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记为明确读书所求志向<?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去年偶然从同学(郑笠)处借得一册「第子规」[注一]始,而后又于BT china上下得「幸福人生讲座」[注二],兼看/听了「了凡四训讲座」[注三],深知了古之圣贤人、圣贤书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积极意义,是指导幸福成功人生的不二法门。这段时间(零五年八月底至零六年三月底),有意识地去读了一些古书[注四],才知古文根基差劲,也明白到原有知识学问的浅薄,但多少有点收获。今日发现有一套李敖与王荣文编的集古书好选本为一体的「中华名著精华全集」,只是该集子是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的,身在大陆,恐难读到,叹惜之余,但也幸读到了李敖著的「要把金针度与人」电子版[注五],此书对古书的分类[注六],提纲挈领,有助于查读古书;对著作者生平简介,言行纪要,思想概述,有益于了解著作者。读之对古人古书可观大概。尤其是代序中介绍的读书方法「读书得间」[注七]值得推敲。今得借「金针」,往后当更「会」多读古书。
「要把金针度与人」其书文学类中,关于文天祥的一款:
「 文天祥:〈〈<?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二十一岁中进士,并且得了第一名。二十四岁上书请求改革政治,没有结果。因小人贾似道当道,一度免职在家。后来又做官,做到丞相,但那十足是亡国丞相,因为宋朝已经亡国在即了。但文天祥不灰心,他说:「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用医药之理。」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文天祥一度被俘,逃掉后再来;又被俘,蒙古人千方百计盼他投降,答应他高官厚爵、鼓动他亲朋敦劝,但他执意不肯。他在北京牢里,被关了三年多,以正气为歌,始终不屈。最后蒙古人成全他,在鼓乐中,把他杀在柴市,年四十六岁(实际是四十七岁)。
文天祥临刑时候,留下衣带赞,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真是千秋凛然。他死后,他的敌人忽必烈说他是「真男子」!元朝进士许有壬「文丞相传序」说:「收宋三百年养士之功者,公一人耳!」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慷慨赴义于先,从容就死于后,没人比文天祥表现得更伟大了。 」
好一个文天祥!
好一个「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辈读书人——现代教育制度下的几代人该好好想一想,读书接受教育所学何事?能否有文天祥式的气节?有愧?无愧?
我,一个在文天祥死后七百年出生的读书人,虽早熟知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是吟来容易,但有否想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就当今时代来说,就得「经世致用」,我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出生在倡导此「经世致用」学风的顾炎武[注八]故居方圆五里内的年轻人,更当继亭
现今的我[注九]好读书,要立争做到会读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经世致用。(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注一]弟子规、千子文、百家姓、三字经合本,山西古籍出版1999版。
[注二]缘起下些名人讲座,恰得此「幸福人生讲座」课程(主讲蔡礼旭)尤其强调「第子规」的一些基本准则与古圣贤人的言传身教。
[注三]净空禅师讲授,凤凰卫视录制。
[注四]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列子」、「庄子」、「左传」及「国学概论」。细读难深入,稍缺耐心,多粗读之。
[注五]此书内容也就是李敖先生编著「中华名著精华全集」的本意。
[注六]分总类、哲学类、宗教类、社会科学类、语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应用技术类、艺术类、文学类、史地类。
[注七] 「读书得间」是在读书时能够读出书中的「窍」、领会出字里行间的学问来。英文中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就是这个意思。(李敖原话)
[注八] 顾炎武(一六一三——一六八二),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最恨一般知识分子的逃避现实。他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又说:「今日之清淡,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这种沉痛与气魄,这是古今罕有。顾炎武以「体国经野之心」,去「登山临水」,每次用两匹马、两匹驴驮着书,到处研究他的实学。他一生标榜「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这两方面,他都立下伟大的风范。(援引自李敖著「要把金针度与人」哲学类顾炎武一款)
[注九]我自认为是大学班内最喜读书自人(决不夸口),但还得争做所有好读书之人中最会读书之人、读书最能经世致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