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走向共和》,电视剧禁播但剧本没有禁播。中国从晚清帝国走向民主共和国,不料酿成了帝制复辟乃至军阀混战的苦果。从慈禧太后、袁世凯到孙中山、宋教仁,谁该承担这过错责任?“走向共和”十大错,后人“一错再错”,最终苏俄“党国体制”传人,从“帝国”、“民国”转向了“党国”。
1、压制维新派
庚子之变后慈禧太后流浪西安一年半之久,已经认识到康有为、梁启超不仅是难得的人才,而且对于清帝国是支持的,而不是孙文那样欲推翻而后快。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下了“罪己诏”决心变法图强,完全应该一道恩旨赦免“戊戌党人”,只要他们“尽心悔过辅佐大清”。这样一来清王朝既可以网络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优秀人才,还可以避免与维新派与革命派同时为敌。老太太也知道“人主”必然是“知错改错不认错”,但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招募“保皇党人”岂不是名正言顺?清帝国的劲敌是孙文为首的革命党而不是康有为所代表的“保皇党”,以老太太半个世纪的政治经验焉能看不清楚?
2、依赖袁世凯
从戊戌变法到庚子之变乃至清末新政,袁世凯在汉人官僚中脱颖而出,逐渐取代年迈的张之洞成为汉人官僚的“带头大哥”。当年慈禧太后曾经提拔曾国藩的幕僚与门生左宗棠、李鸿章牵制曾国藩防止其“独大”,而且重用“清流”出身的张之洞,难道此时不可以提拔“北洋三杰”来牵制袁世凯,难道不可以提拔张之洞的部下黎元洪来策应?以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北洋三杰”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分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两广总督并各自带走两镇新建陆军,以黎元洪为湖广总督,这样一来袁世凯岂能成为另一个蛰居的司马懿?汉人容易“窝里斗”,慈禧太后岂能不知?
3、推翻清王朝
辛亥革命本是一场“兵变”,不足以颠覆满清王朝。其实袁世凯完全可以一方面要求清王朝“君主立宪”取得内阁总理大臣的实权,另一方面北洋军南下夺取武昌与南京。一旦通过镇压革命党人“暴乱”控制了清王朝军政大权,那么袁世凯就可以通过“军事内阁”把持大权,一步一步走向德国或者日本的发展道路,袁世凯也就成为中国的俾斯麦或者伊藤博文。“北洋三杰”轮流主持内阁,这比起推翻清王朝欺人孤儿寡母更容易获得士林支持。
4、更改总统制
革命党人要求袁世凯“支持共和”开出的对价是“大总统”职权,给袁世凯看的“样本”是孙中山那样的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统帅于一身的实权“大总统”,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却是《临时约法》更改总统制变身内阁制的空头“大总统”,这不仅说明宋教仁“不懂政治”也“不懂历史”,而且说明宋教仁“私心太重”。当时情况下只有袁世凯才可以约束北洋军骄兵悍将,如同汉密尔顿等青年军官只服从华盛顿,显然只有支持袁世凯出任实权大总统才可以保证国家统一与政局稳定。就是让袁世凯担任实权大总统、内阁总理协助总统处理政务,通过两三个总统任期的磨合岂不就使得北洋政府按照“民主共和”的音符起舞?“北洋三杰”岂是甘为人下?袁世凯岂能不受制于他的麾下?
5、对抗北洋派
革命党人没有军政实权,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通过与袁世凯“合作”来避免国家分裂。即使是在北洋政府刚成立的“蜜月期”,革命党人也对北洋派采取对抗政策,显示阻挠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是扬言取代北洋派控制政府,他们显然忘了北洋军并非是文官政府有效控制的国家军队,这种在民主法治国家很正常的时期,在刚刚结束帝制的中国极不正常。明明可以通过支持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支持段祺瑞担任内阁总理来保证“民主共和”往前走,却变成了革命党人与北洋派对立甚至相互拆台,直到宋教仁遇刺。
6、赣宁反北洋
宋教仁遇刺,上海地方法院已经受理谋杀案,上海地方检察厅也传唤包括总理赵秉钧在内的证人到庭,黄兴的“法律手段”显然更容易获得支持。袁世凯秘密毒杀赵秉钧,既是毁灭证人也是惧怕法庭。孙文竟然策动赣宁反北洋的“二次革命”,这显然给了袁世凯武力镇压革命党人的借口。孙文明知军事力量不是袁世凯对手,法律手段是革命党人的强项,竟然发起“二次革命”这不是帮助袁世凯巩固政权?
7、废除内阁制
宋教仁把总统制改成内阁制本身是错,袁世凯本该“将错就错”,却改成总统制“一错再错”,没有注意“北洋之虎”段祺瑞的感受。袁世凯虽然属于“北洋之祖”,但段祺瑞毕竟属于北洋“首席大将”,不能尊重段祺瑞内阁总理地位,显然只会导致北洋内部分裂与段祺瑞离心。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以段祺瑞为内阁总理兼陆军部长,这才能安定大局。袁世凯竟然自毁长城,这不是风雨飘摇中的北洋政府逼上绝路?
8、恢复立宪制
废除内阁制仅仅是引起“北洋之虎”对“北洋之祖”的离心,但其他北洋将领例如冯国璋、曹锟、张勋依旧对袁世凯效忠。袁世凯不顾部下反对恢复立宪制,不仅满清贵族不容、革命党人不容,那些试图在袁世凯卸任后担任大总统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不容,这就有了“墙倒众人推”的洪宪帝制闹剧。袁世凯一死,北洋群龙无首,出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9、北洋派内讧
北洋派相对于“南方系”具有绝对优势,护国运动本是段祺瑞、冯国璋、张勋等人“挟寇自重”的结果。张勋复辟失败后,只要段祺瑞、冯国璋联手足以保持政局稳定。问题是段祺瑞、冯国璋这两位袁世凯的心腹大将同室操戈,如同董卓之乱后的李榷、郭汜。段祺瑞与冯国璋势同水火,也就严重削弱了北洋派的力量,通过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洋派看起来张作霖笑到最后,但此时的“南方系”已经是国民党完成了两广统一,誓师北伐箭在弦上。
10、南方系内讧
“南方系”从武昌首义开始就逐渐形成,并在“二次革命”之前控制着半壁江山,甚至在“护国运动”中逼死袁世凯。随着苏联支持国民党与共产党并促成“国共合作”,“南方系”按照加仑将军的部属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随着“南方系”消灭了吴佩孚集团、孙传芳集团且击败了张作霖集团,“南方系”内部国共两党之争迅速升级为“全面内战”。国民党“单独北伐”击败了张作霖集团,并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最终完成了全国基本统一,但此时共产党武装力量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后来国共内战一直持续到1950年,“走向共和”成为泡影,“民国”未成,“党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