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其一 金陵驿阅读答案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译文】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出典】 南宋 文天祥 《金陵驿》其一

注:

1、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2、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草合:草已长满。

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啼鹃带血: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最早的关于杜宇的神话,就将杜鹃这样的鸟赋予了文化的意味,后来的很多诗人都认同了这个说法,在自己的创作反复引用这个典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旧家燕子:引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含义。

别却:离开。



3、译文: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其一 金陵驿阅读答案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元朝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4、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兵败被俘。在狱中他备尝艰苦,断然拒绝元人的诱降,至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气歌》气势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后人的启发很大。

文天祥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不管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在他看来,个人的财产、家庭、名利、官位,与国家和民族大业相比,算不了什么。他有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团结民众,组织义军,全力抗敌,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族气节和崇高品德,也成为了当时人推崇的理想人格。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南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力量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谋,发挥中书枢密院作用,主张用人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



5、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6、芦花飘飞时,若云烟缠绵,浩荡苍茫,惹人乡思。那原生态的拙朴之美所体现的乡野之趣和草根情怀,时令的姹紫嫣红、花花草草何曾会有?看惯了园林中花枝招展的人,对芦花甚至不屑一顾。但芦花并不介意,依旧凛然高举硕大的银色花束,在寒风中显示出独有的妙曼与坦荡。有人说菊花美在冷艳,桂花美在浓香,那么芦花呢?我以为美在纯朴无瑕和意蕴深远。清脱散淡,素雅不俗,是真正的花中丈夫,望之令人心生暖意,俗虑顿消。难怪植物学家给它的花语叫“纯洁”。

芦花清纯得一尘不染,素朴得脱尽铅华,但却寄寓着美的好情愫。《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摹的就是清秋岁末芦花放白时,对恋人望之不见的那种深深怀想。“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以芦花见证时事的变迁,并以之自况,倾诉了山河破碎、黍离伤悲的故国情怀。宋人张一斋“忘却芦花丛里宿,起来误作雪天吟”,笔意奇崛,夜卧芦花丛竟忘了节令,也太痴迷了。唐代雍裕之有《芦花》诗:“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让人在秋白里想象渔人夜归的情景。陆游说,“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虽未见迷蒙的秋江烟雨及出没风波的扁舟,但那月照芦荡的阔大气势,依然能勾起诗人无限的遐思。

寒风萧萧,万花纷谢,只有芦花开得热闹、恣肆、飘逸、洒脱,摇曳着婀娜的身姿,显示着生命的倔强。栉风沐雨,旷达沉雄,遗世而独立的芦花,张扬的是一种不羁的精神。西哲笛卡尔说,每株芦苇都会思考。那么秋日的芦花,是将所思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吗?仔细看去,枝枝芦花多像指向天穹的管管笔锋,在发出声声“天问”啊。



7、诗人们更多的还是借燕子归旧垒的习性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李好古《谒金门》:“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文天祥《金陵驿》:“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6866.html

更多阅读

《心经》念诵方法 心经全文念诵和回向

《心经》念诵方法(2012-01-06 16:59:26)转载▼标签: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菩提加倍咒遣除违缘度母传阿底峡尊者文化分类: 心经系列索达吉堪布等大德都曾经说过,每天念几遍心经对我们早日了悟空性智慧及清除障碍非常有帮助的。堪布答:因为《

伤感空间日志:原来,你和我一样,也害怕相聚后的离别

伤感空间日志:原来,你和我一样,也害怕相聚后的离别— 伤感空间日志:原来,你和我一样,也害怕相聚后的离别夜,很静,也很深。十一月末,我依然流浪在忧伤的文字里。十一月末,伤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着。一个人太久了,就喜欢享受孤寂,喜欢读黑夜

声明:《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其一 金陵驿阅读答案》为网友一曲琵琶倾城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