹加装新再入体,能够提升该导弹系统的瞄准能力。

除此之外,自2017年开始,美国海军将开始在“俄亥俄”级潜艇部署改良型寿命延长型D5潜射导弹 (D5LE) 。据美国海军及承包商称,D5LE型导弹的生产工作已经开始,这种导弹将更精确,提供机动性,支持新任务。

最后,美国已经开始设计新一级别弹道导弹、远程轰炸机、远程巡逻导弹、战斗轰炸机、制导防区外重力炸弹,并正在研究替代洲际弹道导弹。

相关新闻

媒体称中国现役防空系统难以对抗巡航导弹攻击 中国打造点防御反导能力来保护井式洲际导弹 媒体称中国DN-2导弹将具备摧毁美GPS卫星能力 俄称中国导弹竞标土耳其订单无优势 只是价格低 俄媒称中国从巴基斯坦拿到美制战斧导弹后仿制

智库称中国核弹头去年增10枚成第四大核武国

2013年06月04日 07:49环球时报



资料图:美军维护分导核弹头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谌庄流】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日发表年度报告称,与2012年相比,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弹头数量各增加约10枚,而核武大国俄罗斯、美国的核弹头数量有所减少。法新社3日报道称,该报告中的全球核武器数量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因为有核国家“并非同样透明”,其中中国“完全不透明”,并认为亚洲地区存在军备竞赛隐忧。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3日表示,中国的核政策是清楚的。中国的核力量完全用于自卫目的,从不去威胁任何国家。

美联社3日引述该研究所的报告称,2013年初,全球核弹头数量约为17265枚,比2012年的19000枚有所下降。从国别来看,因为美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制约,最大核武拥有国俄罗斯持有的核弹头数量从2012年的1万枚降至2013年的8500枚,美国从8000枚降至7700枚。第三大核武国法国的核弹头数量维持在300枚,中国从2012年的240枚增至250枚,英国持有的核弹头数量稳定在225枚。

《印度时报》称,瑞典智库的报告没有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但其权威性受到广泛认可。“这是首次有权威数据认为,印度的核武库正在向巴基斯坦看齐”,“之前外界一直认为,处于更大不安全感中的巴基斯坦持有的核弹头远多于印度,但该报告的数据认为,巴基斯坦持有的核弹头数量从2012年的90-110枚增至100-120,印度的数量从80-100枚增至90-110”。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凯勒指出:“印度的远程弹道导弹能力不断拓展,这针对的目标不是巴基斯坦,而是中国。”该报告还认为,以色列从未公开承认拥有核武器,但据估计该国掌握着80枚原子弹。朝鲜最多可能有8枚核弹头,但外界对这些核弹的操作状态不得而知。

报告还指出,尽管美国、俄罗斯等不再扩增核弹头数量,但仍在努力改进核武库的整体性能。凯勒称,俄美两国正在着手大力改进各自的核计划,都致力于发展新的远程轰炸机,以替换老旧过时的飞机,“俄罗斯正朝着发展数量更少、实力更强的军队迈进”。而居全球军费开支榜首的美国未来10年内将在相关领域投入2140亿美元,“讽刺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演讲中呼吁逐步消除核武器,但事实上美国已决意将来保持核力量的'三和弦’,即五角大楼的远程轰炸机、导弹和水下发射能力”。凯勒表示,“有核国家正在实施的核武器现代化计划表明,核武器仍是国际地位和实力的标志”,中国也在寻求改进核武器的质量,美国对远程常规打击能力等的投入促使中国让自身的导弹更具移动性,也更难遭到打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3日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并积极倡导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从未在别国部署核武器,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一直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洪磊说,中方希望外界不要对中国有限的核力量妄加猜测,并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和优先责任。

瑞典智库称中国已有250枚核弹头仍不及美俄零头

2013年06月03日 09:59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周旭】据法新社6月2日消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日发表年度报告称,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过去几年里均扩大了核武库规模。中国还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武器出口国。

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有250枚核弹头,比2012年增加了10枚;而巴基斯坦也新增了约10枚核弹头,使其总数量达到了100-120枚之间;印度同样增加了10枚左右,总数达到了90-110枚。报告还列举了世界核武库两个超强国家,俄罗斯核弹头数量尚有8500枚,美国则仍有7700枚。此外,法国有300枚、英国225枚,以色列80枚。SIPRI分析指出,虽然各个国家拥有核弹头的总和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着核威胁显著降低。

SIPRI认为,“军备竞赛”使得本就“脆弱”的亚洲和平备受困扰。不过,报告指出,亚洲国家均避免与他国直接发生冲突,也停止支持他国领土内的反叛活动,长久存在的猜疑仍然存在,但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未跟得上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对于生化武器问题,SIPRI报告指出,削减生化武器的进程依然缓慢,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报告称,“美国和俄罗斯并未按承诺在2012年销毁所有化学武器,叙利亚还宣称如果遇到外国袭击将动用化学武器”。

此外,报告还指出,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紧随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

【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观点报》6月3日文章,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度报告称,在五大核国家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扩大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潜力的国家。专家还指出,俄罗斯和美国在缩减核力量的同时也注重核武器的现代化升级。

斯德哥尔摩年度报告中称,2012年中国成为五大核国家(英国、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法国)中唯一扩大了自己核武库的国家。

如果2012年中国拥有240枚核弹头,那么如今将拥有250枚。然而,中国并未部署这些核弹头,也就是说没有像俄罗斯、美国、法国和英国一样把核弹头安装到导弹上。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和印度也致力于增强自身核实力及发展核武器运载火箭系统。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初8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拥有核弹头的数目如下:美国——2150枚,俄罗斯——1800枚,英国——160枚和法国——290枚,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总共拥有4400件战术核武器。这些战术核武器中,有近2000枚处于战备状态。如果把所有的核弹头加在一起,现在全世界共有17265枚核弹头,而这要比2012年初的1.9万枚少。

德媒称到2020年中国可威胁美国核弹头将超过百枚

2012年12月15日 14:07环球网

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会12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和导弹防御,阻挡或包围的工具?

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视为“核武器国家”的5个成员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正在提高核力量的。1993年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与北约秘书长谈论俄加入北约的前景时表示,唯一担心的就是中国。20年后,类似担忧仍然存在。在中国核威慑能力的压力下,美国计划在亚太设置导弹防御系统,并在研制全新的反导拦截弹,用于防御洲际导弹。

中国的核威慑力在亚太地区不断增长,其防御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能力也已形成。未来北京将把发展洲际导弹作为战略核武器系统的重点,从而对美国形成威慑。在东亚,(中国的)中程导弹将发挥重要作用,应对可能出现的地区危机。解放军正在进行广泛的现代化和装备升级,特别是核规模的扩大在亚太造成紧张。亚洲邻国正“积极地”依赖美国的防御系统———这些防御系统反过来间接刺激了中国核武库的升级。

核武对北京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具有重要但有限的影响。它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大国的象征,也是威慑别国的工具。美国情报机构估计,到2020年中国可威胁到美国的核弹头将超过100枚。中国还在建造海上核武库,以确保威慑能力。未来两年内,中国将把弹道导弹安置在潜艇上。

中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是“台独”。过去,许多人认为美国在台海危机中不会轻易冒险支持台湾,但如今美国不断增长的导弹防御能力让这成为可能。美国在亚太仍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采取行动的能力,而中国军队仍然太弱,恐无法有效应对。华盛顿应继续进行新的裁军,但同时不要忽视对中国武器的控制。▲(作者米谢埃尔·保尔,青木译)

美报告称俄核弹数量居全球之首 中国位列第4

2013年06月20日 11:40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台湾“中央社”6月19日报道,美国出版的《原子科学家公报》估计,全世界核弹头总数为1.73万枚。俄、美两国拥有的核武总数,占全世界90%;其中俄罗斯的核子弹头储存总数为8500枚,略多于美国的7700枚,居全球之冠。

法国是第三大核武国,拥有300枚弹头;其次是中国大陆的250枚和英国的225枚。

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19日在柏林发表演讲时吁请俄罗斯,将俄战略核武器裁裁减1/3,同时严加控制战略核武。奥巴马发表讲话时还说,他将在第二任期内,领导召开2项新的核子安全高峰会。

据报道,根据《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oftheAtomicScientists)2013年5-6月份的报告,截至2013年初,俄罗斯8500枚弹头中有4500枚为军方储存,其余约4000枚已除役,但大致原封不动,等候拆毁。上述4500枚弹头中有1800枚战略弹头装置在导弹上或部署在轰炸机基地;700枚战略弹头在储存中,还有2000枚非战略弹头也在储存中。

▲洲际弹道导弹(ICBM):俄罗斯部署中的洲际弹道导弹为326枚,约有1050枚弹头。俄罗斯计划将半数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除役,主要是140枚1980年代末期建造的SS-25白杨式导弹(Topol)。

▲潜射弹道导弹(SLBM):俄罗斯共有624枚潜舰发射的弹道导弹弹头,在10艘潜舰上部署160枚导弹。

▲轰炸机:俄军战略攻击武力还包括72架图波列夫式(Tupolev)重轰炸机上的大约810枚弹头,但这个数字自2009年以来尚未正式更新。

报道称,俄军战术核武力包括近2000枚由空军、海军和其他防卫部队投射的弹头,以及部署在莫斯科四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ABM)。俄军所能动用的非战略核武数量自2005年以来,就未正式更新。

俄罗斯国防部不会透露核武储存数量,但会通知美方,以配合双方的资讯交流,而此资讯稍后会由美国境内的组织公布。

美权威情报称中国将有百枚高性能核弹能打美本土

2013年07月12日 08:02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谌庄流 胡锦洋】“中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且型号众多的弹道导弹计划”。7月10日,美国五角大楼下属情报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为西方媒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提供新“猛料”。这份报告甚至宣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正不断扩充,未来15年有100枚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有可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

这份题为“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威胁”的报告总共32页,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筹备,国防部情报局导弹及航天情报中心和海军情报办公室提供了大量资料帮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是为五角大楼提供航空航天情报的最高机构。

该报告按照技术类型和射程的不同,将内容分成弹头与瞄准、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等多个部分。除了对中国导弹的阐述,报告还披露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涉及朝鲜、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

但中国导弹力量的内容在西方媒体眼中更具“吸引力”。美国彭博新闻社11日称,这份报告宣称中国的核武库中包括新的潜射型“巨浪-2”弹道导弹,该导弹使中国战略核潜艇第一次拥有从中国近海区域发射打击美国本土部分地区的能力。在美国推行“战略军事重心重返亚太”策略,美军将更大的力量投向亚太地区的同时,中国正在扩大自己的导弹计划。一些中国武器在设计上专门法制对手军事介入地区的冲突。此外,中国正在“发展和测试攻击性导弹,组建更多导弹部队,升级导弹系统性能并发展新手段来应对反导防御系统”。彭博社引述这份报告的内容称。

《悉尼先驱晨报》则注意到报告对未来中国导弹对美国的威胁做出了评估,“中国目前拥有的可瞄准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较少”,能打到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可能在未来15年内增加到100枚以上。

国防大学教授李莉1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和俄罗斯才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而且从技术、性能和反应速度而言美国毫无疑问领先全球,美国拥有可打到中国的弹道导弹在1000枚左右,它在这方面根本没资格指责中国。李莉表示,由于美俄正在进行核裁军,美国一直想把中国也绑到核裁军上,但它至少应该自己先做出表率,从核力量来看,中美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美称中国正扩充导弹部队增加可打到美国的核弹 美国自曝有1654枚核弹头 超出俄罗斯近200枚 权威报告披露中国拥有250枚核弹头排世界第4 美报告称俄核弹数量居全球之首 中国位列第4 美国拟将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000枚

俄猜测中国洲际导弹有上千枚 核弹头数量或上万

2013年07月24日 09:12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7月24日报道,原题:《中国的核大礼——中国可能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作者:俄罗斯政治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赫拉姆奇欣。文章认为,如果从生产能力的角度评估中国核武库,那它至少能具备几千枚核弹头,甚至上万枚也有可能。

俄媒称,中国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核武库规模的官方资料,在可预计的未来也不会公布。北京不打算讨论核武库的规模和部署情况,仅仅宣称自己的核弹数量非常少,并以此为借口,坚拒参加任何核裁军谈判。大部分西方消息人士提供的中国核武库非官方资料不过是不着边际的揣测,简直都解释不通。西方著名的研究机构,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和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认为,中国拥有不超过250枚核弹头。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能制造不少于140枚核弹头。即便部分旧弹头已经被拆解,250这一估计数字连个蹩脚的笑话都算不上。

文章指出,如果从生产能力的角度评估中国核武库,那它至少能具备几千枚核弹头,甚至上万枚也有可能。中国核工业能轻而易举地保证这种生产规模。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于1964年进行。西方和俄罗斯的许多媒体都转载着250这个数字,难道中国在40多年里仅仅制造了250枚核弹头?巴基斯坦的科研与生产能力均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在13年间都能制造出110枚核弹头。

文章说,中国洲际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战术导弹的数量被提及的次数最多。但这些数字可能只是实际数量的零头。中国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掩护洲际弹道导弹的庞大地下隧道系统表明,中国可能单单是洲际弹道导弹就有近千枚,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也不会低于这个数。考虑到这几种导弹在中国的生产历史已持续40余年,它们的数量总和也许不低于5000枚。

文章认为,总的来说,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比英国、法国和四个非正式核大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的总和还要多,这一点丝毫也不应该被怀疑。倘若将中国的核武库与美俄对比,结果很难判断。但鉴于美俄在冷战结束后大规模削减各层次的核武器,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核武器数量至少可与美俄相提并论,甚至有可能全球最多。在此不能忽略地理因素。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性能看起来仍旧比美国逊色(不过,差距日渐缩小,中国正在生产最新式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

文章指出,在全面而彻底核裁军进程中,中国也许会和美国一样凭借近年来性能显著优化的大量常规武器胜出。但中国目前在高精度武器领域依旧与美国相差甚远,因此核武器能弥补这一差距。核武库的主要作用在于潜在威胁,一旦启用将给人类带来可怕的“惊喜”。(编译:艾国 审稿:刘昆)

外媒称中国正扩张核武库 美遭核攻击风险升高

2013年08月05日 13:53新华网

美报称,世界范围内的核武器数量近年来一直缓慢但稳步减少,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正在削减它们的核武库。尽管各国拥有的战略核弹头在减少,而且发生全球核大战的风险也比冷战期间低得多,但《美国核武器运用战略报告》承认美国遭到核攻击的风险却增加了。

据美国《国防》月刊8月号文章称,6月19日公布的该报告称:“当今最紧迫和极端的危险仍然是核恐怖主义。'基地’组织及其极端主义盟友正设法获取核武器。我们必须假定如果它们成功获得这种武器,它们就会使用这些武器。”

报告称:“当今的另一项紧迫威胁是核扩散问题,尤其是伊朗和朝鲜。美国希望避免核武器落入伊朗之手,并且不承认朝鲜核武器的合法性。”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2014世界核力量报告》称:“在获得法律认可的5个核武国家中,只有中国似乎正在扩张其核武库。”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称,截至今年1月1日,世界排名前8位的核国家总共拥有4400枚可用核武器。该研究所将朝鲜排除在外,因为没人确切知道朝鲜拥有多少核弹头或者其中有多少是可部署的,但该研究所估计这一数字在6到8枚之间。

该研究所估计,如果将所有现存核弹头——部署中、储备中以及准备裁撤的——计算在内,除朝鲜之外,全世界有大约17270枚核弹。

俄罗斯和美国都在继续削减核武器,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它们将在2018年前将各自的核武库削减至拥有1550枚战略核弹头。该条约并不包括战术核武器。

全球的核弹头数量可能会下降,但许多拥核国家正在更新和扩大使用这些弹头的能力。一些较小的核国家也可能生产更多核材料用于制造核武器。伊朗和朝鲜的核能力及未来计划十分隐秘,而专家们认为中国可能对这两个国家的核项目都有帮助。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称:“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增加其核武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两国都在开发和部署具备核能力的新型导弹,两国也都在增强军方的核裂变材料生产能力。”

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主任金斯顿·赖夫说,中国拥有庞大的常规部队,并且认识到了这支部队面对核打击和常规打击时的弱点。他说,因此中国正试图打造“三位一体”核战略以遏制对其常规部队的第一波打击。

美国政府担心,如果伊朗获得了核能力,它就可能通过将这些武器向其他流氓国家或恐怖组织扩散而造成进一步的不稳定。不过,赖夫驳斥了这种看法。他说:“没人能保证伊朗会获得核武器。”

专家们都认为,像朝鲜和巴基斯坦这些核国家并没有能力打击美国本土或是重挫美国的核能力。但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彼得·许西是核武器的支持者,他描述了一个从朝鲜延伸到中国和印度洋直至中东的“不确定之弧”。

评论称中国须发展核武弥补与美日常规军力差距

2013年08月26日 14:15环球时报

东亚变局中的中国核武

最近,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出现恶化迹象。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7月29日报道,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卡莱尔将军表示,美国空军将像当年对付苏联那样,以精锐之师合围中国。卡莱尔一语道破天机,以至于无论美国政客如何巧舌如簧,也无法掩盖其真实的战略意图。

同时,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7月29日晚在东京发表演讲,号召日本学习德国纳粹,在不知不觉中修改日本和平宪法。麻生此言印证了中方此前的担忧,即安倍政府有可能凭借2003年通过的“有事法制”三项法案,以紧急状态为由,越过国会,直接向自卫队下达开战指令,然后愚弄公众,裹挟民意,修改宪法第9条。

值多事之秋,中国须秉持毛泽东的慎战原则,在实力具备后决不犹豫退缩,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在实力不济时潜心积聚能量,先打孤立和弱小之敌,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美日同盟这一“大城市”对于中方仍居于优势,美国拥有先进的导弹防御体系和大量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华军事威胁是直接而现实的。除了坚持杜绝盲动的原则之外,中国安全最后的屏障就是国人的意志凝聚和解放军的核武长城。政府目前有必要重申核武价值,更新核武库,明示可信核威慑战略,宣告中国动用核武的决心,我们才能把握战争主动性,赢得更多宝贵时间,牢牢掌控东亚安全形势的未来变局。

核武器能够成为当代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古代的长城不仅曾是中华文明的防御工程,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一致认同的重要工具。长城发挥有效安全保障作用的时候,内地各个民族安居乐业,经济上相依相靠、联为一体,在文化上彼此宽容、互相学习。它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推进民族融合的强大动力。核武器就是今日中国的万里长城。

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些中国人处在习惯性自卑当中,而另一些同胞则奋起抗争,成为悲情的救国英雄。在我们的记忆里,典型的爱国行为就是用血肉之躯去抵御欧、美、日等帝国主义军队的枪炮。直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华民族才从根本上洗雪了百年来落后挨打的耻辱。在核盾牌的保护下,我们现在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我们不惧怕任何国家、任何军队的挑衅。

对安全形势的自信重塑了中国人的身份,对此的反思有助于界定“我们是谁”的问题。我们是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是二战的胜利者,我们正在重新崛起,我们反对军国主义,我们维护国际正义,这种自信激发着中华民族的新生意识。中国的年轻一代自尊自豪,基本上以淡定的态度平视西方文明。反观一些富裕的阿拉伯国家,许多国民仍然身怀浓烈的悲情意识,少数不满西方欺凌的年轻人甚至像本?拉登一样,走上极端主义道路。

核武器可以合法地巩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地位。拥有核武器就潜在地拥有了主导国际事务、预设国际议程、制定国际规则的权力。核武器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和保障,与中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相称。《核不扩散条约》允许“五大国”即美、俄、英、法、中合法拥有核武器,并要求非核国家保证不生产核武器,不接受其它国家转让的的核武器。这使得拥核国家更容易获得干涉它国事务的权力。该条约明确给予中国合法保有和维护核武器的权力,中国也可据此合法要求“五大国”以外的国家无核化。

今年3月4至5日,讨论核武器非人道性的国际会议在挪威奥斯陆召开,可是《核不扩散条约》承认的五大拥核国家都没有出席。其实,“五大国”的共识是,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必然削弱其国际特权,也会颠覆美国主宰的国际秩序。“五大国”享有核武威慑力,任何无核国家在与“五大国”发生的冲突中,都必然处于战略劣势,因为一旦拥核强国在常规战争中失利,它就必然会考虑核武报复选项。2005年11月英国《卫报》披露,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曾威胁在马岛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核武有助于中国渐进而平稳地融入国际社会。国际体系是一个非价值的概念,而国际社会则凸显价值观的作用。未来国际社会的价值观将是融合世界各种文明并涌现重大创新后的产物,可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国际社会现今仍为西方价值观支配。由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我们的价值观融入国际社会将经历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而中国的崛起已经冲击了时下国际社会的旧有秩序。在一个不同质的国际社会中,核武器可以承担护卫中国逐步迈入国际社会核心部分的角色。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处在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一直被视为异类。为中华子孙后代计,中国有责任维持社会的稳定,保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确保国家稳步崛起为世界第一强权,避免重回鸦片战争后的乱世。

核武器有助于维护东亚当前的和平局势。具备实战能力的核武器可防止战争或降低战争规模,能防止核武冒险主义,并使特定的对手知难而退,从而支持既有的世界秩序。核武器对国际体系的最大贡献在于,它让核武国家之间的核子战争变得微乎其微,也让核武国家之间发生常规战争的概率大大缩小。基于此,不论中美之间的差异如何复杂而明显,如果中国威慑得当,两国走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这是东亚和平的根本保证。

问题是,美国的确存在一个实际的选项,那就是怂恿非理性文化浓厚的日本蓄意挑战中国,甚至极力促使中日在对美有利的时机开战。此外,中日国内政治生态都出现了对外用兵的需求,因此未来的中日关系肯定不令人乐观。为稳定中日关系计,从双边关系和国际体系层面考虑,中国强化和升级核武库是不得已的选择。

日本对核武器存在“酸葡萄心理”。一方面,日本政客渴慕核武这一获得大国权力的门票,比如石原慎太郎就曾说过,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舞台发声,根本无人倾听;另一方面,受制于和平宪法,日本又不得不谴责核武器,故作姿态地推动世界无核化。去年10月,联合国大会裁军委提出一项旨在减少核武器的决议草案,日本政府拒绝签署;而同年11月,日本又向联大裁军委提交了废除核武器的议案。不过,理解日本自相矛盾政策的线索在于其台下的动作。真实的情况是,日本已经储备了大量核原料和技术人员,只需要数月即可成为核武国家。

就军事力量而言,核武器可以弥补中国与美日同盟在常规装备方面的差距。除了总体威慑之外,中国核武的战略价值也在于其针对特定对手的威慑效果,当前主要的假想敌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由于美日同盟的常规装备仍然以较大幅度领先于中国,中国应当进一步改善和升级我们的核武库,从而使与美日同盟的军力达到平衡,预防美日损害中国利益的政策和行动,削弱它们限制解放军行动自由的能力。

美国推出亚洲再平衡政策之后,对华的威胁显性化,这证明了中国强化核武库的正当性。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变本加厉地复活军国主义,这更是迫使中国重审“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中国灵活的核武战略能有效抵消美日同盟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并粉碎其诱使解放军打响第一枪的妄想。

当然,现在中国官方的核武政策话语并不具体言明哪些国家和地区是自己核武针对的目标,并在核武数量和质量方面示弱,这种做法的逻辑是为了削弱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宣传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它也是韬光养晦政策的惯性延续。不过,此处隐含巨大的风险,即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容易误判中国的核武力量,判定中国的第二次打击力量不足,从而让美国决策者萌生凭借其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先发制人的冲动。

因此,中国不得不树立可信核大国的形象。日本现在的判断是,中国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美日同盟拥有常规武装力量的优势,而且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日本技术和市场,所以挑衅和羞辱中国人民不会受到惩罚。近期东亚的变局,促使中国扩大核武库,提升与美国“相互确保摧毁”的能力,既要能对日饱和攻击,又要能打击美国主要大都会,从而增加中国外交的可信度,如此我们才能抗衡美国的霸权,确保在中日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完全有能力负担批量核武器战备值班,使核武威慑不只是停留于外交辞令。基本的数量要求是,在我们遭到敌方第一次核攻击后,或者我方的核基地遭到敌方精确制导武器攻击后,中国的核武储备还能摧毁美日两国。

面临美国发达的导弹防御网,如果中国的核武威慑要建立可信度,我们须推进核武现代化,开发先进技术,包括快速机动发射、固体火箭推进、模块化组装、综合化控制、机动变轨、多弹头分导、弹体小型化、发射便捷化等能力。我国已有多种型号的战术、战役和战略导弹,包括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并有多样化的投掷技术;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提高了我国核武的突防和生存能力。不过,中国还要进一步强化“三位一体”的核武器发射模式,不仅要巩固陆基发射能力,包括地下井式发射、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等,还要重点弥补空基和海基发射的短板。东风31A洲际导弹部署成军、轰-6K战略轰炸机批量服役、配备巨浪-2的094战略核潜艇即将远海巡航,使得我国核武装备加速看齐美军,但若要废掉美国的导弹防御网,中国在技术方面还存有升级空间。就眼下中美博弈的现状来看,解放军尽快取得卫星攻击、网络攻击、隐形战略轰炸机、第四代战略核潜艇的实战能力,恐怕是最精彩的回击手法。

说到底,目前的东亚变局主要是美国独占日本的恶果。二战后期,日本皇室和资本阶层害怕苏联在占领区建立斯大林模式的政权,在权衡利弊后,终于决定接受美国的占领要求。广岛和长崎被核武攻击只是日本向美军投降的表层原因。美国在投掷核武后,迅速单独占领日本,对其后成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此举一度牢牢锁死了解放军走向太平洋的门户。这样的历史模式使得东亚战后体制与欧洲迥然不同,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反法西斯战胜国基本上失去对日本的制约能力,而为日本拟定了和平宪法的美国现在又有意为日本军备松绑,如无重大转折,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恐乃大势所趋,东亚变局已难于挽回。美日同盟正变成中国崛起的最大绊脚石。

东亚地缘政治的变迁将推动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反法西斯战胜国建立防日统一战线。中国、俄罗斯、韩国都与日本有领土纠纷,可以联手重申战胜国和正义国家的权力。要求反人类的法西斯侵略国家割让领土,缴纳战争赔款,就像让刑事犯得到应有惩罚一样,是合理而又合法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战败国却霸占着战胜方中国的领土。中国完全有理由支持俄罗斯合法占有南千岛群岛,并落实鼓励琉球独立的计划。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反法西斯同盟中的一国以核武器开启了二战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如今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另一些国家又借重核武器来维护这种秩序,而针对的目标都是日本。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东亚,中国军力之所以还能从容地睥睨各国,是因为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令人生畏的核武。正所谓“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只要核武长城常备常新,我们就能“却匈奴七百余里”。今天我们能在核保护伞下平安生活、丰衣足食,当特别感谢“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包括钱学森、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于敏等民族英雄。尊崇保卫民族生存的国士,而非一些不良政客,这既是一种对外威慑,也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安全战略遗产。见贤思齐,慕风效行,则中华国祚永存。

(伍俊飞 作者为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曾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香港智库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美媒体称中国核力量遭低估或有1800枚核弹

http://www.sina.com.cn/2012年09月14日 12:10环球时报



资料图:东风31A洲际导弹

美国《华盛顿时报》9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拒绝零选择 奥巴马和其他主张裁军的人一再呼吁全面取消核武器。中国政府本周却暗示有意往相反的方向行动,扩大扩充其庞大的核武库。

中共官方媒体近日发表评论称,中国最近进行远程核导弹试验,是其核战略重大转变的一部分。该报称:中国必须加快和加强核威慑力,使其真实、可信。这段不同寻常的声明背后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评论:北京应该使用核武威吓敌人。

美国官员说,7月份中国对一种可携带3到10枚弹头的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被称为“东风-41”)进行首次试验。这将是中国第一种装备分导式多弹头的战略导弹。中国军方拥有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已经多年,是在克林顿执政时期获得的。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在评估中国战略导弹方面犯了情报错误。中国媒体的评论可能暴露出美国的这个漏洞。据熟悉情报的官员说,至少在过去15年里,中国一直在大力增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而这一点却基本上遭到美国政府及其情报机构的忽视。

如今,中国承认在研制多弹头导弹,预计美情报机构将面临如何坚持几十年来对中国核武库评估的困难挑战———他们向来认为中国核武规模很小。

近几个月,美国情报机构强烈否认外部专家的评估———认为美国低估了中国的核武数量。乔治敦大学的菲利普·卡伯说,美官方估计中国核弹有300至400枚,这与北京近来透露的地下核设施的庞大规模不相一致。俄罗斯战略部队前参谋长维克托·耶欣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披露,俄认为中国拥有1600至1800枚核弹,其中800至900枚已经部署———是目前美国情报估计的两倍多。美政府内外的核专家质疑,为什么国会负责情报监督的委员会未就情报机构对中国核弹头数量的评估提出反对意见。

罗姆尼的竞选团队最近公布了一份备忘录,列举了奥巴马几项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的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备忘录并未提及中国军事扩充在继续秘密推进、而华盛顿未对北京施压促其解释。两名高级议员最近警告,“我们的陆基导弹力量已(保持现状)数十年,迄今没有适当的替代计划,而俄罗斯和中国都部署了新型导弹。”▲(作者比尔·格茨,乔恒译)

相关报道:

美媒称中国近期第4次试射洲际导弹为DF31A型

中国军方拒绝证实是否存在东风41洲际导弹

国防部回应近期试射东风-41洲际导弹报道

美专家称中国军方连射3枚洲际导弹向美日示威

美国公布拥有1790枚核弹头比俄多224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2日 13:34 中国新闻网微博



资料图:美国战略导弹配备的核弹头

中新社华盛顿12月1日电 (记者 德永健) 美国国务院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美国拥有1790枚核弹头,比前“冷战”对手俄罗斯多出224枚,同时部署822件核武器运载工具,比俄罗斯多出逾300件。

今年2月生效的美俄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要求两国全面交换各自核武器数量,并允许双方公开非机密数据。今年6月1日美国国务院首次公布相关数据,并决定以后每半年更新一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美国拥有1790枚核弹头,包括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弹头及重型轰炸机核弹头,俄罗斯拥有1566枚核弹头,较美国少224枚。

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美国现部署822件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俄罗斯为516件,较美国少306件;另外,美国拥有1043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俄罗斯为871件,也较美国少172件。

比照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仍需进一步削减核武器数量。新条约要求美俄用7年时间将各自拥有的核弹头减至1550枚,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减至700件,并将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减至800件。

作为“冷战”时代的对峙两极,美俄拥有世界90%的核武器。2010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布拉格签署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以替代2009年12月到期的1991年《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此后经两国议会批准,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11年2月正式生效。

按照双方协议,新条约有效期为10年,过后可一次性延期5年。不过军控专家表示,虽然这是20年来美俄签署的首部核裁军条约,有望将两国核武器数量降至5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新条约所限定的核武器数量仍足以将全世界毁灭很多次。

美国公布拥有1722枚核弹头 超俄罗斯223枚

2012年10月04日05:2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10月3日电(记者 德永健)美国国务院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美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减至1722枚,比前“冷战”对手俄罗斯多出223枚。

根据2011年2月生效的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俄需全面交换核武器数量,并允许对方公开非机密数据。自2011年6月起,美国国务院开始以半年为周期公布相关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美国拥有1722枚核弹头,包括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弹头及重型轰炸机核弹头,俄罗斯拥有1499枚核弹头,较美国少223枚。

与半年前相比,美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削减15枚,但俄罗斯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不减反升,较今年3月的1492枚增加7枚。

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美国现有806件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俄罗斯为491件,比美国少315件;与半年前相比,美国削减6件,俄罗斯削减3件。

此外,美国现拥有1034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比半年前削减6件;俄罗斯为884件,比半年前增加3件,但仍比美国少150件。

根据美俄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还需全面削减核武器数量,最终要在7年之内将核弹头减至1550枚,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减至700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减至800件。

反观俄罗斯,其现有核弹头和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数量均符合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要求,未来只需将现有的884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减至800件。

作为“冷战”时代的对峙两极,美俄拥有世界90%的核武器。2010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11年2月条约正式生效。按照双方协议,新条约有效期为10年,过后可一次性延期5年。

俄称西方低估中国核战力



西方媒体刊登的所谓“东风-41”洲际导弹照片

“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9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核潜力已经不再是“纸老虎” 中国的核潜力早已不再是“纸老虎”了。也许中国已经成为第三核大国,而且真正的实力可能并不比俄罗斯和美国落后多少。这是俄罗斯学者在莫斯科提交的报告中阐述的观点。

中国是世界五个核大国中唯一未能就核力量构成和数量提供任何正式数据的国家。该报告作者之一、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这样认为。

他说:“中国的核计划、核力量状况的隐秘程度是最大的。在隐秘性问题上,其它国家的核计划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中国隐藏了本国大部分的核武器。”

北京一直在坚持强调,自己的核武库很小,与美国和俄罗斯的规模不能相比。然而,有关中国核武库信息的闭塞并不能用量小或者虚弱来进行解释。也许,其目的是为了隐藏核潜力大大过剩这样的问题。

专家们列举了一些新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是以侦查机构的情报为基准的。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生产了近40吨武器级铀和约10吨武器级钚。这样的数量,可以制造出近1800颗核弹头。而且,这些核弹头的一半数量可能会用于机动部署的目的。这些,在此前曾在俄罗斯国防部负责核战略武器问题的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看来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他说:“中国的核弹头数量要比专家们所公认的数量多出2到3倍。现有的数据、也包括瑞典战略研究所的数据在内,都要比中国实际拥有的数量要低。”

专家们警告说,对中国核力量估计不足是危险的。尤其要考虑到中国力图取得军事主导地位这一方面。而且,这种主导地位不仅仅是指本国领土和边界临海地区。中国海军到世界大洋上考察、在遥远区域、包括在印度洋上寻找军事基地也证明了北京具有全球性的雄心。

专家们还强调指出,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地增加战略导弹、中程导弹和机动战术导弹的数量,并对它们的技术指标进行改进。而且,在中程和机动战术导弹上已经装备了核弹头。

这份报告的作者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和美国之外唯一能够在相对较短时间快速增加核力量的国家。这种潜力正在实施。任何一个进入到“核俱乐部”的国家都无法与中国相媲美。

中国对核武库加速进行现代化并增加核潜力,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排除,中国的核计划是为了应对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加大核制衡的潜力。由此专家们建议,在制定限制和缩减俄罗斯和美国核武器的任何新倡议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因素”。这种考虑或者要在谈判的框架下进行、或者在核裁军领域采取某些单边措施时进行。

美讨论电磁脉冲攻击威胁 称美防御能力极弱

发布: 2010-3-16 10:00 编辑: 中国网 来源: 中国网

电磁脉冲(EMP)是一个瞬时产生的强大能量场,它对能量波非常敏感,可以在远处破坏无数的电力系统和高技术微型电路。核武器在高空大气层爆炸能产生巨大的电磁脉冲效应,这就是高空电磁脉冲(HEMP)现象。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高能电池或活性化学物质制造小规模的电磁脉冲,它就是高能微波(HPM)。据称,有些国家和恐怖组织现在已经拥有使用电磁脉冲实施网络战或恐怖主义活动的能力,对美国的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且,美军的一些设备和武器也很有可能遭到电磁脉冲的攻击。



电磁脉冲武器模拟图

虽然敌对分子用电磁脉冲攻击美国的危险现在还很遥远,但有专家指出:随着新技术和核武器的扩散,这种威胁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特征。过去,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对使用高当量核弹头进行攻击产生了很大的威慑作用。但现在,只要一枚低当量核弹在美国或战场上空爆炸,都将产生巨大的电磁脉冲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电磁脉冲攻击的目的不是摧毁目标,而是造成大面积的断电现象,所以美军也不可能马上就会采取进行大规模核武器报复性打击的战略。随着讨论美国重要基础设施控制系统和美军作战装备在电磁脉冲攻击面前的脆弱性的文章不断出现,很有可能引起某些国家追求拥有核武器的新一轮热潮。

电磁脉冲威胁产生了4个政策问题:美军怎样才能使重要民用基础设施免遭电磁脉冲的攻击;如果敌方攻击我国民用基础设施,美军应采取的措施;其他国家利用美国的弱点试图发展或得到核武器;恐怖分子使用小规模电磁脉冲攻击美国的方式。

本报告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背景

在有几位专家表示了自己对美国重要基础设施和美军容易遭到电磁脉冲攻击的担忧后,国会于2001财年专门建立了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EMP委员会)。2008年7月20日,该委员会向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提供了美国重要基础设施和美军受电磁脉冲影响程度的评估报告,其内容为对由电力网和临时隔离电源支持的现代电力和通讯公共网络测试结构的分析,分析的范围包括:手机、计算机服务器、互联网路由器和转换器。本报告还为我们保护敌国使用电磁脉冲攻击美国重要基础设施提出了预防、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委员会报告指出,由于当今社会非常依赖电力系统和电磁脉冲独特的攻击方法,电磁脉冲攻击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长期和灾难性的后果。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长时间断电就曾引起应急发电机能源供应枯竭。但遭到电磁脉冲攻击后,电力网的大规模破坏能使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基础设施产生级联效应,而且,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委员会说:“任何对电力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期性破坏……都有可能使生活于城市中心和郊区的人们最终失去生命。然而联邦政府现在却无足够能力对电磁脉冲的威胁进行评估和控制。”

在2004年7月22日的听证会上,参会的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成员表示:美军武器及其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复杂,其军事通讯管理系统仍需大量依赖美国民用基础设施,所以在电磁脉冲攻击面前非常脆弱。鉴于形势急迫,委员会在听证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更令人担忧的是,电磁脉冲攻击将给未受到保护的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造成持续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广的破坏性效果。

2008年,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的结论认为:如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配合得当,美国有可能不会遭到电磁脉冲攻击的大规模破坏。委员会还指出,未来3到5年用于改善美国此类安全的开支比起反恐战争费用和电磁脉冲可能给国家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是相对较少的。

2004年和2008年的报告主要关注高空电磁脉冲攻击所产生的破坏性效果,而没有提到高能微波装置的作用。高能微波装置是非核无线电频率(RF)武器,这一武器也能产生电磁脉冲。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而其攻击覆盖范围与高空电磁脉冲攻击相比要小得多。我们将一并讨论这两种武器。

由于美国民用和军用电力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和电磁脉冲在技术和价格上的可行性,使恐怖组织非常乐意制造小型高空电磁脉冲武器。有专家认为,如果美国不持续向世人公开表明它正为减少基础设施脆弱性而努力,无赖国家很有可能发展高空电磁脉冲武器来对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非对称攻击。

电磁脉冲委员会

电磁脉冲委员会根据2006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P.L. 109-163)进行了重组。评估美国面临电磁脉冲攻击(不再使用“高空”二字,而在后面加上了“攻击”)威胁的新委员会仍是原班人马,不过因为有职位空缺,国防部新任命了一个人进来。电磁脉冲委员会的任务是对国防部、政府各部门和私人部门受电力支持的系统进行监视和研究,并为它们提出建立。

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认为,高空电磁脉冲攻击将给美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严重依赖计算机和电力使我国的基础设施非常脆弱,如果局势得不到扭转,我们很有可能遭到电磁脉冲攻击。

在谈到美军时,报告说:

虽然电磁脉冲测试设施已被封存或拆解,但我们非常担心随着电磁脉冲装置设计、试验和维护难度的降低,美国面临这方面的危险将越来越大。新威胁将以多行为者主体为特征,包括:既定核武器国家、无赖国家、超国家组织和恐怖组织。这些行为体有的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有的估计会在未来15年拥有此类武器,一旦它们对美国发动电磁脉冲攻击,将会给我们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我们会越来越依赖电力系统,但如果对手使用电磁脉冲攻击这种非对称的手段,美国很有可能在其面前十分脆弱。

2004年电磁脉冲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形成防御电磁脉冲和其他大规模恐怖分子袭击的5年计划。在报告的第3章中,委员会对该计划进行了简短说明,但5年计划中关于军事设备的内容却处于保密状态。当前,电磁脉冲委员会准备就国防部对其建议的反应形成一个评估报告。

2004年听证会上的发言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在技术受到损失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时,美国应对这种有限针对美国本土或美军的高空电磁脉冲攻击作出何种反应;美国当前的脆弱性是否助长了敌人制定相关计划或发动高空电磁脉冲攻击;高空电磁脉冲攻击造成的长期后果,如形成大面积饥荒和人口减少。针对美国本土的高空电磁脉冲攻击会比核打击更可怕吗?

2008年重要设施脆弱性报告

2008年电磁脉冲委员会的报告探讨了10处相互依赖的美国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报告显示,过去我们仅对支持基础设施的现代电力系统进行了有限的脆弱性试验。另外,委员会还十分担心:重要基础设施广泛应用监控数据与信息采集系统(SCADA),有助于政府部门或公司降低劳动力成本,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在对国家保护现代系统免遭核武器和电磁脉冲攻击的能力进行评估后,电磁脉冲委员会认为,由于政府、国家图书馆和工业界等严重依赖电子技术,所以美国在这方面正迅速丧失它的技术优势。

政府与私人部门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有专家不相信美国近期会遭到大规模电磁脉冲攻击,并对其破坏性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基础性设施不会像报告所说的那样脆弱。商用电子电涌放器能用于减轻电磁脉冲的破坏,但其反应速度完全跟不上后者瞬间破坏的节奏,因此不值得信赖(见本文“电磁脉冲总览”章节)。

2007年3月,一份对美国各州国民警卫队总监的调查报告发现,大多数的应急设备都没有准备好应对电磁脉冲攻击。该报告的名称是《导弹防御和各州的作用》,它由安克雷奇大学和克莱蒙特大学的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研究机构向美国50个州的国民警卫队总监投递了问卷,大半部分被调查人员对此进行了回复。虽然96%的州国民警卫队总监担心电磁脉冲攻击,但却鲜有人分析其攻击效果,更不用说为应对此类攻击进行训练和准备了。据调查显示,没有一名国民警卫队为防范电磁脉冲攻击制定正式的计划。

不采取措施将扩大电磁脉冲对美国的威胁

有专家认为,美国近期遭到大规模电磁脉冲攻击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便美国遭到攻击,电磁脉冲所产生的破坏也是有限的,而重要基础设施也不会受到影响,军事通信仍将畅通无阻,而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电话也能继续使用。他们指出,已有测试表明,现代商业设备在抵消电磁脉冲的破坏效果上非常有用,而某些使用商业设备的军用系统在遭到电磁脉冲攻击后也能很快恢复。

但也有专家认为,美国过去的军方试验不仅存在误导嫌疑,也不完整,在商业设备抵消电磁脉冲影响上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他们表示,已经有好几个国家在研究电磁脉冲技术,随着电路系统越来越小型化,现代电子设备越来越容易被摧毁。电磁脉冲攻击的效果由目标区域和能量决定,美国一旦遭受攻击,往往会要好几年才能恢复原状。

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在听证会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并没有在保护电脑系统和重要基础设施上做出明显的努力,可能会招致电磁脉冲攻击。过去,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在对高当量的分导式核导弹形成长期的威慑效果上功不可没。但是,如果一枚低当量、单一弹头的核武器在美国高空或战场上爆炸,它也能产生大规模的电磁脉冲冲击,从而导致我国电子设备大量被破坏,却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直接攻击美国的电磁脉冲攻击既没有造成大量的物理破坏,也没有产生大量的美国公民伤亡,所以美军采取大规模核报复的做法显得没有必要。一旦美国采取此种报复,将使无赖国家的领导人和大量无辜平民失去生命。那么,由于已经确定美国不会根据相互确保摧毁理论进行报复,而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又在电磁脉冲攻击面前非常脆弱,所以会成为其他国家和恐怖分子发展、购买核武器的新诱因。

电磁脉冲的总体评估

电磁能如果被作为一种武器,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人们可通过两种途径来产生电磁能:高空核爆炸和微波的散射。高空电磁脉冲是一种马上可用的电磁能产生方式,它由核武器的当量和爆炸高度决定,可通过核爆炸的能量和放射产生,可以摧毁大面积的电子设备。高能微波电磁脉冲能可以通过特殊电子设备、强有力的化学反应或爆炸马上产生脉冲并转换为高能微波,因此可以对电子设备产生巨大的破坏,但它作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另外,高空微波电磁脉冲武器作用范围大,需要向高空发射能运载核弹头的导弹,高能微波电磁脉冲作用范围较小,技术门槛低,也更有可能为极端组织所用。高能微波能对电脑产生与高空电磁脉冲一样的破坏,不过它的破坏范围要小得多。

高空电磁脉冲简介

高空电磁脉冲是用核武器在远离地表的地方爆炸形成的。通过这种爆炸产生伽玛辐射并与大气层产生作用,从而在瞬间制造出剧烈的电磁能量场。虽然这种能量场具有放射性,但对人是无害的,不过它能使电脑的电路过载,并产生比闪电攻击还要快的破坏性效果。1962年,在太平洋进行的高空核测试(代号为“Starfish Prime” )中,高空电磁脉冲攻击的效果就已为美国人知晓,那一次夏威夷方圆800英里左右的广播站和电子设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高空电磁脉冲的作用范围可波及到几千英里之外,它由核爆炸的高度与威力决定(如果一枚核装置在堪萨斯上空合适的高度爆炸,它就能影响到整个美国)。高空电磁脉冲可通过金属导体传播,比如铁丝、架空电力线路等,并通过导体将能量冲击波传输到飞机、汽车的电子设备或通讯设备中。



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对美国的破坏范围

高空核爆炸(产生高空电磁脉冲)能先后产生3种能量,它们均可不断地对电子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一种能量是初始能量冲击波,持续1微秒的时间,与强烈的静电类似,并能在爆炸时让所有视线范围内的电子设备过载。第二种能量与闪电攻击类似,如果被攻击方拥有很好的防雷措施,那么这种能量单独发生作用时对重要基础设施产生的破坏有限。但由于第一种能量可以摧毁许多保护措施,所以第二种能量也能对电子设备产生大范围的破坏。第三种能量是持续时间很长的磁流体动力(MHD)信号,它能持续1微秒到许多秒的时间。这个最后的脉冲效应或地磁信号,主要对依靠长波工作的电子设备产生破坏。

第三种电磁脉冲有两个组成部门,专家们把它们叫做“冲击波”和“震荡波”。“冲击波”来自于通过膨胀与传播电磁波的发光体造成地球磁场线的扰动。“震荡波”来自于炸弹爆炸下方一小块大气层的升温和电离,一旦它能起到传导作用,也能扰乱地球的磁场。这两种都可叫做磁流体动力信号,因为它们的效果由或发光体的膨胀决定,所以传播速度非常“慢”。

随着发光体的膨胀,小范围的磁效应通过远程输电线路不断膨胀后立即消失,产生后期磁流体动力高峰,它可以使与电力网和电信基础设施相关的设施崩溃。这种后期效应会与先前的高空电磁脉冲效应产生累加效果,与电力网和电信基础设施相关的设施将会受到综合性的扰乱。小型的独立系统与第三个能量构成关系并不大,它常常只能被高空电磁脉冲的第一个能量构成侵袭。

这里还有一点,第三个能量构成由核爆炸的威力决定,因此它一般与核武器的当量相关。但是,第一波电磁脉冲是个饱和度受到限制的效应,它可由所有的核武器产生,而不管核武器当量的大小。

高能微波简介

高能微波是微米或毫米等级的电磁波,它们可在中等功率的情况下用于无线电频率或雷达的通讯。高能微波可由瞬时电磁脉冲产生,比如,当威力巨大的化学爆炸通过特殊的线圈设备――磁压缩发生器进行转换后,就能变成剧烈的电磁场。还有一些方法也可用作制造能反复使用的高能微波武器,比如使用易于反应的化学物质、电磁组和电容器来制造电磁脉冲效应。高能微波可用来集中攻击特种形状的导体或发射器,使之在小范围或有限距离内产生与高空电磁微波一样的效果。但是,与高空电磁微波不同,高能微波辐射是在高频率中使用短波,能对电子设备产生更大的破坏效果,因此更难反制。它结构简单、只有手提箱大小,使用化学爆炸和特殊聚焦导体,从理论上可以产生一次高能微波,并可以中断1英里以内的电脑的工作。而且,高能微波能量处在较高的能量级别(兆瓦级)或聚焦能量通道时,不仅能使电子设备长时间不能运作,而且还会对发射源周围的人产生物理伤害。

电磁脉冲的破坏效果

与电磁能武器威力相关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且有一些处于保密状态。但是,剧烈的高空电磁脉冲辐射作用能干扰射频连接和可破坏核爆炸几千英里范围以外的电子设备,则是总所周知的事情。如果电子设备与其他任何可用作导体的金属相连接,那么高空电磁脉冲产生的破坏效果还将增加。因为基础设施的电脑系统是相互连接的,所以大范围的电磁脉冲效应能引导致电力网、燃料储存设施、运输系统、食品与水供应、用于医院与首波抢险人员的通讯设备和使用民用设施的军事通信系统长时间的中段。

与高空电磁微波武器相比,高能微波的破坏范围要小一些,但它的威力也足以造成电路故障,或使一些设备在几分钟、几天、甚至几周内不能正常运转。2001年,美国的一架“科曼奇”直升机在飞越纽约上空的时候,使用高能微波武器攻击当地的雷达,造成奥尔巴尼、纽约等临近机场用于引导民用飞机着陆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两周内不能正常运作。

用高空电磁脉冲攻击美洲大陆需要一枚当量1百万吨(也可以低一些)的核弹头,并将它在美国中西部州的上空引爆,从而能破坏美国东岸至西岸等广大地域内的电脑。高空电磁脉冲的破坏直径为250英里,按照这一威力,在战场上只需要在适当的高度引爆一枚小型核武器就足以给敌人造成很大的损失了。如果从货船上发射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那么它能使美国海岸地区的电脑系统被大面积破坏。

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和高能微波的破坏作用会随着距离的缩小而降低,远距离的电子设备只是被关闭,它们不可能被摧毁。要使高空电磁脉冲效应产生大范围的作用, 那就必须在极高的高度引爆核弹,但也有可能因爆炸高度过高导致弹头热量或爆炸等直接杀伤难以奏效。另外,核武器产生的高空电磁脉冲只是短时间的,由于时间太短,它不能作用于人体,所以对人是无害的。但是,由于高能微波武器只是针对特定目标的小范围攻击,因此它有时能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破坏作用。在能量束集中的地域,高能微波的这些特征能造成人员受到严重的灼伤和其他伤害。另外,如果人员离微波发射器过近,它也会产生致命的效果。

高空电磁脉冲和高能微波都能通过破坏电子打火和控制系统造成车辆无法正常工作,但用于火花点火的真空管和电感器对电磁微波的免疫能力却要高一些。由于现代电子设备的体积一直在缩小,电路变得越来越小,所以极易遭到电磁干扰。所以,依靠老技术的国家相比那些更多依赖现代技术的国家更能抵消高空电磁脉冲或高能微波的破坏作用。

攻击后的恢复

因电磁脉冲攻击造成的通讯和电力即时中断使整个系统的恢复过程变得非常复杂。如果没有通讯工具,我们就很难确定被破坏设备的具体位置,也不可能调遣人员去恢复这些系统。在委员会2008年的报告中,第50页-51页的表格已经对电力系统的各种设备的恢复时间进行了估计。

这个报告还说,改善和扩大电力系统的商业需要为我们在经济上可接受的范围内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制造了契机。报告认为,通过政府和整个行业的通力合作,我们能大大减少电磁脉冲对电力网的破坏效果。报告还根据它提出的标准建议,政府应及早通过防御电磁脉冲攻击的立法,并为相关的安全设备提供资金支持。

电磁脉冲攻击对华盛顿地区的经济冲击

2007年9月,巴尔的摩的赛奇政策工作组和即时接入网络(IAN)联合公布了一个电磁脉冲攻击对巴尔的摩-华盛顿-里奇蒙德地区的破坏效果估计的研究。该项研究的假设是,敌人在距地面30至60英里的高度引爆了一颗核弹,其作用半径为至少500英里,并就电磁脉冲效应对经济的破坏产生进行了探讨。在这样的电磁脉冲效应中,没有人感到它的热量或爆炸效果,但电子和能量基础设施则会因之而遭到中断或破坏。巴尔的摩-华盛顿-里奇蒙德地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只是整个区域因电磁脉冲攻击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1/10。

报告估计了电磁脉冲造成的轻微、中等和高度三种经济破坏,并已经被电磁脉冲专家广为接受。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方法对地区内电力系统、通讯系统、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设备(SCADA)等易受到电磁脉冲影响的基础设施的破坏效果,以及修复这些设施和全面恢复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时间。报告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假设,对电磁脉冲效应对地区经济的最终破坏进行了估计。电磁脉冲对重要基础设施的累积效应的假设为,电磁脉冲的破坏效果由它对电力网和通讯系统的破坏程度决定的。累积破坏由电力网和通讯系统遭到攻击后的残存能力的乘积决定,它又可分为3个情况。比如,在破坏较高的情况下,电磁脉冲对电力网能力和通讯能力的破坏均为50%,那么经济运行能力就只能遗留原来的25%(那就是50%乘以50%)。

该项研究认为电磁脉冲效应会给巴尔的摩-华盛顿-里奇蒙德地区造成超过7700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损失,或给整个国家造成一年7%的国内产出损失。甚至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不管有防护还是没有防护的基础设施,电磁脉冲产生的破坏仍需要一个月的恢复时间,并造成90亿美元至34亿美元的损失。

按照这个报告的说法,在最坏的情况下,不仅仅电磁脉冲能造成大面积的破坏效果,还有可能导致所造成的破坏要好几年时间才能修复。在极端情况下,恢复经济需要替代被破坏的设备会立即使相关的生产能力告罄。另外,它还会造成恢复或替代重要基础设施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紧缺。高空电磁脉冲效应产生的破坏不仅将远远超过巴尔的摩-华盛顿-里奇蒙德地区的范围,使恢复的努力更加复杂。因此,恢复活动不可能有序地进行。而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恢复努力的展开会非常缓慢,但随着基础设施逐渐恢复运转,其速度随后会加快。

移动数据中心与防御电磁脉冲攻击

电子设备应覆盖金属保护层,使其能更好地防御电磁脉冲攻击,也能使敏感性高的电子设备远离电磁脉冲的破坏。这个方法就是静电屏蔽防护,常常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防御轻度攻击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小心建造这些设备。任何途经保护地域的电线都有可能成为导体,将电磁冲击波传导到设备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经过特殊设计的浪涌电压保护器、导线接线终端程序、有过滤功能的隔离变压器、放电器等等设备来来防御电磁脉冲攻击。另外,通过威力巨大的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波,有可能形成200千瓦/米的电场,这种电磁波也可以穿透一些保护层。

微软、太阳微系统等公司已经生产了“移动数据中心”,电脑的硬件可以安装到预制的模块化空间中,如果需要,这些硬件也可安装到其他电脑的模块化空间之中。比如,一个移动模块能管理用于管理电源和冷却系统的1200个服务器中。所有这些电脑硬件可以装入一个40英尺长度标准冷冻集装箱中,能用卡车运输。这个新方法也能用于家用电脑,它会大大地减少电脑设备安装的费用。

而且,移动数据中心的其他特征使它也可以让美国的电脑系统更能防御电磁脉冲攻击。比如,即时访问网络(IAN)是一个特殊的技术供应商,它现在已经可以提供用于军方保护设备防御电磁脉冲攻击的移动式模块化设备空间。即时访问网络使用焊接的金属外壳来完整地覆盖设备。最近提交的专利申请包括,用单一结构的方法来应对不同频率的电磁脉冲攻击和通过减轻重量来增加移动能力。这种可移动的模块是根据严格的要求制造和测试的,能大规模投产并防止美国当前和未来的电脑系统遭到电磁脉冲攻击。比如,将单一模块安装在边远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上作为数据监控数据与信息采集系统,或将多个模块与总部位置连接在一起,以提高保护能力。

国防部出版了军标188-125,对地面指挥部与控制中心防御高空电磁脉冲的方法进行了界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军用设备都能防御电磁脉冲攻击。另外,国防部有的系统是依靠商业系统运作的,如用于支持军队作战的通信卫星和地基站点。如果在系统的最初设计就配置了防御设施,即给大多数电脑和通信设备等军用系统和大规模生产的商业设备增加防御高空电磁脉冲或高能微波的设施,只会增加总费用的2%到3%。但是,如果要在那些已投入使用的系统中加装防御设施,将使总费用抬高3%-10%。

国防部防御能力的薄弱环节与相关研究

2004年,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指出,国防部没有进行任何防御电磁脉冲攻击的演习和模拟活动。实际上,电磁脉冲装置威胁评估委员会的成员认为,过去40年, “因为电磁脉冲攻击往往会使整个演习和兵棋推演被迫结束,所以国防部不愿意将此种攻击纳入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方案之中,这不是一个好事情”。

2005年4月,专门负责核武器效应(NWE)测试的国防科学委员会(DSB)特遣部队在经过评估和模拟之后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个专门论述当前和未来威胁环境的报告。报告包括对国防部在核战争挑战下遂行成功作战的综合性评估。国防科学委员会是独立地得出结论的,“但它的结论和建议与国会授权电磁脉冲委员会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和建议高度一致。”国防科学委员会的结论如下:

尽管战略性核战争的威胁正在减少,但美国在地区作战中面临核战争环境的可能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加。它是由核武器能力的扩散、核武器可以抵消美国的常规军事优势和反制美国先发制人学说等因素推动的。

……必须考虑核战争环境下重要作战单元的生存能力因素。这些因素意味着我们在演习和兵棋推演中将向商业准军用为基础的电子设备、老化的重要系统、加强对原来的C4ISR2设施“软件”的依赖、抵消核力量作用的一般要求、抵消核力量环境作用的一般因素转型。问题的底线就在于,当前的指挥官和计划制订者不能够确保今天的武器平台,指挥与控制(C2)、情报、监视与侦查系统(ISR)和相关设备能在核爆炸后迅速做出反应。

我国1962年在内华达基地进行地下核试验就是用于研究在核战争条件下抵御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影响的相关技术。1963年《片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各国在空中、太空和水下进行核试验。自那以后,用于测试大规模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影响的试验备受限制。由于需要考虑电路板的构成、网络连接、无线电系统、硬件模块、支持重要基础设施的现代电磁系统作战环境等诸多因素,设计新的模拟器来模拟高空电磁脉冲效应需要复杂的计算。

国防部已经在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的阿尔布凯克研究高能微波电磁武器。美国军方正在研发用于电子战的武器可以扰乱导弹的飞行轨迹,也可破坏敌军的通信、测距和电路设备。军方发展的其他高能微波武器有便携式高能微波武器和能够被炮兵反复使用的高能微波武器,这些武器攻击时产生的误差为几英里也能对目标产生破坏。为了穿透抵御核攻击的强大防御设施,这些武器发射出的高能微波还能集中成像激光那样的波束并调整到合适的频率范围。据称,即便是经过混泥土加固且深埋地下的掩体,只要有一丝光线渗透到掩体中,高能微波束也能对掩体造成破坏。

由于瞬时高能微波的能量可以被地面反射并能影响到作用范围上空的飞机,所以许多测试都是用装载无人飞行器上或空军的常规巡航导弹系统上的高能微波装置进行的。到2010年,据称国防部将部署几件空射型无人飞行器使用一次性和可反复使用的高能微波武器,这些武器的设计目的是破坏敌人的电脑系统。

地波应急网

冷战时期,美军曾设计了一种依靠用于美国本土战略军事领域的应急信号而建立的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靠低频地波传输的信号――超低空电磁场――而不是将信号发射到空中。地波应急网或GWEN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在电磁脉冲的干扰作用下仍保持通信的畅通。但据说其硬件是以晶体管为基础的,所以系统在某些层面上容易遭到电磁脉冲效应的破坏。另外, GWEN系统的固定站点也容易被敌人探知,所以极易遭到直接攻击。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军希望缩减核武库和相关基础设施。1998年后,美军让GWEN系统退出现役并代之以SCAMP终端。SCAMP终端使用了极高频技术(EHF),该技术可以提供反制电磁脉冲效应的功能。由于SCAMP终端非常轻便而且是移动式的,能与国防部的卫星协同工作,所以比GWEN系统更灵活。

其他国家的电磁脉冲能力

据说,美国的几个潜在对手――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已经有能力使用核导弹对美国发动高空电磁脉冲攻击。而像朝鲜这类国家,则有可能在2015年时拥有此种能力。其他国家也可能在未来几年发展进行高空电磁脉冲作战的能力,这些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

据报道,伊朗于2005年从朝鲜那里获得了几枚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其射程在2500英里左右。2006年,伊朗成功测试了几枚可携带核弹头的谢哈布-3弹道导弹,但这些导弹均在中段飞行阶段爆炸。不过这些导弹的爆炸可能是其本身的自毁装置在起作用,因为伊朗在2006年就宣称导弹测试已经获得了全面的成功。2005年,有人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关于恐怖主义、技术和国土安全的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指出,伊朗的声明表明它可能已经具备了发动高空电磁脉冲攻击的能力。但也有专家小心翼翼地指出,伊朗此举就是简单的恐吓战术,并无其他特殊含义。

2008年6月,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在讨论非对称战争和反卫星武器时,也提及美国有可能遭到中国电磁脉冲攻击的可能性。1999年的美国国防部报告称,中国正积极地发展电磁脉冲武器,并已经投入大量的资源到其他电子战系统和激光武器之中。该报告还指出,中国领导人将进攻性的反太空武器和天基防御系统作为未来战争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报告认为,中国到2010年时可能会拥有60枚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另外,中国有可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内用远程导弹替代当前的20枚洲际弹道导弹。也有消息称,其换装速度有可能会更快。

前苏联驻美大使和俄罗斯议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前主席鲁金曾表示,俄罗斯当前已经拥有了针对美国反动一次高空电磁脉冲攻击的能力。1962年,前苏联进行了一系列大气层核试验,研究了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在浪涌保护罩失效、电力供应故障和在600千米外对地面和地下掩体的破坏等方面的内容。从那以后,俄罗斯通过为防止军用和民用电子设备遭到高空电磁脉冲攻击做了大量的准备,并对操作电子设备的人员进行了持续的专门训练。有资料显示,俄罗斯的一些知名物理学家也在研究电子战武器和电磁脉冲效应。

政策分析

准备情况

美国在阻止电磁脉冲威胁时作了哪些保护重要基础设施的准备?如果遭到用核武器制造的高空电磁脉冲攻击,这些攻击对硬目标和人口相对于直接攻击的破坏小,却对电子设备的破坏大时,美国做出怎样的反应才算合适的?在遭受高空电磁脉冲效应攻击时,美国应保持其进行核报复的战略武器使用能力,但攻击会使它的工业基础和重要基础设施瘫痪或不足以应对一场持续的战争吗?这个时刻,别的国家选择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获取军事优势时,美国应当作出强硬的反应吗?

据称,美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有大量的通信都是依靠商业卫星来完成的,而且有许多军队管理信息当前就是依靠民用网络来完成的。许多商业卫星,尤其是低轨道商业卫星,在高空核爆炸之后会出现功能衰退或停止运作的现象。许多商业卫星地面控制站在遭到电磁脉冲效应攻击时也会出现功能衰退的现象。但也有专家认为,军事信息系统在高空电磁脉冲效应和高能微波面前的脆弱性被过于夸大了,因为技术是在不断创新的,而使用电子设备的治国手段和确保民用网络和卫星系统正常运转的手段也是非常灵活的。

国防原子能支援局、国防核工业局、国防特种武器局已经对大规模高空电磁脉冲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几年的研究,现在,国防威胁压制局又加入到这一研究之中。但是,将这些研究成功应用到军事武器和通信系统的程度却参差不齐。有专家认为美国的战略军事系统(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能有力地防御高空电磁脉冲效应,我们其他用于战场上的武器系统则防护非常薄弱,无疑潜在对手知道这些情况。

有专家认为,有限的测试已经表明现代商业设备抵消电磁脉冲效应作用的能力是惊人的,而有些军用系统通过使用商业设备的方式能增强防御电磁脉冲效应的能力。但也有专家认为,美军采取的程序测试反制电磁脉冲效应的能力得出的结论是误导人的,让人在电磁脉冲效应对民用设施的影响问题上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国土安全部

作为威胁分析任务的一部分,国土安全部已经提出了15个国家计划方案,对潜在恐怖分子攻击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大规模破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15个方案用于各级政府和所有私人部门完成国土安全准备工作的应急方案。它们形成了协调联邦制定计划、进行训练、实施演习、投入所需资金应对所有紧急情况的基础。但是,电磁脉冲效应执行委员会成员指出,他们在2008年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没能说服国土安全部增加防御电磁脉冲攻击的国家计划方案。

核动机

一件简单的核武器在美国本土上空合适的高度爆炸能够影响到我们的工业能力、经济稳定和军事效能。随着核技术的扩散,一旦潜在对手知道美国这方面的脆弱性,它们会产生发展或获得核武器能力的动机吗?那些国家会把发展和购买核武器――即便是小规模的,当成网络战的一个战略吗?

在冷战时期,用多枚核弹头实施高空电磁脉冲攻击是核战争的第一步,但相互确保摧毁能维持长期的威慑。今天,核技术的扩散使高空电磁脉冲攻击的威胁更难评估。在得知攻击既不会产生致命效果,也不会招致美国使用核武器杀死数以百万计的无辜平民时,那些无赖国家的领导人会使用少量的核武器发动瘫痪美国的高空电磁脉冲攻击吗?在处于地区冲突的争议地段使用高空电磁脉冲攻击将被我们看作是抵消美国通信节点与网络中心能力和依靠有限的核力量获取战场优势的手段吗?

恐怖分子

小型高能微波武器的设计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可使用非常容易获得的电子器材和化学爆炸物制造。据估计,藏在衣服里的小威力高能微波武器的造价不足2000美元,任何国家(包括恐怖组织)都有能力制造这样的武器。2001年,国防部征召一名科学家制造了用于测试的高能微波武器,他使用的材料只是一般市场上的电子组件,如普通的火花插头和线圈。其中一个装置经过分解后可装入两个包裹之中,因此一般的快递就可运送,比如,从一个恐怖分子送到另一个恐怖分子手里。当前,高能微波装置包括足以扰乱或破坏电子设施的装置,该装置可藏入衣服内,据说可以从市场上买到。

要评估恐怖组织使用小型高能微波武器攻击美国重要基础设施的威胁的程度存在困难。高能微波炸弹可能对恐怖分子并没有多大吸引力,因为它的威力太小,可能还不及常规炸弹的破坏效果。有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领导人将知道使用电池脉冲攻击美国重要信息系统给自己带来的不断增长的好处。另外,使用新武器攻击美国的信息系统将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会吸引其他美国的敌对组织使用与它们同样的攻击方式。

人权

高空电磁脉冲和高能微波能量武器主要破坏电子系统,对人员作用很小或根本就没有直接效果,但这些效果往往影响甚大或不易控制。高空电磁脉冲或高能微波能量场会瞬时释放,它们可能会影响到附近的医疗设备或个人医疗设施,比如pace-maker等其他附近的民用基础设施。因此,有些国际人权组织可能会反对发展或测试高空电磁脉冲武器或高能微波武器。(作者:科雷威尔逊 编译:知远/车俊良)

俄媒称美俄未来可能联合反华迫使中国核裁军

2012年11月03日 10:52 环球网



东风-21C中程导弹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独立报》11月2日文章,原题:战略大三角 全球削减核武器目前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中国和美国战略大三角之间的军事战略和政治关系,对维护全球经济和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核战略领域,目前俄美是典型的相互威慑关系,接近战略平衡。美国与中国也是相互威慑关系,却是非对称的。近年来,美国已将战略核威慑力量重点转向中国。在亚太除部署核力量外,还更加注重发展地区反导系统。但与对待俄罗斯不同,虽然美国并不希望中国成为21世纪新的世界强国,但从未公开承认双方相互威慑。而中国在发展对美关系时,坚决捍卫自身权利,强调拥有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并逐步增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但在战略平衡领域,美中之间严重失衡,前者拥有绝对优势。

还有个模糊不清的问题———俄中的战略关系。目前这两个战略盟友并未正式承认存在相互核威慑关系。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假设,俄战略核力量的一部分旨在遏制中国,俄2010年的军事学说中称,若地区冲突威胁国家存亡,俄可能动用核武。而中国拥有的战略核导弹中,也有部分可能是瞄准俄欧洲部分,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则用战术核武器就可够到。即使在上世纪的俄中敌对期,莫斯科也未承认与北京相互威慑。两国关系改善后,这个问题被进一步掩盖起来。

因此,目前俄美中大三角战略关系是各自不同而又极不对称的。无论是从政治层面还是战略模式上,都没有共同点。三方也不可能就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和限制核武问题举行谈判。

尽管中国的核力量远远落后于俄美两国,但它在所有核国家中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并不想通过与俄美保持战略核均势来维护国家战略稳定,北京的原则是拥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

未来大三角关系的走向,有可能是美俄采取共同反华立场,迫使中国参加核裁军谈判。也可能是美中联手要求俄签署进一步削减核武的新协议。俄中则可能共同要求美国及其盟国限制发展全球和区域反导系统。▲(作者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王臻译)

相关新闻

外交部批驳有关日本外相攻击中国核裁军言论 日本拟要求中国核裁军 称中方核武以日为目标 日本外相批评中国不进行核裁军仍在增加核武器 日本要求中国核裁军 欲随时向海外派遣自卫队 国际核裁军主席承认中国致力于实现无核武世界

德媒称中国核弹头数仅145枚美国有超5000枚

2012年11月05日 11:36 环球时报

德国《日报》11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对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争斗

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将产生新总统和新一届领导人。哪个国家更好呢?会有很自然的比较。

如何竞选?美国:“进军白宫的赛跑”是场高品质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关于“透明”的摔跤;中国:选举是“闭门会议”。新领导人通过民主协商产生,就像谁来领导德意志银行或大众汽车集团一样。

哪个国家更灵活?美国:当年狄更斯访美时,在纽约书店发现大批他的小说盗版。今天,在这个国家版权受到法律保护。任何“改变”都是渐进过程;中国:经济上还处于青春期。同时,从卡车到《哈利·波特》都可以有盗版。这里正经历巨大变化,甚至可能是“大跳跃”。

民众如何表现?美国:美国公民的使命是向全球输出“西方价值观”;中国:由于人口比美国多10亿,在外交目的上很难取得一致。

新闻自由?美国:因关押采访华尔街抗议的记者,美国在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榜上排名47位;中国:敏感采访须获批准及不愉快的审查。

经济怎么样?美国:很复杂。世界最大经济体被认为是“消费经济”。重工业在艰难复苏;中国:也很复杂。人民币低汇率令其可继续出口廉价奶嘴。但它也在开拓新产业,如本土汽车。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如今就像世界的“大佬”。

怎样看待信仰?美国:犹太人代表智慧,基督徒单纯,无神论者被认为比穆斯林更狂热;中国:共产主义!孔子!也有佛教、道教,没真正的上帝。

谁更强大? 美国有超过5000枚核弹头,而中国只有可怜的145枚;中国:中国军队有约125万士兵,美军只有70万。

谁拥有更多历史?美国:44任总统听着很多,其实没什么;中国:大国的崛起从历史长河看,只是小睡片刻后的苏醒。中国历史可追溯到黑暗神话时代,有800多任统治者。

结论:如果美国是现代的古罗马,欧盟就是现代的古希腊,中国则如同强大的匈奴。世界如此之大,足够容下两个超级大国。▲(作者阿尔诺-弗兰克,青木译)

日核原料储备超美国 右翼曾叫嚣183天造出核武

2012年11月07日04:15 北京日报

新闻背景

近日,联合国大会裁军及国际军事委员会提出一项旨在减少核武器的决议草案。不过,当委员会要求日方签署时,却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美国军事专家分析认为,日本此举是为今后的核武装铺路。虽然日本是二战中核弹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依然对拥有核武器念念不忘。

右翼叫嚣183天造出核武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副大臣榛叶贺津今年10月底在记者会上正式表示,日本政府不同意瑞士等16国在联合国呼吁“加强使核武器不合法的努力”的联合声明草案。他给出的解释是,该草案与“日本的安全政策并不一致”,无法与依赖美国核武器等“遏制力”的日本安全政策保持统一性。

日本这一举动并不是偶然的。今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法案在核能研究、使用和开发的基本方针中,加入了“有利于国家的安全保障”的表述。《原子能基本法》是规定核能研究、开发利用方针的法律,其间该法一直规定“核能开发限于和平目的”。分析人士担心,日本34年来首次修改条款,很可能是为核能应用于军事目的开辟了道路。因为安全保障在日本通常被理解为“防卫和军事”。

分析认为,随着近两年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扩大,鼓吹日本应拥有核武的人越来越多。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更宣称,日本可在一年内研制出核武器。甚至,一些日本前自卫队高官也喊出“核武论”。实际上,日本一些政客叫嚣核武装从来就没停过,早在1957年5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就明确表示,为了自卫,不排除拥有核武器。

不过,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日本要想真正拥有核武器并不容易,除“无核三原则”的制度限制、国内民意的制约外,美国恐怕也不会轻易点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在日本《外交家》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称,传统认识和常规思维都将日本定位为“核不扩散的特殊对象”,并将其称为“最不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实这一称呼真正的含义是,如果日本民众和政治领导者解决了“能否拥有核武器”的问题,那么在一夜之间日本就能取得质的突破,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核国家。

一般估计,日本研制出核武器到投入使用大约为6个月到1年时间。日本的核弹设计者完全可以在时间限度内拿出一个初级核爆炸装置,不过作为准备在战场上使用的核武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早在1995年,日本《宝石》杂志就披露,日本能在183天内制造出原子弹。

核原料储备已超过美国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核弹原料铀235或钚239的纯度达到92%-93%称为武器级,它们达到一定量即能引起核爆炸。一般认为,用达到武器级的钚6-9千克、铀12-16千克就可制造出核爆炸装置。但有人认为,使用高技术手段,用1-3千克钚、2.5-5千克铀即可引起核爆炸。而且,稍有核常识的人都知道,钚239含量较低的“反应堆级钚”,经过核燃料后处理工厂的提纯,就能成为高级的“武器级钚”。

据报道,日本一直借核电公开囤积核原料。上世纪90年代末,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国民的反对,日本政府无法大量生产或进口钚元素,于是想出变通的办法:以能源再利用为名,将国内核电站用过的核废料运往西欧,经处理后提取高纯度钚,同时“夹带”更多的钚元素回国。1999年到2005年,日本每年从西欧运回约900千克钚,远超核废料再处理回收的量。如果把这900千克钚全部用来制造核弹的话,可年产60枚核弹。据美国专家估算,日本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武器级钚持有国,其钚元素储量已经超过美国核武库中100吨的数量,可生产上万枚核弹,还在以每年5吨左右的速度递增。

日本拥有增殖反应堆技术,该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建造增殖反应堆的技术之复杂、投资之巨大远远超过发展核武器,它曾经使一些发达国家被迫中止建造计划。但日本在10年间不惜耗费60亿美元的投资,建成“文殊”中子增殖反应堆,并于1995年8月试运行发电成功。同时,日本还拥有世界最前沿的核聚变技术,这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技术。

目前,日本拥有超强的电脑仿真核爆能力。从技术上讲,电脑仿真核试验对于继续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义重大。据报道,日本已研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6000亿次的超高速电脑,完全有能力对核爆炸进行电脑仿真试验。

核弹头制造能力非常强

由于弹道导弹的弹头从数百乃至上千公里高空高速重返大气层,飞行环境极为恶劣,许多想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都因无法越过这道技术障碍而裹足不前。而日本恰好在相关领域里,拥有世界公认的技术优势。

中远端、洲际导弹的弹头以4.3-7.3公里/秒的高速和40-20°倾角再入大气层,巨大的冲击波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气压的外压作用于弹头壳体。同时,与空气摩擦还产生巨大的热压力和剧烈升温(远端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3000-4000℃,洲际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太阳表面温度,即6000-10000℃)。承受这样恶劣的环境,需要好材料。20世纪60年代,曾用金属中熔点最高的钨合金制造弹头的头锥。但钨合金的熔点也不过3500℃,而且密度很高,不久就被淘汰了。1969年,日本东丽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以此为开端,出现了耐高温、耐烧蚀、抗热震,密度仅为钨合金十分之一的碳/碳复合材料。鉴于日本在碳/碳复合材料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可以认为,一旦日本做出决定,很快就能制造出中远端、洲际导弹的核弹头。

除了防热问题,现代弹道导弹的弹头还面临落点精度控制(即精确制导、末制导)和反拦截(即突防)两大难题。众所周知,美国在这两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常常依靠日本进口高精度电子部件和技术。1985年夏季“星球大战”计划实施后不久,美国要求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提供掌握的东芝公司的成像寻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不受红外线和雷达干扰,比常规跟踪定位方法更有效。除了这个例子,人们还可以通过美国希望从日本获取诸如高速逻辑砷化镓器件、亚微米光刻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看出日本在“精确制导”及“突防”方面均有雄厚的实力。

核弹头运载技术世界一流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运载火箭。1970年2月,它用L-4S三级固体火箭将24千克重的“大隅”号卫星送入太空,成为第四个用自己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引进美国先进的“德尔它”火箭技术后,日本空间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多年来,它已用L、M、N、H、J5个系列的11种火箭,发射了50多颗不同轨道的卫星,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空间大国。频繁的发射,使日本在固体火箭领域(包括发动机的推进剂、材料、喷管技术)以及火箭的控制、发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固体空间运载火箭”与“固体弹道导弹”之间,技术上本来就只有一纸之隔。倘若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导弹的弹头或核弹头,改变飞行轨道,它就成为能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式导弹或核导弹。日本固体火箭品种较多,可以组成各种近程、中程、远端及洲际导弹。

可以看出,日本完全有能力制造核武器,我们切不可把近年来一些日本政客散布的核威胁言论视为疯言疯语,应高度警惕和关注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动向。几十年来,日本通过发展民用核电成长起来的一批核科学家和核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日本核工业的基础和高科技优势,在与第二代核弹紧密相关的核聚变领域进行了一般工业化国家望尘莫及的工作,甚至计划21世纪登月,从蕴藏量丰富的月球上取回氘和氚,而氘和氚的聚合反应与裂变反应相结合,就能制造出氢弹。

延伸阅读

日本拥核危险千倍

王军

拥有核武器是日本的一大禁忌,许多激进的日本政客却正试图打破这一禁忌,认为核武装化可提高日本的战略威慑力,同时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然而,日本政府的一份绝密研究报告认为,日本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拥有核武器,因为拥有核武器会比没有核武器危险1000倍。

日本研制核武器首先会招致外交孤立,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只要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和封锁,日本经济就会崩溃。而且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就发动不了,就打不起现代战争,更谈不上什么核战略了。同时,研制大量核武器需要动员日本全国的广大技术人员,以及民众的支持,这也十分困难,而少量的核武器又无法形成威慑力。此外,日本狭小的国土面积是日本核战略威慑天生的“短板”。一旦与他国爆发核战争,没有战略纵深的日本,几枚核弹就可被摧毁。

因此,参与当年佐藤荣作政府核武器研究的核心成员、上智大学名誉教授蜡山道雄曾说:“参加'核武器研究’的人中没有一个是积极鼓吹装备核武器的。因为日本根本不具备同大国一样装备核战斗力所需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核武器是下下之策,选择核武器,就是选择同所有国家为敌。与其说是宪法的阻碍,不如说从地缘政治学上来看不允许我们这样。”李可璐

美称中国或装备潜射核武器形成三位一体能力

2012年11月08日 14:34 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记者 李宗泽】据英国路透社11月7日报道,美国国会特设委员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宣称中国或于两年内在潜艇上装备核武器,从而形成真正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该委员会还警告称美应对此“谨慎应对”。

据报道,报告指中国“即将通过获得路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空中投掷的核弹,形成三位一体的核三角力量”。

报告强调,虽然10年前中国已在潜艇上部署弹道导弹,但这种力量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现在,中国将“在海上建立类似持续性的战略威慑力量”。

报告还将中国核打击力量与俄罗斯、印度牵扯在一起,声称中国为了对美国的核打击实施核报复,势必会“影响印度与俄罗斯对自身核力量的认识”。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就此呼吁道,国会应该要求美国国务院主动并计划将中国纳入目前及今后的有关核裁军、核限制、核控制的讨论与协议当中。另外,国会在削减美国机动核力量时,应该“谨慎应对”单边建议或与俄罗斯签署的协议,同时保证有关中国的核武库的更加详细的信息不被公众所知。

据报道,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的上述报告的最终版本将于本月14日发布。对于报告内容,中国驻华盛顿的大使还未立即做出评论。五角大楼则拒绝直接就中国的核三角力量直接进行置评。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莫妮卡?? 马多什说:“我们一直在仔细关注中国的军事发展,并督促中国就其军事力量和意向对外展现更多透明度。”她还强调,有关中国的核三角力量的评估属于情报问题,理应保密。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该委员会的报告内容还涉及中美经济领域,指责中国在美国逐年来不断增加的投资“对美国构成威胁”。

但这已经不是该委员会首次发出这类耸动的内容。早在2006年,该委员会就指责“中国掌握美国经济命脉”,并在2007年的报告中扬言对华“打金融战”。在2010年,该委员会仍维持以往一贯强硬态度,逼迫美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采取行动”。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于2000年成立,目前成员仅有12人。

俄专家称中国有近千枚核弹远超美国估计

2012年11月17日 08:56 法制文萃报



资料图:东风-31A洲际导弹。



资料图:中国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发射

美俄猜测中国核弹头之谜

《法制文萃报》 专稿 作者:武居玄

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近日报道,一位俄罗斯战略导弹专家不久前评估了中国战术及战区核力量的规模。根据其透露的消息,除了200多枚战略导弹核弹头之外,中国有近750枚战区和战术核弹头。这个数量大大超过了此前美国方面的评估。

到底是相信美国自己情报机构几十年来的评估数据,还是相信俄罗斯前军事官员的观点?在中国核武器数量这个谜题上,美国防务专家们显得左右为难。

中国核武库超出西方预想?

据美国军事专家比尔·格茨介绍,这次披露关于中国战略和战术核弹头规模新细节的是俄罗斯原战略火箭兵部队司令维克托·叶欣上将,他曾经在两个月之前参加一个国际论坛时透露了一些内幕消息。根据叶欣的估计,目前中国总共拥有719枚至749枚战区和战术核弹头,主要用于轰炸机、短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新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叶欣在文章中称,“中国的核武库显然超过许多西方专家所预想的”。“从整体上看,中国无疑已经是当今世界第三大核武力量,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显然中国已经拥有技术和经济能力,使自己的核武器力量得到迅速地提升”。

叶欣首次透露中国核弹头库存数量,还是在今年春天。当时他表示,中国的核弹头最多可能达到1800枚,其中有900枚已经部署或处于战备状态。叶欣的这一评估是基于中国武器级铀和钚燃料的储存量超过50吨,而这一数据显然要高于美国情报部门和民间军备控制研究群体一直以来的评估结果。

美国情报部门多年来都宣称对中国核力量作出的秘密研究表明,其总共核弹头数量在300枚左右。两个民间的军备控制组织——美国科学家联盟和自然资源国防委员会数年前曾指责美国五角大楼夸大了中国核力量的实力。他们的评估认为,中国核弹头的数量总体约在200枚左右,而且没有战术核弹头。

11月初,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提交给国会的年度报告称,中国的核武器库包括100到500枚核武器,通常美国方面的评估是北京大约拥有240枚核武器。这份年度报告还宣称,中国正在提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部署数量。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获得这份报告草案显示,“几十年来,中国虽然已经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力量,但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而已。而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将首次为北京带来可靠的、可以连续部署的海基战略威慑能力”。报告还对美国国会发出警告,“在缺乏中国核武器库和核力量状况更多信息的情况下,要谨慎地对待单方面的任何建议,或者是根据与俄罗斯达成双边协定削减美国的核作战力量”。

核武器威慑力更强

根据叶欣的观点,中国的核炸弹和核弹头包括:B-4和B-5型空投式核弹、2兆吨爆炸当量的导弹核弹头,以及爆炸当量分别为500或300千吨的战略导弹核弹头。1兆吨爆炸当量的核弹头,相当于100万吨TNT炸药释放出来的爆炸威力;而1千吨爆炸当量则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的威力。

叶欣认为,对于战术和战区核弹头武器库方面,中国还拥有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携带的350千吨当量核弹头,东风-15和东风-11短程弹道导弹携带的5-20千吨当量核弹头,后者主要目标是瞄准台湾地区。叶欣称,350千吨当量核弹头也可以部署到中国新研制的东海-1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上。对于比较神秘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很有可能将搭载一枚50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

据这位俄罗斯原战略火箭兵司令表示,中国还研制了多弹头弹道导弹,这也导致了中国核导弹弹头数量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11月12日发表的文章称,中国最近试射了新一代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据悉其射程为1.4万公里,可携带10枚核弹头。据估计,目前中国拥有30至40枚可触及美国大陆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都是单弹头导弹,因此其弹头总数也应该是30至40枚。一旦东风-41导弹列装,美国所需拦截导弹的数量就会成倍数增长。

从核弹的种类来看,在空投式核弹方面,中国可能拥有440枚由轰-6轰炸机投射的B-5和B-4型核弹。在核导弹方面,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目前部署着207个导弹发射装置,其中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48个,中程弹道导弹发射装置99个,短程弹道导弹发射装置60个。

叶欣认为,中国总共的战略导弹弹头数量可能与美国的数量接近,包括208枚核弹头。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的文章认为,俄罗斯原战略火箭兵司令透露的这些数据,将会在关于“中国战略和战术核力量所带来的威胁”这一问题上带来新的争论,而且美国情报部门是否准确地对这一威胁进行了评估也将引发争议。

美俄想拉中国一起削减核武器

目前之所以美俄会掀起一股“中国核武器威胁论”,其实真正的背景是美俄都不想削减自己的核武器,于是拿中国做借口,希望中国加入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叶欣将军的这篇报告已经在倡议美、俄、中三方建立战略武器削减对话。美国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可能对参加这一对话并不抱多大兴趣,除非能利用这一对话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削减自己的核武器库存。

曾经披露中国拥有3000英里长的“地下核长城”而引起国际媒体关注的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菲利普·卡博表示,俄罗斯这位前高级将领披露的中国核力量内情表明,战略分析家们正在考虑“潜在的'三极核均势’所带来的不稳定和危险”,而这一点在美国军方或军备控制组织内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卡博称,“这一消息将会让外界对美俄是否有能力推行现有的军备控制条约和进一步执行核武器削减产生疑虑。因为中国核武器增长并没有受到限制,在未来十年里,隐藏在巨大的地下设施内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具备分导核弹头能力)的数量仍是一个谜。如果中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上迅速扩充,那么在战术及战区导弹方面同样会具有优势”。卡博认为,该消息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为莫斯科过去和现在都在中国核武器项目上发挥着重要影响。俄罗斯战略火箭兵部队对中国的核力量也有着非常完善的情报。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表示,对于美国的防务分析家们而言,俄罗斯将军叶欣的报告的确“是一记当头棒喝”。日本、韩国如今正在积极发展远程进攻性导弹力量,或者是先进的太空运载火箭,这些都会在必要的时候转化为中程弹道导弹。费舍尔认为,“如果华盛顿不采取措施,加强自己在亚洲的非核威慑,很明显美国的盟国将不会甘于承受中国核导弹威慑带来的巨大压力”。

美国海军也正在发展一款新型远程潜射弹道导弹,以加强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威慑力。费舍尔表示,“新的远程非核导弹将会借助在日本和菲律宾部署的新型X波段远程雷达,形成一个全新的侦察—打击复合体,可以平衡中国正在提升的导弹攻击力”。

费舍尔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内,美军这种新型导弹对中国导弹来说都是一种遏制。只有美国在这方面采取实际动作,才能让中国正式加入任何正式的导弹削减条约中来。

【注】:原题《美俄猜测中国核弹头之谜》

相关新闻

美称中国或装备潜射核武器形成三位一体能力 印媒:中国系真正威胁核武和常规力量远超印度 核武与太空力量优势让中国已能理论上摧毁日本 美在东南亚部署雷达可监视中国海基核武发射 外媒称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原则不适用于印度

俄媒称核大国中只有中国还在研中短程核导弹

2013年01月30日 09:26 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1月30日报道,俄罗斯9K720型“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的主要优势是准弹道轨迹、高飞行速度、频繁机动能力、能够使用核弹头,虽然是最受国外用户欢迎的潜在武器装备之一,但是鉴于俄军内部订单的规模,及其较高的军事政治敏感性,在俄军首先保证自身一定数量的装备之前,短时间内不会对外出口。尽管陆基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市场目前正在迅速发展,“伊斯坎德尔-E”出口型产品的出现可能会彻底改变市场行情。

俄罗斯一些专家认为,尽管“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出口前景较好,但是俄军应当首先保证自身装备一定数量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然后才能考虑对外出口。现在俄军装备的该型武器系统的实际数量不多,不符合相关需求,无法抗衡可能面临的威胁。

根据俄罗斯的分类标准,射程在100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属于战术导弹,射程100-1000公里的为战役战术导弹。根据西方标准,射程在300公里以内的为战术导弹,射程300-3500公里的为战役导弹。目前除了俄罗斯之外,美国、以色列、中国也在积极发展各型战役战术导弹,而且大量对外供应,其中美国产品主要出口到巴林、希腊、土耳其、阿联酋、韩国等国,以色列产品向印度供应,中国各型导弹的进口国则是埃及、沙特、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

俄媒称,相关材料证明,目前世界市场上使用各种发射装置的陆基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已经过度饱和,此类武器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研制国际条约规定的高精武器。在核俱乐部大国中,现在只有中国还在继续研制中短程导弹作为核弹头的载体,其中包括射程350公里的“东风-11”、射程500公里的“东风-11A”和射程600公里的“东风-15”导弹。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向国际市场上积极推销新一代产品,包括与俄罗斯“伊斯坎德尔”类似的M20地对地弹道导弹,射程150-200公里的P-12地对地战术导弹,射程200-260公里的B-611/B-611M短程弹道导弹,射程200公里以上的WS-2远程火箭炮,以及射程120公里的WM-80远程大口径火箭炮。根据不同的数据,中国每年生产的战役战术导弹和战术导弹数量在150枚以内。这些武器系统主要部署在南部沿海和台海附近,目前该地区已部署1000多套类似武器系统。与此同时,中国台湾也研制出了射程在120公里以内的“天剑”弹道导弹。虽然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射程960公里的“天马”远程弹道导弹在美国压力下于被迫在90年代放弃,但是台湾仍在继续研制新型战役战术导弹,包括以“雄风II”反舰导弹为基础的、射程可达600公里的“雄风IIE”陆基巡航导弹。

误报5枚美国核弹射向苏联 苏军官冷静防止核战

2013年02月19日 07:39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一场由德国社会组织“德累斯顿之友”主办的颁奖典礼2月17日在德国易北河畔德累斯顿市著名的森帕歌剧院举行。获奖者是前苏联军官、退役中校彼得罗夫。彼得罗夫曾在1983年令苏美两国避免了一场核大战,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尊敬。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7日报道称,1983年9月26日晚,彼得罗夫正在莫斯科郊区的谢尔普霍夫-15导弹预警指挥中心值班。零时刚过,遇袭警报突然响起,雷达显示有5枚核弹正从美军基地飞向苏联。按照规定,彼得罗夫可以立即将此事通报上级并申请反击,一场核战争即将爆发。但经验丰富的彼得罗夫并没有这样做。他冷静地分析认为,这些导弹是同时发射的且没有第二波的攻击,所以很可能是电脑故障。果然,警报声随后停止。后来查明,此次警报的出错原因是追踪美军导弹发射架的卫星将太阳反射光误当成导弹发射的迹象。彼得罗夫的冷静挽救了美苏两国。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的高峰期。在“误报”事件发生前一个月,苏联在萨哈林岛上空击落一架进入军事区的韩国波音-747客机,而美苏两国当时部署了数以百计的核导弹。如果彼得罗夫没能识别出电脑错误,那么瞬间,也许会有数万人死于核战争。

据俄罗斯《观点报》18日报道, “德累斯顿之友”组织的领导人、生理和医学诺贝尔奖得主布洛贝尔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彼得罗夫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为人类未来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彼得罗夫的这种行为将被载入史册。”对此,彼得罗夫谦虚地说:“西方媒体将我称为英雄,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彼得罗夫还曾被国际社会组织“世界公民协会”授予过特别奖。

中国研制铀浓缩离心机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2013年02月25日 11:42 科技日报

记者2月22日了解到,历经长期艰苦攻关,中核集团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核燃料生产的自主化工业能力,完全掌握了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对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铀浓缩离心机技术是核燃料生产的关键技术,是衡量国家核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离心机具有高真空、高转速、强腐蚀、高马赫数、长寿命、不可维修等特点,其研制涉及机械、电气、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领域,技术难度很大。

国际上从事离心机研制的国家有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西欧Urenco合资公司和俄罗斯Rosatom公司。

中核集团科研人员成功攻克了离心机研制中的众多技术难关,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研制任务并装配铀浓缩工厂,实现了离心机的工业化应用,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离心机研发制造,离心工程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完整的铀浓缩研发和产业体系,现有装备能力满足目前国内核电装机的需求,且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可以保障和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

日本国内钚储量可造千枚核弹 核废料拟储存蒙古

2013年03月19日 09:29 中国青年报



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

“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又一个纪念日过去了,但福岛核泄漏灾难对灾区及全日本造成的深重、长期祸患,这次没成为日本媒体的报道重点。首相安倍晋三决定日本加入TPP谈判更让日本人关注。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安倍政府15日开始讨论重新制定民主党前政权没能完成的《能源基本计划》。从各种迹象来看,安倍重启核电之意已决。

安倍坚决不放弃核电

这份计划明确表示,为谋求电力的稳定供应,将推进安全性得到确认的核电站的利用,并“构筑负责任的能源政策”。

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现在还没有就未来核电在日本总体电力中的比例给出基本答案,仅仅表示将以有依据的形式决定最佳的电力供应配比。

作为经济产业大臣咨询机构的“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则重点提示,有关核废料处理的核燃料循环政策情况研究将是主要议题。

核电安全未保 废料处理更没谱

目前,日本的远期核电政策、核电站安全性,特别是核废料处理前景等多方面主要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引发的核扩散问题,令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深感忧虑。

《朝日新闻》3月17日发表文章,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安。

文章称,长久以来,通过对核废料的循环处理提取钚加以再利用,被当成日本的国策。但是钚利用成本原本就比铀高,而且以钚为主要燃料的福井县敦贺市“文殊”高速增殖堆已因事故宣告关闭。以铀和钚为混合燃料的福岛核电站,在核泄漏事故之后更是看不到前途。

储存的钚可造千枚核弹

安倍一方面表示将尽可能降低日本对核电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却表达了政府将继续进行核废料循环处理的想法。

据报道,事故不断、几度延期竣工的青森县六所村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

更成问题的是,日本钚的存量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加上委托海外处理的份额,日本已积累了45吨钚,其中10吨存放在日本国内,而这足以制造1000枚核弹。

坚持非核三原则曾使日本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并成为唯一被许可对核废料进行处理的非核国家。但保有大量缺乏和平使用用途的钚,使日本饱受诟病。

在当今世界面临核扩散威胁的背景下,美国方面对此表示了强烈担忧。

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局副局长菲特·史蒂夫最近不无忧虑地说,(六所村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启动后,日本钚的存量将继续增加。这将使日本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

韩国也着意自主处理核废料

韩国正积极争取在本国处理核废料的意图和动向,也令日本惴惴不安。

据报道,韩国现有核电站23座,按计划11年后将增加到34座。新就任的朴槿惠政权还将研究2025年以后的核电站规模,并在年内拿出计划。而核废料处理业已成为韩国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估算,如此下去,明年核电厂的废料贮存池将满,最终处理办法至今还没有着落。

根据《美韩核能协定》,美国一直禁止韩国在本土进行核废料再处理。该协定明年3月即将到期,修改该协定内容的议论近年在韩国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对美国就此问题在日韩之间持双重标准颇有微词。

韩国媒体曾指责称,日本之所以执着于高速增殖核反应堆,表面上是为了子孙后代的能源着想,实际上却是为了获得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朴槿惠今年1月16日会见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率领的代表团时,曾表示核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是她在大选承诺中提到的问题,非常重要和迫切,希望能拿出让国际社会值得信任的对策。这意味着,朴槿惠正式向美国提出修订原子能协定的要求。

韩国外交通商部负责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谈判的大使朴鲁壁2月3日访问了美国,与美国国务院负责防扩散及裁军的特别助理艾因霍恩就原子能协定修订案达成了协议。

朴槿惠将于5月访美,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将成为韩美首脑讨论的重要议题。

日本核废料要存到蒙古

有关日本在海外建立核废料存放基地的传闻近年来备受关注。

据报道,截至2012年年初,日本核废料储存量达到1.41万吨,国内储存设施的空间已所剩无几。日本一直没有放弃谋求在海外建设核废料储存基地。

日本《每日新闻》2011年5月9日曾报道称,日本和美国已开始秘密推进一项在蒙古国建设世界首座国际核废料处理储藏设施的计划。作为交换条件,日、美将向蒙古国提供核技术支援。

有日本民间人士曾跑到蒙古进行调查,认为在中国西北方向700公里处的马尔达伊废弃铀矿适合作为核废料储存地点,理由包括:原为铀矿,存放放射性物质料顺理成章;距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较远;周边为少数民族村落,难以发起有力抵抗运动;蒙古国国会已通过调查预算等。

安倍下月将访问蒙古,是否提到这一议题令人关注。

借帮助越南强化日本核能力

安倍今年1月16日访问越南时决定协助越方发展核电。日本计划到2030年帮助越南建造10座核电站,其中有4座在2021年投入运行。

问题是,届时这些核电站的核废料存放于何处、怎么处理、如何防范因管理不善导致核扩散等大难题,就将摆到国际社会的面前。

专家称日本有能力成世界第3核大国 超越中国

2014年01月28日 08:29环球时报

“美国担心管不住安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核战略专家27日对《环球时报》说,与还挣扎在铀浓缩阶段的伊朗、朝鲜不同,日本早已掌握多项先进核处理技术,核提炼和加工能力都居世界前列,以日本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从民用核设施到制造核武器并无太大技术瓶颈,可谓只有一步之遥。该专家说,目前日本储存有大量核原料,尽管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下,只能用于民用核电站,但只要日本迈过这道核门槛,将有可能迅速成为核武器规模上的世界第三核大国。

在此背景下,美国为何要求日本归还300公斤钚?吴怀中认为,此举与当下美日关系进展不太顺畅有关。他说,美国近来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之后的一些言行感到不满,但在口头表达失望后,美国发现以此警告日本几乎无成效,要求日本归还钚或许可以看做美国用实际行动对日本发出“我可以约束你”的信号。中国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说,美国至今已因安倍参拜对日本说了3次“失望”,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上周到日本也提醒日方注意言行,这反映出美国现阶段对安倍政策有所怀疑,对日本未来走向有些吃不准。

27日,朝鲜《劳动新闻》在末版头条刊文,激烈批评美国针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政策将导致核战争爆发。有意思的是,《日本时报》曾刊文援引美国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说,2006年噩梦至今仍缠绕在美国心中,而他口中的噩梦并非朝鲜当年进行核试验,而是日本国内出台报告宣称可能造核武器,该消息人士说,“美国对日本其实很紧张”。

俄媒:中国可能造600枚核弹 日本或遭灭顶之灾

2014年01月28日 09:22人民网

据俄罗斯之声报道,最近有关中国核武器新闻的数量明显增加。新武器在被部署和进行测试,二炮和中国舰队正获得在战略威慑领域中的新可能性,中国的核力量正处在根本变革中。

原文报道如下: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中国的核力量期待的不仅是技术提高和数量增加。如果以前它们只是被看成是保护中国免于核讹诈的最后手段,现在它们已成为新中国实力不断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央媒体对它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方面的标志之一就是——不久前电视转播的“东风-31A”洲际导弹的试射。这种导弹在接收以来于2006年首次装备部队。

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基础设施推广,反导系统的发展以及类似建立“全球即时打击”计划的存在,都使中国除了提高战略核武器的质和量外别无选择。从计划建造新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上看,中国很有可能会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

在有这么多准备投产的新式武器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估计,现有核武库中存有略超过200枚的弹头是不可能的。中国在未来10年的中期可能会部署至少600个核弹头载体。如果此前中国与英法这样的核大国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那么以后它就会处在英法与俄美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

美国核力量的稳步缩减以及美国现政府对此的愿望会导致中国在某个阶段在部署的核弹头载体数量上与美国的实际数量相等。

中国核潜力的急剧上升迫使重新审视美国提供给自己亚洲盟友的安全保障。如果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丢掉几座城市,而是彻底的灭顶之灾威胁时,像日本这样的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美国会来帮助他们?

根据在欧洲的“冷战”经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明了的。美国及其欧盟伙伴,进行了特别努力,以建立在某个盟国与前苏联发生冲突时保证美国援助的机制。然而,英法两个欧洲国家认为有必要建立和发展自己代价高昂的核力量。另外两个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与意大利由于自己的战后地位甚至无力实施这些项目。

亚洲的核对抗将怎样发展?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现实。

相关新闻

韩媒:美国曾想对朝鲜进行核打击 投7万吨级核弹 美国催日本归还超300公斤钚 武器级钚可造核弹 美催日本归还超300公斤钚 可制40枚至50枚核弹

俄媒称中国核力量应借鉴苏联 让美不敢直接对抗

2014年02月02日 08:29新浪军事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2月1日报道,中国核武库的不断扩充以及更强大、构成更复杂的核力量的出现在未来十年不仅只对中美亚太地区军事对抗产生影响。这也能为中国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力量投射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强大核武库的存在可以弥补在全球部署常规武装力量能力上的不足。为了证明这一点,不妨回顾一下冷战时期苏联的表现。

苏联在自己存在的第一个十年中十分脆弱,属于世界二流大国。1917年的革命给海军军事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造船工业造成沉重打击。20-30年代苏联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陆军建设上,而对海军建设的投资很少。

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全部原有造船计划停止实施。战争期间技术落后、官兵综合素质很差的苏联海军无法独当一面——尽管在作战中英勇顽强——仅局限于沿海运输、投放空降兵、并给陆军提供火力支持。

海军都是尽量避免同敌人主力进行作战,而大型海上军舰主要用作海上堡垒保卫沿海城市。只有潜艇、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战艇在同德国海上力量作战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50年代苏联开始同美国进行全球对抗后,才感到有必要升级本国海军力量。在没有建设海洋舰队经验和现成人才的条件下,苏联转而利用那些本国拥有最丰富经验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力量提升的技术和武器。苏联同时动用重型轰炸机、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以应对美国航母舰队。

苏联防空力量曾对美国航母编队构成严重威胁。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缺陷:与航母不同,它不能被用来投射力量、军事干预别国、援助盟友并向远方战场调动本国部队。

实际上苏联海外力量投射能力一直根本无法与美国人相比。而且在一些领域苏联甚至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例如,英法海军拥有有效的航母,而苏联只有四艘携带极不成功、实际上无用的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载机巡洋舰。英法直升机船坞登陆舰就其能力而言胜过苏联任何登陆舰。

然而,苏联直到自己存在的最后时刻仍能保证在全球向自己的盟友提供有效的军事支持。苏联势力范围一直扩大到70年代末,当苏联国内危机已经完全显露之时。

在相互核遏制以及绝对可以利用核武消灭对方的条件下孤立和相对较弱的苏联军队和军舰对美国人来说变成了不可侵犯。摧毁它们不难,但到那时爆发核战争的风险太大。苏联用个别驱逐舰“陪伴”美国航母攻击群,在几海里外监视航母并不断向指挥部汇报航母坐标。

苏联的这些军舰给美国人带来不少麻烦,但没人敢攻击它们。在1971年的印巴战争和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苏联海军力量的存在为苏联盟国提供了有效的政治支持。侦查舰和向苏联伙伴运送武器的运输船,虽然只有不大的护送队护送或者干脆没有任何保护,仍能感到实际上是100%的安全,就是因为美国不敢冒险同跟自己核力量相当的大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至于力争把武装力量变成在全球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的中国,可能仅能寄希望于加强核力量。中国不可能在数十年内建成可与美国抗衡的航母舰队。中国在可预见到的将来不会出现能保证在全球调动部队的基地系统。在任何远离本土的冲突中,中国的力量将比美国低得多。因此中国把核力量提升至美国不会考虑同自己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水平或许是明智的战略,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

外交部:日本境内存储武器级核材料

2014年02月17日16:48

视频:日境内存储武器级核材料 中方敦促归还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4-02-17/182663514971.html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徐肖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北京表示,中方对日本保有武器级核材料表示严重关切,希望日方就未将武器级核材料归还有关国家做出说明。

据报道,从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开始,美政府即要求日本归还冷战时期向日方提供的331公斤武器级钚。该批钚现存于日原子能开发机构,份量足以制造40至50件核武器。日在美反复要求下已被迫妥协,美希在今年3月荷兰核安全峰会前达成协议。另有报道称,日还存储了约44吨的反应堆级钚。

对此,华春莹1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高度重视核扩散风险及核材料安全问题对地区安全的潜在危害,对日本保有武器级核材料表示严重关切。

华春莹强调,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应严格遵守核不扩散及核安全国际义务。国际原子能机构颁布的《钚材料管理导则》要求各国尽量做到核材料的供需平衡。

华春莹还指出,目前,日本在其境内大量存储核材料,包括武器级核材料,一是事关核材料的安全和核不扩散风险问题;二是供需严重失衡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各国做到供需平衡,核材料只有供需平衡,和平利用核能才不会有隐患。

“日本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将其存储的武器级核材料还给有关国家,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中方对此也非常关切,希望日方就此做出说明。我们敦促日本以对国际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切实遵守核不扩散义务,尽快归还上述武器级核材料。我们也敦促日本,采取切实措施,向国际社会说明日本打算如何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尽早解决其境内的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日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提出,要负责任地汇总可能实现并能取得平衡的核方案。报道指出,此番发言大有积极推动核电站重启的意向,而安倍则很有可能受到了拥核派舛添要一当选东京都知事的鼓舞。安倍就未来的电力能源构成指出,将根据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状况及核电站重启状况,尽快设定最佳组合目标。

而在日本,不仅安倍大鼓拥核野心,日本右翼分子也一直没有放弃拥核的意愿。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在今年出版的新书中明确表示,日本今后不能蜷伏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应该考虑自行开发核武器,甚至叫嚣,日本能在138天内制造出原子弹。

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法案在核能研究、使用和开发的基本方针中,加入了有利于国家安全保证的表述。有分析称,这可能是在为发展核武器做准备,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因而,美国立即开始催促日本归还冷战时期交给日本的300多公斤钚,日本共同社报道称,这一批钚目前在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核燃料,丰度达到92%至95%之间,可制造40枚至50枚核弹。而日本虽然同意归还,但却一再推迟。

相关新闻

日外相称紧急时或允许美军将核武器运进日本 专家称日本可年产2千枚核武器 或已产核爆装置 外交文件显示日本具备制造核武器能力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参加“不使用核武器公约” 日本每年可提取9吨武器级钚能造2000枚核武器

俄媒详细披露二炮部署:南京军区辖7个旅数量第1

2014年02月19日 09:12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行星网2月17报道,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赫拉姆奇欣认为,中国核武库力量可能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国核导实力一直受到国外的极大关注。但是除了核武库存在的事实之外,中国对其情况严格保密,基本上只字不提。

俄专家指出,西方对中国核导实力的传统估计为200-250枚核弹,这是非常荒谬的数字,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这似乎给人一种印象,这些估计数字属于宣传内容,旨在说服本国社会相信中国和俄罗斯不同,不会威胁世界。而且,俄罗斯亲华游说势力也非常乐意赞同西方的这种估计,讲述中国核力量“适度而准确”的神奇童话。

赫拉姆奇欣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核工业设施,从1967年以来开始批量生产核弹。基于对产能的综合评估,中国迄今为止理论上能够生产至少4万枚核弹。为了避免危言耸听,这个数字可以拦腰砍掉一半,并且去掉“至少”这个数量限制。同时可以认为,一些核弹,特别是老旧和相当原始的核弹,由于内部物理和化学进程的作用,寿命较短,因此中国核弹头数量可以再缩减五分之四。剩下的数字是4000枚,而且再没有理由进一步缩减这个数值。最可能的是,其数量还应当增加,甚至可能大幅增加。不过,即便是4000枚核弹也已经非常多。完全能和过去二十年来大幅削减后的美俄核武库相提并论,何况还明显超过了其余正式(法国和英国)和非正式核国家(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武库的总和。

中国核武器在各军兵种之间的分配情况主要基于多为猜测的已知数据。除了俄罗斯之外,只有中国把大部分战略核力量划归独立军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军种叫“二炮”或“第二炮兵”,类似于俄军战略火箭兵,主要编配陆基战略核力量。

中国对二炮的消息完全保密,传统上不提供有关导弹和弹头数量的任何官方数据。从各种渠道可以得知,二炮编有6个导弹集团军(导弹基地),除了北京军区之外,其他军区境内各部署一个。每个集团军(基地)下辖几个旅,每个旅装备一种类型的导弹,各辖3-6个导弹营。每个营下辖3个导弹连,每个连各辖3个导弹排。一套发射装置配备一个连或一个排,具体情况视导弹类型而定。因此,一个导弹旅可能拥有9到54套发射装置,导弹数量可能多于发射装置数量,通常多出 20-25%。

北京军区境内为二炮建有纵横交错的地下隧道系统,可以隐藏任意数量的发射装置,特别是机动发射装置,以及导弹和弹头,但是在此方面没有任何哪怕较为接近的情报。因此下面只能探讨多少有点消息的6个导弹基地。

第51基地位于沈阳军区,下辖第806 旅(东风-31)、810旅(东风-3A)、816旅(东风-15)和822旅(东风-21)。

第52基地位于南京军区,下辖第807 旅(东风-21)、811旅(东风-21)、815旅(东风-15B)、817旅(东风-15)、818旅(东风-11A)、819旅(东风-15)和820旅(东风-15)。

第53基地位于成都军区,下辖第802旅(东风-21)、808旅(东风-21)和821旅(东海-10巡航导弹)。

第54基地位于济南军区,下辖第801旅(东风-5A)、804旅(东风-5A)和813旅(东风-31A)。

第55基地位于广州军区,下辖第803旅(东风-5A)、805旅(东风-4)、814旅(东风-4)和824旅(东海-10)。

第56基地位于兰州军区,下辖第809旅(东风-21)、812旅(东风-31A)和823旅(东风-21)。

从导弹旅数量、可能的编制和各种数据来看,二炮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情况很可能是:30-36套东风-5、18-30套东风-4、9-30套东风-3、48 套东风-31(包括30套东风-31A)、88套东风-21、24-45套东风-15、36套东风-11A、18套东海-10。弹头数量(假设与发射装置数量相同)为367-439枚。如果加上基地内25%的备用导弹,那么导弹数量可能达到大约45枚东风-5、36枚东风-4、30枚东风-3A、60枚东风-31(包括36枚东风-31A)、110枚东风-21、60枚东风-15、45枚东风-11、70枚东海-10。这样算来,弹头数量将达到528枚。

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有3种型号:东风- 5(射程7500-15000公里)、东风-31/31A(射程7000-12000公里)、东风-4(射程5500-700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的具体射程视战斗载荷而定。老旧的东风-5和替换它的东风-31是真正符合要求的洲际弹道导弹,用于摧毁美国本土目标,而且东风-31A还是中国第一种,目前也是唯一的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携带3个战斗部。东风-4实际上是一种中程导弹,用于打击俄罗斯境内/欧洲地区的目标,因此它有一个非正式名称“莫斯科导弹”。从理论上说,东风-4也能打击欧洲,不过可以想象得到,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国正在试验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最多能够携带10枚核弹头,射程可达14000公里。

中国中程弹道导弹有两种型号:东风-3A(射程约3000公里)和东风-21(射程2000-3000公里)。这些中程弹道导弹用于摧毁俄罗斯、印度和日本境内的目标。东风-3A正在退役,逐步被东风-21替代。东风-21有几种改进型号,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种用来攻击大型水面战舰,特别是航母的反舰弹道导弹。

战役战术和战术导弹有两种型号:东风-11(射程300-800公里)和东风-15(射程600公里)。东风-15和东风-11导弹几乎专门用于攻击台湾境内的目标,多数装备第52集团军,少数装备第51集团军的第816旅,针对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到乌苏里斯克的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类似导弹大部分配属中国陆军。

东海-10巡航导弹最大射程4000公里,是结合俄罗斯Kh-55和美国“战斧”技术研制而成的,是二炮装备的一类新型武器。大量类似导弹主要装备中国陆军。每套机动式发射装置携带3枚导弹,是中国陆基、空基、海基、岸基巡航导弹家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上述所有导弹中,东风-5、东风-4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使用井基发射装置,其余导弹使用机动发射装置。

如上所述,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部队没有任何官方数据。因此,甚至就连已经明确知道其存在的6个导弹集团军的潜力,都有可能比本文描述的大得多,特别是在库存导弹和弹头方面。本文引用的数据主要以卫星成功发现的中国核导力量为基础,而这些可能远远不是全部。考虑到地下核长城的存在,二炮的潜力可能提高数倍,拥有将近数千枚导弹和弹头,首先是较为先进的东风-21、东风-31和东海-10导弹。类似地下核长城保证中国战略核力量拥有比美国和俄罗斯更高更强的作战稳定性能。

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他军种也拥有强大的核武库。据推测,陆军拥有1500-2500枚核弹头,空军至少有500枚,海军有将近100枚。随着运载工具,首先是东海-10/长剑-10家族巡航导弹数量的增加,中国核弹头数量也将随之增加。(编译:林海)

日本已超过美国成全球最大武器级钚持有国

2014年02月20日 10:17人民网



资料图:日本核电站

日前,日本通过各种途径大量存储核材料一事引发国际关注。据美国专家估算,日本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武器级钚持有国,其钚元素储量已经超过美国核武库中100吨的数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接受央视《环球视线》采访时表示,日本可在必要时全力调动相关资源,便可迅速拥有核武器。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目前日本存储的这些核材料中有超过300公斤武器级钚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交给日本的。这批钚先存于日本原子能开发机构,分量足以制造40至50枚核武器。日本原先强烈反对归还这批钚,理由是需要这批钚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研究。美国在近年内多次提出要求,日本最终答应归还。目前,美国计划于3月在荷兰参加核安全峰会期间,与日本敲定归还协议。

央视报道称,日本还囤积了超过1.2吨高浓缩铀,包括215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以及44吨分离钚。据美国专家估算,日本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武器级钚持有国,其钚元素储量已经超过美国核武库中100吨的数量。国际原子能监督调查也表明,日本的浓缩铀以及钚的估算储量,和登记储量严重不符。

军事评论员宋晓军指出,日本拥有这一批多达300公斤的钚,只需完成爆轰试验即可制造出核武器。“这个高爆实验理论上讲日本人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朝鲜都可以做出来。”另外,日本拥有的215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裂变可产生核反应堆。日本右翼也曾扬言称,日本只需183天就可制造出核武器。

宋晓军表示,日本对核技术非常熟悉,NHK甚至曾经把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流程视频化,这对日本来说并没有任何难度。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对日本却是十分宽限。

曲星介绍,国际政治中有一个术语称“日本选择”、“日本方案”,指的就是日本把核技术、核原料、核专家、核设备都带到临界状态,但并不实际操作,以免除一定的国际舆论压力。但待到必要时,只要全力调动,就能迅速拥有核武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表示,中国对日本保有武器级核材料表示严重关切,希望日本做出说明。

港媒称美在中国周边建核包围圈 日本核威胁难解

2014年03月05日 11:49环球网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香港中评社3月5日文章,原题:美国为何在中国周边打“核包围战”?

继美国总统奥巴马接见达赖,在中美之间引发激烈的口水战之后,近日,奥巴马又主动出招,在中国周边打起“核包围战”。

美国花高价争取越南

自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美越关系不断走进。尤其是2013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到访的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这是两国自1995年关系正常化18年以来,第二位越南国家元首访问华盛顿,被视为美越关系回暖的迹象。

在美国看来,作为东南亚的区域大国,越南对于美国扩展东南亚影响力至关重要。美国积极呼吁越南参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无非就是拉拢越南。此外,越南是侵占中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且实力强劲,拉拢越南将更有效地搅局南海,更好地制衡中国。

虽然美国不遗余力地拉拢越南,但越南也与中国保持紧密联系。尽管越南与中国存在范围甚广的海洋领土争端,但越南很少与中国正面冲突,相反越南对于中国提出的合作开发持支持态度。

中国新领导层上台之后,中越在海上、陆上,以及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双方还同意共同推进南海更大范围共同开发,扩大合作积极面。坚持通过谈判和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面对中越合作深化的良好势头,奥巴马显得焦虑不安。不得已,美国只好向越南抛出更具诱惑性的民用核协议,以花高价拉拢越南。正如奥巴马所言,在执行这项协议将会促进“共同防御和安全”,而不会构成“过度危险”。试问,既然是民用的核合作,为何会发挥防卫功能呢?唯一的解释就是,美国以民用核协议为诱饵,拉拢越南在海洋安全等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应更好地应对中国海洋力量崛起。

日美核燃料争论

透过美越民用核协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美国正在中国周边构筑“核包围圈”。此前媒体曾曝光日本存有大量核燃料。由于日本民用核技术相当发达,其完全具备研制核武器的相关技术。因此,将大量核燃料置放在日本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举动,尤其是考虑到安倍政府拒绝在世界多国倡议的“使核武器不合法”联合声明上签字,以及安倍大肆扩充军备的严峻现实下。

对于滞留日本的大量核燃料,美国起初口头要求日本归还,但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来运回这些危险性极大的核燃料。后出于稳定地区局势的考虑,美国加大交涉力度,日本才同意将核燃料归还给美国。据日本共同社2月26日报道,日本政府将向美国等国归还冷战期间出于研究目的而接受的核物质钚,目前正为此进行最后阶段的准备。

但这并不能解除日本对中国的核威胁。一方面,外界并不知道日本是否将所有核燃料全部归还给美国;另一方面,日本对归还核燃料的不情愿,已经反映出日本国内某些政治势力对于获取核军事力量的极大兴趣。虽然此次日本答应将核燃料归还给美国,但这些渴望拥有核武装力量的政治势力必然还会想尽办法,来尽可能获取核武。

最后,日本如美国所愿归还核燃料之后,出于安抚日本的考虑,美国将进一步加大与日本在常规武器领域的合作力度。这将不可避免地恶化中日海洋领土争端的安全环境。

美印核合作的神深化

2005年,美国与印度签署《民用核协议》,美印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虽然印度未签署一系列核不扩散协议,但美国还是强化了与印度在核力量领域的合作。在美国看来,提升印度的有效核打击能力将是维持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关键性举措。此外,利用核技术诱饵,来强化与印度的核力量合作,不仅可以拉拢印度为其亚太战略服务,更可以以此掌控印度的军事力量发展水平,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总体而言,透过美越民用核协议的签署,美日核燃料争议,以及美印核合作的深化,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试图在中国周边构筑“核包围圈”,这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将是极大的威胁。

日方牵头国际组织将首次要求中国削减核弹头

2014年03月18日 07:44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文玉 环球时报记者 胡锦洋】据日本共同社17日报道,日本政府消息人士16日透露,4月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核裁军和核不扩散倡议”(NPDI)外长会议将发表共同声明,首次写入要求中国等参加旨在削减核弹头数量的美俄磋商,还将明确要求在多边框架下推进核裁军。NPDI是由日本等12个无核武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该报道称,日本政府该举动的目的在于“对五个核持有国中唯一还在增加核战斗力的中国进行牵制”。

日本外务省此前宣布,4月11日至12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2个无核国家将在广岛举行会议。作为拥核国的美国将首次作为观察员出席。共同社17日称,这是在核爆发生地广岛召开的NPDI会议,因此受到重视。“由于日方要求,上述内容被反映到声明草案中。”

“日本要求中国核裁军的论调并不新,它多次提出但并没有形成主流”,中国一位不愿具名的核安全专家17日告诉《环球时报》,核大国如美俄都很清楚中国在核弹头数量上与他们的差距,中国根本不具备与美俄一起进行核裁军的条件。他认为,日本这个时候提出这个建议有其政治目的。虽然世界上正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五个,但是差别很大。美俄的核弹头数量是5位数的,英法核弹头数量是3位数,中国数量最少。日本这次提出要中国参与核裁军,明知道中国不会同意,所以主要目的是为今后自己改变无核三原则、发展核武器找借口。日本虽然是核受害国,但是也是核技术发展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日本如今拥有的核材料和相关技术能力,使其在极短时间内就能造出上千枚核弹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国家。而且日本在导弹运载能力、制导、弹头小型化方面都具备充足的技术储备,因此要对日本格外警惕。

17日,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日本目前在国内囤积了大量敏感核材料,其中包括能够直接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武器级钚和武器级铀,远远超出了日本的实际正常需求。近来日本右倾势力不断鼓吹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否认日本侵略历史。这引起了人们的警觉。日本要这些核材料干什么?为什么要存储武器级的核材料?在这个问题上,日方要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日本将向美归还330公斤武器级核材料

2014年03月24日02:39新京报

综合新华社电 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将向美国交还总量为330公斤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高丰度核材料。

《读卖新闻》22日援引不愿公开姓名消息提供者的话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参加核安全峰会期间将与美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归还300公斤钚和30公斤铀。

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从美国借入这些核材料,由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保管。按日方说法,这些核材料用于科学研究。它们占日本“研究用”核材料的大部分。就归还原因,报道说,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3月发生严重辐射泄漏事故后,它们一直处于封存状态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投入使用。

另外,由于这批高丰度核材料足以制造数十枚核弹,日方决定归还美方,以配合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防止核扩散和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工作。联合声明规定,美方将提供低丰度铀和其他必要材料以供日方继续用于研究。

针对日本保有330公斤武器级核材料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年2月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对日本保有武器级核材料表示严重关切。华春莹说,中方认为,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应严格遵守核不扩散及核安全国际义务。“我们敦促日本以对国际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切实遵守核不扩散义务,尽快归还上述武器级核材料。”

■ 新闻背景

日承认有近30吨核原料

日本右翼人士曾多次宣称,日本有能力在3个月内制造出核武器。支撑这种狂言的基础,就是日本有着相当数量的核原料储备。日本媒体去年9月报道称,日本政府承认,共有29.5吨核裂变钚。

报道称,日本内阁府去年9月向原子能委员会提交报告,截至2012年底,日本在国内外拥有29.5吨核裂变钚,与2011年的29.6吨相比基本持平。29.5吨钚中,日本国内存放有6.3吨,另有23.2吨存放于日本委托对乏燃料进行再处理的英法两国。海外存放的钚将被加工成核燃料以供轻水反应堆使用。

由于钚可用于制造核武器,日本每年都会公布拥有量,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正是因为日本拥有数量庞大的核原料储备,很多日本右翼人士才多次狂言,只需3个月到半年时间,日本就能实现核武装。

日本政府漏报640千克钚 约相当于80枚核弹量

2014年06月07日21:04中国日报网站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报告中漏报了640千克钚。图为九州电力2013年3月从玄海核电站三号机组反应堆中取出核燃料(中央下方)的作业。(图片来源:日本共同社)

中国日报网6月7日电(柳洪杰) 据日本共同网7日报道,在各国每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交的钚持有量报告中,日本没有就2012年以后投入反应堆却因福岛核事故影响而未能使用的核燃料中的640千克钚进行汇报。

报道称,日本漏报的这些钚大约相当于80枚核弹量。

报道指出,国际社会向持有大量核物质的日本投以严厉目光,漏报行为将难免招致怀疑。

虽然日本政府表示并非故意少报,但确实未对可转用于制造武器的钚进行如实汇报,国内外专家纷纷批评日本政府认识不足。日本此前对外宣称的钚持有总量约为44吨,但实际上则有约45吨。

此次漏报的是九州电力公司玄海核电站三号机组(位于佐贺县)内的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所含的640千克钚。这些燃料2011年3月被投入反应堆,却因福岛核事故后反应堆无法重启而遭到长期搁置。两年后的2013年3月,有关方面才将未使用的燃料从反应堆中取出。这些燃料至今仍存放在燃料池内,是IAEA的核查对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在2月17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日本保有武器级核材料表示严重关切。

习近平在核安全峰会阐述中国核安全观

2014年03月25日01:03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海牙3月24日电 (记者 张朔)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这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荷兰首相吕特主持会议,他首先邀请习近平作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我们要秉持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理念。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

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

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习近平强调,发展核事业50多年来,中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中国对全国核设施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不断完善国家核安全法规体系,正在制定核安全条例。中国还积极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

习近平最后指出,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我们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坚定不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核安全国际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持久核安全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与会领导人在发言中介绍了各自政策主张和措施,一致认为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是未来几年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各国都负有维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深化国际合作并加强协调,建立国际核安全体系并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中心作用。

美公布核裁军方案 陆基核导弹数量将创新低

2014年04月09日 15:52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4月8日电(记者 德永健)五角大楼8日公布核裁军方案,显示到2018年,美军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预定减至400枚,将创50多年来的新低。

当日根据美俄2011年生效的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五角大楼公布核裁军清单。这一举动显示,美俄因乌克兰问题交恶后,双方并未终止在裁军领域的合作。

美俄条约规定,到2018年,双方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不得超过700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不得超过800件,核弹头不得超过1550枚。

为满足限额,五角大楼决定到2018年,将美军部署的50枚“民兵3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从导弹发射井移出,状态由“部署”变为“未部署”,令美军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减至400枚。

果真如此,这一数字将创美军50多年来的新低。与之对应,届时美军将有400个部署的导弹发射井,50个未部署导弹发射井,加上4个测试用导弹发射井,共有454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

潜射弹道导弹方面,到2018年,美军将在1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部署240枚“三叉戟2型”潜射弹道导弹,同时每艘核潜艇拆除4个导弹发射管,令部署和未部署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从现在的336件减至280件。

重型轰炸机方面,到2018年,美军将保留19架B-2A隐形轰炸机和41架B-52H轰炸机,总计部署60架可装载核武器的重型轰炸机,同时将30架B-52H轰炸机改作常规用途,令部署和未部署重型轰炸机从现在的96架减至66架。

至于核弹头,五角大楼在8日的清单中没有列出削减方案,只称到2018年,美军将设法把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弹头及重型轰炸机弹头减至1550枚。

根据去年7月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3月1日,美国共有1654枚核弹头,俄罗斯共有1480枚核弹头,比美国少174枚。到2018年,美国尚需削减104枚核弹头。

作为“冷战”时代的对峙两极,美俄拥有世界90%的核武器。2010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11年条约开始生效。新条约有效期为10年,过后可一次性延期5年。

俄称中国拥有72枚洲际导弹 东风31系列占一多半

2014年05月23日 15:59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5月23日报道,中国是核大国俱乐部第五位正式成员,1992年北京批准《核不扩散条约》巩固了这个地位。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发展的许多指标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因此北京的政策日益明确地发出了第二超级大国的信号,谋求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一直把核地位当作大国必不可少的标志,现在为了巩固超级大国地位,挑战美国全球霸权,更加重视核武器。

中国现代核战略

核学说是国家军事学说的组成部分,阐述国家有关核武器使用、发展、部署和安全保障,以及核技术和核材料扩散、转让监管方面的官方立场。中国没有名为“军事(或核)学说”的正式文件,详细介绍中国军政领导层对核武器的官方立场。不过,根据党代表大会材料,领导人讲话精神,签署的国际条约,国防部颁布的白皮书,军事学者的著述,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仍能相当全面地分析中国的核战略。总体而言,中国核武器使用方面的现代核学说基本条款如下:

第一,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对无核、弃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坚持遵守这项原则意味着,中国军政领导层与其说是把核武器当作确保最后胜利的真正的战争手段,不如说是确保威慑潜在对手,阻止其对华使用大杀伤武器的政治工具。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配备相当先进的常规武器,完全有能力在不使用核武器、伤亡程度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确保在周边任何方向战胜任何潜在敌人,后者如果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中国现有的优势。况且,在对方现在拥有核武器数量和质量优势的条件下,如果实施大规模先发制人核打击,中国不仅难以取胜,甚至会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

第二,作为核威慑手段,中国应当有能力确保实施反击,对潜在敌人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坚持这项原则意味着,中国核武器即使遭到敌方先发制人打击,仍应保持作战稳定性,保证有能力对敌实施报复性反击,造成敌方无法接受的损失。这种反击将在存活下来的中国核武器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进行,主要反击目标是敌方大城市和工业区。

中国军政领导层认为,在可能遭到潜在敌人大规模先发制人打击的情况下,必须加强核武兵力兵器的作战稳定性,主要保障途径是贯彻落实以下措施:使用机动兵器,比如公路机动式战略导弹系统执行战斗值班任务;增加海基战略核力量的数量,提高其作战能力;通过防空和反导兵器提高核力量阵地防御的可靠性;加强核力量阵地的警卫,防范敌方和恐怖分子特种部队破坏;加强弹道导弹发射井的防护水平;提高核兵力兵器作战指挥可靠性;研制和装备新型武器系统对抗美国在建的全球反导系统;提高导弹发射井和公路机动式导弹系统的伪装效果。可以断定,为了保存核反击能力,中国可能建设非常安全而隐蔽的核武器存储基地,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能在遭到大规模先发制人核打击后的较短时间内,部分恢复核实力,对敌实施报复性反击。

与核武器有关的各种国际条约促使中国对核学说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特别是1996年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虽然北京尚未批准这项条约,却一直在遵守相关条款。中国1992年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承担了不向任何国家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并对其实施严格监督的义务。

中国对军事威胁的评估

有关中俄相互威胁的问题已经全部彻底消除,并在条约和法律层面上以相应方式加以巩固。1992年12月18日中俄关系基础联合声明强调,两国之间所有争议问题都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双方承诺相互之间不诉诸武力,不以任何形式,包括使用第三国领土、领海和领空进行武力威胁,任何一方都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军事政治联盟,不和第三国缔结任何有损对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和协议。1994年9月3日中俄战略核武器互不瞄准和不向对方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联合声明,基本确认两国之间不存在相互威胁。为了增加军事领域的信任,2009年10月普京访华期间签订了两国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发射情况的协议。2001年7月 16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使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从法律形式上巩固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促进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很显然,根据中国官员的声明,中共代表大会材料,以及中国军事理论家的著作,可以看到,中国领导层在现阶段把美国视为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的超级核大国,认为美国企图维持其在苏联解体后得到的全球霸权,为了保证美国繁荣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利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资源,不惜一切手段维持和巩固这种状况。随着中国最近十年来在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在主要发展指标上超过美国,中国领导人认为,华盛顿已把中国当作当今世界唯一能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美国执政精英自然把中国当作敌对外交、经济和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国核武器的组成和结构

中国军政领导层认为,美对华施压的极端手段可能是以威胁使用核武器进行讹诈,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在建成能够相当可靠地保证美国及其盟国安全的高效全球反导系统的条件下,甚至可能直接对华使用核武器。基于这项结论,中国确定了核武库的结构及其中长期发展主要方向。

中国战略核力量旨在威慑潜在对手,阻止其使用大杀伤武器对华实施大规模攻击,主要由陆基、海基和空基部分组成。

陆基组成部分是作为解放军独立军种的二炮,主要使命是在中国遭到侵略后,与海基战略核力量和战略航空兵一起,使用大杀伤武器,对敌目标实施核导打击,另外还负责提供导弹袭击预警,持续观察和监视近地宇宙空间,消灭敌航天器和弹道导弹,保障已方部队集群在战场上的战役和战斗活动,实施太空侦察,保证通信、侦察、目标指示和计算机系统多层次信息交换网络的运行。

根据《军事平衡》手册2013年的数据,目前解放军二炮部队共有470枚各型导弹,其中洲际弹道导弹72枚,包括10枚“东风- 4”和20枚 “东风-5A”发射井式导弹(射程1.3万公里),以及12枚“东风-31”和30枚“东风-31A”公路机动式导弹(射程8000公里)。其中最先进的是各型“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甚至能够命中美国东海岸的目标。此外,根据美国情报界的消息,2012年7月中国成功试射的最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几乎能打击美国境内任何地区的目标。

除了2枚射程5500公里的“东风-3A”弹道导弹之外,中国战略核力量序列中还有122枚中程弹道导弹,包括数枚“东风-16”、大约80枚“东风-21/21A”公路机动式导弹、大约36枚“东风-21C”和6枚“东风-21D”导弹(射程1800公里)。

中国还有252枚射程不到18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包括108枚“东风-11A”和144枚“东风-15”。陆基巡航导弹“长剑-10”(东海-10)共有54枚。

中国海基战略核力量由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包括1艘092型“夏”级,配备12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以及3艘094型“晋”级,配备12枚射程7200公里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消息,中国第3和第4艘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中国空基战略核力量包括数架作战半径增至3500公里的最新型轰-6K战略轰炸机,能够携带3枚空射巡航导弹。根据现有情报信息,轰-6K使用射程 2500公里的“长剑-10A”新型巡航导弹。目前解放军空军总共装备82架各型轰-6轰炸机,其中能使用远程巡航导弹执行战略任务的轰炸机的具体数量不详。

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军政领导人预见到美国可能千方百计阻挠这项方针,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进行武力施压,包括核讹诈,因此特别重视提高人民解放军实力,包括战略核力量,遏制对方的侵略企图。与此同时,在美国积极发展最新远景战略兵器,包括太空打击系统,建设全球反导系统的条件下,中国仍在尽量使自己的战略核力量维持在能够首先确保威慑美国的最低必要水平上。

媒体称中国应最大限度提高核威慑应对美日威胁

2014年06月04日 10:01环球时报

最近以来,日美两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不断在国内、国际场合歪曲事实、挑拨是非,肆无忌惮地批评、指责、攻击、谩骂中国,其声势及使用的语言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看起来有点歇斯底里、登峰造极的疯狂。

日美同时对中国发难有其国内外的原因。这并不表明它们的强大,反而表明它们的焦虑、烦恼和缺乏信心。日本经济和国力连续20多年的停滞不前,使多数日本人感到“日本沉没”,日本在亚洲和世界影响下降。因此,日本极右势力要振臂高呼,试图扭转日本国家的颓势。但安倍及日本极右势力长期最大的国家目标还不是要“挽救日本”,而是要把日本从1945年“二战”结束后战败国的地位中“解救”出来,摆脱战后体制对日本内政外交的束缚,使日本重新具有挑战战后亚洲和国际秩序的独立地位和能力(包括军事和行动能力)。换句话说,对安倍等日本极右势力来说,侵略、奴役亚洲各国的二战前那个日本是个“正常国家”,战后放弃战争权利、受战后体系限制的日本是“非正常国家”;日本一定要打破“非正常国家”的限制,恢复战前“正常国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美国的狂躁来自于奥巴马政府执政五年多来建树极少,国内各种日程难以推进,支持率下降;外交多年来一筹莫展,叙利亚问题举棋难定,巴以和谈毫无进展,乌克兰较量屈居下风,国内批评、指责声一片。因此,奥巴马团队一定要在内政外交全无成绩的窘态中找个能显示力量和强势的“亮点”,相比较中东、东欧和俄罗斯而言,中国、亚洲则成为唯一可以施展美国力量的便宜“亮点”,美国既可得分又不担心失去什么。

由于在制约、平衡、“牵制”中国方面有共同利益,因此日美相互配合,一唱一和,看起来很默契,尽管它们在历史等很多方面也有矛盾、分歧。

中国没有选择,必须坚决回击。中国要在各种场合说明日本才是1868年“明治维新”后150年来亚洲的侵略者、破坏者和战争者,而今天的日本对世界公认的这种滔天罪行毫无承认、悔改之意,试图用武力、强力、军力改变战后体制的现状。至于世界范围内的“侵略”、“挑衅”,非美国莫属。远的不说,仅冷战结束23年来,美国就先后对巴拿马、海地、南联盟、索马里、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利比亚等众多主权国家多次采取侵略、攻击、占领等军事打击行动,用武力、强力改变现状,造成世界很多国家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的大量平民伤亡。在冷战结束的最近二十多年内,美国平均每三四年就有一次对外用兵。美国才是二战结束后和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最大的侵略者、挑衅者、破坏者、用武力强力改变现状者,包括1996年派两艘航母编队到台湾附近威胁中国、1999年对中国驻前南联盟使馆的攻击,今天高级军文职官员仍数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

既然日美选择挑衅、对立、对抗,那中国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全国上下都要像我军方那样在各种场合严厉回击日美的攻击、污蔑、对抗和挑衅;要放弃那些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和成果的,过多形式主义的访问、对话、“协商”、“机制”;在朝鲜、伊朗、叙利亚、气候变化、联合国事务等地区和国际问题上,中国要继续根据问题的是非曲折决定立场和行动,没有必要过多考虑美国的意愿和“要求”。要在最短时间内,弥补长期偏重陆地造成的海空力量不足的战略缺陷,尽快提升应对日美在西太平洋海空挑起冲突的能力。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导弹、核武器等战略威慑能力,防止美国对中国更大规模的威胁和讹诈。

中国曾经能在更落后的情况下不屈服于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时的挑衅和威胁,今天和今后就更应具备条件应对美日在东海和南海及西太平洋对中国的挑衅、威胁和攻击。中国必须做扎实、认真、真正、充分的准备。▲(作者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楚树龙)

美国拥有1585枚核弹头超过俄罗斯

2014年07月04日04:35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7月3日电 (记者 张蔚然)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美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为1585枚,比俄罗斯多73枚。

2010年4月,美俄签署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双方需全面交换核武器数量,并允许对方公开非机密数据,自2011年起美方开始定期公布相关数据。

国务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美国拥有1585枚核弹头,包括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弹头和重型轰炸机核弹头。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为1512枚。与一年前相比,美国拥有的核弹头削减69枚,俄罗斯拥有的核弹头多出32枚,但仍比美国少73枚。

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美国拥有778件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比一年前减少14件;俄罗斯拥有498件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比一年前增加6件,但仍比美国少280件。

数据还显示,美国共有952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比一年前减少76件;俄罗斯共有905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比一年前增加5件,但总量仍比美国少47件。

根据美俄达成的协议,两国必须在2018年之前各自将拥有的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弹头和重型轰炸机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550枚,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削减至700件,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减至800件。

根据这一标准,美国仍需全面削减战略武器,俄罗斯只需削减部署和未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及重型轰炸机数量。

俄媒质疑中国核政策:在危险时或主动使用核武

2014年07月23日 16:53环球网



中国秘密修建核潜艇基地 南海成核打击阵地

中国海军新型战略核潜艇的数量一直是一个谜团。春节期间,有网友在三亚亚龙湾南海舰队基地里拍到了3艘停靠的中国海军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从外观上看很有可能是最新的094型核潜艇。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7月23日报道,新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可能成为俄罗斯在同美国平等的基础上,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威慑能力和战略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周围持续激烈的危机过程中,美国、其他北约国家和乌克兰一样在官方层面小心回避核武器和核威慑的问题(如果不算上今年3月24日尤里·季莫申科愚蠢且不负责任的对媒体透露关于此问题的意见)。但是隐蔽的核物质和战略如同当前戏剧化事件的某种背景一样存在着。不深入俄罗斯和美国及其同盟在近十年来的关系史系,特别是在现如今危机下的关系,我们来看看核威慑在当今局势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俄罗斯同西方的新的对抗会如何影响这一角色。

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核威慑

首先,核威慑是50年代初政治学家(主要是美国作家伯纳德·布罗迪和亨利·基辛格)的发明,然后被政治家所接受,然后军事家们开始跟着使用这种说法。从历史上来看,国家总是将自己的军队主要地用于战争。然而军队这种用途经常有着附加作用,用来向对手施加政治压力,迫使对手做什么或者放弃某种行动。在这里威慑的概念基本上没有被添加任何新的东西,要知道在世界上核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大大加强了间接的、作为次要手段使用核武器的作用。

同时需要强调,其实在核武器70年的历史中,核武器的系统或者其某个部分从来都没被用来作为核威慑。他们总是被用来完成具体的作战任务和根据核战争的真实作战计划来摧毁某些特定目标。存在一个反向辩证关系:研制新型核弹头和其载体又促使产生了使用这些武器的新方案或者完成之前战斗任务的更有效的方法。唯一的例外是,为了威慑全世界在1961年进行试验的5800万吨的赫鲁晓夫炸弹,名为“给点厉害瞧瞧”。由于其庞大的整体重量的特征没有被投入军队使用(这枚炸弹无法被放入苏联的任何一架轰炸机的舱室,更不用说被用来战斗了)。

这是核武器的基本悖论:理论上它们被创建且包含着威慑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经常服务于战争的特定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经常进行核武器威慑,使得核战争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即在任何情况下在相互都隐藏着核威慑。这涉及到,例如,在常规战争中为了防止自己国家或者同盟国的失败进行的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观点,同时为避免对手解除武装的打击,预先或者作为回应而运用核武器(由于谎报增加了战争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国际间危机的情况下,核武器都处于高度戒备状况的情况下)。这更加适用于战役战术核武器,用来完成战区的战斗任务,基本上为了防止在常规战争中的失败而被计划首先使用。

事实上所有当今的九个核大国在自己的战争学说中,都以某种开放程度规定首先使用核武器。唯一的例外是中国,无条件地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很多专家对此的看法是,不同于美国和俄罗斯,由于中国核力量的有效性和持久力不足、信息控制系统的不完善,不能保证进行回应攻击。因此,预计中国在有核攻击的高可能性的情况下会计划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样一来,相互核威慑在理论上包含了自我破坏的种子,因而成为核战争的导火索。

在冷战期间已经累积了核武器的巨大库存。根据专家的观点,世界核潜力的最大核能总量在1974年达到了25000兆吨,比1945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多160万倍。而核武器的数量在1985年最高值---68000枚核弹头被布置在军队中。这个巨大的潜力,无疑大大超过了任何合理的、使用武器杀伤对手的居民和毁坏其物资的标准。然而渴望维持克服防御系统的能力、获得给另一方(哪怕是其地面部队)在战略和战役战术上以解除武装的打击的能力成为了扩大核武器库的有力动因。第一个任务成功完成了,而第二个任务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在6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难以完成。这种状况持续到现在,并将持续到可预见的未来。

冷战结束后的20年内核武器的储存在数量上减少了一倍,不论是在俄罗斯和美国的约定的框架内,还是由于这些大国(还有英国和法国)单方面的措施。然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从7个增加到了9个(除了“核五国”之外还有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和南非)。虽然如此,如今核武器库的核能总量仍旧是广岛原子弹的约70000倍,而总数量近10000件,超过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武器总量的90%。因此上述的核威慑的二重性使得其成为防止战争的手段的同时还是触发战争的扳机。乌克兰危机再一次猝不及防的提醒所有人关于这一点,当俄罗斯和北约的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回到真正的政治谈判中。

解除核武器的意识形态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及新世纪的前几年,冷战已经一去不返、世界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包括安全领域。当然,这些年的世界秩序远不能让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满意,特别是美国试图在其领导下实现单极世界主义的那一部分。但是在主要大国关系的所有分歧中占优势的依然是经济和军事政治合作,而不是竞争。

在这个时期,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控制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不扩散和废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重要的协议。最近的一个协议是2010年签订的新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进行了关于共同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会谈。自愿或者强行废除9个国家(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的核武器或者核武器计划。超过40个国家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包括两个核大国(中国和法国)。在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了永久的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文书(除了联合国宪章),只有四个国家没有加入此条约。

上述的趋势同逐步削减核武器以及并入第三核国家进程一起,是以美国/北约、俄罗斯和中国逐步取消互相核威慑作为军事战略关系基础为前提的。关于共同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会谈本身就暗示了俄罗斯和美国之间战略关系的根本性改变,即使谈判双方自己显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继续用上千枚核弹头瞄准对方,但同时合作建设如此完善的、昂贵的和生命攸关的系统,如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或者俄罗斯的航空航天防御系统。这在政治或者军事技术关系上都是无法实现的。

由此得出结论,核威慑已经成为不合时宜的、由于危险性最小而成为最有效的手段,其中包括大国及其盟国间蓄意的核攻击或者使用常规武器进行大规模侵略。同时核威慑对于新型的、真正的威胁,如核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种族和宗教冲突及其带来的毒品流动、跨国犯罪等,毫无益处。

所有这些观点基本上到今天还是有着充分的说服力的。改变的还有:乌克兰危机永久的摧毁了俄罗斯同西方在安全领域扩大合作的希望。核威慑和合作之间的悖论在当前这一刻自己得到了解决: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完全失败、相互之间的核威慑仍旧存在而且可能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从很多表现看冷战重回双方之间。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符合逻辑的,辩证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不同角度的世界都已经重回80年代中期以前的时期,或者更早---20世纪初或者19世纪的地缘政治竞争和领土争夺。

在俄罗斯(不过,同时在俄罗斯以外)许多人都欢迎即将到来的分裂与对抗的世界,这已经不是个秘密。他们非常想念冷战时简单的“黑白”世界,从中联想到自己国家过去的领先地位,联想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地缘政治竞争以及同美国的军备竞争中的英雄成就。然而往往这些在冷战期间工作在俄罗斯的人们,尤其是在冷战后进入政治工作的人们偷偷用历史神话调换了事实、为失去的“世界秩序”感到遗憾。而这“世界秩序”实际上在彻底毁灭的边缘的平衡,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毁灭性的的物质损失。除此之外,新的冷战,如果无法避免,将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冷战,而且在某些方面比之前更糟糕。

新一轮冷战?

美国权威政治家、老战士罗伯特·莱格沃尔德同情俄罗斯,为乌克兰当前的危机感到遗憾。他强调,虽然新一轮冷战将完全不同于原来,它仍旧将有极大的破坏性。不同于之前的冷战,新一轮冷战没有覆盖整个全球体系。世界不再是双极的了,重要地区和关键游戏者,如中国和印度,将会避免介入。但新一轮冷战仍然会对国际体系所有的重要方面有影响。在中断合作和削弱国际安全的问题中,莱格沃尔德突出了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对话、北极能源开发、国际货币基金、欧安组织和联合国改革、调整后苏联空间及其之外的局部冲突。还可以加上为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载体扩散、国际恐怖主义和贩毒、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斗争而进行的协同行动。

在当今极端复杂和多变的国际关系体系中,俄罗斯的立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欧盟以及美国同俄罗斯的关系比它们同中国的关系、他们自己互相之间的关系要更糟糕。这在客观上为他们取得了对莫斯科施加压力的机会。与美国及其在欧洲和太平洋的盟友间关系长期被离间,即使这些关系有着不同的坚固程度。在俄罗斯的西部利亚和远东地区有着庞大中国的威胁,与中国成为朋友必须遵循它的条件。俄罗斯的南边同一些不稳定的国家接壤,这里更多的受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威胁。欧洲部分的邻居,说的好听点,不是完全友好的国家,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克兰、摩尔多瓦、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为代表。还有不是很能预见的伙伴(白俄罗斯)和地缘政治上被孤立的盟友(亚美尼亚)。当然,尽管美国推行新的威慑政策,俄罗斯因其广袤领土、动力资源和军事能力,并不受国际孤立或者外来的直接军事侵略的威胁。但是苏联在1991年前同样也不受威胁,并且它的人口和领土更多更大,生产总值更大、军事实力更强,拥有封闭的国界,更少依赖于世界天然气和石油价格。

中国将有百枚核弹可打美本土 美担忧失去核优势

2014年08月22日 12:32人民网



中国巨浪2潜射导弹可从渤海直接轰平洛杉矶?

美国军迷对中国核武库的发展情况十分关注,最近,一篇名为《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发展》的文章出现在美国的华文论坛上,这篇文章推测和介绍了中国神秘的水下核力量。

近日,美国媒体炒作中国不久前测试两型洲际弹道导弹,还格外强调这两型导弹不仅能够携带核弹头,更可以攻击美国本土。军事专家邵永灵在接受北京电视台《军情解码》栏目采访时表示,美国媒体炒作中国核武器是对中国军事发展前景的一种恐惧,担心中美之间核威慑形成对等关系,从而丧失其在针对中国事务上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美担忧丧失针对中国事务主动权

美国《华盛顿时报》8月7日援引美国官员报道称,中国不久前试射了两枚不同型号的洲际导弹。消息称,根据美国间谍卫星以及其他设在亚洲的情报站确认,这两次试射分别是东风-31A洲际导弹和加固发射井内的东风-5型洲际导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研制弹道导弹最为活跃和深入的国家”,东风31A洲际导弹已经开始部署并且“未来的洲际导弹可能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未来15年内,中国能够打击美国的核弹头数将增加至100枚以上。

邵永灵说,美国如此关注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美俄2010年达成了一项新的核裁军条约,未来要把核弹头减至1550枚,运载工具减至700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发展洲际弹道导弹,让美国觉得中国是逆势而动。中国目前军费开支占GDP比例不到2%,而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到GDP的4%,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中国的军费开支占GDP比例达到美国标准,中国的军事实力就会更加强大,所以美国对中国军事发展前景有种恐惧感。

其次是基于核武器的特殊性。美国常规武器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没必要担心遭到威胁。但核武器比较特殊,它是一种毁灭性武器,无论先进与否,对目标的毁伤水平差距不大。如果其他国家也大力发展核武器,就会使美国军事优势下降,这也是美国不愿让伊朗和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所以,中国核力量若达到了美国核武的四分之一,那么美国在核导弹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都将毫无意义,中美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对等的核威慑关系,从而使美国丧失其针对中国事务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中国不能因“鼓噪声”动摇核武发展

邵永灵表示,针对外媒刻意炒作中国洲际导弹的问题,中方应从两个方面予以应对。首先,中方要向国际社会多做解释说明,表明中方的核政策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不会改变,也不会更改中国自卫防御型核战略;其次,中国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因外界的鼓噪和指手画脚就停止发展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还是有必要的。

相关新闻

美媒称美间谍卫星监视解放军试射洲际导弹 美媒称中国上周接连射东风31A和东风5型洲际导弹 中国洲际导弹威力远超航母 日心虚忧遭受核打击 深度:浅析我东风41洲际导弹 可携带多个滑翔弹头 专家:西方渲染中国洲际导弹威胁是为反导拉预算

美媒披露中国核弹头部署情况 大部分装在东风21上

2014年09月17日 10:37中国新闻网



#p=1">二炮部队上高原发射东风4东风21远程战略导弹

据美国媒体9月8日报道称,中国最近公布了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存在的消息。该导弹的射程似乎有3500公里,是在之前东风-21导弹基础上开发的。

报道称,2007年以来,已有多份关于该导弹的报道,而“东风-26C”导弹似乎已经服役多年。“东风-26C”导弹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的射程可达到位于关岛的美国军事基地。

报道称,中国目前拥有400多枚核弹头,其中大部分都被安装在弹道导弹上,但只有几十枚弹道导弹射程可达美国。中国核弹头大多数被安装在东风-21导弹上,而它将被东风-26C所替代。一般情况下,核弹头是分开储存,只有在实际使用或偶尔进行训练时才会配装到导弹上。

2009年,中国宣布其核武器弹道导弹并没有瞄准任何国家。同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拒绝透露其核武器导弹瞄准哪个国家。

美俄核弹头数量基本持平 均回升至1600枚以上

2014年10月03日06:28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10月2日电 (记者 刁海洋)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美国与俄罗斯各自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基本持平,分别为1642枚和1643枚。两国所持核弹头数量较6个月前均有所回升。

美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美国拥有1642枚核弹头,其中包括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弹头和重型轰炸机核弹头,总量比半年前增加57枚。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增加了131枚,达到1643枚。

两国在已部署的核武器运载工具数量上也有所增加。数据显示,美国部署了794件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俄罗斯部署的运载工具达到528件。而在核武器运载工具总量上,美国从3月份的952件削减到912件,俄罗斯在905件的基础上增加6件。

2010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版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双方需全面交换核武器数量,并允许对方公开非机密数据。条约规定,两国必须按步骤把自身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550枚,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数量削减至700件,部署和未部署的运载工具总量减至800件。

由于“冷战”等原因,美国和苏联曾在上世纪展开军备竞赛,两国均拥有大量包括核弹头在内的进攻性战略武器。1991年7月,美苏签署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1993年1月,美国和俄罗斯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图集(24张):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62085_32182.html#p=1



美国推测的我国几种陆基部署的弹道导弹的打击半径。可以看到除了南美洲之外,全球大部分地区均在东风-5A和东风-31A两种射程破万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美媒:中国核弹头超400枚 东风31覆盖美大部分

2014年10月31日 08:49环球网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0月29日报道,9月25日,在过去三个月里,中国第二次试射了一枚新型东风-31B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0000千米。东风-31B型是东风-31A导弹的小幅升级版。二十年来,中国一直为研制一款可与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相媲美的导弹而努力,这正是中国为此做出的努力之一。

美媒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列装东风-31导弹。直到2000年,东风-31导弹才首次试射成功。据信这种导弹配备可靠而精确的制导系统,而且还加装有携带三枚50千吨当量弹头。目前中国仅现役有约十几枚东风-31导弹,另外其还列装有约十几枚东风-31A型导弹,以及数量不断增加的东风-31B型导弹。

美媒提到,东风-31是中国首款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0千米,与美制“民兵I”型导弹大致相当,这种导弹于1962年列装,重约30吨,射程为9900千米。东风-31导弹重约41吨,长20米,直径2.25米。机动型东风-31导弹可以停放在那些能够在青海省卫星图片上看到的“偏僻地方的停车场”。这些卫星图片显示,东风-31导弹加装在垂直起竖发射车上。与使用发射井相比,沿偏远地区高速公路移动的发射车更加安全。后来,改良版东风-31A导弹诞生,这种导弹可发射多弹头,而且射程更远,打击范围可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

美媒提到,据信中国拥有超过400枚核弹头,多数由弹道导弹携带。其中只有少数导弹能够打到美国。其中包括老一代(可能即将退役)的东风-5导弹,以及新一代的东风-31A/B和东风-41导弹。通常情况下,核弹头都会与导弹分开存储,只有在实际使用或偶尔进行训练时才会配装到导弹上。2009年,中国宣布其核武器弹道导弹并没有瞄准任何国家。

报道称,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约有二十多枚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在役,这种导弹能够打到美国。不过,由于可靠性和维护问题,这些导弹中没有多少是可以使用的。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了18枚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导弹。这些导弹的部署是为了对付朝鲜导弹,但也可以摧毁大多数中国射向美国西部地区的导弹。因此,中国自称其导弹并不针对任何国家是有道理的。毕竟现代制导系统可以很快(不到一个小时)设定一个新目标,所以通常情况下,导弹中没有有关目标的信息并没有什么关系。

东风-5导弹正在被固体燃料东风-41取代,这种导弹可由特制卡车移动、竖起并发射。东风-5导弹射程达15000千米,能够打击美国全境。这款导弹明显与美国36吨“民兵III”导弹相似,后者设计于上世纪60年代,但自当时至今已历经多次升级。

中国成功研聚龙一号装置 对核武器研究意义极大

2014年10月17日 10:52环球网



聚龙一号装置放电瞬间

2013年10月10日上午,在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聚龙一号装置实验主控制厅中,墙上6米长、2米高的大屏幕分区域显示着监控画面和复杂的技术参数。操作台前,一排身穿白褂的科研人员,熟练而准确地操作着电脑,报送着各系统的状态。成果鉴定委员会的10位院士、5位专家目光如炬,紧盯屏幕上每一次数字的跳动。

“触发!”实验负责人丰树平的一声令下,伴随着低沉的闷响和大地的震动,在与控制厅相隔不远的试验大厅中,数十道紫色的电蛇猛然划破空间,自曲折蜿蜒中迸射出刺目的炽烈光芒——24路强大的电能分别沿12个方向,从五千立方米的空间压缩汇聚于仅数个立方厘米的中心靶区,将100秒内存储的数百万焦耳电能在亿分之一秒内辐射出来,产生能量数十万焦耳、功率数十万亿瓦(瞬时功率相当于数倍的全球电网功率)的软X射线!测试厅的记录仪器准确记录下亿分之一秒内的相关技术参数和瞬态图像,呈现于示波器和计算机的屏幕上。

这就是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达世界一流水平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英文简称PTS)装置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场景。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聚龙一号建设项目提出了有特色的超高功率多路汇流装置总体设计方案,突破了多路太瓦量级电脉冲的纳秒级精确时间控制、超高功率脉冲的产生和传输与汇聚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多路并联超高功率脉冲装置,在负载上实现了峰值近千万安培、前沿约千万分之一秒的电流输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

这一台在我国核武器研究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学实验装置的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独立掌握数十万亿瓦级超高功率脉冲加速器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国家,是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决策

直面挑战 迎难而上

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是我国唯一从事核武器研制生产的综合性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是中物院下属的第一研究所,主要从事核武器研制、高新技术武器研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伴随着1996年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签署,如何在实验室条件下,创造出接近核武器爆炸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压、高密度、强辐射条件,成为新时期核武器研究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脉冲功率技术是以电能为基础,通过对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压缩,并在特定负载上快速释放,获得极高的功率输出的一门实验科学,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极端高温、高压、高密度、强辐射条件的有效手段。我国脉冲功率技术研究的先驱、老一辈科学家王淦昌院士曾经指出:“高功率脉冲技术是当代高科技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采用超高功率脉冲装置驱动柱形金属丝阵负载,使其气化并向轴心箍缩(即Z箍缩),能产生极强的X射线辐射,可以用来研究核武器中的辐射输运和聚变点火等问题,同时在惯性约束聚变、辐射效应、天体物理等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近几十年来,由于军事应用需求的强烈牵引,高功率脉冲技术成为主要的有核国家研究的焦点,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超大脉冲功率装置,典型的Z箍缩研究装置有土星装置和ZR装置,俄罗斯也先后建成S-300和Angara-5-1装置。与之相比,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为适应新时期核武器研究的需要,必须拥有具备足够驱动能力的综合实验平台,以此为基础加强精密物理实验设计、高精度多物理量诊断测试、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经过精心论证,上世纪末,中物院启动了大型多路超高功率脉冲装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对已有平台进行技术改造,开始了原理探索及关键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世纪初,中物院向国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发展计划建议,其中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研制Z箍缩初级试验平台——聚龙一号并开展相应的物理实验研究。

2004年,国家批复中物院正式启动相关工作,装置的技术指标确定为输出电流八百万至一千万安培,电流脉冲上升时间小于千万分之一秒,功率超过20万亿瓦。这样的装置系统极为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非常高,国内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材料、设计、加工等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使得中物院人毅然接受挑战,迎难而上、昂首前行。自2001年起,任务承担单位流体物理研究所开展了周密的立项论证工作,丁伯南、彭先觉等院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亲临一线,了解项目的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院内外老专家组成了顶尖专家团队,就装置技术路线和关键部件研制进行激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流体物理研究所集中科研精英成立论证报告编写组和预研攻关小组,从国外有限公开的资料中收集、提炼相关信息,结合中物院的具体要求,对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多次召开大范围深层次专题研讨会,技术资料、设想方案、加工图纸堆满了研究人员的文件柜。预研小组成员随后开展了场畸变开关、激光触发多级开关、马克斯发生器模块研制等大量预研工作,开展了上百次的论证研究,探索突破关键技术的途径。通过细致地进行物理分析、精确地验证计算参数、周密地考虑模型设计,取得了激光同步触发系统、场畸变气体开关、磁绝缘传输线,以及测试诊断系统研制的重大突破,为装置立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聚龙一号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中,同步触发方案是其“灵魂”之所在。这是由于电流巨大,聚龙一号装置需由24路超高功率脉冲功率装置并联而成,每一路能量的释放由一个激光触发开关控制。为保证开关动作的一致性,激光实际出光时间与设定值的误差不能超过两亿分之一秒。如果将从电容器充电开始到最后能量释放完成的时间(约100秒)放大展宽至一千年,那么上述时间误差仅相当于1.5秒,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实现这一技术指标,必须设计出完善的激光触发开关同步触发方案。

当时,美国Z装置是采用一台能量很大的激光器,分为36路激光去触发36个开关。如果直接借鉴美国的经验,技术风险会降低很多,但是该方案对激光器能量要求高、光路极其复杂、稳定性不高。

2005年,项目负责人邓建军研究员、脉冲功率研究室主任谢卫平研究员带领团队结合装置研制特点,原创性地提出了采用12台激光器、每台激光器触发两个开关的技术路线,这样既能保证开关触发的同步性,触发光路也极为简化,原理上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同时具备维护和运行效率高的特点。

由于国际上毫无先例,当时这方案甫一提出,受到了国内部分相关专家的质疑。在激光触发方案专题论证咨询会上,国内从事激光器研究的权威专家认为,国内尚无满足要求的激光器,而且按照这种激光器的常规的控制方式和水平,出光时间要达到所需的精度几乎是不现实的。

面对诸多质疑,邓建军率领项目组在开展了大量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方案和验证性样机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细致论证,证实了该方案可行性,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在随后2006年的首届亚欧脉冲功率会议上,聚龙一号项目团队交流了激光开关的技术方案,引起了美方的高度重视。2007年,美国圣地亚实验室Z装置升级完成,其激光开关的触发方案也改为由36台小激光器触发,再次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先进性。

总体技术方案既定,标志着聚龙一号装置研制的大幕正式拉开。这将是漫长的远征,在这条路上将会有激流险滩般的高歌猛进,也会有深山峡谷般的跌宕起伏。然众志成城何惧艰难险阻,且看沧海横流英雄聚、云起龙骧写豪情!流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汇聚成为无坚不摧的洪流!

成就

汇聚能量 绽放异彩

凝众人之智,聚集体之力,终于换来了龙腾九霄!2012年3月,聚龙一号装置整机安装工作全部结束。直径约33米、高度近7米的聚龙一号装置傲然矗立。它由储能系统、脉冲形成与传输系统、电流汇聚系统、物理负载系统和辅助系统等组成,包含了1440台脉冲电容器、720个场畸变开关、24台激光触发气体开关、12台高性能激光器。

2013年6月,由国内加速器、脉冲功率技术和等离子体物理专家组成的测试组,对聚龙一号装置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驱动箔套筒负载条件下,装置输出了近千万安培峰值电流;在钨丝阵Z箍缩负载条件下,装置输出了九百万安培峰值电流,X射线辐射产额达590千焦耳,X射线峰值辐射功率达到47万亿瓦。装置输出电流的水平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神兵在手,且看我剑指苍穹!邓建军、谢卫平等针对聚龙一号的性能特点,配合当前的研究重点内容,对测试实验和物理实验进行了统筹策划。通过以聚龙一号这一大型多路并联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装置为加载平台,在长脉冲和短脉冲两种工作模式下,驱动不同类型的物理负载,产生超高压、超高温、强辐射、强磁场等极端物理环境,进一步深入开展强X射线辐射源相关物理研究、脉冲功率驱动的聚变科学与技术研究、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及探索。

在所开展的七百万至九百万安培电流驱动水平下的丝阵等离子体内爆物理实验中,科研人员在国内首次获得了功率大于50万亿瓦、能量大于500千焦的X光辐射,以及清晰的丝阵内爆图像。在五百万至七百万安培长脉冲电流驱动下的磁驱动准等熵压缩物理实验研究中,超高速飞片发射达到的峰值速度约每秒11.5公里,获得了达到120万大气压的峰值磁压力,这是目前国内脉冲功率技术领域所能获取准等熵压力的最高值。此外还开展了多路超高功率脉冲装置分时放电技术、高功率密度能量传输与汇聚等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实验研究。截至2014年6月,经过共计120余次实验的历练,不仅充分证明了聚龙一号装置能够产生瞬间功率高达数十万亿瓦、温度数百万度的X射线辐射,也可以产生高达数百万大气压的加载压力,同时利用该装置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Z箍缩物理实验结果。

2013年10月10日,聚龙一号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这一项目的建设,为该技术领域新概念和长远发展方向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2014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41届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会议暨第20届国际高功率离子束学术会议上,邓建军受大会组委会邀请,作了题为“Overview of pulsed power researches at CAEP(中物院脉冲功率技术研究概述)”的全体大会特邀报告。报告对中物院在脉冲功率科学领域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对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进行了交流,引起了国际上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赞誉,美、俄、法等国的参会专家纷纷表达了想与我国合作开展研究的意愿。

聚龙一号项目的成功,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核武器科学技术研究实验设施的重大进展,将对核武器物理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将为聚变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重重难关造就了一支素质良好、善于协同攻关、能打硬仗的队伍,在科研管理、装置设计、物理实验技术、理论和数值模拟、负载及靶的制备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底蕴。

未来,在超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大舞台上,且看中国人的矫然身姿!

突破

凝智聚力 自主创新

聚龙一号装置庞大繁杂而又极为精密,各个部分环环相扣、丝丝相关,需攻克的单元技术难关高达数十项之多,其中有多项技术是世界级难题。

在几乎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过程中,邓建军、谢卫平等人精心筹划、积极协调技术攻关和装置建设,并亲力亲为,坚持参加项目组重要的技术讨论并果断决策;项目组核心攻关团队成员丰树平研究员、王勐研究员、李洪涛研究员、宋盛义研究员、何安副研究员、卫兵高级工程师和分系统负责人与成员一起凭借敏锐物理嗅觉在迷雾中探寻规律,在脑力极度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火花,终于铸就了一个个单元项目的成功。

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是控制聚龙一号装置中能量在约亿分之一秒内释放的“闸门”,作为核心的可控超高功率活性元件,关系到装置的总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开关还需具有耐压高(5百万伏)、导通电流大(近百万安培)、导通电感电阻小、触发延迟和抖动小、可靠性高、使用范围大等特点。王淦昌院士曾认为,应用激光开关实现多路装置同步放电是脉冲功率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在2002年对其进行论证的时候,国际上仅美国拥有这一研制技术,且在不断地摸索改进中。

高峰险阻,唯勇者至!面对这一难题,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李洪涛带领的攻关小组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探索中前行。他们在物理机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系统检验三个阶段,通过反复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探究着其中极细微、深入的物理规律,获取了大量基础物理数据。

在开关间隙电压的匀场设计方面,他们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现场考察,汲取他人的研究精华;在综合考虑装置特点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提出了钳位环技术,针对这一技术方案开展了多次计算和模拟实验以验证其有效性。这一方案在后续的实验中被证实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经过不懈努力,李洪涛等人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触发时间误差小于五亿分之一秒的5百万伏低抖动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开关的击穿时延分散性与一致性等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2006年由流体物理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亚欧脉冲功率会议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斯米尔诺夫和美国圣地亚实验室激光开关负责人对该开关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主动找到邓建军表达了开展合作研究的愿望。

磁绝缘传输线可称为装置的“命脉”。沿磁绝缘传输线的传输方向,电磁场强度及功率密度急剧升高,对其物理参数设置、部件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及加工制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像这种参数等级的磁绝缘技术在国外应用仅十来年的历史,在国内更无先例。因此,磁绝缘传输线从设计、制造、安装到测试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设计过程中,宋盛义攻关小组结合装置磁绝缘传输线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设计、实验验证等深入细致的工作,从公式推导、程序编制、参数优化,到模拟结果验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成功完成磁绝缘传输线电路模拟计算模型的自主研发,为参数设计奠定了基础。

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他们针对装置磁绝缘传输线的多层圆盘锥大型腔体结构,在国际同类装置中首次采用了大锥角、高阻抗等新的设计思路,成功解决了靶区物理测试困难的问题。

磁绝缘传输线的安装与测试是技术含量颇高的大工程,涉及上百个组装件,材料、形状、重量及安装要求千差万别,单件重量大到吨级、小到公斤级,有的几米尺寸的大型件组装配合精度甚至要求达到0.2毫米,从吊装设备到配合工装均有特殊要求。安装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对吊装设计、装配流程、配合工艺等每个步骤、每道工序控制十分严格。

精确的物理设计、周到的工艺设计和完备的预案,使得磁绝缘传输线一次安装成功,首次通电即获得了理想的工作状态,这对我国的超高功率密度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聚龙装置的每一个分系统,都是其发挥强大作用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研人员们历经次次挫折与成功,倾洒无数心血与汗水,他们的智慧之光在一项项创新性成就中闪烁:6项独创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多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5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

中国核武是其大国保障 让美不敢轻举妄动

2014年11月28日 08:27环球时报

“中国拥有多少核弹头才能保障国家安全?才能让对手不敢对中国动手?”这是中国网民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人关心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外界总对中国核武的“质和量”妄加猜测。最近一次是11月19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渲染“未来15年,中国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很有可能超过100枚”。今年初,也有俄罗斯学者夸张地说中国要部署(高戒备)600个核弹头载体才能在安全问题上“别无选择”。但从更多外媒报道、智库访谈和中俄专家的分析中,《环球时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模糊的数据”:为保障中国和平崛起不受他国核武器威胁,中国核弹数量应处在英法两个中等核武国家与俄美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说它模糊,是因为拥有四五千枚核弹的俄美与拥有两三百枚核弹的英法,两者相差太悬殊。还是《简氏防务周刊》的分析人士说得相对客观:“中国的核武力量日趋科技尖端化,求精不求多。中国某种核弹头超过100枚就会让美国紧张的分析已经太老套。”

谈到不同智库或机构得出的对核武器数量的不同统计,哈迪表示,《简氏防务周刊》与国际同行的答案不完全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机构掌握的数据来源不一致。至于简氏是采取哪些数据资源,他拒绝透露详情。但哈迪强调的是,中国拥有的核武力量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且多数欧洲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核武力量主要在亚太地区发挥震慑作用,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难成为假想的、在核战中与中国对阵的国家。

哈迪认为,局外人很难知道中国如何强化核武器,中国网民关心“拥有多少核弹头才能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或许只有中国有答案,而中国也需要在环顾国际环境之后,才能给出答案。在《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安全问题专家认为:“中国永远不会和'核大国’比数量、比规模,但必须可靠、有效。未来确保国家安全,中国核武器数量应不少于或略超过中等核武国家。”

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有限的核武器”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重要保障。“俄罗斯之声”10月17日在报道“中国参加核裁军有助全球安全”时称,“对于中国来说,拥有有限的核武器,可以制止美国介入可能的台海冲突”。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10月20日报道,为保障中国和平崛起不受他国核武器威胁,中国也适当提高了核弹头的数量,“中国拥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和核反击能力,这些力量成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最重要保障,从而让美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今年1月27日,“俄罗斯之声”网站在题为“中国的核武器和亚洲形势”的文章中,援引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的话说,美国发展反导系统以及建立全球常规快速精确打击体系让中国除提高战略核武器的“质和量”外别无选择。卡申先是夸张地说,中国在未来10年中可能会部署至少600个核弹头载体。接着,他又表示,如果此前中国与英法这样的中等核国家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那么以后它就会处在英法与俄美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他说,中国核潜力的急剧上升将迫使美国重新审视提供给亚洲盟友的安全保障。如果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所面临的不仅是丢掉几座城市,而是彻底的灭顶之灾。卡申强调,中国从来不谋求与美国核武库的对等地位,只是努力确保适当的战略威慑手段,保障本国核力量在一旦遭到核打击后能够生存,能够实施反击。

《环球时报》记者无法确认日本记者加藤阳一与中国安全问题专家是否就“中国该有多少核弹头才能确保安全”的话题有过深入交流,但他在文章中写道:“如果我问中国专家,中国为何寻求增强核实力,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美日韩部署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以及美国发展意在于1小时内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的全球常规快速精确打击体系,使中国感到其核威慑力或将被此类设施严重削弱甚至被完全消除的威胁。因此,在中国的专家们看来,对策是发展本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和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从纯粹的战术层面上,我能理解中国的关切和举措。”

但在俄《专家》周刊今年1月19日相关文章中,拥有另一个头衔“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卡申认为,“中国战略核力量还无法威慑美国,一旦发生真正的核战争,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这就是现实”。卡申认为:“中国首个真正具有核遏制能力的导弹是'东风-31-A’,是唯一有望经受住美国的首次核打击并摧毁美国太平洋海岸城市的导弹,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

“中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原子弹试验获得成功,迫使美国陷于不能无视中国的状态。”“中国核试验是对以美苏为中心的、固定化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破坏,把世界大快步推向多极化。”这些是半个世纪前国际媒体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的主调。即使当时日本国内对中国的核试验有不少“抗议”声,甚至刚举行一周的东京奥运会增添了一层“紧迫感”,但共同社1964年10月18日的电文同样认为:“中国的核试验,不亚于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局面的苏联核试验,它对世界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外务省官员承认,进入排外的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很难再把“共产党中国”排除出国际大家庭。《读卖新闻》在题为“激动的世界和日本”的社论说:“赫鲁晓夫下台、中国的核试验、英国工党的胜利,这些相继发生的不寻常的变化,是战后国际政治划时代的重要事件。”《瑞典日报》说:“中国在赫鲁晓夫下台后立刻爆炸原子弹是一个讽刺。”合众国际社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军事技术中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美国《国民前卫》周刊1964年10月31日在谈到中国核武器的影响时表示:“中国此举不仅是警告华盛顿,也是警告东京,“东京正在美国的压力下成为美国空军和潜艇的正式核基地,在苏联和中国现在都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只有至少严守核中立政策才能有把握逃避核战火。”“俄罗斯之声”2012年2月进行过“美国上世纪60年代曾想把中国核武器项目扼杀在摇篮里,但怕引发世界大战最终放弃”的报道。文章最后说,“果不其然,中国虽然拥有了原子弹,却没有引发世界核战争”。

俄《独立军事评论》今年5月评论说,尽管中国的核力量远远落后于俄美两国,但它在所有核国家中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的原则是拥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还有国际学者认为,“中国的核武器库相比美俄来说,太小太单一,警戒状态过低”,但事实证明,中国的核政策非常有效和巧妙。日本“海国防卫日志”网站去年3月5日称,近20年来,中国战略级弹道导弹的制造尚未达到量产,而且一直控制核武数量的增加,“中国的核武器之所以未对美国的大城市构成核报复攻击能力,是因为中国一直将核武能力控制在最低程度”。

英国民间研究机构“核消除运动”主席凯特·哈德森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并没有因为拥有核武器而在外交和国防政策上去威胁世界,同时中国也没有和其他核国家结成所谓的军事同盟,用手中的核武器去要挟获取地区利益。相反,中国作为一个核大国却常常面对一些无核国家的挑衅,从道理上这似乎令人无法理解。哈德森强调,中国所表现的姿态,恰好是一个核国家所应当具备的。他希望,中国在核裁军问题上,继续发挥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上施加更多压力,让相关国家彻底放弃靠拥有核武器而成为地区强势国家的幻想。

解析中国核力量问题:多少颗才够保护国家安全

2014年11月30日 11:31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丁雨晴 柳玉鹏】“中国拥有多少核弹头才能保障国家安全?才能让对手不敢对中国动手?”这是中国网民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人关心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外界总对中国核武的“质和量”妄加猜测。

最近一次是11月19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渲染“未来15年,中国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很有可能超过100枚”。今年初,也有俄罗斯学者夸张地说中国要部署(高戒备)600个核弹头载体才能在安全问题上“别无选择”。但从更多外媒报道、智库访谈和中俄专家的分析中,《环球时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模糊的数据”:为保障中国和平崛起不受他国核武器威胁,中国核弹数量应处在英法两个中等核武国家与俄美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说它模糊,是因为拥有四五千枚核弹的俄美与拥有两三百枚核弹的英法,两者相差太悬殊。还是《简氏防务周刊》的分析人士说得相对客观:“中国的核武力量日趋科技尖端化,求精不求多。中国某种核弹头超过100枚就会让美国紧张的分析已经太老套。”

美渲染中国打到美国的核弹头将超过100枚

11月19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度国会报告称,中国将在未来10年对美国西太平洋的所有军队、基地和资产构成威胁。报告渲染说,中国或许故意掩藏其核努力和拥有的更多核弹头储备,此外,中国的核潜艇、正在试验的“东风-41”弹道导弹等都已引起美国的担心。20日,美国“商业内幕”网以“中国核武器正在变得更大和更具破坏力”为题评论称,该报告表示,中国正以极快速度提高其核战和太空战能力。2013年,五角大楼估计,北京的核武器库约有50至75枚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核导弹,而在未来15年内,该数量将很有可能超过100枚。

“未来15年,中国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核导弹数量很有可能超过100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报告给出的这个数据连日来也被俄罗斯《观点报》等多国媒体转引。

《简氏防务周刊》亚太事务主编詹姆斯·哈迪11月2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中国(某种)核弹头超过100枚就会让美国感到紧张,这样的分析已经太老套。因为在去核化的大背景下,核武发展只能是求精而不是求多。”但哈迪还是分析说,如果中国的核武力量都布局在陆地,美国未必会很担心,因为那是一种传统的核武布局。事实是,中国已将自身的核武力量多空间设置,对此美国不能不担心。

据哈迪介绍,简氏正着手出台新的中国核武发展报告,但他的观点是,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的核武力量日趋科技尖端化,求精不求多。哈迪说,中国试射的“东风-41”重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等新型核武器无疑已具备相当强的能力,《简氏防务周刊》认为,尽管对于中国的核武库存量,美国与中国有不同的说法,但美国对中国向更多领域发展核武能力,的确感到担心。

中国核武器数量应不少于或略超过英法

哈迪认为,局外人很难知道中国如何强化核武器,中国网民关心“拥有多少核弹头才能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或许只有中国有答案,而中国也需要在环顾国际环境之后,才能给出答案。在《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安全问题专家认为:“中国永远不会和'核大国’比数量、比规模,但必须可靠、有效。未来确保国家安全,中国核武器数量应不少于或略超过中等核武国家。”

相似说法在俄罗斯学者中也有。今年1月27日,“俄罗斯之声”网站在题为“中国的核武器和亚洲形势”的文章中,援引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的话说,美国发展反导系统以及建立全球常规快速精确打击体系让中国除提高战略核武器的“质和量”外别无选择。卡申先是夸张地说,中国在未来10年中可能会部署至少600个核弹头载体。接着,他又表示,如果此前中国与英法这样的中等核国家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那么以后它就会处在英法与俄美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他说,中国核潜力的急剧上升将迫使美国重新审视提供给亚洲盟友的安全保障。如果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所面临的不仅是丢掉几座城市,而是彻底的灭顶之灾。卡申强调,中国从来不谋求与美国核武库的对等地位,只是努力确保适当的战略威慑手段,保障本国核力量在一旦遭到核打击后能够生存,能够实施反击。

但在俄《专家》周刊今年1月19日相关文章中,拥有另一个头衔“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卡申认为,“中国战略核力量还无法威慑美国,一旦发生真正的核战争,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这就是现实”。卡申认为:“中国首个真正具有核遏制能力的导弹是'东风-31-A’,是唯一有望经受住美国的首次核打击并摧毁美国太平洋海岸城市的导弹,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

外界渲染中国核力量,并赞赏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11月,可以说是美国舆论集中猜测中国有多少核弹头的一个月。10日,《洛杉矶时报》援引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科学家联盟的数据称,“美俄仍维持着最大规模的核武器库,分别拥有4804枚和4300枚核弹头,然后是法国300枚、中国250枚、英国225枚”。20日,美国保守媒体《自由灯塔》称:“中国的战略家将美国视为首要威胁。中国核实力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变得更具杀伤力,但有关战略武器项目的细节仍是北京的保密信息,显而易见的是,作为产生战略模糊性政策的一部分,中国从未透露过有关核实力的数据。”25日,曾在五角大楼工作过的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在《纽约时报》撰文称,鉴于中朝俄一直使核武器库现代化,“美国切忌忽略自身核武器”发展。

近年来,外界对俄美等国拥有核武器数量的猜测五花八门,很多时候,一些国家公布的数量也在变化中,很难有个准确的数据。今年4月29日,美国负责国际安全和不扩散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特里曼宣布美国最新核武器储备情况时称,“截至2013年9月30日,美国核弹头储量为4804枚”(其中作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1790枚)。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俄约有4500枚核弹头,其中部署1666枚。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美俄战略武器交换信息显示,美俄两国核武器总数仍占全球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据俄《独立报》称,今年3月美俄关系紧张时,俄组织过核战演练。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11月21日刊登从事国家安全事务报道的资深记者加藤阳一的文章称,中国仍在扩大其核武器库并发展新的运载体系。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6月份发布的年度数据,在5个公认的合法拥核国家中(美俄法英中),中国是唯一仍在增加核弹头数量的国家,从2012年的240枚增至2013年的250枚。加藤阳一认为,若250枚的数据是准确的,中国的核弹头储量仅占全世界核弹头总量的1.5%。

针对外媒对中国核武器的种种报道和猜测,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杨承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猜测完全是为渲染“中国威胁论”进行的毫无根据的炒作。他说,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武器要更新,方针是少而精。'少’是数量,'精’是一代代提高。量不要求大,有吓人的力量”。这些经典名言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核力量规模在5个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核国家中始终保持在最低、最小的范围内。杨承军说,多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和“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而在该问题上,某些西方有核国家却一直奉行“先发制人”的核政策,并把核武器及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到本土之外,在大肆宣传核裁军的同时,仍在不断提升核武器质量和实战水平。

中国的核关切与举措得到外界理解

谈到不同智库或机构得出的对核武器数量的不同统计,哈迪表示,《简氏防务周刊》与国际同行的答案不完全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机构掌握的数据来源不一致。至于简氏是采取哪些数据资源,他拒绝透露详情。但哈迪强调的是,中国拥有的核武力量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且多数欧洲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核武力量主要在亚太地区发挥震慑作用,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难成为假想的、在核战中与中国对阵的国家。

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有限的核武器”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重要保障。“俄罗斯之声”10月17日在报道“中国参加核裁军有助全球安全”时称,“对于中国来说,拥有有限的核武器,可以制止美国介入可能的台海冲突”。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10月20日报道,为保障中国和平崛起不受他国核武器威胁,中国也适当提高了核弹头的数量,“中国拥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和核反击能力,这些力量成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最重要保障,从而让美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环球时报》记者无法确认日本记者加藤阳一与中国安全问题专家是否就“中国该有多少核弹头才能确保安全”的话题有过深入交流,但他在文章中写道:“如果我问中国专家,中国为何寻求增强核实力,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美日韩部署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以及美国发展意在于1小时内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的全球常规快速精确打击体系,使中国感到其核威慑力或将被此类设施严重削弱甚至被完全消除的威胁。因此,在中国的专家们看来,对策是发展本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和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从纯粹的战术层面上,我能理解中国的关切和举措。”

相关新闻

中国成功研聚龙一号装置 对核武器研究意义极大 深度:解析中国东风31洲际导弹 可载100万吨级核武器 俄媒:巴基斯坦部署海基核武器 令中国无安全感 日舆论:想要和中国对阵必须有核武器 还需航母 港媒:中国部署东风41或令美支持日本发展核武器

外媒:中国核弹头都在地下可能有2000枚

2014年12月07日07:26 参考消息



资料图片:东风-31A导弹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国防部国际条约管理局前局长叶夫根尼·布任斯基中将认为,美国发展全球反导系统对美国本身也很危险,因为它破坏战略稳定性,并挑唆其它国家在进攻性武器方面进行竞赛,包括俄罗斯和中国。

俄新网12月4日报道称,早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年一度的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继续发展战略反导系统不仅威胁俄罗斯和欧洲国家,也威胁美国本土,因为这让人产生坚不可摧的危险幻觉。

他解释说,美国构建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由数个部分组成:欧洲、亚太、中东等部分,这破坏战略稳定性。

他在评论总统声明时对俄新社说:“为什么总统表示这对美国本土也很危险,因为它动摇战略稳定性,他们破坏稳定性并挑起其他国家在进攻性武器方面进行竞赛。这就像两个角斗士:如果一个角斗士有了盾牌,第二个角斗士应该怎么办呢?或者把剑造的长一倍,或者也弄一面盾牌。”

他解释说,由于成本昂贵,国土面积太大,“我们不会打造盾牌,但我们被迫走上发展新型克服反导系统武器和制造新型弹头的道路”。

他补充说:“就算这不是军备竞赛,但这是技术竞赛。美国试图自卫,而我们完善进攻型装备。正如我们的军人和设计师表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突破系统,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对它们来说都不可怕。”

布任斯基说,没有人相信,美国耗资数千亿美元是为了防御来自伊朗的袭击,“拦截2-3枚伊朗没有、也未必会拥有的假设导弹”。

他最后说:“很自然,这一切都指向我们和中国。我们完善突破系统,中国大概也在致力于此。鉴于中国的进攻型武器计划是全封闭的,谁也不知道他们拥有多少枚弹头,同时以他们拥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目前外界认为他们大概拥有200枚,20年前他们就已经拥有这个数量,可能他们现在已经有2000枚,这个谁也不知道,他们的一切都在地下。他们能够增加弹头数量及其载体,以至于超过美国人和我们的数量。因此,美国破坏战略稳定性的做法对美国也很危险。”

俄称中国核武急剧加强已对美俄构成现实威胁

2014年12月13日 11:02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12月11日报道,近期中国战略核力量确确实实在以极高的速度发展,中国核武库将在历史上首次能够承受第一波打击的灭顶之灾。美国军事分析师的这种评价令五角大楼胆战心惊,彻底改变了美国对中国核项目的态度。

美国专家指出,中国最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准备在今年年底前出海巡逻,它将携带能够打到美国沿岸的海基洲际弹道导弹,从而使中国首次得到可靠的海基核威慑手段。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尼古拉斯-贾科梅蒂表示,中国核武库将在历史上首次不会遭到第一波打击的灭顶之灾,这也是中国为拥有确保实施核反击的能力必须要走的最后一步。

美国国会收到的相关报告指出,现在不可能确定中国现拥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弹头的准确数量,因为中国核项目机密性较强。目前五角大楼掌握的有关中国核武库的最新情报源自2006年的数据。

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的消息,现在美国企图查明中国用来储存核武器的地下隧道的长度,以及核弹头的数量。奥巴马不久前签署法案,要求制订国家安全新战略。美国战略司令部据此提交了有关中国地下“核长城”的报道,探讨美军使用常规和核力量摧毁这些地下隧道,消灭中国核武器的可能性问题。

美国根据太空拍摄的图片判断中国新型核潜艇的相关情况。根据太空侦察情报,中国新型核潜艇为094型“晋”级,这艘潜艇停靠在大连附近小平岛时被美国卫星拍摄。从其外形来看,带有先进的核潜艇导弹发射井防护罩,不由让人想起俄罗斯667BDRM“海豚”级(北约名为“德尔塔-IV”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据悉,中国第一艘094型核潜艇从2004年开始启用,主要用于替代092型“夏”级核潜艇。

根据公开渠道不完全数据,目前中国海军战斗序列中共有57艘潜艇,其中包括1艘“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5艘“汉”级潜艇、4艘“基洛”级(俄罗斯636型)攻击潜艇、7艘“宋”级潜艇、18艘“明”级潜艇、22艘苏联“罗密欧”(641型)R级潜艇。另外,北京还从俄罗斯订购了8艘887型改进型“基洛”级(“华沙女人”级)潜艇。

中国潜艇部队的现代化令美国军方恐慌不已,后者在最新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指出中国潜艇建设应当迫使五角大楼加速增强美国的反潜作战能力。由于反潜防御专用舰艇、飞机和直升机数量的减少,美军的反潜能力已经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美国认为,中国094型核潜艇能够携带16枚“巨浪-2”弹道导弹,其射程可达8000-12000公里。据称,这种导弹是中国最新型陆基战略导弹“东风-31”的潜射版。

负责研究核武器发展和使用后果的俄罗斯国防部第4研究所原所长德沃尔金表示,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像美国和俄罗斯一样,真正符合要求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因此海基弹道导弹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在陆基“东风-31”导弹“适应海洋生活”方面的成功具有标志性意义,它说明中国在核大国中率先拥有了制造陆基和海基统一通用弹道导弹的能力。相比之下,俄罗斯为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研制的“圆锤”(音译“布拉瓦”)弹道导弹直到不久前才实现了这个目标。该型导弹的总设计师索罗门诺夫曾经多次表示,制造新型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目标之一在于使其尽可能地统一化,具备适应各种平台的能力。但是很显然,俄罗斯设计师未能如期达到目标,至少在装备海基版“圆锤”导弹方面较为滞后,而俄军战略火箭兵陆基战斗群已经装备新型RS-24“亚尔斯”导弹。也正是它,而不是海基版“圆锤”,更为全面地继承了前身“白杨-M”导弹的主要特点。

至于中国“东风-31”,专家认为,其在战斗性能方面的能力可以和苏联RS-12“白杨”不相上下。它的突出特点是发射速度,比其他大多数弹道导弹都要快。根据一些情报,从发射到进入弹道抛物线的导弹轨迹加速段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在此期间,卫星很难发现导弹发射的事实,更不用说试图引导拦截。另外,所有“白杨”、“白杨-M”和“亚尔斯”家族导弹,都使用几十个辅助发动机,不仅能在飞行中按照传统弹道抛物线,还能沿“蛇行轨迹”飞行,从而加大了对方确定其方位进而引导拦截导弹进行攻击的难度。

另外,中国还在“东风-31”基础上制造出了公路机动式导弹,类似俄罗斯“白杨”,并在今年9月首次进行导弹发射,令华盛顿震惊不已。美国分析师在对中国导弹试验进行评估时指出,北京首次展示了自己不仅试图使自己的核潜力与俄美相提并论的意图,而且最重要的,使其提升到另外一个全新的高质量水平。

俄战略火箭军原参谋长叶辛表示,在受到威胁时,机动式导弹系统能在辽阔领土上分散部署,要想发现它们根本不可能。这些武器系统能够从行驶路线上的任何一点实施核反击。当年苏联机动式导弹发射装置的出现严重改变了和美国对抗的力量平衡。多年来美国一直企图实现对机动式导弹武器系统的全球性(除了南北纬65度以上的极地地区)、全天候、全时辰、持续监视。据称还将在2015-2020年向太空轨道发射21颗卫星,但是仍旧不能确保完全监视机动式导弹装置的移动情况。

德沃尔金指出,中国最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在核战争一旦爆发时的稳定性。追踪导弹核潜艇要比追踪公路机动式发射装置更加困难,这意味着,北京保留了对侵略者实施核反击的能力。

虽然目前中国核潜力远不如美俄那样强大,但是西方专家估计,中国新一代导弹力量仍能对美俄构成现实威胁。中国拥有60套“东风-21”(类似于苏联RSD-10“先锋”)陆基机动式固体燃料导弹系统和20-30套“东风-31/31A”(类似于俄罗斯RS-12“白杨”)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在成功试验“东风-31B”之后,到2015年,中国机动式战略导弹系统总数将达到130-140套。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可能补充另外一种战略导弹系统,即“东风-41”新型导弹,其射程可达1.4万公里,能携带6-10枚分导式核弹头,在战斗力上可与俄罗斯“白杨-M”相提并论。另外还出现了携带“巨浪-2”弹道导弹的核潜艇。还要指出的是,12月初中国还进行了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WU-14在今年的第三次飞行试验。据称,这种超高速导弹能够突破美国反导系统。

未来中国上述所有导弹都能和俄罗斯战略核力量一样,得到新型战斗装药,即高超音速机动式核弹头。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成功试验就是证明。中国可能会在其基础上进行研究。

德沃尔金指出,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使自己的三位一体核力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大幅提升了核力量应对全面军事冲突爆发时的作战效能。除了美俄之外,直到现在,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核武国家具备这种能力。总之,中国核武库即便只有200-240枚核弹头,也能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三核大国,迫使美俄在多极世界构建中考虑这个新因素。

俄评中国核力量:东风31导弹遭遇运输困难

2014年12月31日 09:18新浪军事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12月29日报道,截止今日,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的武装力量,解放军陆军、空军和海军现在列装新型武器装备的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领导层毫不掩饰解放军从80年代末开始的长期改革的主要目,强调军队应当具备同等对抗主要地缘政治对手美国军队的能力。

中国正在大量研制和广泛研究各种现代武器装备。中国科学和工业不仅成功地大幅缩短了技术差距,而且还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不乏公开复制和工业间谍手段。中国定期在国际展览会上展示这些成就,并向外部市场推销出口。

但是,中国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仍是禁忌。中国官员极不愿意就此问题发表评价,通常都会采用较为含糊的措辞绕开这个话题,避而不谈。

中国部署在战略运载工具上的核弹头数量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数据,只有专家以可能部署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数量为基础推测出来的粗略估计数字。当然,使用这种方法估算出来的核弹头数据可能非常不可靠。

中国制造核武器的实际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此方面,从苏联得到的科学、技术和技术援助难以估量。数千名中国科学家和专家在苏联接受培训。1958年在苏联援助下,中国开始在包头和兰州建设铀浓缩厂。当时,苏联领导人拒绝了向中国供应核弹成品的请求。

1960年7月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两国核领域合作停止,但它已经无法阻止中国核项目进程。1964年10月16日,在位于新疆盐湖地区的罗布泊试验场,中国试验了第一枚原子弹,它以U-235为基础,爆炸威力2.2万吨。7个月后,中国试验了第一枚核武器作战样品,使用轰-4重型轰炸机于1965年5月 14日投掷了一枚3.5万吨级铀弹,在500米空中爆炸。

中国核弹最初的运载工具是苏联1953年供应的25架图-4活塞式远程轰炸机、哈尔滨轰-5喷气式前线轰炸机(伊尔-28的复制品)和西安轰-6远程轰炸机(图-16的复制品)。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试验了热核炸弹,由轰-6轰炸机上使用降落伞投掷,在2960米空中爆炸,威力3.3万吨。中国从此成为继苏联、美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热核武器大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制造周期明显短于美、苏、英、法。

中国非常清楚,轰炸机容易遭受防空兵器的攻击,因此从制造核武器之初就开始研制和完善弹道导弹。50年代中期,苏联向中国供应了R-2导弹,并协助中国生产这种导弹,中国版产品随后被命名为“东风-1”。1957年解放军组建了R-2导弹教导旅,1960年组建了第一个战略导弹营。当时中国开始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类似于今日俄罗斯的战略火箭兵。

在苏制R-2短程导弹试用和作战值班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到1961年已经拥有几个“东风-1”导弹团,主要瞄准台湾和韩国。但是,“东风-1”导弹的技术可靠性系数较低,最高不超过0.5。换句话说,只有50%的导弹有机会命中目标。因此,中国第一款短程弹道导弹“东风-1”实质上只是试验品。

“东风-2”是中国第一款大量生产并配备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据称,中国设计师在研制“东风-2”时使用了苏联R-5导弹的技术方案。它采用单级推进机制,使用活塞式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成分为煤油和硝酸。“东风-2”最大射程2000公里,射击精度在3000米以内,能够摧毁日本全境和苏联大部分地区的目标。

1966年10月27日“东风-2”弹道导弹进行实弹试验,飞行了894公里,命中了罗布泊基地内的假定目标。“东风-2”最初配备2万吨级单核弹头,在圆概率偏差较大的情况下,对战略导弹来说,2万吨的爆炸威力显得相当寒酸。后来直到70年代末,中国才把核弹头的威力提升到70万吨级水平。

“东风-2”导弹使用发射台式地面发射装置,在发射前准备过程中安装,平时保存在拱形掩体里,只有在接到相关命令后才运到发射阵地。为了达到符合经常性战备要求的技术状态,并且发射导弹,至少需要三个半小时。总共约有70枚该型导弹担负了战斗值班任务。

“东风-3”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弹道导弹,采用单级推进模式,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低沸点燃料,氧化剂为硝酸,燃烧剂为煤油。在苏联拒绝中国接触R- 12导弹材料之后,中国政府在60年代初决定自主研发具备类似性能的中程弹道导弹。1971年“东风-3”开始服役,其射程可达2500公里。“东风 -3”最初的目标是美国部署在菲律宾的两个军事基地,即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但是在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沿中苏边境部署了60套“东风 -3”发射装置。

1986年中国开始生产改进版“东风-3A”,其射程为2800公里,使用轻型战斗部时射程可达4000公里。改进型“东风-3A”部署到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射阵地时,能够打到苏联大约一半的地区。80年代末,中国向沙特供应了50枚使用特制爆破战斗部的“东风-3A”导弹,至今仍在服役。专家认为,沙特进口的这些导弹配备常规弹头,命中精度不高,没有特殊作战价值,只能用于袭击大城市。现在中国“东风-3/3A”导弹已经退役,在作战部队被“东风-21” 中程导弹替代。退役后的“东风-3/3A”中程导弹广泛应用于中国研制的反导系统和雷达的各种试验当中。

60年代末,中国在“东风-3”基础上研制出了“东风-4”导弹,同样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但是采用二级推进模式,从1975年初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重量超过8吨,长28米,可携带重达2200千克的核弹,射程可达4800公里,标配弹药为一枚威力高达3兆吨的热核弹头。“东风-4”的射程足以覆盖苏联全境和美国在太平洋的基地,私下里曾被称为“莫斯科导弹”。“东风-4”还是中国第一款使用非同寻常的方式部署在发射井里的弹道导弹。平常只保存在发射井中,在发射前使用专用液压升降机安置到发射台上。截止到2007年,仍有20枚“东风-4”导弹在中国军队服役,预计到2015年应当退役。

中国弹道导弹的研制有力促进了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1970年,以“东风-4”导弹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首颗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位于甘肃省黑河下游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酒泉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始建于1958年,最初用于弹道导弹试射,经常被称为“中国的拜科努尔”。在 1984年前,它一直都是中国唯一的火箭航天发射场,也是中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场,唯一的载人航天项目发射场,面积为2800平方公里。

80年代初,中国开始装备三级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燃料使用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导弹发射重量183-190吨,有效载荷3.2吨。热核弹头威力为2-3兆吨,最大射程13000公里,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为3-3.5千米。它是中国第一款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安装在加固的发射井中,由众多假发射井掩护。但是专家估测,按照今日的标准,中国导弹发射井的防护水平显然还不够,在类似指标上与苏、美洲际导弹相差数倍。这种导弹发射前的技术准备时间为20分钟。为了达到最大射程,“东风-5”发射井部署在辽宁和宣化基地,瞄准美、欧、苏联、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全境内的目标。由于“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编入战斗序列的进程极其缓慢,部分阻碍了以其为基础的航天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中国总共部署了大约20枚“东风-5”洲际导弹。

80年代末中国研制出“东风-5A”陆基洲际弹道导弹,1993年开始装备部队。与“东风-5”基础型号不同,它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有4-5个战斗部,每枚弹头的威力为35万吨。使用分导式多弹头时最大射程11000公里,使用单弹头时最大射程13000公里。改进型惯性制导系统能保证其命中精度达到 500米左右。到90年代末,解放军二炮部队已经拥有3个“东风-5A”导弹旅,分别为第803、804和812旅,各配备8-12枚导弹。目前中国军队装备有24-36枚使用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5A”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半数导弹时刻瞄准美国境内目标。

根据美国公开出版物的数据,中国生产了20到50枚“东风-5A”洲际导弹。在“东风-5”技术方案和组件基础上,中国工程师和设计师还研制出“长征”系列航天运载火箭,使用与洲际弹道导弹相似的结构布局。

到90年代中期,中国战略核力量战斗序列中已经拥有100多枚能打到美俄境内的洲际和中程弹道导弹。中国在60-70年代研制的弹道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发射前准备时间较长,没有能力实施报复性核反击。而且,中国从导弹发射井防护水平到核武器杀伤效果,都远远不如苏美,因此一旦遭受缴械式先发制人核打击,很容易被彻底摧毁。

除了洲际弹道导弹之外,中国在70-80年代还继续研制中短程弹道导弹。80年代末开始装备第一款固体燃料导弹“东风-11”。液体燃料导弹在发射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而在使用固体燃料之后,“东风-11”的发射前准备时间不超过30分钟。它采用单级推进机制,导弹重4200千克,能携载500千克重的弹头,射程300公里,使用国产WA2400型8×8高越野移动底盘。

改进版“东风-11A”的射程增至500公里,命中精度明显提高,从1999年起开始装备中国军队。最初“东风-11”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和无线电指令制导,命中精度为500-600米。改进型“东风-11A”使用惯性+卫星导航系统+光学校正的复合制导方式,使圆概率偏差降至200米。

据中国代表透露,“东风-11/11A”使用爆破战斗部,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曾向巴基斯坦和伊朗供应。但是毋庸置疑,中国还为这些导弹研制了核战斗部。目前,解放军“东风-11/11A”的数量估计为120-130枚,大多数集中部署在台湾海峡附近。

1988年,中国在北京的武器装备展上推出了“东风-15”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的第一种样品,代号M-9。这种导弹重6200千克,战斗部重500千克,射程可达600公里。“东风-15”使用国产八轮卡车平台,保证整个武器系统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越野性。从1995年起,总共采购了40套发射装置。到 2000年初,中国已经生产了大约200套。

2013年中国公开展示了最新型号“东风-15C”,它与基础型号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特点是弹头可以更换。在制导方面,导弹战斗部使用复式卫星导航信号和主动雷达寻的系统,提高了武器系统的命中精度。这种导弹系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特别重要的设施,比如机场、重要行政大楼和工业中心。“东风-15”在作战载荷方面,能携带威力为5-35万吨的核弹头,或者配备各种常规弹头,从公开消息来看,有高爆弹头和集束弹头。近期,中国媒体开始把“东风-15C”改进型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称作“东风-16”。

中国军事领导人和专家还非常重视苏联和美国不太感兴趣的陆基巡航导弹项目。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从乌克兰得到了这个方面的技术和资料。据专家评估,目前中国弹药库中已有数十枚“东海-10”陆基巡航导弹,它们是在俄罗斯Kh-55远程巡航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开始装备部队。这种武器系统使用四轴高越野机动底盘,有3个运输发射筒,主要用于精确摧毁方圆1500公里之内的地面目标。据推测,它采用惯性+地形校正+卫星导航相结合的复合制导系统。“东海-10”导弹可以使用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大部分部署在中国大陆东海沿岸靠近台湾的地区。

70年代中期,中国在短程固体燃料导弹研制方面取得成功之后,开始启动“东风-21”中程固体燃料导弹项目,计划用来替代“东风-2”和“东风 -3/3A”。到80年代后半期,中国成功研制出“东风-21”新型两级固体燃料中程导弹,发射重量15吨,射程1800公里。无线电电子领域的显著进步允许中国设计出更加先进的导弹控制系统,命中精度增加到700米,加上2兆吨爆炸威力的强力核弹头,完全可以执行大多数战略任务。90年代中期,“东风 -21A”导弹系统开始装备解放军二炮部队,逐步替换老旧型号的液体燃料导弹。

21世纪初,中国开始装备新型“东风-21C”。它采用惯性制导系统,保证导弹命中精度提高到500米。由于使用具有高越野性能的机动发射装置,能够摆脱空袭兵器和弹道导弹的先发制人打击。不久前有消息称,“东风-21”的新版本已经被称为“东风-26”。

中国设计师和导弹研制商的下一项重大成就是研制和生产“东风-31”公路机动式洲际导弹系统,实现了中国核武领域的巨大突破。固体燃料的使用,使“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的发射前准备时间缩短到15-30分钟。

“东风-31”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从一开始,中国工程师的任务就是保证使用类似于俄罗斯“白杨”洲际弹道导弹的公路机动式武器系统,随时机动发射导弹。中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固体混合燃料的研制困难,苏联当年也遇到过同样的困难。因此,原定于90年代初的首次导弹试射一再推迟。之后的一次发射同样不成功,直到1995年才首次顺利完成发射任务。之后又连续成功发射了三次,2000年在解放军演习期间成功发射两次,2002年成功发射一次。

中国遵循苏联的良好传统,在1999年10月1日举行国庆50周年阅兵,公开展示了“东风-31”新型导弹。3辆HY473导弹运输车装载着导弹贮存发射筒,驶过天安门广场。据推测,里面装有新型导弹。这种标准四轴卡车和8轴半挂车的组合,更像是运输装弹车,而不是作战发射车。很明显,与俄罗斯“白杨”洲际导弹发射装置相比,这些车辆的越野性能非常有限,不能视为真正符合要求的作战系统。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真实战术技术性能是中国最重要的军事机密之一。根据媒体掌握的数据,这种三级固体燃料导弹长13米,直径2.25米,发射重量42吨,配备惯性导航和天体导航系统。据不同的估计,命中精度在100米到1000米之间。它能配备1枚爆炸威力为1兆吨的单核弹头,或者3枚威力为 2-15万吨的分导式弹头。在抛射重量方面,“东风-31”基本上和俄罗斯“白杨”、“白杨-M”大体相当,大概为1.2吨。

据称,在公路机动部署状态下,“东风-31”导弹能在30分钟内发射。从出库、到达发射阵地、垂直竖起运输发射筒到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最多只需要30分钟时间。很可能,中国这款导弹使用冷发射(迫击炮式)方式,和俄罗斯“白杨”系列导弹一样,首先通过压力蒸汽发射器把导弹抛射到30米的空中,然后启动导弹一级推进机制。

改进版“东风-31A”是三级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使用机动发射装置。虽然最大射程超过11200公里,但是“东风-31A”的射程和有效载荷仍然低于 “东风-5A”井基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根据五角大楼掌握的情报,中国已经部署了大约10枚“东风-31A”导弹。

美国估测,“东风-31”导弹射程约为7200公里,无法从中国中部打到美国本土。但是众所周知的“东风-31A”改进型号的射程超过11200公里,能从中国中部打到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专家认为,新改型“东风-31A”能配备3枚分导式弹头,而且能自动明确目标方位,校正弹道阶段飞行轨迹。在制导方面,该型导弹可以使用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中部地区为“东风-31/31A”新型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建设发射阵地。2011年6月青海省东部两个地区出现了几套“东风-31/31A”新型导弹发射装置。

2014年9月25日,中国在中部地区靶场进行了代号“东风-31B”的新型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它是“东风-31A”的进一步发展型号。最近三个月,解放军二炮部队至少两次发射“东风-31”系列导弹。

目前,“东风-31”和“东风-31A”机动式固体燃料导弹正在替代“东风-5”液体燃料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中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更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东风-31”和“东风-31A”机动式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首次超过了老旧的“东风-5”竖井式液体燃料导弹。五角大楼的报告还指出,中国“东风-5”导弹数量约为20枚,“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数量约为30枚。

2009年源自公开渠道的消息称,中国出现了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据称,和其他固体燃料导弹相比,“东风-41”的射程可达 15000公里,能携带10枚分导式多弹头,配备能够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突防设备,将会彻底使“东风-5”导弹退出战斗序列。鉴于即便是重量稍轻一些的 “东风-31”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在运输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推断,新型“东风-41”导弹系统将主要使用发射井式部署平台。(编译:林海)

俄媒称中国正在稳步提升海陆空核打击能力

2015年01月01日 08:08

谁敢侵犯就叫他灭亡:中国核武器的构成与使用(24张)《武器的秘密》为您带来了我国核武器研发早期的诸多酸甜苦辣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今天的《出鞘》则是讲述今天中国核威慑体系的构成和使用假定。虽然当今世界爆发大规模核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并不妨碍我们假想“当那一天来临”时,我国的核武器将如何使用。

参考消息网1月1日报道 俄罗斯军事观察网2014年12月30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核潜力》的文章,作者谢尔盖·林尼克在文章中说,倘若中国维持现有的发展速度,科技及经济实力持续增长,那么其战略核力量便能在最近几十年内具备及时施以核导弹还击的能力。因此,中国军事机器具备新水准的那一天并非遥不可及。

战略轰炸机升级改造

过去,中国领导层在落实“核遏制”计划的过程中重点发展弹道导弹。除战略和战术导弹系统外,解放军空军还编有约100架可携带核弹的轰-6轰炸机。这款相当老的机型是苏联图-16轰炸机的中国版。

2011年,轰-6的改进型轰-6K列装。军方对该机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战斗力的措施。轰-6K安装了俄罗斯D-30KP-2涡扇发动机,采用了新的航电和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战斗载荷提升至12吨,飞行半径由原来的18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轰-6K可配备6枚“长剑”-10A战略巡航导弹,后者运用了苏联X-55导弹的技术。

但升级并未让轰-6K变成一款现代化飞机。即便携带远程巡航导弹,其作战半径仍不足以完成战略任务。一旦中国与美国或俄罗斯发生实际冲突,亚音速、笨重、机动性差以及有效散射面积大,都将使该机极易受到战机和防空设施的攻击。

数年前,有消息称中国正研制未来远程轰炸机。但近期该国大概不会有现代化远程航空系统服役。

这项至为复杂的任务对中国航空工业来说相当艰巨。为节约时间,中国曾请求俄向其出售图-22M3轰炸机的一系列技术,但遭到拒绝。

长期以来,在苏联米格-19基础上研发的强-5攻击机一直是中国主要的战术核导弹投掷机型。该机现役100架,其中近30架接受了改造以使用核弹。

目前,作为战术核武器携带工具,强-5攻击机在解放军空军中正逐渐由歼轰-7A取代。

打造新型战略核潜艇

本世纪初,中国开始建设名副其实的海基战略核力量。为取代过时且不可靠的“夏”级核潜艇,中国研制了094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094型可搭载12枚射程为8000公里的“巨浪”-2固体燃料弹道导弹。这种导弹使用了“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和个别部件。关于“巨浪”-2导弹的弹头没有确切数据。

“晋”级的首艇于2004年正式服役。根据卫星图片推测,中国至少还有3艘“晋”级核潜艇。中国媒体报道,2010年3月第6艘该级潜艇下水。有消息称,所有“晋”级潜艇因为武器系统尚不完备而推迟服役。

中国2014年开始让新的“晋”级战略核潜艇巡逻。巡逻在中国近海海域展开,由水面舰只和海军航空兵提供掩护,大概只具有教学训练性质。“巨浪”-2的射程不足以打击美国境内纵深的目标,但可以推测,远离本国海岸的真正的战斗巡逻势必遭遇美国海军反潜力量的严重阻挠。

目前,中国正打造096型“唐”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它应装备24枚射程不低于1.1万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可在己方舰队护卫下有效打击敌方纵深区域目标。

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推测,到2020年其海军编成将拥有至少6艘094型和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80枚潜射洲际弹道导弹(250-300枚弹头),大致相当于俄罗斯目前的水平。

发展新型机动核导弹

眼下,中国正积极完善战略核力量。该国政治领导层认为,这应在未来阻止美国借助武装力量解决与中国争端的企图。

但完善和扩大战略核力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制造弹头所需核材料不足的制约。有鉴于此,中国正式启动了技术改造400吨核燃料元件的项目,这应使铀产量增加一倍。

有一种方法可以大致估算中国核弹头的数量。根据不同数据来源,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企业至少生产了40-45吨高浓度铀和8-10吨武器级钚。这样,中国实施核计划以来可能制造了不超过1800-2000枚核弹头。尽管技术在发展,但现代核弹头保存期有限。俄美使其寿命达到了20-25年,但中国还做不到。因此,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中国部署在战略运载工具上的核弹头数量不超过250-300枚,战术核弹头的总数不超过400-450枚。

与美国及俄罗斯相比,中国的战略核实力似乎微不足道。但解放军在采取反击时,在对任何一个核国家的军队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当中,使用它们足以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

中国二炮部队目前列装有大批“东风”-21机动式中程弹道导弹(逾百枚)。虽然它们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几乎毫无用武之地,但它的射程能够覆盖俄罗斯的大部分疆土。

为实施本国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大计,中国正在由老旧的液体燃料导弹向固体燃料转型。新导弹的机动性能更为出色,对于敌人的进攻也不会那么不堪一击。

但新机动导弹的生产进度非常缓慢。中国弹道导弹的软肋仍是技术可靠系数不太高,这多少会令北京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有所折扣。

中国的机动导弹在所有特性上均逊色于俄制同类武器。它的移动发射装置体积更大,通行能力更差,发射前的准备时间更长。中国的中部地区与俄不同,并无能在白天为导弹装置提供掩护的大片森林。而且中国导弹的保养需要大量人力及不少辅助设备。这也令机动导弹的快速移动成为难事,相对容易被太空侦察装置所发现。

不过,中国仍在继续豪掷资金及资源,不仅直接研发并完善新的弹道导弹,还在进一步发展新型核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仅有少数洲际弹道导弹配备了万吨级当量的单枚热核弹头,其圆概率误差约3000米。如今,中国的洲际导弹皆拥有单独制导的分弹头,误差仅数百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中国部分核武库处于美军战术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之内。因此,中国大量的战略核部队均长期藏身于地下掩体或山区当中。和平年代,它们不易被卫星监测到,在战时即便遭遇突然袭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安全。中国建成了面积及长度蔚为可观的地下隧道及工事。

据预测,中国的机动导弹将在那里待命,一旦遭遇核打击,它们于两周内将开出掩体,对敌人展开长时间的打击,确保核报复。中国的所有战略核力量要同时实施打击,需要长时间预先准备。这一现实也是中国反思核武器使用原则的主要原因。

按中国官方的军事学说,北京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近年来,中国军事领导层在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方面已开始松动。

相关新闻

中国若无东风导弹 对手将大胆对我国使用核武器 俄媒称中国可能根本就没有战术核武器 俄媒称奥巴马对中国遏制政策挑起新型核武器竞赛 中国成功研聚龙一号装置 对核武器研究意义极大 深度:解析中国东风31洲际导弹 可载100万吨级核武器

美媒曝中国核武库:18枚东风5导弹可打美国西部

2015年01月07日 10:28环球网

非常罕见:二炮东风5大杀器弹体分离秘照曝光

【环球军事报道】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月5日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投资军事的力度加大,其核武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机动洲际弹道导弹(ICBMs)和新级别弹道导弹潜艇的开发,就是北京的核武库越来越先进的证明。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等核强国来说,北京的核力量现代化建设是适度的。北京对开发一个大型核武库兴趣不大,因为其并不认为拥有核武器就能成为一个核大国——北京视核武器为一种严格的防御性武器,因而很少关注核武器的作战性使用。

文章指出,中国核武政策的关键原则是保证“不首先使用”。这从表面上看起来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认为核武器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吓人。而且,正如杰弗瑞·刘易斯在其新作“纸老虎:中国的核姿态”中提到的,“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攻击弱小国家就会违背诺言,但这对核力量从数量上占优的美国来说没什么强制性的价值。”

历史和原理

数十年来,中国的大多数国防政策都秉承“人民战争”的概念,这是一种战略性的防御和战术进攻作战计划,涉及到在用常规部队和游击队消灭敌人之前,先诱敌深入中国内地。在此背景下,对抗中国就要无止境地投入人力,而核武器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实际上,中国早期并没有兴趣打造核武器,毛泽东甚至称之为“纸老虎”,只是看起来很危险。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朝鲜战争和台海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台海危机中,核国家美国保护着台湾地区,苏联则对大陆提供核援助。

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首次进行了核武器测试。此次测试的当量为22千吨,几乎比广岛原子弹的强度超出50%。3年之后,中国首次测试了热核武器,产生的当量为3300千吨(3.3兆吨)。

中国开发核武器多半是为了获得与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对等的基本技术。虽然中国打造了这种武器,但从未考虑过优先构建有效的核武器迅速回应能力。

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对这种最小绝对值的核威慑能力感到满意。尽管中国并未正式宣布中止核计划(是5个拥核国家中唯一没有宣布的国家),但是人们认为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停止了易裂变材料的生产,剩余的材料足够生产300枚核武器。

北京一直在关注平衡战略,因此只生产了少量可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了单枚500万吨级弹头,如果在洛杉矶引爆(近年来,中国在谈到核武器时经常拿洛杉矶当作话题),5百万吨的弹头可以产生一个超过2英里宽的火球,并能让爆炸点周边15英里之内的人群遭受3度烧伤。

中国核武政策的关键原则是保证“不首先使用”。这从表面上看起来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认为核武器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吓人。而且,正如杰弗瑞·刘易斯在其新作“纸老虎:中国的核姿态”中提到的,“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攻击弱小国家就会违背诺言,但这对核力量从数量上占优的美国来说没什么强制性的价值。”

核力量规模以及关键技术开发:

截至2012年,美国国防部估计中国的陆基核武库拥有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和75至100枚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并不能打到美国。相比起美国450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库存,中国的核力量算是适度的。

中国首次尝试了使用远程导弹搭载核武器。特别是“东风-4/ CSS-3”洲际弹道导弹,这是一款两级液体燃料推进导弹,可以抵达关岛或莫斯科,该距离足以让美国夏威夷西部的大部分军事资产或俄罗斯首都处于危险之中。据估计,该款导弹的圆概率误差范围(在此半径范围内,一款武器的弹头平均50%可以着陆)在1.4至3.5公里之内。为弥补这种相对误差,“东风-4型”导弹携带的弹头当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

中国“东风-5型”导弹可打击俄罗斯西部或美国西部的目标。据估计,中国目前有18枚“东风-5型”导弹服役。

“东风-4/5型”洲际弹道导弹是固定系统,但中国现在似乎在转而研制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东风-21A型”中程、“东风-31A型”洲际导弹可以从轮式发射车上发射,并能从中国巨大的隧道网络中移进移出,还能分散到庞大的公路网络中。

尽管有报道称新式“东风-31B”可以搭载3枚分导式弹头,但“东风-21型”和“东风-31A/B型”导弹携带的都是单弹头。此外,中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固体燃料陆基机动“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可搭载10枚分导式弹头。

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的开发:

中国首艘“夏”级弹道导弹潜艇在1981年下水。一直有传言称这艘潜艇在上世纪80年代着火并沉于码头旁边,但是这款潜艇直到2014年仍在使用。尽管这款潜艇搭载了12枚“巨浪-1A型”弹道导弹,但从未开展过核威慑巡逻。

目前,中国正在建造约5艘第2代“晋”级弹道导弹潜艇,每艘至少可搭载12枚“巨浪-2型”弹道导弹。不过,从技术上来说,它们仍然逊于美国的潜艇——美国海军情报官员认为它们比苏联上世纪70年代晚期的“德尔塔-3型”潜艇的噪音还要大。更麻烦的是,“晋”级潜艇必须要航行到北太平洋才能将美国纳入其导弹射程范围。

空中核武?

虽然飞机是中国运载核武器的首选,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北京核武的空中部分已经失宠。过去,中国可运载核武器的飞机包括装备重力核炸弹的“轰-6”和“强-5甲”强击机。上世纪90年代,詹姆斯·马丁防扩散研究中心估计中国约有150枚核炸弹,绝大多数都是为“轰-6”轰炸机而设计的。最近的评估表明,中国只拥有约40枚空对地核导弹。

但是,中国的新式轰炸机“轰-6K”非常有望拉长中国“核三位一体”的一边。实际上,正如中国媒体2013年提到“轰-6K”时所指出的,“它所搭载的'长剑-10型’核巡航导弹拥有1500至2000公里的射程,有效地扩展了轰炸机的4000至5000公里作战半径,这足以从中国大陆抵达冲绳和关岛,甚至是夏威夷。”

美忧中国扩充二炮导弹:中国闪烁其词令人不安

2015年01月08日 09:01环球网

据俄罗斯卫星网1月7日报道,中国东风-31(DF-31)和东风-31A(DF-31A)导弹的射程达到1.12万公里,能够命中美国境内的战略目标。中国军队仅需30分钟即可发射这类导弹。

报道称,美国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改造感到忧虑,北京已经列装10枚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相信,北京拥有30套东风-31和东风-31A型导弹。

报道称,五角大楼发现,中国还在研发另一款东风系列导弹——东方-41导弹。像东风-31一样,这也是一种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了经过改进的制导系统,并携带有分导核弹头。

美国情报机关的报告强调,北京继续投资研发和装备战略武器,包括复杂的一体化防空系统,或是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A2/AD),还包括中短程导弹系统、陆基巡航导弹、防空系统,以及确保网络安全的各种资源。

《国际财经时报》指出,“五角大楼的担忧在于,中国在充实本国军火库后,将提升本国在全世界的军事存在,扩展经济和外交利益范围,扩大本国对各个邻国的影响力,其中包括对美国地区盟友的影响力。中国在评论军事现代化计划时言辞闪烁,也增加了美国人的不安”。

专家:中国不能对美国主动核打击 中美差距巨大

2015年01月09日 07:16环球时报

据俄新网7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的评估认为,中国“东风-31”和“东风-31A”改进型洲际导弹射程达到1.12万公里,接到命令后仅需要30分钟就能发射,对美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发动核打击。

报道称,美国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进程感到忧虑,解放军已列装至少10枚“东风-31”洲际导弹,并拥有30套“东风-31”和“东风-31A”发射系统。此外五角大楼还发现,中国正在研发另一款“东方-41”洲际导弹,它与“东风-31”一样,采用机动式部署,装备经过改进的制导系统,并可携带分导核弹头。

按照美国情报机构的评估,中国洲际导弹在接到命令后,只需要30分钟准备就可发射。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认为,这得益于中国新型洲际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他表示,中国此前装备的“东风-5”等液体洲际导弹的发射准备工作需要数小时,给敌方打击提供了时间。此外中国液体燃料导弹也缺乏相应设备,无法像俄罗斯液体燃料洲际导弹那样添满燃料后可长时间处于战备状态。

报道还援引美国《国际财经时报》的评论称,“五角大楼的担忧在于,中国在充实军火库后,将提升本国在全世界的军事存在,扩展经济和外交利益范围,扩大对邻国的影响力。中国在评论军事现代化计划时言辞闪烁,增加了美国人的不安”。

中国军事专家刘江平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无论从洲际导弹的数量还是射程而言,中美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中国的核政策也决定了解放军不可能利用核武器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他认为,近来俄媒频繁制造中美军事对抗的话题,可能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有关,俄希望拉拢中国分担压力。

中国攻克武器设备防腐难题 地下设施寿命提升

2015年01月16日 08:08中国新闻网

据中国空军网报道,由空军某工程设计研究局主编的《管道、设备防腐蚀设计与施工》国家标准图集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图集是我国管道和设备行业第一部防腐蚀标准,填补了我国建筑设备行业防腐蚀设计、施工的空白,也将成倍提升高山、海岛、地下军事设施使用寿命。

长期以来,暴露在盐雾潮湿环境下、处于地下阴暗潮湿环境中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设备因发生腐蚀,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战斗力。为攻克武器设备防腐技术难题,空军某工程设计研究局成立了由高级工程师罗继杰领衔的攻关小组,收集整理国内外防腐理论,深入高山、海岛部队和地下指挥所调研,跟踪国内外前沿防腐技术和材料,历时一年多攻关,编制的《管道、设备防腐蚀设计与施工》国家标准图集成功通过国家住建部组织的专家组审核。

据介绍,该国家标准图集首次依据腐蚀环境和防腐蚀设计年限等多种因素,确定了特级加强级、加强级、普通级等6个防腐标准,提出了主动防腐蚀、电保护防腐蚀、涂层防腐蚀等技术方案,明确不同环境和腐蚀等级下各种防腐材料的选用,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对防腐蚀设计、施工与验收等进行简洁实用的表述。该国家标准图集的颁布实施,有效促进了军事设施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能有效的将地下设备使用寿命提升到50年。

法总统首次公开核武库构成情况:不到300枚核弹

2015年02月23日09:13 环球网



资料图:法国海军凯旋级战略核潜艇装填M51潜射洲际导弹

【环球军事报道】据法新社2月19日报道,法国总统奥朗德19日在法国伊斯特尔空军基地表态说,绝无可能“松懈”核威慑。他同时透露了法国核武库的构成情况。

外媒称,奥朗德强调说:“国际背景不允许有任何软弱。核威慑的时代并没有过时。”他认为,尽管法国“并没有面对直接侵犯”和“公开的敌人”,但“在这一领域松懈是绝无可能的”。

奥朗德再次表示要维持核潜艇和空中力量这两大构成核威慑“互补”的“灵活反应力”。为保证核威慑的“可靠”,奥朗德正式决定启动“M51潜射导弹的未来调试”。

法国总统再次重申所有对法国“核心利益”的损害将可能导致法国的核报复,“使得对手蒙受难以承受的损失”,“所有人都清楚,当法国这么说的时候,它是可以这么去做的”。

奥朗德还表示,“拥有核武国家的增多对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因此,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同伊朗谈判的立场:民用核能可以,核武器不行”。

奥朗德首次披露了法国核武库的构成情况,确认法国整体上拥有的核弹头“不到300枚”。

为体现“无论是在核武器还是削减核武的具体努力上的进一步透明”,奥朗德还透露说:“法国现有3组各16枚导弹由核潜艇配备,54枚新型空对地巡航导弹由战机配备。”奥朗德希望,“所有拥有核武的国家可以在核武库构成上说出真实情况”。

美报告称中国有60枚洲际导弹 发射井遍布农村

2015年05月14日 10:54环球网



谁敢侵犯就叫他灭亡:中国核武器的构成与使用

【环球军事报道】印度Kashmir Monitor网站5月13日报道称,五角大楼一份最新的报告警告称,中国目前有数十枚洲际核导弹,可打击全美几乎所有的目标。

5月11日,《商业内参》报道称,“国防部2015年中国军力报告”声称中国有能力将核弹头发送到世界上的几乎任何地方。报告详述了中国的军事计划、现代化程度,以及导弹能力发展状况等。

报告称,中国的远程导弹CSS-4(东风5)几乎可覆盖全美所有目标。五角大楼的这份报告还提到,中国的导弹发射井遍布农村地区,估计北京有50至60枚井基洲际弹道导弹。

报告还称,中国之所以要加强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是因为“美国一直在进步,而且俄罗斯的战略ISR(情报、监视、侦察)能力、精准打击能力和导弹防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

这份呈送国会的年度报告早先还称,中国军方正计划生产约42000架陆基和海基无人机。

五角大楼称,中国正在开发远程无人飞行器(UAVs),以便收集情报或投送炸弹,“采购或开发远程无人机,将提升中国的远程监视及攻击能力。”

外媒称中国升级东风5洲际导弹 40枚核弹覆盖美国

2015年05月18日 07:46环球时报

非常罕见:二炮东风5大杀器弹体分离秘照曝光

二炮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一直是我军战略杀手锏。东风-5是中国研制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该导弹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因此,相关资料不是特别多。现有的图片大多数都年代比较久远,就是这些由官方有限公布出来的照片也是很稀少的,非常珍贵。



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美国《纽约时报》17日报道称,在保持最小核威慑能力长达数十年之后,中国在重新设计许多远程弹道导弹,使其能携带多个核弹头。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和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准备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更多强大的导弹防御力量之际,中国此举似乎是为了让美国三思而后行。

该报道援引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称,北京最强大的武器现在携带了分导式多弹头,这种武器就是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中国的地下发射井中拥有约20枚这种导弹。有非官方背景的分析人士说,每一枚升级后的东风-5导弹很可能携带3个核弹头,升级大概覆盖一半的导弹。如此,中国可以通过这种武器发射到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已从20枚增加到40枚左右。《纽约时报》评论说,缩小核弹头并把至少3个弹头搭载到一枚导弹上的技术,中国已经掌握了数十年,之前都没有使用。然而现在,中国似乎改变了策略。

中国拿出一闲置核导弹技术 美称倒霉日子来了

2015年05月18日 09:54参考消息

谁敢侵犯就叫他灭亡:中国核武器的构成与使用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16日发表题为《中国让一些导弹更具威力》的文章称,在维持最低限度核力量几十年以后,中国正重新设计建造它的很多远程弹道导弹,以使其携带多枚弹头。联邦官员和政策分析人士称,此举的目的似乎是让准备在太平洋部署更强大导弹防御系统的美国三思而行。令中国的这个决定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弹头小型化和在一枚导弹上安装三枚以上弹头,是中国几十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的技术。中国的历届领导人刻意让这一技术闲置,他们不想卷入冷战时期美苏核竞争那种军备竞赛。

核导弹装上多弹头

文章称,然而现在,中国似乎改弦易辙,与此同时,它在南中国海岛屿上修建军用机场,首次派潜艇驶经波斯湾,并构建强大的网络武器库。

这其中很多举措让美国官员大吃一惊,证明了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面临的挑战。

美国官员表示,迄今为止中国不愿举行会谈讨论其决定着手为弹道导弹装配多弹头一事。

“美国希望与中方探讨关于核现代化和弹道导弹防御的各种问题。”中国军事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桑德斯说。该中心是由五角大楼出资的学术机构,成员当中有很多人是美军下一批高级指挥官。
中国核力量/已有250枚核弹头? 中国有多少核弹头

桑德斯说,“中方不愿在官方渠道进行这种讨论,”不过,包括他在内的一些专家就弹头问题与中国同行有过非正式谈话。

五角大楼在每年向国会递交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阐述了北京的最新核研发项目,它所披露的事态动向给奥巴马政府带来难题。奥巴马政府从未公开谈论过中国的这些核进展。

直接针对美军优势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在太平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过,美国官方的政策说明声称那些拦截导弹要对付的是朝鲜,不是中国。同时,奥巴马正设法表明他在抵制中国恫吓其邻国(包括华盛顿的一些最亲密盟友)并把美国阻挡在西太平洋以外。

五角大楼已经有人在鼓动加快导弹防御工作,并派军舰前往有争议岛屿附近的公海,以宣示美国将坚持主张航行自由,包括在中国声称是其专属区的水域。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表示,中国的弹头装配新动向是“核约束的倒霉日子”。

“中国的弱小力量慢慢变大了一些,”他说,“它的有限能力慢慢变强了一些。”

在美国官员的眼里,中国此举与国家战略迅速演变是一致的。近来曝光的图片清晰显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白宫的政策制订者和军事规划人员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决心把潜在竞争对手赶到太平洋中部去的速度与强度。

为此中国建造航母和潜艇,打造一支能在爆发区域危机时对美国构成可靠挑战的整体力量。中国有些军事现代化项目直接针对美国的技术优势。中国谋求掌握技术阻挠美国的侦察和通信卫星,它对网络技术的大力投资(以及对美国计算机网络的调查和攻击)在美国官员看来,既是为了窃取知识产权也是为应对未来冲突做准备。

核力量的升级与这个战略是一致的。

突破美国导弹防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阿什利·特利斯曾是乔治·W·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部门高级官员,他说:“这显然是为与美国展开长期竞争做准备的一部分,中国向来很忌惮美国的核优势。”

美国的核力量目前在数量上是中国的8倍。特利斯说,进行升级的核导弹型号选择值得关注,因为中国选择了“为数不多确定无疑能抵达美国的导弹之一”。

美国在冷战初期首开一弹多头之先河,这比单纯增加军备更具有威胁性。理论上,一枚导弹释放的多枚弹头可以调整其飞行路线,从而各自飞向不同目标。

这一技术进步的专业名称(多弹头分导载具(MIRV))成为冷战最可怕的特色之一。它象征了过度杀伤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杀戮之恐怖。每一个分导载具都是一枚微型氢弹,从定义上讲,其破坏力是夷平了广岛的那种原子弹的好几倍。

中国曾远远地观望这一切。它小心翼翼地略微改进了其弹头和导弹力量,但决定把领导层认为的“能以最少数量已部署弹头威慑住外国侵略的力量”投入战场。

1999年,克林顿执政期间,国会里的共和党人指摘中国间谍窃取了氢弹小型化机密。但情报机构指出了北京方面的克制。

当时中情局的报告称,“20年来,中国一直有技术能力研发多弹头导弹”,如果有意愿,它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升级其MIRV导弹力量。

如今,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发展一弹多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华盛顿反导工作的回应。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克里斯滕森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能够突破弹道导弹防御。”

美称中国可在3千公里地下隧道内部署6千枚核弹

2015年06月16日 10:38新浪军事



谁敢侵犯就叫他灭亡:中国核武器的构成与使用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6月15日报道,美国著名作家、《冬日传奇》和《大战士兵》的作者马克-哈普林6月13日在《国家评论》杂志网站上发表名为《无用的防御》的长篇大论,探讨中美俄军事对抗的特点。

哈普林首先比较了中美俄三国经济潜力,因为它是增强军事潜力的基础。他指出,1988年中国人均GDP为256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指标,中国军事开支为 57.8亿美元。然而,从1987年到200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95%,军费增长21倍,达到1220亿美元。这些数字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

相比之下,1940-2007年间,美国军事支出占GDP的平均份额为8.5%(和平时期平均为5.7%)。1931-1940年GDP平均规模为775 亿美元,平均失业率19%。美国参加二战后,1944年GDP增长271%,失业率降至1.2%。1945年,美国军费在GDP的比例高达40%,在联邦预算支出的比例高达86%。

哈普林认为,决定美国在国防领域的努力是否足够的不是自己,而是对手。目前美国仅仅确定自己在核武库方面对俄罗斯来说足够强大,却忘记了中国。中国建成了3000公里的地下隧道隐藏核武器,躲避美国情报侦察。北京可以生产任意数量的核弹头和运载工具,将其隐藏在防护水平较高的地下和山洞掩体内。

到2018年美国将拥有700件运载工具和1585枚战略核弹头。如果敌人试图破坏美国核力量,只需要摧毁4-5艘战略导弹核潜艇、2个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3个战略航空兵基地和450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就已足够。现在中国拥有65艘多用途潜艇,能够摧毁4-5艘在世界大洋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美军战略导弹核潜艇。

中国可在地下隧道内部署6000枚弹头(美国曾经拥有3万枚核弹头,因此哈普林认为中国也完全有能力达到这个指标),如果其中三分之二飞向美国方向,美国将被彻底毁灭。此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美国人口的81%生活在城市,中国城市人口仅占53%。也就是说,中国一枚核弹头可能对美国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对方。美国应当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避免和中国的战争。或者说,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应当提前投降。因此,促使中国在落实军事计划方面的透明性至关重要。

哈普林担心,目前美军舰艇数量仅为里根时期美国海军的40%。中国4-5艘多用途核潜艇就能封锁巴拿马运河,封堵美国海军,剩余60艘常规潜艇则会努力突破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另外,北京还可以发动朝鲜对付美国,届时美国将被迫两线作战。

总之,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方面,以及经济领域,中国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如果美国允许,中国将会变成敌人。当然,中国也应当知道,美国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北京目前可能会认为,美军的强大只是在以前,而不是现在。(编译:林海)

相关新闻

美媒称中国增加战略核武器射程抗衡美国介入南海 美媒称中国售巴潜艇助其发射核武器 或致核大战 日媒称中国在西藏部署有核武器 可打击印度首都 揭秘中国核武器发展:保持四两拨千斤威慑 日媒:中国从月球获下代核武器材料 将成新霸主

外媒发布全球核武器报告:中国新增10枚核弹头

2015年06月16日 11:13新华网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纪念中国核武器试验50周年

日本媒体6月15日报道称,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5日发布报告称,截至今年1月的全球核弹头总数估计约有15850枚,较去年减少了约500枚。报告对全球核弹头数量呈下降趋势表示肯定,但同时也指出拥核国家正在致力于提高核弹头及核导弹的改良和开发水平等,对此表示关切。

报告估计,拥有核弹头总量最多的俄罗斯(约7500枚)较去年减少了500枚,美国(约7260枚)和英国(约215枚)也分别减少了40枚和10枚。

报道称,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增加了10枚,达到约260枚。朝鲜的核弹头数量持平,仍为6至8枚。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等国的核弹头数量也仍维持在100枚左右。

报告认为,尽管全球核弹头数量正在减少,但减少的步伐“与10年前相比更加缓慢”。

美媒称中国已在4省挖上千公里隧道部署洲际导弹

2015年06月29日 09:52综合

谁敢侵犯就叫他灭亡:中国核武器的构成与使用

近日,美国《国家评论》杂志发表文章称,中俄美三国的核武库都具备摧毁对方的能力,但实际上,三国并不打算真的使用这些核武器进行任何可能的核战争。

中国为了确保有效的核威慑,将核武库中除去有限且易受到攻击的数十枚东风-5A导弹固定发射井之外,大量核武器都被巧妙的隐蔽起来。

除此之外,大国之间的“核捆绑”战略同样让三大国不敢轻易发动核突袭,所谓“核捆绑”战略是指在遭受核打击后,不仅会对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一方进行核反击,还会对第三方发射核武器,以确保任何一国没有机会躲过核战争,并在核战争后获利。而且“核捆绑”理论还产生了被称为“核链条”的核战争链接关系,在遭受核打击之后,第三方也会向上述两方同时发射核导弹,这让大家谁也逃不过核打击,所以美国并不具备对中俄发动核战争的基础和能力,准确地说,美国根本不能承受核战争爆发,这在博弈学上叫做死循环。

军事专家称,中国运用了一系列花费较小但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自身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并用有限的经费维持着一个结构相对合理的核武库。美国媒体称,中国建成了3000千米的地下隧道隐藏核武器,躲避美国情报侦察。“北京可以生产任意数量的核弹头和运载工具,将其隐藏在防护水平较高的地下和山洞掩体内,所以目前国际上所谓中国核弹头总数为260枚并不足信”。据悉,首先,中国巧妙的使用了一套长达3000至5000千米的庞大隧道系统来隐蔽自己的导弹发射车,借助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山地,中国在山西省五寨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陕西省秦岭山区和河南省等地挖掘了大量呈网状化的地下洞库和地下高速公路系统,这套系统被形象化的称之为“地下核长城”,为了挖掘这套地下洞库,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甚至专门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部队,通过数十年的挖掘,这些洞库已经具备抵抗各种常规战斗部和和B61-11这样的核钻地弹药的打击。

中国陆基核力量的中坚——大量安装在机动发射平台的东风-31A洲际导弹被分布在这些隧道体系中,一般来说,每个隧道系统都具备数十个出口和成倍数量的假出口,出口与导弹预设发射场或发射阵地相同,导弹发射车在接到发射命令后,随机抽取发射预设发射阵地,导弹发射车随机从洞库中驶出,由于预设发射阵地已经计算好发射需要的数据诸元,发射程序已经固化,导弹发射“轻车熟路”,可迅速完成发射作业。而这些隧道内部还有可供洲际导弹存放、测试和基本维护的工程中心,这些设施设备,足以让隐蔽在这些隧道内的洲际导弹在外部被封锁数月之后仍然可以确保发射能力。

中国的第二炮兵为了保证洲际导弹的安全性,还组建了数十只佯动部队,这些佯动部队装备有与真实导弹发射车一样的佯动专用车辆,虽然外形一模一样,但发射车内却没有安装昂贵的核导弹,第二炮兵的导弹发射车在定期转换或转移发射阵地时,常常伴随有多只佯动部队同时行动,这让美军军事侦察卫星无能为力,孰真孰假,已经完全不能辨认,更何况导弹发射车在隧道地体内到底停放在哪里?也让美军完全无从知道。

最后,这套隧道体系选择在崇山群岭之后,主要是借助山体的花岗岩和硬土层防止被美军大量核钻地弹或大当量核弹摧毁,据悉,美军B61-11核钻地弹药对花岗岩石质的穿透能力仅为15至22米,而百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对同样硬土层的杀伤力仅为30至40米,而中国构建的隧道系统往往都在大型山体内数百米的位置,显然,运用这些武器并不能对隧道系统造成大范围的伤害,任何对隧道本身和隧道洞口的打击,都需要付诸巨大的资源支撑,这显然让美国无力承受。(来源:台海网)

美司令:中国核弹远在300发以下 数量并没有增加

2015年08月01日 14:27观察者网

简氏公开疑似中国东风31B型多弹头战略导弹照

美国空军少将詹姆斯·卡沃斯基是现任战略司令部的副司令,称“它可以提供多种穿透威胁的方法,它既可以投射常规武器也可以投射核武器,这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卡沃斯基说。

这位三星将军说:“由于到现在为止这些武器都还没有投入实际部署,所以它现在还是让我们担心的问题,也是未来进一步讨论的领域。”

汉尼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由于美国武器研究的新进展有所降低。

“我得到有关方面的保证,我们在这些领域也在开展研究。”汉尼说。

“但是同时,明显的,我们正在努力保证,就像我们对付其他任何威胁一样——能够理解这种威胁,并且有能力找到多种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威胁。首先,要通过威慑避免敌人使用,但随后就要开始研制防御机制。”

汉尼说:“对这种能力给予注意是非常重要的。”

卡沃斯基副司令说:“目前,我们还没有注意到中国核武库的总数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不会重新回到(冷战)那样的状态。”

“现在我们还是挺'舒服’的,因为中国的(核弹头)数量远在300发以下。”他说,情报机关评估中国的武器库并不丰富而且中国自己更愿意保持更大的透明度。

相关新闻

美媒揭秘美最危险核弹:可打中国洲际导弹发射井 深度:乌克兰向中国售核弹巡航导弹 中乌在大飞机合作 美军测试新核弹为何令俄担心:精度超洲际导弹 俄军批美国试验新核弹:或为在欧洲使用预演 俄媒称美国试验新型核弹确保对中俄军事优势

《金融时报》:巴基斯坦10年内可能成为第三核武大国



危险的核弹头

近期一份报告警告称,如果巴基斯坦继续每年制造多达20枚核弹头的话,该国可能在10年内拥有全球第三大核武库,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这份报告由两名美国分析师撰写,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发布。报告总结称,巴基斯坦的速度正超过竞争对手邻国印度,印度似乎每年制造5枚核弹头。密切追踪这些国家核能力的西方外交人士认为,印度拥有约100枚核弹头,巴基斯坦拥有约120枚。

在被要求就这些数据置评时,巴基斯坦一政府高官表示,“(报告中的)未来预测高度夸张。巴基斯坦是一个负责任的核国家,并非不计后果。”

中国首次公开神龙二号:核武器技术再获重大突破

2015年09月24日 09:21新华网



资料图:神龙一号

【“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发布“神龙二号”首度公开】中国核学会发布“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涉核物理、核能发电、铀矿采冶等领域。其中“神龙二号”系首次公开,为世界首台以猝发方式工作的兆赫兹重复率强流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是直线感应加速器和我国核武器闪光照相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核学会发布“2013-2015年度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

由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绵阳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会堂隆重揭幕。大会发布了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3-2015),展示了我国从2013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核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尤其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技术突破,涉及核物理、核能发电、装备技术、铀矿采冶、燃料元件、医用航天等多个科学领域,为我国核电产业、国防科研以及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100兆电子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

2014年7月4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建的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这标志着国家重点科技工程--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关键设施全面建成。该加速器是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能量最高质子回旋加速器。其设计突破70兆电子伏以上能区回旋均采用分离扇或螺旋扇的国际惯例,表明我国已掌握该领域一系列创新技术。工程建成后将填补我国中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空白,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新一代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的国家。在国防核科学研究、新核素合成、天体物理研究、医用同位素研发、治癌技术研究等前沿领域中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获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

二、CO2+O2绿色地浸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

由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单位研究开发的CO2+O2地浸采铀技术201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采用CO2和O2无污染试剂配制浸出剂,通过钻孔注入铀矿层,选择性的浸出矿层中的铀,实现了我国低品位、低渗透、高碳酸盐、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资源的高效、安全和绿色开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1月和6月,新疆蒙其古尔一期、内蒙古通辽二期地浸采铀工程相继建成投产,至此,采用CO2+O2地浸采铀技术生产的天然铀占全国地浸采铀总产能的50%以上,标志着CO2+O2绿色地浸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铀矿勘查和采冶的技术进步,而且拓展了我国铀资源的利用范围,使我国近十万吨低品位铀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三、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开工建设

"华龙一号"是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及国内外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堆芯采用177组燃料组件,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上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2014年8月22日,"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审查;2014年11月和12月,国家能源局分别复函同意福清5、6号机组和防城港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方案;2015年4月1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获国务院会议批准;2015年5月7日,福清核电厂5号机组浇灌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开工建设。

四、中国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建成

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以下简称放化大楼)是重要的先进后处理技术和核材料提取研究设施,以高燃耗(62000MWd/tU)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流程研发和钚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目标,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全分离流程为基础开展设计,并完成了台架式热室和台架转运箱、移动式维修气闸等八项关键设备的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级核燃料后处理实验研究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自2003年批复以来,历经11年,于2014年竣工验收,并计划2015年9月开展首次热实验研究。放化大楼投入运行后,将为我国后处理厂的建设、国防科研项目的开展、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五、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研制成功

2013年8月24日上午,目前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台山核电站1号1750兆瓦核能发电机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完成制造,并从四川德阳市顺利发运。台山核电站是我国首座、世界第三座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的大型商用核电站。东方电机为台山核电站提供首期全部两台核能发电机,单机容量高达1750兆瓦,是东方电机迄今为止制造的技术难度最高、结构最复杂、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核能发电机。东方电机开发设计了转子线圈装配新工艺、定子线棒制造新工艺、护环装配新工艺、油密封系统装配新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该项成果获得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六、中国绵阳研究堆及中子科学研究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是一座热功率为20MW的池式多功能反应堆,能够提供快、热、冷等能量的中子场,热中子注量率大于2×1014n/cm2?s。基于CMRR及其冷中子源配套建设了六台中子散射谱仪、两台中子成像装置、一台中子深度分析装置等无损检测装置,于2014年10月全部完成建设,它是我国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的中子大科学研究平台,总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应力分析谱仪实现工程部件级的分析检测;国内首台高压衍射谱仪,获得10GPa压力的在线数据;国内第一个极化中子反射测试线站和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装置等。编撰中子散射应用的国家标准。在该平台上,国内首次完成堆照样品的中子散射测试,可促进核能材料的研发;首次获得了发动机构件应力分布,为其寿命评估提供重要数据。目前已与国内多家高水平科研单位在国防、核能、航空航天、材料、生命等学科领域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项。

七、世界首台以猝发方式工作的兆赫兹重复率强流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神龙二号"研制成功

神龙二号是世界上首台以猝发方式工作的兆赫兹重复率强流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它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独创设计,历时近十年研制而成,并于2014年全面达到设计指标。 2015年1月,由十四名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系统复杂,研制难度很大,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重要指标国际领先"。神龙二号研制成功是直线感应加速器和我国核武器闪光照相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八、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CAP1400示范工程核准评估

CAP1400是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作为总体技术责任单位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在消化AP1000技术与非能动安全理念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核电经验的再创新,满足最新的安全法规和标准,考虑福岛事故后的相关要求,深入贯彻纵深防御理念,全面提升了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和外部事件的能力,具备优越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具有建设工期短、运行灵活、维护简单、国产化率高(85%以上)等特点。2014年1月,全面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了国家能源局审查。2014年9月,初步安全分析报告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审评。2014年12月,完成全部非能动安全和设备试验任务及目标。2015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CAP1400示范工程核准评估。预计将于2015年实现浇灌第一罐混凝土(FCD)。

九、中国自主设计的燃料元件CF3先导组件入堆考验

CF3燃料元件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研制出自主品牌CF2燃料组件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三代核电对燃料组件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需求,采用自主研发的N36高性能锆合金,对管座、定位格架、导向管等关键结构进行了多项创新设计,其综合性能与当前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可满足华龙一号、核电出口项目及现役电厂未来大规模应用需求。四组CF3先导组件于2014年7月在中核运行第二核电厂2号机组顺利入堆,开始随堆考验,运行状态良好,标志着我国燃料组件研发重大里程碑的实现。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即实现了锆合金的国产化,也为全面实现压水堆燃料组件国产化打下基础。

十、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燃料元件完成堆内辐照试验

2014年12月30日,我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燃料元件在荷兰高通量堆完成了堆内辐照试验,居于世界上高温堆燃料元件辐照结果的最好水平,远优于设计指标,为HTR-PM装料许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辐照样品是从在完成工艺和设备研究的基础上生产了批量为1千个的球燃料元件中随机抽取的。该工艺和设备正用于HTR-PM年产3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的生产线建设。

相关新闻

军情室:美军伪装民航侦察中国 目标二炮核武器 俄称中国仅120件核武器能打到美本土 不足俄1/10 美智库建议美军前沿部署新型核武器应对中国 外媒发布全球核武器报告:中国新增10枚核弹头 美媒称中国增加战略核武器射程抗衡美国介入南海

俄媒称日本有47.8吨钚可制造1350枚核弹头

2015年10月11日 13:37新浪军事



文章称日本国内储存了10.8吨敏感度极高的分离钚

俄罗斯卫星新闻北京10月9日电 由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与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联合编写的《日本核材料问题研究报告》中指出,称日本存储大量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或将引发严重的核扩散、核安全以及核恐怖主义等风险。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与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9日在京举行活动,正式发布了由双方合作编写的《日本核材料问题研究报告》,报告详细列举了日本对钚、铀等敏感核材料的存储情况、生产能力和实际需求。

报告说,日本拥有47.8吨敏感度极高的分离钚,其中有10.8吨存于日本国内,足够制造出约1350枚核武器(8千克/枚)。此外,日本还拥有约1.2吨研究用高浓铀。

报告称,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宣布旨在实现供需平衡的"无剩余钚"政策,但20余年来分离钚总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倍。建设中的六个所后处理厂一旦启动,日本分离钚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8吨。

另外,报告还指出,日本的自然条件恶劣,地震多发,核设施管理不良,储存的敏感核材料越多,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也越大,可能对自身及周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日本的核材料一旦被恐怖分子获取,将产生严重的核恐怖主义威胁。

报告认为,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武器缔约国,日本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日本应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正视上述风险和国际社会的关切,采取措施 妥善处理现有核材料库存,减少核材料增长,实现核材料供需平衡,同时加强核材料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和实施安全与安保,并主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更严格的监管。

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以执政党等的多数赞成表决通过了系列安保法案。这意味着安保法案正式升级为法律,日本政府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但新立法规定,只要政府获得国会批准,就可以随时向海外派遣自卫队。

中国发布日本核报告:武器级钚储量增长一倍

2015年10月11日 15:03新华网



日本转运核废料

原标题: 陈凯谈日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面临三大风险

人民网北京10月9日电 (杨铁虎、刘孝明)“日本通过各种途径,贮存了大量的敏感核材料,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核扩散、核安全以及核恐怖主义风险。”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秘书长陈凯9日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时说。

当日上午,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了由双方合作编写的《日本核材料问题研究报告》。这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发布关于日本核材料问题的报告。

陈凯指出,各国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日本的情况十分特殊。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规定的无核武器国家中,日本是惟一具备商业规模后处理的国家。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定义的“可直接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为标准,日本拥有47.8吨敏感度极高的分离钚,其中有10.8吨存于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曾宣布实施“无剩余钚”政策,但20余年来,日本分离钚的总量反而增长了一倍。此外,日本还拥有约1.2吨用于科学研究的高浓铀。

陈凯强调,近年来针对敏感核材料的存储、使用的问题,各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安全峰会(NSS)等场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确保分离钚供需平衡、尽量减少使用高浓铀日益成为国际共识。日本政府对此也一直十分积极,还推动其他国家做出上述承诺。

“在此背景下,日本为何存储这么多没有实际用途的核材料?如何确保这些材料的安全?一旦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惨剧,周边国家会不会受到影响?”陈凯连发三问。

陈凯表示,上述问题早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多次对此表达关切。特别是,美国反复要求并最终促使日本在去年荷兰核安全峰会期间,同意归还美方冷战期间提供给日本的钚材料。这批核材料超过300公斤,其中大多数为武器级钚。此前,日本曾多次拒绝美国的催要,理由是需要这批钚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研究。

《日本核材料问题研究报告》分中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包括前言、摘要,以及日本钚材料情况、日本铀材料情况、日本钚材料供需情况、国际社会对日本核材料问题的看法、日本核材料供需失衡引发的问题、解决日本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问题的途径等6个章节。报告除详细列举了日本对钚和铀等敏感核材料的存储情况、生产能力、实际需求外,还分析了日本大量贮存敏感核材料带来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日本核材料全面、翔实的情况,并对推动日本政府采取负责任举措起到促进作用。”陈凯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642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的悬空寺有多少? 中国有几个悬空寺

原文地址:中国的悬空寺有多少?作者:迷你豆豆2012 中国的悬空寺有多少?成都时光2015-09-1817:46先前只知道山西恒山有个悬空寺,上世纪80年代还去旅游过,心中就只装着这个悬空寺。今见同学转贴的此文,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了!想不

中国有多少5A景区名副其实? 中国5a景区

中国有多少5A景区名副其实?杨易君 2013-10-1在思考中国景区的评级标准时,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可以花钱买到的“权威鉴定书”。无论书画还是珠宝赝品,皆可花钱购买身份鉴定证书,进而登堂入室,蒙骗消费者,央视也曾系列报道过。中国景区评

中国现有多少核电站 现在中国有多少核电站

中国有多少核电站本文包括:1.中国有多少核电站?2.中国核电站的数量和地址3.中国核电站安全吗?4.了解更多信息5.阅读所有工程学类文章日本3.11大地震不仅引起破坏性海啸,震中周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六个机组也纷纷拉起警报。谈起核事故,当年

声明:《中国核力量/已有250枚核弹头? 中国有多少核弹头》为网友柚子味的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