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的殿堂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的殿堂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

这是我在5年前写的一篇札记,因为有许多好友想了解一下莫斯科大学,因此我今天再把这篇文章放到博客上。

在莫斯科,每当我与俄罗斯朋友在麻雀山(苏维埃时代曾经叫“列宁山”)漫步,远望山上那座高耸云霄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建筑时,俄罗斯人总会骄傲地说:“瞧,那就是我们的‘科学殿堂’”。而我随后则往往要回敬一句:“我这个中国人每次来莫斯科都住在你们的‘科学殿堂’里,享受着那里的科学环境和氛围。”我说完这句话后,俄罗斯人大都无言以对了。因为他们虽然是俄罗斯人甚至是莫斯科人,但却少有住进这座“科学殿堂”的机会,所以只能“失语”。

莫斯科大学的确是俄罗斯的一座科学殿堂,是俄罗斯的教育基地和文化摇篮。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的一座大学,有着长达250年的历史。1755年1月12日(公历25日),即圣-塔吉雅娜日,在俄罗斯的伟大学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和女皇的宠臣И.舒瓦洛夫的倡议下,伊丽莎白·彼特罗夫娜(1709-1761)女皇下诏书创建了莫斯科大学。从此,俄罗斯第一所大学诞生了,它渐渐成为俄罗斯大学生的圣殿,1月25日莫斯科大学的建校日后来被定为俄罗斯大学生节。

建校之初,莫斯科大学仅有3个系,即哲学系、法学系和医学系。如今,莫斯科大学已经发展为一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有200多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或通讯院士,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其他类型学生有40000多人,有8500多名教师,其中有6900人获得博士学位和副博士学位。此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大洲97个国家的近3000留学生。莫斯科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几个世纪来俄罗斯科学文化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如今,莫斯科大学还是俄罗斯联邦唯一的一所具有自制权和自我管理权的大学,就是说,莫斯科大学不受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的管辖,学校章程由莫斯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制定,学校的一切活动由校务委员会批准即可实施,这为莫斯科大学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莫斯科大学享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它与世界上190多个国家的大学有着学术的交流和往来。


屹立在麻雀山上的莫斯科大学主楼群,是莫斯科大学的核心和象征。这个楼群落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这之前,莫斯科大学的教学楼(1782-1793)建在莫斯科市的心脏克里姆林宫附近,皇家马厩(“Манеж”)的对面,它是由18世纪著名的建筑设计师M.科扎柯夫(1738-1812)设计的。如今,这座大楼变为莫斯科大学旧址。莫斯科大学旧址建在一位贵族的昔日庄园上,但它在1812年莫斯科大火中毁于一旦。后来在1817-1819年间,建筑师Д·日利亚尔迪又在原来样式基础上把它重新建成。在重建时,日利亚尔迪保留了大楼原来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又按照19世纪的建筑风格对之加以改建:把大楼中央部分抬高,为利于采光增大了窗户的开口,用八根陶立克式立柱代替过去的伊奥尼亚式立柱,还使用了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一些装饰成分,使得莫斯科大学大楼成为19世纪上半叶莫斯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但是,随着莫斯科大学的发展壮大,莫斯科大学旧址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需要,因此,卫国战争刚刚结束,斯大林就想到要为莫斯科大学建设新的楼群。1948年,苏共中央主管科学工作的官员们接到了来自克里姆林的“关于建立莫斯科大学新楼群”的命令后,立即驱车去找当时的莫斯科大学校长A.涅斯缅杨诺夫院士,商量莫斯科大学新楼的选址以及有关问题。据说,那几位来自苏共中央的高官知道斯大林的对高层建筑的喜好,因此他们与莫大校长涅斯缅杨诺夫院士很快就达成共识,准备为莫斯科大学建造一座高层主楼,并且把这种想法上报莫斯科市党委会。不久,莫大校长A·涅斯缅杨诺夫院士等人被召到莫斯科市党委会,告知他们为莫斯科大学建造高层主楼的想法被否定了。莫斯科市委的一位官员对莫大校长说:“你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高层建筑需要很多电梯……因此,主楼最好不要超出4层。至于选址问题……我们先实地考察一下再说。”于是,他们乘车去到莫斯科郊外的伏努科沃村(当时还没有伏努科夫机场),车队停在一片空旷的空地,莫斯科市委的那位官员说:“我看就在这儿建莫斯科大学的新楼吧!其它方案就不要考虑了!”

几天后,斯大林召集莫斯科市委的官员们开会,否决了他们在伏努科沃村建筑莫斯科大学低层主楼的方案。他提出,一是新建的莫斯科大学主楼不能低于20层,二是这座大楼一定要建在列宁山上,好让莫斯科市民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此外,斯大林还问莫斯科大学校长涅斯缅杨诺夫:“你们预计有多少学生?6千?那么,就需要盖6千个宿舍。”斯大林的想法是:为保证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让每个学生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这时,坐在斯大林一旁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插话说:“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i]!您这个建议恐怕不妥,因为大学生是年轻人,年轻人的特点好扎堆、不喜欢独处,一人一间屋子会感到寂寞的。哪怕是两个人一间也好哇!”斯大林听后思考片刻说:“好,那就盖3千间!让两个学生住一间。”后来,莫斯科大学主楼里学生宿舍格局就是按照斯大林的建议盖的:一个房间隔成两部分,一个学生占一半,有公用的卫生间和淋浴室,对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宿舍是相当先进、舒适和方便了。与斯大林的建议不同的是:建成的莫斯科大学主楼里的学生宿舍不是3千间,而有5千多间。因此有人说,一个大学生若在每个房间里住一夜,若住遍所有的房间需要13年至多的时间,这话不假。

起初,莫斯科大学新楼群决定建在在列宁山斜坡上,即如今莫斯科大学前面的瞭望台那个地方。这是苏联著名的设计师鲍里斯·约凡的设计方案,也符合斯大林的把新主楼建在列宁山上的想法。但有的设计师认为,如果大楼建在斜坡上,一旦发生山体滑坡,整个大楼会有滑入莫斯科河中去的危险。此外,把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物建在斜坡上缺乏气派和足够的空间,因为前面就是莫斯科河。因此他们把这种想法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接受了这些建筑师的建议,于是让约凡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案,但约凡固执己见,不同意移动大楼的选址,结果这位著名的苏维埃设计师被解除了工作,被设计师Л.鲁德涅夫为首的设计小组(建筑师Л.鲁德涅夫,C.切尔内谢夫,П.阿勃拉西莫夫,A.赫里亚科夫和工程师B.纳松诺夫等人)取而代之。鲁德涅夫等人决定把莫斯科大学主楼地址从莫斯科河斜坡往后移1千多米,即如今大楼所在的地方,这里是列宁山的最高点,主楼建筑占据了整个列宁山的中心,楼前辟出一大片开阔空地,而在约凡坚持选址的地方开辟出一个广场,就是如今的“瞭望台”。

莫斯科大学主楼建设的奠基仪式是在1949年4月12日举行的。巧合的是,12年之后的这一天,苏联宇航员Ю.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完成了第一次宇宙飞行,开辟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莫斯科大学楼群的建设使用的是人海战术。据统计,有14290人参加了大楼建设,3000多斯达汉诺夫式的共青团员组成了青年突击队。此外,还有几千位有建筑技能的刑事犯罪分子参加了大楼的建设,因此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莫斯科大学主楼是劳改犯建成的说法。

莫斯科大学建筑群经过了将近4年的建设,于1953年9月落成了,建筑群包括主楼、物理大楼、化学大楼、文化中心和体育设施等等。莫斯科大学主楼高达236米,总共有36层(教学部分28层),楼顶最初设计的并不是如今的尖顶,而是一尊雕像:一个俄罗斯知识青年双手向两侧高举,抬头仰望着皓空,这象征着年轻人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但这个创意被斯大林否决了,他建议用长长的尖顶代替,以造成大楼高耸云霄的视觉感,大楼建筑师采纳了他的建议。主楼的几个侧翼建筑是大学生宿舍和教员住宅,主楼前是一片绿草成茵的广场和长方形的喷泉池,每逢节日上百个喷头齐喷,水柱高达十几米,十分美丽壮观。在这个喷泉池两侧有十几尊俄罗斯科学家和学者的胸像,其中有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航空学家茹可夫斯基、化学家门捷列夫、无线电学家波波夫、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这些人是莫斯科大学的师生敬仰和学习的榜样。主楼正面和后面缀有精美的雕塑作品,其中尤为醒目的是著名雕塑家托姆斯基创作的罗蒙诺索夫纪念碑,此外还有雕塑家B.穆希娜,C.奥尔罗夫,Г.莫洛维罗夫等人的雕塑杰作。莫斯科大学主楼中央尖顶针长为50米,上面的红宝石红星重量达12吨。楼角的表盘、温度计和湿度计的直径9米,每根针长4、1米,重为39公斤。楼内电梯有111部。大楼封顶用了4万吨钢,砖头用了1亿7千5百万块,等等。总之,这座大楼建设创造了当时高楼建筑的一系列新高,载入20世纪俄罗斯建筑史的史册。

2005年,莫斯科大学迎来了自己的250周年(1755-2005)诞辰。莫斯科大学在1月24-25日举行隆重的校庆活动,邀请了世界上近500所大学的校长和领导参加这一重大的庆典。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亲自率北京大学代表团一行8人前往莫斯科,对自己的兄弟学校——莫斯科大学的节日表示祝贺。

莫斯科大学250周年校庆活动是从“纪念莫斯科大学成立250周年学术研讨会”拉开序幕的。1月24日10点钟,来自世界名牌大学的嘉宾们在莫斯科大学校长带领下登上主席台,在主席台的三排座位上就座。大厅里座无虚席,有白发苍苍的、西装革履的老教授,有佩戴着勋章和奖章的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教师,有身穿节日盛装的、满面春风的青年学生,有远道而来来参加这个盛大的节日各国和俄罗斯各地的代表。与中国做法不同是,大会主持人并没有向大会介绍主席台就座的各位嘉宾,也没有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而是“直奔主题”,由莫大校长B.萨多夫尼奇宣布开会并作发言。当莫大校长宣布纪念莫斯科大学建立250周年学术研究会开始,全体起立,莫斯科大学学校合唱团唱起“莫斯科大学校歌”:

在喜庆、胜利的日子,

我们讴歌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向世界证明:

俄罗斯能诞生自己的柏拉图,

还能培养出思维敏捷的牛顿……

合唱团的青年男女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校歌的旋律优美,声部和谐,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堪称一流,给人以美的享受。随后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先生作了主题为“莫斯科大学校史——是俄罗斯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史”的发言。接下来的研讨会持续了大约3个小时,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在整个会议中间,大厅里鸦雀无声,没有任何喧杂声,可见莫斯科大学乃至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素质非同一般。

晚上,在莫斯科大剧院里演出芭蕾舞剧,莫斯科大学邀请大剧院芭蕾舞团演出三幕芭蕾舞剧《莱蒙德》,招待参加莫斯科大学建立250周年庆典的嘉宾。《莱蒙德》是根据匈牙利民间故事改编、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作曲的芭蕾舞剧。俄罗斯芭蕾舞艺术家们用优美、精湛的舞蹈阐述了一个悲欢离合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几位世界著名大学校长受到莫大特殊的礼遇,被邀坐在大剧院二楼皇家包厢(昔日专门供沙皇和皇室人员坐的)观看芭蕾舞。我与许校长从剧院的专门入口进入剧院,在莫大校办一位官员带领下经过“幽径暗道”,最后才登上了皇家包厢。1989年,我第一次到大剧院看芭蕾舞的时候,就知道大剧院内有这个包厢。那天晚上,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夫妇陪同访问苏联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坐在里面看芭蕾舞演出。演出开始前,乐队奏起了苏联国歌和加拿大国歌,这表明有国家领导人和外宾要观看演出。在场观众的目光纷纷投向了皇家包厢,与我一起看芭蕾舞的俄罗斯朋友说,那是皇家包厢,即昔日沙皇及皇室人员看戏的地方。十月革命后,这个包厢成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雅座。因此,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而且也不可能坐在那里看演出的。没想到16年后,我能够坐在这个皇家包厢里观看芭蕾舞,心中悠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快感,真要谢谢莫斯科大学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在皇家包厢接待室里,基本上是在莫斯科大学建立2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主席台上坐过的那些客人,此外,还有一位带着小女孩的、衣着入体的女性,后来才知道那是吉尔吉斯总统阿卡耶夫夫人及小女儿,当时我们万万想不到两个月后阿卡耶夫就被推翻,全家遭到流亡国外的命运,政治舞台的变幻真是莫测啊!

芭蕾舞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回到我们下榻的俄罗斯大酒店已经快11点了。

第二天,即1月25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会堂的音乐会和招待酒会把莫斯科大学250周年庆典活动推向高潮。那天莫斯科天气特别冷,户外下着鹅毛大雪。尽管俄罗斯大酒店离克里姆林宫仅一步之遥,但由于参加音乐会的人很多,再加上出于安全考虑,通知我们必须乘车去克里姆林宫。下午4点整,我们从下榻的俄罗斯大酒店出发,乘大会指定的轿车前往克里姆林宫。到了克里姆林宫,排队入克里姆林宫的景象十分壮观,队伍长得都见不到尾,人们簇拥在一起,在严寒中静静地挪动着脚步……

6点钟,在音乐会开始前,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致贺词。萨多夫尼奇发言之后,俄罗斯的社会各界人士登台祝贺,当东正教莫斯科和全俄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登上舞台时,全体起立,不知道这是一种宗教的礼仪还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总之,气氛十分庄严肃穆。接着,一位头带假发的老人,拉着一个木桶,在两个顽童的簇拥下登上台来。他以一位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老人身份朗读贺词,贺词充满睿智和幽默,引起台下的阵阵笑声。当他表演结束,摘下假发露出自己的秃顶时,大家才认出这是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这时台下的掌声雷动,祝贺他的精彩表演。卢日科夫的朗诵和表演丝毫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水平,他在莫斯科大学师生和来自世界各国嘉宾面前展示出自己在另一个领域的才华。也许,只有在俄罗斯才会有卢日科夫的这种表演,如果换在另一个国家,市长的贺词恐怕就是一副板着面孔的程式化宣读了。

音乐会是以莫斯科大学校歌开始的,演员主要由莫斯科大学的师生组成,还有许多俄罗斯著名演员加盟。比如,扮演女皇伊丽莎白的是苏联人民演员Э.贝特丽茨卡娅(就是演电影《静静的顿河》的女主人公阿克西尼娅的扮演者)、扮演沙俄教育大臣И.舒瓦洛夫的是俄罗斯人民演员Н.卡拉琴佐夫。此外,还有数十位俄罗斯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参加了演出,为莫斯科大学校庆音乐会增加了档次和色彩。

音乐会后,在克里姆林宫大会堂6楼的宴会厅举行盛大的莫斯科大学250周年校庆招待酒会,有上千位嘉宾出席了酒会。因第二天还有其他任务,许校长和我提前离开宴会大厅,但是大厅里的那些笑脸、友好的谈笑和亲切的祝贺还久久萦绕在脑际。当我俩走在积雪布满的马路上的时候,突然从远处传来了在俄罗斯久违的歌声,那是由作曲家E.多尔马托夫斯基,词作家Ю.米留金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的《列宁山》: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

让我们迎接黎明的曙光。

从高高山上我们瞭望四方,

莫斯科的风光多么明朗。

工厂的烟囱高高插入云霄,

克里姆林宫上曙光照耀。

…………………………

列宁山啊,今天你更加辉煌,

看高楼大厦排列成行。

它们装饰着我们伟大的城市,

大学生成群涌到这山上。

当我们想起年轻的时光,

当年的歌声又在荡漾。

啊,世界的希望,

俄罗斯的心脏,

我们的首都,莫斯科!

这是多么令人熟悉的旋律!歌词又多么让人感到亲切啊!这首歌曾经是我与友人聚会时必唱的一个“保留节目”。一唱起这首歌,我就想起列宁山,想起莫斯科大学的高楼,想起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和工作的岁月,想起我与俄罗斯同行相处的情景……当然,莫斯科过去、现在都不可能是“世界的希望”,但莫斯科确实是俄罗斯的首都,这首歌唱出了苏维埃人对自己首都的热爱,表达出俄罗斯人对列宁山的赞美,因为在列宁山(今日的麻雀山)上有一所俄罗斯人引以骄傲和自豪的“科学殿堂”——莫斯科大学。



[i] 斯大林的名字和父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711.html

更多阅读

9个科学的减肥方法 科学减肥的最好方法

想要减肥就要学会科学减肥9个科学的减肥方法——步骤/方法9个科学的减肥方法 1、少吃并不享瘦  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都会拼命减少热量的摄入,但是,其实吃得过少并不能帮助你减肥。均衡饮食才是科学健康减肥的关键,而当你经常感到饥饿

如何科学的给婴幼儿补充DHA? 婴幼儿dha哪种好

如何科学的给婴幼儿补充DHA?——简介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又聪明,而人的脑神经发育黄金阶段是从受孕开始至婴儿两三岁的这一段时期,研究证明,在怀孕及婴幼儿期,如果能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可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使宝宝更聪明。那么

《终极大脑》在爆笑中感受科学的力量 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

《终极大脑》在爆笑中感受科学的力量前有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成功奠基,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科学和智慧的强大力量。如今,又一档更具特色的大型实验类节目《终极大脑》登陆了北京卡酷、江苏优漫两大少儿频道。作为国内首档爆笑科学实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现在我们要继承祖先们

声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的殿堂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为网友假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