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 飞虎雄鹰通用航空

在二战中,美国的P-40鹰式战斗机可以说是非常有名,它是美国寇蒂斯公司在二战全面爆发前的1937年在P-36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P-40最初的型号机长9.68m,翼展11.38m,空重2636kg,最大起飞重量3655kg,装一台Allison V-1710-33活塞水冷发动机,输出功率1150hp。它首先装备了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二战全面爆发后很快作为租借法案的军事援助物资提供给当时在欧洲苦战的大英帝国,为英国空军解了燃眉之急。但P-40最有名的战斗是在亚洲,由美国的陈纳德将军带领的飞虎队驾驶P-40痛打日本的零式,隼式,97式等海陆军战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使人们一提到飞虎队,首先想到的就是P-40战斗机。虽然P-40战斗机性能一般,称不上二战中的顶尖机种,但是机身坚固,性能可靠,火力强大,还是在战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得到使用者的好评。但是大家可曾知道,在二战的苏德战场,P-40战斗机也曾作为苏联飞行员的“坐骑”为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战争中,总共有2134架各型P-40战斗机在苏联红军的前线空军和国土防空军中服役,在此型战机上,诞生了波克雷舍夫(A.Pokryshev)等王牌飞行员。今天,就让笔者对这一段传奇般的历史作一个介绍: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126歼击航空团的一架P-40战斗机,机号为AH965,飞行员为Lt. S.G. Ridnyi,照片摄于莫斯科前线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大举入侵苏联,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在战争的初期,由于苏军战前准备不足,大量的作战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德国空军成批成批地炸毁在机场的停机坪上。尽管苏联飞行员勇气过人,驾驶残存的战机起飞迎战,但由于飞机型号落后加上飞行技能不佳,在空战中损失惨重。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苏联政府焦急万分。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支持所有抵抗法西斯的国家,把苏联也纳入了租借法案的受益国。也就是说,苏联军队可以以“租借”的形式先得到战争需要的军火物资,等战争结束后再向美国政府偿还相关费用。应该说,租借法案在战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困境中的苏联(尽管在战后,由于冷战的意识形态对立,苏联和西方国家在对租借法案问题上认识分歧很大:苏联认为租借法案的帮助“微不足道”,而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租借的物资极大地帮助苏联度过了难关。不过,笔者在本文中无意于讨论这些问题)。随后,大量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海上运输来到苏联,其中就有P-40战斗机。整个战争中,苏联得到的该型战斗机数量位居所有型号外援战斗机数量第四位,其中第一位的是P-39飞蛇(4924架),第二位的是英国的飓风(2952架),第三位的是P-61眼镜王蛇(2379架)。P-40战斗机装备给了苏联的空军(VVS),国土防空军(POV)和海军航空兵(VVS VMF),作战地域几乎包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前线。这些涂着红星的P-40参加了许多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战役:如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库班空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以及解放东普鲁士的战斗。可以说,这些“外援”的雄鹰为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苏联部队中,P-40战斗机常装备给那些原先装备I15,I16或者MIG3的航空团。这些团在战争初年损失惨重,有的几乎被打光,P-40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些装备空缺。

在1942年早期,这些航空团装备了P-40C(早期型号,武器是机头两挺12.7mm机枪,左右机翼各两挺7.62mm机枪),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早期的P-40C渐渐被换成了后期的-P40E和K。再往后,装备P-40的航空团出现了两种发展方向:在战场上表现平平或者损失过大的,整个团转为国土防空军继续装备P-40M和N;战场表现好的,转为近卫航空团,换装P-39,Yak-7, Yak-9或者La-5。还有一个“处理”一线的P-40的方式是把它们移交给海军航空兵,那些部队的机型比空军要落后,移交过去的P-40正好替换海军还在用的I-16等老式飞机。到1945年5月,整个苏德战场前线只有一个团24架P-40系列的战斗机还在一线服役。与此同时,在国土防空军则还有409架P-40,在黑海舰队航空兵还有96架,而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还有约100架。苏联军队得到第一批P-40飞机是在1941年9月,但这是苏联政府用硬通货从美国购买的,因此不属于租借法案支援的物资,实际上租借法案的受益对象扩大到苏联是1941年11月的事。该批飞机一共21架,其中20架P-40早期型(可能是B型或是C型),一架P-40G(原始资料记载)。不过很快,真正的租借物资也来了。1941年8月31日,一批原本要运往英国的战斧IIB式战斗机(P-40专门用于出口英国的型号)被送到苏联。这些英国版的P-40装备了英国制式的武器——.303英寸机枪,机身上喷涂着英国的飞机编号比如AH,AK和AN,每一架都被拆开后装在巨大的板条箱里。在一翻匆忙的组装之后,所有的这些飞机进行了试飞,随后被移交给了第27转换航空团。在苏联空军中,转换航空团有着双重的职能:一是作为新型作战飞机的训练基地,用来帮助战斗部队换装新装备并进行适应性训练,以便尽早形成战斗力。二是作为新飞机在正式装备作战部队之前的临时停放场所。因此,从大洋彼岸送来的P-40战斗机自然被先送到了转换航空团,作为“标本”供部队的飞行员和机械师能尽早熟悉这个资本主义世界来的新朋友。第27航空团组建于1941年8月,组建该团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飞行员使用盟国援助的P-40和飓风式战斗机。

该团的驻地在卡德尼科夫(Kadnikov)机场,该机场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沃洛格达的铁路附近,距离沃洛格达约140km。在1941年和1942年,这里是所有战斧式战斗机在被送往空军作战部队前的必经之地,苏军第126,154,159和964歼击机团及大批飞行员和机械师在这里接受了使用维护英美战斗机的培训。到1941年12月27日,该团拥有15架战斧式战斗机,序列号分别是AN974, 978, AK172, 197, 243, 247, 250, 258, 321, 327, 342, 345, 363, 388, 和 493,4架双座的Yak-7教练机和2架UTI-4式教练机。尽管在苏联寒冷的冬季,战斧的发动机常出故障,甚至造成了一些事故,但是27航空团的飞行员还是认为战斧式战斗机是一种相对容易驾驶的飞机,大多数新手在训练后都能够较轻松地驾驶它。而且由于机身坚固,战斧能承受新手的粗暴着陆和机腹迫降——这在新飞行员训练中是很难避免的。经过14个月的超高强度训练,有5架战斧(AN974, AK316, 196, 243, and 321)报废,从装备清单中被删除。到了第二年7月初,该团开始接受P-40的新型号——P-40E小鹰(使用AllisonV-1710-39发动机,武器改为左右机翼各六挺12.7mm航空机枪)。到了该年的9月25日,第27转换航空团解散,其所有人员和飞机被移交至第6转换航空旅。第一个来到27航空团进行改装训练的战斗部队是第126歼击航空团。该团从战争一爆发就投入作战,当时他们驾驶的战斗机是苏联国产的I-16和MIG-3,他们用这些飞机一直战斗到1941年9月15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还在这短短的数月内诞生了两位苏联英雄——利德尼(S. G. Ridnyy)和卡面什持科夫(V. G. Kamenshchikov)。在126歼击航空团进行换装训练的过程中,受训人员遇到了不亚于战斗的困难——语言障碍,送来的战斧战斗机所有资料和技术手册都是英文的。为了尽早形成战斗力,年轻的飞行员和机械师们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通过字典一点一点地把英文的技术手册翻译成俄文。由于形势紧迫,所有的训练科目都被高度压缩,强度非常巨大,所有指战员凭着保卫祖国保卫苏维埃的爱国热情不顾疲劳地进行训练。到了1941年10月12日,该团训练就全部完成,驾驶着崭新的战斧战机飞往前线,投入到了空前惨烈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去了。

到了前线,126团频繁出击,执行掩护加里宁方面军和莫斯科城的防空任务。从1941年10月25日到第二年的4月25日,该团击落了29架敌机,自身损失4架飞机,有2名飞行员阵亡。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数第一个月的战斗最为激烈,飞机出勤率也最高,一共击落敌机17架,但随后该团被一连串的飞机故障折磨得晕头转向。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寒冷的冬季到了,气温骤降至-38℃,而战斧战斗机完全不能适应这样的酷寒,飞机的液压油和润滑油都因为冻住了而无法使用,机舱取暖设备被冻裂,发动机传动系统由于气温太低金属变脆发生断裂……种种故障象雪崩一样一股脑涌来,搞得部队焦头烂额。还好126团是第一支换装P-40的战斗部队,在上级眼里那是绝对的“宝贝疙瘩”,因此,上级从军队的科研部门调来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力图遏制住可怕的“故障雪崩”。这些专家换掉了美国生产的娇贵的零件,换上皮实可靠的国产货,润滑油和液压油也换成能耐低温的品种,对冷气操作系统也做了修改……可是由于库存的发动机零件非常缺乏,维修速度还是非常缓慢,因此P-40的出勤率和修复率一直非常低。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美国生产的战斗机使用的是美国的12.7mm子弹和英国的.303英寸子弹,这两种子弹当时苏联进口不多,战斗中消耗又大,而苏联自己又不能生产,整个航空团为此伤透了脑筋。到了1942年1月中旬,该团只剩下了9架可以使用的P-40战斗机。尽管有着这些困难,可126团还是尽一切可能起飞参加战斗。在1942年1月,该团大概出动了198次,飞行时数达到334小时,共击落敌机7架,分别是5架Bf-109,1架He-111和1架Ju-88。在一系列的空战中,飞行员们发现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但P-40仍旧可以说是自己忠实可靠的“坐骑”,很多驾驶P-40的飞行员都用实际的战斗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在1942年1月18日,飞行员列文(S. V. Levin)中尉和僚机飞行员勒夫沙(I. P. Levsha)中尉驾驶两架P-40战斧出击,在空中遭遇德军7架Bf-109战斗机。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两名飞行员勇敢地投入战斗,在空战中击落了两架敌机而自身毫无损失;另一次是在1月22日,罗佐夫(E. E. Lozov)中尉带领一个三机编队遭遇德军13架飞机,他们击落了其中的两架Bf-109E,自身也没有损失。而在整个1月总共只有两架P-40在战斗中损失:一架被敌高射炮击中,另一架在空战中被敌机击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126歼击航空团的一架战斧式战斗机正在为起飞作准备
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 飞虎雄鹰通用航空

然而,新的麻烦又出现了。由于P-40战斗机数量不多,很多地面高射炮手和友军的飞行员都不熟悉这种长相陌生的进口飞机,以至于发生了许多误击事件,不少P-40都被己方的火力击中过。例如,在1942年元旦左右的一天,马兹(P. G. Maz)少尉驾驶的编号为AN507的P-40战斧式战斗机遭到了友军5架I-16和地面高射炮火的轮番攻击。少尉驾驶受重伤的座机强行迫降,造成发动机严重受损,整架飞机被送往后方修理。不过,机械故障还是飞机损失的主要原因。正如前文说过的,由于战时的混乱加上零件缺乏,苏军不可能彻底地把这些P-40“调教”好,不是不想,而是实在顾不上,结果造成该团几乎每一架P-40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小毛病,飞行员驾驶着一架失去动力的P-40摇摇晃晃地滑翔降落成了家常便饭。2月17日,悲剧终于发生了:该团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苏联英雄利德尼上尉在驾驶座机降落的时候引擎突然熄火,飞机当即坠毁,利德尼当场死亡。尽管如此,126团的飞行员对P-40的评价依旧不算太坏,毕竟那是在严重缺乏飞机的时期他们能得到的最好的座机了。按照传统的苏联制空战斗机设计思路,速度和可操纵性是设计师优先考虑的性能,其他方面的性能往往被视为是次要的。而在P-40身上,美国设计师则体现出迥然不同的设计思路:P-40战斧拥有强大的火力,两挺12.7mm机枪加上四挺7.62mm或.303英寸机枪,每秒钟齐射的射弹质量比苏联MIG-3战斗机多1.5倍;飞行员座舱前装着38mm厚的防弹玻璃风档,飞行员座椅后则装有防弹钢板,体现出对飞行员的充分保护;座舱宽敞,视野良好,加上完善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和坚固的机身……这些都给苏联飞行员和航空设计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尽管该机速度和可操纵性不拔尖,爬升率也比不上德国的Bf-109,但在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手中,它仍是一件可怕的杀人利器。在驾驶P-40战斗机的过程中,苏联飞行员运用了一种依靠团队配合的编队空战战术,这种战术利用飞行编队之间的协调和对敌机的高度优势,能有效地弥补P-40的性能缺陷。据说这种战术还是驾驶飓风战斗机的飞行员发明的,后者也是一种性能平庸的战斗机,看来苏联飞行员对装备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常常能把二流装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至。由于运用了这种战术,126歼击机团的战绩以集体战绩居多:例如苏联英雄 S. G. Ridnyy,个人战绩9架,集体战绩17架;卡面什持科夫,个人战绩7架,集体战绩10架,团长那已登科(V. M. Naydenko)个人战绩5架,集体战绩11架……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该团有12名飞行员驾驶P-40成为王牌,31名飞行员获得勋章和奖章。

1942年5月,126航空团换装了全新的P-40E小鹰战斗机。比起先前的战斧,小鹰的火力更强:原来的两挺12.7mm机头机枪加上4挺7.62mm/.303机翼机枪被换成了六挺12.7mm大口径机枪,左右机翼各装三挺。一按发射钮,六挺12.7mm机枪喷出密集的弹雨,足以给敌机以致命的一击。而且P-40E换装了性能更优秀的V-1710-39发动机,动力更为强劲。为了换装新飞机,该团退出一线,在后方一边进行新飞机的换装训练,一边负责莫斯科市的防空任务。到了8月底,该团又开始为从莫斯科出发的运输机护航。应该来说,这样的任务是非常“清闲”的,这也给了疲惫的飞行员一个难得的休整机会。很快,新的战斗又到来了。由于德军在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矛头直指南方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126团又一次被投入前线,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该团有18架P-40E战机和50%的地面维护人员在8月28日被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的索罗多夫卡(Solodovka)机场。斯大林格勒前线的战斗是极其惨烈的,尽管126团的飞行员们几乎都是参加过多次战斗的老鸟了,但频繁的出击,激烈的战斗还是让这些战场老鸟感到犹如置身地狱。一开始,该团的表现应该说非常出色:8月29日,该团共击落Bf-109,JU-88和FW-189各一架,自身只损失一架小鹰;30日击落Bf-109F战斗机5架,He-111轰炸机5架,自身损失三架;31日击落Bf-109F10架,He-111和JU-87各一架,自身有两架小鹰被击落,另有两架被击伤。但是,损失比的天平在9月5日发生了倾斜,当天该团损失了四架小鹰,其中两架被击落,另两架因空中相撞损失,而只击落了三架敌机——2架Bf-109F,1架JU-88,该团团长V. M. 那已登科少校在战斗中被击落,身受重伤。这样,该团只剩下了四架可用的小鹰战机,这四架剩下的飞机被用来在驻地机场上空巡逻,保护机场不受敌人偷袭。截止1942年9月13日,第126歼击航空团总共执行了194次战斗飞行,每次都和敌机发生了战斗(战斗的激烈已经达到了罕见的程度!)。这194次战斗飞行中,有163次是掩护被称之为“黑死神”的IL-2强击机执行任务。在战斗中该团飞行员总共击落敌机36架(23架 Bf-109F ,6 架 He111 ,3架 Ju-88 ,Bf-110 、Ju-87、 Hs-123 和 FW-189各1架),自身损失战斗机13架,有7名飞行员阵亡,5人受伤。9月13日,126航空团从前线撤往后方休整,换装了新式的La-5战斗机,并一直用苏联国产的战斗机参加后来的战斗。第154歼击航空团是第二批换装P-40的前线空军战斗部队,这个团是在1941年9月20日抵达第27转换航空团换装战斧战斗机的,换装结束后,该团于1941年11月26日被派往列宁格勒前线参加战斗。在列宁格勒,他们和驻扎在同一机场的159歼击航空团(也已换装P-40战斗机)一起为往返于列宁格勒包围圈内外的Li-2运输机(美国道格拉斯DC-3的苏联生产型号)护航。这些运输机空运来这个城市急需的粮食、药品和弹药,在返航的时候带走包围圈内的伤员。因此,所有驾驶着战斧战斗机的飞行员都明白,他们在保卫这座城市的生命线。

在条件非常艰苦,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154团的飞行员还有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例如在12月17日,9架德国的Bf-109F战斗机偷袭正在拉多加湖上空飞行的一队Li-2,在这危急关头,波克雷舍夫上尉果断地击落了其中的一架敌机;在同一天,该团的另一位飞行员比留科夫(P. A. Pilyutov)在执行单机为运输机编队护航的任务时,不但避开了敌机的攻击而且击落其中两架,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敌机击落,但成功跳伞;1942年1月23日,比留科夫与一架尾部标有数字“19”的Bf-109F苦战30分钟,最终将其击落。这名德国飞行员在跳伞后被俘,在此之前,他已经击落了59架飞机。由于在1941-1942年冬天战斗不是非常激烈,154团和159团的损失都不是非常大。因此在1942年3月两个团都开始换装新的P-40E战斗机。在换装期间,两个团都显得非常“奢侈”:所有战损的战斧都不再修理,直接换成小鹰,因此换装非常地顺利。但是随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管是老的战斧还是新的小鹰,使用的都是美国生产的Allison发动机。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苏联库存的Allison发动机已经不多,可前线的需求依然急迫。为了维持这些P-40战斗机的战斗力,苏联的技术人员又开始了新的尝试:换掉P-40的发动机,用国产的发动机代替进口的Allison发动机。最早提出换发动机这个想法的是154团团长马特维耶夫(Matveyev)。他提出:苏联国产的M-105P和M-105R航空发动机体积、质量和功率都与Allison发动机差不多,可以作为替代品安装在P-40E战斗机上。根据他的建议,超过40架缺少发动机的P-40E战斗机被送往空军第13集团军飞机修理厂进行改装,改装的主要内容就是给这些飞机安装国产M-105P或M-105R发动机。但是,由于国产的M-105系列发动机功率比Allison发动机略小一点,因此改装了国产发动机的P-40E在飞行性能上比原来有所下降,主要是最高飞行速度下降了12km/h。随后这些改装过的P-40E被送往第196歼击航空团。从1942年春季开始,第154航空团团主要担任国土防空任务,而到了当年夏季,他们又开始执行轰炸和对地攻击任务。在执行对地任务时,P-40E的机身中部挂架会挂载一枚250kg的炸弹。到了当年的11月22日,该团由于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被改编为近卫第29歼击航空团,随后于12月正式告别他们的P-40E战机,换装Yak-7B战斗机。

涂着冬季涂装的战斧战斗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虽然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的战斗常常被我们后人一次次地提起,但在整个东线,P-40E战斗机使用得最多的地域是遥远的北方战线,早在1942年1月,P-40E就在那里执行战斗任务了。当时,苏联北方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成了苏联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港口,大批西方的援助物资都通过此地上岸,再运往各个战场,这里俨然成了苏联的“北方门户”。因为港口防空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战斗机保卫港口安全,而刚从船上卸下的西方战斗机由于属“就地取材”,成了担任此类任务的最好选择,因此,P-40战斗机自然而然地被用来保卫港口。在那里,远道而来的美英战斗机成了舞台的主角,甚至在1942年冬季,在北方战线服役的美英战斗机数量占了当地苏联空中力量的95%。北方战线第一个装备P-40战斗机的部队是第147歼击航空团,当时装备的是早期的战斧。因为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团的换装训练不能转移到后方进行,所以只好一边作战一边完成换装训练,这使得该团出现了一种非常滑稽的现象:他们用自己老式的I-153升空与敌机作战,而在战斗间隙则学习驾驶战斧和英国的飓风。到了1942年,这个团的I-153退役,全部用外援的战斗机代替,比较特殊的是他们混装着战斧和飓风两种战斗机。1942年4月1日,第147歼击航空团正式改编为近卫第20歼击航空团。5月1日,该团淘汰了所属的飓风战斗机,得到了一些新的战斧(AK170、180、194、202、205、263、267、 306、339、344、473和 483)和小鹰(583、586、600、664、787、789、796、810、814、823、824、849、860、1101和1108 )。在战斗中,飞行员对P-40的坚固耐用赞许有佳,尤其是其坚固的五纵梁机翼,简直皮实得惊人。在1942年4月28日,P-40的坚固机翼创造了一个空战史上的奇迹:当天,飞行员阿列克西?哈罗贝斯托夫(Aleksey Khlobystov)中尉在空战中用右机翼削掉了一架梅塞施米特战斗机的尾翼,随后又把第二架的机翼齐刷刷地斩了下来,两架敌机当场坠落,而自己则安全返航!回到机场后,受伤的机翼很快地得到了修理,没有落下一点病根,而哈罗贝斯托夫中尉则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同时获得了2000卢布的奖金。后来,他在5月14日的空战中受了伤:当时他正驾驶P-40E与敌机空战,试图朝敌机迎头发起攻击,结果机身与敌机发生碰撞。他因为在碰撞中被甩出飞机而侥幸生还(牛人啊!)。可是,哈罗贝斯托夫的运气在1943年的12月13日到了尽头:当时他驾驶他的P-40E攻击一架德国的侦察机,结果被敌机的后座射手击中,飞机坠毁,他再也没有回来。

整场战争中,近卫第20歼击航空团是装备P-40时间最长的空军单位,直到1943年底他们把座机换成了P-39N飞蛇,才算是正式告别了他们的P-40。1942-1943年期间该团的战果没有详细记录,只有损失是清楚的:1942年该团共损失各种型号P-40战机38架,1943年损失26架。其中在事故中损失14架,空战中被敌机击落35架,被敌高炮击落3架,还有一架在空袭中被炸毁于地面。而具零星的不完全的统计,德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基本与此相当。北方战线第二个获得小鹰战斗机的单位是近卫第19歼击航空团。在1942年4月4日获得近卫称号后,这个团从前线撤往后方,淘汰了原来使用的LaGG-3,开始使用P-40E和P-39N,并于当年的5月17日重返战场参加战斗,此时,该团拥有10架P-40E和16架P-39N。战斗中该团飞行员表现出极高的战斗技能和顽强的攻击精神,诞生了一批王牌飞行员,他们有帕维尔?库塔霍夫(P. S. Kutakhov)上尉(获得两次苏联英雄称号,后来的苏联空军高级将领,担任过苏联空军司令),苏联英雄波什科夫(I. V. Bochkov)和 盖达恩科(I. D. Gaydaenko)……在空战中,该团把手头的P-40E和P-39N合理配置,尽量发挥各自的长处,其中P-39N被用来和敌战斗机格斗,而相对较笨拙的P-40E则用于攻击敌轰炸机。当然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分工”是不可能那么明确的,很多时候P-40E也必须与敌人的战斗机搏斗。尽管在性能上P-40E不如德国的Bf-109F等飞机,但面对强敌,P-40E还是表现出色。1942年6月1日,一队P-40E和P-39N一起执行掩护SB轰炸机的任务,在飞行途中突然遭到敌战斗机编队袭击。战斗中他们击落了6架梅塞施米特战斗机,而自身只被击落两架飞机(1架P40E,1架P39N);8月14日第二大队大队长诺沃什罗夫(A. Novoshilov)少校和他的僚机巴尔苏科夫(Barsukov)中尉一次击落敌水上飞机一架(笔者估计是德国的He-115水上飞机),Bf-110双发战斗机两架,而自身则毫发无损。近卫第19歼击航空团混合装备P-39N和P-40E一直到1943年的秋天,后该团的战斗机全部换成了P-39N和P-39Q。从战争爆发的1941年6月22日到1943年12月31日,该团共出击7541次,累计飞行时间5410小时,击落Bf-109E战斗机56架,Bf-109F战斗机43架,Bf-109G战斗机15架,Bf-110双发战斗机30架,ju-88轰炸机7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9架,Hs-126侦察机5架,Do-215轰炸机2架,He-111和Fi-156各1架,而该团付出的代价是86架作战飞机和46名飞行员。在该团中服役的最后一架P-40系列战斗机是一架P-40K,它被改装为双座的教练机一直使用到1944年11月2日。有趣的是近卫第19航空团还是所有使用P-40战斗机的苏联空军部队中非战斗损失最少的,相比之下,与它并肩作战的近卫第20航空团就要高得多。

在和芬兰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区,也有P-40战斗机在活动,主要是苏联的第152和760歼击航空团,他们最主要的作战任务是保卫卡累利阿地区的铁路线。这条铁路线是北方的摩尔曼斯克港通往苏联内地的主要交通通道,大批的租借法案物资都通过这条铁路运往东线战场的各个地方,因此,这条铁路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军长期以来一直想切断这条大动脉,曾动用空军部队对这条铁路进行轰炸。为了保卫这条交通大动脉,苏军这两个航空团进行了勇敢的战斗。这两个团在1943年夏都开始装备P40E战斗机,其中152团拥有7架,编号分别是426、429、569、609、640、644和699,还有两架双座的教练型,编号是873和883;760航空团拥有4架P-40E,编号是752、806、1117和1139,他们也有两架教练机,编号为828和831。刚开始在装备P-40E的同时,这两个团也混装着英国的飓风和国产的LaGG-3,后渐渐全部换成了P-40E。到1944年1月1日,两个团装备情况如下:152团拥有23架小鹰,5架战斧和13架飓风;760团则拥有12架小鹰和11架LaGG-3。这两个团是苏联空军中最后换装P-40的部队,但使用的时间最长——一直用到1944年11月1日——北方战线的战斗结束。和其他装备P-40的部队相比,这两个团鲜有突出的战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任务主要是驱逐德军的飞机,只要把德军飞机从他们要掩护的目标上空赶走就是胜利,而不一定要去击落对手。因为战斗不是非常激烈,所以这两个团的损失也非常小:到1944年初152团损失6架P-40E,3架在战斗中损失,另3架因事故损失;760团也只损失过3架。有意思的是在同时期,这两个团装备的飓风和LaGG-3的损失却是P-40的两倍,看来只要合理维护,P-40战斗机的可靠性还是很不错的。到了1944年,760团的主要任务变为掩护IL-2强击机攻击敌军地面目标,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P-40E很能胜任这类任务,原因是P-40E的航程比较远,可以对IL-2进行全程护航,而且不弱的飞行性能也足以和敌机战斗。虽然在战斗中他们与德军的FW-190A和Bf-109G遭遇过,但双方没有发生太激烈的交战,所以互相都没有战斗损失。除了标准的单座战斗机,还有一些改装为双座的P-40教练机也在这里使用。例如在北方战线,飞行员训练的任务由第9混成训练航空团负责,他们使用的最多的训练机型就是双座P-40E。其实不仅仅是专门的训练团,普通的作战部队每个团也有几架双座教练机负责训练工作。根据战后保留下来的空军第7集团军的文件,在其下属部队中使用的各型P-40数量在1943年7月达到颠峰,总共有87架小鹰和9架战斧;而到了1944年3月,这个数量变成了64架小鹰和5架战斧。在部队中,P40的数量呈递减的趋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7918.html

更多阅读

《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续篇:亲历者的叙述/给拉尼玛

《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续篇:亲历者的叙述/给拉尼玛 特尼仁波切为给拉丹尼开示之时  说明:在末学撰写博文《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之时,由于相隔时间过久,已经无法想起那位汉僧的名字,于是询问了引荐汉僧前来的居士夫妻,得到了如下的

美食记——星巴克的焦糖拿铁与纽约芝士 星巴克黑森林拿铁

美食记——星巴克的焦糖拿铁与纽约芝士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款咖啡,星巴克的咖啡喝了好几年。我这人怕苦,怕苦喝咖啡,好比老人嘲讽的喝猫尿,然而至少猫尿并不香。在咖啡馆我绝不避讳自己怕苦,别说是浓缩咖啡,美式也不行。当然只配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 南京民国红公馆哪家好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的杨虎城,在南京也有一处公馆,即位于新街口东北邓府巷的17号(原25号)建筑。邓府巷17号的杨虎城公馆或称杨虎城旧居,不仅与爱国将领杨虎城有关,它还

声明:《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 飞虎雄鹰通用航空》为网友栀子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