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谱- 太乙五行拳拳谱图解
五行拳谱(李存义原稿黄柏年同删补增修) [作者:高正雄提供转贴自:武魂杂志点击数:2879更新时间:2009-05-17文章录入:儒侠]
上一篇文章: 形意拳三才篇和七步功夫及习艺须知
李仲轩先生遗作——闭五行与六部剑
李仲轩先生遗作——闭五行与六部剑 附:李存义五行丹配方
形意拳的根本是五行拳,形意拳内功的初步是“闭五行”。形意的白蜡杆子厉害,白蜡杆子有丈二长,等于是张飞的长矛,名为“十三枪”。我年轻的时候,在唐维禄的弟子中算是耍十三枪较突出的。这是我练武的根基。练枪练的是拳劲。
形意拳的内功从何开始?说出来惹人笑话,从大小便开始。形意拳的架势好理解,所谓外五行就是那麽几个架势。还有内五行呢?一个人对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体会,便没法练形意拳。我一个师兄外五行的架子很刚猛,结果唐师笑话他,说:“挨打的拳,练拐了”。这句话也是从李存义来的,李存义一看到别人练的不对路子,就这麽说。
挨打的拳,一是打法不灵,光会动蛮力,别人找对了击打你的方向,一下就把你甩出去了。二是光在肌肉上长功夫了,不会在五脏六腑长功夫。那么功夫还是虚的。就好像窗户纸,好像有个门面,其实一捅就破,打这种人,一两下就能把他捅趴下。
人很难体会五脏六腑的,先要在大小便的时候“闭五行”,闭目,咬牙,耳内敛,鼻静气,脑静思。大小便时因为体内有运动,就牵扯上了五脏六腑。对五脏六腑有了体会后,不大小便的时候也就能“闭五行”了。闭五行好处多,在坐公共汽车时,闲散时间里,都可以闭五行。尤其是在早晨起来时,醒后先不要急于起床,闭一会五行,就是形意拳的长寿之法。
我有九旬之寿仍可以有吃大鱼大肉的胃口,这就是闭五行的功效。希望读者先从闭五行中找到一点内功的味道。
我从小是个戏迷,年轻跟随评剧名家高月楼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回演戏演员们都是一身汗。他们演文戏时没有多少运动量也是一身汗。这一身汗是怎么来的?是发声发出来的。
因为有这个经验,所以我对形意拳的发声,格外留意。前面是讲的闭五行是形意的内功,雷音也是内功,是五脏六腑的功夫。说“没什么,就是比武时吓唬人的”--这是应付外行的话。我所处的时代,武林规矩大,来客要陪吃陪聊,临走要送路费,就算客人有钱这个路费也一定要送的。人穷对朋友不能穷,这是祖上定下的规矩。师傅教徒弟,先教出来一个清白知礼的为人,才能造就人才。
形意门不但是枪法,剑法尤为精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了。我的剑法开始是跟唐师学的,后来在尚云祥门下深造了一下。
尚师傅家中挂枪,他有一把刀,说:“这刀吃过鬼子的血”。唐师对我说过:“当年,你尚师傅可是把洋人一场好宰!”
李存义和尚云祥杀洋人,是杀一场就躲几天,所幸没有发生意外。拿日本使馆的人开了杀戒,后来是白种人也杀。李存义的刀法用刀尖,也等于是剑法。
何谓六部剑?清朝的官制有六部,天下就可以治理了。形意拳的剑法叫六部剑,就是说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比武就可以制人了。
六部,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练形意拳的剑法,可不只是一根剑呀!方方面面都要有东西的!形意拳的剑法刀法都用尖,但并不只是一个尖。形意拳又叫六合拳,六合就是四维上下。还要练出隐藏的剑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锋。
包括练拳也是要四面八方的练,一个钻拳出去,在练的时候,不是只冲敌人的下巴,全管。--这样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拳师教徒弟,让他们先傻练着,渐渐有体会后,教剑法时,再把这个四维上下的道理点透。学剑是习武的关键。
薛颠《形意拳精义》的篇首口诀,便是说四维上下,不是玄理,而是具体练法。“内中之气,独能伸缩往来,循环不已,充周其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洁内华外,洋洋流动,上下四方,无所不有,无所不生。”
--这已是形意的妙诀了,读前辈文章,这些地方都要读进去。我只会说点碎嘴闲话,水平所限,能把些东西讲得有点“呼之欲出”的意思,便自我满足了。
(全文完)
附:李存义五行丹配方
丹方:
彰丹4,火硝8,朱砂5,黑锘1,雄黄2。
这是一般配两,拔毒治腐肉。
当配两总计到15两5时,便称之为丹。传说有治脑瘤的附带效用。
煮丹时用木炭,新买的砂锅
形意崩拳实用技法释秘
崩拳,是形意五行拳之一,其性属木。因其动作形如利箭穿物,拳击有力,能透腹背之意,更因其发力时威猛如山崩地裂,故名。历代形意拳名家高手多喜用之,如郭云深、李存义、尚云祥等,尤以郭云深先生最负盛名,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后来拳界提起形意拳,无不肃然起敬,可见崩拳在形意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崩拳的厉害,几乎习武者都知道。但对其奥妙何在?为何如此简单的架式、步法、手法却有如此的威力?习武者知者却甚少。笔者幼随形意拳大家刘文华先生的再传弟子邓相交老师,学形意学术十几年,现结合邓福盒老师及诸形意门前辈耳提面命之教导与个人练功体会,对崩拳实用技法闸释一、二,供形意拳爱好者参考。
(一)半步崩拳的由来崩拳,有半步崩拳、拗步崩拳、顺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等几种不同步法的练法和用法。而半步崩拳是崩拳当中最基本的锻炼方法,其它各式崩拳都源出于它,故半步崩拳有“母拳”之称,半步崩拳为郭云深先生所创,相传清同治年间,郭云深先生在深县刀劈恶霸,而被投进死囚室之后,仍苦练其师李洛能所传的践(穿)步崩拳。但因戴上脚镣,冈室狭小,练起践步崩拳甚感困难,故而他因地制宜,根据戴脚镣行走时,前脚进一步,后脚跟半步的运动特点,在践步崩拳的基础上,创出这套被武术界称为绝技的半步崩拳。
(二)半步崩拳的动作以“三体式”站立,左脚左拳在前,右脚在后,右拳置于右肋旁,虎口向右。进步时,左脚向前蹚而进,右脚随之跟步;同时右拳内拧向前打出,虎口向上;左拳在两拳相交时收回,虎口向左,置于左肋旁。如此两脚一日堂一蹬,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拳一出一入,接连不断,势如连昧箭,在打崩拳时,出左拳为顺步崩拳,出右拳为拗步崩拳。
(三)半步崩拳的四要素
要掌握半步用拳的奥妙,必须牢记以下四要素:
1.步法:崩拳的步法用“半步”,即前脚进,后脚跟,两脚互不交换。前脚进时,应先将脚提起(离地约寸余),然后再向前趟出,不省有物无物,要象铁铲一样,直向前铲去,突出一个“趟”字;后脚跟时,应着重在一个‘趟”字。这个“趟”字,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弹”字。拿弹簧举例讲,弹簧顶端向前突发伸出,必定要有弹簧未端的推(弹)力;反之弹簧只是个“静止的物体”而弹簧顶端向前实发伸凶的速度之快慢,往往取决于弹簧未端的推(弹)力之大小。把这个例子拿到半步崩拳中来讲,左脚就是弹簧顶端,右脚就是弹簧末端了。山西形意拳名宿宋铁麟先生谈及半步崩拳的步法奥妙时,宋先生说:“崩拳的步法,全在一堂一蹬,前脚进时,似铁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抢占对方中门;后脚蹬时,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动,身一抖,便进身,不能有丝毫迟疑之感。”正如拳经所说的“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和“崩拳如射箭,打倒还嫌慢”。重在一个“狠”字。 [next
2.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线,许多人认为是一条直线,是一个直拳动作,其实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从崩拳的技术动作来分析,它并非走直线,而是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弧线。当顺步崩拳转变为拗步崩拳,或拗步崩拳转变为顺步崩拳时,后拳沿着前手小臂,向前打出,里面暗含着向下压的劲,拳面又有前顶之劲,在发劲的一刹间,小臂又有向前裹钻、向上猛挑的劲力,而要发挥这些劲力,并不是一条直线所能够做到的。再说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已含有一定的弧线动作。崩拳所走的路线,从许多形意拳名家高手的实战中可以领悟。如1984年,日本某拳法代表团在上海访问期间,曾就中国武术的实地情况,与家师进行了较技,家师以鸡形步崩拳将日方领队打至一尺多高,而后跌出一丈开外,使当时的许多武术名流叹为观止。从中可以看出,单凭一个直力(纷)是无法将人打得升高,而只能将人打出。因为每个人在遭到外界打击时,都会作出防御性的反应。当用崩拳打击对方时,对方必然会产主一个向上的抗劲,而崩拳者可借其抗劲,再往前上裹钻、猛挑,借力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拔根而起,紧接着催发劲力,对方必然会被打至升高,而后跌出。崩拳动作在实战中,是讲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压对方而进击,是打中带破,并不是破了对方的防线之后,再打对方。所以,对崩拳所走的路线,我们从锻炼和实战中总结出有二种。一种是对方一接触我拳就倒下去,是走直线;另一种是对方接触我拳之后,再倒下的,是走弧线。
3.角度:任何拳术能不能把应有的劲力发挥出来,而发挥出来的劲力是否能使对方受到伤害,正确的运用角度是其关键。崩拳在角度上的要求有二:一是身法。崩拳的身法,谓阴阳身,即通常所说的“半侧身”,它要求身体之正面与前进方向的直线成45度角,目不斜视。其特点是转换自如,在实战中减少受力面积。在打崩拳时,无论是顺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须随拳的出入而转换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只有符合了这个规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内外合一,通过前脚的淌、后脚的淌迅速而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就是崩拳的握法,是本门不外传的;许多人把崩拳的握法,误解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握拳法。正确的握法应是四指卷曲后,将食指的第二关节向前突出,而后将大拇指的指肚压在食指的第一关节上,成惯拳。惯拳在实战中起点穴、封闭对方血脉的作用。在运用时,应将劲力贯注于食指突出的关节之上,它是利用点打面,而不是面打面,这同拳经所讲的“崩拳一条线,不偏不离找要点”是相符合的,从力学角度来分析也是符合其点与面的原理的。
4.劲力:崩拳的劲力在身体内部是阴阳一气循环往来之运动,它除崩劲之外,还要压劲、裹劲、扑劲、抖劲、踏劲等,常要求一劲之中又须含有顶、拧、磨、翻、蹬、猛、顺、透八种混合劲,而这些混合劲须一种种、一层层单独练起来,有些劲力则非经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辈常有“练拳容易,找劲难”之说。崩拳的劲力,最大的特点,就是崩劲。它是采用先蓄而后发,先松而后紧,当接近对方寸余距离时,猝然发出的一种最猛、最凶、最狠的劲力。
综上所述,要掌握崩拳的奥妙,除练拳要符合拳理之外,还应从平日的练拳中细细领悟,点点积累,把有形化无形,使拳理与实践相结合,直至在实战中真正能体现出崩拳的威力来。
“半步崩拳打天下”之崩拳
[作者:静磨剑转贴自:少林与太极2009年4期点击数:851更新时间:2009-08-17文章录入:儒侠]
形意拳巨擘郭云深功力深厚,所向无敌,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美誉。半步崩拳成了郭老的绝技,乃武林著名品牌,武林中人心向往之,却不知半步崩拳之原始风味,一般皆假冒伪劣,以至以讹传讹。下面根据真传,略加介绍。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后足紧跟一步,后足不得超过前足,相对于常人走路后足超过前足之一步来说是半步;崩拳乃形意五拳之一,崩拳从中盘胸腹处发出(没有炮拳那么高,炮拳从上盘发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郭老崩拳运用时是前手勾挂敌手,后手发力穿崩,因郭老功力深厚,再加时机恰当、步伐迅速、经验老到,故武林高手与之对垒往往不堪一击,瞬间即被郭老崩拳击中,力透胸背,心惊胆颤。
郭老崩拳有以下部分。
一、桩功练习
郭老崩拳必须先站老三体式桩,打下坚实基础。此桩为形意拳原始桩功,古朴实用,可练就周身无处不是手、无处不弹簧(此乃比喻,意为身体任何部位都能弹射击打),乃形意拳不传之秘,故鲜为人知,其桩法为:
前足直顺,后足横斜45度,双腿弯曲不可直(劲有曲蓄而有余),为不丁不八之“丁八步”也。身呈45度斜面。头要虚领顶劲,脖子要竖起来,背要紧起来, 胸要圆起来,臀要坐起来,腰要立起来,膝要顶起来,提起来。双足力量分布不可平均,要前三后七,但双手力量要均衡,要抬起抱圆,指要张起来,前手与眼相 平,后手稍稍低于前手。前手尖、鼻尖、足尖三尖相对相照。两手如撕棉,用力如抽丝。脊如弓弩拳如弹,神机一动鸟难飞。精神有顶天立地之气概,有一夫当关万 夫莫开之雄伟。全身暗含松活弹之劲力,不可有丝毫之僵力笨力。此桩日久功深,自然构成浑噩一体之浑圆整体力,明劲、暗劲、化劲三劲俱备,技击之本钱足矣。
二、单操试力
站好桩后,将双掌变拳,此拳乃空拳,不可握实,似乎内容小圆球。以身带动手臂缓缓运 动,“用身子将手耍起来”,前手向下回拉,后手从前手手下穿崩而出。前手如钩,钩住敌手;后手如箭,穿射敌心。注意周身运动,一动无有不动,不可局部推动 耍弄两手。如此拿着“整”运动,才有崩拳的整体威力。如此循环往复,进行崩拳试力练习。
三、“半步”练习
前足前进一步,后足紧跟一步,所谓“前步进、后步随”,二腿似乎牵连在一起,不能分散游离。走步时,脚与地面平行,擦地而行,不可拾得过高,影响步速。 足平起、平落、意如趟泥。步子不可过大,过大不灵不活。要求沉而不僵,轻而不飘。日久功深,步法迅速威猛,行动飘忽如风,遇敌锐不可当,“手到步也到,打 人如玩笑: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
四、崩拳实用
郭老崩拳是拗步崩拳,即打左崩拳迈右步,打右崩拳迈左步,拳与步相拗。拗步比顺步难练,然一旦练成,厉害无比,敌防不胜防。
郭老崩拳主动进攻时,前手臂劈挂敌手,破开敌防御系统,后手穿崩敌人胸腹,重创敌人。例如,敌我对峙时,我突然起动,直扑敌人,前手劈挂,后手发爆炸崩 拳,往往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即被我崩拳打倒。郭老崩拳反击时,当敌人拳向我面或胸部击来时,我以前臂由上往下往回搂挂敌臂,当敌重心略失或失重前倾时,我 后手崩拳骤发。同时,前步闯入敌裆部,中门夺敌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总之,郭老的“半步崩拳”厉害无比,有极强的杀伤力。敌被我爆炸崩拳所击,往往伤及内脏,甚至当场毙命。所以,要注意分寸,不可轻易使用重手:遇歹徒才可重下杀手。郭老“半步崩拳”震惊武林,也即于此。
形意门不传之秘---通天撼灵大法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的宝贵遗产,它犹如一棵苍劲不凋的大树屹立于中华武坛,其理论,功法,技法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它的核心功法------《通天撼灵大法》,更是从古至今武功修练的至上大法。可以说凡内家高手,没有一个不是修练过此功的,历代形意门的大师们无不因对本功法的实践,而使其自身的拳学造诣达到同时代的顶峰。
试观当今武林,真正用于临阵杀敌的精华武功倍受冷落,而比中国差之太远的海外武技却纷纷乘虚而入。做为中华武学精髓的真正继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出面肅清历史的真相,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后学之士引入中华武学的殿堂,旨在星星之火能起燎原之势,愿真正追求中华武学真谛的朋友们与我们共同携手,将真正的中华武学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形意门不传之秘--------《通天撼灵大法》共分三步练法,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易筋大法。
易筋之法的训练是在站桩求整的相对静止中获取的,在间架配备得当后,可以加上双肘向前下方螺旋滚压,使大臂内侧之筋膜绷拉而起(用手触摸即可感知),同时沉肩撑肘,头顶项竖,即可把颈筋绷起。臀部下坐,躯干正直,会使脊柱两侧之竖脊肌的筋膜上下对拉,涨腕撑指的要领则使小臂内侧之筋膜腾起,十指抓地,双膝撑拔可使小腿及脚面筋膜腾起,这样浑身之筋膜在肌肉放长运动的牵引下,全处于绷拉状态,由于骨架整体均衡的支撑,关节之间的间隙会加大,从而促进肌肉,筋膜的伸长度,使肌肉纤维,筋膜在运动中获得精壮的成长,芗斋先生早在1926得的遗著《意拳正轨》中提出“筋长力大”的教义。习者可自身检验,如果全身肌肉筋膜均成拉伸状态,可让伙伴用力拍自己的桩形,其结果是自身如一弹簧整体均会产生压缩和反弹,而且用力越大,反弹力越强。从而证明出间架配备和质量是否过关。这种感觉的初期由于筋膜受力而极其劳累酸痛难支,但是这一阶段又是最长功夫的阶段,故必须忍耐苦耗,待运动量能够适应后,可任意抱一桩形,让伙伴撞击,体会桩架似铁的感觉。从而深入了解肌肉运动的效果,事实上肌肉的拉伸运动并不能完全使筋获得最大拉伸量,只有骨骼角度支撑达到了最合理的定位,才能使筋膜的拉伸达到极限,而筋膜挑起之状态,谓之“遍体筋撑弹簧似”,筋膜的极限拉伸又可促使肌肉纤维获得更大的拉伸长度。
筋膜与肌肉共同放长后,由于人体内的后天残余拙力的作用,肌肉的某些部位如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斜方肌都会产生一定的僵紧状态,这些部位的肌肉紧张会束缚人体肌肉的长度拉伸,并且极易引起其他肌肉的紧张和横隔肌的发紧,所以必须认识到,肌肉的放长和筋膜的腾起应该是同步的。因而当筋膜腾起后,我们要注意检查肌肉纤维是否放松拉长,如果肌肉紧张,应放弃筋膜继续腾起的运动,用意识去引导肌肉的放松,使肌肉不再发紧。保持此状态后,再去调动筋膜拉量与肌肉的拉伸。因为肌肉的放松拉长能使筋膜的弹性加大,否则,虽然筋膜会被腾起,但是缺乏弹性,尤其是关节由于肌肉的紧张会失去枢纽的运转灵活。虽然如此,一些习者仍以此法站桩,较技。但是往往因为抱桩死上,把肌肉,筋膜拉得过死而被灵活的对手击败。这样就失去了芗斋先生所云“如伸缩不正之弹簧”的本意。当浑身筋膜全部处于绷拉状态后,为了身体在技击中的功能效果,就必须在各种试力中去求得肌肉,筋膜的松紧运动.从松中拉紧,紧中放松的拉长,收缩中获得动能及势能的转化,这样通过关节的张缩及的撑抱进行“揉筋训练”(“揉筋训练”见《六面整体浑元力科学训练教程》一书),目的是体会感知力和神经系统的判断能力.我们在实战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手,而且每个对手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所以仅凭“一桩在手,天下无敌”的主观臆想,势必会在实践中栽跟头。试力是发力和格斗技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体会动态平衡的根本所在。我们在任何一种形式下是否能够保证筋膜,肌肉的弹性放长,收缩也是试力的重要目的。
上肢的筋膜获得弹性收缩后并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达到了易筋的状态,因为下肢的筋膜全部被调动起来,仅用丁八步是解决不了的,下肢肌肉,筋膜均比上肢粗壮,故必须进行大步的试力才能够调动起来。大步试力与小步试力不同之处在于大步是开胯,揉筋训练,小步是掖胯勒胯训练。我们以伏虎桩为例
,前膝在一条直线上,然后身体后靠下落,使胯低于双膝并极力向地面下坐,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胯催身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移至不能继续运动之际再把重心提至与双膝成一条直线。这种运动的形成是通过胯关节的最大移动来调动下肢筋膜的拉伸极限,从而使下肢筋膜也如上肢一样具备极高的弹性。下肢的筋膜训练意义是为了在格斗中步法的迅猛和灵活,并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功力和体能。大家都
知道,整体力的释放来源于下肢与地面磨擦的反作用力,如果下肢筋膜的拉伸量大,那么在实作中以步过人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芗斋先生之弟子张思彤先生的拉伸量极大,其大步试力,发力可以让臀部擦及地面而行,且灵活异常。这就是对下肢筋膜拉伸训练获得的生理极限,从而配合上肢做出巨大的弹簧力。
揉筋之法是易筋的动态形式,发力,实作是易筋的具体体认的应用。遍观我国有成就的形意名手,通过见及参阅留传的遗照,均是通过易筋之法而获得无坚不摧的爆发透力和敦实雄厚的整体劲力。如图:易筋
状态下的桩形和发力(见笔者专著《卢氏结构科学训练教程》或《六面整体浑元力科学训练教程》二书)。
第二步易骨大法。
易骨之法是继易筋之后由肌肉表层深入骨骼的训练方法。当肌肉的拉伸长度和筋膜的生理放长均已达到生理极限后,由于人体的构造与脊椎动物并无二致。肌肉就会在放长拉伸状态下松驰下来,而且由于长期的功法训练和格斗训练,人体的肌肉运动总是随着骨骼螺旋运动的,这种拧转的螺旋形式造就了肌肉与骨骼的摩擦动力。从而使骨骼运动成为间架支撑,发力击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肌肉是运动的动力源,当肌肉放长后松驰下来,其对骨骼的制约作用相对减小,由于肌肉的放松,又是在螺旋中运动的,势必形成肌肉与骨骼的易骨状态。我们观察老虎,猫等动物,其运动形式是以关节为枢纽的螺旋方式趋动骨架一体,而肌肉放长就象一件衣服挂在身体上,当我们去撕摸它的身体并揉搓时会发现猫的皮肤肌肉十分松软,可以与骨骼产生相对位移,而如果抓住猫的背部并用力打它一下,猫会疼痛欲跑,这时明显的感觉猫的骨骼在动,因为它的皮肉是
被抓住固定的。
修习易骨之法重在桩法中认求证。在站桩中各部位要领调配以后,双肘双膝在保证撑拔状态下体会小臂如搭在一窗台或栏杆上休息,而肌肉因为不受任何外力保持极松的状态接收地心引力。同时胸部,腹部,大腿,小腿全部被重力吸引而使肌肉搭在骨头上,但是骨架又必须为了维持桩形而与肌肉下坠形成相反的上拔运动。由此整体的肌肉下坠与上拔形成相互平均的矛盾力,尤其关键的是利用脊柱向后向上的靠拔来维持间架的支撑与地心重力相抗效果更佳,芗斋先生形容此状态为“玉树挂宝衣”并在遗作中进一步说明为“浑身肌肉挂青霄”。
为进一步体会易骨状态的功中模式,可操习大式“金龟出水试力”或“揉筋大法”(见《卢氏结构科学训练教程
》或《六面整体浑元力》)进行体认,因为它们的训练方式是关节
螺旋运动带动躯干的上下升降,故更能明显体会出肌肉与骨骼形成的滚动磨擦力,当手臂高举,身体下落之际,切记不可用力,因为有了关节的极限拉伸量,下落会形成自然状态,当关节旋转之际,身体的起落就会发现肌肉与骨骼的磨擦现象。被习此法可让伙伴先用双手分别置于练者胸背部并压紧,然后做大式“金龟出水”或“揉筋大法”。由于肌肉被固定不动,故做起伏之际这种磨擦感觉就会更加明显。再让伙伴抓住双臂做,手臂肌肉也会因被固定而形成骨骼的搓动。继而体会大腿,小腿等部位。操习易骨之功法应分段体认,待其中一段有所体认之后,再找其他部位。需要说明的是没有身体的根本放松是产生不了脱骨状态的。而站桩,试力,发力的松沉体现则是易骨的入门基础。
第三部易髓大法。
经过长期的易骨训练可使骨骼密质增厚,骨变粗大,而骨面肌肉松软下垂,其骨小梁根据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更加整齐和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结果。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在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原传形意拳的易骨之法就是利用整体骨架的有序组合,重新建立一种在关节螺旋运动中的整体骨架运动,从而形成用骨头打人的强劲重效爆发功能。随着骨肉的脱离,骨骼就能够不受肌肉的束缚而形成整体的运动形式。由于骨骼不受肌肉的动力牵引,将会进行各种动态模式,从而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贮藏营养。人体骨髓功能的改变会使人体的生理功能获得极大的改善,就会具备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的身体素质,这也是易髓的道理。
研千古奇理~! 习千古奇术~! 办千古奇事~! 作千古奇人~!
解开尘封的历史——薛颠象形拳法知见录(一)
2009-02-07 23:24
编者按:无论是谁,只要他能用超出眼前功利得失的情感和态度去作武术的无涯观,他必能获得古人所云的“寓物理自陈”。武术家一旦自我溶入自然万象之变化中,即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拳无意之境界。“拳霸”薛颠已矣,象形术犹在,然曲高和寡,问当今武界谁能与薛颠在精神上互通互联,道出象形术的“真趣”,让读者切实受益,编者因工作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地阅读了曹英峰先生的文章,我很钦佩作者的学识和胆气,觉得文章的发表有利于形意拳理论的研究和技击实践的探索,故乐为之荐。
一、拳学渊源录
象形拳法,形意拳支派,为薛颠所创。薛颠,河北束鹿人,民国时期天津国术馆馆长。河北刘奇兰系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先生高足。
关于薛颠的生平,各种武术史料和传记中对于他的记载都非常少。据天津形意拳前辈讲,解放后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薛颠被人民政府镇压,加之其任天津国术馆馆长期间的一些做法与武林同门之间产生了诸多的恩恩怨怨,死后背上了“拳霸”的恶名。随着岁月的流逝,薛颠卓越的武学修为,连同他自创的独特武学艺术,渐渐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沉寂在岁月的长河中。
2003年,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轩先生撰文,以自已半个多世纪的武学体认,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再现了当年的武林佚事,并将原传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公布于世,一石激起千层浪,旋即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巨大的轰动,才使薛颠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同时,老人以“学术为本”的公正态度,字里行间饱含了对师恩的无尽缅怀。
关于薛颠创拳的经过,在天津武术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版本,无奈当年见证历史的人早已作古,我们无从去考证哪一种说法具有真实性。据我的老师唐凤华先生讲:薛颠最早跟一位周姓武师学习形意拳,后为谋生去关东设场授拳。当时许多门派的拳师在关东以教武为生,这其中就有形意拳高手傅剑秋先生。作为同门,据说当时因为傅剑秋指出薛颠拳艺不精之处,于是二人当场试手。结果薛颠输了拳,随后离开关东,访艺于山西,投师五台山灵空长老,得到这位隐世高人的指授。于拳、功、易、道,禅均有所得。后下山赴河北深县,又得到李振邦、薛振刚的传授,功臻化境,武学修为达到了神变的境界。
适逢李存义先生逝世,薛颠突然出现,并在同门面前显示技艺,其身法之快,如鬼魅般灵动,一下子震惊同门,随即薛颠公开向傅剑秋挑战。这件事立刻在天津武林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后由尚云祥、唐维禄出面平息了此事,并推举薛颠当上了天津国术馆的馆长。
当时形意拳门承认象形拳法为支派,不是因为薛颠当了天津国术馆的馆长。究其原因,一者是它们之间历史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和技术特点上的高度吻合,二者是象形拳法的简约、神变能使形意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象形拳法中融入了中国道家最纯正的内功体系(依个人之见,这才是象形拳法真正的亮点),由博返约,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道艺拳法。
由于历史原因,象形拳法的流传远远不及形意拳那么广泛。加上象形拳法是以五行为体,五法为用,没有深厚的形意拳根基,很难将象形拳法之微妙发挥出来,而在我们这一拳系中,少有人尽得这两门拳学的奥义,因此日趋势微!我的师爷褚广发曾在唐维禄先生的推荐下师从薛颠,在天津国术馆学习过象形拳法,因此我们这一支保留了对象形拳法的部分传承。一直以来我对象形拳法情有独钟,在学习形意五行拳一年之后,终于得到唐凤华老师的倾心相授。挟技归来,每日醉心专研,虽时日无多,但与同道试手,仅以飞云二法便可轻取对方,深感斯技之神妙灵动,又精简圆融,实为上乘武学之奇葩!
“以学术为本”一直是我历年访道求学的准则,正如宋徽宗是庸君,蔡京是佞臣,但是他们的书法艺术仍世世代代为后人临摹和研究!我们不是历史的亲历者,是无法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感知古人的情感世界的,更无法用现代人的意识形态去辨别历史事件的好恶。做学术研究,没有必要对这些是是非非溯本求源,我们研究它,去芜留菁地继承它,自己受益的同时能福泽社会,这才是我们该做的!结合原书现将象形拳法之拳功理法,扼要披露如下。
二、大道至简之内功阐微
提到内功,据我所知,原传心意六合拳、八卦掌等内家诸拳在创拳之初都有佛道两家内修的内容,因而神乎其技,而致日后大行其道!但是发展到今天,内外两家似乎已无分别,概因内功传承慎密,每代也仅有一二人得全诀而矣。所以,见到一些内家拳谱虽然大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究其实质,不过是名词附会,徒费笔墨之谈。
薛颠的内功得自虚无长老——一位神秘的佛门隐世高僧。在《象形拳法真诠》一书中,薛颠是这样描绘他老师的:“虚无上人法号灵空,五台南山卓锡崇峰,花甲两度其颜犹童,求真访道三教圆融,参赞古易象理禅宗,以术延命普渡众生,负荷此道传之无穷。”初读之下,不由想起当年气功热时就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某拳某功托名历史上某个著名的人物所创,以彰显其珍贵,或杜撰怪力神异,荒诞不经的佚事来故弄玄虚。但是,薛颠著书传世,在那个时代恐怕还没有今人的利欲心机,这一点从薛颠留下的武学理法中是不难考证其真伪的。其实,无论近代、当代,像虚无上人这样的出世修士并不乏其人,道隐无名,相反那些招摇过市者却未必真有学问。
修命独道家之以术延命最为善巧,修性则佛理之明心见性最为高妙。考宋代以前,佛道两家均重实修,而诸如吐纳、导引、观想、胎息一直是修行的主干,除火候运用变化万千之外,方法基本不离于此,全靠习者苦修,平淡中自见神奇!无论正史野史,记载成仙成佛者甚多!明清以来,道家内修之术愈出愈奇,佛家大小两乘之理论亦汗牛充栋,臆想空谈者众多,所谓性命双修,已是徒有虚名。故后世慨叹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薛颠的内功体系与易筋洗髓经的炼气基本一样,只是火候上有很大的差异,也正因为大道至简,半个多世纪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颂扬的只是拳学的精妙,而忘记了内功才是拳学的灵魂所在!诚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薛颠的内功体系大致分为三步,即正身法,调息法,修心法。通俗的说,即身,气,神之三调,三者贯穿于实修的终始,是密不可分的!薛颠在其《象形拳法真诠》一书中绘图列表来明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著者的苦心,惟恐读者不明其意。但是武学技术和内功心法,往往需要口传身授,不是文字能表述清楚的。唐老师在传我的时候,与书中内容亦大为不同,然而将口诀传毕,书中之内容一目了然矣!
首先说“正身法”。我在访道之初,曾细心观察一些实修的人,总觉得其行、走、坐、卧和常人不大一样,后来经师点破,才知所谓“道不离须叟”之真意!每见一些练功者定点入座,风雨不误,看似极有规律,但是,人这一天要T作,要生活,喜怒哀乐,营营役役,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七情六欲的贼伐,所以正式练功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诸缘皆空,势必有所牵挂,那么每次练功的有效时间就会大打折扣(就笔者经验,静功人坐,即便修炼有素者,大概也须30到40分钟方能进入状态!初学者往往杂念纷飞,此起彼伏,一两个小时练无所得也绝非稀奇)。再者,即便如此,又有谁可以保证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误呢?因此,“念兹,在兹,常惺惺”是内功中一个很重要的口诀!一个真正的修炼家往往练功的随意性是很大的,只要一有闲暇,片刻之间,即收心敛息,一呼一吸,系之于命蒂,渐而久之,心、神、息皆归 于气海,元气才能日积月累,固有一日“凝神气穴”,万念俱寂,“玄关”促开,丹有居室,始有“丹田”之象,内功即一日千里,归人正途!
所以薛颠说:“随意法,即权变之法门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之),有一时_丁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偈日: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息字自心圣人知,四个橐龠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真是天机直指啊!
再说“调息法”。薛颠说:“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而大道成,万象归根矣!”抛开文字上的繁冗叠复,一幅内功修炼图已经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何谓“精凝”?丹成之象也!薛颠文化不高,这本《象形拳法真诠》为他的传世之作,语言干练精美,自然少不了请人润色,但内功是核心的东西,靠的是真传,外行人是创造不出来的。谭紫霄在《化书》中载有“五忘仙诀”,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忘虚以合道,忘忘则功圆。”而薛颠的内功精要不正是“五忘仙诀”最通俗的注解吗?
《象形拳法真诠》中将“调息法”分为三步,要求循序渐进。自然而成。所谓“努力呼吸”即是“服气”一法。用意较重,是用武火的后天层次,然“心为臣,息为君”,能很快排除杂念,达到心神凝定。比所谓的“一念代万念”要高明许多。习者不假一丝一毫的做作,一片淳朴,直入先天。第二步的“丹田呼吸”依书中所说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是着意吸升呼降,导气运行周天,其实不然!书中所指乃丹经上说的“取坎填离”之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时口鼻呼吸虽在,但“吸之绵绵,呼之微微”,数分钟或十几分钟才有一次,丹田气动,橐龠初成,内气周流不问断,此时内功根基已成,宿疾顿去,生理上常有饥寒不迫等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修炼家称此为“金水河车”或“气河车”,是后天中之先天的境界。至于“体呼吸”,不如称之为“胎息”更为确切,薛颠说:“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先天境界,一切生理功能完全高度自动化,打破了生命体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补足亏损,甚至返老还童!而河车自转,精尽气化,马阴藏相,这才算是真正的“炼精化气”了。每见有人,动辄大谈“炼精化气”,甚至自诩功臻“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正统修炼家的眼光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令人喷饭!察中国近代武林中。也只有董海川、杜心武、孙禄堂等寥寥数人做到而已。所以,薛颠在书中说:“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
第三步的“修心法”被薛颠放在了内功的后面。其实,做功夫的伊始,“修心”就要踏踏实实贯彻进去。薛颠在书中说:“修心法者,即道成不二法门,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炼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谈到“修心”,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庞大了。非指专事于修炼,做人亦是如此。简单地说,修炼家对于世俗的道德标准以及人生态度的客观认识,都可以称是广义上“修心”的范畴。至于“三教圆融”,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空”,得靠修行者真实体味,恐怕文字已经不能达其意了。圈里有一句话:命赖师传,性靠自悟!
真正的修炼家是不会把自己禁锢在所依附的教派之中的,而一个四肢发达,大脑贫乏的赳赳武夫也永远不可能到达武学的巅峰。人之习武就如养虎在身,而这“修心”又恰如“伏虎之术”,薛颠是没有做到,否则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解开尘封的历史——薛颠象形拳法知见录(二)
2009-02-07 23:26
三、五法八象会真
象形者,会意也,发于外而谓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出,象由性生。以主旨而论,薛颠的象形拳法并未脱离心意拳这一主干思想,而内容的精简倒与同为心意分支的蜀东金家功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拳法大致由桩法、五法、八象、独门器械组成,内容不多,但变化万千!
桩法在象形拳法中比重不大,只有八字桩、降龙桩、伏虎桩三种。其中,八字桩与当下流行的浑元桩相似,手形上略有变化,以养气为主;而龙虎二桩为侧身练法,下势较低,注重撑、掤、按、扭之劲,为技击所设,练起来很吃功夫。据门内的一些老拳师讲,薛颠的那个时代,真正站桩的人不多,包括被今人追捧为“万法不离”的三体式也不例外,拳中有桩,这是个很值得令人思考的现象。
五法,即飞、云、摇、晃、旋,五个可分可合的单式。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飞法由提水式(起式),右化身,左足不动,右足向右前方斜进步,右手手心向上,臂半屈而有挺劲,进足同时以横力向右直出,左手横进,手心向下,置于右肘下,松肩,坠胯,沉气,膝挺,身形略侧,目视右手中指;上动不停,右足不动,左足向前疾进一步,同时左手翻转手心向上,沿右小臂外侧拧转至右前,右手翻转手心向下,以裹合之劲沿左小臂拉至左肘下,稍定劲,左足横向左快速移一步,同时力从足起,以臂带动身形向左横发力,变为左化身。然后再进右足,如此反复。
解析飞法和蜀东金家功夫中“分草”一式很像,起式就是拨打抢边,另一只手封住自己中线,如果拨打成功,通常会立即戳击敌方面部咽喉要害,戳击无效,横力再打,进步时摔法可相机而用,与形意五形拳中的钻拳、十大真形之蛇形十分暗合。“回马枪”是飞法练习时的回身法,但实战中却是出其不意迷惑对方或败中求胜的一记杀招,通常右化身,腾空转身,震脚发力发声,顺势矮身横抽敌方肋下,威力惊人!
云法 由提水式(起式),先将左足向前迈一步,右足不动,左手经胸前划弧伸出,变为手心向上,右手置于左肘下,手心向下。上动不停,右手沿左小臂外侧由左及右划弧至身体中线,变为手心向上,左手也由左及右划弧至右肘下,变为手心向下,双手同时略向怀中一带。同时左足跟转至右方,身体下沉,右膝盖顶在左小腿上。稍定劲,起身右足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发力,要求脆、快、抖、弹。发力毕,双手继续划弧,沉身,进步,发力,惟方向不同,如此反复。
解析云法是一个吞吐沉浮很明显的式子,双手划弧又叫“金丝缠腕”,是典型的擒拿手法,实战中如果捉住对方手臂,随即身子后吞一沉下压,迫使对方失势,前倾失去重心,然后进步抢中,一个短发力摔出对方。本来擒拿就是近身,如果一擒不中,趁势沉身即迫得对方起不了腿,那么攻击裆腹要害,就很自然了!险是险了点,却是极狠毒的打法!
摇法由提水式(起式),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迈一步。同时,右手在上,手心向下,左手在下,手心在上,双手呈阴阳裹抱之形式提至胸前,然后由左及右划大弧形捋至右胯部,身体略向右拗,目视前方,蓄势定劲,左足依然不动,右足向左前方迈一步,同时双手由右胯向左前方极力伸出。上动不停,左足向前迈进一步,双手呈阴阳裹抱之形式由左及右划大弧形捋回至左胯部,身体略向左拗,蓄势定劲,右足不动,左足向右前方迈进一步,同时双手由左胯向左前力‘极力伸出。如此反复。
解析摇法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摔法。俗话说:“拳加跤,艺更高”,“半年拳不如当月跤”。河北派的拳法明显是受了保定跤的影响,一旦进身多数以“摔”结束战斗。摇法中手法的一个大捋是看似十分笨拙的一划拉,其实守中有拿,一旦得势,肩、肘、膝都可以趁机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我曾与一著名拳师交手,飞法先发制人,抢边穿喉,对方一抬手招架之时,摇法大捋立即破其中线,然后右足一别,进身肩打,对方应声而仆。
晃法由提水式(起式),右足不动,左足向左斜方进步,双手同时向里扭劲,翻转成手心向上,至与胸口一齐时,向前方伸出,手臂微屈,略高于肩,如托重物状,此时腿弯臂屈,头顶身挺,目视双手。上动不停。左足向右斜进一步,双手同时尽力再向上略一托,右足随即跟上一步,进步同时双手快速落回胸前。不停,晃身摇肩,双手呈半弧形向身之两侧分开。上动不停,左足向左前方进一步,右足不动,然后双手内旋划弧变为手心向上,收至胸前变为手心斜向下,向前猛推。如此反复。
解析晃法用文字表达有些繁复,其实就是形意拳的“虎扑”,只是先“虎托”,再“虎分”,最后才是一扑,走的是“之”字形的步法。飘移不定的身法,使“虎扑”这一传统拳式,刚猛中又不乏灵动!实际运用中,“托”住了,腿膝便可以致命一击,“托”不住就“分”,头打和肩打就有用武之地,不必拘泥!
旋法旋法有两种练法,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一种是内旋法,由起式开始,以腰带动肩,以肩带动手臂,双手在身前由内向外划弧,一手变手心向上,划弧至头的侧面,略比眉高,托劲:一手变手心向下,划弧至胯的一侧,略与腰平,撑劲。同时双足交替向前快速进步,步子要小,呈波浪形的曲线。如此反复。
一种是外旋法,由起式开始,以腰带动肩,以肩带动手臂,双手在身前由外向内划弧,仍是一手托劲,一手撑劲,步法亦如前式。
解析旋法在门内又被称为“小游身八卦掌”,以身法灵动游移而见长,防中寓打,尤其适合以一敌十,薛颠在书中以太极八卦图形示之,其实也是象形取意,习者可不必拘泥,灵活运用。
四、五法合一
五法合一是将五法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精悍的小套路,练时连绵小断,用时一气呵成,一势不断,式式相连,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八象(门内又称八技),即龙、虎、马、牛、象、狮、熊、猿八个独立的技法。
限于篇幅,对于八象的拳式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读者可参书研究),习者须知五法乃八象之基础,八象是五法的延伸。正如
五行拳与十二真形的关系一样,在河北形意拳门中,有很多前辈武师并不练十二真形,或只是根据喜好练一二式,个别是为了传承的需要才全盘继承。据唐风华老师讲,八象里融合了华佗五禽戏的精髓,配合内功,一动一静,不单只为了技击而用,于养生延年,防病健身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至于薛颠传下的器械练法,多为形意拳的刀剑枪棍,只有佛门方便铲是其独门所传,应该是灵空长老的衣钵。因为象形拳法是薛颠技艺大成之后,融合了道家内丹术、五禽戏、形意拳之精华后,自己创编的拳法,因此内容虽然不多,但体系却十分完整,也符合“大道至简至易”的原则。
后记
2004年学拳之初,我的师弟戴涌波先生曾设法寻找薛颠的后人,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虽然联系到了薛颠的家人,由于当年特殊的历史原因,薛家后人对此讳莫如深!只是淡然声称目前薛家已无人继承拳学,更不愿提起当年的是是非非。其实在天津国术馆鼎盛时期,和薛颠学拳的人是很多的,可是时间毕竟奔流不息地前进了快一个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事物都会沉寂在逝去的历史当中。
更多阅读
记录 《太乙仙魔录》新品发布会 太乙仙魔录第二季
2010.12.21《太乙仙魔录》终于在众多媒体的掌声中成功发布。好吧...作为这副精美桌游的【特别鸣谢】之一..(呃...貌似里边很多技能都是我设计的...)真心的希望它能够大卖特卖...深入每位玩家的心...原帖地址:http://tyxmlwmt
武警擒敌拳全套图解 - 智力扣全套解法图解
专辑: 擒拿手武警内部不外传的摔擒、擒敌拳,格斗技巧掀腿压颈刷腿踹腹顶膝锁喉夹颈别肘抱腿跪裆擒敌拳1-16动连贯动作擒敌拳是一种以击打技术、防击打技术和擒拿技术为主的综合练习,是武警部队的必学科目。经常练习擒敌拳可以熟练动
原创 《太乙仙魔录》介绍 太乙仙魔录人物介绍
《太乙仙魔录》介绍金木水火土,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五行知识了。不过,这五行究竟是如何相生相克的呢?恐怕就没多少人知晓了。如今,北京文渺堂带来了一款名叫《太乙仙魔录》的桌游,该游戏在设计上创新加入了五行之间相互
浅谈八字五行生克的术语、用神、星宿神煞 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图解
一、五行生克的术语命理学家论命,很有一套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五行论命。由于五行论命有着它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所以在古今社会中,较易为士大夫阶层或知识分子所信仰。五行论命过去有以年柱为主,结合其他三柱进行推论的;也有以日柱为
成龙电影全集国语完整版 视频数: 42 五行拳成龙国语完整版
成龙电影全集国语完整版视频数: 42创建者: 专辑工坊返回专辑搜索>> 1:46:14【霹雳火】成龙电影全集国语版用户:龙的蓝天播放: 16,902发布: 2年前 1:29:38成龙电影全集【迷你特工队】国语版_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