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沽湖边转来转去,碰到不少摩梭族女子,我对她们也是十分的好奇。
她们爽朗朴实好客,但穿着民族服装,全都捂得严严实实的,难得一见真面目,更显得这些走婚族的神秘哈。
摩梭族走婚名闻遐迩,听起来颇具神秘,了解后得知,其实和汉族的谈恋爱差不多,
没有平时感情上的的沟通积累和约定,绝对是走不了婚,即使你爬到了姑娘的窗口也是白费劲。
摩梭族姑娘告诉我们,走婚就是男方晚上12点“摩”进去,早上5点“梭”出来,回到自己家中。
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只是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
等到女方有小孩,出生满月摆了酒席后,男女双方的关系别人都知晓了,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
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但我们了解到,在当代,年龄大了之后,许多人就不走婚了,住到一起。
传统摩梭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
走婚纯属个人私事,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
我们住在云南泸沽湖落水村面湖的客栈里,这里原本是个很落后的小村,因为旅游业,已经变得很富有了。
有开客栈饭店的,有靠划旅游船收入的,据说旺季时,他们一天一家可以分到上千元的游船收入。
当地朋友安排给我们导游的老刘是当地的汉人,50多岁了,
他说,小的时候在泸沽湖用叉子都能随便捉到鱼,现在已经不可能了,这里人的家境变了,环境也变了。
这些摩梭族妇女以前是男方划船捕鱼,她们唱歌跳舞,现在大都和男方一起干活了,划起了夫妻船,
空闲的时候,还随手做些针线活,增加收入,像在做的这种鞋垫,她们卖给游客40元一双。
虽然有些人年龄大了不走婚了,但他们家里的经济还是归女方管理,女的还是家长,掌握着家庭的主动权。
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随时可以看到转经的人们。
我去的那天下午,刚好见到一帮摩梭族人在算账,分发划船的收入,
我好奇地上去打听,他们都没怎么搭理,有位说,淡季,没什么名堂。
这位摩梭族女子刚划船回来,我挨上去一阵猛拍,她并不排斥,估计是见惯不怪了,
只是半真半假地喊着,帅哥,别拍了,老太婆不好看。普通话还挺准的。
去过不少少数民族地区,我觉得泸沽湖人算是很友善的族群,蛮有亲和力,不大排斥外人。
即使在码头上绕来绕去的海鸥,也不怕生,经常是挨着你的头顶飞,和昆明翠湖敏感的海鸥大不一样。
![探秘摩梭族神秘的走婚习俗(图)](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91052t01c29174bae5a49e0d.jpg)
这位老人是家里的权威家长,今年72岁,
3月15日,我们就在她的祖母房里,烤着火塘,吃着猪膘肉、啃着腊排骨,享用了美味的摩梭族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