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起义 --- 1927年发生于黄安、麻城的武装起义 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

黄麻起义是党在全国土地革命风暴重点地区湖北领导的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至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发动和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又称第二次黄麻起义。

1、概述:
黄麻起义 --- 1927年发生于黄安、麻城的武装起义 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

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 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黄麻起义”。

2、背景:

黄安(今红安)、麻城,位于湖北、河南交界的大别山南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的武装起义。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即逐渐有了共产党的影响和活动。1925年秋冬,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黄、麻两县分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特别支部。1927年春,两县党的特支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共产党员发展到90余人,加入农协的会员达18万人,另建有两支共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

1927年3月,中共麻城、黄安两县县委和两县农民自卫军相继成立,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革命失败后,农民自卫军牢牢地掌握在中共组织的手中。[1]同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麻两县党组织依靠广大群众和掌握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同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培养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9月,中共黄安、麻城两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及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举行了秋收起义,但由于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没有及时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加上国民党军第30军一部的进扰,不久,起义陷于停滞。

3、领导人物:

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李先念,1909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中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5年参加长征,率领第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四川省西部的懋功,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

4、起义经过:

1927年9月,中共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和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秋收暴动计划”,发动黄安、麻城两县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因缺乏武装起义的经验,未获成功。

中共湖北省委于10月中旬派符向一巡视黄麻区,不久又派刘镇一、黄赤光前去指挥(黄赤光未到)。

11月3日,省里派来的代表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中共黄麻区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符向一任特委书记,刘镇一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同时改组了黄安县委,麻城县委依旧。随后,成立黄麻起义总指挥部,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统一领导起义的准备工作。会后,两县县委负责人和党团员分别下到各区,组织发动群众,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暴动。

11月10日,国民党第三十军魏益三部一个营由黄安城进犯七里坪,黄麻两县县委决定由麻城调一部分快枪,帮助黄安农民自卫军去缴该营的枪。因走漏消息,该营逃去。

11月11日,农民自卫军进驻七里坪,并召开了两万多人的庆祝大会,接着,黄麻特委在文昌宫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认为暴动工作已准备就绪,决定夺取县城,成立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由潘忠汝、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刘文蔚等组成,潘忠汝为总指挥,吴光浩为副总指挥。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当天,黄麻特委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两个排,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与先期打进黄安城内的12名农民自卫军队员组成的尖刀班里应外合。在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于当夜10时,自七里坪向黄安县城进发。麻城农民自卫军另一个排留在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负责警戒,以防河南红枪会的进犯。李先念、詹才芳、王树声、陈再道分别率领农民武装参加了暴动。

11月14日凌晨4时,起义武装在城内群众配合下,一举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打开监狱,释放被捕的群众和农会干部。

18日,宣布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为主席。之后,黄麻特委又将参加暴动的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

12月5日,国民党军第12军任应岐部1个师夜袭黄安。鄂东军遭受重大损失,潘忠汝阵亡。突围后的鄂东军除部分人员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外,70多人于12月29日转移到黄陂县境内的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为党代表,汪奠川为参谋长,部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在黄麻起义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和军队。为后来创建鄂豫皖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

5、起义特点: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政府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在这四省中,中共中央又将两湖作为全国起义的中心。在湖北,以通城、崇阳、通山鄂南三县为代表的武装暴动打响全国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此后,全国的起义烽火燎原。至1929年,在城市和农村有约200次大小不等的起义,遍及全国东西南北中12个省、约150个县。在诸多起义中,就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而论,黄麻起义属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与其他武装起义相比,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群众性。早在1923年冬至1924年春,在我党重要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的指导下,黄麻两县分别在武汉中学建立了党的工作组。随后两县在汉读书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陆续被派回家乡,宣传党的主张,发动农民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协会,把革命的火种撒播到黄麻大地。在大革命洪流中,黄安、麻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高潮。黄麻起义期间,参加起义的农民武装2万余人,积极响应参与支持的民众达数万人之多。

二是本土性。参加黄麻起义的武装力量是以刀矛、土铳、来复枪等武器武装起来的农民自卫军和义勇队以及手持扁担、木棒,肩扛锄头、铁锹等原始武器的本地农民群众,没有外来的正规武装力量。

三是持久性。黄麻起义占领县城历时21天,建军建政。从此以后,这里的武装斗争连绵不断,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历时20余年没有间断。

四是创新性。在起义遭遇强敌进攻时,黄安县委和鄂东军领导人没有固守城镇,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战略退却,由城镇转向农村,由进攻转向游击,逐步走上了实行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6、起义影响: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雕塑——董必武与陈潭秋黄麻起义的胜利,鼓舞了人民,震慑了敌人。12月初,国民党第12军教导师闻清霖部自豫南进攻麻城西张店,以图进犯黄安城,遭到乘马、顺河等地农民武装的抗击而未得逞。5日夜,取道宋埠、尹家河,奔袭黄安城。

鄂东军和义勇队据城固守,与敌展开英勇的抗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到翌日4时,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敌攻破,鄂东军和义勇队同敌反复拼杀方突出重围,但伤亡很大,潘忠汝、王志仁牺牲。国民党军占领黄安县城后,8日进占麻城。黄麻两县土豪劣绅和反动分子趁势还乡,勾国民党军进行报复,中共麻城县委书记蔡济璜、鄂东军第2路党代表刘文蔚,麻城县农会委员长刘象明等大批革命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仅黄安北乡就有数千农民群众被屠杀。

12月中、下旬,从黄安城突围出来的鄂东军和义勇队,大部分于29日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区。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部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经过艰苦的斗争,在黄(安)麻(城)光(山)边界开辟了以柴山堡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区域”。后来,红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逐渐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1]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黄安和麻城县委分别制订起义计划,从9月下旬起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没有建立政权和军队,群众斗争没有走向深入。10月,中共湖北省委先后派王志仁、吴光浩等人前往黄麻地区,建立了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成立黄麻起义总指挥部,负责筹备和领导起义。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决定以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13日,黄麻特委获悉敌军一个团来黄安城,决定进攻县城。两万多群众手执刀矛土枪,从四面八方涌向黄安城。14日晨,农民自卫军攻入城内,占领了县城,随后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曹学楷任政府主席,潘忠汝任鄂东军总指挥,吴光浩、刘光烈任副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的建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军的起点。在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下,起义军为保存革命力量,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928年1月,鄂东军在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3月上旬,为对付国民党军的围攻,第7军编为4个短枪队,采用“昼伏夜动,远袭近止,绕南进北,声东击西”的战术,分散游击于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等县。5月,第7军进入河南省光山县南部柴山保地区,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走上了边界武装割据的道路。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到1929年5月,红31师发展到近400人,初步建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纵横50余公里的鄂豫边苏区。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7、起义意义:

黄麻起义是继我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高扬了一面鲜艳的革命旗帜。大革命失败后,英雄的黄麻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拿起手中的武器,又继续战斗。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他们揭竿而起,在鄂豫皖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把我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大旗高高举起,从此,这一地区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连绵不断,直至全国解放。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留下的革命力量重建红二十五军,坚持战斗在大别山区。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组的红二十八军和地方游击队、便衣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新四军第五师开展抗日游击的主要区域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要立足地。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开辟了一块坚实的革命基地。黄麻起义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起点。黄麻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辗转游击,随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成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高度评价它的战略地位,指出它“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胁武汉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前途”。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早期中心。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后,又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在黄麻起义中组建的鄂东军发展起来的红四方面军,先后开辟了两大苏区,这是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黄麻起义及其后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在黄麻起义及其后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走出了三支红军部队。第一支是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支是1932年11月30日在黄安檀树岗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三支是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革命人才。其中从黄麻起义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4位,开国将军25位(含大将2位、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11位);而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的红安县,则不仅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而且产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和61位将军(其中上将8名、中将10名、少将43名),捐躯的革命群众10多万,牺牲的有记载的烈士2.2万,因而是全国第一“将军县”和着名“烈士县”。

黄麻起义不仅用鲜血和生命燃起了大别山工农武装革命的烽火,也在起义及其后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麻起义革命精神。

8、起义根据地:

红安、麻城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黄麻起义的烽火在这里点燃。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从1923年红安建党到1949年解放,英雄的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奋战了26个春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今日红安,生机勃发。英雄的红安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弘扬老区精神,奋发向上,艰苦创业,谱写着壮丽的新篇章。

红安,原名黄安,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从1923年红安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到1949年4月红安解放,英雄的红安儿女奋战了26个春秋。26年间,红安党的组织一直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未倒。

当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名属红安籍。

据不完全统计,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红安参加红军的工农群众约6.5万人,参加新四军、解放军的约6000人。总的状况是:在全县的工农群众中,青年人几乎都参加过革命队伍,打过仗;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绝大部分做过革命工作。正如当年流传的歌谣所唱的那样:“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经过20余年的浴血奋战,红安参加革命的同志绝大部分牺牲了,其中包括11名省军级干部,80多名地师级干部,400多名县团级干部。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县健在的红军老干部只有600多人。他们中有2人任过国家主席,有3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5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有130多位省军级干部。红安共有开国将领223位,是全国“第一将军县”。

红安为革命献出了14万多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其中有22552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麻城

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建国前,麻城先后建立了55届县委,其中第一届县委委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相继喋血刑场,幸存的只有王树声一人;成立了13届革命政府,组建了28个地方武装组织。麻城输送了7.6万优秀子弟参加红军,7260余人参加长征,全国解放时幸存的只有200余人,其中省军级以上首长126人。在册烈士12538人。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将军就有36人,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麻城乘马人,现属河南新县)、王宏坤、王必成、周希汉、张才千等将领,更是名震中外。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大型浮雕——“大别雄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7824.html

更多阅读

DNF地下城与勇士乔安、费雷诺 押运攻略 乔安费雷诺

?????????? 入场后会显示出地图,接下来一个图一个图详解!(PS:马车会自动向前走,遇到障碍会停下来,除非打碎障碍物!另外,你的马车是打不死的,最多打到给你留一小半格血,所以不用担心一点奖励都没有,但是,前提是主角别死就行)DNF地下城与勇士(乔

张汤、张安世父子的官场人生之一 官场之风流人生女主角

张汤、张安世父子的官场人生(之一)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翻译过来,就是“富贵不过五代”的意思。然东汉班固《咏史》诗云: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说的是西汉金氏家族和张氏家族凭借祖上创立的功业,七代人享受西汉朝廷高官厚禄的

《铁血红安》刘铜锣的原型是谁? 铁血红安翟业兵原型

红安影视城一角资料图片继《洪湖赤卫队》之后,“湖北造”影视作品《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播出。湖北红安县的前身为黄安县。1952年9月,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改黄安县为红安县。作为中国土地革命

1958年电影《黄宝妹》谢晋导演 谢晋导演

1958年电影《黄宝妹》艺术性纪录片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谢晋;编剧:陈夫/叶明;摄影:沈西林;录音:周云麟;美工:王月白;作曲:吕其明;导演助理:陈蝉;制片主任:丁里;演奏:上海电影乐团主演:黄宝妹(黄宝妹/配音张瑞芳)、张庆芬(编剧)1958年谢晋导演的

声明:《黄麻起义 --- 1927年发生于黄安、麻城的武装起义 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为网友烦恼的帥气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