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一:
(2.38克)
香韵:香中带腥味。其味力量薄弱,有近似陈旧物的立体味感,不能沁入心、脾,到口中后可通至鼻梁。镜下观:质地整体发糠,可见少量白色微颗粒物,以及类似碎琥珀的物质。外观:大部分为黑色,另一面为深灰色。同时可以看到杂质较多,主要为黑色的海生物残骨。(估计为抹香鲸吞食的乌贼骨之类的海生物)
品鉴评定:品质较次,但可以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标本,证实刘良佑先生《香学会典》中,关于龙涎香的形成以及品质划分的相关论述。
标本二:
(1.25克)香韵:其味力量中性,味韵略钝,杂有微凉的感觉。味道通至喉部,可充满胸部,但未能入心。
镜下观:质地与瓦片断面相似,杂有白色微颗粒物,气孔分明,同时杂有极少量的海生物残骨。
外观:一面呈黑,其他部分青灰色。质感糠,疏松。
品鉴评定:品质尚可,存有些许杂质。尚不能划入上等品。
标本三
(5.12克)香韵:味力很有活力,间杂有甘甜味,不像标本一那么呆板。令人有受渲染的情绪。反复闻之,鼻孔清凉透彻,香味直通全身上下,融入筋骨血肉。
镜下观:可见白色、黑色、点状的物质。整体的质地通透,外表如同健康牙齿的釉质。
外观:可见表面略明显的釉质,颜色灰白。质感沉手,比重大。
品鉴评定:品质较好,杂质少,无论从色泽、香韵去品鉴,皆可划入上等品质。
标本四:
(15克)
香韵:夹有沉香的味道很相近,味力温和、柔软,沁心入骨通神,能令身心超然。品香后既有太极的凝聚感,又有向外无限扩充的渲染力。整体感觉非常醇厚、友善,其香中味带甜蜜。 镜下观察:层次分明,质地致密,如健康牙齿的釉质感与通透感。镜下可见物多为纯净、通透的蜡状物,杂有少许白色微颗粒,无气孔。
外观:整体呈灰色,可见不规则纹线。质感非常好,沉手。
品鉴评定:品质佳,香韵可与上品沉香相比拟。应属上品龙涎香。
标本五
![龙涎香的鉴赏 天之骄子龙涎香的价格](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92130t01a5431830ca991e7b.jpg)
(50克)这一批是在中国市场极具等级的龙涎香,特点是保持自然性,唯一的不同的就是这一龙涎香,我和医师们都有一些存疑点与一些假想,具体品评如下:
香韵:味力直至天灵盖,向上而活跃,味道中间杂有微酸与蜜香味(万龙与我略有分歧:乍一闻是确实有蜜香味,但表面的黑色油状物却又会有点烟呛味夹杂其间,令人不好分辨)与第一批的龙涎香(标本1~标本4都是同一批)比较,此品似乎与向里内收的凝聚力。我们猜测,可能是黑色油状物在海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未完全?)
我个人推理那些黑色物质应该是:卖方无意掺到的有酸香味的其他香才。因为站在醇化和反应的角度,那些龙涎香都已经白化成疏松有气孔的排列方式,而黑色的胶质物质还未有丝毫的氧化现象,因为龙涎香醇化到如此白色,在海上漂流的时间是不下几十年,加上海水的盐分这些,即使是反应的不够,也应该留下被海水盐啧的现象痕迹。
站在白化的角度,我个人还是推介上面那一块15的龙涎香。虽然这一款白化很好,仅仅站在龙涎香的科普中,让人认为这样的就是特级的。可是从密度和油性和香韵中来看,个人对这一类,持中立,认为在中医角度或许它的特别的黑色胶质有另外的医药效果。站在香韵上,那个微酸味却让香韵折扣。
镜下:可见泾渭分明的两种不同物质。其中一部分为白色,疏松而多气孔,质地很粉、很细、很嫩;另一部分为黑色胶状物,外观类似沥青,感觉熔点很低。
品鉴评定:从外观白色的色泽,理应往极品龙涎香的等级上去划分。但里面杂有的黑色油状物,以及散发出来的气味,却又令人不解。故存疑待定。待有空我把油状物与香体分离开。
四大名香,沉,檀,龙,麝。由于我不是医生,而且麝香又是动物的器官,这里就不分享了,毕竟这个和我的不杀生原则和护生立场不一样。只能和大家分享沉檀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