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还归细柳营 细柳营翻译

《二十五史军事人物随笔》一书(19)提示:兵家概而言之,天下之正义,在国则为法,在军则为纪。法制松弛则国家必亡,军纪松懈则军队必败。军纪的严肃性,令行禁止,是每个将军都不应当忘记的。纪律是维系军队的纪纲,不可一日松懈,不可一时疏懒,不可一刻涣散。

还归细柳营

中国古代军旅诗中,常用“细柳营”、“细柳军”来形容那些纪律严明的兵营和军队,而把纪律松弛、毫无戒备的军营比作“霸上”、“棘门”。这个典故来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之子,袭父爵为条侯,初为河内太守。汉文帝六年(前174),为防止匈奴人入侵,汉军分别驻守在霸上、棘门和细柳等地以戒备。

有一天,汉文帝到上述三个地方劳军。在霸上和棘门两地,皇帝车驾长驱直入,通行无阻,众将军恭敬相迎,毫无戒备。但到了周亚夫领军的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军营时,却发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为皇帝提前通报情况和打前站的人)至,不得入。”先驱通报天子来到,军门都尉却说,这里只知道将军的命令,不知道天子的昭示,把皇帝的车驾拒于门外。皇帝让人持节通知将军,要入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开营门,但不许纵骑奔驰,文帝只得让人牵着马缰缓缓而行。周亚夫见到皇帝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执坚披锐,长揖而已。皇帝也急忙改行军礼,派人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行礼后急忙离去。出了军门,群臣都大吃了一惊,出了一身汗,文帝却连声称善不已说:“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细柳整军”遂成为中国历史上严于治军的传世典范。

周亚夫名将之誉从此鹊起,他的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被任为中尉,主管北方军事。文帝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汉景帝:“若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即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他采纳当地有识之士赵涉的建议,避开吴军设有间谍的崤、渑地区,绕道武关,直趋洛阳。进至昌邑后,他正面深沟高垒,坚持以逸待劳,又派出轻骑迂回到吴、楚军侧后,断其粮草。吴、楚军久战乏粮,急于速战速决,周亚夫却以静制动,迫使吴、楚军后撤,并乘机派精兵追击,打败了吴、楚军。他用兵坚毅果敢有谋,以弱制强,出兵三月而叛平,因功升为丞相。

兵家概而言之,天下之正义,在国则为法,在军则为纪。法制松弛则国家必亡,军纪松懈则军队必败。军纪的严肃性,令行禁止,是每个将军都不应当忘记的。纪律是维系军队的纪纲,不可一日松懈,不可一时疏懒,不可一刻涣散。对掌兵者而言,细柳整军的意义应该不言自明。

但是,有人对此却有微词。前秦建元六年(370),前秦将军王猛率十万大军伐燕赴邺,秦王符坚随后从长安赶来,王猛暗地里到安阳迎见。符坚问他:“昔周亚夫不迎汉文帝,今将军临敌而弃军,何也?”王猛回答说:“亚夫前却人主以求名,臣窃少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二)这就是说,王猛看不起周亚夫的行为,认为这是为了出名而故意对皇帝拿架子。

王猛是以法治国治军的名将,难道他就不懂得周亚夫整军的意义吗?当然不是。这里面有将军们许多难言的苦涩,周亚夫的下场给他们敲了警钟。

西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周亚夫以病免除了丞相职务。景帝有次召见他,但在他桌上的食皿中没有放切肉,也无筷子。周亚夫心中愤愤不平,怏怏离去。景帝看着他不乐意的样子,便说这不是将来皇帝的臣子。不久,有人上告周亚夫的儿子盗买官器,景帝派人责问,周亚夫不回答,景帝便大骂一声:“吾不用也。”便将他投入监牢。狱吏问他为什么要造反,周亚夫说,我买的都是葬器,造什么反。狱吏却说你纵然不在地上造反,也是准备在地下造反。周亚夫受不了这种侮辱,“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一代治军名将最后得到的就是这个下场。司马迁在为周亚夫作传时,首先来了一段相面者说周亚夫将来会饿死的话,始终给人笼罩着重重的阴影,读书到此,谁不谓然长叹!

周亚夫的结局本来与细柳整军风牛马不相及,但有人却把二者连在一起,进而对细柳整军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宋人洪迈说起细柳之事后发了一通议论:“是乃王旅万骑,乘舆黄屋,顾制命于诸将,岂人臣之礼哉!则其傲睨帝尊,习与性成,故赐食不设箸,有不平之意。鞅鞅非少主臣,必已见于辞气之间,以是陨命,甚可惜也!”(《容斋随笔》续笔卷六)他认为,周亚夫在细柳营的作为是傲气十足,根本看不起皇帝,埋下了后来的祸根。

在那个皇权与帝尊正逐步走向顶峰的时代,有谁可能或者敢在骨子里“傲睨帝尊”。周亚夫后来的遭遇,不过是在处理朝廷政事时和皇帝意见相左的后果。

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周亚夫当上了丞相。景帝要废掉太子,周亚夫不同意。窦太后想让皇帝封皇后的弟弟王信为侯,周亚夫搬出当年汉高祖无功不得封侯的古训来反对。景帝想封降汉的匈奴五王为侯,周亚夫却说这样一来是立下了鼓励后人不守节的坏样子。这当然让景帝一阵接一阵的不高兴。

当年七国之乱开始时,吴军猛攻梁国,梁王有点招架不住,要汉景帝令周亚夫速调军队急救。周亚夫从大局考虑,认为梁王有条件坚守,权衡再三没有奉诏。梁王最后虽说还是坚持住了,但却与周亚夫有了隔阂,一有机会就在他的亲哥哥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就这样因工作上的分歧一步一步地从景帝“甚重之”到“由此疏之”,再到“大骂之”。这里面的是是非非很难说得清楚,在景帝的骨子里,肯定也有皇帝对重臣不放心的理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周亚夫是治军高手,但在政治上的能耐就差远了。

有意思的是,当年,他的父亲周勃也曾因诬告而下狱,受到狱吏的无故欺凌。他后来买通了狱吏,受其启示而安然出狱。事后他无限感慨地说:“吾尝将军百万,然安知狱吏之贵呼!”看来他明白了一些道理,但这一教训并没有传给周亚夫。周亚夫在“吏侵之益急”之时,只会气的呕血而亡。史称周勃能伸能曲,而周亚夫只会守节,不知权变。

不同的是,周勃遇到的是汉文帝,而周亚夫遇到的却是被人称之为恭俭爱民实际是刻戾忍杀的汉景帝。“周亚夫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设箸,叱之使起,味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容斋随笔》卷十一)洪迈在这里总算说了公道话。

在封建社会里,君与臣(特别是强臣)之间的关系是最难说清楚的。在需要的时候,君就会“礼贤下士”,或者数顾亲访,或者跪拜封将,干什么都可以,只要能为我打江山就行。当江山已定,或外患已除时,君便视臣为眼中钉,搞的臣心不自安。于是就出现了或如张良那样编个故事从赤松子游;或如陈平那样醇酒妇人,不谈国事;或如邓禹一样打报告提前退休。迟钝一些的如王审琦、石守信那样,非要等赵匡胤借喝酒点化一下才交出兵权。但多数人还是宁愿被爵位和名声所累,也不愿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他们没有勇气和胆量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只能消极地汲取周亚夫的教训,没有谁还敢在皇帝面前耍威风。因此,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将军把皇帝的车架挡在营门之外的事例。

周亚夫的悲剧是一回事,可细柳整军原则谁也没有否定。“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尽管后来的将军们再没有人有胆量拦挡皇帝的车驾,但他们对细柳整军还是交口称赞的,并作为一项治军原则而流传下来。中国历史上的唐末、五代时期,国家法制废弛,军纪荡然无存。各方镇拥兵自重,悍将与骄兵串通一气,迭相篡夺,为害国家,废君弑主如吹枯而振槁,这从反面给后世以警示:治军不严,为害不浅。

19还归细柳营 细柳营翻译

(下节人物预告---李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7986.html

更多阅读

清货网怎么样?清货网可不可靠?清货网是骗子 学威网可不可靠

牛皮吹上天了!我看清货网广告到的还挺多的,然后心动加盟了,交了钱之后才发现被清货网给骗了!现在上货就春夏装,数量还少得可怜,就算春夏清货,也得是式多功能点心,价格也不会多便宜,客服也是,收了加盟费对我们也是爱理不理。。真后悔。。。百

声明:《19还归细柳营 细柳营翻译》为网友湛蓝而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