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碜儿粥
文/紫荆之挚
不上班的日子,边做家务边做了好长时间的玉米碜儿粥,等盛到碗里的时候爱人竟然说“不熟儿”!
不太可能啊!先在水中泡了一下午,又用压力锅做了好长时间了?怎么回事?
尝一下,是熟的。明白了,现在吃这个吃得少了了,可能是牙齿“变软”了!
我说的玉米碜儿粥是农家很普通的一种稀粥,是把玉米稍微地泡一下,然后在石碾或者机器上轻轻地辗一下,不能太碎,能去掉透明的表皮即可,这样,一粒粒黄澄澄的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的碜儿便在眼前了,这就是我要提起的玉米碜儿了。
做粥的时候更是很简单便能做成,除了难熟需要长时间以外没有什么技巧,想吃的时候只要下功夫去煮。所以常见大娘、大婶子们也曾在火上煮上一锅粥,再去下地,到地里安排好的活干得差不多了,也到了下一顿饭要做好的时候,粥也熟了。即节省了时间,也将那一粒粒硬硬的玉米碜儿熬得软软地、香喷喷地,好远就能闻到玉米香,那种香味只有农村的庄稼人才能闻得透、闻得真,那香味直钻到他们的心里。
百姓们吃这个是最多的,不单说它好做,更主要的是“兼饥”(兼饥是我们当地的口语,也说不准是不是这二个字,就是吃饱以后了比吃其他的饭耐饿),也只有耐饿的饭村子里的叔叔、大伯地才能好有力气干那些要付出很多力气的农活吧!除了去皮的时候维生素B1被破坏,其他的营养成份一点都没有丢掉,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最重要的一点儿,在战争年代,扛枪的战士们也曾盛一碗玉米碜儿粥就着几根盐菜吃饱了好去打鬼子,玉米碜儿的粥功不可没,豆大的玉米碜儿粥里记载着一段让人心痛的历史。
结婚多年,婆婆以前在农村居住的时候,来时也曾把家里的农产品带一些给我们尝鲜儿,独没有吃过她带来的玉米碜儿,也不好意思问,记忆中,几年前有一天回乡下的婆家,我说我们做玉米碜儿粥吃吧!却见婆婆一脸的不悦,“我不想吃,再也不想吃那东西……”
几句比玉米碜儿还生硬的话让我明白了许多,她们几十年的生活已如那玉米碜儿一样,过硬,难熬软,吃进胃里也难消化,看到那一粒粒地玉米碜儿,已看不到它耀眼的金黄,明显浮现在眼前的也许只剩下过去岁月里的简单和生硬了。似乎隐隐可见当年婆婆和一群孩子们为了活着天天不断地用力嚼着硬硬的玉米碜的样子。
至今,和婆婆一起吃饭的时候没有吃过一次玉米碜儿粥。
儿子也不喜欢吃那些东西,先以为从小没有吃过,定会吃个新鲜吧,还是错了,他嫌它硬,吃得时候也不能囫囵吞枣地咽,最近做好了也只有我一个吃,我喜欢吃,喜欢它长时间才能熟,喜欢它熟了也有硬度、也要好好咀嚼才能咽下、味才会更香,否则一定会伤胃的。
如今村子里的玉米碜儿粥也做得少了,换成了大米、小米粥,白白地大米加上些红蓍、北瓜一类农产品,也让他们远远地离开了不再用力咀嚼才能吃饱的年代,偶而会解解馋,不再天天吃,也说吃着费劲,我心下明白,儿子是吃软软的东西长大的,没有吃过这个,受不了它的硬。
前一阵子因公到市里,中午在一家有名气的餐厅就餐,服务员说粥只有两样,玉米碜儿和小米的,当时便有些惊异,诺大的一个餐厅仅此两样,看来玉米碜儿的粥已不知什么时候再一次被人们推到了尊贵的位置,昔日奶奶说的白白地大米竟然在这儿没有地位。
此时想,离“兼饥”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了,是它的营养成份、它亘古在玉米苞里长大的洁净吸引了更多的人,还是它熬熟后的香味能驱散城市里此起彼落的尘埃。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一定是想再次咀嚼一下它的简单它的硬,好让世人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忘了它吧!
以后多煮玉米碜儿的粥吃,最起码能锻炼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