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我每天憔悴地来去,世俗的思考惯性,总是让我误以为生命是条直线的延续,总在计虑、筹量中生活。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看到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看到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啊,生命之舟实在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回首前尘,自己在世间所拥有过的名利、金钱、地位、学问、以及在佛门累积自以为是的功德,原来只是生死业海幻化的一块浮木,那相伴人生的风光、欢乐、忧虑、贪恋,到头来都是天边的彩虹浮云而已。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是道德世界中的规范、制约。可是道德的说教却无法进入深层的生命,无法解决心灵的寂寞和孤独,而宗教的世界则以一种超越性直接切入生命,解决了我多年的心灵问题!我觉得念佛的生活,是一种心性自觉的生活,宗教世界与道德世界,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相同的,实际上不尽相同,宗教生活有其生命之温暖与令人感动之处。道德是获得世间上之利益、幸福、和平安乐的基本条件。一般“念佛”的目的,常常是要我们念到心地清净,意味着我们的心念从脱序回归到和谐。即使是心地清净了,心念变得和谐了,但并不是就能驱走老、病、死,以及寂寞和孤独的。
我常常地想,也许正是因为凡尘俗事的爱情和婚姻,让女人承受了比男人更多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所以慈悲的阿弥陀佛专为女人,发下“女人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相者,不取正觉。在我们阎浮提世界中,女人的凄苦,确实是甚过于十方世界。阿弥陀佛不仅以“女人往生愿”,接引苦难的妇女,同时佛也化身为观世音菩萨,普门救度每个遭受了人间凄惨命运的女人,对她们千处祈求千处应。大悲观世音菩萨见到众生轮回中无尽的苦楚,悲悯地流下泪水,泪珠幻化成无数的度母菩萨,像救度的母亲,发愿生生世世现女人身,在阴暗的角落点燃生命之光,帮助、引度我们,走向生命圆满之道。
世俗的婚姻爱情生活到底哪一种方式才是幸福,哪一种才是不幸,这是很难去判定的。即使一种看来生活很好,又幸福的生活模式,如果从永恒的生命,开发觉性的立场来看,却不一定就是好的生活。中国人创造出“生死”这两个字,充满着无穷的妙义与智能。“生”字终止于“一”,“一”承载着“生”:“死”字始自于“一”,“一”接引着“死”。象征着生死是一体性,所谓的“生死一线”,佛门称之为“生死一如”。以念佛人的角度,“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一条从净土铺向娑婆的“慈悲光明之道”。在生命之中,承载我们的生,接引我们的死,把我们从有限的轮回带进无量的涅盘,它是佛对女人此世的信诺,是我与佛今生的约定!
在佛教造像上,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狮子代表百兽之王,狮子吼,百兽脑裂,威猛无比。在密教的塑像上,文殊菩萨则是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经典,此剑乃智慧之剑”,拔开慧剑,斩断情丝,代表着智慧成就。如何成就智慧?“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慧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成佛是福德够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问题。这是对文殊菩萨简单的介绍,也点出学佛首重智慧。《维摩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佛教喻智慧如剑,能斩断一切烦恼。永嘉玄觉禅师:“大丈夫,禀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清代悟云和尚的《落发》诗说:“烦恼丛千缕,全凭慧剑挥。”生动地说明了落发的意义。世俗的烦恼中,以情爱最为痴迷。学佛,就是要慧剑斩情丝,如此人生才能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