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冷箭》平反,一支冷箭,多招制胜 益招制胜

为《冷箭》平反,一支冷箭,多招制胜 益招制胜


不可否认,《冷箭》的确是我的菜!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第一集他就着实吸引了我,颠覆了我的猜测,超乎了我的想象。多线索将悬疑沿袭到了最后一集。整整38集,无一集例外,没有快进只有回味,只有思考。也许这么说把这部剧夸得有点过于好了,毕竟我觉得此剧还是有些小瑕疵。然而,瑕不掩瑜,就缺点而言,我更欣赏它闪烁的光辉。当我得知此剧的盈利已超过2000万,尤其是在2009这样一个电视剧多产的年份,各大献礼剧瓜分着主流市场,《冷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足以让这个团队欣喜了。先地方台后中央台,先非黄金时段后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史上少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受到众多关注及追捧也实数不易。按常理来说,一般的碟战剧许多人只看一次。因为知道了谁是“鬼”,就缺乏了一种窥探欲,也就缺乏了一种核心的吸引力。然而,《冷箭》不仅没有因为重播收视率下降、口碑不好,反倒是通过重播反复吸引不同年龄阶段受众,赢得口碑效应,引发第三轮的重播热潮。

不得不提到2006年的《士兵突击》,好评如潮,收视率居高临下,不仅捧红了演员导演,更是培养了一群忠实的“钢丝”,且钢丝年龄段上只花甲老人下至启蒙教育的小学生。然而如此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没有赚钱。可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可悲。然而,该剧的制片人很聪明,原班人马打造《我的团长我的团》,未拍先胜,靠的就是这个《士兵突击》的口碑。尽管后来《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剧评价不高,但是它赚到的钱不仅使自己盈利,更是收回了《士兵突击》的成本。其实说到这里,有些跑题,但是我为什么拿出这么大一篇幅在《冷箭》的帖子里说关于《士兵突击》的成功模式。其实,现如今电视剧的忠实观众是中年甚至老年人,该受众人群购买力并不强,也不是广告商猎奇的主要对象。然而购买能力强的年轻人不堪忍受每天守候耐心等待,早已通过互联网一口气欣赏完喜欢的电视剧。而衍生产品更是通过盗版形式,占领了主要的市场。扯得有点远了,回到《冷箭》。之所以《冷箭》取得如此之高的盈利,相比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否认2000万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但是毕竟钱肯定还是赚了,热播也已成定局。如何研究成功模式,取长补短才是关键。以下是我对于本剧成功的一些思考和欠缺的一些不足的探究。

《冷箭》整部剧的成功我认为元素是多元的,最主要的三个重要元素(即这部剧三条线)如下:

一:悬疑的设置及处理

既然此剧的定位是谍战剧,那自然离不开“鬼”这一特殊的元素。特务潜伏,反特侦查成为该剧的主线。在充满了大量“敌人蠢笨如猪,我方神勇如虎”的谍战剧荧幕上,《冷箭》如同一个兴奋剂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我军之弱,内鬼之多”受到不少争议,许多剧迷觉得如此颂国军贬共军的设计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但在我看来,剧情却基本符合实情,尤其是了解了50年代解放初期的大背景后,查证了四川雷马屏监狱,地处荒无人烟的少数边远民族山区,长期以来被烟匪占据这一历史史实之后。确实觉得,本剧的处理很得当,基本还原大的历史背景。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特务潜伏,也不难了解原因:1952年西南局一声令下,从筹备、招人开始,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一个营500人的兵力,将1.5万犯人押解到新锦屏。其中问题自然相当得多,地方兵的招入不免鱼龙混杂,难逃特务的别有用心。

其实谍战剧近几年异军突起的首要原因就是观众聪明了。美剧看多后渐渐习惯的是美剧的思维模式和节奏。面对拖沓乏味的情感剧渐渐失去了兴趣。也需要好看的电视剧吸引眼球。这一点上,《冷箭》就做到了!从第一集故事就紧张的设置了越狱这一悬疑点。紧接着,关于谁是“鬼”,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及排查。消息频频外泄,敌人屡屡得手,我军伤亡惨重……陷害、排查,反陷害,反排查等等,这些看似观众都能猜到的情节,在此剧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一个个的疑问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一解答。虽然片子中间一些集有些拖沓,但情节真实,比较符合当时的共产党干部的实情(都是工农出身,有文化又有特工才能的人,那是稀有动物,不可能分到劳改队。他们除了在战场上杀敌,没有接触过特工。)剧中,彭浩和文婕分析内鬼的话,今天在观众看来有些低级,然而在当时,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他们没有文化,工作繁重只得靠简单的闲暇之余分析内鬼。他们一边要和国民党周旋,一边又要管囚犯,偏偏彭浩又受到陷害,祸不单行的又碰上武断直行的上级高处长。这些矛盾的冲突,都为疑点的设置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内部人物之间的矛盾,使得“内鬼”的调查雪上加霜,内部矛盾和内外矛盾无不影响着本来就紧张的形势,使得国民党反动派更是屡屡得手。影片中国民党团结一心,不惜牺牲小“鬼”,保全鹤顶红、穿山甲等人。而共产党内部为了揪出“鬼”也中了敌军的圈套。彭浩被怀疑,老班长、文婕、马大虎纷纷遇害。内部力量渺小,外部力量强大,让很多观众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这样是好看的。它颠覆了以往的情节和固有的模式,给我们一种猎奇的心理,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东西。看了很过瘾,也难免不为它叫好,我想这就是很多观众一路看,一路骂,一路继续看得原因吧。大家骂这部剧正源于对此剧的爱。源于反复推敲,追究的结果。影片之所以能一直吸引观众就在于,大悬疑一直都在,小悬疑不断出现,不断解决。乃至到了后来内鬼是谁已成定局,大家依旧看是在看,如何共军与国军斗智斗勇,如何将它们拿下。就好像美剧一样,每一季有一个大悬疑,每1-2解决一个小悬疑,这也是抓人眼球的重要做法。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解决悬念控制节奏还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该剧情节的一切不妥之处,在设置敌特穿山甲、神秘的参谋次长这两条线上,文章做的不足。起初,一直在想到底参谋次长是谁,在里面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推动情节的发展。然而,结果出乎意料。有不少观众可能和我一样,压根没往鲁震山身上去想(这一点我觉得是成功的,一是他塑造人物形象是一个改造良好的正面形象,二是该人物静观其变,十分沉得住气了。乃至最后造成了让鲁震山、小痦子的巧合。实际上这个巧合相当合理,这两位都是老特工了,作为潜伏人员本就应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既然潜伏就是要沉下去,不暴露自己,不要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任何疑点),然而缺憾就是,此人物这条线除了有一份潜伏名单外,其他重要性没有显现出来。且如果没有这份名单,随着情节的发展,共军一样有能力反特。于是参谋次长这一条线索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就大打折扣。其实如果把中间部分拖沓的情节加速,在这条线索上多做一些文章,想必能锦上添花。再说就是穿山甲了,尽管处处维护鹤顶红,但是文章做的也不够,有些故弄玄虚,如果不客气的说,这个情节有没有一样发展,只是帮助了该剧弥补一些说不清的问题。

二:剧中圆型人物的塑造以及感情纠葛

剧中人物表演出色塑造出来的圆型人物也是该剧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人间正道是沧桑》走出的黄志忠不再阴霾,该剧中刘前进有勇有谋、嬉笑怒骂不拘一格,是剧中的核心。刘前进的定位应该是机智、豪爽、粗犷,不足就是黄志忠演得有些过了,动不动大喊大叫,脸色阴晴不定,让人觉得有点做作。但这样的形象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亮剑》的李云龙,有了相似自然会有比较,李云龙秉先入为主之优,黄志忠再演刘前进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如果说,李云龙的成功塑造开创了正面人物不高大全的先例,那刘前进恐怕要背上东施效颦的恶名了。

现如今的谍战剧都从“鬼”身上做文章,而冷箭虽在找鬼,却在“替死鬼”彭浩身上做足了文章,直至最后才揭发出潜伏的真正内鬼。彭政委颠覆了以往政委的形象。以往的政委往往充当老好人,善于做工作,好说话。而该剧中打破了常规,将此政委塑造得似鬼非鬼、忍辱负重、遭受各种争议,而最终还原老公安本色。可以说彭政委的“替死鬼”形象是《冷箭》的最大也是最好看的地方之一。以“替死鬼”为主线,既是谍悬疑谍战剧的一大尝试,也是引人入胜的一大看点。在《冷箭》中,政委彭浩身为党内高官,却背负内鬼大帽子,唱红脸背黑锅善恶难辨。要饰演好这个角色,也需要彻底摆脱人物脸谱化的刻板,深入去理解这个人物的灵魂。事后看房子斌的采访,他告诉观众他前10集就是照着自己是内鬼的形象去演得。目的就是给观众制造障眼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将政委彭浩这样一个替死鬼的内心挣扎、痛苦、委屈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周圆的形象也是该剧得一大看点。周干事形象比较丰满,她有善良的本质,家庭出身好,对于别人有优越感,爱撒娇。一方面,她对于革命环境有新鲜感,有热情;另一方面,内心又是矛盾体,因阶级背景级父母的原因,充当内鬼,内心经常受折磨,所以爱哭爱笑,同时也掩盖自己的阴暗深处。女特务应该什么性格没有定型,这样塑造恰好也符合本剧创新之举。自古以来,受到关注最大的往往不是纯粹正义或者邪恶的角色,而是两者兼有、游离在两种性格极端的矛盾性格人物。《冷箭》中周圆就是一个这样有着双重性格的角色。表面上天真活泼、古灵精怪,实则是个沉稳、老练的小特务,《冷箭》中再怎么曲折离奇的剧情、险象环生的处境,都和这个表面上可爱无邪的小姑娘的背后作祟使然脱不了干系。说到底,这个人物也是名副其实的“冷箭”。

剧中,因偷了几双解放军的胶皮鞋入狱的“小痦子”凭借自己的机智打入被关押的国民党内部,成为我军唯一潜伏者,为争取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网友评价为《冷箭》中的“一支冷箭”。他身上既有那种痞里痞气的习气,但是又不能过于低级,还是得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作为潜伏者,小痦子既要提防国民党、特务,不能露出马脚,同时还要面对共产党方面的敌视。”而表演魔术就成为小痦子进行掩护的一大法宝。关键时刻,他抓住了前来接头的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缴获了暗藏特务的名单,原来他竟是刘前进事先安排打入到囚犯中间的我军侦察员涂田同志。这个设计起初觉得意外,后来也觉得情理之中。这个神来之笔,让观众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凌若冰这一角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不无道理。剧中的她是一个忧郁、内敛、坚韧的爱国海龟,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依然忠诚于党。因为爱情她选择留下,因为回去的日子一定也不好过,她选择了更艰苦的地方。通过她与彭政委爱情的线索处理,也使得谍战片不仅仅可以的诡异、悬疑。更可以爱恨情仇。让《冷箭》一剧变得多元。

其实,《冷箭》中高处长的处理比较符合一贯的老派领导作风。剧中他是个刚正、无私、讲原则的“内务部”下来调查内“鬼”的领导干部。相比其他人物的突破性塑造,高处长可谓是非但没有突出,反而是典型至极。但是,在该剧中这样处理却又恰如其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物的设置,那彭浩这个替死鬼的形象恐怕就没那么好看了。这种对比,冲突,也是该剧的好看的必备。

电视剧中不光塑造了饱满的圆型人物。还表现了反特题材不太好表现的爱情。《冷箭》却把爱情描写得有滋有味。刘前进与周圆的爱慕之情,彭浩与凌若冰的真情都描写得恰到好处,而关晓渝与侯仲武的爱情写得非常曲折:当关晓渝知道她爱的人是内鬼后那种悔恨写得非常细腻,她撕了结婚申请书,跑到山中大哭……最后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竟向刘前进请缨继续和内鬼周旋,重新写了结婚申请书要与侯仲武结婚。最后她终于开枪打死了侯仲武,把个人的感情贡献给了革命事业。而还有一个亮点来自甄世成被女特务阿惠。起初是我党同志被勾引诱惑,但甄世成知道上当后决心不再给敌人做事,因为反抗,敌人欲杀他灭口,而阿惠却真的爱上了甄世成向唐静茵求情。最后,阿惠发现甄世成反水无可奈何地开枪将其打死。自己面临死亡气息奄奄时,却艰难地向自己的爱人爬过去,紧紧拉住他的手,微笑地闭上了眼睛。虚情假意演变成至死不渝,如此这般描写叛徒和敌特的坚贞爱情,在以往的剧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也算是一个大胆的新突破。这些感情线索穿插在了寻找内鬼的大背景下,丰富了剧情,还使得该剧有了更好看的元素。也使得此剧不是单纯的类型谍战剧,成为了有血有肉的谍战,也证实了前面所说到的,悬疑剧不仅可以诡异、还可以爱恨情仇。

三:共产主义精神的塑造

《国际歌》我们都听过,也都会唱。可从来没觉得这首歌如此好听,如此动人。时期不同了,听到《国际歌》的歌声时还是难免热血沸腾、感慨万千。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是呀,起来吧全世界受苦的人,现代人们理念应该是全世界享福的人了。然而劫富济贫的并没有出现在新中国。尽管那个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然而,局势却异常的严峻。

《冷箭》里给人物赋予了革命理想的灵魂,《国际歌》穿插在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反复出现。最精彩的一段要数周园采访刘前进那段了。这段发生在刘前进得知周园是特务之后。剧中,大家一致想到的是怎样帮助周园,尽量将其拉回来,而不是赶尽杀绝。在讲到教员教自己唱国际歌时,可谓情真意切,慷慨激昂。尽管刘前进、周园最后齐齐跳到桌子、凳子上挥臂高歌,有些过,但是我们不难看到此情节对周园的教化作用,及对我们的感染。我想这段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跟着热血沸腾了。我党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崇高的理想,才有刘前进这种敢于坚守原则,才敢于与极左的高处长进行斗争的细节。因为刘前进的理想是崇高的,立场是坚定的。同样,彭浩也是如此,他与刘前进在牢房中叙战友情,讲的不是哥们义气,不是自己的冤屈,而是讲他们为了创建新中国所进行过的一场战斗,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是一场战斗,是一场保卫新中国的特殊的战斗。剧中他们两人热泪盈眶,两个人都坚定了为革命理想不怕挫折,继续战斗的决心。这种革命理想教育,不是生硬空洞的说教,而是讲得很亲切,很具体,由情入理,让观众深受感染,大受革命理想教育。

剧中对《国际歌》主旋律的运用,也诠释了该剧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伴随激昂雄壮的《国际歌》和如火如荼的战斗岁月,那种坚定与慷慨显得如此流畅。更是刘前进乃至共产党人典型性格的升华。

其实《冷箭》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仅凭上面列举的几条远远不够。当然列举成功的同时也表达出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仅以此文表达我对《冷箭》剧组的敬意和对该剧的喜爱。众多不足,还请指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418.html

更多阅读

靳东与荣石——看电视剧《箭在弦上》 箭在弦上徐一航和荣石

靳东与荣石——看电视剧《箭在弦上》前些天看了电视剧《箭在弦上》,其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靳东的表演。他有时候霸气十足,譬如他强迫商人为抗日募捐的时侯。日本人要进城了,他传出话去:“谁要是敢擅自迎接日本人,我灭他

一年级《画》教学反思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一年级《画》教学反思导学《画》这课,我用了一课时,导学过程中鉴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本诗,但没有见过画幅。我采用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一幅字画,再由谜题诗导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研读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的步骤

转载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原文地址: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作者:生活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声明:《为《冷箭》平反,一支冷箭,多招制胜 益招制胜》为网友酣饮尽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