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听说过一句电影台词叫做“神经过敏”,近日又从电视里听到一句“心理脱敏”,这词汇太专业,应属于心理学范畴。脱敏,据说在医院里要划归到“变态反应科”。我一哥们患有顽固性荨麻疹,弄得每次上医院都要戴上口罩,生怕别人认出来,误以为他心理变态。其实,此变态非彼变态,都是专业术语和俗文化相冲突而惹得祸。
自我感觉从有记忆开始心理就有问题。延伸一点说,大概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或多或少的患有一点心理疾病,只是我比别人表现得更鲜明一些。
小时候做过的最令家里人不安的事儿是梦游。很多个夜晚,我会像个幽灵不由自主的从火炕上爬起来,下地,然后径直走进厨房,拿起铲子或饭勺,在屋子里无目的游弋。听到声响被惊醒的父母会在暗夜里睁大双眼无比紧张的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却又不敢叫醒我。据说,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刻唤醒梦游人,会使梦游者受到惊吓变傻并落下一辈子的病根。我在父母的监视下,会完成一段哑剧似的表演,然后又会很神奇的走回厨房,把手中的厨具放回原处,再熟练的找到自己的被窝,钻进去,重新安睡。
后来本地就流传一个恐怖的故事。据说驻军某部新兵连有个战士也患有夜游症,有天夜里梦见自己口渴,刚好路过一片西瓜地。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令他欢欣鼓舞。于是他梦游进了厨房,抓起一把切菜刀。而他梦中的西瓜地呢,刚好是新兵连的宿舍。于是他一手握着菜刀,一手逐个摸起战友的脑袋,拍一拍再弹一弹,战友们被惊醒,一个个吓得大气不敢出,生怕他一时兴起手起刀落。好在,梦游者摸了半天,觉得每个“瓜”都是生的,没有下手,才使战友们刀下余生。
听到这个故事后,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去厨房把菜刀藏好。母亲认为,梦游可以,梦游时动用厨具也可以,可动用菜刀绝对不可以。我则为自己的不自觉的行为痛苦不堪,痛苦的结果是夜不能寐。每个夜晚在火炕上都要辗转反侧,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进入睡眠后无意识做出伤天害理的举动。可想而知的恶性循环,接下来就是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更频繁也更无厘头的梦游。
好在后来有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艰苦的生存与劳作非但使我强壮了体魄和心理,也使我再也无法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梦游运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几十年的光阴倏然而过,心理似乎还停留在青壮年,性格依旧呆滞在争强好胜阶段,可年龄却不依不饶的直逼花甲。那个叫做更年期的东西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我的体内,这让我觉得自己变成了《西游记》中的某个怪物,一切行为都要被那个叫做孙悟空的家伙随意操纵。
我在刚过五十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喜欢冲动,酗酒,没来由的眩晕,心情烦躁,对生活充满厌倦,有时甚至想过一死了之。在医生的指导下,曾服用过一些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但聪明的人生是不会轻易失去理智的,毕竟自己还读过几天书,不至于愚不可及。心理是需要慢慢的有耐性的调整的,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心理疾病绝不能妄想会一蹴而就。心病也决不能寄托于药物治疗,最需要的是自心的明晰。
我还知道任何事情都会有反复,心理变化尤甚。最近一个阶段明显的症状就是心理过敏。有时原本是一些平常日子平常生活,却会突然间没来由的心里一热,心动过速,浑身发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勉强捱到家,用电子血压计一量,脉搏居然突破每分钟110。我在年轻时脉搏可是没有突破过60的,典型的运动员脉搏。吃药吧,服用了贝塔乐克,略微休息一会,突然又感到头疼,重新测血压脉搏,不料脉搏突然降到50左右,血压却升高到150/100。顿时心里如翻江倒海,五味杂陈,惶惶不安,坐卧不宁。这样的状态有时会一直持续四五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中,血压和脉搏像一对互不服气的马拉松选手,不断变换冲刺者的角色,弄得我几度神经崩溃。这期间,我的内心不断提醒我:其实什么事也没有,都是心理作用,是心理这个魔鬼在作怪,是人的生理年龄处于一定阶段的必然反应,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挺的过程太难熬了,是一种精神摧残。不能滥用药物,用了过量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所有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不用药,就只能默默地忍受折磨,期待一场突如其来的身体风暴早日停息。
心理脱敏,是一种心理学行为。早年曾学过心理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途,所以从没有认真过。为应付考试,只记住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还有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灯光一亮就给食物,此后再亮灯,狗就分泌唾液,流口水。知道这叫条件发射。如今听到心理脱敏一词,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据说,一旦人有了某种心理过敏的反应,就要采取崩溃疗法,反复刺激过敏部位,直到心理对此适应乃至麻木,就算过了过敏这一关,达到脱敏的效果。
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像我这种心理过敏者只能通过一次次精神的锤炼,把血压和脉搏的考验当成一场场游戏,让它们玩够疯够,才会一点点平复自己的心理,也才是真正降伏了自己的心理。
需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心理疾病都源自自心的躁动不安,别无它干。用佛家的话说就是“降伏其心”。心是什么?心就是念,具体说就是杂念。所以佛家讲究的是“空”。这个“空”,决不能理解为消极遁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看破红尘,尊重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积极应对,乐观向上。一切事物都是可分可变的,不足为虑的。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胡思乱想,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乱加猜疑。例如:对待正常的生理变化,不要反反复复的量血压和测脉搏,自己给自己添乱。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经常做些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和朋友在一起交流,善于排遣自己的坏情绪。健康的心态比任何药物都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