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结婚的时候,决不会有人暗自兴奋地想:"太好了,我终于有机会创造糟糕的婚姻关系了",在结婚典礼上,当人们说出"我愿意"三个字时,无一不是抱着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望。可是在几年之后,只有一部分人如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却在痛苦的婚姻关系中挣扎纠缠。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有些人只是凭着本能和自动化模式在与伴侣相处,他们常做出那些自以为很正常,但实则对伴侣关系很有害的行为。
这些行为,被我称为是爱情的侩子手。
不断地对伴侣批评指责,误以为挑剔他就是爱他。
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指出伴侣的"毛病"。一会儿嫌伴侣穿衣服不好看,一会儿又说伴侣做事的方式不对,或者批评伴侣的站姿坐姿,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好像伴侣没有哪里做得好,没有哪一点让他满意似的。这些人的伴侣就会感到很苦恼,常常觉得自己的价值被否定,他们甚至会有个发自内心的疑问:既然你觉得我那么不好,为什么你不离开我,去找一个更好的呢?在这种苦恼之下,伴侣就会逐渐离他们而去。
如果要追究这些人之所以不停批评伴侣的心理,表面上看来是他觉得太爱伴侣了,希望可以帮助伴侣"变得"更好。但其实是因为他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有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他甚至可能通过批评伴侣来逃避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比如说伴侣不懂得教育孩子,以至于孩子那么顽劣--其实那本该是他应负的责任,他懊恼于自己做不好,可是又不肯承认,所以就批评伴侣以使自己免于自我责备。
常常在伴侣面前表现得孤独无助,假装自己很需要帮助,很可怜。
明明有些事情自己是可以做的,或者那些事情根本就是他份内的事,比如将某个物品从高处取下,比如自己工作上的报表,比如安排出行的行程等等,但就是做出一副"我不行,只有你行"的姿态来让伴侣代劳。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感受到被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女性最常用这种方式"绑住"自己的伴侣,部分男性也会这么做。
在恋爱的时候,人们会觉得为伴侣做事情是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很幸福,有些人还觉得这正是塑造可靠的形象的好机会。然而进入琐碎的婚姻生活之后,如果仍然要扛很多原本属于对方的责任,就会感到疲惫不堪了,尤其是在如今竞争和压力都很激烈的社会现状之下。
爱装可怜的人之所以会这样做,通常都是在家里排行老小或者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父母疼爱,每当他们想要逃避责任时,就会假装自己不舒服或者很可怜,父母见状就会提供帮助。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行为模式,却忘了伴侣不是父母,无法做到像父母那样无条件地响应他的假装。此时他们就会感到愤怒,被忽略感,进而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纠结,引发伴侣关系出现大的矛盾。
在很多事情上都必须要占上风,总试图压倒伴侣成为家里的"掌门人"。
他们总是忍不住要"控制局面",对家里的种种事务都要绝对的主导权,大到买房装修、孩子选专业留学,小到晚餐吃什么、电视节目的选择,都要由他说了算。如果家人稍有违背他意愿的意思,就会用吵闹、批评等方式表达不满。
这些人的伴侣往往会说:"结婚之前,他可不是这样的"。没错,恋爱的时候他们往往温柔似水,结婚后才会开始逐渐显露掌控欲。当然他之所以能如此"霸道",肯定有伴侣和家人的配合才能得逞,但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这里不再赘述。
掌控欲强的人其实内心非常脆弱,他们有很强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别人的不信任感。由于感到不安全,所以才要拼命地掌控;由于无法相信别人有能力做好份内的事,才总是忍不住就要包办代替。殊不知这样会导致身边的人有很强的挫折感,以及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主宰的沮丧和无力感--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感觉。
最后,作为群体动物,亲密而稳定的关系是每个人生来就追求的东西,谁不愿意尽己所能让所爱之人感受到幸福和满足呢?当一个人在用上述行为对待他的伴侣时,当然并不是故意要伤害他的爱情。有时候他们以为那样做是为了伴侣好,而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学会的自动化思维和自动化行为模式--所以要寻求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不能作为姑且自己的借口,而是要能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伴侣关系的危害性,以及自己个性中的不足,然后积极地寻求自我的成长,以帮助自己向幸福的伴侣关系努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