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奇 传奇 张爱玲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



在众多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有人能像傅雷先生这般既中肯地参悟出张爱玲小说中的艺术风格,又这般尖锐地指出作品的流弊和缺陷。此文一出,立刻像爱玲的小说一样地震动了文坛,同样也震动了一直被舆论和追捧高高举起的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跟温暖大概没有什么关系,她的苍凉味非常重。张爱玲这个苍凉好象一个人走到悬崖边上,他不是往悬崖下看,而是转过头来看。在现代作家里有一个人跟她很相似,就是鲁迅。



张爱玲到底有什么可怕?是她清贞决绝的写作及生活姿态,还是她凌厉细腻的笔下功夫?是她对照参差,不彻底的美学观照,还是她苍凉却华丽的末世视野?不管是先见或后见之明,张爱玲魅力,可见一斑。

  调查

1.你认为张爱玲热会持续下去吗?



不会

2.你是否认同喜欢张爱玲作品的多是女性?









胡兰成

张爱玲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

李碧华

在这个世界上,能叫一个扬眉女子低头,挫其锐气的,只有两样—— 1政治。 2爱情。

夏志清

凡是中国人都应该读张爱玲。

季季

在1943年后,要走进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不是很困难;1972年以后,要走进张爱玲的生活世界,难如登天。

木心

她称得上“活过”“写过”“爱过”。





张爱玲和胡兰成



“相见欢”是张胡恋的第一境界。能让爱玲低到尘埃的男人终究不多,能让爱玲在尘埃里开花的,也就一个胡兰成吧,爱的绝版。张爱玲当初对他多痴情啊,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此时,她已预备和他做俗世夫妻。



张爱玲和桑弧



桑弧认识张爱玲时31岁,他是个性格拘谨、老实忠厚的男人。他沉醉在电影里,希望能够事业有成。桑弧不会哄女人,更不知道追女人。虽接触频繁,谨小慎微的他从没和张爱玲聊过私事。桑弧的大哥也不同意他们在一起。桑弧自小被大哥抚养,很听大哥的话。大哥的理由是:写作不是正经职业。此外,他也听说了些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往事。



张爱玲和赖雅



甫德南·赖雅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在还是孩子时,就能在各种庆典仪式上即兴赋诗。生性浪漫的赖雅,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逍遥自在。他有一分钱,就花一分,全没想过以后的日子。张爱玲何等眼光,她并不了解赖雅这么多,赖雅也不是在女人面前吹嘘自己的人。但他们交谈了几次,就已经彼此满意。





张爱玲,这位从来不用作品来说教或宣传的女作家,她一生热衷于表现自己对人生的切身体验与独特感悟,正因为这样,才使她的作品,在她去世之后,迅速地从学术界进入消费领域。



爱情——张爱玲如是说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张爱玲的饕餮时代



坊间所见张之饮食记录,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自供。又分虚构和非虚构两类,前者见小说,后者见散文,如《童言无忌》或《谈吃与画饼充饥》等。后者罗列之详尽,论述之通达,已被近之研究者视为“微物之神”的先驱。而张在美国时写给友人爱丽斯的18道菜,完全是菜谱写法(原载《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二,旁证。如胡兰成《今生今世之民国女子》及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等文。



张爱玲的服饰观



所谓“张爱玲式”,是近乎神经质地追求细节,繁华却落寞等特点,都映着童年关于母亲的遗梦色彩和上世纪30年代西洋思想大量渗入的重大影响。张爱玲对于服装的姿态保持着近于冷酷的清醒,她自己明白繁华褪去后的潸然落寞:“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所以服从于一切物质的狂热,兴许是来自肉体的欲望。男人如果越不过女人的身体,那么女人,放不下的恐怕正是华服美饰——这肉体的包装纸。



张爱玲上海公寓生活记趣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住在上海爱丁顿公寓时,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不想出洋留学,住处我是喜欢上海。”





张爱玲在香港粉丝众多 各地学者齐聚会谈

梁文道:张爱玲《小团圆》为何要回顾过去

窦文涛:《小团圆》影射张爱玲曾经堕胎

梁文道:怎样看张爱玲的小资情调?

张爱玲笔下的五四:狠狠地讽刺五四青年

锵锵三人行:胡兰成晚年与张爱玲晚年对比

锵锵三人行:胡兰成与张爱玲“情断”过程

朱天文:没有人可以演绎张爱玲

朱天文:离婚后胡兰成如何对待张爱玲?

朱天文:胡兰成如何看待张爱玲?

朱天文:张爱玲的书在我眼里是童话

傅雷:《金锁记》是文坛最美收获之一





电影《倾城之恋》

导演:许鞍华 年代:1984年

电影《怨女》

导演:汉章 年代:1988年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导演:关锦鹏 年代:1994年

电影《半生缘》

导演:许鞍华 年代:1997年

电影《海上花》

导演:侯孝贤 年代:1998年

电影《色·戒》

导演:李安 年代:2007年

小说《小团圆》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小团圆》

小说《雷锋塔》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雷锋塔》

小说《易经》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易经》

张热烫如山芋 应该泼冷水?



学者李欧梵表示,《易经》以大篇幅讲述了女主角在香港一所大学的生活,与张爱玲1944年散文《余烬录》、1976年小说《小团圆》文中战时大学氛围相互照应,尽是张爱玲大学时代的影子,诸多片段皆透出“张式”独具的灵光。



张爱玲的文章有出版完毕的那一天,即便是她的生活琐事,也有挖掘完毕的那一天。当某一天,“张学”家们也和某些“红学”家们一样,在公众面前为张爱玲的哪怕一双绣花鞋上的花纹是龙是凤争吵不休的时候,张爱玲的最初读者们,是不是还会回想起当初第一次捧起张爱玲的小说时,对她文字里那份炽烈、直接的爱恨情仇的单纯感动呢?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在“沦陷期”的上海创作并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这是张爱玲第一次在国内文学界火热。之后的大约40年,张爱玲逐渐被人遗忘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再次成为流行文化。 今年是张爱玲诞辰90周年,又一波的“张爱玲热”充斥着文化圈,图书出版、话剧、音乐舞台剧等诸多张爱玲的作品被再次发掘出来,连张爱玲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成了舞台剧的题材。

张爱玲传奇 传奇 张爱玲


张爱玲是青春的,“读她的作品, 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张爱玲也是早衰的,“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青春是有限的,苍凉却是永恒的。她就这么矛盾着,并且被后人矛盾地叙述着。用《金锁记》里最经典的话做为结尾吧: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是的,完不了。 (责任编辑:王婷婷)



用户名:

密 码:





                                      

网友:有闻 发表时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176.html

更多阅读

我的姐姐张爱玲——文/张子静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

来自文汇报张爱玲发表《花凋》时所绘的男、女主人公造型图写作是张爱玲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最重要方式一九九五年秋,张爱玲去世后一个月,张子静在其上海居处,手边是《张爱玲全集》张爱玲发表于1944年5月的散文《童言无忌》中曾经这

倾城之恋·圆满的结局七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刘若英的《一辈子的孤单》,几乎百听不厌。今天,当流苏在婚礼上深情款款地表白完跟柳原的相濡以沫、对永久和平的企盼,又充满孝心地给家里打过电话之后,这句歌词马上从脑海

温柔与暴烈——张爱玲与黄碧云的女性书写比较 温柔与暴烈

平剧艺术里存在着以张君秋为代表的张腔,四十年代风靡一时,至今仍是广泛传唱的主要腔派。相应的,小说界亦存着“张腔”。小说界的张腔以张爱玲肇始。张爱玲以其独特的作风与细腻的文笔,屹立了文坛五十年。一九九五年,才女张爱玲在香港遽逝

张爱玲不是你们想拍就能拍的 爱情不是想买就能买

最近读张爱玲,读得蠢蠢欲动。嫌不过瘾又翻出几部被翻拍的电影版重新看过,不免有些惋惜,更多的还是失望。在为数不多的几部翻拍片中,除了李安借张文讲了个自己的故事外,其余几部,完全不得要领。许鞍华虽然足够细腻,但她那是种生活气,张爱玲的

文学评论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简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象上海这样传统:古老的家族、神秘的大宅、浓重的吴音,弥漫着永远抹不去的怀旧心绪;然而,那时的中国又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象上海这样现代:洋场的灯火、风云的变幻、各国的来客,夹杂着无时无刻不在躁

声明:《张爱玲传奇 传奇 张爱玲》为网友听风细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