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不等于即时
记得自己读初中那会儿,intime(及时)和on time(准时)最让我搞不清楚的英语词组,一来长得像,二来用起来似乎也有想通的地方,我当时将原因归结于是外国字,就那么容易混淆视听。
长大后,居然发现生活中还有另外一对词语比intime和on time更让我搞不清楚,那就是“及时”和“即时”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读书的时候,我习惯即时完成作业以及一切需要完成的事情,暑假作业一发下来,通常两三天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剩下的还有近乎两个月时间,可以痛痛快快地疯玩了。可长大后,发现自己去做任何事情,都只能努力做到及时完成,即在一项任务的最后期限完成,稍有不慎就是不能准时完成甚至无法完成。不知道这是否成长的代价,如果是,那么,我想说这成长的代价有些大,如果不是,我则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及时不等于即使,这句听着拗口的话,其实也不难理解。试想一下,一篇征稿限期一周完成,我在前面六天半对自己说,慢慢来,时间有的是,我只需及时完成好了,等到期限来临前,我又该对自己说什么呢?征稿马上要结束了,我是匆匆忙忙完成呢?还是拖拖拉拉放弃呢?如果说征稿题材自己有话说,那么匆忙一些也能赶制出来,然后算是及时或者准时完成。如果说征稿题材不是很合自己的胃口,或者感觉这次征稿不是那么重要,那么我就干脆直接放弃。那什么又是即时完成呢?拿到征稿题材,对胃口的直接完成,任凭思路肆意流走脑海,然后将其转化为文字。之后,有其他想法的话在修改时候增加,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个人感觉,最初的感觉本就是最真实的自我。如果拿到的题材不是很有感觉,那么,不妨将这个题材读上一两天,实在没有感觉的话不妨借用搜索引擎找一找其中感觉,如果搜索了还是没感觉,那不妨放弃,这时的放弃,至少比期限到了还没有完成再放弃来得不那么遗憾,有了一定的思路,在第三天开始进行写作,哪怕写上两天时间,自己依然有留有三天的修整时间,至于最后期限的来临,其实跟自己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毕竟,该做的都做了,还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