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杨元庆 联想ceo杨元庆

解读杨元庆 联想ceo杨元庆

很早就想写写杨元庆,只是因为国内许多人对联想总有一种误解,认为联想没有核心技术,媒体虽然关于杨元庆的报道很多,基本上也都是关于联想,有关他本人的介绍很少,可能作为联想之外的记者不了解具体情况,联想内部员工又不敢轻易动笔的缘故吧。

前端时间一直在看三星会长李建熙的传记,期间总有意无意把他与杨元庆做个对比,如果说李秉喆为李建熙将三星电子发展为国际一流公司奠定了基础,柳传志在联想的工作也为杨元庆后期驾驭联想电脑搭好了舞台。

在联想工作已经过去多年,作为毕业之后第一个就职的公司,能在联想就职四年至今都认为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在学校与联想签约的时候,也还不知联想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厂商,当初签约也知道为了到北京工作,当时只知道联想是家大公司,至于公司的具体情况也是签约之后才慢慢关注。

97年进入联想的时候,联想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作为联想电脑的总经理杨元庆也没有现在这样高高在上,毕竟作为全球第三大的电脑厂商,元庆现在不可能像十年前有很多的机会与普通员工沟通、交流。

进入联想慢慢才知道,其实作为校友还曾经和元庆共同在科大学习了一年,大学入学时间正好和元庆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入中国科大读硕士同一年,后来有机会与杨元庆面谈,好像元庆说过他只在合肥读了一年便到北京的研究生院就读,算来元庆进入联想却比我整整早了8年时间。

杨元庆的好学在联想是非常出名的,据说即使出差回到北京,都要求去机场接他的车上放有最新的行业杂志或公司文件,以便充分利用从机场到公司的时间,虽然没有亲自见到,亲自经历的一次也足以证明这种传说肯定不是虚构。九八年由于工作原因曾经与元庆一起出访美国,十几个小时的航程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折磨,当时有幸与元庆相邻而坐,十几个小时的航程,除了偶尔交谈或小睡元庆一直在阅读公司文件或看书思考,印象里好像一直没有停止,直到今天每当有机会坐上去美国的航班,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也总在想自己能不能也有他这样的热情和心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充实自己。

在联想工作过的员工都知道元庆的严厉和认真,出差时元庆每天都要召集相关人员开总结会,无论时间有多晚,也是在那次出差美国期间,一天与微软相关人员开会开到晚上十点,吃完晚饭回到宾馆好像已经凌晨一点,元庆照样着急大家召开总结会,总结一天的成果和收获,轮到我发言的时候,困的眼睛都已经睁不开,顺口说了一句“其实美国也不过如此”,想不到元庆大发雷霆,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发言非常不满,直到大家认认真真把自己的感受表述完毕凌晨两点才回到房间,几年之后离开联想,据说一次在员工大会上元庆还提起这件事情,做为反面教材教育大家要勤于总结,不要敷衍了事。

喜欢学习、勤于反思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得到,能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与合作伙伴开诚布公的沟通则很多时候需要勇气,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元庆一直在推广功能电脑的理念,元认为消费者购买电脑应当首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只要购买的电脑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必关心电脑的配置,其实直到今天老百姓购买电脑也没有不关心配置的,即使一点技术都不懂的消费者也会知道Intel的CPU要比AMD贵些,元庆就敢就这个问题不停地与Intel和微软等公司的高层进行辩论,完善自己的想法和论断,虽然直到现在都不敢认同这种想法,但这种不把事情辨明白决不罢休的精神却非常认同,其实后来想想论断本身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在于元庆并不会随意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在实施之前通过辩论来完善修正自己的想法,以保证自己的决策最大限度的高效和准确。

读过李健熙传记的人都会对李健熙的经历印象深刻,韩国完成小学学业、日本读完中学、美国完成大学教育,李健熙进入三星时已经对日本及欧美文化非常了解,虽然很多人不认可,我想这是三星从一家韩国企业转变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关键,领导人的性格决定企业的文化,李建熙的经历和学识保证了韩国国际化的成功,虽然杨元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直到联想收购IBM也没有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经历,当初收购IBM很多人都认为杨元庆缺乏统御全局的能力和经验,毕竟联想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中国知名公司,收购IBM无论成功与失败联想都已经转化为一家国际化公司,之前即使TCL在收购Thomson之后也变得一蹶不振,杨元庆凭什么能够不学自通?

其实熟悉杨元庆、熟悉联想的人都知道,虽然杨元庆没有在国外生活、工作的经历,但他并不缺乏与国际知名公司CEO沟通的机会,当年在联想别说杨元庆,即使中低层干部每周都能见到国外知名公司的高层,而作为联想电脑总经理的杨元庆与微软比尔盖茨、Intel的格鲁夫等见面沟通的机会更多的难以计数,以杨元庆的好学和认真,即使没有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对国外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也一定不会陌生,同时作为国内知名的上海交大和中国科大的毕业生,杨元庆有很多同学都在美国工作,很多人都知道包括新浪前CEO茅道临先生也是杨元庆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

当然即使有这些也并不能保证杨元庆对欧美文化的充分理解和驾驭,如果非要另外找一个理由的话,或许他的夫人对他熟悉美国和掌握语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大学时代的同学,据说元庆的夫人毕业之后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学习,外人很难知道夫人对他适应美国的管理和生活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想必也不会小。

性格决定命运,在联想没有人认为杨元庆多聪明,现实好像也证明聪明与成功无关,按Intel前CEO格鲁夫的说法,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只能说所谓的偏执狂很难后天培养,是天生的一种性格,不是每个人都视工作如命,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一天20个小时工作、一周工作七天,联想二十几年的成长见证了杨元庆的进步和成功,元庆的偏执也保证了联想今后的发展,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对联想是否成功抱有怀疑,但熟悉元庆,熟悉联想的人都知道,作为中国的顶尖企业,虽然联想也会犯错误,也会完不成业绩,联想成功是肯定和必然的,不能确定的只是时间问题。

版权所有,欢迎大家转摘,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王羲之孙女做皇后不幸福

黑手机之父:全球盈利最强公司

高考是学好英语的制度陷阱

联想刘军离职的前因后果

手机产业会不会成为DVD第二?

轻易被窃听,谁还敢用智能手机?

小意外往往带来大成就

解读杨元庆

欧洲是华人IT并购的滑铁卢

龙芯终于做了一个正确决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0077.html

更多阅读

解读杨元庆 联想ceo杨元庆

很早就想写写杨元庆,只是因为国内许多人对联想总有一种误解,认为联想没有核心技术,媒体虽然关于杨元庆的报道很多,基本上也都是关于联想,有关他本人的介绍很少,可能作为联想之外的记者不了解具体情况,联想内部员工又不敢轻易动笔的缘故吧。

专家解读杨丽萍减肥方法 杨丽萍减肥

不吃(米)饭只吃肉也能减肥?最近网上流传杨丽萍的减肥食谱,介绍她20年没吃过(米)饭,正因此保持有1.65米的身高90斤体重的好身材。专家表示,这种减肥方法一度在西方国家非常流行,不过后来受到不少医学同行的质疑,他也建议中国的减肥者选择这种

青岛圣元乳业 解读圣元乳业“致死门”的危机公关

  在市场竞争中,危机总是和企业如影相随,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予企业致命一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食品质量问题日益被消费者所关注,乳品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尤其在历经整个行

联想ceo杨元庆 联想炒掉CEO的理由(1)

商界导读:期待着从天上掉下一个“具有主人翁精神的CEO”,既不现实,也不公平。雷锋只有一个,还被大家挂在了墙上。如果一个CEO同时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职业精神,上帝自己都会喜欢,怎么会舍得给你呢? 文/《商界评论》记者 谢康利 2009年2月5

声明:《解读杨元庆 联想ceo杨元庆》为网友用心温暖了彼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