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山
李鸣生
一、狼山谜
我生于南方,从小与山为伴,对山有一种说不出的依恋和别一样的情感,每到一处,或隔一时,总想见上一面。因此,第一次到江苏南通,一下飞机,便问友人,南通有江,是否有山?
友人答,有。
什么山?
狼山!
狼山?中国名山数不胜数,皆以美名冠之,这南通的山,为何偏偏就取了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名字——狼山?
狼是要吃人的,这是常识。不仅过去吃,现在也吃。前不久,《北京晚报》有报道说,山西省离石县马茂庄有一村民养了两只狼狗,一天,一个叫融融的九岁的小男孩正在院里玩耍,狼狗突然扑上去,生吞活剥地撕咬起这个孩子来。屋里的母亲听见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叫,急忙跑出门来,亲眼目睹狼狗吃人的惨状,便不顾一切地向狼狗挥起铁锹。可狼狗不但不怕,反而向孩子的母亲扑来……等众人赶到,狼狗不仅将孩子吃得没了人形,甚至连孩子的“小鸡鸡”也给啃吃掉了!
狼狗,是进化过的狼。进化过的狼还要吃人,原始的狼呢?
友人又说,狼山,是一座佛山。
佛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狼,是凶,是残;佛,是和,是善。狼与佛,残与善,二者怎统一山?且据我所知,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这区区之南通,怎又冒出一座从未听说的狼山?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姓狼的山倒是有一座,那就是狼牙山。《狼牙山五壮士》说的是抗战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不被鬼子抓获,纵身跳下狼牙山的故事。但近年来又有人说,在中国的版图上压根儿就没有“狼牙山”。五壮士跳的那座山,其实是一座普普通通、无名无姓的山,当年为渲染五壮士的悲壮,增强新闻效应,有人在撰写英雄事迹时顺笔将那座山取名为“狼牙山”。于是一座原本普普通通、无名无姓的山,从此变成了“狼牙山”,并名扬全国,流传至今。
那么南通的狼山,会不会也是一座人造的山呢?
访山必问史。
狼山位于南通城南。要说狼山,得先说南通。南通位于长江以北,古称通州,今日南通人称它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美国人则称它为“地上天堂”。据当地史料记载,南通6500多年前便由海成陆,从汉代起,“煮海为盐”,是著名的产盐区。到明朝,已成沿海重要城市。远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的脚步悄悄踏上了这片沼泽遍地、丛林密布、大象出没、獐狐腾跳的原野。而当秦军挥师东进,灭六国而统天,大汉帝国的长矛与匈奴的铁骑拼命厮杀,诸王的旌旗在四百年王朝的时空南飘北荡时,南通的先祖们则一直置身世外,坚守着自己渔猎原泽的平静日子
然而,从公元四世纪起,这块平静的原野便不再平静了。先是因北方十六国的纷争,导致第一次北方移民的涌入;继而是十世纪的五代之初,第二次移民大潮的兴起;然后是十八世纪前后,第三次大移民的入迁。此次入迁,长达两百年之久,直至十九世纪末才基本停止。随着庞大移民的加入,向江海拓地造田的力量不断强大。于是历经一代又一代南通人的艰辛创举,一块块海上绿洲拼成了平原,一片片沙滩变成了陆地,一个年轻的苏北平原从大江大海中悄然生起。
那么一马平川苏北平原,为何偏偏崛起一座山呢?
史料说,狼山是从江海中“漂移”而来的山。狼山的形成,距今已有三亿五千万年到四亿年的历史,比喜马拉雅山还早了一百万年。狼山由强烈的地壳变动和海陆变迁而成,是苏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座浅丘。7500年前,狼山还是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2000年前,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堆积到今南通一带,使南通多数地区开始成为江口和海边互补相连的片片沙洲。即是说,当汉帝派往西域的使者用白马驮着佛经,带着古印度僧人翻越雪山,穿过戈壁,凯旋东归时,狼山这座江中之岛还屹立于长江的南岸。两晋时,狼山随长江主泓,移至江心。大唐时,狼山仍漂浮于江中。北宋时,狼山渐与陆地相连。公元1031年,狼山靠上北岸,从此结束海上历史而正式登入陆地。
由此可见,大海和长江是南通的母亲,也是狼山的家园;如果说南通文明早期属于海文明,那么狼山文明至少一半受过大海的浸染。这种独有的半海半陆的狼山文明,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神奇的美妙故事,提供了诸多浪漫的想像空间,同时还带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实惠的重要启示,那就是:既然坚如磐石、古今永是的大地山川都会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更替变幻,人的命运自然也就不可能从始至终一成不变;倘若我们的人生之旅真的出现了坡坡坎坎甚至大起大落,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问题是,狼山为何姓狼?
我求助史料,发现早在唐天宝年间或更前,狼山便已定名为狼山了。狼山之名,最早见于记载鉴真和尚东渡的《唐大和尚东征传》一书。在《资治通鉴》中,也曾提及过“狼山”二字。而关于狼山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说,狼山山形似狼,故叫狼山;一种说,狼山古时荒在海中,因山中有狼,故称狼山;还有一种说,相传古时狼山有一只白狼盘踞山中,后修炼成精,长期为非作歹。一日,狼山开山祖师为弘传佛法,云游至此,决心为民除害。开山祖师假扮行脚僧人,向白狼精商借一衲之地,用于修行。白狼精听说只要一衲之地,便哂笑道:“偌大狼山,借区区之一衲地,何损于我?”便慨然应允。哪知这开山祖师运起法力,念起咒语,祭起袈裟,顿时祥云满天,金光万道,整个狼山被袈裟罩尽。白狼精见状,方知高人来临,无力回天,只得乖乖逃离狼山。但逃遁前,白狼精向开山祖师求情道:“我在此山多年,实属不易,走后望能为我保留一个姓‘狼’的山名”开山祖师宽宏大量,点头应承。于是“狼山”由此而得名。
上述三种说法,除第一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外外,我认为另两种说法多少有点牵强附会——至少,难以让我信服。
那么还有没有第四种说法呢?
考证史料中,我首先发现,在南通早期的历史上有大批的北方胡人迁入。在南宋末,南通一度还沦入金元之手。尤其是第二次蒙古人入侵,杀戮甚酷;其次,南通约在五世纪时,从海上冒出一个沙洲,当地人称胡逗洲。在《太平寰宇记》中,这样记载“胡逗洲”:“胡逗洲上多留人,以煮盐为业”。我想,这“胡逗洲”或许就是胡人逗留的洲,而这“胡逗洲”的“逗”,很可能就是“豆”之笔误,应为“胡豆洲”才是。因为在南方,如我老家四川等地,形似小拇指头大小的一种豆,叫胡豆。故“胡豆洲”即小洲之意;此外,我在实地采访中还了解到,南通现在姓“保”的人很多,据说除汉族外,姓“保”的人位居第二。而凡姓“保”的人,均为外来的蒙古族。
上述三点证明:早期入迁南通者确有北方胡人;早期的南通其实就是胡人的天下!据此,在我看来,无论是“胡逗洲”,还是“胡豆洲”,二者都姓胡。而这姓胡的“胡豆洲”,很可能就是胡人的命名。倘若我们顺着这样一个逻辑往下推理,那么“狼山”,会不会也是胡人的命名呢?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北方胡人,浑身上下,里里外外,甚至连每个汗毛孔都充满着狂野的狼性!狼,是胡人的精神图腾。而南通自古便是一片温情的海洋,一块柔美的土地,这儿的山,这儿的水,连同这儿的人,淳朴得像江边的一把土,似路旁的一簇草,浑身上下都充满着羊性而非狼性。北方胡人迁徙这儿后,天生的狼性无法得到释放,于是为寻求狼的象征,寄托狼的精神,便把江海平原唯一的一座山取名为“狼山”,借以满足心中对狼的渴望,和对狼图腾的憧憬。
当然,这一推论纯属个人一孔之见,可以不必当真。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今日狼山,确实无狼,也感受不到狼性的存在。至于狼山为何姓狼,谜底有待于后人的深入探究。我只能说,狼山的存在,是一个谜,一个神奇的谜;而狼山,是一座谜一样的山。
二、狼山景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没比登狼山更省力气的了。
为什么?
狼山太小。
狼山身高,仅有106.9米。若在上海,或者北京,也就相当于一栋普通的楼房罢了。再说得夸张一点,从山脚到山顶,只要一抬腿,便可完成登山的全过程。第一次登狼山,我就想,普天之下,也许狼山就是最小的山了。难怪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登狼山后,写了一篇随笔,题目叫《狼山脚下》。秋雨先生不写狼山的头,不写狼山的尾,不写狼山的腰,不写狼山的臂,偏偏只写了狼山的一只“脚”——古往今来,写“山头”的文章数不胜数,写“山脚”的文章却独此一篇——这固然是秋雨先生独具慧眼,为狼山留下的神来之笔。但假如狼山再高大魁伟一点,秋雨先生看到的,还会是一只“脚”吗?
的确,狼山称不上高大,更谈不上伟岸。然而小,恰恰构成了狼山的一大特点:像江上一叶舟,一旦扬帆启航,便能吸引无数的眼球;似杯中一粒盐,只要放进锅里,就会生出许多的味道。
狼山虽小,却小得特别。中国名山很多,但依江靠海的山,大概只有狼山一座。狼山地处长江江之尾,黄海之头,依江靠海,屹立千秋。故,江波海浪,山水一色,构成了狼山独有的山水文化。我第一次登上狼山,便发现,狼山虽小,人文圣景,举目皆是。山体结构,天然雕成,犹如鬼斧神工;殿阁与宝刹,寺庙与庭院,相互烘托;粉墙与黛瓦,杏壁与紫柱,彼此辉映。而且狼山的所有建筑,与其它名山截然不同,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龙降狼”的布局结构,因而使山体的外貌呈现出一条“龙”的骨架:山下金刚门是“龙口”,两侧大悲殿、轮藏殿是龙的“犄角”,法乳堂是“龙头”,台阶是“龙舌”,山腹中的葵竹山房、山仙池是“龙爪”,山顶的支云塔则是“龙尾”。每当我游走其间,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狼山这条人造的“山龙”,仿佛也在随着我的脚步,祥云般缓缓挪腾。尤其是傍晚时分,我漫步山间,虽前不见狼,后不见仙,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奇妙神韵,以及依江傍海的舒坦气势和亦实亦幻的独特韵味。每当这时,我所看到的狼山,犹如一盆被上帝之手慢慢打开的“水石盆景”,鲜美至极,妙不可言。此外,狼山还是由海入江的第一重门户,因而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唐末以来,狼山一直设有驻军,历史上的海患均靠这里扼守;而南京旧时为都城,狼山为京畿重镇,一如今日天津之于北京。所以古时五山相连,山头各有烽火台,斥堠相望,宛若水上长城;再因狼山古时位于长江之中,而长江又为天堑,于是狼山也就成了天堑之上的“天下第一关”;
狼山虽小,却小得奇妙。狼山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山水相映,南畅北幽。山上奇峰怪石,寺院塔殿,鳞次栉比;山下竹林房舍,亭台楼阁,阡陌纵横。其林风溪水,曲径栈桥,观音禅院,赵绘沈楼,古松翠柏,奇峰香炉,处处成景,极为宜人。正如古诗所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因而既具泰山之雄奇,青城山之幽闲,又有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秀美,将雄、幽、险、秀四者汇聚一身,融为一体。难怪宋代大书法家米蒂登上狼山时,大为惊叹,惊叹之余,欣然挥毫,题下三个大字:“第一山”,至今还保留在狼山的大关台上。且一座狼山,两个世界,“一山之间,阴晴风殊,南北气异,千变万化,莫可端倪。”四季山水,风景各异,自然景致,常看常新:春天,绿树幽花,秀色可餐;盛夏,晨雨晚潮,万壑云烟;金秋,山高云淡,江水碧天;隆冬,银装素裹,林霜草寒。因而八方游客,不管春夏秋冬,无论何时登山,四季同乐,老少皆宜;
狼山虽小,却小得高贵。狼山有两处宝地,甚是耐人寻味。一是支云塔,二是大观台。支云塔位于狼山绝顶,身高35米,既是狼山的一道风景,也是南通的一种象征。狼山脚下,流传着一首民谣:“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这“一塔云霄插”,指的便是狼山的支云塔。据载,支云塔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复建。此后虽经历代多次重修,始终保持着宋塔的基本风格。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里对支云塔的形成,还记载了这样一则神话:宣和末年,有一姓施的巨商,将古泗州城的普照塔修整一新。数年后,巨商经商而归,舟行江中,忽见上游水面有一座塔,由西向东,飘浮而来,及至眼前,竟是当年自己亲身修建的泗州普照塔!随后,塔中走出一和尚,向他合掌言道:“修塔施主,淮南大水,大师命我将此塔送往东海神山。”说罢江面狂风大作,宝塔如飞,飞至狼山。于是狼山从此有了支云塔。而南通人从此将支云塔看做南通的风水门户。支云塔的下侧,便是大观台。大观台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始称大观音台,后因此处洋洋大观,四望无际,遂称大观台。在大观台看到的长江,是6000多公里长的长江最宽阔的江面,故被公认为狼山观景的最佳去处。我曾两次登上大观台。站在这儿举目远眺,但见大江东去,波涌浪翻,鸟飞鸥翔,白帆点点,宽阔的江面与高远的天空融为一体,南北两岸,水天一色,飘飘渺渺,一望无际,给人一种海阔天空、气吞山河、心临天下、至高无上的感觉,甚至连灵魂仿佛也随着空气的飘浮飞升到了一个自由畅快、超凡脱俗的大境界。而当我回望山顶,又见峰峦叠嶂,风舒云卷,香火袅袅,佛光冲天,整个狼山,独立苍茫,吞天浴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尤其是仰望着那承受了千年世俗的目光却依然默默支撑着万里云空的支云塔,狼山在我的眼里,便不再是矮小,而简直就是高贵无比了;
狼山虽小,却小得和谐。狼山并非一峰独俏,而是众山齐秀。狼山的身边,还簇拥着四座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并称“狼五山”。“狼五山”从东往西,依次排开,酷似五颗镶嵌在长江岸边的绿色翡翠。五山相依相偎,各有千秋,构成了独有的“狼五山”风景区:狼山“待月坡”能赏月,“望江亭”可望江;军山独处东奥,是观日的好地方;剑山以奇峰怪石取胜;黄泥山、马鞍山则以江海美景迷人。在“狼五山”中,因狼山居五山之首,名气最大,因此人们说到狼山,常常也就代表了“狼五山”。我登“狼五山”,感受最深的是,“狼五山”虽各自占山为王,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唇齿相依,相敬如宾,千年共处,平等和气。“狼五山”尽管不会说话,却比会说话的人似乎更懂得和气生财、内和外顺、团结就是力量就是生命就是永恒的道理。汉朝有一故事,说的是京城田氏三兄弟,一直和睦相处,因而其庭院中的紫荆树长得花繁叶茂。可后来有一天,三兄弟闹别扭分了家,紫荆树一夜间便枯萎了。望着突然枯萎的紫荆树,三兄弟既震惊又感动,重新和好如初,于是紫荆树又盛开如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字的结构,其实就是相互支撑。“狼五山”的结构,又何尝不是如此!“狼五山”之所以千古共存,屹立不倒,正是明白一个人人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和谐相处”。
或许正因了狼山这些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达居贤士,纷纷慕名来到狼山,留连忘返,感叹不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极其珍贵的游记和诗篇。据明清《狼五山志》、《南通州五山全志》及《通州志》记载,登临狼山者,仅流传下来的诗作就有上千首,游记百余篇。如,北宋的王安石登临狼山时,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狼山观海》: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而民族英雄文天祥从南通渡海时,也为狼山留下了一首动人的《卖鱼湾》:
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
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
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
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
是的,“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山川大地,风光无限,都是上帝的造化,固然人见人喜,人见人爱。然而风光再美,迟早会被岁月风化;景色再艳,终将会被历史蚕食。而唯有山川文化,山川风骨,山川精神,山川品格,如同一壶老酒,愈久愈香,愈久愈醇。狼山——这座高不过百余米的小山,正是如此。
可叹的是,今天的我们,在郁闷的都市生活太久,早已丧失了放浪山水的本能;在拥挤的车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等候,已习惯把公共汽车屁股喷出的烟雾想像成蓝天的云朵;不分昼夜、死去活来的爬在电脑跟前与虚拟的世界暗送秋波窃窃私语,更容易把马桶中的废水想像成长江的浪花黄河的波涛。倘若我们能离居远行遨游山水,仰观天穹俯察人间,像我们的先祖一样把整个身心全部交给自然,其情感其精神,其肉体其心灵,谁说不会在大地长天、历史自然的浩然时空中重获新生呢?
三、狼山佛
随着对狼山的了解,我进而得知,中国佛教除四大名山外,还有八小名山。这八小名山是:江苏的狼山,湖南的衡山,江西的庐山,河南的嵩山,浙江的天台山,陕西的终南山,云南的鸡足山,北京的香山。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虽不能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媲美,却因狼山的广教寺供有“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勢至菩薩,故位居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因此在我看来,狼山的另一景观,是“佛”。这“佛”,便是菩萨。或者说,这菩萨,便是人们心中的“佛”。
南通人都说,狼山的香火很旺。为什么呢?因为狼山的菩萨很灵。据载,当年南通的大学人张謇,已经40岁了,还未得子,于是夫人时常前往观音菩萨跟前朝拜,并许下诺言:若能得子,必写经造像。次年,即光绪二十四年,果然得子(即张孝若,后与孙科、袁克定、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张謇因此写经造像,并重修观音寺院,还请来佛门高僧太虚到狼山讲经。而在南通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狼山的菩萨,敬远不敬邻。意思是说,对远道而来的香客,狼山的菩萨格外显灵。
我登狼山,拜过众多菩萨,也许下了我的心愿。狼山的菩萨灵不灵,现在尚不得而知。但狼山的菩萨个性十足,充满神奇,却是实事。尤其是其中有三尊菩萨,印象深刻,颇值一说。
第一尊,大圣菩萨。
大圣菩萨供奉与狼山的大圣殿。在狼山众多的殿堂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大圣殿了。大圣殿原名僧伽殿,因僧伽而得名。僧伽何许人也?僧伽为一和尚。据前人多方考证,僧伽和尚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宋高僧传》记载说,“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是碎叶附属耳。”僧伽在本土少而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于公元657年来到中国。僧伽和尚有两大本事,一是医术高明,为民治病;二是精通水利,为民造福。初到江淮时,僧伽和尚手执杨枝,混迹于僧众之间,普行善事,广结善缘,深受百姓爱戴。据说有一次武则天一侄子生了重病,广招天下名医,找到僧伽和尚。僧伽和尚去了,结果手到病除,令武则天狂喜不已。还有一次,江淮大疫,僧伽和尚八方奔走,广采草药,最后以杨柳洒水,救治了无数百姓。与此同时,僧伽和尚还与江淮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多次化解了大水灾,使江淮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如此一来,朝廷民间,上下盛传,僧伽和尚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于是天下仰望,众人朝拜,甚至唐朝的中宗皇帝也奉之为师,赐一龙袍,封僧伽为“大圣国师”。并传下诏令,各地凡造精庐,必立僧伽本人真相。其余历代帝王,更是推崇备至,纷纷赐予僧伽各种圣号。如,唐懿宗赐僧伽为“证圣大师”;唐僖宗赐僧伽为“真相大师”;周世宗赐僧伽为“大圣僧伽和尚”;宋哲宗赐僧伽为“泗州僧伽普照明觉大师”;等等等等。
而且,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僧伽和尚也敬重三分,其诗云:“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长如世上青莲色。”大散文家韩愈一向反佛,也写诗赞叹僧伽:“僧伽晚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魁奇。”大诗人苏东坡对僧伽更是赞赏有加:“传慕世间千万亿,皆自大土法身出。麻田供养东坡赞,见者无数悉成佛。”至宋太平兴国年间,僧伽之信仰,已遍布中华,深入人心,故江淮一带百姓,把这位为民解忧、广做善事的和尚,尊称为“大圣菩萨”!
大圣菩萨供奉于狼山大圣殿的中央。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侍弟子慧岸,左胁弟子木叉,两侧塑“二十诸天”,额书“功昭淮海”四个大字,为清朝同治皇帝所赐。因大圣菩萨是真人,而不是神;加之他的塑像,是依据他本人的画像打造而成,故人们现在看到的大圣菩萨,是所有菩萨中最小的一尊,且与他本人十分相似。
然而,历经千古岁月,僧伽这尊大圣菩萨,早已成了人造的神,人造的佛!今日的南通,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妇孺还是儿童,不管是山里还是山外,城市还是农村——尤其是农村——对大圣菩萨都十分虔诚,十分崇敬。他们说,凡为老百姓做好事的,我们都会永远记住,永远朝拜!大圣菩萨真的很灵,我们在大圣菩萨面前许下的心愿,多数都显了灵。南通由于有了狼山大圣菩萨的保佑,常年无灾无难,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家家团圆和睦,因而成了崇川福地。即便是在1960年三年大灾难期间,南通也没饿死人。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武斗惨烈,遍布全国,南通依然基本正常,无一人伤亡!
由于狼山为江中之山,狼山与长江的关系便成了江与山的关系,因而狼山也就成了南通人心中的“江山”!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生日这天和农历三月初三僧伽法师生日这天,上万香客不远万里,不辞辛劳,专程赶到狼山,烧香朝拜。甚至日本、美国、新加波等佛教徒也专程赶来朝拜。他们心甘情愿地、源自生命地跪拜在大圣菩萨面前,尔后纷纷许下自己的心愿。有病的祈求自己没病,没病的希望自己永远不病;没钱的希望有钱,有钱的希望更有钱;没房的盼着有房,有房的盼着更有房;没官的想当官,有官的还想再当更大的官!总之他们把狼山的大圣菩萨,当成自己心中的“佛”,并相信这“佛”能为他们带来好运,带来幸福,带来康安!
狼山人告诉我说,在这潮水般涌来的朝拜者中,有两类人最虔诚。一类是官员,一类是百姓。官员分两种,一种是还想往上爬的官,一种是贪得无厌的贪官。这两种官都想乞求大圣菩萨的保佑——或满足权欲;或逃过一劫。百姓也分两种,一种是外地百姓,一种是当地百姓。外地百姓,时多时少,常年不断,姿态各异,心愿不一:有来化凶的,有来祈福的,有来求子的,有来治病的,有来还愿的;当地百姓主要是南通百姓,他们大都集中在每年的除夕之夜。每到这个晚上,他们吃罢团圆饭,连春节晚会也不看,带着精心准备的香火贡品,就直奔狼山。于是这个夜晚的狼山,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他们或站,或坐,把狼山的寺院围个水泄不通。等新年钟声一旦敲响,他们便排山倒海似的一起跪拜在大圣菩萨面前。
而在这成千上万的香客中,最虔诚、最踊跃、也最有特点的,又当属江苏靖江人。为什么呢?传说当年农历七月的一天,僧伽法师忽仰望东方天脚下,风起云涌,水浪翻滚,忙掐指一算,三日内有大难降临!于是将寺院僧人全部赶出庙门,挨家挨户,通知靖江所有百姓,备好家什木盆,以防洪水侵袭。靖江百姓皆知僧伽法师生性奇异,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精通阴阳八卦,于是家家从命,纷纷赶制木盆。而僧伽法师也下令本院老少僧人,将自己落住的一座古庙拆得七零八落,尔后取其木材,为百姓赶做木盆。果然,等到第三日子夜时分,天色骤变,星云昏暗,狂风大作,江水猛涨,幸亏百姓事先有备,方逃过这一大劫。于是僧伽法师圆寂后,每年的农历七月,靖江的百姓便会模仿当年僧伽法师携雨伞、披袈裟、赤脚草履、长途跋涉、四处化缘的情景,扶老携幼,腋夹雨伞,肩挎黄布香袋,背驮当年新米,手提香蜡纸钱,玉米烧饼,头顶炎炎烈日,打着赤脚,从百里之外的靖江一步一步走到狼山,尔后极为虔诚地跪在他们无限敬仰的大圣菩萨跟前,烧香磕头,倾吐苦难,祈祷心愿。
第二尊,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供奉于“狼五山”的剑山。剑山原为一座无名小山,相传公元前221年的一个春天,秦始皇路径剑山,但见江海合流,水天一色,于是联想到秦朝江山统一,四海升平,一高兴,拔出手中的吴越宝剑,对着山上一块大石,横空一劈,大石顿时劈为两半。于是这座无名小山从此得名“剑山”。
在剑山山顶,有一文殊院,为1914年张謇先生60大寿时所建。院内除了供有观音菩萨、药师、地藏、西方三圣、雷神以及金刚护法、哼哈二将等外,主要供奉的便是文殊菩萨了。文殊院当年落成时,张謇先生还撰写了一幅对联:“无慧剑,有慧剑;非灵山,即灵山。”此联充满禅意,意思是说,智慧的宝剑是文殊菩萨的专利,朝拜文殊菩萨不一定非去五台山,只要有文殊菩萨的地方,用心朝拜,同样也能获得智慧。于是,剑山的文殊菩萨从此远近闻名,剑山也因此被称之为“小五台山”。
2000年,剑山又迎来一尊文殊菩萨:身高7.8米,长13.8米,造型奇异,工艺精湛,为全国之最。这尊文殊菩萨就静静地卧在剑山的山门前,凡登剑山者,进门便能看见。我第一次见到这尊文殊菩萨,先是一种说不出的亲切,继而便有一种心灵的震颤。狼山人告诉我说,这尊文殊菩萨能落户剑山,有一段十分微妙的情缘。说是1986年夏季的一天,中央美术学院的王惕先生和浙江宁波宏托佛社的谢厂长以及20多位画家从五台山普济寺下山时,正走在半山坡上,忽见对面一座山祥云浮动,紫气冲天,在强烈的阳光映照下,整个山形活灵活现地被勾勒出一幅文殊菩萨像的睡姿。王惕先生当即拿起画笔,画了一幅速写,后又根据这幅速写,细描了一幅“文殊菩萨卧身像”,交由谢厂长收藏。1999年,南通的胡广茂先生投资400万,修建剑山文殊院。一次,胡光茂与谢厂长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谈到自己打算在剑山造一座大佛像,并向谢厂长展示了剑山的地形图。谢厂长见到剑山地形图,惊得目瞪口呆,因为眼前的剑山地形图和当年五台山文殊菩萨显身的那座山,几乎一模一样。随后,谢厂长拿出了自己收藏多年的那幅“文殊菩萨卧身像”,胡光茂一看,正是自己梦想中的那幅文殊菩萨像!于是文殊菩萨像因此而落在了剑山。
有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文殊菩萨乃“七佛之师”、“众佛之母”,是大乘佛教的奠基人、佛祖释迦牟尼的左侍从。佛教认为,追求真理和达到解脱,是要通过智慧的,而文殊菩萨正是智慧的化身。所以要想得到智慧,实现自己的心愿和人生的目标,就得朝拜文殊菩萨。历史上朝拜文殊菩萨者,多为想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秀才。据说,当年张謇先生就是因为跪拜了文殊菩萨后,才考上状元的。
如今,前来朝拜文殊菩萨者,自然不再是那些为了捞取功名而参加科举考试的酸溜溜的秀才,而是为了谋求生存、谋求出路而必须参加高考的一脸纯洁稚嫩的青年学生。狼山人告诉我说,在全国高考之风愈刮愈猛的今天,每年高考前夕,前来剑山跪拜文殊菩萨的,不仅是大量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有这些学生的家长。在这络绎不绝、数不胜数人群中,有当地的,有外地的,有附近农村的,也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学生中,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心甘情愿的,有勉为其难的,有满怀希望的,有半信半疑的;家长中,有的是母亲,有的是父亲,有的是奶奶,有的是爷爷,有的是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全都陪着。由于高考前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又饥又渴,加之长途跋涉,一路辛苦,有的一到狼山便中了暑,倒在狼山脚下;有的呕吐发烧,住进了医院。然而,当他们一旦跪倒在文殊菩萨面前时,眼里充满的都是虔诚、都是希望、都是哀求、都是泪水。甚至有的白发苍苍的母亲父亲,或者爷爷奶奶,为了祈求文殊菩萨保佑儿孙顺利考上大学,把额头都磕出了血,依然长跪不起。
第三尊,翡翠观音菩萨。
翡翠观音菩萨供奉于“狼五山”的军山。据说,军山还是海中岛屿时,便为秦始皇的驻军之地,故被后人取名军山。军山位于长江北岸最东,高度最高,站在军山之巅,既可观看黄海的日出,欣赏东海的明月,还能遥望上海的灯火,俯瞰长江的波涛。故在“狼五山”中,军山可谓一山独秀,独尊一方。
在军山山顶,有一座普陀别院,为明代山西高僧法空大师所创。普陀别院在清朝初期,已形成大小庙堂十六座,成为东南佛门胜地。鼎盛时期,军山的寺院和庙堂,多达上百所,僧房数千间,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然到了顺治十八年,清政府采取迁居毁寺的闭关海禁政策,军山惨遭重创,寺院尽毁于大火之中。至康熙二十二年,才得以复建。
现供奉于普陀别院的翡翠观音菩萨,净重320公斤,高78公分,宽71公分,厚34公分,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尊翡翠观音菩萨!这尊翡翠观音菩萨似乎确有神妙之处,那天,当我登上军山,走进普陀别院,双膝跪在她面前时,我感到翡翠观音菩萨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我的信息是两个字:“静”与“善”。“静”,就是她能一下拂去我心中所有的烦躁,让我变得心平气和,简单纯粹;“善”,就是她能瞬间拂去我满脑的杂念,让我内心流淌出一股善意绵绵的甘泉。狼山人告诉我说,翡翠观音菩萨举世无双,百年不遇,绝对是一件稀世之物!她不仅是狼山的镇山之宝,还是吸引天下游客的一大亮点!有了这尊翡翠观音菩萨,近几年仰慕狼山的人越来越多,香火也就越烧越旺。无论在狼山还是外地,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对翡翠观音菩萨评价极高,几乎到了万众敬仰、人见人拜的程度!
一块现代人雕塑的石头,何以如此呢?
通过走访,我进而得知,翡翠观音菩萨之所以声名远播,万众敬仰,除本身有着完美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艺术外,其背后原来还有一个非常神奇而又真实的故事。正是这个在狼山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既为翡翠观音菩萨注入了丰富而深层的文化内涵,又为翡翠观音菩萨抹上了一笔神秘的传奇色彩。
故事说,1992年初夏的一天,在缅甸密支那的一个大山里,正开采石头的缅甸石工们突然发现一块巨石。石工们将巨石凿开一个“天窗”,看到里面有蓝光闪烁,于是经验丰富的石工们当即认定,这是一块罕见的奇石!由于石工们想找个大买主,买个好价钱,奇石一直迟迟没有出手。后来为安全起见,石工们将这块奇石偷偷埋藏在了深山。这一埋,便是两年。
无巧不成书。1994年的一天,一个在深圳专门做玉石生意的中国商人,为了购得好玉石,突发奇想,决定亲临缅甸密支那寻找。这个中国商人叫黄立达,曾在云南德宏生产建设兵团当过知青,了解缅甸密支那盛产宝石的情况。于是黄立达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冒着风险,历经千难万阻,闯过十几个边防检查站,途径一个多月的死活折腾,终于从中国的腾冲悄悄潜入缅甸密支那。黄立达在密支那吃尽苦头,却一无所获,正穷途末路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天却偶然得知一个信息,说密支那一座大山里藏有一块巨大的奇石,价值连城,百年难遇!后在一位缅甸朋友的帮助下,黄立达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这块奇石。这一见,黄立达被惊得目瞪口呆,头晕目眩!奇石重达561多公斤,前所未见,而且通过奇石的“天窗”,黄立达看到了里面的“高绿”。凭直觉,黄立达预感到碰上了难得的好货!但他心里清楚,眼前这块奇石至少价值人民币几百万,他即便掏光身上所有银子,也不可能买到;何况奇石沉重如山,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运回中国。黄立达经与对方反复协商,后达成如下协议:他返回深圳筹款,缅方将奇石运到中国腾冲,再从腾冲运至云南,尔后双方在云南再秘密会面。
黄立达马不停蹄,火速返回中国深圳。缅方则紧锣密鼓,准备偷运奇石。但有两大难题,摆在缅方面前:一是奇石珍贵无比,既怕政府没收,又怕途中打劫,走什么路线才不被发现?二是巨石重达500多公斤,用什么工具才能安全运到中国腾冲?最后,缅方绞尽脑汁,想出高招:用大象驮着巨石,再借助夜幕掩护,偷偷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尔后直抵中国腾冲。果然,一月后,途中受尽磨难的缅方人员将奇石安全运至腾冲。奇怪的是,途中缅方有三位人员均被奇石砸伤:一个伤了手,一个伤了脚,一个伤了腿。
黄立达得知奇石运至腾的信息后,和另一个叫张天正的玉石商人,火速赶到腾冲。腾冲位于中国与缅甸的交界处,从汉代起,便是中缅两国民间贸易交往的重镇;又因此地自古玉业发达,与翡翠天生有缘,故人称“翡翠城”。黄张二人赶到腾冲后,当晚就被缅方领进一间隐蔽的仓库,见到了那块令他们魂牵梦绕而又心惊肉跳的巨大奇石!奇石装在一个脏兮兮的麻袋里,四周站满了“卫士”,腰上可能还别着家伙。二人经一番细看,凭经验,判定这确是一块品质高尚的翡翠原石!再问价格,缅方掏出一个黑呼呼的计数器,尔后伸出一根黑呼呼的手指头,轻轻一点,小小的荧屏上便跳出一个吓人的数字:800万!二人思忖一番,自知没有这个实力,遂心生一计,让缅方再将奇石运至昆明,他们返回深圳,再找合作伙伴,然后在昆明验货拍板!
一周后,缅方将奇石运至昆明。黄张闻讯后,即领着深圳七彩石珠宝有限公司的老板和另一位翡翠专家直飞昆明。七彩石珠宝公司的老板姓韩名凤琴。韩凤琴韩老板是位女性,原为北京某高校党委委员,90年代初下海去了深圳。据说韩凤琴最落魄时,曾在一个洗澡堂为人家卖过洗澡票!后时来运转,不仅当上了珠宝有限公司的老板,且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当她听说昆明有一翡翠奇石时,冥冥中像有神灵召唤,当机立断,决定“赌”它一把!在玉石、翡翠交易界,人们把玉石、翡翠毛料的民间私有交易方式,叫做“赌石”。意思是说,你若用几百万买回一块石头毛料,劈开后里面“水头”好,硬度强,“高绿”多,你就赌赢了,少则能赚几百万,多者能赚上千万;要是花上几百万买回的石头毛料,劈开后“水头”不好,硬度不强,又不含“绿”,那你就赌输了,有时连本带利,输得一塌糊涂。在历史上,因一次“赌石”而财源滚滚、一夜暴富者,大有人在;因一次“赌石”而倾家荡产、自杀身亡的人,也不在少数。
韩凤琴等人来到昆明后,缅方很快将他们秘密领到存放奇石的现场。奇石还是藏放在一个隐蔽的仓库里,还是用一个脏兮兮的麻袋紧裹着。不同的是,缅方队伍中又添了两名“伤兵”:一个被奇石碰破了头,一个被奇石砸断了手!阴暗的仓库,肮脏的麻袋,溃不成军的偷运队伍,加上一个脏兮兮的麻袋和五个躺在墙角裹着纱布一脸痛苦的“伤兵”,让韩老板感到了一种充满阴森的恐怖。据说韩老板一踏进这个阴暗潮湿的仓库,就像钻错了地狱,连连叫苦,懊悔不已,心中原有的那份美好希望与莫大期盼,瞬间灰飞烟灭荡然无存。然而,当解开麻袋,打开奇石的“天窗”,韩凤琴只看了一眼,便被眼前的奇石击跨了,忍不住脱口说道:“这块石头我要了!”而身旁的翡翠专家绕着奇石转了两圈后,也附在韩凤琴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搞了半辈子的翡翠,还从未见过这么大这么好的原料呢!”于是双方经几番讨价还价,最终以520万人民币成交!520万人民币对韩老板来说也并非一个小数,想起当年给人卖洗澡票的凄苦日子,韩老板也是心惊肉跳啊!何况投掷如此高额的赌注还是第一次。而这“第一次”是输是赢,是祸是福,只能听天由命了。
韩凤琴一行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将奇石运到广州四会,再物色一个好的下家,高价出手,大大地赚它一把!因四会乃广州地区翡翠玉石交易最大的市场,在那里不仅可以引起国内商家的注意,更主要的是可以吸引香港、台湾地区大老板的目光。不幸的是,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奇石启运这天,当十几个大汉将奇石搬上一辆大卡车时,一位壮实如牛的男子尽管小心翼翼,还是被奇石当场压断了手指!众人捧起血淋淋的手指,望着多次被鲜血浸染的奇石,心里七上八下,好不忐忑!果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运到广州四会的奇石,非但没有大老板光顾,连出个成本价的人也没有。奇石只好从四会运到深圳。
奇石一到深圳,立即轰动全城。第一天,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可从早到晚,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成百上千,张口开价者却无一人。第二天,香港的珠宝商蜂拥而至。但来一个,看了,走了;来第二个,看了,也走了;来第三个第四个,看了,还是走了。后来有几个看了,终于张口开价,价格却出奇的低。一周后,一位台湾巨商悄然现身。台商围着奇石,转了一圈又一圈,看得极为仔细。可从台湾到深圳,台商一连来了三次,最后还是一声叹息不辞而别。事后韩凤琴一打听,原来这位台商刚因一次“赌石”而输掉了几千万!故面对奇石,心有余悸,踌躇再三,还是罢了。
奇石首次问世,便遭如此冷遇,让韩凤琴始料不及。此后,奇石成了韩凤琴的一块”心病”。渐渐的,“心病”成了焦虑,成了疑问,成了失望,最后变成恐惧!一天,韩凤琴对着身边人员终于大喊一声:“剖石!”话一出口,语惊四座。“剖石”是“赌石”中最后一个环节,它体现了“赌石”者一种破釜沉舟、一睹到底的决战气概。就是说,把石头一层一层地剖开,如果里面的“内容”好,你就胸有成竹,赢定了;假若里面的“内容”很差,甚至没有“内容”,那你就命中注定,自认倒霉!
真是上天有眼。那天,奇石的表层刚一剖开,真叫石破天惊——人们除了看到一块天然的淡藕色翡翠外,还看到了一块很大的“祖母绿”!而仅100克“祖母绿”,按翡翠的行价,就能卖到15万美元!于是活生生的实事证明,这块用520万“赌”回的石头,绝对是块上等的翡翠原料,绝对可以卖个大价钱!
面对这块上等的翡翠原料,究竟该作何处置呢?一是把奇石彻底剖开,做成小件,分而买之,少说也得赚它几百万!二是将奇石雕刻成一个大件,再择机出手,至少可赚上千万!两种方案,各有千秋,各有利弊,韩凤琴一时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据说,一日韩凤琴正在梦中,突然灵光一闪,眼前飘来一个异物,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尊观音菩萨。醒后再看眼前的翡翠奇石,越看越有佛相,看到后来,居然与梦中的观音极为相似。于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在韩凤琴的脑海倏然诞生了:将翡翠奇石雕刻成一尊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找个地方供奉起来,永远留给世人。
韩凤琴很快找到南派雕刻大师冯德荣。冯大师第一眼见到奇石,就被震惊了,且想法与韩凤琴不谋而合,于是爽快接下重任。此后冯大师谢绝一切,闭门造佛,潜心创作。一年后,翡翠观音菩萨的创作渐近尾声。然而有一天,冯大师突然发现,已经雕塑好的观音菩萨的手臂上,竟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斑斑点点的瑕疵?冯大师修补后,当时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第二天又复归原样。再修补,还是如此。韩凤琴赶来后,望着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菩萨雕像和无可奈何的冯大师,急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冯大师说,翡翠是有灵性的,我与此佛看来缘分已尽,如果再雕下去,说不定会毁在我的手上。为了这尊珍贵的翡翠观音,还是另请高明吧。言罢,放下雕刀,面对眼看就要“成佛”的翡翠观音菩萨,深深鞠了一躬,拂袖而去。
不久,韩凤琴又从北京请来原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和北派雕刻大师吕琨。二位先生赶到深州后,守着奇石看了好几天,才说出四个字来:此玉可雕!吕琨大师还说,此石倘若一经雕成,定是我中华的传世之宝!于是韩凤琴恳请北派大师吕琨出山,在原有基础上重塑观音。吕大师慨然应诺。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吕大师一经接手,观音菩萨的手臂便不再出现瑕疵。一年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由中国南北两派大师联袂雕塑的世界最大的翡翠观音菩萨终成正果!剪彩那天,韩凤琴等望着心中的“大佛”,喜极而泣,据说还当场跪在翡翠观音菩萨跟前,连连磕了三个响头。
此后韩凤琴将翡翠观音塑像放于家中客厅,装在一个红木玻璃柜中,每日以一杯清水亲手供之。然而,有菩萨就得有庙宇,有和尚就得有寺院,而无论是庙宇还是寺院,都应在宁静的山上,而不该在喧闹的城里,更不能在世俗的家中。因此翡翠观音菩萨供奉何处,又成一大难题。
一日,澳门一法师带着几位佛家弟子来到韩凤琴家,一见翡翠观音就拜。韩凤琴趁机请教法师:翡翠观音落户何处最妥?法师说,勿急,缘分到了,自有去处。之后,韩凤琴又专程前往厦门南普陀寺讨教。南普陀寺的圣辉法师一见韩凤琴,便说,我知道你来自南海边,是为一尊翡翠观音而来。这尊菩萨缘分早定,你不用操心,她不去大城市,也不去小城市,而要去一个有山有水、有江有海的中等城市。等时机一到,自有结果。韩凤琴听罢此番话语,既心生疑虑,颇觉玄妙,又心领神会,茅塞顿开,心想既然有大师指点迷津,就随缘而定吧。
2000年春,南通市招商团队到深圳招商引资,在会上播放了一段介绍南通市市况的录相。韩凤琴这天恰巧在会上,恰巧在会上的韩凤琴又恰巧看到了这段录相。所以当依江傍海、风景秀美的狼山画面突然出现在韩凤琴眼前时,她被惊呆了——狼山与她想像中的翡翠观音要去的地方,几乎一模一样!她事后一打听,才知狼山原来是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韩凤琴随后亲赴南通“狼五山”考察,结果令她非常中意。因为在她看来,“狼五山”正是南普陀寺的圣辉大师明示之处。
于是2002年7月,南通市投资管理中心和深州多福尔实业公司联合投资,共同组成南通“狼五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决定将翡翠观音菩萨供奉于军山普陀别院。经由中国最具权威的专家组鉴定评估,这尊翡翠观音菩萨价值人民币2600万元!而翡翠观音菩萨“开光”之日,经请高人测算后,选定在了2002年10月24日。这天,应邀而来的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近八十多位大亨全部到场。在这众多嘉宾中,表现最虔诚者当属来自台湾的赵先生。赵先生一年前被东南亚一位大师预测有难,要他到中国大陆寻找翡翠观音菩萨,朝拜许愿后,方可逃过一劫。于是,赵先生费尽周折,不惜重金,在台湾请高人专门制作了30公斤的沉香,又铸造了一个绝品香炉,尔后乘飞机一路捧着沉香和香炉,从台湾,经上海,到南通。赵先生说,他为翡翠观音菩萨贡奉的30公斤沉香,可供狼山每天烧香烧上十年!然而,这天的天气却让所有在场的人尤其是韩风琴等等投资商们惊吓出了一身冷汗。此前经大师算好这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可已到8点,离”开光”的时辰只剩一个小时了,“狼五山”还一脸阴沉,下着小雨。后来令所有人惊奇的是,9时整——“开光”时辰一到——“狼五山”云开雾散,江海大地一片阳光灿烂!翡翠观音菩萨顺利“开光”,从此落户军山。
…………
狼山菩萨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有关狼山显灵的种种传说,一经民间演绎,更是变得神乎其神。比如,说胡耀邦第一次登狼山后,回去不久就当了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还说,朱镕基登狼山时是副总理,回去不久就升为总理。等等等等。这些传说自然不足为信,却说明百姓对狼山的迷信与崇敬。
更有意思的是,近几年,南通为发展经济,大量招商引资。有的外商到南通后,决策干脆,投资果断;有的外商到南通后,则举棋不定,犹豫再三。于是有关人员便将外商从会场引向郊外,同登狼山,把心灵交给山水,让天性回归自然。在同登狼山的过程中,或请外商观看山中美景,或引外商眺望江上风光;或与外商谈古论今,或与外商拉拉家常;或与外商拍照留影,或与外商坐古论道,然后到大圣菩萨或翡翠观音菩萨面前,烧烧香拜拜佛,接下来再与狼山寺院的法师会谈会谈交流交流。在这会谈交流中,狼山寺院的法师常常会从狼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佛学的角度,谈人世沧桑之常理,论天地宇宙之正道,尔后将狼山的神奇与故事娓娓道来。末了再总结道,“狼山沿江而立,必然财源滚滚”;“东西南北中,发展在南通”。等等。如此一来,外商因迷信狼山的“佛”能保佑他们逢凶化吉,财路通畅,而最终下定投资的决心,为南通扔下了一大笔银子。
于是有人说,狼山不仅是一座佛山,还是一座“福山”!
四、狼山僧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
说到狼山,不能不说到狼山的僧人。而说到狼山的僧人,又不能不说到狼山的寺院。广教寺是狼山有名的禅门道场,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据载,狼山广教寺建于唐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距今已有历史1300多年。广教寺的寺院建筑,遍布于狼山山上山下。山上主要有山门、萃景楼、大观台、圆通宝殿、大圣殿、葵竹山房、三仙祠、支云塔等;山下主要有大佛殿、轮藏殿、大悲殿、金刚殿、藏经楼、晒经楼、枕山楼、方丈室等。在上千年的沧桑演变中,狼山寺院曾几度兴毁。其间,经历了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智幻祖师的中兴和明清后的衰败。清康熙年间,十一世祖冷山法师主持法席,中兴山寺,重振纲纪,狼山行丛林制,讲经说法,挂单集众,振兴江北宗风达500余年。康熙三十六年,冷山法师圆寂,狼山复改为七房分制,即根据寺庙建筑,划为七奄。此后七分制得以延续200年,直至建国后才被取消。
在狼山众多的寺院中,有一座寺院尤为特别,非同寻常,这就是位于金刚门内的法乳堂。法乳堂外,银杏、古柏,参天而立;殿堂正门楣上,高悬“法乳堂”三字,乃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赵老先生所题;两侧抱柱楹联——“一堂都圣哲,万派尽朝宗”——也为赵老笔墨。沿四十一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法乳堂,便会看到,高约2米的释迦牟尼佛像位于中央,而两侧的墙壁上则镶嵌着十八高僧瓷砖画像。画像每幅高2.2米,宽1.3米,个个栩栩如生,智慧奕奕,为享誉海内外的佛门瑰宝之一。
狼山能有十八高僧壁画,与南通籍著名国画家范曾有关。1982年,范曾先生回访南通故里,忽发奇想:可否在原释迦殿内不再按传统供列十八罗汉,而改为供奉十八位佛教高僧?范曾的这一想法得到赵朴初的首肯。赵朴初随后邀请在京的巨赞、净慧等大德同范曾一起,从我国东汉至近代2000年历史上的90多位高僧中挑选出十八位高僧。其中东晋、隋唐的高僧有道安、慧远、法显、智觊、吉藏、道宣、玄奘、慧能、法藏、一行、鉴真、怀海十二位:近代的高僧有敬安、弘一两位;此外还有西域龟兹国的鸠摩罗什、安息国的安世高、兰天竺的菩提达摩以及中天竺的善无畏四位。这十八位高僧,囊括了各派始祖、佛经翻译家、科学家、知名学者等,均为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十八高僧选定后,先由范曾浴手一一创绘,接着由北京工艺美术制品厂将十八高僧画像烧制在2304块瓷砖上,再分别镶嵌于法乳堂东、西、北三面殿墙。最后由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法乳堂”堂额。“法乳”二字,源自《涅槃经》中“饮我法乳,常养法身”一句,意为“以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狼山人告诉我说,法乳堂落成后,每年造访者多达数十万,胡耀邦、李鹏、朱镕基、乔石、宋平、费孝通、钱伟长、荣毅仁、习仲勋等近二十位国家领导人和三十多个国家的商务参赞以及二十二个国家的驻华武官均在法乳堂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走访中我注意到,在全国的名山中,狼山是唯一供奉十八高僧的地方。由此可见,狼山善待僧人的胸怀是多么的博大与宽广,而僧人在狼山的地位又是何等的显赫与贵重!而在狼山的十八高僧中,还有一位高僧,居然在生前便与狼山有幸结缘!这为高僧,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鉴真和尚!
据载,唐朝的鉴真高僧应日本高僧荣睿、普照的邀请,曾七次东渡扶桑。前三次失败后,唐朝地方官府为禁止鉴真高僧的“偷渡”,对他实行种种警戒和防范。但鉴真雄心不泯,到扬州三年,表面足不出户,暗中却继续准备。官府见鉴真年逾花甲,想必再也不会漂洋过海了,便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于是在公元748年6月的一个的盛夏之日,鉴真开始了第四次东渡之旅。他带着18名水手和13位工匠,从扬州南门外的新河口悄悄登上自造的海船,尔后出瓜州,入长江,一路东下,很快驶抵狼山江面。然而就在这时,江面突然电闪雷鸣,风起云涌,惊涛骇浪骤然间像一个个小山头样扑压过来,猛地撞在船舷上,溅起几丈高的水墙!船舵被浪涛撞断后,断了船舵的渡船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似一只失控的陀螺,在风浪的鞭打下,先从军山漂到剑山,从剑山漂到黄泥山,再从黄泥山漂到马鞍山,最后从马鞍山漂到狼山寺门前。狼山僧人闻知扬州鉴真高僧海船遇险,迅速下山,将船上的鉴真等接进狼山寺庙,一边洗尘压惊,一边派工匠连夜抢修船舵,同时准备熟食、干粮、水果、蔬菜。翌日一早,再将鉴真高僧等送上海船。死里逃生的鉴真高僧这才扬帆远航,继续东渡扶桑。狼山从此与鉴真高僧结缘。为对鉴真高僧以示纪念,1995年,南通市佛教协会和南通狼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还在黄泥山建造了一座仿唐经幢式“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
如果说,唐朝的鉴真和尚仅是狼山的匆匆过客,那么当代的另一位高僧,则是狼山的正宗弟子。这为当代高僧,便是如今名扬四海、享誉国际佛教界的台湾农禅寺住持——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与南通和狼山有着深厚的脉根与渊源。1930年农历12月,圣严法师出生于距狼山不远的小娘港,十三岁那年,到狼山广教寺剃度出家。此后,狼山奠基了他的佛业巨厦,成为他菩提樹的根植土壤。于是狼山既是他的血源之地,又是他的法源之乡。1944年10月,圣严法师被师尊差遣到上海协助师父们工作。1947年又到靜安寺佛学院当插班生。1949年5月,随国民党軍去了台湾。去台后,圣严法师潜心弘法,矢志不渝,曾在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再留学日本,后成为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农禅寺住持、美国纽约东初禅寺住持,并以中、日、英三种文字,在亚、美、欧三大洲分别出版著作近百种。其致力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設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之目的。所以在国际佛学界,圣严法师可谓德高望重,桃李天下。
圣严法师自出走狼山后,对狼山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恩与眷恋之情,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返回狼山哪怕看上一眼。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台湾,相隔天涯,四十年来尽管圣严法师对狼山魂牵梦绕,情有独钟,却也只能与狼山在梦中相见。大陆对外开放后,圣严法师曾从美国写信給狼山的师祖、师父,却因狼山住持在“文革”期間惨遭批斗,余悸犹存,不敢给圣严法师回信,只能悄悄托人帶口信给圣严法师,希望他能回狼山,探看劫后余生的师祖、長老們。直到1988年,圣严法师已年近六旬,才带着几名随行弟子,轻装简行,回到了一别四十年的狼山。然而,此次狼山之行,在圣严法师心中留下的,却是深深的伤感与无限的惆怅。
圣严法师登上狼山后,发现狼山当年的七个房头,仅存其二,且已合为一寺。全山僧众只有五十来个,其中多半还来自南通原有各寺,其余十来个则是”文革”后剃度的青年。而狼山的老僧,尚健在人世者,仅有五人。因狼山已是公园形式,狼山脚下旧日砲台街的数十家香烛店已全部拆除,昔年上山的人是为烧香,如今上山的人多为旅游。大圣殿上虽然仍是人头攒动,多半却是为看热闹——这在圣严法师的眼中,简直就像一个”沒有烟囱的工厂”,而不能算是佛教的圣地和弘扬佛法的道场。到了山顶,来到供有观音像的偏殿,未等师傅开口,圣严法师已发现偏殿供着的四个牌位中,竟有三个是他的师祖贯通、师公朗慧、师父莲塘。望着眼前的黃纸牌位,圣严法师当即老泪纵横,顶礼三拜。接着,圣严法师来到当年自己住过的法聚庵。法聚庵现已改名为”紫琅园”的素菜館,原有房舍虽然俱在,五代老僧却已作古,且不见了所有佛像。庭苑中既不见有花木扶疏的盆景,也少了储蓄雨水用的数十口大缸,当年曾是他习诵的老佛堂,改成了小买部;曾是他朝暮课诵的新佛堂,变成了”北餐厅”;曾是他臥室的小廂房,也闭门关窗,闃无人影;而曾是他莳花、种菜、浇水、除草的后院,则零乱不堪,蔓草丛生!后来,圣严大师在《我是狼山的孤僧》一文中,对此曾这样记叙道:我一面参观,一面心痛如绞。为什么昔日的僧院,变成了今日的餐馆?到此,我的心念,反而转了方向。佛陀不是早就说过的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狼山的道场,从无而有,从有而无,已历劫数次。历史的展延,或有相似的轨迹可循,既然诸行无常,我们就不可能遇见完全相同的事物,也不可能回头走上完全相同的道路。只要我们自身时时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就好。师祖开创道场,未必是为了后人给他起塔,整个的三千大千世界,都逃不出成住坏空的四大过程,何况是祖庙祖塔。问题是有没有人能在破坏了的废墟之中,再把它们重建起来,不仅要重建,而且要建得比往昔更多、更好。狼山师长对我未有多少培植,但是由于他们能够度我出家,并且肯送我去佛学院,始有我的今日,那已经是大成就、大栽培和大恩德了。可是我这次回山,只有默对三个牌位念佛,连说一句谢谢的机会都沒有了。这儿,是我走上佛学之途的起步之处,现在,那几位曾经搀我学步的老和尚在哪里呢?我四十年来虽然经常魂牵梦绕地怀念着曾在狼山出家的殊胜因缘,这趟回到狼山,竟无回到老家的感受。如果我还是狼山僧,则已无祖庵可栖,向上无师可依,向下无徒为继,真是一介孤僧!
然而,圣严法师的一生都是用于知恩图报、积善积德的,只要还有一个地方为了佛法非他不可,无论如何他都定会前往的。1995年,圣严法师二度率領佛教弟子三百人的朝参团,再次回到狼山。此次狼山行,大师为南通的繁荣和狼山的变化而深感欣慰。在萃景楼,大师挥笔题写了“紫琅千圣云來集”一语,笔力雄劲端庄,词义旷达深远。大师在艰辛中见其悲愿,在坚毅中见其禅慧,生命对他而言,就是一趟实践佛法的旅程。
其实,在生于斯长于斯的狼山众多僧人中,出类拔萃者同样不胜枚举。远的且不论,离我们最近的两位狼山法师——一位是育枚法师,一位是月朗法师——便令人敬仰不已。只是,这两位法师一如鉴真高僧和圣严法师一样,其命运的海船同样经历了岁月的凄风苦雨,狂涛巨浪。
先说育枚法师。
育枚法师生于江苏南通,24岁时在宝华山隆昌寺受戒,师从晏陀法师,后毕业于厦门闽南佛学院。抗战胜利后,育枚法师曾在上海任静安寺佛学院教务长、玉佛寺监院等职,1949年回狼山广教寺任住持。新中国成立后,育枚法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通市佛教协会会长。抗美援朝期间,育枚法师四处化缘,八方筹款,带头为抗美援朝捐赠了一架飞机!而育枚法师到狼山后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将狼山在康熙年间分为七奄的寺院和僧人,一并统管起来,结束了200年来狼山各自为家的“分割”局面。
然而,1958年,当“大跃进”的狂飙热浪在全国骤然掀起时,育枚法师和狼山的僧人们也被这股热浪从山上刮到了山下。有关部门指示狼山广教寺拿出50万给南通市玻璃厂,然后让育枚法师去当副厂长,而狼山的僧人也几乎全被赶进了这家玻璃厂。从此,和尚变成了俗人,法师变成了厂长,打坐念经变成了振臂呼喊“大跃进”的劳动口号!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所有的寺庙几乎都被拆除或占有,狼山广教寺更是遭到空前浩劫,佛像被毁,庙门被封,寺庙被拆,僧众被逐。据后来统计,狼山寺庙一共被拆除150多间。而当时仅存的一个和尚,也被强行赶下狼山。由于“文革”的折腾,狼山容颜,惨不忍睹,僧众日子,苦不堪言。贯通、朗慧、貫通三位老和尚,即圣严法师的三位师祖,其命运更是不幸至极:贯通老人在玻璃厂做工三十多年,早已还俗,后回狼山不久,便离开尘世;莲塘老人好不容易找回狼山,却久病不起,几年后便撒手人寰;而朗慧老人早在五十年代初,便以勾結日軍等罪名,判刑十七年,尔后送至新疆劳改农场,几年折磨下来,便命归西天。
1980年,国家的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贯彻落实,在玻璃厂苦苦干了几十年的育枚法师重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狼山。是时,狼山举目荒凉,一片破败,育枚法师等僧人回到狼山后,为尽快恢复狼山原貌,不辞辛劳,拼命工作,没粮吃,就喝野菜汤;没床睡,便躺在地板上,。同年10月,育枚法师借了3600元钱,让狼山广教寺重新对外开放。开放这天,狼山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尽管一张门票只卖五分钱,可在第一天就收回了成本。之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狼山广教寺耗资500多万元,进行全面维修。先期修复了法乳堂、支云塔、圆通宝殿、大圣殿、三贤祠等主要建筑。随后又对藏经楼、晒经楼、枕山楼、葵竹山房、萃景楼等房舍作了全面修缮,并扩建了餐厅楼、票房、宿舍、围墙、焚香亭等。在殿堂内还雕塑了佛像,建造了佛台,添置了钟、磬、香炉等法器,从而让寺院的整体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988年,台湾圣严法师第一次回狼山,一见恩师育枚法师,当即伏地,行叩拜大礼。育枚法师当时已近八十,由于患有严重的腿病,已是寸步难行,好在耳聪目明,声音宏亮,头脑清醒。师徒二人,一隔四十年,有幸驟然聚首,忆及往事,依稀如梦,感慨万千!1995年,圣严法师第二次回狼山,再度拜謁了恩师育枚。本来,圣严法师约好在育枚法师90岁生日时专程回狼山拜寿的,遗憾的是,1999年育枚法师圆寂时,圣严法师刚从台湾抵达纽约。获悉育枚法师圆寂的消息后,已是古稀之年的圣严法师不顾长途旅途的劳累,第二天便摒除万缘,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篇追悼感念恩师育枚法师的长文。圣严法师在悼文中这样写道:育枚长老在我生命中,是相当重要的恩人之一,如果不是他鼓励我狼山的师长——贯通及朗慧二位老人说:“法聚庵也应该培养个把小和尚读书”,恐怕我只有在滬西的大圣寺赶经懺的份;如果不是育枚长老正好担任靜安寺佛学院的教务主任,凭我当时的程度是无法成为该院学僧的。”
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梁尚江先生告诉我说,育枚法师做过两个佛学院的教务部主任,写得一手好字,佛学非常高深,是江苏佛学界公认的高僧。育枚法师头脑清醒,决策果断,他周围的僧人对他都十分敬畏。从1952年到1999年,育枚法师当了四十七年南通市人民代表,而且每次都是全票。一个人能获得如此众多的人心,是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育枚法师做到了。
再说月朗法师。
月朗法师是继育枚法师之后狼山广教寺的方丈住持,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人大代表。月朗法师也是江苏南通人,比育枚法师相差十岁,二人均为同代僧人,其经历也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上帝让月朗法师品尝了人间更多的苦头!
1958年,月朗法师和狼山其他僧人一样,被赶到了南通玻璃厂还俗做工,一做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月朗法师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与玻璃打交道。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月朗法师每天都要打着赤脚,挑着上百斤重的玻璃来回奔走于山道、河边、桥梁。尽管脚下的道路被霜雪冻得又僵又硬,还撒满了玻璃碎渣,但月朗法师却始终坚持着,把每一个步点,都踩得既准又稳。而且,再肮脏的玻璃,一经他手,都会被他擦得雪白锃亮。然而没想到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月朗法师首当其冲,被强行遣送南通老家,管制劳教了整整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月朗法师吃尽了人间的苦头,尝够了人间的辛酸,却坚持活了下来。而支撑着月朗法师活下来的,其实只有三样东西,即:佛心、人情、猫德。
佛心,即指月朗法师在家乡度日如年的劳教生涯中,不管世界如何风吹雨打,无论人间冷暖怎样变化,甚至哪怕他生命垂危之际,也始终佛心不改,情系狼山。他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坚信善的力量终将战胜一切;坚信乌云不会永远遮挡蓝天,佛的太阳终将普照天下!对佛学的执着和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使他从中获得了莫大的信心与无穷的力量!
人情,即指月朗法师在劳教最困难时期,是家乡百姓用真情与善良养育了他的生命。月朗法师劳教期间,住在家乡一个四面漏风的仓库里,一张破草席,一床破棉絮,再加一个布满蜘蛛网的破墙角,便是他的家了。当时生产队是按挣工分多少分粮,而月朗法师——一个从小出家的和尚,哪里懂得种菜种粮!何况他属牛鬼蛇神之列,应分到的一点点粮食也常遭克扣。所以,月朗法师尽管满腹经文,却始终饥肠辘辘,常年挣扎在饥饿线上。好在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良心,就有好人。家乡百姓见他孤苦伶仃,便常常趁着月黑之夜,把一碗玉米偷偷放在他的墙角,或者将一把青菜偷偷搁在他的门前。尤其是那位生产队的队长,每次在院坝里组织召开完他的批斗大会后,都要大声吆喝着,让他把批斗会场打扫干净才能回家!谁知他在打扫批斗会场中,却发现了一个秘密:会场的垃圾里居然躲藏着一粒又一粒的豌豆或者玉米!后来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好心的生产队长每次在搬运粮食时,故意把粮食撒落一点在地上,好让他在打扫批斗会场时,将这些粮食捡回家中维持生计。——人间的真情与善良居然用如此微妙的方式传递出来,让月朗法师感激万分永生难忘!
猫德,即指有一次月朗法师病倒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就在这时,月朗法师身边唯一的伴侣——一只小猫,突然从外面叼回一条鱼来。小猫将鱼放在月朗法师面前,鱼的尾巴一动一动,居然还是活的。月朗法师坚持着从床上爬起,将这条鱼放进锅里,熬了一碗鱼汤,喝了后身体这才渐渐好转起来。此后,每当月朗法师病了,或者家中断粮,小猫总能叼回一条鱼来。这让月朗法师好生疑惑。一次,月朗法师悄悄跟踪小猫,这才发现,小猫居然会游泳——那家中叼回的鱼,原来是小猫自己游到河里,亲手捉来的!那一刻,月朗法师被小猫深深感动了,感动得双膝跪地,感动得灵魂发颤!猫天性喜好吃鱼,鱼是猫的最好食品,可眼前已被饿得只剩一张皮的小猫居然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水中,等好不容易捉回鱼来,自己不吃,却全部奉献给了自己落魄的主人!什么是德?这就是最大的德啊!一只小猫尚且如此讲德,顶天立地的人呢?那一刻,月朗法师无地自容!此后,在那饥肠辘辘而又孤独苦闷的漫漫长夜里,月朗法师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躺在布蜘蛛网的墙角认认真真地反省自己,反省和他一样穿着衣服的人!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月朗法师坚持熬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至熬过了整整十三年!而正是这最艰辛的十三年,让月朗法师真正懂得了人生,也更深刻地领悟了佛性。
1980年,结束了十三年劳教生涯的月朗法师复归狼山,终于又当上了一名和尚。此时的月朗法师,两袖清风,身无分文,尽管年过六旬,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和尚了,却连一件像样的袈裟也没有。然而,回到狼山的月朗法师似乎早已忘掉了尘世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他的心中只有狼山旧寺院的修复和狼山新寺院的建设。他做广教寺监院后,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工作认真而又仔细,认真到了每晚必须亲眼盯着值班和尚关闭最后一道山门;仔细到了从山下买回的每块豆腐他都要亲自到伙房用自己的鼻子闻闻味道。他不仅对山上的每一个和尚非常好,对山下的百姓也非常好,无论谁遇到了困难,不管谁有了病患,他都会想方设法,为其排忧解难。所以,山上山下的人都说,月朗法师真是个好人哪!
1999年,月朗法师出任狼山广教寺方丈住持。多少有些遗憾的是,这一年,月朗法师已是一位年迈体弱、八十高寿的老人了。但他依然雄心勃勃,不减当年,每天坚持山上山下,忙里忙外,为振兴狼山的佛教事业日夜操劳。2005年4月,月朗法师圆寂。这天,近的,远的,老的,少的,亲近的,不认识的,上千弟子香客,庶民百姓,纷纷来到狼山。南通市佛教协会在狼山摆了整整100桌饭菜,还不够用。这是善良的百姓对月朗法师发自发内心的敬仰,也是善良的百姓对狼山僧人发自发内心的尊重!
狼山的现任住持,是俊才方丈。俊才方丈毕业于南京栖霞佛学院,是82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到狼山的,出任狼山住持时,年仅42岁,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方丈之一。因为年轻,便充满朝气与活力,变革与创造。当然,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与老一代僧人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以善为本,普度众人,造福天下,皆为新老僧人不变的使命。千百年来,狼山僧人为山川大地和佛教事业默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已是不争的实事;尤其是高僧们与众不同的智慧和独具时代的精神典范,即使经过千年时空的转换,对这个知识快速提升、生命智慧却反而缺少的现代,以及那些不清楚日常生活目标、无法把握人生方向的人来说,仍然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于是,我愿在此留下祝福:祝天下名山永在,僧人长存!
200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