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责 挨板子



有一次我听到这样一段话,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诚挚的恳求态度:“宝贝,你知道妈咪说了什么,可是你不肯听话,现在我要打你。宝贝,你知道妈咪不是生你的气,我是要帮你学会顺从……”

这个“宝贝”面对纠正却沉默不言,因为它是一个洋娃娃!那“妈咪”是谁呢?是4岁的劳伦,而她这话显然是跟妈妈学的。

劳伦从妈妈管教她的方式中,学会了管教娃娃,她在模仿妈妈。妈妈当然知道劳伦和娃娃不一样,劳伦的行为有道德上的意义,她要学会分辨是非。当她有错误的行为时,她就和神的律法产生了冲突,善与恶在她的心中交战。同时,妈妈也知道对她的纠正不只针对现在,所有现今在地上的处罚,都是为着那个大日子,为着那在永恒里不能再改变的结局,妈妈希望劳伦能够预备好。

我注意听这4岁小女孩所说的话,在这扮演的管教中,她清晰的思路和亲切的态度使我印象深刻,我想这些话劳伦已经听过好多遍,她把台词复述得很好。当她告诉娃娃要预备接受管教时,语气坚定,没有愤怒,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你要学会顺从”。这个模仿的小妈妈的态度,不论是看起来或听起来,完全没有虐待儿童的样子。可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人,却把所有体罚都当成残酷的虐待。

世界上的观念在不断改变,各种观念都有它的流行期,也会有过气的时候,就像服饰和室内装潢、颜色的组合一样,有时流行,有时不再流行。

用杖来管教的方式,今天已经不流行了。如果这本书写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关于沟通的论述不会吸引一般的男人,因为那时代没有人会和儿女谈什么,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会被拉到放柴禾的木屋里进行处罚。那个年代的父亲有力气,寡言少语,能用他的肌肉让儿子们乖乖听话。

今天,我们生活在高举人权和尊严的时代,责打儿女被认为是野蛮的行为。人们对涉及虐待儿童的事很敏感,父母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什么时候想打孩子就可以打。反之以诚实和互相尊重为根基的沟通,在今天是比较流行的观念。

杖责的理由

很多关于用杖责罚的问题萦绕在我们脑海里,例如:它要达成什么目的?真的需要用杖吗?没有更好细方法吗?它的背后有什么观念?它是不是会让儿女恨我们?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尼克和他的女朋友安吉拉来拜访我们。用餐时我的一个儿子不顺从,我就带他上楼,到他的房间去管教他。安吉拉问:“他会怎么办?”我太太如实地回答:“大概会打他。”

那时候我儿子的哭声从楼上传下来,安吉拉愤怒地从屋子里跑出去。

她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因为她没有按圣经去了解责打这件事,所以觉得生气,把我们看成是残酷的父亲。她的态度是很常见的。

问题的本质

什么是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如果孩子天生在道德和伦理上是中立的,他们就不需要纠正,而需要指导;不需要管教,只需要说明。

是的,孩子需要指导和说明,但是,他们最基本的问题是因为缺乏知识吗?是不是只要他们能学会一些事情,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了?当然不是!

儿女天生就不是伦理和道德中立的人,圣经告诉我们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孩子的问题不在于缺乏知识,而在于其罪性——他本质上是个罪人。在那个最甜美的小宝贝心里,有些东西是恶的,若能开花结果,最终必带来败坏。

杖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功用,它针对孩子内心的需要,这种需要单靠谈话是不能对付的。《箴言》22章15节说:“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神说孩子的心里有一些错误的东西,愚蒙迷住了他的心。所以,我们要除掉愚蒙,否则它会使孩子陷入危机。

整卷《箴言》所说的愚蒙或愚昧,都是指人不敬畏神。愚昧人不听责备的话,不顺从权柄,嗤笑神的道路,缺乏智慧。

愚昧人的生命受他的欲望和恐惧驱使,诚如你从幼儿口中听到的,三岁小孩词汇表里最常用的就是“我要”、“我不要”。愚昧人乃是依循他当时的情欲、爱慕、期待、盼望和恐惧而生活。

杖也关系到权柄的问题。孩子愿意因顺从神的权柄而顺从在父母的权柄之下,还是愿意活在被欲望和激情驱使的自己的权柄之下?

这就是你的儿女天生的本相——有一颗愚蒙的心,它可能很巧妙地隐藏在一簇杂乱的头发下,或在婴孩的笑容中。因着愚昧,他们拒绝被纠正,抗议你想管他们的企图。看看一个婴孩在冬天挣扎着抗拒戴帽子的情形,你就知道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孩都会坚决地抗拒管教。愚蒙迷住了他的心,你如果纵容他,十四五年之后,他就会变成不服任何人管束的反叛青少年。

神命定用管教的杖来处理这种情况,但是责打孩子时你的态度必须合乎圣经教导。责打能将愚昧从孩子心中赶除,让孩子迅速又真实地经历肌肤之痛,不再执拗,变得顺从。我无数次见过这原则的效用。年幼的孩子若是拒绝顺从在权柄之下,是非常危险的。

杖责一般用在极端的情况下。“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箴23:14)你儿女的灵魂有灭亡的危险,你的工作是救他免于灭亡,而杖责就是拯救他的方法。但杖责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父母不能借着杖责,把怒气发泄在弱小无助的孩子身上。

杖的功能

纠正的杖能为孩子做什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箴言》29章15节说:“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箴言》中有许多处经文将敬畏主和智慧联系起来——敬畏神和得智慧需要借着杖责来达成。

把杖责和智慧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不顺从父母权柄的孩子必言行愚昧,他拒绝神的管辖,只为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生存。愚昧人决意自己掌管自己,拒绝神的管辖,结局就是灭亡。

管教的杖为孩子带来智慧,它及时地警告孩子:叛逆是愚蠢的!同时,适当施行管教也使孩子的心谦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责打能使孩子顺从下来,接受赐生命的话语。

《希伯来书》12章11节这样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果子,就是义。”

管教的杖带来痛苦,也带来义和平安,父母若能适时、恰当地使用杖责,可以让孩子学会顺从权柄。

每个孩子最后都能学会顺从吗?是的,《箴言》说:“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箴29:15、17)

神已经命令父母在管教和纠正儿女时,要进行杖责,虽然它不是你唯一的方法,却是你必不可缺的方法。神已经告诉你,儿女心中有些东西必须用杖来对付,假如你想救儿女免于死亡,根除迷住他们的愚昧,加增他们的智慧,你就必须举起杖来!

杖责是……

所谓杖责,就是对儿女进行体罚。合乎圣经原则的杖责,是指父母本着对神的信靠和对儿女负责的态度,以体罚来管教儿女。小心地、适时适量地、有控制地使用体罚,为的是强调顺从神的重要,救孩子脱离顽梗的愚昧,不致灭亡。

杖责要由父母来执行

根据定义,杖责必须由父母来执行,所有主张使用杖责的经文都以保护亲子关系为前提。圣经的命令是:“管教你的儿子……”它并没有说,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权对孩子施行体罚。以杖管教孩子是父母许多工作中的一项,而非全部。

学校的老师不能责打孩童,那会出问题。当老师责打孩子时,责打的意义就被扭曲,因为这样的行为应仅限于亲子关系。要知道,父母不仅责打孩子,也会在孩子生病时安慰他、带他去儿童乐园、记得他的生日。责打若由其他人来执行,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杖责是信心的表现

杖责是信心的表现。神已经命定要使用它,父母就顺从神,不是因为完全明了它如何发生功效,而是因为神是这样命令的。杖责的运用表明人信靠神的智慧,尊崇神的话语。

杖责是负责的表现

使用杖责也是对儿女负责的表现。父母这么做,是因为认识到在管教中有盼望,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亡,是爱和委身的表现。

我的儿女很多次在我必须责打他们时,看到我眼中的泪水——我真是不愿意打他们,但是我对他们的爱驱使我这样做,我知道不责打就是对他们的灵魂不负责。

杖责是一项责任

杖责是一项责任,不是父母决定要处罚,而是要顺从神。父母是代表神,执行神命令他们做的事。父母这样做,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成全神的旨意。

杖责是体罚

杖责是小心地、适时适量地、有控制地使用体罚。它绝不是父母用来发泄愤怒的工具,也不是父母沮丧时所做的事,更不是父母觉得孩子让自己难堪时产生的反应。杖的使用必须经过权衡和控制,父母知道在什么时候,对哪个孩子,进行什么程度的体罚;孩子也知道会被打几下。

杖责是为了拯救

杖责是为了拯救。一个孩子因反叛而和父母产生距离,责打是为了救这个深陷愚昧中的孩子。如果他继续下去,肯定会走向灭亡,因此,父母因着爱,必须使用杖责的手段。

杖责强调顺从神的重要性。请记住:问题绝不是“你没顺从我”。孩子顺从父母的唯一理由是:这是神的命令。所以,不顺从父母就是不顺从神。如果儿女坚持不顺从,必定陷入很大的危机里。

杖责不是……

杖责的观念现今不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我们先要澄清一些被扭曲的观念,我不希望你产生误会,以为我在鼓吹什么错误观念。

杖责不是发泄怒气

合乎圣经的杖责观念,没有给做父母的乱发脾气的权力使用杖时,态度必须极端谨慎庄重,以免演变成对孩子的虐待。神从没给父母对儿女乱发脾气的权力,这类的怒气是不敬虔而旦邪恶的,圣经责备这种行为,诚如《雅各书》1章20节所说:“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杖责不是想打就打

对自己的孩子想打就打,这不是合乎圣经的杖责观念。杖是用来纠正和管教孩子的。我再次强调,不要以为你可以随时、任意地对孩子用强,你没有这个权力。神曾在《以弗所书》6章中警告父母:不要陷入使儿女痛苦的危险;如果父母对儿女的身体使用暴力,必定会使他们产生苦毒。

杖责不是用来发泄挫败感

合乎圣经的杖责观念,不允许实行者发泄自己的挫败感。每个做父母的,都有过在儿女面前受挫的经历,很多时候,他们激怒你,让你受伤,惹你生气,但你不能用杖来发泄被压抑的愤怒和挫折感。

杖责不是孩子“应得的报应”

合乎圣经的杖责观念,不把体罚当做孩子犯错误应得的报应,不把杖责当成孩子该付的欠款。很多父母认为,做错事就要受处罚。他们把管教当成孩子犯错误所付的代价,就像犯人要在监狱服刑来偿还对社会的罪债一样,他们没有看到管教的积极方面——达到纠正、复兴儿女的目的。

杖责不能带着怒气

另外一种扭曲的观念,是以为要带着怒气杖责。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去探望父母时,孩子不听话,于是他把孩子带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谈话,而且打了他,然后用真挚的爱安慰他,两人和好,一同微笑着回到众人面前。责打的事已经结束,父子关系恢复了,两人都很快乐,祖母却不髙兴。她生气不是因为孙子被打,而是因为我的朋友没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她认为,如果不表现出愤怒,责打不会有效果。她把责打看成是使父子疏远,而不是使他们亲近的事。

打?不打?

“我太爱他们了,舍不得打。”

这个反对理由很容易理解,我知道没有一件事比打自己的儿女更难。想想看:要抓着自适的孩子放在膝盖上,痛施管教,这实在是很困难的事。你太爱他们,怎么下得了手呢?但是,请你扪心自问:如果你不打他,对谁有益?肯定不是孩子。前面我们讲得很清楚,不责打会使孩子陷在危机里。那到底是对谁有益?只能对你自己有益,你避免了打孩子会有的不舒服感觉,你不必因责打自己的宝贝而心疼,你不用为责打孩子浪费时间,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便。但若照着圣经的教导管教儿女,你就不能回避这些难处。《箴言》13章24节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根据这段经文,我们明白,正是因为爱,我们才必须责打孩子。

“我怕会伤害他们。”

有些父母常用负面的态度来看待圣经中杖责的观念,因为他们在童年时忍受过体罚的虐待。一说到杖责,他们就想到气得发疯的父母没轻没重地打孩子,其实这种行为不合乎圣经教导,乃是虐待儿童。

有些父母很担心责打会伤害儿女,害怕会造成他们身体的损伤,《箴言》23章13-14节已经预料到这个反对的理由,所以说:“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合乎圣经的管教,绝对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重大伤害。

“我怕他们会更叛逆、更愤怒。”

父母自然希望儿女爱他们、感激他们,希望孩子觉得他们很伟大、很慈爱。你怕打了他们以后,他们会认为你很严厉、很残酷,你怕管教他们反而使情况更糟。《箴言》29章17节可以打消你的顾虑:“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管教不会让孩子产生愤怒和郁闷的情绪,反之,它会使孩子与你和好,使你喜乐。无论从长远看,还是从短期效果看,都是这样。实行体罚,一定会培养出活跃、快乐的孩子,甚至责打过后你马上就会看到这样的结果。

“没有效果。”

这个反对的理由需要更进一步检验,我们要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根据多年做牧师的经验,我认为用杖责打无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没有贯彻原则。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挨打,因此,他总是在试探父母。

2、没有坚持下去。有些父母从来不肯多等一会儿,看看所用的方法是否产生效果,他们只用了两三天的杖,就很失望地放弃。孩子是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改变的!

3、无效的打法。我曾经看过一个孩子被打,他垫着双层的尿布,在那里不停地动来动去,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挨打。这种责打是无效的,因为父母没有打疼孩子。

4、父母正在发怒。我常常惊叹孩子天生的正义感,如果你在不圣洁的愤怒中责打他们,他们不会顺从你的纠正。孩子心里不愿顺从使用暴力的父母。

“我可以在公共场合责打孩子。”

这个观点不对。责打应该在家里没有人的地方,这不是一件该公开的事。另外,如果你在公共场合责打孩子,会让他们感到羞辱。一般来说,责打的时候,应该只有你、孩子和上帝在场。

的确,孩子在公开场合无理取闹时,会让父母左右为难。有人问我:“如果父母不能在公共场合责打孩子,孩子就会钻空子。”如果孩子年幼,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家,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算你在外面,如果孩子的问题很重要的话,你也可以临时做出决定,打道回府,对孩子进行管教。

杖责的果效

管教的杖能够让孩子懂得: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始终如一的管教,能使孩子知道坏行为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结果。年幼的孩子必须学会顺从,当他们因为不顺从而尝到疼痛的滋味的,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人种什么,就收什么。

杖责也显示出神的权柄高过父母的权柄,父母顺从神而使用杖责,让儿女看到顺从权柄的榜样。在今天的文化中,孩子很难顺从权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看到这种榜样。

杖责能够训练孩子顺从在权柄之下,因为不顺从会带来某些必然的结果,所以他们明白了顺从的重要。要让孩子从小就晓得,神把每个人都放在权柄之下,而顺从神、父母、儿女的正确权柄次序是一种祝福。

杖责也表明了父母的爱和委身。《希伯来书》12章清楚说明杖责是一种爱的表现,第5节告诉我们,只有儿子才配受管教。父母管教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不愿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因着爱,他们愿意参与孩子的生活,并且谨慎地管教孩子。

杖责能结出平安和公义的果子。我们在《希伯来书》12章11节看到:“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父母给予适时的、小心的管教,会培养出快乐、成功的孩子。

杖责能结出美好的果子。我的儿女现在都已长大成人,身为父亲,我不断地感谢神对我们家庭的怜悯。等我们第一次接触本章最开始所提的观念时,只有一个孩子,他当时一岁半,很不听话,将要进入最淘气的两岁阶段!这些原则让我们知道怎么对待儿子,怎么给他提供安全感,怎么管教他;也让他学会了自制,以及对父母的爱和敬重。

杖责能使孩子回转到祝福之地。若任由他发展,他将过一种被欲望驱动的生活,被自己的欲望和恐惧奴役,寻求不苛得的安慰。然命,纠正的杖使他回转到顺从父母的境地,也就是神应许的祝福之地。

杖责也促使父母和儿女之间建立亲密和敞开的关系。父母若关心儿女,不忽视任何会破坏彼此合一的事,就能体验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如果父母任凭孩子发怒和不顺从,亲子间就会产生距离。避免与子女疏远的父母,才能享受与子女亲密和敞开的关系。

双管齐下

如果你只注重杖责或只注重沟通,就如同把所有的货物都放在船的一边,船就不能平稳地航行。沟通和杖责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管教效果。

《希伯来书》12章5-6节说:“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
杖责 挨板子

你要认识和了解你的儿女,因此,多方面的沟通是必要的。但是,对他们也要有权柄,要给他们清楚的限制,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会受到惩罚,所以杖责也是必要的。

杖责能维护合乎圣经的父母权柄,注重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冷酷暴虐的管教。

这两个方法孰重孰轻,关乎儿女当时所处的年龄段。

有些父母比较熟悉沟通的方法,有些则只会用杖,这样的父母要小心,不要被不合圣经的观念影响了。人若只会用杖,就容易变成专权型的父母,反之,若觉得沟通较自然轻松,就容易变成纵容型的父母。专权型的父母较缺乏仁慈,纵容型的父母则缺乏原则。想想看,你常常会偏向哪一边,然后努力恢复平衡。

(选自作者著《子女心,父母情》,略有删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0046.html

更多阅读

小龙女挨板子 武则天挨板子故事

小龙女挨板子,打PG1小龙女挨板子打PG“姑娘,请问……”草丛乱石中,站着一个高高大大、约莫十五六岁年纪的少年,眼睛忽闪忽闪地,目光向她投过来。“你刚才叫我什幺?”少年的眼睛更亮了。他用手狠命擦着自己的粗布衣裳。“姑、姑娘。”那女

独享“体罚”之秘密 独享这份秘密

独享“体罚”之秘密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让大家都服膺于心。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

转 笞刑探幽 打板子贴图 溯源探幽 熵的世界

【笞刑探幽】打板子(贴图)笞刑,也叫杖刑,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刑罚,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刑罚。我国汉以前也有笞刑,但它并非主要的刑种。汉文帝时实行刑法改革,笞刑得以成为常用的刑种。汉景帝八年,景帝颁布《箠令》,定规定了刑具规格,规定

梦遇乾隆之前世今生五 前世遇见今生 txt

。我本来憋了一肚皮的笑,后来一想还是忍着吧,否则挨板子事小,要是掉脑袋可不是玩的。交进宫的前几天,我们先学规矩,早上清泰用轿将我送来,中午再把我接回去,这是内务府送的情份,让孩子和家里惜惜相别,毕竟进宫的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怕孩子哭闹

妈妈给小梅揪痧转帖 妈妈强行揪痧

小梅今年九岁了在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小梅的妈妈在外打工,只有妈妈和她在家。妈妈对小梅很好,但又怕小梅学坏了。妈妈的好友文姨告树小梅妈:对孩子,管教要严,吃的不少,打的不饶。文姨说,我家小馨(小梅同学)很怕我。我是一说,二罚。我家小馨,犯了

声明:《杖责 挨板子》为网友街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