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富生意经 生意经

热情最重要!

郭令明认为,做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最新出版的《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地产业和酒店业大亨、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并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今年62岁的郭令明,祖籍福建同安,是新加坡丰隆集团创始人郭芳枫的长子,10年前接管集团。郭芳枫191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14岁那年抱着一卷草席到新加坡谋生,白天在五金店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功课。后来与三个弟兄一起开办了名为"丰隆"的小店,半个世纪后,丰隆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

丰隆的成功取决于郭芳枫的远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他就马上预感到: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于是他投入资金,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收购军需剩余物资。这些物资很快就成了紧俏商品,给丰隆带来了巨额盈利。郭芳枫更预见到战后各国经济的重建,地皮、建筑材料必将成为热门货。从1947年开始,他廉价买进大片土地,到70年代,这些地产已身价百倍。这时,他又专门成立了丰隆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业。

随着丰隆实业的发展,郭芳枫又果断地筹资创办丰隆金融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支柱。目前,丰隆金融有限公司已发展为设有14家分行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到马来西亚、英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属企业60多家,所经营的业务有商贸、制造、酒店、房地产、造船、保险代理等等。郭芳枫对他的商业生涯做了这样的总结:"做生意要有远大眼光,要配合时代需要。顺应形势的要求,把握时代的趋势和脉搏,从而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经营对策。"

1995年,郭芳枫去世,时年54岁的郭令明成为郭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目前丰隆集团旗下共有11家上市公司,除了房地产外,丰隆集团还积极发展酒店业,旗下共有110家国际酒店,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丰隆集团也成为新加坡的标杆企业。

2004年7月,在新加坡创业行动组织(ACE)举行的"蓝天会议"上,郭令明与青年创业者们坦诚交流,向他们介绍了自己怎样将父辈的事业发扬光大,以及他的战略、管理方式及家庭生活等。

问:您的公司是跨国巨头,但一些人说您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产业,有些评论说您并不是自己打天下,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

郭令明: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自己打天下,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的,所有企业家也不必从赤手空拳做起。

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所继承的产业。因此,在谈论企业家时,我们不应限定自己必须白手起家。

问:当你们还是个中小公司时,是怎么奋斗的?

郭令明:当我们创建金融公司时,必须与大银行竞争。我们努力寻找一种方法,来检验他们的最强点和最弱点。竞争永远存在,解决之道是找到真正能实施的办法。小企业更敏捷,决策更迅速。我们也利用所有途径去寻找顾客,而不是坐等顾客上门。我变成了一个推销员,我并不为此感到羞耻。现在我也是。

中小企业有他们的困难。我们现在非常谨慎,对成本精打细算。想当年,我父亲只付给我150美元(一月)!他说,不要想钱,要想工作!我们没有分红,我清楚地记得,我向父亲抱怨,说他是个守财奴,因为我的钱不够花。而他告诉我:按他说的去做,不要抱怨。我经历了这段艰难的岁月,而正是它使我有了今天。

问:您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什么?

郭令明:我学会了怎样应对风险。你要应对可计算的风险,也就是要衡量冒着风险能得到多少利润,如果你不会,就不知道每单生意都有内在的风险。我初入商界时,每当看到父亲应对风险都会颤抖。现在,随着经验的积累,我能够应付大的可计算的风险。

问:丰隆是一个标杆企业,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也能盈利,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郭令明:首先,要有想象力,但是这种想象力必须是现实的和可操作的。然后,你必须抢占先机,迅速行动。你必须要有成本意识,然后出售、出售、不断出售!出售是商业的血脉。

此外,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来执行,这一点非常重要。执行看上去很容易,但它经常是最困难的。好的管理团队要做到行动迅速、发现商机,并确保完成。

问:丰隆是新加坡少有的与政府无关联的超级商业巨头,您认为这种形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郭令明:这是硬币的两面。与私人企业相比,政府相关企业在程序和公司结构上有更多便利。而私人企业更果断、决策更迅速,但是我们没有财政后援,因此必须谨慎行事,以防扩张过度。

问: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您曾经失败过或犯过错误吗?

郭令明: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考虑将核心业务多元化,当时,有一位高级经理人为我们工作,他说他能做一项业务,年利润率达100%。我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他能做到。我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也不想去调查,我只是相信他。

结果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员工和订单,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一项都没有。公司亏损,资本血本无归。我当时非常固执,不相信该项目会失败,于是追加了更多资金,结果仍不见起色。最后,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关门了事。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案例,错误在于信任高级经理人,涉足不熟悉的行业,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风险。

我们经营房地产业40多年了,但是有时也犯错误,因为有些变化我们没有预见到。其中有经济的变化,也有环境造成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问:您怎样描述自己的领导风格?是激发员工型的,独裁型的还是寻求共识型的?

郭令明:我不相信有寻求共识型的,因为你不能让每个人都与你意见一致。人生来不同,看问题也不同。我喜欢让下属和同事发表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并考虑他们在某个领域的权威见解,然后做出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必须执行。

问:您怎样平衡紧张的工作与家庭生活?

郭令明:很幸运,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都非常理解我。他们知道,我无论做什么都要争第一,因此都非常支持我。虽然我没有太多时间与他们在一起,但我会尽力。

问:您认为成功商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郭令明:必须对他想做的事情有热情。如果你没有热情,就不会长期投入,也不会有创造性。一旦有了热情,就会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想怎样提升你的工作、创造更多的利润、领先竞争对手。你必须对商业有热爱和浓厚的兴趣,

营销胜经:

沃尔顿的生意经 沃尔顿先生曾经捐出数亿美元给美国5所大学。不过,人们在沃尔玛网页上根本找不到沃尔顿的照片,外界只知道他现在居于阿肯色州故居附近,过着有节制的而绝非穷奢极侈的生活。他对沃尔玛的全体员工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太阳下山规则

一个礼拜天的早上,阿肯色州一家沃尔玛连锁店的药剂师吉夫便接到商店同事打来的电话,说他的一名客户(糖尿病患者)不小心把她购买的胰岛素扔进垃圾处理箱了。糖尿病人如果缺了胰岛素,将是非常危险的。吉夫立即赶回商店,打开药房,填写了那名客户的处方,将药给病人送去。这只是沃尔玛店员所严格遵守的“太阳下山”规则的其中一条。“太阳下山”规则是沃尔玛的创办人萨姆从“今天干的事为何拖到明天”这句美国谚语中概括出来的,今天它仍是沃尔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顾客一提沃尔玛店员,无不伸大拇指的原因。

三米原则

沃尔顿经常对店员说:“我希望你向我保证,无论什么时候,当客户与你的距离在三米之内时,你就会注视着他的眼睛,问他是否需要你的帮助。”这就是现在店员们都牢记在心的三米态度。事实上,沃尔顿的父亲萨姆从年轻时就这样做了。在密苏里大学上学时,萨姆决定竞选大学学生会主席。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很早就学到了成为校园领袖的秘诀,那就是主动上前与人行道上的人说话。我总是注视着向我走来的人,并主动和他说话。如果我认识他,我就会叫着他的名字,即使我不认识他,我仍会和他说话。所以,我在大学里认识的学生比任何人都多。他们也认识我,并把我看成是他们的朋友。”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处世哲学思想带到了百货业,沃尔顿在沃尔玛连锁店里继续贯彻这一商业理念。

天天低价

“二战”时萨姆当过兵,退役后他意识到自己想进入零售业。于是他开了一家小商店,学会了采购、定价、销售。这个时候他结识了来自纽约的一名生产代理亨利·维尼尔,从那人那里学会了定价第一课。萨姆事后介绍说;“亨利卖女裤,一条只卖2美元。我们一直从同一地点购买同样的裤子,但一条卖2.5美元。我们发现,如果按亨利的卖价,裤子的销量会猛增。于是我学到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我用单价80美分买进东西,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其销量竟然是以1.2美元出售的3倍!单从一件商品上看,我少赚了一半的钱,但我卖出了3倍的商品,利润实际上大多了。”直到今天,他儿子对这一价格哲学也没有改变。学营销:经营一个企业,应该在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企业文化,这是此企业区别于彼企业的重要标志,亦是很多著名企业的成功之道。山姆·沃尔顿:商业就是以心比心

商业智慧无非是人类最朴素哲学的实际运用。比如,为顾客节约每一个铜板,可能起初一瞥,没有什么惊人的东西藏匿其间,而山姆·沃尔顿则坚持认为,这是商业的根本。

人们对金钱的态度,多跟儿时的成长环境有关。山姆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沃尔顿全家上下尽可能地为赚取每一个美元而忙碌着。母亲想到一个主意开一家小牛奶店。学龄前的山姆很早就起来挤牛奶,母亲加工和装瓶,下午放学后负责送奶。大概七八岁左右,他开始给订户送报刊杂志。进入大学后,山姆增加了送报路线,当了餐厅的侍应生,游泳池的救生员,他可以完全自给自足了。艰辛的岁月,从来就不白白光顾一个人。当山姆已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准备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时,他早已对一个美元的价值怀有一种强烈的、根深蒂固的珍重态度。

艰辛的岁月,从来就不白白光顾一个人。当山姆已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准备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时,他早已对一个美元的价值怀有一种强烈的、根深蒂固的珍重态度。后来他把对对金钱的态度成了沃尔玛的基因。从沃尔玛商店开张那一天起,山姆就明确必须始终保持沃尔玛的价格比任何一家商店的价格都低。沃尔玛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天天低价”。这种思维,现在成为沃尔玛公司经营哲学的基础。

山姆对为顾客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经营原则有着深刻的热爱。晚年回首往事,他很庆幸自己起步时的艰难:“要是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或者要是我们成为一家大公司的子公司——这是我曾经想这样做的——我们也许甚至不会打算在小城镇开设商店。结果就会失去在这些小城镇获得的商业机会。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巨大教益是,在美国的小城镇里存在着许多许多的商业机会,它比任何人包括我本人所想象的要多得多”。

是的,小镇上起家的山姆,他的顾客是具体生动的,他们珍视每一个铜板的价值。一个成功的小镇街角杂货店的要义是能敏锐捕捉周边人群的些微需要差异,并且下力气为顾客节省每一个铜板。确实,在起步阶段,如果有过多的资金、过多的机会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你跳过扎实的一步步的积累,而直接进入投机取巧的较量中。

几十年如一日,沃尔玛维系着很强的自尊:所有商品都要实行廉价销售,不能有另外的店出售比沃尔玛更低价的商品。当顾客想到沃尔玛商店,他们就会想到低廉的价格和保证满意。他们可以确信,他们不可能在其它地方发现更便宜的价格。沃尔玛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这种想法。在一个以销售推动型的行业,一以贯之地不拘一格抓采购和促销。

干什么事是一回事,怎么干是另一回事。沃尔玛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事方式,决不随波逐流。经理们办公的场地总是最简陋的,那个在货架前铲货的人往往就是那家商店的经理。节省每一笔开支,而且始终如一,使得沃尔玛与一大批当时很活跃的零售商区别开来。

弟弟巴德·沃尔顿回忆,“我们干过一切事情。我们清洗橱窗,打扫地板,布置橱窗。我们也干所有储藏室要干的活儿,登记入库货物,干经营一家商店要干的所有活儿。我们必须把开支限制在最低限度上。这是我们数年以前就开始做的。我们就是以降低经营成本的方式赚取利润。这方面山姆总是很有办法。他总是尝试做一些别出心裁的事情。”

山姆以身作则一味降低成本,他自己是老板,可以在将来享受企业帝国给自己带来的财富。而那些早期在沃尔玛工作的人们,就意味着拿很低的工资,没有太多保障。为此,山姆招致了一些批评,甚至恶意批评。可是山姆却坚定不移。他深知,做公司生存是第一位的。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也没有不出现失误的公司。但是,如果你丢掉为顾客节约每一个铜板这个商业的根本,则必输无疑。

为顾客多节约一个铜板,是一条看起来简单,而又意味无穷的信念。沃尔玛成功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以心比心,不断寻求更大满足顾客需要的故事。为顾客节约每一个铜板的努力是没有尽头的。这正是商业的实质和最基本的动力。

老孙的生意经

老孙是广东雷州一个老实农民,但喜欢做生意,总觉得自己是个生意人。

1、避免恶性竞争——小本生意的生存之道

老孙在广州无依无靠,听说新市鞋业城湛江人多,就跑到新市鞋业城扎堆取暖,长年泡在鱼市场的人,不吃鱼身上都有股鱼腥味,长年走夜路的人,不用点灯也能看清路面。

在鞋城泡了几个月

后,老孙想明白了一件事,广州成行成市的专业市场之所以兴旺,是因为相对于一个需求较大的市场,小本经营者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难以产生恶性竞争,每个人都能在各个细分市场上找到生存空间。这些小本经营者由于资本金的弱势不但从不主动寻求竞争,而且还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恶性竞争,然后才能在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空间生存下来。老孙说:专业市场是避免恶性竞争的最好空间。

老孙在鞋城租了一间铺面,货是从广州解放南路鞋业批发市场批进的,开始时是什么鞋好卖卖什么鞋,一双鞋可以赚5元至20元,平常一天可以卖出30双鞋,节假日能卖100多双。一年后,老孙开始根据铺面反馈的市场信息,向批发市场上的厂家定制各种款式、颜色的鞋子,生意越做越活。现在,老孙在广州有了三间店铺,还租了一间鞋库。今年,48岁的老孙准备再开几间鞋店,搞连锁式经营,为此,货仓里已储备了上万双各款鞋子。老孙在广州买了楼,老婆孩子、哥嫂弟妹都跟着来到了广州,老孙说:现在的生活和4年前相比,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2、做穷人生意——穷人的经营之道

一个人开店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客户群在哪里。老孙说他自己一家都是穷人,知道穷人买东西的心理,开店时就想着要做的是穷人生意。穷人生意表面上难做,其实最好做,穷人见世面少,对产品质量和款式不太挑剔,而且喜欢赶时髦。买东西无非是一要便宜二要时髦,只要你的货又便宜又时髦,一定好卖,所以老孙一直经营20元至50元的低档鞋和60元至100元的中档鞋。老孙说:城里人一个人从凉鞋、皮鞋到运动鞋、拖鞋都要备齐,一年要四五双鞋,广州人这么多,鞋市场有得做。

投资回报

老孙说,鞋城的一个20平方米的铺面,月租金加水电杂费要9000元;到鞋业批发市场以批发价进货,每次购鞋量是100双,因此流动资金要准备四五万元,经营成本有个八九万元就可以。只要经营得法,两年收回成本没有问题。

吉林:“养鹿大王”的“生意经”

他是鹿乡镇镇区村一名普通农民,以梅花鹿养殖、加工、销售为业;他是鹿乡镇著名的鹿特产品经纪人,现任鹿乡镇鹿业协会副会长;他更是个有爱心、有求必应的人。他就是曾多次获得双阳区劳动模范等荣誉、被当地人称为“养鹿大王”的王志仁。

王志仁初中毕业后,一直从事农耕生活。几年的辛勤劳作,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他生活的境况,他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要想改变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习惯,他毅然决定弃农经商。他曾在镇农贸市场摆过地摊,卖过蔬菜,从事过小商品经营,由于本小利薄,这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几年经商的实践、摸索中,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市场意识。鹿乡镇养鹿历史悠久,鹿业资源得天独厚,王志仁从中看到了商机:从事鹿产品的经销、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从此他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历尽艰辛,他吃了不少苦头,也曾受过挫折,但他并未被困境所吓倒,坚定的走了下来。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他先后创办了鹿产品经销公司、鹿产品加工厂、梅花鹿良种繁育场,现拥有固定资产240万元,年纯收入30万元。

布艺店女老板的温馨生意经

找准家的感觉来挣钱

温馨的家庭少不了一两件精致的布艺品,胡女士正是看准这一点,将小店办得红红火火

“一种对家的感觉和爱好让我开了这个家纺布艺店,而来我这里的人也是比较爱家的人。”9月5日,黄泥街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内,老板胡女士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她的“温馨生意经”。

从2002年7月开第一家店至今,胡女士的家纺布艺店已经可以称之为“连锁经营”。“我从来没有打过广告,名声都是靠口碑传过来的。我认为我自己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钱在其中,乐在其中。”

抓住商机就成功了一半 一直以来,家居行业“重装修、轻装饰”。但是偌大的新房,人们总觉得缺乏一种“家的感觉”。做生意讲“势”,逆势而为,事倍功半;顺势而为,事半功倍。胡女士恰恰找准了从“轻装饰”到“重装饰”这种转势之间的商机。

“看准了商机你就成功了一半。”胡女士称。从开办第一家布艺店两年以来,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间不到20个平方米的小店,年收入居然达到5万多元。

“我每天躺在床上都不停地想,还需要配备什么,才能完全吸引一个家庭主妇的眼光?”也正是胡女士的精明打理,她的小店虽小,能提供的餐桌布却达30多个品种。各种地垫、靠垫、床上用品等所有的品种加起来至少有400种-500种。正是应了那句老话:货卖堆山。“顾客到了我的店子,很少有空着手回家的。很多时候顾客本来只是进来看看,但看到我这么齐全的货品之后,往往被一些新奇可爱的商品吸引而买走了很多东西,以后就成为了老顾客。” 胡女士笑着说。

开店关键是盯准消费群 “开店的时候,关键要看准顾客群,找准地段。″胡女士说,她当初之所以选择到黄泥街这个小巷子开店,主要是看准了黄泥街童装市场周围地区的潜在消费空间。“爱家、顾家的年轻妈妈们,带孩子买完童装之后,很可能会再给家里买些家居装饰的布艺品。尤其现在富裕阶层扩大,有车人士增多,她们具有很大的消费需求和能力。”

“选好店址后,还要根据顾客群的需要,看准货源进货。”胡女士说,只有对布艺有感情,对流行时尚敏感,才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产品的动力。“我现在对布艺已经很专业了,可以依流行时尚、家装环境和器物特性等各方面因素,向顾客推荐很漂亮的东西,而且一般不会出现退货的情况。”

正是通过顾客之间的口碑,胡女士的小店生意越做越顺畅。2003年10月,她又看准火车站商业圈的潜在市场,在一家广场投资约7万元开了一个40平方米的新店。尽管这家店子目前尚处于开辟市场的创业阶段,有时甚至要贴本经营,但是,“我相信三五年以后生意肯定会很好的”。

做生意的诀窍是勤快

今年8月初,胡女士又大胆作出决定:向批发经营的方向发展。她到高桥一家大市场内租了一个上下60平方米的店面做起了批发生意。现在,她的家纺布艺货值有20来万元,是首期投资金额的两倍。

“带动长沙市场之后,我准备慢慢向周边城市辐射,把省内市场做起来。”胡女士原来也一直在做批发生意,现在把它们都转到了高桥,并开始发展新的客户,株洲、湘潭、张家界、郴州、岳阳等市州都有人来进货。“尽管市州地区很多人对家纺布艺还不认同,认为价格太贵,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谈起创业的艰辛,胡女士也不无感慨地说:“很累,这几年基本上没有休息,只有过年前后才会休息几天”。当然,她更强调自己“乐在其中”的感觉:事业与爱好得到统一,你才会真正投入全部的心力。

做生意有什么诀窍?胡女士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她与最要好的一位朋友相约外地进货,几个省转下来,朋友忍不住感慨:半个月走完了我一年的路!

要想在生意场上少走弯路,只有在生活中多走路。

18岁接手家族企业的美女老总!

她的办公室布置得十分雅致,就像她身上的服饰一样,精致,不张扬。将一切衬托得恰到好处。在她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两把寒光闪闪的长剑,那是朋友从英国带回来送她的礼物。潘佩聪笑盈盈地说:“可能朋友觉得我身上缺少点杀气。”因为不管是朋友还是员工她都待之以宽厚仁慈的心。

临危受命

潘佩聪,温州挺宇集团的第二代负责人之一。当年父亲潘挺宇创办挺宇集团时,潘佩聪年仅10岁,挺宇集团起家靠潘挺宇,创业成功则在很大程度上靠刚过而立之年的潘佩聪。潘佩聪是一位经营奇才,她从小就边读书边跟着父母办企业。在父母亲不在国内且企业面临着危机的时候,她硬是走上了总经理宝座,毅然挑起了管理整个企业的担子。潘佩聪统领下的“挺宇集团”,触角已经伸及机电、传媒、化工、出版、公关策划、投资等各个领域。在中国民企巨头云集的浙江省,挺宇集团早已跻身百强。值得一提的是从父亲的手中接手挺宇时,潘佩聪只有18岁。

父母的出走出于一场风波。70年代末从2000元起家的“挺宇”到了80年代后期已经颇具规模,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把潘佩聪的父母“吓”到了国外。

那时候报纸上的大幅标题是: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绊脚石。她的父母都是历经波折的人,他们对政治相当敏感。他们决定先到国外看一看。1989年下半年潘挺宇夫妇因为害怕私营企业会遭到打击,丢下子女和企业去了欧洲,他们考察了10多个国家,后来决定定居在西班牙,等潘父在那里把餐馆都开好了,这里的形势又缓和了。

回来后令潘挺宇夫妇吃惊的是:18岁的潘佩聪充当了准父母的领导角色,硬是单独将企业和家庭支撑了1年多时间而且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实他们也知道女儿的能力早在她16岁时就已经凸现出来。

少年英才

16岁那年,上海金山一家国有企业有30万元的欠款始终不到账,临近年关,公司资金周转紧张,父亲为此很是犯难。潘佩聪说,我去。那时候温州到上海坐船要20多个小时,到金山中途还要换几部车。潘佩聪凭着一个地址,找到这家企业。

看到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来讨账,这家国企的领导大吃一惊。也许是16岁的潘佩聪楚楚可怜的神情令人不忍,也许是他们拗不过她的倔强,总之最后她就凭自己聪慧与执著,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那张30万元的支票。

潘佩聪总能制创奇迹,后来挺宇集团主打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并填补国内空白的“在线分析系统”仪表,就是潘佩聪组织企业内外力量开发成功的,挺宇在外地包括国外的几项投资,也都是由她成功运作的。

当时临危受命时父母不在身边,同龄人还都在上学,潘佩聪身边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商量,公司大小事务她凭着天性中的聪慧和坚韧,硬是扛了下来,以至于到了今天,在弟弟、妹妹对她都十分敬畏,“他们两个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年龄和我相差又挺大。父母经常指派我去和他们谈话,他们就异口同声说:你的口气和爸妈一个样,不要说了,我们和你有代沟。”

同道新文

在朋友的眼中,潘佩聪是个极有经商头脑,而且眼光独到的女子。“她视野开阔,待人真诚。和她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潘佩聪是北大的MBA,喜爱看财经类的书刊。在北京的那几年,她对传媒行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从前一直和仪表打交道的女孩,与《中华工商时报》合作,自己投资策划,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栏目“民刊”。

这项合作结束后,潘佩聪在文化领域的热情并没有由此减退。她与过去在报社的合作伙伴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同道新文投资有限公司”,主攻文化产业。在北京,“同道新文”已推出了数本畅销书,在上海,潘佩聪与日本最大的一家电视台合作,投拍专题纪录片,她自己不仅身兼制片和策划,而且经常亲任主持。

“假如当时你不是出生这样一个家庭,或是不是临危受命于挺宇,如果在你18岁的时候还有另一种选择,你会从事什么职业?“潘佩聪的回答丝毫没有迟疑:新闻。“我像是有一个情结,对这个行业一直怀有憧憬。‘同道新文’就是我新闻情结的一个延续吧。”

当然从事传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潘以她独到的眼光认定,传媒行业国内是惟一一块没被瓜分的产业,市场潜力大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将企业迅速扩张。

温州瓯海区女企业家协会的会长徐云旭和潘佩聪是好姐妹,在徐的眼里,潘佩聪是一个十分聪慧而又温婉的女子。徐云旭说:“我们比较要好的包括佩聪在内的4个女企业家中,其他的都是从事服装这类比较时尚的行业,所以平时不管衣着和打扮都十分时尚,而她从事的行业由于生产阀门等机械的产品,没法像其她几个姐妹一样可以从事喜爱的行业。她还很羡幕我们。”

谈到此潘佩聪很得意地笑了:“我都搞企业这么多年了,很多人碰面还问我,你们公司的服装怎么都没有在市场上看到啊?他们潜意识总认为女人若事业成功的话,肯定是做服装这一行的。若告诉他们我是搞机械阀门出身的他们都不相信。”

家族拥趸

挺宇集团公司是一家年产值达几亿元的典型家族企业,也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经营的典范。一家之主潘挺宇是董事长,母亲徐文清为办公室主任,姨妈徐小清为办公室总务,身为大女儿的潘佩聪为总经理,弟弟潘叶雷为副总经理,妹妹潘佩芳为财务经理,妹夫林肖为销售经理,就连表兄邵靖海都担任着采购主管。而潘佩聪的丈夫吴楚帆因为是自己那家父子公司的总经理,而成为惟一没有在挺宇公司担任职务的主要家庭成员,除了家族成员,没有任何家族之外的人员加入公司的管理层。

有人笑言潘佩聪是家族企业的热情拥护者,对于此潘佩聪坦诚:“确实如此,因为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看看当今世界500强企业,有超60%的企业都是家庭企业。他们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亲情令他们团结并使成本降得最低。”

2002年北大经济学者张维迎在温州主持了一场关于家族企业利弊之辩的“财富论坛”,潘佩聪作为正方代表,论述了家族企业的合理性。“记得我当时的观点是,如果用辩证的眼光来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目前的经济环境里,家族企业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区别在于大家合作的对象不同而已。”

潘佩聪觉得,在一个家族企业中,合作对象是自己的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凝聚力是旁人无法企及的。换作与其他人合作,难道就没有问题吗?“做企业也要顺势而为,最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和谐,和谐自然,那才是真正的美。20多年的漫长磨合,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潘佩聪也清晰地看到,当企业做大之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弱化。“扬长避短,是解决家族制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束缚的最好方法。”

“我们的家庭很团结很幸福,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我们兄妹和父母都住在别墅区,相距很近。平时里邻居都非常羡慕我们,因为我们特别团结,早上一大队人马开着长长的车队去上班,晚上则又是一条长长的车队回家,大家亲密无间的样子让别人羡慕不已。”

四口之家

“对于我来说亲情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在心目中的感觉就会越来越重”。讲起家庭,潘佩聪眼中的柔情会猛然令你想起,她其实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潘佩聪有两个女儿,大的已经9岁,小的也有8岁了。说起两个女儿,她就是一幅慈母的模样。

“我不是女强人,我最怕的就是别人以为我是女强人。其实我很弱小的,我惟一的个性就是比较执着。我特别渴望自由,但是现在的我无法得到自由。而且一直让我愧疚的是,因为工作的繁忙,我很少照顾我的女儿,用她的话来说‘妈妈很忙的,妈妈说话总是不算数’。是的,我给女儿的印象就是如此———因为忙,每每许诺带她们出去旅游,总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务缠身而一次次搁浅。我曾答应女儿暑假带她们去青岛看大海,可是失信了一次又一次,这次女儿考了两个100分,又重提旧事,还怕我变卦,一定要我写书面的保证书。因为她不再信任我了。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我都很难过,真想多给女儿一点爱,但是有时候事业和家庭是无法兼顾的,我只能更努力地去做得更好而已。现在两个女儿上寄宿学校。每个周未我一定会将她们接回来,尽量推掉所有的工作与应酬,陪伴她们给她们讲故事,陪伴她们写作业。那一刻带给我的享受不是用金钱可以计算的……”

这么优秀可亲的一个女人,应该有着怎样的夫君呢,有着怎样一番恋爱经历呢?抛出这个问题时,潘佩聪羞涩的笑了:“其实我的恋爱经过很简单,我先生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朋友,又有生意上的来往,他们有意撮合我们,就介绍我们认识,当时感觉不错就这么定下来了。想不到吧,我们的婚姻竟然还是那种很传统的包办婚姻。”

她的丈夫并没有在挺宇集团里任职,因为他也要为自己的父亲打理一个电子公司。由于潘佩聪的丈夫是学电子的,所以在他们自家的公司里负责技术这一块,而潘佩聪则在自家公司里负责经营这一块。

“不过谈恋爱那段时间我依然一心光顾着自己的事业,经常去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出差,两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没有时间花前月下。幸亏我们夫妻的家庭成长环境比较相似,所以他还是能挺理解我的。只是偶尔也要发发牢骚。”

“结婚好久,我老公还对我说娶了我真后悔,都没时间顾家。但说归说,他还是很支持我的事业”。这时潘佩聪的眼中透露出满足与甜蜜的神情。

婚姻与事业相比,潘佩聪还是会选择她的婚姻。所以她与丈夫约法三章:不准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虽然夫妻也难免会吵架,但每次的内容总是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丈夫崇尚欧美的那种宽松式教育,对孩子不愿意做太多的约束。而潘佩聪则偏爱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严格地要求孩子,“我觉得若想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开始抓。但我们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争吵,因为孩子是将父母当成一个学习的榜样,甚至将你当成她们的偶像,什么都模仿你,我经常吃惊地发现,我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过多久就从女儿嘴里出来了。所以我更应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我们平时在家里扮演的是慈父严母的形象。”

金钱教育

尽管潘佩聪的女儿们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是潘佩聪却刻意培养女儿正确的金钱观。“都说富不过三代,像我小时候,亲眼看着父母亲创业的艰辛,知道了他们的艰辛,而我自己也深尝守业的艰难,因为这个重担交给你了,你不可以掉以轻心,否则没法向为你打下这片江山的父母亲交待。现在我女儿对钱都没有什么概念的。”

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看着别人的小孩有钢琴,她们俩也喜欢得不得了,每天在母亲面前吵着要。“我没有马上满足她们,而告诉她:钢琴很贵的,要好多好多的钱,妈妈得通过今年一年工作之后,将钱攒起来才能买给你们。”

过了一年,女儿们又聚在母亲面前旧话重提,这时潘佩聪则故意为难地说:“对不起,钢琴的钱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这一年攒下来的钱都不够,所以还要再辛苦一年才够。”

等到第三年,女儿们睁着那双渴望的眼神想拥有一架钢琴时,潘佩聪决定满足她们。

她到银行里提了3万元现金,而且特意叫工作人员换成是10元面额的大大一堆。然后她将钱带回家堆在女儿面前,指着那么大大地一堆钱告诉女儿:“妈妈明天就给你们买钢琴,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妈妈赚这么多的钱很不容易,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钢琴,好好地学习。知道吗?”

其实对于潘佩聪来说3万元钱的钢琴并不在话下,但是她就是希望以一种很另类的方式教育女儿金钱的来之不易,培养女儿竖立正确的金钱观,“现在我的两个女儿练琴就特别用心,因为来之不易的东西才会好好珍惜。我还经常带她们到乡下贫穷的地方看看那些孩子的生活状况。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影响她们。其实这也是一种技巧。”

不管面前这样笑靥如花的传奇式美女企业家如何轻描淡写地面对记者聊自己的工作与家人。她说自己喜爱那种和谐之美,任何东西在她看来,只要你有技巧好好地处理,总会和谐起来。在她温婉娓娓道来的声音中,恍惚让人感觉她真诚地像是一朵绽发的百合花一样,暗香浮动不染尘埃。

记者问答

潘佩聪一直很忙,从约定采访那一刻起,每次的采访总因她业务缠身而一次一次后延,一会儿出现在青岛,一会儿又出现在北京,她总是用一种温柔无比的声音向你表达着她的歉意,令人不忍苛责。

一个聪明、漂亮、有能力的女人——外界都是如此评价她的。事实上,尽管在心中猜测了千万遍,见到她面的那一刻,你仍会感觉到这个娇小、聪慧的女人身上让人无法抗拒的亲和力。你会忘记她的年龄,那满溢的激情不像是一个30多岁的女人散发出来的。

潘佩聪一直强调自己是个粗放型的人,不大细心,也不大会体贴别人。但是谈话中只要打进电话的人是自己的老公和孩子,通话语气是一脸的甜蜜幸福状,与先前谈经济、谈时事的时候判若两人。

记者:“你接手企业时,父母给你最多的是什么?”

潘:“我觉得最受用的是父母不仅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基础,还给了我一个积累了多年的关系网络,这些父母的生意伙伴和朋友都在日后的工作中给了我帮助。”

记者:“现阶段你的企业已经上了一个阶段,你认为是不是可以歇一下?”

潘:“创业容易守业难,你别看我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际上并不好站,随时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危机每天如履薄冰。要有危机意识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期望你的企业怎样经营才算成功?”

潘:“其实我倒不是以企业有多大,有多少钱赚来衡量,我希望我的企业做得非常健康。”潘佩聪不假思索地回答。

记者:“你这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潘:“整个企业的运行框架很合理,效果是公司里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十分和谐,和谐美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对员工如此,对家人也是如此,我就是以这样的一种追求来处理家庭和工作上的所有事务。”

记者:“谈谈你对企业和对家庭的感受吧。”

潘:“我10岁时父亲创业,我是与企业一起长大的,可以说与企业的感觉就像与父亲的感情一样深!我的家庭一直以来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不管顺境逆境,都是有了他们在背后支持着我,我才有今天。这一点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为了我的事业做出了很多的牺牲。没有一个好的家庭,就没有一份好的事业。”

记者:“平时与你们的员工是怎么一种关系?”

潘:“我尽量将公司弄得像一个大家庭,对他们多一些关心,而不让他们有那种资本家剥削与被剥削的感觉。大家相处得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柴智屏:武则天般气势的美女董事长

她很有一股武则天、慈禧太后的气势。”这是柴智屏的好友胡瓜对她的评价。柴智屏的身份是台湾可米瑞智传播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他名号更不胜数,包括“最美丽的制作人”和“台湾偶像剧之母”等。

这个女人战绩辉煌。初时是三级片的编剧;后成为王牌综艺节目制作人,三度拿下金钟奖;2002年,首度转入戏剧制作,凭借一部偶像剧《流星花园》缔造华人娱乐业的神话,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并获得创意大奖。

柴智屏从不否认自己的野心无边界。而今,她把事业疆土扩展到内地,正和央视联手打造下一部偶像剧《天空之城》。

辉煌战绩柴智屏

三级片编剧,金牌制作,无敌女超人

身为家里的独生女,柴智屏一直把电视当成她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后来上大学,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戏剧传播系。大学初毕业,很难找到相关工作,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招聘戏剧编剧的小广告,她去面试,却发现原来是写三级片。考虑再三,她还是选择了做这份工,作为接触这个行业的起点,然后耐心等待适当的时机。

果然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从编剧走上执行制作的位置:当时一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因种种原因突然离开摄影棚,老板让柴智屏马上顶替他,她很好地把握了这次机会,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个头小小却是无敌女超人,灯光架、摄影机一肩扛。在由编剧到制片的转换过程中,她没有费多大的心力,按照她的说法就是:“我觉得观察很重要,在一个工作环境中,一定要观察别人在做什么,然后要吸收、模仿。”

这一路走下来,她的秘诀是:创新,不断的创新。 工作原则是:玩,死也要玩。对成功的定义是:40岁之前敢作敢为,40岁后对之前所做的一切不后悔。

《超级星期天》的主持人庾澄庆和柴智屏合作了七八年,对她的评价是:“她不仅漂亮,而且一脑袋鬼点子,是个IQ和EQ都很高的一流幕后人才。”

谁能想到她的鬼点子竟然多半是出在厕所里,“每当开会讨论进行到一半,众人坐在那里出现焦灼状态时,我会去上厕所,一坐在马桶上,我的脑汁果然就流动了起来,点子就这样想出来了。有一天,员工终于忍不住问我:‘柴姐,你在厕所里是不是有偷藏点子啊?’”

她还是个很懂得享受工作乐趣的人。“在做音乐节目《周末摄影棚》时,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听音乐,不只看一些演唱会的带子,还会为了欣赏音乐会,四处游玩。后来,在台湾无法满足我们的视野,就自掏腰包跑去香港、日本、纽约……痛快的玩、shopping、看大明星演唱。”

吸血鬼?F4教母

原来快快乐乐地做综艺节目,每个周六和周日都有固定休假的柴智屏,突然觉得腻了,不好玩了,决定转战戏剧,选了个日本漫画《花样男子》,就大刀阔斧的动作了。

“我记得当时有一两个资深的导演说,这个戏很难拍,故事里讲的都是有钱人家,会花很多钱;而且这是年轻人的戏,我们可能拍不出那个味道来。但我自己心里 却编了一套理由说,前三四集可能会用掉三分之一的预算,后面我们再慢慢节省,但是后来当然是越花越多,每一集都在赔钱。”

剧里的F4看上去光鲜,住豪宅、开跑车,却是名副其实的贫穷贵公子。“我带他们到专门卖便宜衣服的五分埔一家一家挑衣服,拣样式看起来很时髦,但是料子很差的那种,因为镜头里看不到质感。我跟吴建豪说一定要把这部戏演好,将来才有机会出唱片,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唱。孝天当时就说‘柴姐,你会不会想太多了?’ 我说也不一定,我觉得你们有机会。我在《流星花园》还没有开拍的时候,就把他们推到唱片公司,说真的没有一个唱片公司要,很努力的推,但是没有,一直到戏红了唱片公司才来找我们。

在当时为F4,我花了太多的心血。”现在她仍然很怀念领着这几个孩子去掏地摊货的日子,“那时候大家都非常的单纯。”

一去不复返的单纯

《流星花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短暂的喜悦退去后,她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陷入到低落情绪里。“我在想,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名?或者利?这些对我来讲,都得到了,那又如何?我继续工作的意义在哪里?”终于有一天,她收到一封信,是一个自闭症患儿的母亲写来的。“这位妈妈说她很感谢我做了这部戏,她的孩子在6岁前没讲过一句话,一直到《流星花园》播出后,他开始讲演员的名字,然后开始唱《流星花园》的片头曲。这位妈妈买了一整套DVD,这部戏成了母子俩开始沟通和交流的一个桥梁。”这件事让她一下子振作了起来。“我给她回了封信,我说表面上是我鼓励了你,实际上是你鼓励了我, 因为当你得到幸福时,我觉得我也得到了幸福。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做传媒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心。我们的一部戏一个作品,其实就是在跟陌生人沟通。因此,我们的戏要传递某一种精神,要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那一刹那得到很幸福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当她重新振作,准备再度出发时,数不尽的流言却接踵而来。她被指是“吸血鬼”、剥削F4,使他们的名气和收入不成正比,言承旭更在公开场合泣诉经纪公司没人性。于是F4的影迷震怒了,柴智屏成了靶心。

“为了这出戏,我的免疫系统失调得了荨麻疹。脸肿得像猪头,还有肠胃炎、尿道炎,可是没有人会关心我这个老太太。凭心而论,我的经纪公司是全台湾最人道的,我只抽F4三成,我不靠艺人赚钱,靠艺人能赚多少钱?还有人说他们拍百事可乐酬劳台币1500万,可能吗?”外界看到F4的身价酬劳只是外表,未扣除开销成本,新人抽三成佣金在台湾已是绝无仅有,还要包括公司运转费。

不懂行的外人如何看她,她可以完全不理,心寒的是被自己捧红的孩子炮轰。“如果我把当他们当摇钱树,他们的工作量不会这么少。我尽量让他们有选择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能我是做节目出身,对管理艺人并不在行。”现在她已经把这方面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因为我们总有立场上的冲突,假设我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因为是我,可能会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和我说不要,我也不喜欢勉强你去做我要做的事情。如果有一个经纪人在中间,他们就会很客观的传达艺人的想法,我也会客观的接受。”

超脱性格柴智屏

一只寻找幸福的“黄莺”

我希望在我的戏里面,每个人都能变回到最单纯的自己。单纯的相信这个人会带给你幸福,那么他就一定会带给你幸福。

柴智屏一直以“宁做黄莺也不做秃鹰”来比喻职场上的自己。“原则上黄莺是漂亮的,声音是美好的,是没攻击性的;而你可能不由自主的变成在天空翱翔的秃鹰,秃鹰是孤独的。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我想黄莺难道不可以管理自己的公司吗?一个大黄莺找一堆小黄莺,然后大家很快乐的工作,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对我来讲,娱乐圈的英雄就应该是在幕后能成就别人的人。”

她有好几个员工,从做《超级星期天》起就一直跟了她十几年。在这个老板心目中,员工分三个等级,“一级员工是:我没讲什么,他就可以做什么;二级员工是:我跟他讲什么,他就做什么;三级员工是:我跟他说了,他还做不好。”她对三级员工,毫不留情。“记得有一次随大队人马出外景,有个员工跑来问我:‘柴姐,你要吃什么便当?’我说我不吃猪肉,其它什么都好。结果那位仁兄买了五十个排骨便当。他,最后被我fire。奉劝所有社会新鲜人,无论你在哪一行,千万别在上司肚子饿的时候买错便当。”

40岁之后,对爱情仍抱幻想

只是看这个女人,在快四十岁时仍然沉迷于漫画《花样男子》,便知她再怎样的精明干练,对爱情,仍有梦幻。

“我觉得和年龄没关系,我相信只要是女人都需要爱情,谁不想身边能 有个道明寺呢?我一直相信灰姑娘的故事,它不是不现实的,前几天不是才有一个灰姑娘嫁入王室了吗?一要有运气,你得有机会碰到那个王子;二是能力的问题,把握不住也没有用。王子身边那么多女人,他凭什么选你?”

恢复单身的柴智屏在之前的一段婚姻中是一个主导者,分手由她提出。她的前夫陈诗舜从事金融行业,比她小8岁,外形英俊,经常受邀上财经节目解析金融。离婚之前,她和言承旭、唱片公司的某高层分别传出过绯闻。但对私生活,她违莫如深。

她是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却不是工作狂,无论多忙,都不会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很会赚钱也很会花钱的她,不但非常爱买名牌服饰,每天下午还会固定和朋友享受下午茶,一年里也总要给自己几段假期,去世界各国旅行,看所有的好电影。

这个从来习惯逆流而上的女子,在台湾电影业最低迷的时刻,开始想挑战大银幕。她现在最大的梦想是,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拍一部比《流星花园》更轰动的电影。

结束语:“我希望在我的戏里面,每个人都能变回到最单纯的自己。我发现现在人最困难的就是单纯的相信,因为想的太多,思路复杂,变得摇摆。太多外在的东西让我们快要失去自我。但是我相信:如果你相信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相信这个人会带给你幸福,那么他就一定会带给你幸福。”潮汕俗谚看潮商的生意经

潮汕人喜欢经商,潮汕人天生是为了商业而存在的;潮汕人的脑子里都是商业细胞,潮汕人经商每每都能获得成功,在潮汕人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才,如李嘉诚、郑午楼、谢易初、林百欣、陈弼臣、黄光裕、马化腾、朱孟依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族群竟然能够培育出如此多的商业巨子呢?我们不妨从潮汕人自己的话语之中寻找这个答案。

潮汕有许多的俗语,这些俗语来源于最广泛的民间,是民众根据其生活经验总结而来,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意识,蕴含着民众的行为规范,也是对民众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同时,这些俗语又流行于民间,世代相传,在民众的思想里面根深蒂固,对民众的行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而在这些俗语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便是涉及到商业的,这些俗语为热爱经商的潮汕人所熟悉,这些俗语所反映的思想潜移默化在潮汕人的意识里面,潮汕人在经商之时,这些俗语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指导他们商业活动的“生意经”。这些“生意经”是潮汕人千百年经商活动的经验总结,代代相传,正是“生意经”,指导熏陶出了朝上的一代代杰出商业人才。在此,笔者尝试着将“生意经”归纳总结出来,希望能够给渴望在商业方面取得更大成功的潮汕乡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三牲敢食,钉球敢绊”——勇于冒险

潮汕俗语“三牲敢食,钉球敢绊”来源于民间的祭神活动,在以前潮汕某些地区的祭神活动之中,神汉必须光着上身挥舞着钉球,或者躺倒钉床上,以显示自己的神力,也表示对神明的尊重,祭祀活动之后,神汉可以获得钱财以及民众供奉的三牲祭品。这句俗语的原意是:“要想获得三牲,就得敢于挥舞钉球”,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潮汕近海,潮汕人富有冒险的海洋精神,潮汕人从来就不忌惮危险,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他们勇于与恶劣的环境搏斗,在搏斗之中,逐渐学会征服环境的本领。商场便是战场,没有非凡的胆气,不敢冒险果断出击,便常常会错失良机。李嘉诚先生在内地最大的投资项目北京东方广场,只是在5分钟里面做出来的决策,可将其超人的胆识。

反映潮汕商人勇于冒险的其它俗语还有:

富贵出凶年(凶年既是灾难,又是机会,有胆识的人会把握住机会);

肚困胆住大(肚子饿了,要求得生存,胆子就得大);

食蛴试身份(“蛴”,一种梭子蟹,潮汕人喜欢生腌了吃,颇似“茹毛饮血”,不敢吃者,会招人取笑);

桥头捞杉——老仲头(潮汕解放前常发大水,杉木从上游顺山洪冲刷下来,被称为“老仲头”的见过世面经验丰富的人,却敢于在桥头上从湍急的水中把杉木打捞上来,因而发财)。

2. “铜钱出苦坑”——刻苦耐劳

李嘉诚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自己成功的因素:“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劳,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在所有成功因素之中,勤劳排在了第一位。少年的李嘉诚在茶楼当跑堂,经历过一天的工作之后,其他跑堂的小伙子早已睡去,李嘉诚先生依然在挑灯夜读,李嘉诚先生总结说:“其实年轻时我很骄傲,因为我知道,我跟他们不一样!”

李嘉诚先生幼年时随父逃难到了香港,同样的,许多杰出的潮汕商人当初也因为家道艰难,而远走南洋。刚踏上异国他乡之时,他们一无所有,“所企五脚砌,所吸烟仔蒂(住在屋檐底下,捡别人抽剩的烟头吸)”,他们*着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为生,“个钱三点汗”,“一下锄头三脬涎”,能经天磨真好汉,风雨过后见彩虹,他们凭着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顽强地承受着艰苦的环境,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原始资本,他们的创业史,印证着“铜钱出苦坑”的俗语。

刻苦耐劳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反映潮汕商人刻苦耐劳的其它俗语还有:

汗加目汁少(汗水流多了,就不会因为贫穷而掉眼泪);

力食值,惰食涎(勤劳的人吃好东西,懒惰的人吃别人的口水);

白饭好食田着做(米饭好吃,要吃到米饭,就必须辛勤耕作);

三日早起当个工(早起三天,可以多干一天的活)。

3. “算盘扣到无子”——精打细算

经商离不开精明的头脑,潮汕商人的精明也是闻名于世的。许多潮汕商人的商业道路都是从商店的学工开始的,因为家贫或者其他原因辍了学,父母便让他们到亲戚或者同乡开的商铺里做帮工,“学做生理”,经过商铺里的耳濡目染,这些年轻的帮工们可能识字并不多,但是他们通常都会打得一幅好算盘,算得一手好数,他们精明到“算盘扣到无子(计算得太多,算盘的子都给打没了)”。

正是这样子的一分精明,使得潮汕商人能够“小小生理能发家”,凭借着一丁点的资本便能够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也正是凭着这样子的一分精明,使得潮汕商人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在利润微薄的行业(如零售)里站稳脚跟,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反映潮汕商人精打细算的其它俗语还有:

打分打厘(计算到一分一厘上);

算盘扣出十三架(通常的算盘只有十二架,打出十三架,可见其精明);

江鱼算出骨(一种只有几毫米宽的小鱼,可见其鱼骨之小);

鸡卵算出骨(从鸡蛋里面算出骨头来,可谓精明到极点)。

4. “富从升斗起,穷因弃小钱”——勤俭节约

“富从升斗起,穷因弃小钱”,财富通常都是*着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特别是在缺乏原始积累、资本微弱的创业阶段,若只是想着“人无横财不富”,不愿意“积少成多”,那恐怕就只能是“唔积全无”。潮汕人深谙“错碎扌克胶郎”(将零碎的东西收集起来,凑成整数)的道理,许许多多的潮汕商人正是*着勤俭节约点滴积累而白手起家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利润便逐渐地趋于微薄,如果不节约成本,便常常会陷入“赚有唔住(赚得到钱,但成本过多,入不敷出)”的境地。在节约成本方面,潮汕商人更是做到了极致,他们“卖缶食缺,卖草席睡草席蒂(卖瓷器的用缺损的碗吃饭,卖席子的睡卖剩下的烂席子)”,每一分每一厘的成本都不会浪费;他们采用“货头货尾——半卖半送”的销售方式,“搭肠甲肚贴血——无块存”,最终把所有的商品都销售了出去,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

反映潮汕商人勤俭节约的其它俗语还有:

力落扌克拾食有剩(愿意收集零碎东西的人,自然会有剩余);

细数畏算盘(东西虽小,但是积累起来就大了);

宽时物,紧时用(平常不用的东西也要收集起来,可能紧急时有用);

孬做桁,好做桷;孬做屐桃,好做樽塞(物尽其用)。潮汕人商道杂谈----说竞争

据说唐玄藏在一个高僧如云的寺院修行,感觉到自己总是没有别人修行高,担心成不了正果,想转到别处去。方丈带着他去看松树,先是看灌木丛中的松树,高出灌木,被风吹折,高二丈,枝条弯曲;然后去看松林中的松树,一棵棵为了争夺有限的阳光雨露,拼命地往上长,枝干挺拔,高五六丈。玄藏悟了,留下修行,终成一代高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正确看待竞争。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这样的事,也在我们身边上演着。我们对待竞争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不断改进自身,二是打击对手。后者似乎是国人最喜欢采用的手段,咱们中国人以“窝里斗”而扬名世界。为什么这样呢?应该说是因为长期的封闭造成的,利益是有限的,你有了,我就少了,所以,最好的竞争就是让对方灭亡。而在开放的商业社会,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存在,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竞争双方没必要“你死我活”。

拿网络批发这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个从传统批发中借助于网络这个现代化的手段而产生的新事物,市场有多大呢?可以这样说,如果供货方与服装店合作良好,完全有可能替代传统批发业。甚至,可能比传统批发业有进一步扩大,因为降低了成本,零售业可能进一步扩大。那么,从事这一行业的批发商们,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只要做好自己的事,生存是很容易的,发展也不是难事。在这种情况下,对手其实也是战友,因为大家共存,才能把这个行业搞旺,才能让广大的服装店主们接受这一新生事物。

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于网络批发商的攻击,不是来自当事人,而是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很可能是竞争对手。这些人拿不出事实依据,无原则地对别人进行攻击,这样的做法是很欠妥的。如果对于网络批发只是一片骂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人们都理所当然地把网络批发等同于骗局的时候,情况对谁都是不利的。这个行业如果不能给我们的客户一点信心,它就可能会萎缩下去。那个时候,就算你是“一枝独秀”,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百花齐放才是春啊!

我并不是说网络批发就是完美的,也不是为自己或者其他人辩解,矛盾是存在的,网络批发是有待改进的,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对与客户共同面对合作中的问题,相信是可以让这个事业发展起来的。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相信诸位网络批发同仁一定可以携手合作,共创新局面!

经营之道:资本在重复中积累

当初由于老板的无心之语,让我对前途有了一份隐隐的忧虑,最终决定自创门路,从零开始。由于我对围巾的熟悉,决定从批发商开始我的创业之旅,万事具备只欠票票,凭我这几年辛苦打拼赞下的钱,根本是杯水车薪,去贷款咱又没那关系,没办法求爷爷告奶奶,四处奔波终于凑了点启动金,往后的就全要靠自己了,还好自己平时工作还努力,过去的老板对我印像还不错,答应给我铺一个月的底,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在义乌小商品城租了个不起眼的摊位,开始了我的鹏浩之志。

那是一段艰辛的岁月,也是浙江人白手起家的真实写照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开业第一年基本没客户,靠的是艰忍的意志,苦苦支称,有时去送货,午饭就是连两快钱的快餐也舍不得买,三四点赶回家把饭热热就着菜汤就是一顿,夏天天气热几毛的汽水舍不得喝,回来的路上就找找路边的泉眼喝一口,也许有人会说我笨,有钱不知道用,可白手创业的艰辛又有几人知,那时总是算着手头瑾有的几个钱如何用在刀刃上,今天的一快可能就是明天几快的起点。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中资金在慢慢的积累,当有一天暮然回首,原来我已稍有积蓄,那就有更多的资本去投入。于是阔大了规模,把原来的只搞围巾批发向上延伸了一点,自己搞了个加工点,兼顾了帽子,把手脚伸展一点,又开始了新的资本积累中!

南方人和北方人做生意的区别

最近在和一广州老兄谈合作,这是我第一次和精明的南方人做生意,感觉很有意思!我是东北人,出生就在东北,呵呵,性格自然也是典型的东北人--直率,习惯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做事情也是干脆点好,行就行,别“墨迹”!

这次是大家的初次合作,涉及金额也相对较大,都很想成交,但是彼此也很戒备。因为这次生意,大概我们前期的交流就有一个多月,那时也就是刚刚开始,在电话里彼此还很客气。而最近合作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涉及付款方式及看货等具体内容,大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开始出现不同分化,也是彼此真实的一面体现出来。

其实我是很佩服这位客户的,做事谨慎,心思细密;而我,因为不用担心货物的质量问题,踏实的回复客户,同时也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在一些问题上,也有矛盾,也有不愉快的话语,还好可以理解,都有诚意继续合作,讲清楚,能够互相理解。

现在我们也是在合作的初始阶段,在真正的交货付款时,才是合作成功,我很期待这次的合作,这也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因为这一次的难度很大,在这里面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双方都是贸易公司,而自己协调几方的关系!

在这一次合作中,我理解了在东北人嘴里:南方人精明的含义。其实是南方人做事认真,尽可能的排除不良因素,以免出现损失!良好的心态,开阔的眼界也是南方人的优势;而我就有点急躁,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带出来,自己在事后反映过来。也很感谢这位客户,容忍我初做生意的稚嫩和笨拙!

当然了南方人真的是很“精明”,呵呵,要取人家的长补自己的短!而我作为北方人,那就是个“直”啊!!

我的商道-先做朋友后做商

从小就喜欢交朋友。

按母亲一个朋友的话来讲就是:

上至嗡嗡,下至哼哼,意思就是,上到说不动话的,下到不会说话的。

这么多年,这个习惯一直没改,倒不是什么人都交,本人三种朋友不交:

1:鸡鸣狗盗者不交,从小我心里就有一个概念,抢比偷光荣,当然,我不是鼓励人去抢

,是因为我感觉偷是不光彩,丢人,懦夫的表现,

2:胆小怕事者不交,可能是受儿时的一次打击,我最信任的朋友在我们一起偷偷给村

里一大片农田开闸放水后,首先把我深深的出卖了,后来问他原因,就是因为他怕那

老头儿打他,其实当时我已经向那老书记把话说清了,把责任拦过来了,可我仍受不了。

可能是那时年纪比较小,在心里留下了阴影吧。

在生意场上一样,不光是出卖的问题,如果你胆小怕事,是做不来生意的,还是找个

好工作,老老实实上班吧。

3:不守信用者不交,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不守信用者都会叫人生厌!

不守信用也分很多种,对生意比较有危害性打击的有:

不守时、不按规定打款、按自己的意向,不按合同或协定主事、出尔反尔!

这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说了不该交的,下面来说说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

我认识,不能深交者有两种:

1:混社会的人不能深交,因为这些人来无影,去无踪,让你感觉一天天跟生活在武侠

世界里似的,不知道什么时就把你也掺和进去了,无缘无故的被人打了,无缘无故被

警察抓了,但也不能不交,这就要把握一个分寸!

2:有权有钱者不能深交,因为这些人一般都为高高在上,合作不来,自然谈不来,

谈不来不如不谈!

说了不能深交的,我来说说什么人该交,而且该深交:

实在人,只有这一种!很多人说现在实在是傻的呆名词,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实在人才是会

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的人,实在人才是在你失意时劝导你的人,实在人才是在你犹豫时,

设身处地与你一起想办法的人。

实在人,我也是一名实在人。

现在很多客户,也有商界的朋友,很多都是阿里的,有的开始询价,看样,等。

后来通过交流,大家彼此建立了一种信任,即使不合作,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我现在有几个可以说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一直没有合作过,也可以说是潜在客户,

因为我只要说,他们肯定能吃货。这些人都是商界中的精英,他们每个月可以吃我几千

台的货,你能说他们傻吗?可,他们是实在人!

所以说,商,先为人,先交人!交人,先交心!

把彼此的心拿出来,大家就是最好的朋友,成为了朋友,一个行业的很容易就是你的客

户了,即便不是你的客户,他有朋友有这方面的需求,他第一个仍然会先想到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684.html

更多阅读

一般人不知道的服装生意经 淘宝生意经

一般人不知道的服装生意经一 (一)如果有人说拿一千万来买服装生意的经验,你信不信?我信。身边有不少朋友,投了一千万或几百万做服装生意(不是开工厂),最后失败而终。尤其是去年,珠三角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做服装生意亏数百万的大有人在。象我

转载 《陶朱公生意经》 陶朱公商训

原文地址:《陶朱公生意经》作者:樱花眼镜" target="_blank" >雨樱花眼镜《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可能是后人所托),内容如下: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能整

小老板的生意经 pdf 论咸鸭蛋的生意经

     记得很多年前,台湾的首富台塑集团老总王永庆先生曾经谈过她母亲的咸鸭蛋生意经,在下觉得甚是在理,至今历历在新。虽然时过境迁,时代的营销模式变化很大,但咸鸭蛋生意经个中的精妙,却有着最原始最朴素的经商思想,这才是最高的商道

新加坡首富郭令明的生意经:热情最重要

郭令明认为,做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最新出版的《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地产业和酒店业大亨、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

声明:《新加坡首富生意经 生意经》为网友死了灵魂来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