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多春鱼的时节不长,一年只有一次机会,仅两周左右的时间。去年因为搬家耽误了时间,而这一等就是一年。
多春鱼和三文鱼一样生长于大海,但每年春天都要回流到淡水河中产卵。多春鱼来了,也就代表春天来了呢。
别看爱岛并不小,与海连通的溪河也不少,但真正能捕捞到多春鱼的地方还真不多。因为多春鱼从大海中顺着江河逆流而上不断前行,只会大量聚集在河水湍急,河道狭窄的溪流中。而且它们为了产卵而赶路,不会吃食,所以是钓不上来的。驱车二十多分钟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溪,操起家伙,都行动起来了。
当溪水温度到达4度以上时,多春鱼才会回游,所以每年的时间并不固定。上周末的时候我们去探了一次,鱼群还没有来。这个周末再去,终于没有失望,隔着溪水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就是鱼群了。
多春鱼呈长型,侧扁,长约15-20厘米。中文叫做多膥鱼,也俗称多春鱼,就是因为这种雌鱼在产卵的时候肚中有丰富的鱼子,因此得名“多膥”(中国南方方言如客家话中,“蛋”、“卵”称为“膥”)
在加拿大和美国五大湖区,捞多春鱼是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因为看到鱼群,在相当湍急的水中要想捞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鱼群并不是很大的时候。多春鱼也很聪明,但凡有人声有动静的地方,它们就会绕开。所以如果来的人多了,反倒就不好捞了。所以请看远处,已经找到诀窍的姥爷已经蹲着马步,奋力捞了不少,而这边的我俩却一条都没捞着呢。
这条小溪位于glenfinnan湖边上,本来周六我们来了一次,因为捞鱼的人太多了,我们想到别处找找,看附近的河流中是否也有多春鱼的踪影。结果虽然周围大湖,大河,甚至入海口都不少,但多春鱼的大队伍还就只聚集于此。于是,我们周六打道回府,周日一早就出发,做了一回早起的鸟儿,希望能有食儿吃。
早上虽然没有人,但因为水温较中午要低,所以鱼群不大,因为浅滩这边我们捞了几次把它们都吓到对岸了,直到姥爷跑到对岸,才把部分鱼群赶到了这边,终于让我捞到一兜子,对于我来说,也就够了,总算没有白来。
加拿大和美国五大湖区的多春鱼多是彩虹多春鱼,名字很美,是因为鱼身上泛着七彩的光泽,确实是漂亮。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多春鱼游的地方水比较深,水又急,捞网入水后没有一定力量根本挪不动,所以基本上对于这个年龄的小豚来说,靠自己力量捞到很困难。
他看起来好失望,于是我就把着他的手,准备带着他捞。结果期间来了一群鱼,我噌得一下把捞网戳下水,力量太大把他给甩水里,裤子鞋子全湿了哈哈。不过没事,咱们是男子汉,这点小插曲算啥。:p
虽然不容易,自己还是尝试着。然后爸爸还把一条扔水里给他捞来着,这样总算是有收获啊哈哈。
钓了一辈子鱼的姥爷,说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鱼群,这么多的鱼,激动得整个人都象打了针兴奋剂一样,两眼放光。今天收获的多春鱼,90%都是姥爷捞到的。我算是明白了,我们都是来打酱油的,只有他是来拼命的@_@!
关于捕捞数量的问题,一直以来岛上都是不限量捕捞多春鱼的,但自从华人到来后,不少人大量捕捞,为了资源保护,开始限量每人每天60条。看起来好像数目不小,但其实一个网兜下去就是十几二十条,几下子就满额了。
反正都湿透了,回家路上索性就豪迈晾起来了!
在我的严厉”监控“下,姥爷意犹未尽地及时收手。今天总共收获227条,每人平均45条左右,满载而归。
这里的多春鱼,可以说是没有丝毫污染,从纯净的大西洋回流而来。清理的时候只需要把头剪下来,极少的一点内脏自动挤出就可以了。直接煎炸都可以,什么都不用放就很美味,没有一丁点腥味儿,或者只清撒一点盐和胡椒就可以。姥姥喜欢吃鱼头,所以连鱼头都没浪费,做了鱼头豆腐汤,也是极鲜美滴!
![等了一年,终于捞到了多春鱼。 纵贯线一年捞9亿](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92140t01411fdfa88799cea2.jpg)
带籽的多春鱼煎得酥脆,鱼籽也特别香(看图上肚子处黄灿灿的就是鱼籽了)。多春鱼还鱼富含Omega-3s、EPA和DHA,和钙质,老人小孩吃特别好。
话说不但开了眼界还吃了个肚歪,姥姥姥爷这回可是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